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神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债机理分析
什么是美债?
美债是美国政府打的欠条,或者说发行的债券。

它是以美国联邦征税权为抵押的债务。

美国联邦说:“我每年税收为2万亿美元,所以我想借1万亿美元。

谁愿意借给我?” 这时候,很多人觉得美国实力强大,信誉卓著,就买了美国债券。

美债按照发行期限分为:
A、Treasury Bond,简称T-Bond,指的是10年期以上的债券;
B、Treasury Notes,指的是1-10年的债券;
C、Treasury Bill,指的是1年以下的债券。

从Treasury这个词可以看出,它是美国财政部(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发行的债券。

美国财政部为这些债券的信用提供担保。

而美国财政部是狭义的美国政府的管账的助手,这个狭义的美国政府指的是以白宫(White House)为头的政府。

那么,美国财政部怎么样提供担保?因为联邦政府有征税权,在没钱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收入。

只要美国存在、美国还有经济活动,美国联邦政府就有持久的征税权。

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人们相信美国联邦政府有很强的征税能力。

因此,美债被认为是信誉卓著的债券,深受广大低风险投资者的喜爱。

美债信誉有限
但实际上,美债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信誉卓著。

美债的信用由美国的国家权力结构决定,而美国联邦政府的有限权力决定了有限的偿债能力。

美国的国家机制是联邦共和(United States)机制。

什么是联邦共和?就是不同的邦(也就是现在说的州),大家凑到一起说:“我们为了共同的安全,弄一个联合体吧。

” 这个联合体(也就是联邦政府)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其它的事情不要管。

然后,各州为了这个联合体能够运转,大家都摊一些钱。

这就是联邦共和机制,以及联邦税收的来源。

在这个共和机制中,联邦政府的权利有限,而各州的利益相对更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政府、大社会”。

而“大社会”的主要代表就是国会,国会由各州抽调代表自己州利益的议员(Senator和Congressman)组成。

各州议员在国会里通过互相争吵,在联邦政府中为本州尽可能争取最大的利益、付出最小的代价。

同时,国会决定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而联邦政府则执行国会的决定。

从这个机制可以看出,美国联邦政府只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这个“有限责任公司”和微软、google等公司的区别在于,美国政府的董事会叫做国会,CEO叫做美国总统。

那么,美国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从各州征的联邦税,而支出主要是军费支出。

在最初,因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小,所以一直都非常寒酸,开始一些退休总统或者遗孀生活窘迫。

从1929年经济大萧条和“二战”后,罗斯福抓住机会,通过建设社会福利和大力增加军费开支,大力扩张联邦政府的势力。

不过,在国会的监督下,美国联邦政府增加税收的能力仍然有限。

国会与联邦政府的博弈
美债在国会和联邦政府的权力争夺中,日益增加。

人是有原罪的,原罪的源头是贪婪。

每个人都贪婪,都想无限扩展自己手中的权力。

在美国的“孤立主义”时代,美国人只管自己家里的那点事情。

所以,各州都死死看住自己的权力,让美国总统代表的美国联邦政府一直没有腾挪空间。

但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尤其是“二战”这样的“特殊事件”,让美国联邦政府找到了机会,开始大力拓展自己的权力。

不过,“二战”后面对苏联这样“强大”的敌人,美国联邦政府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力。

在“强敌”面前,各州也必须服从于整个国家“大局”,支持联邦政府的扩张。

所以,总统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强,而国会的力量相对越来越弱。

但是,美国人天生就有对政府的敌意,一直警惕联邦政府以“国家利益”的名义,过度侵占地方和个人的权力。

所以,各州所代表的国会虽然不能从政策上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扩张,但是可以从资金上限制。

于是,国会的主要方式就是坚决反对增税,只要联邦政府没钱,野心再大也没用。

在开始,这算是美国国会的“阴谋”,叫做“Starve the Beast(饿死野兽)”。

后来,这个策略基本上成了惯例,成为国会通过控制税收来源,限制联邦政府权力扩张的主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出现“特殊事件”,美国政府就得“举债度日”。

不论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最终压垮苏联、乔治 W 布什总统的“反恐战争”、奥巴马总统的“经济刺激”和“医保法案”等特殊事件,都通过举债完成。

