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合集下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因(Etiology)
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因素导致的食物缺乏而引起。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继发于一些慢性消 耗性疾病,使得能量-蛋白质消耗增加,吸收不良,从 而影响生长发育。 1、摄入不足: ⑴、食物短缺:贫穷、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食物 缺乏,使得儿童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临床表现
4、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 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5、轻度营养不良时,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营 养不良时,可有精神萎靡、食欲差、反应差、 体温偏低等表现,并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例如心功能下降。
并发症

1、营养性细胞贫血:造血所需要原料如蛋白 质、维生素B12均易缺乏,故易患贫血,常源自 者为缺铁性贫血。预后和预防
二、预防: 1、合理喂养。
①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②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 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③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④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 和蛋白质。
2、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
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并发症

2、维生素及微量营养素缺乏:尤以维生素A、 B、C缺乏较常见。由于生长迟缓,钙、磷需 要减少,故维生素D缺乏较少见。常伴有铁、 锌、铜、硒缺乏, 由以锌缺乏明显。
维生素A缺乏 眼球表现
并发症
3、感染:易患各种 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 5、成年期劳动力下降 6、成年期易发慢性非 感染性疾病:研究显示儿童期营养不良可增加成 年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疾 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指标 意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性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
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 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 2SD为生长迟缓。如低 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
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 减3SD为重度。此指标 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
不良。
消瘦
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 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 2SD为消瘦。如低于同 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值的均值减2SD-3SD为 中度,低于均值减3SD 为重度。此项指标主要 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
临床表现
PEM常见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 还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以维生素A缺乏常见; 营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症状不明显,恢复期生长发育加快时可伴有维生素D缺乏; 大部分的患儿伴有锌缺乏;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加重营养不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可突然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弱、呼吸暂 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概念
即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和(或)热能摄入不 足或消耗增多引起的营养缺乏病,又称蛋白质-热能 营养不良(PEM),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多见
罕见
病因
01 原发性
因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长期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和生长发育所致。 喂养不当成为原发性营养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 他富含蛋白质的牛奶;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 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等;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 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神经性厌食等引起。
寄生虫
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及喂养史、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 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诊断营 养不良的基本测量指标为身高和体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 如下:(符合一项即可做出营养不良的诊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及皮下水肿等情况。

2、观察患儿有无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

3、评估患儿有无腹泻、呕吐、酸中毒、低血压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重症患儿须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以增进食欲。

2、饮食护理:鼓励母乳喂养,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摄入量。

调整饮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1)轻度营养不良:在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能较高的食物。

(2)中、重度营养不良: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3)蛋白质摄入:从每天1.5-2.0克/千克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3.0-4.5克/千克,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大。

(4)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给予蔬菜及水果,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

(5)鼻胃管喂养:对于食欲差、吞咽困难、吸吮力弱者可用鼻胃管喂养。

病情严重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儿在夜间或晨起易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需立即静脉注射25%-5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抢救;并发症的观察:①干眼症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可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涂抗生素眼膏,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

②腹泻、呕吐患儿易发生酸中毒,重者可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工作;测量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每周2次,以了解治疗效果。

4、药物护理:遵医嘱给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喂养知识及合理膳食搭配方法。

2、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对本病的防治能力。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一、目的要求1.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2.了解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与3.掌握营养不良临床表现、诊断、分度、治疗与预防方法。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流行病学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六、七十年代:20.6%,八十年代:9.7%,2000年:又下降了一半。

流行病学•目前全球5.5亿儿童,1/4患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1.5亿儿童(26.7%)体重低下,•1.8亿儿童(32.5)身材矮小•每年1.1千万儿童死亡中,一半以上由于营养不良定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能量缺乏和蛋白质缺乏往往同时存在.原发性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加继发性营养不良:营养素吸收减少或营养素丧失增加特点3岁以下婴幼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进行性消瘦生长发育停滞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及抵抗力低下并发症病因1.摄入不足和喂养不当(1)母乳不足,代乳品选择不恰当,骤然断奶。

(2)食物量的不足和不合理(3)辅食添加不及时,不恰当。

(4)不良的饮食习惯。

2.疾病影响消化吸收不良(1)消化系统解剖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肠旋转不良等。

