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故事介绍
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

【释义】: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造句】:他的诗文既好,又能写得一手好字,真是才高八斗,令人钦佩!
成语故事
南朝有位诗人谢灵运,这位大诗人说起来可一点都不简单。
他从小就很得自己的祖父谢玄喜爱,谢玄可是东晋名将,谢家也是名门望族。
所以谢灵运在祖父的熏陶下饱读诗书,还继承了康乐公爵位,所以别人也叫他“谢康乐”。
虽然他有公侯的爵位,但是他并没有实权,被派到离京城很远的永嘉去做太守。
谢灵运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也不愿意办公做事,经常到处游山玩水,吟诗作乐。
后来干脆辞了官搬到会稽,和朋友沉迷诗酒,醉生梦死。
有趣的是谢灵运那时写了大量的诗作,那些诗深受人们喜爱,往往才出的新诗就立刻被人抄录了去,加以收藏。
流传速度之迅猛,以至于宋文帝登位之后还听说有这么一位妙人在,赶紧把他召回京城封了官,还把他写的诗和书法赞为“二宝”。
向来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样的礼遇,愈发的自傲起来。
有一次他喝醉了,在酒席上说:“魏晋以来,出了不少文人雅士。
但若论才学,这天下的才学若是共有一石,那曹植占了八斗,而我占了一斗,其余的人便只能分那剩下的一斗。
”
这便是“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由来,被用来形容一些有极高学识的人。
才高八斗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成语故事引言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才高八斗是一个用来形容人才超群的成语,意味着一个人的才华非常出众。
本文将以这个成语为主题,讲述几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故事一:杜甫和王之涣杜甫和王之涣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两位诗人。
他们都被誉为“才高八斗”,因为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和造诣。
杜甫擅长写作抒情诗,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怀。
而王之涣则擅长写作豪放诗,他的作品充满了壮丽和豪情。
两位诗人经常互相交流切磋,在创作上相互启发。
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并且通过彼此的交流提升自己。
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促进,才使得他们都能够在文学界取得卓越成就。
故事二:孔子和颜回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被誉为“圣人”。
而颜回则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也被称为“才高八斗”。
颜回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他对于孔子的教诲非常虚心,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应用孔子的思想。
因此,颜回成为了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在与孔子的交流中,颜回不仅仅是一个听话的学生,他也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与孔子进行深入的讨论。
这种相互促进和切磋使得颜回成为了一个才华横溢、卓越出众的人物。
故事三:欧阳修和苏轼欧阳修和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们都以其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并且被誉为“才高八斗”。
欧阳修擅长写作散文和骈文,他以其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的文笔而闻名。
苏轼则擅长写作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放和奔放的情感。
两位文学家都对彼此的才华十分欣赏,并且通过交流和切磋互相提升。
他们一起参与了很多文学活动,并且在文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结语以上是关于“才高八斗”成语故事的介绍。
这些故事展示了不同领域中才华横溢的人们如何相互促进、切磋并取得卓越成就。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启发我们,让我们珍惜自己的才华,并且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切磋不断提升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欣赏他人的才华,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才高八斗成语典故故事

