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应对自然 灾害面临的挑 战和未来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地大物博,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如地震、洪涝、台风、干旱 等,应对难度大。
贫困地区抗灾能力薄弱:部分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弱, 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预警系统建设不足:虽然中国在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不足,如预 警覆盖面不够广、预警准确率不够高等问题。
中国的自然灾害 及其应对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壹
和中 特国 点自
然 灾 害 的 类 型
贰
措中 施国
应 对 自 然 灾 害 的
叁
害中 中国 的在 成应 就对 和自 经然 验灾
肆
临中 的国 挑应 战对 和自 未然 来灾 发害 展面
中国自然灾害 的类型和特点
地震灾害
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特点:具有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害重等特点 应对措施: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提高建筑物抗震等级等 案例: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
中国应对自然 灾害的措施
预警系统建设
预警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中国预警系统的建设历程 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预警系统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救援工作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调配体系,确保救援物资及时到达灾区 加强应急救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气象灾害
暴雨: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常见,易引发洪涝灾害 干旱:中国北方地区常见,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供水 雷电: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多发,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冰雹:中国北方地区春季多发,对农作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一、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高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①分布范围广------里氏6级以上地震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破坏严重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4. 产生的条件:地形: 崎岖的山区,沟谷上游有坡度较大的汇水面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大的地区;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为松散土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水流条件:暴雨强度大,或在高山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水的活动;植被条件:稀疏;人为因素:山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4.发生的条件地下水丰富和坡面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连续性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滑坡容易发生;地面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面、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然的软弱面,尤其在断层面或岩层内夹有粘土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用、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人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行蓄水灌溉,坡面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生。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以下是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1.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主要
分布在五个主要地震带,包括青藏高原地震带、欧亚大陆
边缘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东北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
东部和南部地区较为严重。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长江流
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3.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
建、台湾、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高风险的地区包括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东部沿海。
4.干旱灾害: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
蒙古、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匀,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干旱问题日益突出。
5.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山
地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和广西等地。
陡峭的山地和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6.山火灾害:山火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和山地。
内蒙古、东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
林和草原是山火的高发地区。
7.沙尘暴灾害: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风力较大,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自然灾害的大致分布范围,具体的灾害发生还会受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时需考虑具体的地方条件和特点。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具有毁灭性的灾难,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常年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对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进行介绍。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发生断裂时释放的能量造成的。
中国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特别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份,地震活动非常活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雪融过快或者河流湖泊溢出等原因导致水位上升,超过堤坝和河道容纳能力而引发的灾害。
中国的大江大河众多,包括黄河、长江和珠江等,流域面积广阔。
每年的梅雨季节和台风来临时,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可能受到洪水的威胁。
