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市级名校2025届高三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闵行区市级名校2025届高三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
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不可向蔗糖的水解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检验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D.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2、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
B.常温下,成语“金戈铁马”中的金属能溶于浓硝酸
C.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
D.《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
3、已知MgCl2·6H2O在空气中加热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或MgO。

实验室用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循环物质甲为盐酸
B.装置b填充的可能是P2O5或CaCl2
C.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装有的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为催化剂
D.装置d中与装置c直接相连的装置为干燥装置
4、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裂化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5、对C2H6和C5H12的分析错误的是()
A .互为同系物
B .
C 2H 6失去1个H 得到的乙基只有一种结构 C .C 5H 12的一氯代物可能只有一种
D .2,2-二甲基丙烷的沸点高于其同分异构体的沸点 6、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B .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 .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将分散系为浊液、胶体和溶液 7、下列有关铁、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 还原含Fe 2O 3的铁矿石炼铁 B .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 3O 4 C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D .氯化铁溶液有较强氧化性,故可用作净水剂
8、将氯化钠加热至熔融状态后进行电解,可得到金属钠与氯气,此过程中 A .破坏了金属键 B .破坏了共价键 C .形成了离子键
D .形成了共价键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aq)−−−→电解Cl 2(g)Fe(s)
−−−→△
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
Mg(OH)2(s)−−−→煅烧
MgO (s)
C .S(s)2O (g)−−−→点燃
SO 3(g)2
H O(l)
−−−→H 2SO 4(aq) D .N 2(g)2
H (g)−−−−−−→高温高压、催化剂
NH 3(g)2CO (g)
aq)−−−−→N aCl (Na 2CO 3(s) 10、现有MgCl 2、AlCl 3、FeCl 3、NH 4Cl 四种溶液,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开来,应选用的试剂是 A .氨水
B .AgNO 3
C .NaOH 溶液
D .NaCl 溶液
11、下列应用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是
A .分别将AlCl 3溶液和Al 2(SO 4)3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不同
B .配置FeSO 4溶液加入铁屑
C .NH 4F 水溶液中含有HF ,因此NH 4F 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D .制TiO 2可用TiCl 4加大量水,同时加热,方程式如下所示:TiCl 4+(x+2)H 2O(过量)=TiO 2·xH 2O↓+4HCl ,所得的TiO 2·xH 2O 经焙烧得TiO 2
12、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

满足上述条件的固体混合物是
A .BaCl 2和(NH 4)2SO 4
B .AlCl 3和NaHCO 3
C .AgNO 3和NH 4Cl
D .KCl 和K 2CO 3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pH=12的溶液中+
+
--
2K Na Br AlO 、、、
B .3+-1c(Fe )=0.1mol L ⋅的溶液中:+
+
--3Na K Cl CO 、、、 C .漂白粉溶液中:+
+
-2-3K Na Cl SO 、、、
D .由水电离出的--13-1c(OH )=1.010mol L ⨯⋅的溶液中:+
+
2--443Na NH SO HCO 、、、 14、某化学反应2X(g)
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 、Z 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 的浓度(mol·L -1)
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 >1.0
B .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 .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 15、仅用提供的硅酸盐仪器(非硅酸盐仪器任选),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的少量HCl :导管、洗气瓶 B .提纯粗盐: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 C .用CCl 4提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漏斗、烧杯
D .用18.4 mol·L -1浓硫酸配制100mL 1.0 mol·L -1硫酸:10mL 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16、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 溶液反应的是 ①SiO 2②Al ③Al 2O 3④Al(OH)3
⑤Na2CO3溶液⑥Ca(HCO3)2溶液⑦NH4HCO3溶液⑧KHSO4溶液
A.④⑥⑦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⑦D.②③④⑤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A、B、C、D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一次递增。

A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 与D 位置相邻,D 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完成下列填空:
(1)A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周期______族,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A 原子核外共有____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B、C、D 三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其半径大小的____________。

(用个离子符号表示)
(3) A、B 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这些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有____
(4)非金属性的强弱:C______D(填“强于”、“弱于”、“无法比较”),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_____请用一个方程式证明A 与C 的非金属性的强弱____。

18、对硝基苯乙醇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美多心安的中间体,也是重要的香料中间体。

对硝基苯乙醇的一条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结构简式为___。

实验室由A制得苯乙烯通常需要经过两步反应,第一步的反应试剂和条件为Cl2/光照,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反应。

设计反应①、反应③的目的是___。

(3)反应③的试剂和条件为___。

(4)丁苯橡胶是合成橡胶中产量最大的品种,适合制轮胎、传输带等。

丁苯橡胶可通过1,3-丁二烯与苯乙烯加聚得到。

写出丁苯橡胶的结构简式___。

(5)由1,3-丁二烯为原料可以合成有机化工原料1,4-丁二醇(HOCH2CH2CH2CH2OH),写出其合成路线___。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 B目标产物)
19、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10%就可能发生爆炸,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ClO2。

