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消防工程安装检验评定表(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概况
建筑物名称
地址
建筑面积(m2)
建筑类别(类)
建筑层数
地下:地上:
建筑高度(m)
使用单位
联系电话
施工单位
联系电话
设计单位
生产厂家
系统类型
1、控制中心报警;2、集中报警;3、区域报警;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集中报警控制器
区域报警控制器
联动控制器
打印机
消防广播主机
消防专用电话
火灾探测器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1.2.3
●
钢管与设备间的连接
钢管与设备间连接对于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扰金属电线保护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口应包扎严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防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应大于200mm。
观察检查
2.4
▲
控制通讯报警线路的保护方式
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宜采用穿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层内;其保护措施采用绝缘护套为非延燃性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内或封闭线槽内。
观察检查
2.5
★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不应于其它系统的传输网络合同。
观察检查
▲
阻燃标记
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应采用阻燃处理的材料制造,塑料
观察检查。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制造厂标。
1.4.2
●
敷设场所
塑料管敷设不应设在高温或宜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观察检查。
1.4.3
●
连接方式
塑料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阀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和长度宜为管外经的3倍,管与管对口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经的1.1—1.8倍。
2.6
电缆敷设
2.6.1
▲
不同系统的线路的敷设要求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线路,不应穿在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对照施工图观察检查。
2.6.2
▲
直埋敷设
电缆严禁有绞拧、装压扁护层采用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电缺陷,直埋敷设时,严禁在管道上下平行敷设电缆。
观察检查
2.6.3
▲
不同防火区的线路敷设要求
观察检查。
1.4.4
●
与设备连接
塑料管与设备的连接宜采用塑料软管且均应为阻燃型,金属管与塑料管不得混用。
观察检查。
1.4.5
●
温度补偿装置
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观察和尺量检查。
1.4.6
●
穿楼板处的保护措施
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小于500mm。
检查隐蔽纪录。
1.2.2
●
钢管的连接
钢管的连接处应符合下列要求: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小于接头长度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牙,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经的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焊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钢管连接处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管口应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薄壁钢管严禁熔焊连接。
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或线槽孔内。
1.3
金属软管敷设
1.3.1
▲
使用场所及长度
钢管与电器具间的电线保护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桡金属电线保护器,长度不宜大于2m。
观察和尺量检查。
1.3.2
●
完整度
金属软管不应退纹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
观察检查。
1.3.3
▲
接地
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但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观察检查。
1.4
塑料管敷设
1.4.1
观察检查
1.2.4
★
钢配管卡
明配钢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
观察和尺量检查。
敷钢
设管
方种
式类
钢管直径(mm)
15
25
40
65
—
—
—
以
20
32
50
上
管卡间最大距离(m)
吊
架
支
架
或
沿
墙
敷
设
厚
壁
钢
薄
1.5
2.0
2.5
3.5
壁
钢
管
管
1.0
1.5
2.0
吊杆最小直径不应小于6m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检查所有导线的合格证与导线上的标记是否一致。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2.2
★
导线截面积
绝缘导线、电缆线芯最截面不应小于下表:
检查导线上的线径标记。
类别
线芯的最小截面mm
穿管敷设的绝缘线
1.00
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
0.75
多芯电缆
0.50
2.3
★
导线的保护方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因质塑料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观察和尺量检查。
1.1.3
●
电线管的弯扁度
电线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观察和尺量检查。
工具:卡尺。
1.1.4
●
电线管的弯曲半径
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明配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时不小于4倍;当线路埋于地下或混凝土时不小于10倍。
观察和尺量检查。
1.4.7
★
明配管卡距离
明配硬塑料管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
数
量
管内经(mm)
方
法
20以下
25-40
50以下
吊
架
支
架
沿
墙
0.5
1.0
1.5
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2
布线要求
2.1
★
传输线路规格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
明敷的观察检查、暗敷的检查隐蔽工程纪录。
1.1.5
●
接线盒的设置
电线管遇到下列情况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且设置位置应便于穿线;管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管长度每超过30m有一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二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观察和尺量检查。
1.2
钢管敷设
1.2.1
●
钢管的防护处理
钢管敷设防护处理,当埋于涂层时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管时,镀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火灾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
楼层显示器
信号、控制模块
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下列系统及设备: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1
配管
1.1
一般要求
1.1.1
●
多尘潮湿场所的配管
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作密封处理。
明敷的观察检查、暗敷的检查隐蔽工程纪录。
1.1.2
●
进入落地框箱的配管
进入落地柜箱的电线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基础面50—80mm。
