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市级综合气象信息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宁省清原 县气象局 , 1辽 辽宁清原 130 ; . 130 2 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局 , 辽宁抚顺 130 3 辽宁省大伙房 水库管理 局, 106; . 辽宁抚顺 130 ) 10 8
摘 要 以抚 顺地 区 3 国家基 本站 5 余年 气象 资料 为依托 , 个 0 采用 Mioo xe 工作表 实现 由气候和农 业 气候 2 c s Ec r f t l 部分构 成的 气象与农业 综合 信息处理 系统 的基 本思路 、 方法 、 内容 、 用途和使 用情 况。为 了实现 气候 分析及应 用的科 学化 、 观化 、 客 系统化 、 范化 、 序化及 连 规 程 续化 的业务 目标 , 按业 务流程设 计与 实现 的 , 包括 资料处理 、 气候趋 势模 拟 、 气候 预 测 、 气候 鉴 定 、 季节性 信 息化 处理 、 农作 物 产量 预报 、 气候 生产潜 力分析等一 系列 内容在 内的 系统建设 。关键是 解决 了大量的计 算 问题 , 建立 了区域性通 用模式 。 关键 词 气候 ; 农业 ; 分析 ; 测 ; 息 ; 预 信 系统 ; 软件 中 图分 类号 S 6 文献标识 码 A 1 3 文章编 号 0 1 —61 ( 0 )2 055 0 57 6 12 9 1 — 5 8 — 3 O
ai l aeaayi adapi tno inic bete ss m ta,s Mad nr ai , rga me n ot uu uiesgas codn lecm t n l s n p lai f c t ,oj i , yt i l t r, o mte porm dadcni osbs s ol,acri t z i s c o se f i cv e c a m v n n go
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方法等内容。
二、平台架构设计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是平台设计的基础,其合理性和稳定性对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平台架构设计的关键是要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的需求,同时保证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1. 数据采集与存储层数据采集与存储层是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的基础层,包括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平台需要与气象观测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并将各种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存储。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平台需要具备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是平台的核心层,包括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
平台需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平台还需要提供灵活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
3. 服务接口与应用层服务接口与应用层是平台对外提供服务的接口层,包括平台的API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
通过这一层,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如PC、手机、平板等)访问平台的气象数据和服务。
平台需要提供丰富的API接口和开发工具,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气象数据和服务。
三、功能模块设计基于平台架构设计,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2.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主要负责对已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和可靠性。
该模块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以及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
数据服务模块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气象数据和服务,包括查询、检索、分析、预警等功能。
气象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气象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气象是地球大气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大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气象数据是气象现象的集合和描述。
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气象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也是气象数据的价值所在。
一、气象数据的获取气象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等手段获取。
气象观测站主要分为地面和高空观测站。
地面观测站主要观测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要素。
高空观测站主要观测高空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
卫星观测主要观测大气厚度、温度、湿度、云层、降水等气象要素。
二、气象数据的处理气象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的合并、数据的插值和数据的统计等。
数据的质量控制是将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数据。
数据的合并是将各个气象观测站的数据进行合并,生成一个大的气象数据集。
数据的插值是将气象观测站的数据插值成一个平滑的曲面,使得数据更加连续。
数据的统计是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一些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
三、气象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为了高效地处理气象数据,需要一个专门的气象数据处理系统。
气象数据处理系统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前后端数据交互、数据展示、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等。
系统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前端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后端采用Java语言,使用Spring、Hibernate等框架,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
前端页面采用Bootstrap框架进行布局和设计,包括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查询和数据的分析等功能。
数据的可视化主要采用图表进行展示,比如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更加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
数据的查询包括多种方式,比如按日期、按地点等维度,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数据。
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趋势分析、异常检测、聚类分析等,帮助气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气象数据的特征。
后端部分主要包括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存储。
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的合并、数据的插值和数据的统计等。
基于GIS的海南省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 3等值 线分 析处 理
在 Max中调入 含有 站 点地 理坐 标和 计算 的数 据基 p
本 图层 ,将 该数 据表 以文 本 文件 的形 式转 出。在 S r u
中选 择 新建 绘 图文件 , 以该 文本 文 件 为基 础 , 并选 择 适
系统 。
关键词 : 自动 站 ; S 系统设 计 GI ;
0引 言
近 年来 随着 气象 现代 化 建设 的 飞速 发展 , 来越 多 越
式入 库 。 本系 统采用 V B和 A O数据 库接 入技 术开 发 自 D 动 站 自动 、 时模 块 , 实 该模 式每 l 钟 自动 启动 运 行 , 0分
理数 据 和数字 高程 , 各基础 地理 数据 可 以全 部调 入也 可 选择 性一层 或几层 调入 使用 。 统还可根 据 需要 对选择 系 信息 、 图等 进行 放 大 、 小 、 原 等操 作 , 种 查询 的 地 缩 还 各
信 息 均可 以 G S平 台显 示 , I 查询 的信 息可 按 区域 和数 值
基于 GI S的海南省 自动气象站 资料 分析应 用系统 的设计 与实现
口文 / 有龙 陈 王 凡
摘
