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统计分析方法共47页文档
统计学统计表与统计图
![统计学统计表与统计图](https://img.taocdn.com/s3/m/02e84d6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0.png)
* 共调查 98 种期刊,有论著性文章 8076 篇。
第三页,共47页。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掌握:统计表列表原则及基本 (jīběn)要求 常用统计图的应用
熟悉: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了解:统计表的修改
第四页,共47页。
第一节
统计表
statistical table
第五页,共47页。
统计表的概念 (gàiniàn)
合计
1692
100.00
第十七页,共47页。
并发症 休克
两个治疗组对比(原表)
西药组
中西药结合组
结果
结果
例数
例数
良好 死亡
良好 死亡
13 6 7 10 10 0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休克患者的疗效比较(修改表)
治疗组
西药组 中西药结合组
患者例数
13 10
第十八页,共47页。
治疗结果
良好 6 10
死亡 7 0
0
AA
B
B
时间
1A
B
时间
三组数据绘在算术格纸上
三组数据绘在半对数格纸上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圆形图及百分(bǎi fēn)直条图
例:1998年我国部分县前五位死因构成
死亡原因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损伤与中毒 心脏疾病 其它疾病
死亡比(%)
25.70 16.07 15.04 11.56 11.41 20.22
图体
图例
横标目 (单位) 标题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直条图(Bar graph)
250
死 亡 200 专 率 150 ( 1 100 10 50 万 )0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田间试验PPT课件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田间试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e74291f242336c1fb95eb4.png)
(3)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 土壤差异是最主要的又是较难控制的 通常采用的有以下三种措施: • (1)选择肥力均匀的试验地; • (2)试验中采用适当的小区技术; • (3)应用良好的试验设计和相应的统计分析。
第9页/共68页
二、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试验地的土壤差异来源 (1)形成基础不同 (2)土地利用上的差异
• 土壤差异表现的形式确实不知时,用方形小区较妥。因为虽 不如用狭长小区那样获得较高的精确度,但亦不会产生最大 的误差。
第26页/共68页
三、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越多,误差越小 ;误差大小与重复次数平方根成反比
第27页/共68页
• 一定范围内,增加重复次数比增大小区面积更有效地降低试 验误差,从而可以提高精确度。
• 由于土壤局部差异,长方形小区有利于均分它,而正方形小 区可能独占它
• 例如图2-3,某试验地下面有暗沟,它对长方形各处理小区 影响不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小区的理想形状为长方形。
第23页/共68页
• 不论是呈梯度或呈斑块状的土壤肥力差异,采用狭长小区均 能较全面地包括不同肥力的土壤。
• 如已知试验田呈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是使长的一边与肥 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使区组方向与肥力梯度方向垂直 (图2.4),这样可提供较高的精确度。
• 原则:同一重复或区组内的土壤肥力应尽可能相对一 致,而不同重复之间可存在差异。
• 区组间的差异大,并不增大试验误差,因可通过统计 分析扣除其影响;而区组内的差异小,能有效地减少 试验误差,因而可增加试验的精确度。
设置区组是控制土壤差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33页/共68页
第五节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
第24页/共68页
第八章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八章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d4bef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9.png)
十种表示方法
本章重点
专题地图内容表示的十种方法
1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8.2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专题要素表示方法的选择是制图可视化的重要环节。
十种基本的表示方法 ❖ 定点符号法 ❖ 线状符号法 ❖ 范围法 ❖ 质底法 ❖ 等值线法 ❖ 定位图表法 ❖ 点数法 ❖ 运动线法 ❖ 分级统计区域法 ❖ 分区统计图法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六)运动线法
1. 概念: 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它是用箭形符号和不同宽度、
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
如自然现象中的洋流、风向,社会经济现象中的货物运输、 资金流动、居民迁移、军队的行进和探险路线等。
2.表示:
颜色、形状—质量特征 宽度——数量特征 箭形矢部—-运动的方向 线的位置—移动的路径(精确和概略)
39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40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41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42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43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44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45
32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33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概念:在各分区单元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 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 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的方法。
常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常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bc41fa04a1b0717fd5dd51.png)
• 估计样本含量的方法
45
• 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⑴ 研究总体的变异程度
⑵ 容许误差的大小 ⑶ 检验效能
⑷ Ⅰ型错误的概率水准
46
三、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
配对设计 配伍组设计 交叉设计 析因设计 拉丁方设计 正交设计 序贯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测量学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测量学](https://img.taocdn.com/s3/m/ba3159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a.png)
第4页/共41页
四.新土地分类体系
采用三级分类体系 1.一级类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分为3个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2.二级类共有15个 农用地部分是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加上新设的“其他农用地”共5个地类。