洪水常常导致城镇乃至整个村庄被淹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三、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的低降雨量或者无雨的气候条件,导致土地缺水,影响农田灌溉和作物生长。
中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都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域。
特别是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和宁夏等省份,干旱问题非常严重。
干旱导致农田失收,饮水困难,甚至导致人类和动物的死亡。
为了应对干旱,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和节水措施。
四、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发展起来的旋转风暴,给沿海地区带来猛烈的风雨。
中国沿海省份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特别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
台风一般伴有暴雨和强风,可以引发山洪、风灾和海上事故等。
为了减少台风的危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加强预报预警和做好紧急疏散工作等。
五、雪灾雪灾主要发生在寒冷气候的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寒冷的冬季,大雪可以导致交通中断,农田生产受阻,甚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也经常出现罕见的雪灾,导致城市陷入瘫痪,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洪水、干旱、台风和雪灾等是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发生在夏秋季节。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气象条件复杂多变,降雨量大、集中等因素,洪涝灾害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中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国在防治洪涝灾害方面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堤坝和排水系统,以有效调控水流,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
2. 拓宽河道和整治河网:为了增加河流的承载能力,中国拓宽了一些狭窄的河道,整治了河网,消除了河道淤积等问题,以保证洪水的安全疏导。
3.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加强了对气象信息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建立了现代化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涝灾害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地震灾害地震是中国的另一大自然灾害,尤其在西南地区,地震频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震级和震源位置,及时预警和发布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避震措施。
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中国加强了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了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地震给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3. 提升公众防震意识:中国通过广泛开展防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避震行动,减少人员伤亡。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沿海城市和渔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破坏程度,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不断加强,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渔民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中国自然灾害》PPT课件

更重?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加上经营粗放、
主要靠天养畜,与舍饲、半舍饲和高密度养畜的东南部
相比,灾害风险更大,灾精选情PPT更重。
13
我国东西部农业种植制度与灾害 种类及灾情的差异
(1)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 种植 业为主, 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 、风雹 等灾害的影响, 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主要受灾 灾种
舍饲、半舍饲,高密 靠 天 养畜 度养畜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精积选P等PT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死亡 16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精选PPT
17
1.海洋灾 害带
2.东南沿 海灾害带
3.东部灾 害带
4.中部灾 害带
5.西北灾 害带 6.青藏高 原灾害带
精选PPT
10
2、农业灾情严重
读图2.4与2.5,回答后面问题
精选PPT
11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 与播种面 积有何关 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精选PPT
12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为什么我
国西部地区的
畜牧业灾情风
险更大,灾情
青藏高原以东 暴雨、洪水、地 中国环境最复
的第二阶梯 震、滑坡、泥石 杂、地表物质
流
最不稳定的大
斜坡
新疆、甘肃、 宁夏、内蒙古 西部 西藏、青海、 四川西北部
地震、沙尘暴、 我国干旱区 霜冻旱灾病虫 害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 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 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 (震级每大一级,能量就大31.6倍。)
地震的烈度: 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
度。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震东少西多,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特征: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
(2)寒潮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地表热量交换,维护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消融 缓解春播旱情。
③寒潮带来低温,还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 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
④净化大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北方的扬尘 天气,也会使飞沫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降水量:大小与集中程度;
来水 水系:支流多少、水系形状与流域面积大小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历史上多次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黄河洪水黄河流域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而黄河洪水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古以来,黄河多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无数生命和财产损失。