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财政因为经济危机,导致收入来源减少。

同时,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的情况,结果美国债务水平连创新高。

到2011年5月中旬,美国债务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的水平。

联邦政府的债务膨胀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2007年,美国审计署署长大卫·沃克在接受美国电视采访时发出的警告:“我们患上了财政癌症,如果不治疗,它将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灾难。

”当时美国联邦债务总量为8.7万亿美元。

而这个“癌症”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快地膨胀。

而“癌症”的膨胀是在联邦政府越来越大的野心下完成的。

根据美国财政部报告,2010财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为2.162万亿美元,支出为3.45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为1.294万亿美元.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超过37%的2010年联邦支出来自于发债。

而这还不是最高的,2009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达到1.4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0%。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月度财政数据显示,2011财年的前8个月(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30日),联邦政府共收入15000亿美元,花销25000亿美元,实际赤字10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美国联邦通过举债进行的消费,达到联邦财政总支出的40%。

在总共27项开支中,美国政府的花销大项是医疗和卫生服务(含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和国防开支(不含战争)。

上述三项开支分别已支出5800亿美元、5100亿美元和4500亿美元,其总和已经超过主要收入来源总和。

从奥巴马就任总统之后,国会已经3次提高债务上限,说明债务上限已经没有意义。

虽然国会希望通过减税,迫使联邦政府形成巨大的财政赤字,然后联邦政府被迫削减支出。

但是,这种努力并没有明显奏效,因为联邦政府为了自己的目的,会想方设法多花钱,然后迫使国会提高美国债务上限。

提高债务上限后,美国联邦就可以继续发行美债。

而且发债越多,美国联邦政府越觉得发行债券不是大问题。

尤其是在美国医疗系统上,奥巴马通过更大规模的赤字,实施所谓的“更高效率”和“覆盖更广”的医疗系统改革计划。

在这样的巨额联邦借债消费背景下,国会对联邦政府的控制越来越无力,国会越来越像“橡皮图章”。

可以说,任何“软约束”都无法控制联邦政府的消费膨胀,无法控制联邦政府的债务膨胀。

2、美债违约的必然性
联邦政府无力支付债务
当美债到了14.29万亿的时候,其实联邦政府已经无力偿付。

美国2010年的GDP为14.6万亿美元,而联邦债务则快速增长到了这个水平。

而且,债务每年以接近GDP10%的水平迅速增长,债务增长的势头基本上没有停顿。

需要说明的是,GDP是一个指标,而债务增加是另外一个指标。

GDP是整个的大数,计算了所有的投入。

比如说,虽然美国是以消费为主的国家,国民收入占到GDP的70%左右,这已经是个很高的比例。

但是,其中仍有30%属于其它资源投入,不算到国民收入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年GDP为14.6万亿的话,那么国民收入大致在10万亿美元左右。

而每年1.3万亿的债务增加,或者总共14.29万亿的美债,则属于纯收入的负债。

按照国民收入来算,14.29万亿的总负债需要差不多1.5年的国民收入来偿还。

另外,美国联邦政府一年的收入才2万多亿美元,即使所有支出都用来还债,也需要6年以上,这还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

而2万多亿美元的联邦政府税收收入,是在美国经济相对正常的状态下,才能够得到的。

如果经济进入大萧条,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也会大幅减少。

所以,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出美国联邦政府的偿还能力,美国联邦政府实际上已经无法支付这些债务。

信用悖论
美国联邦政府借债过度,与美国的地位有直接关系。

在信用上有个悖论,人们都觉得富人有信用,都愿意把钱借给富人。

直到某一天,富人借的钱超过了自己的信用,然后信用本身压垮了富人。

2008年12月13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11日晨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

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使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

《纽约时报》说,这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麦道夫案的金额能够达到数百亿美元这个超级数字,是基于他在人们的眼中的超级信用能力。

所以,无数人将钱投给他,希望他能够帮他们赚钱。

同样道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拥有了超级的信用。

尤其是在1990年代初期,苏联垮台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更是成为世界最值得信赖的国家。