(2)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3.需要量增加(1)生长发育快速阶段。

(2)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如伤寒、麻疹、肝炎等)。

(3)双胎、早产儿。

4.消耗量过大: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增多5. 其他因素:食物短缺;婴儿假冒代乳品;战争;自然灾害;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病理生理•短期摄入不足,机体利用储备能量.表现为:胰岛素水平下降及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使糖原分解以提供能量;动用肌肉蛋白质,保证内脏和血浆蛋白的合成.摄入不足+消耗增加→负平衡,体重减轻.病理生理•长期摄入不足,胰岛素、甲状腺素和性激素分泌下降,皮质醇、生长激素水平上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一种由于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蛋白质和能量导致的营养不良症,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尤其是影响儿童和孕妇。

此类营养不良症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轻度-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轻度-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包括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和免疫系统异常。

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严重的生长障碍、智力障碍和死亡。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pt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pt
消化↓耐受↓→腹泻
• 循环系统功能↓:心肌收缩力↓→心博量↓、BP↓、
脉细弱
• 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Cr↑、多尿、低比重尿 • 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 免疫功能↓:非特异免疫↓— 皮肤屏障↓、WBC功能
↓、补体↓、Ig↓、IgG2及IgG4缺陷、淋巴细胞↓、NK↓、 APCC↓
特异免疫↓— 免疫反应↓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体重↓
15-25%
25-40%
40%以上
身长
尚正常
稍↓
明显↓
腹部皮下脂肪 0.8-0.4cm
0.4cm以下
消失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老人貌
皮肤
尚正常
稍苍白、干燥 苍白、干皱、弹性消失
肌张力
基本正常
↓,肌肉松驰
明显↓,肌肉萎缩
神经精神 欠活泼 易疲劳,多哭闹、萎靡 呆滞、反应↓、抑制
(二)我国PEM分类
• ≤3岁婴儿:分为Ⅰ、Ⅱ、III度,III度又
可分消瘦型、浮肿型、消瘦—浮肿型
• 3-7岁:轻—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30%+
其它表现 重—体重低于正常均值30%以上+
其它表现 • 7-14岁:轻—体重低于正常20-30%
重—体重低于正常30%以上
PEM 临床表现
(三)婴幼儿PEM的Gomer分度
①根据程度、消化能力、耐受性逐步调整 ②以实际体重或现有身高的标准体重计算热
量与营养素 ③食物应富含高热量、优质蛋白、并补充补
生素及微量元素 ④重度营养不良定时喂糖水,以防发生低血
糖 ⑤注意避免诱发腹泻、感染→恶性循环
调整饮食方法
• Ⅰ°PEM:开始100-120Kcal/kg/d、蛋白3.0g/k/d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

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

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继发性:因疾病因素导致消 化吸收障碍
消化道解剖异常或功能异 常
摄入少、代谢增加(长期 发热、急慢性疾病)
先天不足(早产儿、多胎、 宫内营养不良等)
营养不良
100g 46kcal
100g 155kcal
10g 90kcal
100g 53kcal
100g 259kcal
喂养不当,能量密度过低
100g 349kcal
➢ 4.水盐代谢异常:大量脂肪消耗,导致 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而低蛋白血症加剧 浮肿;细胞外液一般呈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 血镁、酸中毒
➢ 5.体温调节∶由于热能摄入不足、散热快、血糖低,易发生低体温。
营养不良 病理生理
营养不良
新陈代谢异常 低蛋白血症
低胆固醇 低血糖
低钠钾钙镁 酸中毒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诊断)
一、体重低下(underweight)(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 标准 <X-2SD 中度 X-3SD≤体重≤X-2SD 重度 <X-3SD
二、生长缓慢(stunting)(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 标准 <X-2SD 中度 X-3SD≤身高≤X-2SD 重度 <X-3SD
三、消瘦(wastting)(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 标准 <X-2SD 中度 X-3SD≤体重≤X-2SD 重度 <X-3SD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前言
➢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发展中国家的
儿童营养现状仍令人堪忧。
➢ 全球范围内,在5岁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童中有近1/3出现生长迟缓、消瘦等
症状。
➢ 全球范围内,有至少半数的儿童面临维生素和其它必需营养素缺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治疗
1.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低体温:应注意环境温度(30~33℃),并用热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温(注 意烫伤),同时监测体温。 (2)低血糖:可以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 (3)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尤其在腹泻伴营养不良的患者中,需注 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液体的入量以防发生心力衰竭。②营养不良的患儿常 常严重缺钾,在尿量排出正常时,给予补钾,至少维持5天。同时补充钙、 磷、镁、锌。 (4)营养不良的病人最常见的是患胃肠道、呼吸道、皮肤感染,败血症也 很多见。需要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5)补充维生素A、叶酸、微量元素。严重的贫血需要输血,轻度、中度贫 血可以在体重开始增加的时候补充铁剂。
治疗
2.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改进喂养方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消化道畸形,通常需要手术治 疗。治疗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消耗性疾病。
治疗
3.调整饮食: ①轻度营养不良患者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 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 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类食物。 ②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 好转的过程中,逐步地加蛋白质类食物。 ③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消化能力很弱,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首先要 治疗原发病、各种并发症,病情好转后,以极少量、多餐,维持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程度不等的贫血。 2.生化检查:血清蛋白降低为最特征性的改变。 胆固醇、血糖、电解质降低。 3.IGF-1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 4.微量元素检查:降低。
诊断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1)病史:有较长期的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 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体重史。 (2)分型表现: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 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 (3)临床分为三度。 (4)合并症:贫血、维生素缺乏、感染、低血糖等。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营养不良,又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机体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主要临床特征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由于蛋白质、脂肪长期供给不足,导致自身组织被消耗,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