①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当看到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用0.1000mol·L-1的Na2S2O3标准液测定装置C中ClO2溶液的浓度。

原理:2ClO2+10I-+8H+=5I2+2Cl-+4H2O , I2+2S2O32- = 2I- +S4O62-
①配制0.1000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时所需仪器除在如图所示的仪器中进行选择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0.1000mol•L-1(填“>”、“<”或“=”,下同);若Na2S2O3标准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0.1000mol•L-1。

③取10mLC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和H2SO4酸化,然后加入___________作指示剂,测得标准液消耗的体积为20.00mL,通过计算可知C中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

20、在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玻璃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铈(CeO2)。

(1)在空气中煅烧Ce(OH)CO3可制备Ce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电解熔融状态的CeO2可制备Ce,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3)某课题组用上述废玻璃粉末(含有SiO2、Fe2O3、CeO2以及其它少量不溶于稀酸的物质)为原料,设计如图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Ce(OH)4和硫酸铁铵。

①过滤得到滤渣B时,需要将其表面杂质洗涤干净。

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

②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下图,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制得的Ce(OH)4产品纯度。

该产品中Ce(OH)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滴定所用FeSO4溶液已在空气中露置了一段时间,则测得该Ce(OH)4产品的纯度__________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1、CO2既是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 2NO(g) N2(g)+CO2(g) △H,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浓度/(mol/L)/\时间
0 10 20 30 40
/min
NO 2.0 1.16 0.40 0.40 0.6
N20 0.42 0.80 0.80 1.2
CO20 0.42 0.80 0.80 1.2
①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2:3:3,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H_____0(填“>”或“<”)。

②根据图表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_mol·L-1·min-1;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③若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B.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C.通入一定量的NO D.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2)工业上用CO2和H2反应合成二甲醚。

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 △H1=-49.1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 △H2=-24.5 kJ·mol-1
写出CO2(g)和H2(g)转化为CH3OCH3(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甲醚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电量大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一种二甲醚氧气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用NaOH溶液作CO2捕捉剂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而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Na2CO3。

①若某次捕捉后得到pH=10 的溶液,则溶液中c(CO32-)∶c(HCO3-)=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K1(H2CO3)=4.4×10-7、K2(H2CO3)=5×10-11]。

②欲用2LNa2CO3溶液将4.66gBaSO4 固体全都转化为BaCO3,则所用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常温下K sp(BaSO4)=1×10-11,K sp(BaCO3)=1×10-10]。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分别发生盐析、变性而产生沉淀,B错误;C、蔗糖的水解液显酸性,不能向蔗糖的水解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检验蔗糖是否发生水解,应该首先加入碱液中和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检验,C正确;D、汽油不是可再生能源,D错误,答案选C。

2、B
【解析】A. “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的C氧化为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蜡炬成灰”是烃的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正确;
B. Fe在常温下在浓硝酸中会钝化,无法溶解在浓硝酸中,B错误;
C. “雷雨肥庄稼”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N元素氧化为化合态,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D正确;
故答案选B。

3、C
【分析】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出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或MgO,实验室以MgCl2•6H2O 制取无水MgCl2,应该是在HCl气氛中加热MgCl2•6H2O,所以a中液体为盐酸,盐酸受热挥发出HCl,通过酸性干燥剂或中性干燥剂干燥,HCl进入c装置,加热c在HCl气氛中MgCl2•6H2O分解生成无水MgCl2,d装置为干燥装置,用于吸收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同时防止循环物质盐酸中的水蒸气进入c,据此分析。

【详解】A. 在HCl气氛中加热MgCl2⋅6H2O,所以a中为盐酸,最后多余的HCl被水吸收形成盐酸,所以循环的物质甲是盐酸,故A正确;
B. 装置b填充的是酸性干燥剂或中性干燥剂,用于干燥HCl,则可能是P2O5或CaCl2,故B正确;
C. 装置a中起始装有的试剂为盐酸,加热时挥发出HCl,故C错误;
D. d中与c直接相连的为干燥装置,用于吸收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同时防止循环物质盐酸中的水蒸气进入c,故D正
确;
故选:C。

4、B
【解析】A、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矿物能源,A错误;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正确;
C、石油裂化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5、D
【解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是相差一个或若干个原子团的有机物,C2H6和C5H12都为烷烃相差三个是同系物,故A正确。

C2H6中有两个C,并且这两个C一样所以失去1个H得到的乙基只有一种结构,故B 正确。

C5H12有三种结构即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新戊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故C正确。

