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钳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钳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作者:邓强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1年第9期
文/邓强
钳工专业实习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核心,以实际操作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信念能力
为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笔者
结合钳工实习教学,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钳工教学的目标及方法
钳工是一门实用专业,其操作技能是无处不在的。
钳工理论教学存在培养学生识证能力、
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模仿和动作能力、敢于质疑能力的创造性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敢于
发掘,并运用到教学中。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需要在教学中确立实训目标。
因此,教
学过程中,对每个钳工实训课题,都必须确立一个目标,让学生对总体的实训学习内容、各课
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让他们能对照每个课题分解出的目标,明
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第二,每个课题开始训练前,针对每个课题进
行示范操作,对工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工艺及操作要领等进行讲解,同
时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确定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要掌握的技能
目标。
第三,多让技能较好的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利用学生“乐于竞争,品尝胜利”的心理特征,采用定人、定岗、定时间、定考核标准的“四定”方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扩展竞争意识。
第四,在基本操作技能时,要注意细节培养。
美国行为学家丁?吉格勒说过:“没有精彩的细节,就没有壮观的整体。
”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造成了大问题。
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和方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
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他们创新精神的表现。
在钳工的技能训练中,创造质疑机会,激发学
生质疑勇气是至关重要的。
钳工生产实习主要是手工操作,这就需要首先明确加工工艺操作步骤。
教师在分析图样时,对关键尺寸要进行示范性提问,供学生模仿、借鉴,适时培养学生的
自主质疑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
感觉技能是指与人体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
关的技能。
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程度的感官要求。
二、钳工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创新是现代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
质学生,改革与创新钳工教学呢?笔者认为,在钳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要
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演示效果,配合教学内容利用电教片、多媒体电
子课件等手段,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要采用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
适时安排适量的讨论。
因为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既能让学生
休息,以便更好地训练,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效果,还能让学生在放松体力的情况下进
入讨论交流的学习环节。
通过对有选择的、重要的、关键性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
理解,强化实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加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往在教学中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解决方法都
是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
看起来好像节省了时间,实际上有些学生往往记不住,再碰到类似问
题还是束手无策。
同样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参与讨论,通过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主动寻找解
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力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利用
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参观,参与技能竞赛,或在校开展“技术岗位比武”等活动。
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思考、大胆想象,把幻想同创造性想象结合起来,并利用技能评价,
引导学生互相比较,增加竞争意识,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3.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轻松气氛中学习。
学
生的积极性可得到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得到发展,所学的技能和操作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整个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安全和文明生产教育,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
好“6S”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习环境。
(作者单位:潍坊市技师学院高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