不过,不论一个人看上去多么可信赖,在金钱面前都是有限的。

人是有原罪的,原罪的本质是贪婪。

不论一个人表面上多么完美,都无法抑制自身的贪婪。

一个国家也是由人组成的,只要是人,就无法抑制自己的贪婪。

人们能够轻松赚大钱,就不愿意辛苦赚小钱。

所以,大量理工科的高材生在毕业之后,进入金融业赚大钱。

而对于一般人来说,由于赚钱的能力有限,也想获得更好的生活。

于是,人们就开始借钱花,而不是辛苦去赚钱。

绝对的力量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而超级信用自然就会陷入超级的债务。

超级债务的结果,就是把超级信用压垮。

而按照美国的超级债务扩张模式,将来必然要压垮其超级信用。

实际上,美债的信用已经在垮掉。

而信用被压垮之后,美国全部或者部分还不了债券的钱,结果就是债券部分贬值到一文不值。

“寅吃卯粮” 的疯狂
关键问题在于,美国联邦政府接过了借贷的“接力棒”。

美国通过“星球大战”挤垮了苏联后,在经济上重新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似乎达到顶峰。

但实际上,美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勤奋敬业节俭的清教徒文化被遗忘,追求享乐和超前消费的人本主义盛行。

所以,无数人在金融系统的支持下,超出自己的能力借贷买房、买车、买时尚服装和产品…… 社会精英和穷人都参与到这个超前消费产业链中,人们不再考虑劳动创造,而是想着眼前享受。

寅吃卯粮的时候,人们在当年过得很好,但是到了卯年就要挨饿。

同样道理,穷人超出能力房贷的结果,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同时,联邦政府在“反恐战争”中也耗资巨大,财政不堪重负。

两者相加的结果,就是在一夜之间,美国大量银行倒闭、汽车厂倒闭,整个经济中的资金链断裂。

而“次贷危机”就是一种惩罚,对于人们贪婪、懒惰的惩罚。

通过经济的停顿,让人们停止“超前消费”的生活模式,重新回到勤奋节俭的生活轨道上。

但是,美国联邦政府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政绩”,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这个计划不仅仅是紧急“救市”计划,而是更加雄心勃勃的“超前消费”计划。

这就等于,美国民众开始节省,准备过艰难的日子。

但是,美国联邦政府更大手笔地花钱,替美国民众进行“超前消费”,进行“寅吃卯粮”的行动。

而且,美国联邦政府的花钱极其迅猛,一年借债消费的数量就可以达到GDP 10%。

可以说,美国联邦政府这样的“超前消费”是私人部门再怎么疯狂消费,都难以企及的。

也可以说,美国联邦政府的“超前消费”、“举债消费”到了极为疯狂的状态。

美债必然违约!
借更多的钱是“超前消费”唯一的维持手段。

不论私人还是美国政府,要想持续进行
“超前消费”,就必须借钱度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要借更多的钱度日。

所以,如果到8月2日,美国不提高债务总额的上限,不借更多的钱来消费,美国将直接出现债务违约的问题。

届时,美国政府借不到更多的钱,连政府的运转都难以维持。

那么,美国财政更没有钱回购已到期的债券,甚至没有钱付未到期债券的利息。

因为,美国的财政赤字缺口实在太大了,即使关掉所有非必要的政府部门,停止发放医疗、养老、农业等等各种补助,都难以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所以,美国政府必须要提高债务上限,否则直接导致债务违约?
而美国财政借更多的钱,就需要通过立法机构-国会的批准。

主要是众议院制定法案通过,并且经由参议院批准。

既然美国的债务已经到了国会曾经批准的最高限14.29万亿美元。

就需要国会再次批准,增加债务的上限,美国联邦政府就可以借更多的钱来花。

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联邦财政就没钱可用,无法继续借更多的钱度日。

美国政府就必须要“关门大吉”,以此来减少开支,并且大幅削减医疗、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开支。