同分异构体中分子中分支越多,沸点越低,2,2-二甲基丙烷中有两个分支,其沸点低于其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故D错误。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6、C
【解析】A. 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选项A错误;
B.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所以选项B错误;
C. 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与是否有单质参加没有关系,如Na2O2+SO2=Na2SO4,是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但是却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
D.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为浊液、胶体和溶液,选项D错误;
故本题合理选项是C。

7、D
【解析】A、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A正确;B、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B正确;C、铝易被氧化为氧化铝,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正确;D、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故可用作净水剂,与铁离子的氧化性没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D。

8、D
【详解】将氯化钠加热至熔融状态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破坏了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得到金属单质,故形式金属键,生成氯气,氯气中氯原子之间为共价键,即形成共价键,故答案为D。

9、B
【分析】A.电解条件时应看清是电解水溶液还是电解熔融态物质,Cl2具有强氧化性;
B.根据“强碱制弱碱”原理制备氢氧化镁;
C.注意生成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条件;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制备碳酸氢钠是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低;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
B.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正确;
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在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故C错误;
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

10、C
【详解】该五种溶液的阴离子相同,故检验阳离子即可;又都为弱碱的阳离子,故加入强碱后现象不一样,MgCl2、AlCl3、CuCl2、FeCl3、NH4Cl五种溶液现象分别为白色沉淀,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C。

故答案选C。

11、B
【详解】A.AlCl3溶液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由于氯化氢易挥发,加热、蒸发浓缩、结晶,得到氢氧化铝,灼烧得到氧化铝;硫酸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但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加热、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铝固体,灼烧后依然是硫酸铝,所得固体的成分不相同,且与盐的水解相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配置FeSO4溶液加入铁屑是为了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与水解无关,故B符合题意;
C.铵根和F-均会水解,且二者相互促进,所以NH4F水溶液中含有HF,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与水解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TiCl4在水中水解::TiCl4+(x+2)H2O(过量)=TiO2·xH2O↓+4HCl,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并使HCl挥发,促进水解,最终彻底水解得到TiO2·xH2O,经焙烧得TiO2,与水解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B
【解析】A.混合物加热硫酸铵分解生成氨气,有气体生成,溶于水生成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
B. 混合物加热有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于盐酸;
C.混合物加热氯化铵分解,有气体生成,溶于水生成氯化银产生不溶于盐酸;
D.混合物加热无气体生成,溶于水无沉淀生成。

【详解】A.混合物加热硫酸铵分解生成氨气,有气体生成;溶于水: (NH 4)2SO 4 +BaCl 2=BaSO 4↓+2NH 4Cl ,生成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故A 错误;
B. 混合物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溶于水:AlCl 3+3NaHCO 3=Al(OH)3↓+3CO 2↑+3NaCl ,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于盐酸,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
C.混合物加热氯化铵分解,硝酸银分解,均有气体生成;溶于水:AgNO 3+NH 4Cl =AgCl ↓+NH 4NO 3,生成氯化银产生不溶于盐酸,故C 错误;
D.混合物KCl 和K 2CO 3加热无气体生成,溶于水无沉淀生成,故D 错误; 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

13、A
【详解】A .pH=1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OH -,以上各离子之间以及与OH -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 正确; B .3+-1c(Fe )=0.1mol L ⋅的溶液中显酸性,酸性条件下CO 32-不能大量共存,故B 错误; C .漂白粉溶液中含有ClO -,具有强氧化性,ClO -与SO 32-不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
D .酸与碱都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13-1c(OH )=1.010mol L ⨯⋅的溶液中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碱性条件下,NH 4+ 、HCO 3-与OH -不能共存,酸性条件下,HCO 3-与H +不能共存,故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
由水电离出的--13-1
c(OH )=1.010mol L ⨯⋅的溶液中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为难点,由于常温下,中性溶液的
--7-1c(OH )=1.010mol L ⨯⋅,当--13-1c(OH )=1.010mol L ⨯⋅,说明抑制了水的电离,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14、C
【解析】实验3达到平衡X 的浓度大于实验1,温度相同,达到平衡说明X 起始浓度大于1.0mol/L ,A 项
正确;实验2和实验1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但实验2所需时间短说明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B 项正确;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实验3在40min 时X 浓度不变达到平衡,实验2在20min 时达到平衡,实验2达到平衡快,C 项错误;实验4和实验1在10分钟都未达到平衡,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实验1中X 的反应速率=111.0/0.8/0.02?•min 10min
mol L mol L
mol L ---=,实验4中X
的反应速率=
111.0/0.4/0.06?•min 10min
mol L mol L
mol L ---=,所以实验4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D 项正确。

15、B
【解析】A 、除去CO 2中的HCl 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即用洗气装置即可,故要用到导管和洗气瓶,故A 不选;B 、
提纯粗盐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故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蒸发皿,缺少漏斗,无法完成实验,故B选;C、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采用萃取、分液装置,而萃取和分液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故C不选;D、用浓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溶液,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D不选;故选B。

