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课件:第4单元 15 王沂孙 眉妩渐新痕悬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
其词章法缜密,多托意莲、蝉诸物,寄托亡国之恸。 作品
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
南宋末期著名的格律派词人,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 性的词家。张炎尝称其“能文工词,琢语峭拔,有白石(姜 评价 夔)意度”(《琐窗寒》词序)。清代常州派论词重寄托, 多推崇王沂孙词。
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南宋朝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征歌逐舞, 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而北方的元人却伺 机而动,希望把南宋消灭。国难当头,时局危急,具有强烈爱国之情的王沂孙 写下了这首咏物抒怀词,曲折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哀伤情绪和对恢复故国山河的 期望。
【答案】 (1)渐新痕悬柳 依约破初暝 (2)最堪爱 一曲银钩小 (3)还老 尽 桂花影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整体感知】 这首词通过对新月的描绘,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月亮的圆缺。月圆月缺, 非人力所能改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人的悲 欢离合,再进一步联想到国家的兴亡盛衰,既有一种深沉的亡国之痛,还有一 种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二者融合在一起,同时又渗透了个 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收复故国 河山的期盼。
2.“相逢谁在香径”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案】 上句“深深拜”三字,写出对“团圆意”的殷切期望,充满了 欣喜之情。但同赏者未归,词人不免顿生“相逢谁在香径”的怅惘,欣喜和期 望一瞬间蒙上了淡淡的哀愁,新月也染上了凄清的色彩。这一句是词人情感的 转折点。物象色彩也由前三句的轻柔婉丽转入孤寂苍凉。
在写作手法上,王沂孙比周密、张炎写得更隐晦、含蓄,常常借甲咏乙, 借此喻彼,看上去大多只是咏物、写景以及写男女恋情,而在隐隐约约之间, 用些特殊的笔法,暗示词中埋藏得很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如《眉妩·新月》 中“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 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天香·咏龙涎香》中“讯远槎凤,梦深薇露,化 作断魂心字”等,都是如此。其中《齐天乐·蝉》借蝉咏怀,叹息岁月变迁的 无情,自述“清高”“凄楚”,最为人称道。正由于王沂孙是以深隐的笔法抒发 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曲折,语言也特别精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初暝.( )
太液.池( )
窥.户( )
【答案】 mínɡ yè kuī
第 2 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
(1)素娥:
(2)银钩:
(3)宝帘:
(4)桂花影:
【答案】 (1)指嫦娥。 (2)比喻新月。 (3)比喻夜空。 (4)即月影。
第 3 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______________,淡彩穿花,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宝帘挂秋冷。 (3)看云外山河,__________、__________。
【媒评文摘】 战争、意外或疾病,不同的原因夺走他们原本健全的四肢, 但没有扑灭他们内心那股对足球,甚至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扬子网 一颗小小的足球并没有改变整个国家。但它改变了一小撮人的生活,也给 人们上了一课——身体上的残缺,永远不妨碍你热爱生活。
——搜狐
宋词的最后丰收者 王沂孙虽然做了元朝的官,心理却很复杂,在他的词中, 也仍有许多是写故国之思的。作为前朝遗民,怀念故国,是一 种忠诚的表现,也是封建知识分子所不能摆脱的一种情结。只 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宋王朝的怀念或民族意识, 而是同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合在一起,同 时又渗透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