要 :为 了发 挥 自动 站数 据在 空 间和 时间上 的 双重优 势 ,利 用 GI S组件 化技 术 、 VB可视 化 开 发 工具及 0 0数 据库 , 建立起 一 个 集资料 实时采 集 、 理 、 整 时空分 布 显示 、 警等 多功 能于一 体 的 海 南 自动 站 资料 分析 应 用 预
线 图 以图形 文件 的形式 输 出 ,并覆 盖原 Ma x中调 入 的 p 基 本 图层 图形 文件 , 最 终生 成 的图形 文件 结 果应用 程 将
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分析
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气象信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防灾减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气象信息系统作为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气象数据的关键平台,其架构与功能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着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
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组成。
数据采集层是气象信息系统的基础,负责从各种气象观测设备和传感器中获取原始数据。
这些设备包括气象站、卫星、雷达、探空仪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能够实时监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多种气象要素。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这个过程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具备应对数据丢失和错误的容错机制。
数据处理层承担着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任务。
由于气象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可能存在噪声和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同时,还需要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便后续的存储和分析。
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对比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等手段,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经过处理的气象数据。
考虑到气象数据的海量性和长期性,通常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适合存储结构化的数据,如气象站点的基本信息、观测数据的元数据等;而分布式文件系统则能够高效地存储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卫星图像、雷达回波数据等。
为了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还会采用数据索引和分区等技术。
应用服务层是气象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基于存储的数据提供各种气象服务和应用。
这包括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灾害预警、专业气象服务(如航空、农业、交通等领域的气象服务)等。
天气预报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统计预报方法,结合实时的气象数据,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
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风力发电逐渐成为一种重要且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是提高发电效率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从风速的角度来分析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
风速是风力发电系统中最主要的参数之一。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风速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风向、风力等气象参数的统计和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策略,例如在风速较大的时候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以提高发电效率。
同时,风速数据的分析还能帮助确定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位置,选择合适的发电机组容量和类型,以达到最佳的发电效果。
其次,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还可以从温度的角度进行分析。
温度的变化对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低温能够增加风轮叶片的密度,提高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因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会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高温会导致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能力下降,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通过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合理安排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计划,避免在高温时段过度运行,以保护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除了风速和温度,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中的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参数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气流的密度和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风轮叶片对流体的动力学性能和发电效果。
通过对湿度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策略,以提高发电效率。
大气压力对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转速等参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气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使其在不同气压条件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
此外,风力发电机组的气象数据分析还可以结合其它环境因素,例如地形和植被等,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会对气流的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类型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地形因素来提高发电效果。
基于C#技术的气象资料分析与服务产品制作软件设计与实现
的关 注程 度和要 求 越 来越 高 , 预报 员 E l常 工 作 中 的
项 目也越 来越 多 , 为 了使 一 线 预报 业 务 人 员 将更 多 的精 力和 时 间投 入 到对具 体天 气过 程 的把 握 和预报 结论 的思 考 中 , 本 文 将 利用 C#编 程 技术 尽 可 能 的 将预 报T 作人 员业 务工作 中使 用 的程序 简化 集成 到 统 一 的平 台中 , 以期对 预报员 的工 作有 所助益 。 1 编程 语 言的选 取 C#是 微 软公 司在 2 0 0 0年 6月 推 出 的 一 种 基 于. NE T框架、 面 向对 象 的 高级 编程 语 言 。C#继 承 了 C语 言 的强大 的性 能 , 同 时又 以. NE T 框 架 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o wC a s t )S y s t e m【 “ 等, 都 在 气 象 业 务 和 研究 中发 挥 了重要 的作用 。随着政 府和公 众 对气象 预 报服务
如果 针对 每种 格式 的气 象数 据都 开发 一个应 用 程序
或者 将所 有部 分均 集 成 到 一 个 程序 中进 行 显 示 , 工
虑 面 向非计算 机 专业 的预 报 业 务 人员 , 以 按钮 操 作 为主 , 用 于显 示常 用 气 象 数 据 , 要 求使 用简 便 快 捷 、 系统稳 定可 靠 、 不 同模 块之 间相 互独 立 、 易于 进行适 应 业务 发展 的 系统更 新 、 扩 充 和维护 ; 同时避 免 MI — C AP S调取 资料 时二 次 及 以上 的菜 单 选 取 操 作 , 在
智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需求分析:智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了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气象信息服务,满足用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气象信息展示与分析、气象预报与预警、气象数据共享与应用等。