同时,美国财政也没钱回购已经到期的国债债券。

到时候,美国政府就会对债券持有人说,“我们现在面临暂时的资金困难,所以还不了你们的钱。

请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会尽快还上。


那么,债券持有人就会问美国政府:“你们会什么时候还上我们的钱?”
美国政府或者避而不答,或者用外交辞令说:“以我们最大的能力,在短时间还钱”。

但是,由于美债的数量过于巨大,所以美债持有人就非常痛苦,因为自己也能感觉到很难再把债券换成美元。

所以,美债的债权人虽然手里拿着美国债券,但是取不出来钱,这就是美国政府违约。

所以,提高美债的上限,让美国联邦政府借更多的钱,就成了防止美债违约的关键一步。

美国政客们开始围绕美债上限,展开了“表演”行动。

从代表各州利益的国会角度来说,应该坚决反对提高美债上限。

只有这样,才能迫使美国联邦政府以大面积关门的形式,停
止疯狂的“举债消费”运营模式。

但实际上,美国国会仍然陷入党派之争,而忽视了各自代表的各州利益。

围绕提高美债的上限谈判,本来是国会与联邦政府之争,结果变成了民主党控制的奥巴马政府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之争。

双方围绕是否提高债务的讨价还价,本质上都是在“表演”。

而民主党仍然占主要席位的参议院则主要支持奥巴马的立场。

对于奥巴马来说,自己的部门要陷入瘫痪,这样的局面不可承受。

所以,奥巴马就要求提高美国债务上限,以保障美国政府的正常运转。

而共和党为主导的国会众议院则要求奥巴马削减赤字,否则反对提高债务上限。

双方就围绕是否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进行财政赤字问题的讨价还价。

双方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分歧非常显著,争论极为激烈。

但实际上,这种分歧只是在演戏,看谁演戏演的更真实,以此来打动民意。

什么是“民意”?在人本主义盛行的环境中,“民意”就是乌合之众的利益。

从社会反应上,奥巴马似乎占了上风。

因为,奥巴马推行的“大政府”系统,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上,给了民众大量的承诺。

也让“民意”觉得,这样的行动保障了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

所以,任何企图砍掉这些福利主张,都会被大量民众反对。

同时,奥巴马提出对富人征税,而共和党则坚决反对。

也就是说,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一方面奥巴马力图保留大量的开支;另一方面,共和党反对奥巴马通过对富人征税而开源。

在这样的争论中,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提出“"cut, cap and balance”的计划。

尤其是“balance”部分,希望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强迫美国政府必须采取平衡收支的财政预算案。

但是,共和党众议院也知道,这样的计划基本上不可能通过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和奥巴马总统的批准。

而且,奥巴马领导的联邦政府智囊会对民众说,国会的这个政策将导致美国经济直接陷入衰退。

当然,联邦政府的智囊不说,通过“举债度日”的经济,就像沙滩上的沙堡一样,随时会垮塌。

为了维持现有“举债经济”的投入越大,将来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而美国无数民众只看着眼前的经济、只希望联邦政府给自己付账单,根本不考虑以后怎么办。

在这样的背景下,参议院两党共同提出的计划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就是在未来10年减赤“高达”3.7万亿美元。

同时,奥巴马和共和党双方都认为,联邦减赤计划将最终达成,提高美债上限的目标也会达成。

因为,不论美国联邦政府还是国会,都“承担不起”美国政府关门带来的“严重后果”。

那么,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通过提高债务上限,短期内的美债违约也不会发生。

美国财政还可以舒舒服服地保持赤字,穷人继续得到大量的保障,富人继续享受很少的税收,生活还可以继续。

美国联邦政府随着时间推移,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

不论奥巴马总统和国会进行什么样的“表演”,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美国联邦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

这个世界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花钱容易赚钱难。

美国联邦财政可以通过负债,在一年就花掉10%GDP的钱。

但是,要想省出来10%GDP的钱,可以说难上加难。

进一步说,美国联邦财政根本就无力偿还14.29万亿这个接近美国GDP100%的巨额债务。

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已经破产,这是个大多数人都在回避的事实。

而且这个事实还伴随另外一个事实,美国联邦政府更加疯狂地进行“举债消费”。

虽然参议院提出的计划,在未来10年内削减数万亿美元的赤字。

但是,这个数万亿美元,只是美国联邦政府未来增加债务的零头。

也就是说,即使一年减少4000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每年还有差不多1万亿的赤字,这还是较为乐观的估计。

