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四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四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竹炭是竹子的表层碳,经过1400℃以上的高温处理,再经过现代纳米级技术加工而成。

它表面的竹炭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 6H10O5)n。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竹子、竹炭是同一种物质
B.(C 6H10O5)n是一种有机物
C.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D.每个(C 6H10O5)n分子中含有5n个H2O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干信息可知,竹炭是竹子的表层碳,经过1400°C以上的高温处理,再经过现代纳米级技术加工而成,竹子和竹炭不是同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竹炭纤维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C、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0n:(16×5n)=36:5:40,不符合题意;
D、每个(C 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10n个氢原子、5n个氧原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生米煮成熟饭
C.干冰升华
D.海水晒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生米煮成熟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是水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能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气和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4.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下列描述中用到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西平城出主的人面鱼纹彩陶盆B用于制造人造骨的
钛合金
C制造某赛车车身大部
分结构的碳纤维
D衣用机车轮胎的合成橡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材料叫复合材料。

【详解】
A、鱼纹彩陶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B、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故选C。

6.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完全正确的是( ) 物质
选用试剂(过
量)
操作方法
A 铜粉(CuO) 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B CaO(CaCO3)水加水溶解、过滤
C
铁粉 (锌粉)
FeSO 4
加FeSO 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

D
FeSO 4溶液(CuSO 4) 锌粉
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加入稀盐酸,铜不反应,氧化铜发生反应:22CuO+2HCl CuCl +H O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故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还需干燥,故A 错误;
B 、CaO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CO 3都不溶于水,故B 错误;
C 、锌粉可以和FeSO4 发生化学反应:44Zn+FeSO =Fe+ZnSO ,铁粉不与FeSO4 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加FeSO 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除杂,故C 正确;
D 、加入锌粉:44Zn+CuSO =Cu+ZnSO 、44Zn+FeSO =Fe+ZnSO ,两者都反应,故D 错误; 故选C 。

7.A 、B 、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 1℃时,A 的饱和溶液65g 中含有溶剂50g
B .要从B 溶液中得到B ,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C .在t 2℃,A ,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将t 2℃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t 1℃时,A 的饱和溶液65g 中含有溶剂50g ,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30克,所以50克水中最多溶解15克A ;要从B 溶液中得到B ,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因为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在t 2℃,A ,B 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将t 2℃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故选C.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8.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

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
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
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

故选B。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出液体体积D.液体取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0.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C
【解析】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不可采用投药杀菌消毒,故B错误;
C、不能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
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点睛∶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1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均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B.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C.氧化钙、消石灰、CaO
D.水、干冰、H2O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称、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俗称、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故正确;
C、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错误;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化学式是CO2,其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错误。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硝酸钡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

所以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铁生成的氢气多。

A正确;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

B错误;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

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

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加入生石灰量较多,溶质可能为零。

图象不能反映该过程。

C错误;
D、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

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

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用适当的化学式填空:
①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②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__;
③酒精灯内用的燃料________________;
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

(2)长征五号火箭是现役中国最强运载火箭。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贮箱结构材料选用铝合金,铝合金属于_______________材料 (填“金属”、“合成”或“复合”),铝合金用作火箭材料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传统火箭利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4H O+3点燃
___________( 填化学式),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__。

【答案】O 1 H 1CO 3 C 1H 5OH H 1O 金属 密度小,抗腐蚀性强 N 1 +4 【解析】 【详解】
(1)①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故填:O 1; ②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故填:H 1CO 3; ③酒精灯是以酒精作燃料,故填:C 1H 5OH ;
④氢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故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填:H 1O 。

(1)①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所以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合金的密度小,抗腐蚀性强,所以铝合金用作火箭材料;故填:金属;密度小,抗腐蚀性强; 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1H 8N 1+1N 1O 4
加热
1CO 1+4H 1O+3口,反应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
为1、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8、0、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口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口内物质的分子由1个氮原子构成,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 1.氧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填:N 1;+4。

14.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铝的 性可将铝块制成铝箔.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生铁和钢的 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时,除铝、银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它们与氧气反应的 比较它们的活泼性. 【答案】(1) 延展;(2)Fe 2O 3+3CO
2Fe+3CO 2;(3)含碳量;
(4)硫酸铜溶液(或其他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剧烈程度。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把金属铝制成片;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 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2Fe+3CO 2;
(3)生铁和钢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其中生铁的含碳量高;
(4)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时,除铝、银外还需要用到可溶性铜盐溶液,因为铝可知置换出铜,而银不能,从而证明了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铜的活动性大于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它们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银不与氧气反应。