才高八斗成语典故故事1. 才高八斗的由来“才高八斗”是一个形容一个人非常有才华、学识渊博的成语。
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很有才华的书生叫李华。
他聪明机敏,才智过人,而且非常勤奋好学。
每天早晨,李华都会起得很早,读书、写字、背诵经典,一直到天亮。
就这样,他用了非常长的时间来积累知识,而且一直没有放松过自己。
有一天,李华听说城里来了一位盖世无敌的才子。
这个才子名叫张明,他被人们誉为“才高八斗”。
李华非常好奇,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才子的才华。
于是,李华怀着期待和敬佩的心情来到了张明硖石坪,只见人山人海,人们都来品味这位才子的卓越才华。
李华很幸运地站在了离张明最近的地方,这样他就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到张明的一举一动。
张明以他的无与伦比的才智和知识震惊了在场的每个人。
他能答出所有人提出的问题,用他犀利的思维解释问题的本质,并用丰富的知识背景为问题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解答。
与此同时,张明的回答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看到张明才华出众的一面,李华感到非常惭愧。
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与张明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他决定要加倍努力,多读书、多思考,争取有一天也能成为像张明一样的才子。
2. 才高八斗的内涵“才高八斗”一词中的“斗”原指量器,用于衡量重量。
在这个成语中,八斗表示超出常人九倍之多,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非常非凡。
这个成语蕴含了一个人才智过人、知识渊博的含义。
正因为才高八斗的内涵如此丰富和寓意深远,所以它经常被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卓越才华。
当我们夸赞一个人有才华的时候,可以用这句成语来形容。
3. 才高八斗的用法“才高八斗”是一个很常用的成语,经常出现在口语和书面语中。
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非常有才华和造诣。
例如,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位学者的赞美:“王教授的知识水平真是才高八斗啊!” 这句话中的“才高八斗”用来形容王教授的学识渊博,说明他在某个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作品或成就非常出色。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成语故事是一种讲解成语来源和用法的方式,通过故事的叙述,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位名叫张才的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别人都称他为“才子”。
他的文才非常出众,能写诗作文,成绩在学校中名列前茅。
而且他还很有口才,能在许多辩论的场合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赢得别人的赞赏。
因为张才的才华,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市,所以有许多人都想请他作为自己的老师,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嫉妒他的人,他们不希望张才的声望再继续发展下去。
有一天,一个名叫李斗的人,听说张才的才华非凡,便决定要与他一决高下。
他准备找到张才,进行一场辩论,看看自己与张才的才华谁更出众。
于是,李斗找到了张才,并向他提出了挑战。
张才接受了挑战,准备在辩论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但是他也对李斗的才华心生敬佩,因为他听说李斗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
辩论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当天,大家聚集在一起,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这场辩论的开始。
辩论开始后,张才和李斗深入地讨论了很多问题,他们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进行交锋,互相辩证,互相补充。
他们的言辞犀利、观点新颖,令在场的观众都被他们深深地吸引住。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张才和李斗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争得平分秋色。
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由于张才和李斗的辩论水平非常高超,所以这场辩论也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佳话。
最终,当众人想要知道谁才是最有才华的时候,才子们共同表示,他们认为彼此都很优秀,没有胜负之分。
于是,人们开始称赞他们为“才高八斗”,形容他们的才华相当出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张才,还是与之一决高低的李斗,两人的才华都在一个极高的水平上。
他们通过辩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最终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并得到了众人的赞赏。
这也恰好符合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才高八斗”的含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才高八斗”的意思代表着人们对于各种才华横溢的人的赞赏。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成语故事才高八斗写出相关参考内容“才高八斗”是一个形容人才出众的成语,意思是一个人的才能非常出众,远超过其他人。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张仪的故事。
张仪是秦国的人才,苏秦、张仪并称“苏张”,被誉为战国时期的双子星。
苏秦智勇双全,擅长外交,而张仪则擅长兵法,善于指挥军队。
当时,秦国正与其他六国频繁交战,形势严峻。
秦国国君秦孝公非常重视苏秦和张仪这两位杰出的人才,希望能够利用他们的才能来增强秦国的实力。
在秦孝公的帮助下,张仪先后被派往魏国、楚国和燕国等国家进行外交斡旋。
张仪虽然才高八斗,但在这些国家的使节和官员面前,他都能谦虚谨慎,不张扬自己的才能,而是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各国的官员进行交流,了解各国的情况和立场。
在与魏国的外交斡旋中,张仪发现了楚国和魏国之间的矛盾和矛盾,他提出了一个联盟的建议,即秦、魏、楚三国联手对抗其他国家。
这个建议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最终形成了三国联盟。
在与楚国的外交斡旋中,张仪耐心地与楚王求见,并用大量的兵法知识和外交技巧来说服他。
最终,张仪成功地说服楚王,达成了秦楚之间的和平协议,避免了丧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与燕国的外交斡旋中,张仪发现燕国内部分裂,内外交困。
他成功地说服了燕王,建立了燕国和秦国的联盟关系,增强了秦国的势力。
张仪的才能使他在外交斡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谦虚有礼、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严谨谨慎、机智聪明、熟练运用兵法和外交技巧,这些都是他才高八斗的体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有关“才高八斗”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才能是重要的,但谦虚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样重要。
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如果不懂得虚心请教,不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很容易陷入骄傲自满的状态,无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才能。
其次,才高八斗的人要懂得灵活运用自己的才能,不仅要知道如何运用兵法和外交技巧,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成语“才高八斗”的来源和含义
2.成语中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
3.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和启示
正文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国文人谢灵运称赞三国魏国文人曹植的话。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情非常高超,一般用来形容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人才。
曹植是曹操的庶长子,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深得曹操的宠爱。
当时,曹操和袁绍争雄,曹操让曹植写出一篇讨伐袁绍的文章,曹植当即写出了千古流传的《白马篇》。
曹操看后大为赞赏,称赞曹植的才华高过自己八斗,因此有了“才高八斗”的成语。
【历史人物】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八俊之一”。
他的文学才华十分出众,作品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曹植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曾被封为陈王。
谢灵运是南朝宋国文人,是中国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婉约著称。
他之所以称赞曹植“才高八斗”,是因为他十分钦佩曹植的文学才华。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才高八斗”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来形容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人才。
比如,我们可以说某位作家、诗人、画家等才情出众,才华
高过八斗。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自谦或者夸赞他人,表达对别人才华的认可和敬佩。
【启示】
成语“才高八斗”不仅仅是对文学艺术人才的赞美,更是对人们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
我们应该向曹植等杰出人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追求卓越,为社会作出贡献。
八斗之才的典故

