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路
作者:佚名
高考语文复习的总体依据,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是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高考一、二轮并不会截然分开,知识点讲解也未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但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轮复习重在广和准,二轮复习重在活与通,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已掌握的知识,使之成为系统并形成综合能力。
在这轮复习中,要按照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和近几年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要点,将各个考点的知识分成专题进行整理和训练,并做一些综合能力训练题,强化知能融合,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一、深研《说明》,明确方向。
《2014年山东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有两处较明显的变化,一是把“选考内容”部分合并到“现代文阅读”中表述,而且明确说明“命题只选择其中一类文本”,这将意味着在试题中只会有一类文本的题目,所有考生不需选择,只能做一样的题目。
这一变化变“考生选考”为“命题人选考”,考生备考要由有所倾向转变为全面周到。
因为,无法预料试题将会考“文学类”还是“实用类”文本。
这一变化,会从根本上消除从前因为两类文本的阅读与命题差异带来
的得分差异,这是是所有考生得到相对公平的一面。
这一考点的命题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考点要求与分值设置并没有变化,广大师生可以从容应对。
但在备考时要注重对实用类文本的复习力度。
变化之二是,增加了“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50篇(含“孔子语录”),高中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40篇。
这是历年山东省的考试说明没有体现过的。
历年来考试说明中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直让一线教师和广大考生困惑,因为不知道这个“常见”的范围有多大。
今年的考试说明附录了课标中的推荐篇目,使考生的备考范围大致清晰了。
所以说是“大致”,是因为说明中并没有将“附录”明确为唯一的范围。
结合历年的命题情况,是否仍然要这样理解:背诵默写4选3的考题中,仍然有1-2句在推荐的范围以外。
具体情况,需要在今年的真题中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从2014年考试说明来看,山东高考语文命题将保持稳定,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到赋分比例,没有太大变化。
要加大对《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的研究力度,和往年的进行比对,尤其要高度关注变化了的地方。
二、滚动复习,夯实基础。
(一)归纳分类,强化记忆(字音、字形、词语、名篇名句)
基础知识要以考点为核心,寻求思维和方法的突破,一是靠积累,
一是靠思维。
对字音、字形、词语、名篇名句这些识记层级的考点,要归纳整理,以强化记忆。
对于名篇名句,默写兼及必修和选修,要把推荐的篇目编印成册,要准确记忆,除名句外,还要熟悉名句的前后关联句。
还要在理解和赏析的基础上,分类整理。
(二)结合语境,辨析细微(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实词,要注意准确辨别词义,分清词语的搭配关系,明确具体语境,弄清语体,辨清轻重,辨明色彩。
近义词的辨析,重在区别不同语素,如“遏制”与“遏止”,前者重在“制”,即“控制”,后者在“止”,即“阻止”。
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应该使用的词语。
对于虚词,要注意辨明语法关系,弄清搭配组合,明确位置顺序,注意成分完整。
对于熟语,要注意感情色彩,不要褒贬不分,要准确理解词义,不能望文生义,故意曲解,不要谦敬失度。
词语以积累为要,一般而言,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是使用场合、范围,或是感情色彩,或是一个关键词,或是一个易混点等,抓住一点就可事半功倍。
(三)熟记类型,掌握方法(辨析并修改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