建筑物名称
地址
建筑面积(m2)
建筑类别(类)
建筑层数
地下:地上:
建筑高度(m)
使用单位
联系电话
施工单位
联系电话
设计单位
生产厂家
系统类型
1、控制中心报警;2、集中报警;3、区域报警;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集中报警控制器
区域报警控制器
联动控制器
打印机
消防广播主机
消防专用电话
火灾探测器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1.2.3
●
钢管与设备间的连接
钢管与设备间连接对于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扰金属电线保护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口应包扎严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防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应大于200mm。
观察检查
2.4
▲
控制通讯报警线路的保护方式
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宜采用穿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层内;其保护措施采用绝缘护套为非延燃性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内或封闭线槽内。
观察检查
2.5
★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不应于其它系统的传输网络合同。
观察检查
▲
阻燃标记
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应采用阻燃处理的材料制造,塑料
观察检查。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制造厂标。
1.4.2
●
敷设场所
塑料管敷设不应设在高温或宜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观察检查。
1.4.3
●
连接方式
塑料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阀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和长度宜为管外经的3倍,管与管对口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经的1.1—1.8倍。
2.6
电缆敷设
2.6.1
▲
不同系统的线路的敷设要求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线路,不应穿在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对照施工图观察检查。
2.6.2
▲
直埋敷设
电缆严禁有绞拧、装压扁护层采用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电缺陷,直埋敷设时,严禁在管道上下平行敷设电缆。
观察检查
2.6.3
▲
不同防火区的线路敷设要求
观察检查。
1.4.4
●
与设备连接
塑料管与设备的连接宜采用塑料软管且均应为阻燃型,金属管与塑料管不得混用。
观察检查。
1.4.5
●
温度补偿装置
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观察和尺量检查。
1.4.6
●
穿楼板处的保护措施
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小于500mm。
检查隐蔽纪录。
1.2.2
●
钢管的连接
钢管的连接处应符合下列要求: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小于接头长度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牙,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经的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焊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钢管连接处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管口应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薄壁钢管严禁熔焊连接。
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或线槽孔内。
1.3
金属软管敷设
1.3.1
▲
使用场所及长度
钢管与电器具间的电线保护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桡金属电线保护器,长度不宜大于2m。
观察和尺量检查。
1.3.2
●
完整度
金属软管不应退纹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
观察检查。
1.3.3
▲
接地
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但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观察检查。
1.4
塑料管敷设
1.4.1
观察检查
1.2.4
★
钢配管卡
明配钢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
观察和尺量检查。
敷钢
设管
方种
式类
钢管直径(mm)
15
25
40
65
—
—
—
以
20
32
50
上
管卡间最大距离(m)
吊
架
支
架
或
沿
墙
敷
设
厚
壁
钢
薄
1.5
2.0
2.5
3.5
壁
钢
管
管
1.0
1.5
2.0
吊杆最小直径不应小于6m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检查所有导线的合格证与导线上的标记是否一致。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2.2
★
导线截面积
绝缘导线、电缆线芯最截面不应小于下表:
检查导线上的线径标记。
类别
线芯的最小截面mm
穿管敷设的绝缘线
1.00
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
0.75
多芯电缆
0.50
2.3
★
导线的保护方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因质塑料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观察和尺量检查。
1.1.3
●
电线管的弯扁度
电线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观察和尺量检查。
工具:卡尺。
1.1.4
●
电线管的弯曲半径
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明配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时不小于4倍;当线路埋于地下或混凝土时不小于10倍。
观察和尺量检查。
1.4.7
★
明配管卡距离
明配硬塑料管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
数
量
管内经(mm)
方
法
20以下
25-40
50以下
吊
架
支
架
沿
墙
0.5
1.0
1.5
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2
布线要求
2.1
★
传输线路规格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
明敷的观察检查、暗敷的检查隐蔽工程纪录。
1.1.5
●
接线盒的设置
电线管遇到下列情况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且设置位置应便于穿线;管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管长度每超过30m有一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二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观察和尺量检查。
1.2
钢管敷设
1.2.1
●
钢管的防护处理
钢管敷设防护处理,当埋于涂层时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管时,镀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火灾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
楼层显示器
信号、控制模块
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下列系统及设备:
序号
检测
内容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
检测结果
结论
1
配管
1.1
一般要求
1.1.1
●
多尘潮湿场所的配管
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作密封处理。
明敷的观察检查、暗敷的检查隐蔽工程纪录。
1.1.2
●
进入落地框箱的配管
进入落地柜箱的电线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基础面50—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