系统架构设计:整个系统分为四个模块: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气象信息展示与分析模块、气象预报与预警模块、气象数据共享与应用模块。
1. 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采集气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气象传感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不同的手段实现。
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包括数据去重、数据校验、异常数据处理等。
2. 气象信息展示与分析模块:该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气象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界面查看实时的气象数据、气象趋势图、气象报告等。
此外,还可以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气象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更深入的气象信息。
3. 气象预报与预警模块:该模块负责实时监测气象变化,并根据气象预报模型进行气象预报与预警。
预报模型可以使用传统的数值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建立气象数据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的气象情况。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短信、推送、邮件等方式及时通知用户。
4. 气象数据共享与应用模块:该模块用于将气象数据共享给其他系统或应用。
可以提供API接口,供其他系统调用和集成气象数据。
同时,可以开发气象数据应用,比如气象数据可视化工具、气象数据分析工具等,方便用户更好地利用气象数据。
系统实施方案:1. 硬件设备方案:根据气象数据采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气象传感器和设备,并部署在合适的地理位置,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软件开发方案:开发系统所需的各个模块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展示与分析、预报与预警、数据共享与应用等。
使用合适的开发语言和技术框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 数据存储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存储和管理气象数据。
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护环境和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角度,探讨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功能和实现方法。
1. 重要性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在保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风险,确保公众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气温、湿度、风向等环境指标,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环境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不利影响。
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布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预警信息,让公众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应对,减少伤害和损失。
2. 功能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2.1 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需要采集和监测多种环境指标的数据,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气温、湿度、风向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气象观测仪器获取,并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
2.2 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到的环境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以便生成有用的信息。
系统应使用适当的算法和模型来识别异常情况、研究气候变化趋势,并生成相关报告和预测。
2.3 预警发布:根据分析结果,系统应能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及时发布给公众。
预警信息应具备清晰明了的语言,方便公众理解和采取行动。
2.4 数据可视化和共享:系统应具备数据可视化的功能,通过图形化和地理信息系统展示监测数据,以便公众和决策者直观地了解环境状况。
同时,系统还应支持数据共享,让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公众都能够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
3. 实现方法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
3.2 传感器和观测仪器选择: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观测仪器,包括大气污染监测仪器、水质监测设备、气象观测设备等。
同时,需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GIS数据与气象资料融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GIS数据与气象资料融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GIS(地理信息系统)和气象资料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GIS通过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结合起来,提供了可视化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而气象资料则提供了天气预报、气象监测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种将GIS数据与气象资料融合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2.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与实现GIS数据与气象资料融合系统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采集: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获取GIS数据和气象资料。
-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清洗、筛选等。
- 数据存储: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 数据分析:基于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
-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如地图、图表等形式。
3. 系统设计与实现3.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系统的基础工作,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多个数据源获取GIS 数据和气象资料。
根据数据源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爬取方式,如API接口、FTP下载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验证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格式化和数据整合等工作。
对于GIS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格式化,如去除重复数据、填充缺失值等。
对于气象资料,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格式转换等处理。
最后,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整合到一起,以便后续的数据存储和分析。
3.3 数据存储对于大量的GIS数据和气象资料,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
可以选择如MySQL、PostgreSQL等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设计数据库结构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合理的表设计,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操作。
