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0---王亚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1)在比中只有两个数叫前项后项,
(2)在比例中,有几个数(有四个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边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两边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内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活动:通过探究,验证推理过程,让学生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比例的意义已学过呈上比例的基本性质联系解比例比例的应用下节课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除法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后教学的利用学生对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已有认识再引导学生认识比和比例的不同并逐步抽象出比例基本性质的概念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要认识11—20各个数,同学们可以采用摆小棒帮助认数的方法。先请同学们试着自己摆一摆,数一数,认一认。等一下,还要请你们跟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用这种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认数的。才大家已经按照要求认真地用摆小棒的方法帮助认识各个数,还进行了小组交流,下面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汇报你们的认数情况,说一说是运用什么方法帮助认数的。
(3)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18:4=9:2 :4=3: =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想:这么多的比例,例题的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自主计算“2.4: 1.6= 60 : 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
(3)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
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除法”“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后教学的,利用学生对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已有认识,再引导学生认识比和比例的不同,并逐步抽象出比例基本性质的概念,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七、教学设计完善(说明教学设计修改思路)
1、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深挖教材,和教研组的教师们进行行而有效的集体备课,认真总结教学思路,认真备课,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3.备教学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充分考虑到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环节和问题,及时的做出判断的调整,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对比例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为下节课学习解比例打下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比例的意义(已学过)---- ---呈上
《比例的基本性质》----联系
解比例,比例的应用(下节课)----启下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
一、旧知铺垫导入: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总结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出示比例:
2.4: 1.6= 60 : 40
3、引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体验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概况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1)0.2∶2.5和4∶50(2)1.2∶ 和 ∶5
2、自主尝试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以上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3、师:刚才大家已经按照要求认真地用观察分析、举例子等验证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还进行了小组交流,现在请哪个组的同学来汇报展示,并说一说你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4、和上节课学过的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附件:优化教学设计2.0模板
优化教学设计2.0
课题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姓名:
王亚丰
工作单位:
通榆县八面学校
学科年级:
小学六年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属于属于代数这一范畴,能正确的用四个数字组成比例,并且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是否成比例。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5、完成41页的“做一做”。
6、交流。
四、总结本节课:
1、回顾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1.6 = 60 : 40
内项
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4)我们可以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验证: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呢?
18:4=9:2 :4=3: =
自主计算出每组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6)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小结并板书课
我们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
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出示题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