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公元1931年至1938年期间,这段时间里黄河发生了一连串的洪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据统计,当时的洪水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数千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灾难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秩序也受到破坏。
2. 杨泽泽风暴潮杨泽泽风暴潮是中国历史上另一场重大自然灾害。
这次自然灾害发生在1957年,飓风导致的风暴潮在江苏、浙江等地引发严重的海浪和洪水,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据统计,这场风暴潮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数十万人被迫离家。
3. 丰县大地震丰县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发生在1976年。
这场地震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据统计,死亡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受伤和无家可归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地震不仅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4. 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发生于2008年。
这场地震的震级极高,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根据报道,汶川大地震导致了近7.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地震不仅对灾区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援助行动。
5. 海啸中国位于太平洋环火山带,经常受到海啸的威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这场海啸波及了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这次海啸仍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
中国自然灾害.ppt

(1)试解释此次地震的产生原因
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
(2)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余震多;地形复杂,岩石破碎,产生范围广和 极其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地形闭塞,交 通、通讯中断增加了救援工作难度。
(2)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进台风眼里 避难?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 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无云, 风和日丽,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 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 风中的“世外桃源”。
【案例一】 (2010· 山东文综)下图为登 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降水多,且暴雨集中; 地势低平,雨季河流 排水不畅;人类经济 活动不合理 随气温升高,积雪、 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4~9月 4~5月融 雪洪水, 7~8月冰 川融水
类 分布地区 型 河流从低纬 流向高纬的 河段,如黄 冰 河上游的宁 凌 夏、内蒙古 洪 河段和部分 水 下游河段及 松花江部分 河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 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 海拔4000多米)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外墙用红土夯建,此次 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的建筑倒塌,造成了比较 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地震发生时间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 海拔高,高原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
中国历史上的灾难与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灾难与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历过许多灾难和自然灾害。
这些不幸的事件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上的灾难和自然灾害的简要介绍。
一、黄河洪水面对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黄河的洪水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
黄河流域常常发生洪水,给沿岸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
尤其是在历史上,黄河洪水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公元1931年,黄河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导致大约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数百万人丧生。
二、唐山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造成了数十万人丧生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估计约有24万人遇难,多达16万人受伤。
这次地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恢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造成了超过8.7万人死亡,约37万人受伤。
地震还导致了大规模的房屋倒塌和许多学校的严重损坏。
这次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四、长江洪水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每年夏季,长江流域都面临洪水的威胁。
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导致大约24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
这次洪灾使得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更加重视洪水防治工作。
五、雾霾污染近年来,中国城市面临着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
工业发展和交通尾气等因素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上仅为中国历史上一些灾难与自然灾害的概要介绍。
这些灾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使得中国政府和民众更加重视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希望未来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次高,危害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地理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上。
中国位于世界地震活动带上,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
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发生地震500多次,其中破坏性地震约20次。
1.典型案例: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汶川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四川盆地的变形。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都有洪水发生,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
