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年新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
B.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
C.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
D.子规啼.(tí)枯籐老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应为“水何澹澹”B项,“峙”应读zhì;D项,应为“枯藤老树”。

故选C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歌以咏.志(表达,咏叹)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
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
..(秋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 项,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应该是“银河”的意思。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枯藤/老树/昏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

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
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答案】A
【解析】A中应是“《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古体诗”。

5.下列各句中画线词不是表示具体地名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

喻距离很远,是虚指。

6.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偶。

要解答本题,考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知道对偶句的特点。

对偶一般讲究两两对仗,工整和谐。

D项不对仗。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D项表述有误,“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欢快心情”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天涯漂泊的游子的惆怅凄苦及思乡之情。

8.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
,。

【答案】(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学¥科网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
【答案】杨花、子规、明月、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①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子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
高度的统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所表现的情感的把握。

根据所学所读,了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比较判断。

C项表述有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作,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的意境,抓住“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描述诗中的场面,突出其景物特点即可。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炼字角度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临”“观”的妙处。

【答案】“临”字写出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物自然非同一般。

“观”字点题,而且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篇,引出一系列的壮阔画面,体现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学%科网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临”点出了诗人的立足点,“观”字统领全篇,点明了全诗的主要内容。

2.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这首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是如何体现“有吞吐宇宙气象”的。

【答案】诗人描写秋天的沧海,无半点凄凉伤感的悲秋情绪。

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秋风飒飒;日月星辰不息运行。

这些壮阔苍茫的景物和宏大的境界,正反映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因此这首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似乎大海孕育了日月星河,缔造了世间万物,表达了诗人囊括宇宙的雄心和气概。

那突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这些都表现出这首诗“有吞吐宇宙气象”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中“阔”字的妙处。

【答案】“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

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解析】本题是对重点字词赏析的考查。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作答本题,综合以上分析即可。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答案】“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洛阳。

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乘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