3.三级地类共有71个 是在原有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
六、外业工作
第13页/共41页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和室内预判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同名地物点的选刺、调绘面积的划分和预求航片平均比例尺等。 2.地类调绘 注意零星地类处理 地类调绘按《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实地对照航 片逐一判读、调绘,并填写外业手簿。 3.线状地物调绘 线状地物的宽度北方不小于2米,南方不小于1米时,都要进行调绘实并地丈量宽度,丈量精确到0.1米。
第5页/共41页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概查和详查两种。 概查是为满足国家编制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制定 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规划的急需而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详查是为国家计划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各类土地的详细准确的数据,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基础资料而进行的调查。1984年国务院部署土地利用详查是以县为单位进行。
地震资料相位差异分析方法与应用
![地震资料相位差异分析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9e2d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79.png)
地震资料相位差异分析方法与应用尚新民【摘要】In order to fit diverse conditions of complex surface area, researchers usually jointly use different kinds of sources and detec-tors for acquisition. The working mode difference between various acquisition systems results in varied wavelet phases which influence the stacking effect seriously. In this paper, the accurate phase of seismic wavelet was obtained by using bispectrum based on high order statistics to reconstruct the mixed-phase spectrum of the wavelet. When there are two seismic data with complete waveform consistency, the cross-correlation result was performed as zero-phase wavelet, otherwise, it was expressed as non-zero-phase wavelet.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ismic data could be determined by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n zero-phase wavelet and zero-phase wavel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or and explosives have 90° phase difference, the velocity detector and piezoelectric detec-tor show 90° phase differenc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ir gun and vibrator is uncertain.%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表条件,地震采集一般采用不同的激发、接收因素联合施工,由于各种激发方式与接收方式的工作原理不同,造成了地震子波相位特征各不相同,严重影响了同相叠加效果。
简单的统计分析
![简单的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009a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1.png)
简单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通过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实际应用场景。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与作用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和推断,从中寻找数据间关系和规律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点、趋势和变化,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用于决策、研究和预测等领域。
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指通过总结与归纳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集中程度。
常用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图表、频数分布、概率分布等。
2. 推论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是指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进行统计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推论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方差分析等。
三、统计分析的应用场景统计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经济领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预测经济增长趋势等。
2. 医学领域:通过对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预测病情的发展等。
3. 教育领域: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评估教学质量、制定学生辅导计划等。
4. 市场调研:通过对消费者的统计分析,了解市场需求、预测产品销售量等。
5. 社会调查:通过对受访者的统计分析,了解民意、社会问题等。
四、统计分析的典型案例为了更好地描述统计分析的应用,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过程:假设某手机公司想要了解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情况,以便制定销售策略。
他们收集到了一份销售数据,包括自家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的销售量。
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各个产品的平均销售量、标准差等,来了解销售的分布情况和波动程度。
其次,通过推论统计分析,可以进行假设检验,比如检验自家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销售量是否有显著差异。
同时,可以利用置信区间估计方法,估计自家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共47页PPT课件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共47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d1ff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d.png)
2.2基本原则
2.2.1划分的基本原则