洪水的主要来源有暴雨、融雪、冰凌等。
1.典型案例:1998年长江洪水1998年夏,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造成4000多人死亡,数百万人口受灾。
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加上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江岸决堤。
三、干旱干旱是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尤其在北方地区。
干旱的原因主要有降水不足、气温升高、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1.典型案例:2011年北方大旱2011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涉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
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四、台风台风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每年平均有6-8个台风登陆。
台风过境时,带来强风、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1.典型案例:2013年台风“海燕”2013年10月,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造成超过60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随后,“海燕”转向中国海南岛,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严重损失。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自然力量,如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的突发事件。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和台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地震是中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长江三角洲的交汇地带,属于地震活跃区。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地发生了地震的新闻。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中国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达数千次以上,尤其是5级以上的地震频繁发生。
地震不仅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还对房屋、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造成灾难性破坏。
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和伤亡,数以百计的城镇和村庄完全被毁。
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需要政府、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努力来降低其损失。
洪水是中国自然灾害的另一个主要形式。
中国地广人多,许多地区常年受到洪水的威胁。
气候变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破坏都是洪水频发的原因。
每年夏季,中国南方地区大量降雨,加上山区冰雪融化的水流,导致江河水位上涨,甚至决堤泛滥。
洪水带来的破坏性不容小觑,农田被淹、房屋被毁、人畜无处可逃。
除了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洪水还会引起疾病传播和粮食短缺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长期影响。
因此,预防和减轻洪水灾害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长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但也因此成为台风的直接受害者。
每年夏秋之际,台风的到来带来强风、暴雨和海啸等灾害。
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沿海城市的停工停产、交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等问题。
例如,2005年的珠江口台风和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给广东和浙江等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救助措施,提高了抗御台风灾害的能力。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中国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在地壳运动中释放出的能量,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
中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区域,地震频发。
最早中国史书中记录的地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71年,是目前世界上最早记录的一次地震。
中国的地震活跃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北方、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漫溢或水库泄洪等原因,导致地区内部或周边地区的水淹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频发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
三、旱灾旱灾是指由于长期缺水或降雨明显偏少而导致的灾害。
中国地域广阔,旱灾分布较为普遍。
旱灾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影响。
我国南方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区,以及西北的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等地常常受到旱灾的威胁。
四、台风灾害台风是指海洋中形成的热带风暴,具有极强的风力和降水能力。
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较为频繁。
台风灾害不仅对沿海城市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破坏,还给渔业、农业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风沙灾害风沙灾害是指沙尘暴、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沙漠化、退化草地等问题比较突出,风沙灾害尤为突出。
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河南的三门峡地区等都是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
六、雪灾雪灾主要是指大规模降雪导致的交通瘫痪、房屋倒塌等灾害。
中国的雪灾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高原地带。
特别是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经常遭受大规模降雪和严寒天气的袭击。
七、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是指由于雨水、冰雪融化或地震等原因,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知识点: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通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还会引起次生灾害,如山崩、滑坡、海啸等。
2.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因降雨、融雪、冰凌等原因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淹没周边土地和建筑物,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洪水分为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和城市洪水等类型。
3.火灾:火灾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事件,火势迅速蔓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自然灾害。