八斗之才的典故八斗之才,比喻的是高才。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八斗之才的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八斗之才的典故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才华横溢,诗文歌赋都被推为当世的精妙之作。
而谢灵运本人也很自负,他曾经说:“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dàn),曹植才高无双,独自占有八斗,我占有一斗。
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
”然而谢灵运最终也正是因为恃才傲物、轻慢朝纲而惨遭杀害的。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
”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改成现代语言应为:“你太有才了”。
此典故记载于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解析发音:bā dǒu zhī cái释义:八斗,指量多。
才,文才,才华。
比喻人富有才华。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赞颂文人富有才学。
近义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江学海、七步之才、博闻强记、才望高雅反义词:胸无点墨、绣花枕头、孤陋寡闻、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现在多用于一个人焕然一新,大有进展,常常“非复吴下阿蒙”连用。
)略识天下八斗之才造句1.曹子建拥有八斗之才2.纵使你拥有八斗之才,也难敌人家有个好家底。
3.他有八斗之才,可惜时运不济,潦倒终身。
4.李白虽有八斗之才,在唐王朝也很难一展抱负。
5.诸多八斗之才的人之因而贫苦的缘故,即使因为他们只是专注于做更好的汉堡包,而对运营系统近乎一无所知。
才高八斗历史典故

才高八斗历史典故1. 起源才高八斗,又称才高八斗抬杠,是一个形容人才出众、学识渊博的成语。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一个历史故事,讲述了两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在辩论时争相抬杠的情景。
2. 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北周时期的中国,当时北周的国子监中聚集了许多才华出众的学者。
其中有两位学者李敏和王智,他们都才高八斗,翰林才子,深得皇帝赏识。
一天,皇帝召见了李敏和王智,希望他们辩论一下,以展示他们的学识和智慧。
他们被赐了题目:“天地本原与道德修身之间的关系”。
两位学者接受了挑战,准备在皇帝面前一决高低。
他们开始了长时间的辩论,从神话传说到哲学思辨,从历史记载到社会现象,他们引经据典,互相驳斥。
这场辩论很快吸引了众人的围观,连宫廷内外的文人墨客也都前来观看。
辩论一直持续到天黑,两位学者依然不肯罢休。
他们不停地抬杠,不断地对对方进行反驳。
他们的辩论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入,触及了许多复杂而深奥的问题。
3. 辩论结果和意义皇帝和众人惊叹不已,对两位学者的才华深感钦佩。
他们在辩论中展示了卓越的学识和智慧,以及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
最终,辩论没有分出胜负,两位学者同为才高八斗。
皇帝对他们赞叹不已,并慷慨降谕,任命李敏为左拾遗,王智为右拾遗,共同负责国家文教事务。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为了表扬李敏和王智的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古代中国崇尚学问和才华的风气。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流传至今,被人们广泛引用,用来形容才华出众的人。
4. 才高八斗的应用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才华出众和学识渊博的境地。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口语中,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个人才能的高度赞扬。
例如,在颁发奖项时,可以用才高八斗来形容获奖者:“这位获奖者才高八斗,功绩卓越,深受大家的敬佩。
”同样,在评价一位学者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才高八斗来赞美他的学识:“他是一位学风严谨、才高八斗的学者,深受学界的推崇。
才高八斗成语解释和故事