如果碰到类似于2009年的经济形势,再加上联邦政府新增加的医保等巨额开支,那么每年1万亿美元的赤字远远刹不住。

所以,即使按照较为乐观的估计,10年也要增加10万亿美元的债务。

如果经济形势恶化,税收减少、支持扩大,新增美债就远远不止10万亿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就在日益扩大的赤字中,从破产走向更加破产。

这意味着,在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还有可能支付利息,并且逐渐偿还部分债务。

而按照这个计划持续下去,到2020
年,美国联邦政府将连巨额的利息都换不起,更不要说还债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削减赤字的计划是遥远的、朦胧的,是在EXCEL表上进行的“纸上谈兵”。

而“举债消费”的数额越来越大,这是实实在在的、非常急迫的。

而本次奥巴马的美国联邦政府和共和党的国众议院之争,让整个世界都看得非常清楚,不论美国是否提高债务上限,美国联邦政府已经破产。

关键问题在于,宣布破产的时间。

联邦政府和众议院之争,并非争执美国联邦政府是否破产,而是争执到底什么时候宣布破产。

前苏联有个笑话:“他们假装付我们工资,我们假装在工作”。

苏联实际上早已经破产,卢布也早就不值钱了。

但是大家都假装社会还在正常运转,卢布名义上还是比美元贵。

直到前苏联解体,人们才开始承认现实。

卢布正式进行贬值,贬到一文不值。

美国国债面临的问题也一样,大家争吵的假设是,美国财政还没有破产。

因为,现在就承认美国财政破产,美国财政开支必须“硬着陆”,奥巴马带领的美国联邦政府不答应,美国的“民意”不答应。

所以,人们假装美国联邦财政没有破产,然后假装美国联邦政府可以持续借钱借下去。

但实际上,人们都心知肚明,正式宣布美国联邦破产破产只在于时间。

宣布什么时候破产。

美债违约的突然性:
美债违约非常可能在突然间发生,让人们措手不及。

一个人如果借债度日,可以一直生活得很光鲜,让人们觉得他有花不完的钱。

但是某一天,这个人就会突然消失。

这时候,人们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这个人再也借不到钱,并且为了躲避债务,然后逃跑了。

中国有很多企业表面上红红火火,似乎仍然在招兵买马。

但是某一天,突然企业老板失踪了,工厂关门了。

这时候,无数债主上门,人们才发现这个企业的表面都是假象,实际上欠下了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而且还欠了员工几个月的工资。

也就是说,老板觉得企业再也维持不下去,从企业里面赚不到钱了。

于是,准备好早已经换了的护照,带着已经海外银行账户的密码,到国外的海边度假退休了。

同样道理,“庞氏骗局”通过引导人们投资一种东西,然后让人们很快获得高额回报。

而一般“庞氏骗局”故意把这个计划弄得非常复杂,让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

通过这种复杂的计划,让人们觉得“高深莫测”。

而且,通过“眼见为实”的高额回报,让更多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这种“投资模式”被广泛应用在金融、传销等领域。

不论是中国的德隆集团,还是美国的麦道夫案、次级债系统,都属于典型的“庞氏骗局”。

可以说,不论借债过活、还是“庞氏骗局”,其结果都是突然垮塌,就像“跳悬崖”。

当然,在这些“庞氏骗局”垮塌之前,已经有了很多明显的预兆。

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些明显的预兆,以为“庞氏骗局”还可以持续。

直到某一天,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跳悬崖”突然发生。

同样,美债也深陷“债务泥潭”,而且人们把关注点主要放在债务上限的问题。

这时候,人们往往忽视了,不论有没有债务上限,一旦资金来源枯竭,美债自然就会垮塌。

谁给美国债务买单,是根本的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就像一个债务缠身的人,面临越来越困难的抉择。

他的内心非常纠结,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局面很难持续下去。

需要在两个选择中选择一个:1、停止借债:开始节衣缩食、甚至忍饥挨饿,然后辛苦赚钱,主要的钱用来偿还债务;2、继续借债度日:今朝有酒今朝醉,能混一天算一天。

最后,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准备减少支出,更努力多赚一些钱。

当然,他算一算支出还是远远大于收入,所以还需要继续借债度日。

他想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够少借一点钱。

所以,他按照他的想法,开始计划他的生活。

美国联邦财政也一样,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