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湖南省冷水滩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12年湖南省冷水滩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对冷水滩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对冷水滩区2008 年5 月3日~2012 年12月31 日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所有病例,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冷水滩区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为3~7 月,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3 岁年龄组;大部分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由EV71 感染所致。
结论冷水滩区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①应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优势病原,以提前落实针对性防控措施;②重点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的预防控制工作;③抓好个人与家庭的卫生,加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标签: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主要是CoxA16及EV71)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
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以来,一直是冷水滩区的主要急性传染病之一,并自2011年开始发病率上升到全区法定传染病的第1位。
为了解冷水滩区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现将冷水滩区2008~2012年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冷水滩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永州市冷水滩区统计局。
1.2方法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冷水灘区2008 年~2012年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导出,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核对后,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样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08 年5 月2日~2012 年12月31日,冷水滩区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3216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3101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15 例,年平均发病率119.7/10万;死亡3例,病死率9.33/万。
2.2流行病学分析
2.2.1时间分布其中,2008 年发病89例,年发病率17.51/10 万;2009 年发病86 例,年发病率16.85/10万;2010 年发病532例,发病率96.94/10万,
死亡1例,病死率18.80/万;2011年发病593例,发病率106.67/10万,死亡2例,病死率33.73/万;2012年发病1916例,发病率339.99/10万。
手足口病发病从少到多,从局部散发到全区流行发病率逐年递增,且从2011年开始发病率就上升到全区法定传染病第一位。
手足口病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3~7 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71.39%。
2008 年病例数从4 月份开始上升,5~6月份为高峰期;2009 年疫情相对平稳,3~4 月份病例相对多于其他月份;2010 年病例数从 3 月份开始增多,5月份达到高峰;2011年病例数从2月份开始上升,5月份达到高峰,8月份后疫情平稳,10月份开始出现波动;2012年病例数从2月份开始上升,5月份达到高峰,9月份又出现个小高峰,见图1。
图1 2008~2012年冷水滩区手足口病时间分布图
2.2.2性别年龄分布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216例,其中男性病例2175例,女性病例1041例。
男女的发病比为2.09∶1,经卡方检验显示性别差距有统计学意义(χ2=61.09,P<0.01)。
发病年龄为2个月~61岁,病例主要集中在0~3岁年龄组。
其中发病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岁组儿童,其次是2岁组儿童和0岁组儿童,这3个年龄组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5.65%,4岁后有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趋势,见图2。
图2 2008~2012年冷水滩区手足口病年龄分布图
2.2.3职业分布报告病例的人群分类显示,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4.77%(3048/3216);其次为幼托儿童,占2.58%(83/3216),见图3。
图3 2008~2012年冷水滩区手足口病职业分布图
2.2.4地区分布除2008年花桥街镇外,全区其他18个乡镇办事处每年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发病率较高的前5个地区为:凤凰办事处、梅湾办事处、杨家桥办事处、肖家园办事处和仁湾镇,均为城区及城郊乡镇。
发病总体呈现城市高于农村,见表1。
2.3重症及死亡病例分析2008~2009年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2010年报告重症病例62例(占发病总数的11.65%)、死亡病例1例;2011年报告重症病例7例(占发病总数的1.18%)、死亡病例2例;2012年报告重症34例(占发病总数的1.77%)。
经实验室诊断的重症病例有47例,其中36例(76.60%)为EV71 感染,2 例(4.25%)为CoxA16 感染,9例(19.15%)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
3例死亡病例经实验室诊断,均为EV71 感染。
2.4实验室诊断2008~2012年共经实验室诊断114例,其中73例EV71(占64.03%),13例为Cox A16(占11.40%),28例为其他肠道病毒(占24.56%)。
每年由于优势病原不同,重症病例的发病率也不同,具体为2008、2009年未对开展病原学检测,2010年经实验室诊断49例,其中36例为EV71(占7
3.47%),
13例为其他肠道病毒(占26.53%)。
2011年经实验室诊断18例,其中4例EV71(占22.22%),13例Cox A16(72.22%),其他肠道病毒1例(占5.56%)。
2012年经实验室诊断47例,其中33例为EV71(占70.21%),14例其他肠道病毒(占29.79%)。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儿童,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疫苗和特异性治疗方法,极易发生聚集性病例,引起暴发流行。
2008年5月3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和管理,之前冷水滩区未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报告管理,也无疫情资料记载。
冷水滩区手足口病存在以下流行特征: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尤以0~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孩发病比例较高,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相符[2-3],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为3~7月,每年从2月份发病数开始上升,5月份达高峰。
2011年和2012年分别于11月份和9月份还出现1个小高峰;从重症、死亡病例分析及病原学檢测显示:每年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不同,由于优势病原的不同,重症病例所占的比例也不同,2010年和2012年的优势病原为EV71,这2年的重症病例多于轻症病例,2011年的优势病原为CoxA16,该年的轻症病例多于重症病例。
同时根据重症及死亡病例监测显示:76.60%的重症病例和所有的死亡病例均由EV71 感染所致。
这与林健燕[4],牟瑾[5]的调查结果相符。
根据以上流行特征,建议今后防控重点:①加大对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力度,建立并完善监测和报告体系;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优势病原,提前落实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②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加强托幼机构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的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③抓好个人与家庭的卫生,加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动员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及儿童家长主动参与防控工作,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王彬,崔琳,崔霞,等.梅河口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5):358.
[2]刘景一,周羊娣.上海某区2005~2007 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9):1610-1611.
[3]刘海博,甘亚弟,李冬梅.北京市大兴区2007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1):4018-4020.
[4]林健燕,陈婷,汤洪洋,等.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59-4260
[5]牟瑾,谢旭,李媛,等.深圳市2008~2009 年上半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1):78-80.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