16、B
【解析】试题分析:①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盐酸不能反应,错误;②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氢气;也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正确;③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跟盐酸反应,也能跟NaOH溶液反应,正确;④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跟盐酸反应,也能跟NaOH溶液反应,正确;⑤Na2CO3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但是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⑥Ca(HCO3)2溶液是弱酸的酸式盐,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⑦NH4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该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正确;⑧KHSO4溶液是强酸的酸式盐,只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

故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②③④⑥⑦,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在中学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单质有Al、氧化物有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弱酸的酸式盐NaHCO3、弱酸弱碱产生的正盐(NH4)2CO3、氨基酸如甘氨酸NH2-CH2COOH、多肽、蛋白质等。

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才会对该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特别要指出的是:Si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式,与一般的酸不能发生反应,但是却可以与弱酸氢氟酸发生反应:4HF+SiO2=SiF4↑+H2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二ⅥA 2s22p48 S2->Cl- >Na+、离子键、共价键弱于
非金属性也就是得电子的能力S的原子序数是16 而Cl是17 所以Cl的原子半径小于S原子,Cl原子对电子的引力较大所以捕获电子的能力也大由反应2H2S+O2(不足)=2H2O+2S↓可知,O2是氧化剂,S是氧化产物,O2的氧化性大于S,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说明S的非金属性小于O
【分析】A、B、C、D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一次递增。

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为氧元素;B 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B为钠元素;C 与D 位置相邻,D 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D为氯元素,C为硫元素;A、B、C、D分别为:O、Na、S、Cl 。

【详解】(1)A为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ⅥA族,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氧原子核外共有8个电子,则有8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答案为:二;ⅥA;2s22p4;8;
(2) Na 、S 、Cl 三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分别为:Na +、S 2-、Cl -,S 2-、Cl -分别为三个电子层,Na +为两个电子层,Na +半径最小,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S 2-半径大于Cl -半径,半径大小的顺序为:S 2->Cl - >Na +。

答案为:S 2->Cl - >Na +;
(3) O 和Na 形成化合物有Na 2O 和Na 2O 2,电子式分别为、
;这些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
有离子键、共价键; 答案为:

;离子键、共价键;
(4) S 和Cl 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S 弱于Cl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非金属性也就是得电子的能力 S 的原子序数是16 而Cl 是17 所以Cl 的原子半径小于S 原子,Cl 原子对电子的引力较大 所以捕获电子的能力也大;由反应2H 2S+O 2(不足)
点燃
2H 2O+2S ↓ 可知,O 2是氧化剂,S 是氧化产物,O 2的氧化性大于S ,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说明S 的非金属性小于O ;
答案为:弱于;非金属性也就是得电子的能力 S 的原子序数是16 而Cl 是17 所以Cl 的原子半径小于S 原子,Cl 原子对电子的引力较大 所以捕获电子的能力也大;由反应2H 2S+O 2(不足)=2H 2O+2S↓ 可知,O 2是氧化剂,S 是氧化产物,O 2的氧化性大于S ,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说明S 的非金属性小于O 。

18、 +NaOH +NaCl+H 2O 或
+NaOH +NaCl+H 2O 取代反应 保护羟基 稀硫酸/加热或NaOH 溶液/
加热
【分析】根据合成路线分析可知,A 先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卤代烃,再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苯
乙烯(),则A 为乙苯(),催化氧化、加成得到,与
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硝化(或取代)反应得到
,在NaOH 溶液、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得到,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乙苯,其结构简式为,实验室由A 制取苯乙烯通常需要经过两步反应,第
一步的反应试剂和条件为Cl 2/光照得到卤代烃,第二步的反应为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苯乙烯,反应方程式为
+NaOH 32
CH CH OH

−−−−→+NaCl+H 2O (或+
NaOH 32
CH CH OH

−−−−→+NaCl+H 2O );
(2)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硝化(或取代)反应得到;由于—OH 具有还
原性,会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设计反应①、反应③的目的是:保护—OH ,防止其被氧化;
(3)反应③为在NaOH 溶液、加热下彻底水解得到和CH 3COONa ,当然,也可以在稀硫酸、
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和乙酸;
(4)根据题干信息,丁苯橡胶可由1,3—丁二烯(CH 2=CH-CH=CH 2)和苯乙烯共聚得到,则丁苯橡胶的结构简式为

(5)由1,3—丁二烯为原料制备1,4—丁二醇,可以用1,3—丁二烯与溴发生1,4—加成,然后水解生成烯醇,再与氢气加成即可,合成路线为CH 2=CH-CH=CH 2
CH 2BrCH=CHCH 2Br
HOCH 2CH=CHCH 2OH 2H −−→HOCH 2CH 2CH 2CH 2OH 。

19、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 加大氮气的通入量 烧杯、玻璃棒 < < 淀粉溶液 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