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九十年来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研究(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研究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来,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和民族工作不仅取得伟大成就,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

认真总结建党以来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促进党的民族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论发展创新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的创新在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形成了据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政策,解决我国民族子建党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性问题,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

一、建党九十周年来的理论创新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反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其主要内容是,用暴力形式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外”,正是这样的思想理念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涌出的思想热潮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富满生机的土地上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

2、毛泽东思想的成立对中国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把我们的发展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并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斗争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自主思想得到新的体现和发展。

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基本内容:首先,在政治上,主张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和毛泽东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

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人民民主专政,而究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建国后,我们采取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一点与苏联东欧实行的元产阶级专政国体相比,在本质上一样,但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有自己的特色。

在政党关系和政党体制上,党和毛泽东始终坚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使之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这一独具特色的政治体制的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其次,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提出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模式、中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基本经济关系以及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方针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在《论十大关系》中,他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

这一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使我国不断发展进步。

“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

“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4、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建党九十周年来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新世纪的理论创新,进而引导实现新的社会变革,具有积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告中强调,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胡锦涛同志的深刻论述,既是对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历史的精辟概括,也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发展的方向和指南。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回顾党90年的历程,经历了两大失误两大发展,第一个大失误大发展是建党初期,党
对当时中国实际缺乏了解,多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导中国革命,犯了许多错误造成
了重大损失。

毛主席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曾指出:“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
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
中国革命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

”这种没有很好掌握中国实际、结合中国实际指导革
命,盲目性、主观性很大,使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和损失。

直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
领导地位,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使革命转危为安。

并指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另一个大失误、大发展,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期,由于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
情况缺乏深入正确的掌握,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知之甚少,社会主义建设又遭到严重挫折。


小平同志后来在总结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指出:“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
渐占了上风,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缺乏认识,以及骄傲情
绪的滋长,使得急于求成思想迅速发展起来,又由于缺乏对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全面把握
和深刻认识,既未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又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缺乏深入了解和研
究。

”邓小平同志的全面深入的分析使我们联想到当时组织发动的许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违背客观规律的运动和斗争,如“反右倾”“四清”,直至最后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1976年一举粉碎“四人帮”。

1978年中央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同志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纲领性的讲
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会议一致通过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从此
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倾错误,拨乱反正,坚决批判“两个凡是”的
错误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渐形成了指导改革开放、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各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从以上两大失误两大发展正反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我们付出的代价很大,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很深刻,经验也很宝贵。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这关系到我们事业上的成败,国家的兴衰。

两者结合好了,革命建设改革才能顺利发展,结合的不好,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科学规律,是中国快速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思想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智慧和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治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熟悉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回顾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比较大的斗争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君主立宪的戊戌变法,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但由于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封建势力北洋军阀所篡夺。

这些事实表明,尽管这些运动的领导者曾经提出过这样那样的救国方案,但他们的活动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斗争中肩负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命,这已经被几十年历史所证实的颠覆不破的真理。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写到:“在中国、在五四运动以来六十多年中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四个现代化?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

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邓小平同志三十年前提到这些看法,今天仍然对坚持党的领导具有指导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有力保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整顿、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进一步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各方面开展党建工作,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一方面世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并没有改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世界并不安宁。

国内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党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和国内两个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另一方面我们党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形式,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不端正,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一些基层党的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还比较严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也较普遍,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我们要永远深刻汲取世界上某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才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10)06——0005——04
2 、《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 、《毛泽东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