段 一
段 四
阶 段 二
15 王沂孙 眉妩(渐新痕悬柳)
阶 段 五

பைடு நூலகம்





层 测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 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词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 含意深远,用事贴切,不着斧痕。以餐风饮露为生的蝉,露盘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写哀蝉临秋时的凄苦心情。蝉翼微薄, 哪堪阵阵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沧桑。“馀音更苦”,蝉之将亡,仍在苦苦 哀鸣,令人顿觉凄苦异常。“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清高”意谓蝉的本性宿 高枝,餐风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许的贤人君子。哀音飒飒,苦叹造 化无情,结局竟如此辛酸。“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光明突现:夏风吹暖, 柳丝摇曳,那正是蝉的黄金时代。辉光虽甚,但已属昨日之黄花,欢乐不再, 徒增痛苦而已。
(3)咏物明理是指凭借外物阐明某种道理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和咏物明理 的共同点:表意依托于物而意旨含蓄蕴藉。两者不同点:托物言志重在抒写主 观情志;咏物明理重在说明客观道理。如罗隐咏物明理诗《泾溪》:“泾溪石险 人兢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借泾溪 行舟阐明了安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行舟安全取决于驾舟人重视程度 的道理。
王沂孙词的主要风格特点是凄婉、沉郁、奇幻,多用比兴,借物抒情。国 家之恨,黍离之悲,是贯串碧山词的一条主线,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云:“中 仙最多故国之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碧山以和平中正之音,却值宋 室败亡之后,故其词哀以思。”碧山词的故国之思明显地表现在感时怀旧、赠别 念远的《醉蓬莱·归故山》《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高阳台·和周草窗寄 越中诸友韵》和《淡黄柳》等篇中。
3.本词题为“新月”,但别有所寄,试作分析。
【答案】 这首长调咏物词,题为“新月”,但通篇不着一个“月”字。 全词充满了隐喻,表面写月却巧妙地寄寓了词人的亡国哀思。例如:“团圆意” 寄寓故国恢复的希望,“带离恨”蕴含旧朝覆亡的怅恨,“千古盈亏”为人世沧 桑的对语,“难补金镜”为无力补天的别称,而慨叹“还老尽、桂花影”则是词 人在元朝黑暗统治下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总概括。由此可见词人咏物抒情的 巧妙。
【重难突破】 1.“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 新月如佳人一抹淡淡的眉痕,悬挂在柳梢之上。新月渐升,月 色轻笼花丛,轻柔的月光好像无力穿花,若有若无地穿流于花间,不断升腾, 仿佛冲破了初罩大地的暮霭。这三句写出新月的独特韵致,烘托出一种清新轻 柔的幽美氛围,让人生出团聚的期望。
【内容赏析】 王沂孙生活于宋末元初,亡国之变,在他个人思想上留下 一丝极深的抹不去的痛。在这首词里借咏蝉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思考。
“一襟馀恨宫魂断”,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 “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 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 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生活着。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 叫声,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婉。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
【应用角度】 “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爱国”“思乡”等。
一条腿,抵挡不住他们对足球的爱 在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每个星期天都是热闹的足 球日。离市区最近的 Lumley 沙滩上,穿着各色球衣的球员 紧皱眉头,在激烈的比赛训练中穿梭奔跑。运球、射门、 得分,行云流水,全场一片欢呼。虽然条件有限,没有绿油油的草地,但这里 对足球的热爱和荣光,跟踢英超似乎是一模一样。 但是与英超不同的是——在这里挥洒着汗水的球员,都只有一条腿。
有学者习惯性地称王沂孙的词是“借物喻志”,笔者认为,这个“志”字用 得不恰当,虽然他生跨两朝,亲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但从他的词作中,根本 看不出有何大志,也看不到他对元朝统治的任何不满,所有的只是对亡国的哀 悼及对凄苦身世的悲吟。也有人说碧山词风格近辛词,他是看到了两者在用典 较多和使用峭楚之词方面有相似之处。实际上两者一为争战沙场的提兵之将, 一为悲凄绝望的亡国文人,身世处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意识差异很大,反映 在作品中,其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
解题步骤: 1.“读懂”全诗(词)。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名句鉴赏】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鉴赏】 词人大笔一挥“千古”振起,语意苍凉凄楚。“千古盈亏休问” 一语括尽月亮与人世盈亏往复的变化规律。充满了生命短促、世事无常、兴亡 盛衰不容人问的悲哀。“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现出 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休问”“慢磨玉斧”(慢同谩, 徒劳之意)“难补金镜”的决绝之语,表达一种极其绝痛、惶惑和悲哀的情感和 融历史透视、宇宙透视为一体的时间忧患意识。
咏物诗(词) (1)咏物诗(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备的咏物诗(词);另一 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词)。 (2)托物言志是咏物诗(词)的本质特征,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 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 志向。如李商隐的《咏蝉》中“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展示了一个怀才 不遇、生活清贫的正直文人形象,谴责了当时整个上层政治集团。
“西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瑶珮流 空,玉筝调柱”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 弄筝。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 许”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长 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既然如此,今天何以如此着意打扮? 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这首词咏物托意,且以意贯串,无有痕迹。
姓名
王沂孙(?-约 1290),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亡后,王沂孙曾与周
密、张炎等十四人结社作词,借咏物抒写亡国之痛。
曾任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一带)学正,事实上也只做 简历
了短期学官即辞职回乡,张炎《洞仙歌》说“野鹃
啼月,便角巾还第”,即指此事。去世时大约 50 多
如果亲眼见到 Bornor Kargbo,你一定想不到,他也曾因为失去左腿而一蹶 不振,甚至怀疑人生。截肢足球队的成员基本都是“独腿侠”。踢起球来,每 个人得靠拐杖支撑平衡。唯一例外的是守门员,因为拄着拐杖守门不方便,他 们一般都是“独臂侠”。在这里,球员之间的兄弟情谊更加厚重可贵;球场上, 他们互相扶持和帮助。每次进球,队员们会敲击拐杖,以独有的方式表示庆祝 和鼓励。在开始训练之前,所有人都不相信只有一条腿的家伙能踢球,然而到 今天,Kargbo 已经撑着拐杖,到过三个大洲踢过截肢足球世界杯了。
诗(词)人眼里的月亮 李白借月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借月祝亲友,“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睹月发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柳永借月写离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沂孙则借月思故国,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表达对国家重新振兴,收复旧山河的期待。 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
(4)咏物诗(词)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拟人、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如于谦的《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 写石灰来之不易,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烈火焚烧若等 闲”以拟人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也表达了诗人不 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以拟人手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 美德,展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末句中“清白”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既指出石灰外部色彩,又高度概括了诗人崇高清白的人格。诗人处处以石灰自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的心愿和高洁磊落的襟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