火灾的原因包括雷击、电线短路、炉火失控、吸烟不慎等。
4.旱灾:旱灾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旱灾分为阶段性旱灾和区域性旱灾。
5.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包括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风灾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可能因教材和课本的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跳楼逃生B. 躲到墙角或家具下C. 乘坐电梯下楼D. 恐惧不敢动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到墙角或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头部,避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
不要选择跳楼逃生或乘坐电梯下楼,这会增加危险。
2.习题: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引发火灾?B. 电线短路C. 炉火失控D. 吸烟不慎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D。
吸烟不慎是最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因为烟头燃烧过程中可能会掉落在易燃物品上,引发火灾。
雷击、电线短路和炉火失控也可能导致火灾,但相对而言,吸烟不慎更容易发生。
3.习题:旱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区?A. 沿海地区B. 内陆干旱地区D. 湖泊流域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旱灾通常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地容易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中国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1)暴雨: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土地荒漠化;(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酸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20)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二、海洋灾害(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8)拉尼娜的危害。
三、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四、地质灾害五、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六、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应对策略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自 然 灾 害 概 述
03 中 国 常 见 的 自 然 灾 害
04
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和 措施
05
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成功案 例
06
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与 未来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章节副标题
地震
地震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发生。
地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地区,其中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的地震灾害 较为频繁。
地震灾害会导致房屋倒塌、地面开裂、山体滑坡等严重后果,给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带来威胁。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预警、提高建 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应急救援等,以减少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
国际合作:加 强国际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 的灾害防治技 术和管理经验, 共同应对全球 自然灾害挑战。
05
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成功案例
章节副标题
成功预警和应对地震的案例
成功预警:中国地震预警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地检测到地震波,并通过 广播、电视、手机等渠道向公众发出预警,减少人员伤亡。
成功应对: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迅速组织救援队 伍、调配物资、搭建临时住所等,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成功案例的意义: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自然灾 害中的勇气和智慧,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灾害应对经验。
成功治理滑坡和泥石流的案例
成功治理滑坡的案例:某山区滑坡治理工程 成功治理泥石流的案例:某河流泥石流治理工程 应对策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经验总结: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多方参与
中国的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
政府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地震的预防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
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
的空旷地带;如果丌能及时撤 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 角。
泥石流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
垂直亍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 坡上跑。
评价园地
1.下列现象中丌属亍自然灾害的是( D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 2.下列现象中属亍气象灾害的是( C )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 3.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丌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 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戒倒塌 D.丌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 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我国干旱 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
思考:为什么不是西北地区?
广西河池因干旱 “死”去的梯田
黄果树瀑布在 长期干旱的侵 袭下,失去了 往日的雄壮风 采,只剩下狭 窄的细流。
洪涝灾害 连续性的暴雨 或短时间的大暴 雨。都可能形成 洪涝。
评价园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丌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5.下列关亍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丌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不我们无关