考点:考查铁的冶炼;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铁和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5.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是:凡是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
化合价的升降数相等。

已知RO 3n-氧化I - (碘离子)的反应方程式n-322RO 6I 6H 3I 3H O R -+-
++=++。

则在RO 3n-中,R 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R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是_____。

【答案】+5 7 【解析】 【详解】
由离子反应方程式RO 3n-+6I -+6H +=3I 2+3H 2O+R -,利用电荷守恒可得n 为1;
设R 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n-
3RO 列出:X+(-2)3=-1⨯ ,解得X=+5,故在RO 3n-中,R 元素的化合价是+5。

从-R 可知,R 原子在反应中可能易到1个电子就达到稳定结构,说明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7。

【点睛】
本题最后一空,也可以用最低化合价数值和最高化合价数值之和为8的原则来解答。

16.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氨气( NH 3 )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

【答案】氮元素和氧元素 32224NH +3O 2N +6H O 点燃
14:27
【解析】 【详解】
由微观过程图可知,氨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氮气分子和水分子,则有:
反应前,氨气中氮元素为-3价,氢元素为+1价,氧气中氧元素为0价,反应后氮气中氮元素为0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氮元素和氧元素; 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4NH +3O 2N +6H O 点燃

根据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质量比为(228):(618)=14:27⨯⨯。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了以下实验。

甲乙均为软塑料瓶改装的气体发生装置,无纺布包内放有一定量的固体试剂,丙中放有左右两处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红磷,且与热源距离相同。

该装置中,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甲
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其下端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化学式)。

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①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______;用力捏压瓶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______。

②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找条件,请选择相应的序号进行排序______(每个序号只选一次)。

a 捏压甲一段时间
b 捏压乙一段时间
c 使瓶复原
d 加热仪器丁
③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酒精灯H2O2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与停止反应速率bdca 从左到右依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伴有大量的白烟
【解析】
【详解】
(1)该装置中,丁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甲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其下端溶液中溶质为过氧化氢,是为了生成氧气;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酒精灯;H2O2;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力捏压瓶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②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找条件,相应的顺序是:b.捏压乙一段时间、d.加热仪器丁、c.使瓶复原、a.捏压甲一段时间;
③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从左到右依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伴有大量的白烟.
18.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利用所得精盐配制溶液,回答问题:
(1)先称量5g粗盐,量取10mL水。

然后将水倒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粗盐并用_____搅拌,至粗盐不再溶解,称量剩余粗盐质量为1g;将浑浊液过滤,蒸发,得到3.4g精盐。

(2)根据(1)的数据,下列计算产率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_____;
A 3.4g
100%
5g
B
3.4g
100%
(105)g
+
C
3.4g
100%
(51)g
-
D
(51)g
100%
5g
-
(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不会对质量分数造成影响的是_____; A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称量NaCl 时右侧托盘没有放纸
C 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没有立刻搅拌
D 向细口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
【答案】玻璃棒 C C 、D
【解析】
【详解】
(1)先称量5g 粗盐,量取10mL 水。

然后将水倒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粗盐并用玻璃棒搅拌,至粗盐不再溶解,称量剩余粗盐质量为1g ;将浑浊液过滤,蒸发,得到3.4g 精盐。

(2)精盐的产率=×100%精盐质量溶解的粗盐质量
,根据(1)的数据,溶解的粗盐是4g ,计算产率的计算式为: 3.4g 100%(5-1)g
,故选C ;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
A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量偏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 、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NaCl 时右侧托盘没有放纸,称得食盐的质量偏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 、 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没有立刻搅拌,导致溶解速率慢,但不影响最终溶解的质量,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D 、向细口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会导致溶液质量偏少,但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选CD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已知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

用烧杯将12gNa 2CO 3和NaCl 混合物配制成62.4g 的溶液,向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p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7(选填>、=、<);此时溶液中所含溶质______(填化学式)。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求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 Na 2CO 3 NaCl 10%
【解析】
【详解】
解(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p 点时,烧杯中碳酸钠有剩余,溶液的pH >7;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此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碳酸钠和氯化钠;
(2)解:设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溶质x ,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

23222HCl
+Na CO =2NaCl +H O +CO 1064473
11773g x z
10%y ↑⨯ 7373g 10%=117x
⨯ x=11.7g 7373g 10%106y
⨯= y=10.6g 7373g 10%44z
⨯=z=4.4g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2g-10.6g)+11.7g 100%=10%62.4g+73g-4.4g
⨯ 答: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