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训练—37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七)
一、选择题
(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

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

据此完成1、2题。

1.“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可能使部分耕地不再耕作,则播种面积可能减小,则①正确;劳动力减少,必然要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则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劳动人口迁移关系不大,则③错误;劳动力减少也会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不利于技术进步,则④正确。

故选D项。

第2题,耕地流转,必然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则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会提高;区域
专业化生产,可能会使农产品种类减少;因规模扩大,则更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从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减小;机械化生产会更大程度解放劳动力,则人口不会大量向农村回流。

故选B项。

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

读图,回答3~5题。

3.处于阶段Ⅲ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4.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区划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退耕还林还草
5.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A.加大技术投入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D.大量使用农药
答案 3.B 4.C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农产品由当地市场向
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逐步开拓,意味着农产品的商品率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不断发展。

故选B项。

第4题,农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市场营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区域生产专业化,以提高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故选C项。

第5题,大量使用农药在获得农产品高产的同时,亦将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农业成本提高,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土壤、大气、水源和食品,间接地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故选D项。

(2019·临沂二模)哈巴罗夫斯克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首府,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加工等。

近年来,我国企业和个人在俄远东地区承租开发土地面积40万公顷,采用机械化种植大豆(生长适温20 ℃~25 ℃)等,平均每年返销大豆总量达27万吨,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这个现象被称为“俄粮返乡”。

下图示意中俄交界处部分区域。

据此完成6~8题。

6.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吸引我国企业和个人租地种植大豆的有利条件是()
A.农机价格较低B.营销成本较低
C.生产成本较低D.运输成本较低
7.我国企业将当年所产大豆用河流运回国内的时间最可能为() A.1月B.4月
C.7月D.10月
8.关于“俄粮返乡”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我国东北距离近,水陆交通便利
②俄罗斯土地租金低,气候条件优越,农作物产量高
③两国关系友好,粮食贸易免关税
④与远东相比,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加工能力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6.C7.D8.B
解析第6题,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较低,耕地面积广,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导致种植大豆的生产成本较低,吸
引我国企业和个人租地种植大豆。

故选C项。

第7题,哈巴罗夫斯克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纬度较高,1月份河流结冰,4月份河流水量较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故河流水量最大的时候应该是秋季,水量大利于河运运输。

故选D项。

第8题,俄罗斯土地租金低,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大豆的生长适温为20 ℃~25 ℃,故气候条件并不优越,农作物单产较低;中俄两国关系虽然友好,但粮食贸易的关税并不免;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我国东北距离近,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吸引我国企业和个人租地种植大豆,并运回国内;与俄罗斯远东相比,我国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加工能力强,因此“俄粮返乡”。

故选B项。

(2019·重庆二模)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

”根据材料完成9~11题。

9.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10.“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B.冻害
C.高温D.大风
11.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
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答案9.B10.A11.D
解析第9题,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从而提高茶叶品质;绿肥作物种植于行间,对茶园气候作用不大;D项与茶叶品质关系也不大。

故选B项。

第10题,“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中,开沟是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与旱涝、与水相关的因素。

故选A项。

第11题,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2.(2019·山西晋中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稻生产与数亿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主要分为适合高温强光的籼稻和耐寒性较强的粳稻。

优质粳稻生长的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 800 ℃以上,无霜期至少140天,灌浆期能见光时间超过50%,昼夜温差大于10 ℃。

农业科学家发现地球40°N~45°N之间的狭长地带,配合上优质的土、优质的水、优质的空气,定能生产出米中极品。

吉林为农业大省,土壤类型多样,有由森林腐殖质和火山灰构成的火山岩土质、偏碱性黑油土等,源自长白山天池的河流流经此地,森林覆盖率达44%。

过去吉林农民并不关心品牌,什么好卖种什么,谁给的价高卖给谁,粳稻品种多样,等次差异大。

当地没有大型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吉林大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能满足现代人对食品的需求。

但近几年,吉林大米出现销售速度慢、销售价格走低等问题,对粳稻种植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促进经济发展,吉林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路。