①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原则 ②区域统筹主体功能导向原则 ③生态优先、资源节约原则 ④客观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2.2.2 区划的层级
①确定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 ②确定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 ③县(县级市)以及地级市区层面主体功能区。
2.3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特征
内容结构
1.主体功能区的背景、内涵、分类
2.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3.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4.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程序 ——方法论
5.地域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意义
1.主体功能区的背景、内涵、分类
1.1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 1.2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1.3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1.1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
类型
优化 开发 区域
重点 开发 区域
限制 开发 区域
开发密 度
资源环境 承载 力
发展潜 力
高
减弱
较高
内涵
发展方向
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境 承载力有所减弱,是 强大的经济密集和较 高的人口密集区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把提高增长质量 和效益放在首位, 提升参与全球分 工与竞争的层次
较高
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
高
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
济发展和人口集
较好的区域
聚的重要载体
低
低
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 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 到全国或大区域范围 生态安全的区域
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 保护,引导超载 人口逐步有序转 移,逐步成为全 国或区域性的重 要生态功能区
禁止 开发 区域
较低
很低
很低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79a625f524ccbff12184e0.png)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
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1、参数检验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
spss统计分析实例分析PPT课件
![spss统计分析实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a8fa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4.png)
• 调用命令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 \Descriptives
• 选择“人均面积”作为分析变量 • 选择必要的分析指标
• 根据户口状况对数据进行拆分(Split File) • 重新调用命令\Descriptives计算不同户口状况的
第29页/共89页
标准正态评分值,并以变量形式存入数据文件中,以便后续分析时应用。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对均值差异较大的变量,采 用变量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消除均值 差异带来的影响。
第31页/共89页
第11页/共89页
SPSS
频数分析
的 操 作 步 骤
1、菜单中点分析/描述统计/频率,进入频 率对话框
第12页/共89页
SPSS
的 操 作 步 骤
2、将变量选入变量 窗口,再点击统计 量,进行设置,完 成后点继续返回
第13页/共89页
SPSS
的 操 作 步 骤
2、在频率主对话框中分别进入图表和格式进 行设置,完成后点继续返回,最后点确定
• 峰度:描述变量取值分布形态陡峭程度的统计量。
• 当数据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陡峭程度相同时,峰度值等于0;峰度大于 0表示数据的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更陡峭,为尖峰分布;峰度小于0表示 数 据 的 分 布 比 标 准 正 态 分 布 平 缓第2,5页为/共平89峰页 分 布 。
偏态
峰态
左左偏偏分分布布
Ku rto si s
7.739
Skewness
.045
Ku rto si s
.089
Descriptiv e Statistics
户口 状况 本市户口 外地户口
N
统计表与统计图详解
![统计表与统计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56ae63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c.png)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第三十页,共62页。
80
70
60
3:1
50
40
30
20
10
0 12345678
8
(五)常用统计图形(túxíng)的选择和绘 制
第三十一页,共62页。
常用(chánɡ yònɡ)统 计图
直条图 (bar chart)
圆图(pie chart)
定性
百分比条图(percent bar chart) (dìng
性别
男 女 合计
调查数 4234 4530
8764
阳性数 阳性率(%)
303
7.16
181
4.00
484
5.52
第十一页,共62页。
2. 复合表(combinative table) 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或标志(biāozhì)分组, 或两个以上指标组合起来的统计表
复方猪胆胶囊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的近期疗效
具体(jùtǐ)见编制要 求
第十四页,共62页。
(六)编制(biānzhì)统计表的具体要求
1. 标题
概括说明表的中心内容,必要时注明时间和 地点,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在表的正上 方。
常见缺点(quēdiǎn): 过于简单; 过于繁琐;
第十五页,共62页。
2. 标目:
简明确切,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
(二)统计图的作用 (zuòyòng)
● 使统计数据形象化,便于(biànyú)读者领会统计资 料的核心内容,且印象深刻。
● 结果的表达直观形象,便于(biànyú)分析比较。 ● 使得医学文献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
统计学第六章方差分析
![统计学第六章方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416d1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4.png)
总离差平方和=组间离差平方和+组内离差平方和
方差的分解
组间方差反映出不同的因子对样本波动的影响;组内方差则是不考虑组间方差的纯随机影响。
如果组间方差明显高于组内方差,说明样本数据波动的主要来源是组间方差,因子是引起波动的主要原因,可认为因子对实验的结果存在显著的影响 ;
第28页,共55页。
X4
第24页,共55页。
如果备择假设成立,即H1: (i=1,2,3,4)不全相等
– 至少有一个总体的均值是不同的
– 有系统误差
Xi
这意味着四个样本分别来自均值不同的四个正态总体 。
第25页,共55页。
f(X)
X
X1 X2 X3
X4
第26页,共55页。
方差的分解 样本数据的波动又两个来源:一个是随机波动;一个是因子影响。样本数据的波动,可通过离差平方和来反映。这个离差平 方和可分解为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两部份。即
算术均值
x1 x...2....
x3
方差
S12 S22
.......
