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二附中2015-2016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嶙.峋(lín)卑.微(bēi)眩.目(xuàn)掣.棒(zhè)
B. 静谧.(mì)峰峦.(luán)撇.开(piē)庇.护(bì)
C. 偌.大(ruò)蜷.曲(juán)骸.骨(hái)孪.生(luán)
D. 盔.甲(huī)啜.泣(chuò)训诫.(jiè)青鹞.(yào)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迸溅寂寞椭圆勋章仙露琼酱高不可攀
B. 挑逗颤动蓬勃绵延海枯石烂一页孤舟
C. 凯歌掺和篡夺点缀更胜一筹忍俊不禁
D. 淘洗屡次凌纱澄澈随声附合一丝不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李大爷七十多岁了,在今年这样奇冷的冬天里,他瘦骨嶙峋
....的身体经不起折腾。
B.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就是要发扬弱肉强食
....的精神,把一个个的难题解决掉。
C. 王几何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同学们听到津津有味
....。
D. 萧条的冬天没有花团锦簇
....的景色,满眼的凄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嗓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 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天上的云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B. 天上的云,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C.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虽有嘉肴》选自《学记》。
《学记》和《论语》都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写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第一是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第二是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第三是写前要先列提纲。
C.“他脸上的皱纹能把蚊子夹死。
”这句话用的修辞是夸张。
D.《皇帝的新装》选自《格林童话》,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②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③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
④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
⑤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
A.②④⑤③①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8.诗文默写。
(10分)
①《次北固山下》反映昼夜和时令变化的句子是。
②《虽有嘉肴》中以“嘉肴”和“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③《河中石兽》中作者针对三种方法寻找石兽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④曹操的《龟虽寿》中体现对生命的理解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⑤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
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的是。
⑧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感”是,。
⑨杜牧的《泊秦淮》中有“弦外之音”的诗句是,。
⑩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形象比喻说明深刻道理的诗句是
,
二、综合性学习(6分)
七年级每个班要召开一次“好读书,读好书”主题班会。
你作为班里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在准备活动阶段,同学们围绕着“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下面是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在班会上进行专题发言的材料。
(4分)
【材料】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
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
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
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
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尤其是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已经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主要信息一:①
主要信息二:②
10.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家名言,让同学们进行仿写练习,在班会上进行分组比赛。
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读书为内容,写两句话。
(2分)
【例句】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你的仿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
三、古诗文阅读。
(1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歌,完成11—12题。
(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 全诗的线索是。
(1分)
12.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9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3.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划主要部分,只划一处)(1分)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4. 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
15. 翻译句子:(2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6.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概括回答。
(2分)
17.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2分)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
完成第17-19题。
(共8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
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8. 本文三次写看花,看花是中心事件,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阅读全文,请填写下表。
(3分)
怒无常,