(1)分析吉林盛产优质粳稻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影响近几年吉林水稻销售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请为吉林大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单一水稻经济,不利于吉林省长远发展。

请为吉林谋求新经济增长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处40°N~45°N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河流源自天池,水源充足,富含矿物质,水质优良;大型工业企业少,植被
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高;温度较低,不利于病虫害大量繁殖,农药施用少。

(2)吉林大米品牌少,市场影响力小;宣传力度小;产业化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距稻米的主销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水稻品种较杂,等次不分。

(3)问题①:创立稻米品牌;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水稻分等,满足市场需求;推广优良品种;引进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问题②: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抓住政策机遇,提高高附加值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市场,提高影响力。

解析第(1)题,可从气候、土壤、水源、大气质量、病虫害等方面分析。

注意要结合材料中提及的该作物的生长条件,以及当地具有的条件来回答。

第(2)题,可结合“不关心品牌”“品种多样,等次差异大”“没有大型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信息分析。

第(3)题,为大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从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开发以及拓展市场角度分析。

13.(2019·泉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猪养殖业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生猪生长要求15 ℃以上,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占70%。

近年来,受养殖利润不断提高、南方家庭散养带来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国家政策引导等影响,
中国生猪养殖企业竞相北上,在东北地区兴建了规模庞大且现代化的养猪场,东北地区生猪养殖规模持续上涨。

下图为2012年中国生猪省际产销流通分布示意图。

(1)描述中国生猪省际产销流通的空间分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南方地区相比,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生猪养殖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东北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城市群是生猪的主要流入地区;吉林、四川、河南、山东是生猪流出的主要省份;
流向上呈现出北猪南运和西猪东运的格局。

(2)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便于大型养殖场建设;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支持;接近玉米主产区,饲料成本低;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冷凉,动物疫病发生概率低,药物使用总量少,药物成本较低;相比家庭散养,养殖场规模化饲养污染处理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承载力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

(3)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自然条件下生猪生长速度慢;气候寒冷,生产设施耐寒性能要求高,建设成本较高(冬季猪舍保温防寒成本费用高)。

(4)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防疫系统的建设及生猪养殖人才的培养;进行生猪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农业,对猪场排泄物进行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生猪优势品种特色养殖,打造东北地区生猪品牌效应;建立生猪产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对生猪养殖业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政府出台鼓励、补贴政策,加强金融支持。

解析第(1)题,空间分布特征可从生猪生产和销售空间分布与流通关系方面分析。

图示信息可明确反映流入与流出省份。

第(2)题,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土地、气候、劳动力、环境等农业区位角度分析。

东北地广人稀,是主要的玉米产区;比南方气温低、生态环境更优良,因经济较落后而劳动力成本较低。

第(3)题,注意审题“气候”“不利”。

材料中提及温度要求,结合东北气温特点分析即可。

第(4)题,可从产业更强(规模化等)、更优(品牌与质量提升),效益更好(产业链、深加工)以及环境治理角度分析。

14.(2020·山东省模考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干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

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1)。

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形式—砂田。

砂田也叫“铺砂地”“压砂田”,是在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 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图1)。

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一亩砂田竟然需要500~800吨砂石。

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旱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

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瓜农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中卫市的压砂西瓜主要种植在环香山地区以及中宁县、海原县等地(图2)。

同学们另从网站查到,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种植面积87.9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惠及全市干旱山区141个村28万人。

但甘肃部分地区的砂田却存在撂荒现象。

借鉴中卫市的经验,为砂田撂荒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代河道、古河道、洪积扇。

(2)能有效接纳自然降水;土壤的透气性好;砂田气温的日较差大;对环境的污染小。

(3)突出砂田作物特色,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等。

解析第(1)题,材料中有相关信息提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此外根据图2可知砂田主要位于山前地区,可推测有洪积扇。

第(2)题,两者的作用都可以从保水、保温、保土、保肥等角度去分析。

注意设问是“与地膜覆盖相比”,可以从使用时间长短、对土壤影响(污染、肥力、透气性、水分)、温差等角度分析。

第(3)题,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优良品种、创造品牌、加强宣传、政策扶持、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等;且要因地制宜地提出措施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