Sr2
si2ni1 1jn i1
2
xijxi
(i1,2, ,r)
第37页,共55页。
SST是全部观察值 与总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状况。 其计算公式为:
r n
2
SST
xij X
i1 j1
SST反映了全部数据总的误差程度。
样本均值越不同,我们推断总体均值不同的证据就越充分。
第22页,共55页。
• 如果原假设成立,即H0: = = • 四种颜色饮料销售的均值都相等
– 没有系统误差
•
这意味着每个样本都来自均值为 、方差为2的同一正态总体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af2cc1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
如右图: 2. 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
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e61b432e3f5727a5e962da.png)
第一章1、生物统计:就是研究生物群体现象的一种方法。
生物统计学就是应用数量统计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学上的数量变化的一门科学。
2、试验设计:研究安排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一门科学,称为试验设计。
3、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1)资料整理及其特征数的估算(2)统计假设测验(3)相关与回归。
相关: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数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性质,称为相关。
回归: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娈数存在着依从关系,即一个变数(X)变化时,引起另一变数(Y)的相应变化。
4、试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拟定试验方案,选择试验单位和小区技术,以及其相应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实现试验计划的方法和程序等内容。
5、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物统计学是建立在概论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生物科学的基础上的,但它又为试验设计、数量遗传学、育种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田间试验概述6、田间试验:农业生产是在田间进行,有关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试验都是在田间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称为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是大面积生产的准备阶段,是农业科学试验的主要形式。
7、田间试验的任务:(1)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向前发展。
(2)联系农业科学与生产实践的桥梁。
(3)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改良品种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8、田间试验的特点:(1)复杂性(2)地区性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地区性很强。
(3)季节性。
(4)试验误差。
9、田间试验的要求:(1)试验目的要明确(2)试验要有代表性(3)试验结果要正确。
正确性包括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演。
重演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要能获得相似的结果。
10、试验因素:在试验中使其他因素不变,有意识把某一因素作不同方式的改变,以考察其效果,称为试验因素。
11、因素水平:一个试验因素内不同状态或不同数量等级,称为水平。
12、试验处理:在试验中具体比较的项目,也称为处理。
半定量分析方法
![半定量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abba0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7.png)
战略规划与决策
第42页,共103页。
4.3.3 交叉影响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程序
确定影响关系
D1─用煤炭代替石油; D2─降低石油价格;
D3─控制空气和水源的质量标准。
第43页,共103页。
交叉影响矩阵表
第44页,共103页。
4.2.3 交叉影响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程序
评定影响的程度
分析各因素的关联、隶属关系,构造系 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 递阶层次结构
– 是关于系统结构的抽象概念,是为研究系统各元素的相互关系 与功能的相互作用而构造的。这些元素按其属性的不同,分成 若干组,形成互不相交的层次。
所谓交叉影响分析法,就是根据若干个事件之 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当某一事件发生时, 其他事件因受到影响而发生何种形式变化的一 种方法。 若干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常分为有影 响和无影响。对于有影响,又可进一步分为正 影响(促进影响)和负影响(阻碍影响)。
第41页,共103页。
4.2.2 交叉影响分析法的作用 对历史事件进行验证 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
第19页,共103页。
4.1.2 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对事件实现时间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以中位数代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以上下四分点代表专家意见分散 程度
➢预测结果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的确定
杨奇(E.Jantsch)总结出了中位数与上、下四分点之间近似的数学关系。即 如果设x是中位数时间与进行预测的时间之间的距离,则下四分点位于进行预 测的时间加2x/3处,上四分点位于进行预测的时间加5x/3处。
2
1
2
n 2k
k 为偶数
第22页,共103页。
上四分点
统计指标分析
![统计指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c6d798b9f3f90f77c61b16.png)
4. 1 总量指标
• 4. 1. 3 总量指标的作用
• 1 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 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首先要
准确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 地点条件下的发展规模或水平, 然 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 • 2 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建设, 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 它虽然可以用相对数、 平均数来反映, 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掌握各部门在各个不同时间的 总量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1 总量指标
• 3 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 按总量指标所采用计量单位不同, 分为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和劳动
量指标。 • 1) 实物指标 • 实物指标是用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
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 主要有自然单位、 度量衡单位和标准 实物单位。 • 自然单位是按照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度量其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如人口以 “ 人” 为单位, 汽车以 “ 辆” 为单位, 牲畜以 “ 头” 为单位等。 • 度量衡单位是按照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的规定来度量其数量的一种计量 单位, 如煤炭以“ 吨” 为单位, 棉布以 “ 尺” 或 “ 米” 为单位, 运输里程以 “ 千米” 为单位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1 总量指标
• 3 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 具体核算总量指标时, 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单位, 要根据被研究现
象的性质、 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定, 同时要注意与国家统一 规定的计量单位一致, 以便于汇总并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上一页
返回
4. 2 相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