如由于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的低血糖症;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胆固醇下降;蛋白质供给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负氮平衡,致血清蛋白下降,低蛋白性水肿。

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钙、血钾偏低,并伴有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博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反应迟钝,条件反射不易建立;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

治疗原则:本病现无特异性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本病多能治愈,但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生长发育所受影响较为明显,智力发育迟缓可能是永久性的,年(月)龄越小,其远期影响越大。

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喂养因素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食物的质和量不当,如长期喂哺单纯淀粉食物,缺乏蛋白质和脂肪;骤然断乳,婴儿还不能适应新的哺喂食物;能量需要量增加,供给量却不足;小儿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不定时、厌食、偏食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

2•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消化系统疾病、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症,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以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导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引起营养不良。

3.先天因素早产、多(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可致营养低下;胎盘或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或宫内生长发育阻滞,常成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天条件。

儿科学-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儿科学-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辅助检查 甘油三脂、胆固醇增高, 严重者血清β白蛋白增高。 常有高胰岛素血症, 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超声波检查: 常有脂肪肝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酯、胆固醇增高
诊 断
轻度肥胖: 20%~29%
中度肥胖: 30%~49%
重度肥胖: > 50%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标准体重的10%~19%为超重,超过20%诊断为肥胖症
食物摄入不足或不充分
食物吸收不足
食物供给不足
精神因素
饮食习惯不良
food faddism
代谢异常
疾病
→负氮平衡→总蛋白↓→胶体渗透压↓
01
→水肿
02
病理、生理改变
03
白蛋白↓酶功能↓ →代谢低下 Ig↓→免疫低下
04
蛋白质不足
能量不足 → →糖原消耗→→低血糖
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救治可呼吸衰竭死亡
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血糖↓ 、 血胆固醇↓、 血淀粉酶↓、 血脂酶↓、血胰酶↓、 血浆PEAAs↓、 免疫功能↓、血前蛋白(PAS)↓、 血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血总蛋白、白蛋白↓、血Vit A,B,C↓Hb↓、 电解质紊乱
01
活动不便
易感染,甚至出现心肺功能不全
心理障碍
成年期并发症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胆石症
痛风
若肥胖起病在脂肪细胞非快速增殖期,其病变以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为主。前者比后者治疗更困难,且易复发。
若肥胖起病在脂肪细胞数目快速增殖期,即胎儿出生前3个月、出生后第1年和青春期,其病变以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为主。
增加运动 选择喜欢、有效、易坚持的运动; 每日至少半小时、不感疲劳为宜。

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severe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SPEN)的诊断标准通常使用以下指标:
1. 临床表现:患者体重显著下降、消瘦、全身浮肿或局部浮肿、肌肉萎缩、水平衰竭、厌食、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2. 体重指数: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和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 = 体重(kg)/身高²(m²)。