20. 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内容上的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0分)
石榴树
①四合院,一种最具北京民居特色的建筑,它承载了老北京几百年的风雨,蕴藏着上百年
的悠久历史,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我的姥姥家就曾经住在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子里。
②姥姥家的小院虽比不上大户人家那样气派,却永远是那样的干净,处处洋溢着生机,尤其是种在院子里的一棵石榴树,更是为小院平添了几许情趣。
③每年开春,从枯干的树枝中探出头脚的几片嫩叶便是我家报春的使者。
随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许多花苞也在绿叶的陪伴之下挂在了枝头。
这些花苞被浅绿色的硬皮包了个严严实实,但在和煦的阳光地照射下,晶莹的花苞内依稀可见几许红色——红色的花瓣正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
为了那一刻,为了激情绽放的那一刹那,它在幼小的花蕾中积蓄着能量。
④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满枝燃红了。
仲春的风轻抚过枝头,偶有细雨沐泽,那树便像一个小孩子,贪婪地吮吸着这上天的恩赐。
娇艳欲滴的花瓣如细雨般,翩然落下。
院里、院外的胡同里,铺满了红色的花瓣,恰如一条红丝巾飘然坠地,似要渗入那芳香的泥土之中去。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概说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吧。
⑤渐渐地,落尽花瓣的红色花蒂膨胀了起来,宛如精致的葫芦形状的青色风铃,轻摇,吟唱着夏之序曲;树上的叶子也在不知不觉当中由嫩绿逐渐变成了深绿。
那是一种极富有生命力的颜色。
在炎炎烈日的照射下,叶子表面还能泛起一层油光,姥姥常常跟我解释说,这层油光正是石榴树健康的象征,预示着这一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⑥正如姥姥所说,每年的秋天便是收获石榴的大好时节,一个个红红的仿佛娃娃般咧开嘴笑的大石榴压弯了树枝。
每到此时,也总是姥姥最得意的时候。
无论是谁来做客或是去谁家做客,总不忘带几个石榴送给人家。
久而久之,每年的这个时候,也变成了我家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
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姥姥也不忘在家里盘中摆几个裂开的大石榴——那一粒粒红钻般的籽在月光的映衬下更加晶莹剔透——祈求来年还是一个丰收年。
⑦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
劳累了一年的石榴树也进入了休眠期。
然而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⑧现在,姥姥家的小院已不复存在,唯有那棵石榴树屹立在一片废墟之上。
姥姥常说石榴树是通灵性的。
伴随我童年生活的石榴树,今年,你还会开花吗?
21.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条理清楚,请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3分)
22.文章第②自然段有“尤其是种在院子里的一棵石榴树,更是为小院平添了几许情趣。
”一句话,读完全文后,你觉得这“几许情趣”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3.这是一篇描写石榴的记叙文,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请任选一种修辞,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这种修辞的作用。
(1分)
24.对文章第⑧自然段的去留有两种意见,有的主张删去,有的主张必须保留。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2分)
五、写作(40分)
25.以“迈过那道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是①中心突出;②条理清楚;③详略得当;④文从字顺;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D 5、A 6、D 7、A
8、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⑩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每小题1分,错一字不得分。
二、9.(1)应多读流行作品,贴近现代生活;容易读,有兴趣,吸收快。
(2分)
(2)应多读经典名著,因为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下来的结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2分)
10.示例:植物没有土壤;航船没有舵手。
(2分)
三、11、行或春行(2分)。
12、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2分);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2分):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2分)
13、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13、(1)甘美(2)达到极点。
15、略。
16、教学相长;
17、(1)学习要能联系实际;(2)教(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四、(一)(共10分)
18. 答案要点:①拒绝母亲②喜出望外③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 答案示例:①“抓”和“扑”写出母亲对“我”捶打双腿行为的阻止,②她担心“我”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怀和爱。
(评分标准:共3分,要点①对内容的概括1分,要点②2分,情感、心理、心情写出某一点得2分)
20. 答案示例:①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程度,②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和母爱的伟大。
(评分标准:共4分。
①关键词“母亲的病情”,②答出“坚强”或“母爱”即可得2分)
21、作者以时间为顺序(1分),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描写了石榴树开花、成长、收获、落叶的整个过程(1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1分)。
22、这“几许兴趣”表现在:春天,石榴树探出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石榴花开、花落给人美的享受(1分);夏天,是石榴的成长期,给人的是生命的启示(1分);秋天,是石榴是收获的季节,给人的收获的喜悦(1分);冬天,石榴叶落,给人的春的期盼(1分)。
23、示例:比喻,句子如“院里、院外的胡同里,铺满了红色的花瓣,恰如一条红丝巾飘然坠地。
”(1分),这一句把石榴花瓣比喻成红丝巾,石榴花落比喻成红丝巾飘然坠地,不仅形象而且生动,给人鲜明印象(1分)。
拟人,句子如“从枯干的树枝中探出头头脚的几片嫩叶便是我家报春的使者。
”(1分)这一句不仅把石榴初春抽芽过程赋予了人的情趣,也使得语言生动形象(1分)。
或比喻、拟人综合运用的。
没有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24、必须保留(1分)。
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一个是在内容上照应,表现出作者对古建筑消失的伤感。
对这道题不是哪种主张都对,必须保留是唯一的。
25(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