才高八斗成语解释和故事
成语名称:才高八斗
成语拼音: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富有文才。
成语来源: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成语造句:余秋雨《关于嫉妒》:“他们可能才高八斗、力敌千钧。
”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才字开头的成语
才占八斗才高八斗
包含有才字的成语
才高八斗江郎才尽七步之才才占八斗。
才高八斗的儿童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的儿童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曹植的诗人,他被称为“才高八斗”。
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他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人们都称他为“才子”。
曹植从小就聪明过人,学识渊博,特别是对于文学和诗词有着独特的见解。
有一天,曹操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参加。
在宴会上,曹操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展示了他新写的一首诗。
大家都纷纷称赞曹操的诗写得好,但是年幼的曹植却觉得父亲的诗写得并不完美。
曹植自信地说:“父亲,我觉得您的诗还有改进的空间。
”曹操听了有些惊讶,问曹植:“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改呢?”曹植毫不畏惧地说:“我觉得您的诗缺乏情感和生命力,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他说:“那你能给我写一首更好的诗吗?”曹植点点头,于是他开始构思,很快就写出了著名的《洛神赋》。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洛神和人间爱情故事,诗中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人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曹操对曹植大加赞赏,说:“我儿子真是才高八斗啊!他的诗写得比我还好。
”从此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才情极高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
义。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有才华的人。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勇气和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曹植年幼时就敢于向父亲提出建议,这种勇气和自信值得我们学习。
才高八斗典故的由来

“才高八斗”典故的由来: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既称赞了曹植的文才之高,也蔑视了天下人的才华。
但这份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的自信与轻狂,又何尝不是他内心孤独的隐喻呢。
后来,人们便称曹植是“八斗之才”,同时也将学问高、文才好的人形容为“才高八斗”。
拓展资料
人物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才高八斗的典故: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他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人们用“才高八斗”来比喻极有才华。
才高八斗的汉语词典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再生缘》卷一:「学富五车真不假,才高八斗果非轻。
」●陈国凯《代价》:「可是对那些和他一样,对美术一窍不通的客人,他则大谈古往今来的诗画名幅了,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学富五车、如椽大笔、满腹经纶、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占八斗、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反义词:才疏志浅、才疏学浅、胸无点墨用才高八斗造句:1、燕燕才高八斗,什么问题都难不住她。
2、曹先生才高八斗定可谈空说有。
3、一个人要是时运不济,纵然才高八斗,也难有成就。
4、他才高八斗,龙驭宾天,非同小可。
5、听君一席话,始知才高八斗语非假。
6、他演讲时,博徵古今,真是才高八斗。
7、如今科技这么发达,谁敢像谢灵运那样自称才高八斗。
8、他虽自诩才高八斗,但我读他的着作并无此感觉。
9、不被自己弄晕,胜过才高八斗。
10、他的妻子不仅长得花容月貌,而且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的故事

才高八斗
【成语拼音】: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才:文才。
形容人文才很高。
【近义词】:八斗之才才识过人
【反义词】:才疏学浅才疏志浅
【成语出处】:《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成语例句】: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成语故事】:我国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是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善于描写山水名胜,刻画自然景物。
谢灵运写诗很注重形式美,其诗富有极强的艺术性,深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人们竞相抄录他的诗篇,广为传诵。
他的文学才能得到了宋文帝的赏识,他也因此被召回京都任职。
宋文帝将他的书法和诗作称为“二宝”,经常叫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谢灵运这个人一向自命清高,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
宋文帝如此礼待于他,更使他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经常出言无忌。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
“才高八斗”这则成语便来自谢灵运的话。
才高八斗成语故事(通用5篇)

才高八斗成语故事才高八斗成语故事(通用5篇)才高八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ái gāo bā dǒu,意思是形容人文才高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才高八斗成语故事(通用5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
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
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
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
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
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他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2023年最新的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7篇