SPEN的BMI通常低于16 kg/m²。

3. 体重减轻率:计算患者体重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的减轻率。

SPEN的体重减轻率通常超过10%。

4. 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评估患者的日常膳食摄入情况,包括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摄入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明显不足。

综合以上指标,如果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营养不良的主要编码案例

营养不良的主要编码案例

营养不良的主要编码案例营养不良是指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摄入不足或者吸收不良,导致体内营养素缺乏的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为普遍。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营养不良的主要编码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营养不良形式之一。

它主要由于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引起,导致全身的营养缺乏和组织器官功能异常。

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PEM的编码是"E 40-E 46"。

其中,E40指的是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1指的是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2指的是营养干预或管道摄入所致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3指的是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指的是局部累及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指的是继发于饮食限制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6指的是其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维生素缺乏病:不同维生素的缺乏会引发不同的疾病。

例如,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症(ICD-10编码:E50.0),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ICD-10编码:E54),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ICD-10编码:E55.0)等。

3.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机体铁元素摄入不足或者吸收不良,导致供给组织和器官的铁不足,从而出现贫血的疾病。

在ICD-10中,缺铁性贫血的编码是"D50"。

缺铁性贫血早期可出现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免疫功能下降。

4.高危人群的营养不良:除了以上常见的营养不良病例,一些群体特别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例如,婴幼儿期的生长迟缓和体重不增加(ICD-10编码:P92.6)就是一种营养不良,“P92”是专门用于指代这一年龄段的疾病编码;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ICD-10编码:M81)可能与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不足有关。

营养不良具有全球性的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 能量摄入不足:当每日的能量摄入小于具体年龄段所需摄入量的20%时,则可被诊断为能量不足。

2. 蛋白质摄入不足:当每日的蛋白质摄入小于具体年龄段所需摄入量的25%时,则可被诊断为蛋白质不足。

3. 营养素摄入不足:当某一营养素的摄入量低于其所需摄入量的50%时,可作为某种营养素摄入不足之诊断依据。

4. 体重变化:低减少:身高、体重指数(BMI)或腰围低于某一范围,可视为体重过低。

另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它相关检查来确诊质能量营养不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25
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离差法):
(1)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 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 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 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反映患 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化吸收障碍:唇裂、幽门梗阻、慢性腹泻、 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可影响饮食的消化和吸收。 ➢营养需求增加:长期发热、各种急慢性传染病 的恢复期等可导致分解代谢增加,营养需求增多。 ➢消耗过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大量蛋 白尿、甲亢、恶性肿瘤等可导致代谢消耗过多。
编辑版ppt
(半衰期长,不够灵敏)。
2.血浆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 是营养不良早期诊断的灵敏可靠指标。
3.血清氨基酸: 血清必需氨基酸、牛磺酸含量降低,非必
需氨基酸变化不大。 4.其它:
编辑版ppt
24
7、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喂养史、体重低下、生长 迟缓、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以 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 查,典型营养不良不难诊断。
编辑版ppt
10
(2)组织器官功能低下
➢消化系统:最为突出。胃肠黏膜萎缩变薄,各种消化酶分 泌减少,活性低,消化功能显著减退,胃肠蠕动减弱,易致 腹泻和胃肠道感染。 ➢循环系统:心肌细胞浊肿变性,心肌收缩力弱,心搏出量 减少,心电图示低电压,血压也偏低。 ➢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出现尿量增多、比重 下降。 ➢神经系统:脑细胞数量减少和成分发生变化。患儿表现精 神抑制、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如营养不良发生在胎儿期、 新生儿期、婴儿期等脑发育的关键期,则可导致不可逆的改 变,影响日后的智力和行为。
编辑版ppt
11
(3)免疫功能抑制:
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少,胸腺、淋巴结、扁桃 体、脾脏萎缩,机体各种免疫激活剂缺乏,免疫 系统的各个环节均受到不利影响。特异性和非特 异性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编辑版ppt
12
4、临床表现
( 1)消瘦型营养不良: ( 2)水肿型营养不良:
编辑版ppt
13
(1)消瘦性营养不良
神经精神
欠活泼 易疲劳,多哭闹、萎靡 呆滞、反应↓、抑制
与烦躁交替
食欲
稍↓