泥石流、滑 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民の利益を最優先するという原則および「科学的発展観」を実践しな ければならない。防災は、国家の社会的経済的発展において重要な位置 を確保すべきものである。経済発展と自然災害軽減とを平行して追求す るという原則を維持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防災を「持続可能な開発」と いう戦略的枠組みに組み込む必要がある。一連の包括的防災活動を導入 して、国民の生命と財産を守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2.2 法律制度、法的枠組み
防災に関して30以上の法律や規則が発布施行されており、その中には次の ようなものがある。
水土保持法 地震防災と災害軽減に関する法律 消防法 気象法 安全生産管理法
森林火災消火に関する規則、森林害虫防除に関する規則 危険科学物質の安全管理に関する規則
5) 各方面の積極的要素を動員しなくてはならない。中央政府や地方政府だ けでなく、あらゆる社会セクターのイニシアチブが必要である。政府の 中央集権的な組織と配置の下で、各関係部局が相互に緊密に協調すると ともに、企業だけでなく社会の様々な部門が効果的な災害軽減に幅広く 関与していくことも必要である。
災害リスクを特定、評価、観測し、早期警報の仕組みを向上する。 災害監視・警報システムを構築し、強化している。現在、中国の災害監 視・警報システムはすでに具体的に稼働しており、関係部局が災害管理規 則に沿って適時災害予報を出すことができる。
2,511箇所の地上測候所、124箇所の高地観測所、80箇所以上の新しい気象 レーダーで構成する気象観測予報ネットワークが中国全土に構築された。 地震監視システムも構築されている。これを構成しているのは、48箇所の 地震観測点を結ぶ国家デジタル地震ネットワーク、23箇所の地域デジタル 遠隔観測所、25箇所のGPS観測点、そして56の地殻変動観測ネットワーク (1,000の移動観測所と400の観測点で構成)である。
II. 防災体制
2.1 行政制度
正式名称: 通称: 政治体制: 首都: : 行政区分:
中華人民共和国 中国 共産主義国 北京 23 の省、5 つの自治区、4 つの直轄市。2 つの特 別行政区。 自治区:広西チワン族自治区、内モンゴル自治 区、寧夏回族自治区、新疆ウイグル自治区、チ ベット自治区 直轄市:北京市、重慶市、上海市、天津市 特別行政区:香港、マカオ
防災を国家の経済的社会的発展の観点から十分に検討する。 防災を、災害に対する耐久力や災害救援と併せて重要な優先課題とする。 科学、技術、教育の果たす役割を防災に盛り込む。 中央政府や地方政府だけでなく、あらゆる社会セクターが防災に取り組
む。 国際交流や協力を強化する。
NDRPから期待される成果:
―
2005
台風
95
0 2,487,000
148,000
出 典 : EM-DAT : OFDA/CRED 国 際 災 害 デ ー タ ベ ー ス
ルーベン・カトリック大学( ベルギー・ブリュッセル)
1998年1月10日午前11時50分、河北省の張北県と尚義県の境界地域に 地震(M6.2)が発生し、4つの県が影響を受けた。136,000棟の家屋が 倒壊し、49名が死亡、11,479名が負傷した。多くの生活・生産関連施 設が深刻な損害を受けた。地震発生から5分以内に、中国地震局 (CSB)の緊急事態対応や地震分析・予知を担当する主要スタッフが 部署についた。震源地は地震発生から20分以内に特定された。2時間 半後、余震が北京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ることはないであろうとCBSは 発表した。地震から20分後、各地方政府および各防災担当部署は、事 前に用意されていた地震に対する緊急対応策を直ちに実行に移し、活
また、NDRPは防災に関して様々な主要当事者の任務、方策、重要な活動 を提唱している。発令後、NDRPは積極的に実施されており、関係部局や 地方自治体では、これに対応した計画や実施の具体策を進めている。
出典: UN/ISDR ADRC カントリーレポート
IV. 国レベルの予算規模
2005年、中国民政部は関係部局と協力して災害救助・救援事業の主予算と して87億元を確保した。民政部と財政部は、この中から計40億4,800万元を 壊滅的災害に対する救援プログラムのための準備金として拠出した。
4) 防災においては、科学、技術、教育を十分に活用すべきである。 防災能 力を高めるためには、現在の科学の成果を実際の防災能力に転換してい くプロセスを加速させる必要がある。防災教育を一般教育や専門教育と
出典: UN/ISDR ADRC カントリーレポート
統合して社会全体を対象とすることによって、一般市民の防災知識レベ ルの向上を図る。
2) 防災は、災害に対する耐久力や災害救援と併せて重要な優先課題である。 一般市民の防災意識をさらに高める必要がある。生産や生活に関わる施 設の建設においては必ず防災を考慮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防災プロジェ クトの実施にあたっては、多様な手法と施策を講ずることによって、 様々な防災プロジェクトの全体的な効率を確保し、関連事業の強化も図 ることが必要である。
出典: UN/ISDR ADRC カントリーレポート
2010年までには、4機の小型光学衛星と4機の小型レーダー衛星で構成する 「4+4」小型人工衛星群が完成する予定である。これによって、現在の中国 の災害監視形態は変化し、環境や災害の24時間全天候監視が可能となる。 現在、人工衛星の有効負荷に関する研究が本格化しているところである。
病虫害監視ネットワークは、400箇所の地域予報所、15箇所の監視センター、 300箇所の地域監視所という構成で構築された。様々な自然災害を対象とし た監視・警報システムを常に向上させることにより、様々なレベルにおけ る行政の災害軽減・救援活動が適時的確に組織されている。
環境・災害監視を目的とする小型人工衛星群の打ち上げも行われた。2007 年には、2機の小型光学衛星と1機のレーダー衛星を打ち上げて「2+1」衛星 群を構成する予定で、中国のほぼすべての地域について災害や環境の動向 に関して適時に監視・予測を行う予備的能力を備えたものになる。
2005 暴風雨
0
0
90,000
6,000
2005
台風
9
0
13,000
260,000
2005 暴風雨
8
223
825,223
―
2005
台風
6
0 9,160,000
808,000
2005
台風
159
0 19,624,000
1,900,000
2005
台風
14
0 1,350,000
―
熱帯性
2005 低気圧
9
0 5,719,000
6) 防災に関する国際交流や協力を強化することが必要である。多様なチャ ンネルを通じた多層的な国際交流や協力を積極的に行うことにより、中 国の防災事業を拡充し、防災に関して国際社会における中国の地位を向 上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III. 防災計画
1998年4月、中国政府は「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災害軽減計画(1998 – 2010)」(NDRP)を発令した。NDRPは、「第9次国家経済社会発展5ヵ 年計画と2010年長期目標綱要」に従って策定された中国初の国家レベルの 防災計画であり、防災事業におけるこれまでの経験を踏まえたものである。 NDRPには次のような指針が明記されている。
中国
I. 中国の自然災害
1.1 起こりうる自然災害
地震、極端な気温、洪水、暴風、高潮、森林火災、干ばつ、虫害、地滑 り・斜面崩壊
1.2 近年の大災害
被害総額
発生年 災害種類 死者数 被災者数 総被災者数
(1,000US$)
2004
洪水
133 4,026 33,652,026
1,100,000
2005
洪水
58
0 11,230,000
―
2005
洪水
138
0 16,700,000
1,600,000
2005
洪水
65
0
428,000
27,000
2004
台風
188 4,000 9,062,000
2,190,000
2005
厳冬
36
0 8,000,000
300,000
2005 暴風雨
19
55
458,855
16,915
3) 優先順位を設定し、全体的な公益を念頭に置く必要がある。防災がもた らす全体的な公益に影響を与える重要な問題は解決しておかなければな らない。限られた資源を、主要プロジェクトの開発強化や重要な地域に おける包括的な災害軽減の取り組みに集中することが必要である。国家 全体あるいは地域的に重大な影響を与える自然災害の軽減に重点を置く 一方、その他の自然災害についても効果的な軽減を図るべく尽力すべき である。
国家の経済的社会的発展に全面的に利するような重要な防災プロジェク トを構築すること。
防災技術を幅広く応用すること。 国民の意識と知識を向上させること。 災害が国家経済や社会に与える影響を軽減するために、包括的な実行メ
カニズムを構築すること。 災害による直接的な経済損失や人的被害を軽減すること。
出典: UN/ISDR ADRC カントリーレポート
中国の水土保全、地震防災・災害軽減、消防、水害予防、気象に関わる事 業や、防災活動の形態は、このような法律や規則によって管理運営されて いる。
2.3 防災組織
1989 年 、 中 国 は 「 中 国 IDNDR ( 国 際 防 災 の 10 年 ) 委 員 会 」 (CNCIDNDR)を設立した。2000年にこれを中国国際防災委員会に改称 し、さらに2005年1月には、国務院副総理を委員長として、中国国家防災委 員会(NCDR)に改称している。NCDRは関係省庁や社会団体を含め、34 の省や部局で構成されている。NCDRは国務院の下で政府機関相互の調整 役を果たしており、防災に関わる方針、政策、計画の検討や策定、重大な 災害対応活動の調整、防災活動に関する地方政府への指導、そして国際交 流・協力の促進に当たる。さらに、防災や災害救援の取り組みにおける指 導力を強化するため、18名のアカデミー会員や著名な門家で構成する専 門家パネルを設置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