2023年最新的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7篇【相关阅读】“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之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故事概要: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述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向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他的话中能够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十分高。
南北朝时最着名的大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共一石(为我国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等等。
∙ bd是什么职位∙七情六欲指什么∙党的思想路线是∙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柳公权书法特点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3)才高八斗成语故事【成语】:才高八斗【拼音】:[cái gāo bā dǒu]【解释】:形容人的文才高。
才:才华。
【出处】: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举例造句】: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学富五车。
左宗棠这人虽然~,器量却不开阔。
关于才高八斗的故事及主人公

关于才高八斗的故事及主人公才高八斗的故事是怎么样的,这个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是谁?尚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关于才高八斗的故事及主人公”,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关于才高八斗的故事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
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
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
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
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
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谢灵运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
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
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有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唐朝大诗人李白对谢灵运颇为推崇,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才高八斗的意思是形容人文才很高,你们知道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有什么故事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才高八斗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
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
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
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
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
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才高八斗的成语解释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dǒu[释义] 才:文才。
形容人文才很高。
[语出] 宋·佚名《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正音] 斗;不能读作“dòu”。
[辨形] 才;不能写作“材”。
[近义] 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反义] 才疏学浅才疏智浅[用法] 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用才高八斗造句1) 他演讲时,博徵古今,真是才高八斗。
2) 一言一行尽显你才高八斗,一张一弛方显你八面玲珑,一心一意祝愿你八面来财,一生一世愿和你八拜之交。
朋友,八一到了,祝你永远开心快乐!3) 他虽自诩才高八斗,但我读他的着作并无此感觉。
4) 不被自己弄晕,胜过才高八斗。
5) 我看他空有才高八斗的学问,一到紧要关头却总是连话都说不出来。
6) 论起音乐,他可谓才高八斗,但其他学问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语】:才高八斗【拼音】:cái gāo bā dǒu【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故事】: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他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成语出处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才高八斗”。
成语寓意“才高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对三国时期诗人曹植的评价。
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也是他的儿子里最具才华的。
谢灵运虽然有些狂妄,但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并非浪得虚名。
平时人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等到也拥有过人的才华时,也一样会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
成语运用成文用法“才高八斗”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运用示例宋·张景《飞丸记·第二二出》:“我味此词,描情写意,宛然在目,不让长门洛神。
闻得前日易生,他才高八斗,想必是他。
”现代作家陈国凯《代价》:“可是对那些和他一样,对美术一窍不通的客人,他则大谈古往今来的诗画名幅了,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才高八斗形容人的文才非常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供参考。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篇1【汉字书写】:才高八斗【汉语注音】:cáigāobādǒu【成语出处】:五代.李翰《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才高八斗的意思】:才:才华;形容人的文才非常高。
【才高八斗的近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才识过人、八斗之才、七步之才;【才高八斗的反义词】:才疏学浅、才疏志浅、才疏智浅;【才高八斗的故事】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山水诗人,他不仅诗写得好,书法也承袭家法。
宋文帝非常赏识谢灵运的个人才华,便将他的书法与诗合称为“二宝”,虽然如此,宋文帝却没有在很多国家大事上重用谢灵运。
谢灵运对于自已没有被重用而无法参预朝政一直感到愤愤不平,后来他干脆辞掉了官职回到老家,生活于乡间里,平日里脚穿木屐,随兴而作,写下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妙句。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这样有名的诗句就是谢灵运当时写下的。
有人当面赞不绝口地对他说:“谢公才华盖世,卓而不群,令人非常敬佩!”谢灵运听了捧腹大笑,他大声说道:“自从魏晋以来,历史上如果天下的文学才华总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的话,那么曹植一个人就独占了八斗,我谢灵运只占了区区一斗,其他人总共只分得一斗。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谢灵运虽然对自已的才华非常自负,但他却知道曹植要比自已强很多。
【才高八斗例句】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陈国凯《代价》:“可是对那些和他一样,对美术一窍不通的客人,他则大谈古往今来的诗画名幅了,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造句】只要在学习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努力,有了成绩不得意忘形就相当于胜过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示例】:左宗棠这人虽然~,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才高八斗典故
【一】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
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
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
当地太守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高八斗的故事介绍
出处: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斗,我得一斗,天下兵分一斗。
”
释义:比喻极有才华。
故事: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他的诗篇一传出来,
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
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
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
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
发音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
今共用一斗。
” 才高八斗的故事
示例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近义词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
反义词才疏学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