编辑版ppt
17
中度营养不良:腹 部,躯干皮下脂肪 消失,四肢消瘦。
编辑版ppt
18
生长迟缓:长期营 养不良(左)致身 高低于正常值(右 为对照正常同龄儿 童)。
编辑版ppt
19
编辑版ppt
重度营养 不良:面 部皮下脂 肪亦消失, 呈老人貌, 肌肉层萎 缩成皮包 骨。
编辑版ppt
15
(2)水肿型营养不良
常见于1~3岁幼儿。凹陷性水肿为本病的 重要表现。
轻者仅见于双下肢踝部,随病程进展可延 至躯干、腹壁、面部、眼睑,甚者发生腹水、 胸水;体温常低于正常,四肢欠温;表情淡漠, 不喜活动,哭声低微,时有烦躁;胸部平坦而 腹部膨胀;常伴肝大,毛发干枯、脆细、稀疏、 易脱落,指(趾)甲生长缓慢、薄脆易折;躯干四 肢见过度色素沉着及角化的红斑疹。
型; (2)如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
水肿者,称为水肿型; (3)介于两者之间者为消瘦--水肿型。
编辑版ppt
3
浮肿型
编辑版ppt
消瘦型 4
2、病因
(1)喂养因素; (2)疾病因素; (3)先天因素。
编辑版ppt
5
(1)喂养因素:
多为供给不足、喂养不当、不良饮食习惯
所致。
➢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 ➢人工喂养调配不当; ➢母乳喂养时间过长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停奶; ➢长期以淀粉类食品为主; ➢不良饮食习惯(偏食、挑食、零食过多)。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编辑版ppt
1
一、概述
1.定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 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各种原因所致 的能量和/或蛋白质缺乏,常伴有各种 器官功能紊乱和其他营养缺乏,主要见 于<3岁婴幼儿。
编辑版ppt
2
分类:
(1)如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体 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者,称为消瘦
20
图1
图2
图3
编辑版ppt
4岁病儿, (1)治疗前 体重8.2kg; (2)显示臀 肌萎缩; (3)治疗 1+月后,体 重11.5kg
21
图1
图2
编辑版ppt
营养不良性水 肿 男,9岁 (1)显示水 肿的面部; (2)治疗半 月后的面部。
22
5、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最常见者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先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久则 身高也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 响。 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其中腹部皮 下脂肪厚度可作为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 要指标。
编辑版ppt
14
随病程的进展,皮下脂肪大量消失, 皮肤苍白、干燥、失去弹性,甚者皮肤皱 缩、松弛,腹部可见肠型,面部如老人貌, 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肌肉发育不良,运 动功能发育迟缓;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 反应差;体温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 食欲低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编辑版ppt
16
(3)婴幼儿PEM的Gomer分度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体重↓
15-25%
25-40%
40%以上
身长
尚正常
稍↓
明显↓
腹部皮下脂肪 0.8-0.4cm
0.4cm以下
消失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老人貌
皮肤
尚正常
稍苍白、干燥 苍白、干皱、弹性消失
肌张力
基本正常
↓,肌肉松驰
明显↓,肌肉萎缩
2.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缺锌 最为常见。
3.感染:婴幼儿腹泻、支气管肺炎、泌尿系感 染、败血症。 4.自发性低血糖:可突然发生低血糖,常表现 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 体温不升等,若不及时诊治,可因呼吸暂停而 死亡。
编辑版ppt
23
6、辅助检查
1.血清蛋白: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为特征性的改变
7
(3)先天因素:
多见于胎儿营养不良引起的低体重 出生儿、早产、多胎、宫内感染及先天 代谢缺陷病。
编辑版ppt
8
3、病理及病理生理
(1)新陈代谢失调; (2)各系统功能低下。
编辑版ppt
9
(1)新陈代谢失调
➢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机体蛋白摄入不足; ➢动员脂肪:维持必要的能量消耗,维持生命活 动的需要; ➢低血糖:食物不足或消耗增多; ➢水钠潴留:营养不良时ATP合成减少,影响细 胞膜上钠泵转运,易致低渗性脱水。 ➢体温偏低:热量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薄,散热 快,氧耗量及周围血循环减少导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