3.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可以基于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可以包括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空间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可以包括气象资料的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分析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分析一、引言气象数据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数据格式的复杂性以及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分散性,气象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气象数据的利用效率,促进气象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开放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二、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一)数据收集与整合气象数据的来源广泛,包括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数值模式等。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确保能够获取到各种类型的气象数据。
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标准,以便于后续的存储和共享。
(二)数据存储与管理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是构建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关键。
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仓库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访问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访问性能。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更新、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平台架构设计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采用分层架构,将平台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服务层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和数据处理服务,应用层则是面向用户的各种应用程序。
通过这种分层架构,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展和维护。
(四)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合理使用,需要建立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
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例如,科研人员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更高级的分析功能,而普通公众则只能获取部分公开数据。
同时,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以便于追踪和管理。
三、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应用(一)天气预报气象数据共享平台为天气预报提供了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预报员可以获取到更多的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输出结果,结合先进的预报算法和模型,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
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
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天气预报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们听到天气预报时,我们会自然地想到一些数字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这些数据对于天气预报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才能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气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成为了天气预报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以下就对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一、气象数据采集气象数据采集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各种气象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天气预报中,气象数据采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收集到充足的实时气象数据,才能对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测。
那么,如何进行气象数据采集呢?1.数据源首先需要确定数据源,数据源有两种,一种是气象观测设备,另一种是用户数据。
气象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气象台站、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等,这些设备能够测量到各种不同的气象参数,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些设备进行介绍。
(1)气象台站气象台站位于地面上,通过测量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参数来记录当地的气象情况。
气象台站通常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
人工观测需要人们手动记录各种气象数据,这种方法较为麻烦,且数据准确程度较低。
自动观测则是由计算机自动化进行的,在自动观测中,计算机会对多种气象参数进行数值采集,并自动上传到中央气象台,因此数据的准确性良好。
(2)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安装在轨道上,主要用于拍摄雷达图像。
通过卫星图像的获取,可以提前预知风暴、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出现。
但是,气象卫星不能用于测量气象参数,例如温度、湿度等,因此需要和其他气象设备相结合使用,才能对气象进行全面的观测和收集。
(3)天气雷达天气雷达可以对降雨量进行测量,同时也可以用来监控风暴、龙卷风等天气灾害。
但是,由于天气雷达的探测范围比较有限,因此需要和其他气象设备一起使用,才能对气象进行全面的观测和收集。
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收集和处理天气数据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气象数据是从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和其他传感器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减少对自然灾害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需求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需要能够处理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气象数据,包括实时观测数据、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
同时,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可扩展性:随着气象数据的增加,系统需要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同时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数据源和新的处理模块。
2. 实时性: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处理实时的气象数据,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3. 可靠性:系统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够在故障恢复后自动恢复数据。
4. 安全性:系统需要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同时确保系统不受到恶意攻击。
二、系统架构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架构应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组件:1. 数据采集和存储模块:该模块负责收集各种类型的气象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该模块可以部署在多个位置,以便数据可以定期备份到另一个地方。
2. 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处理和分析气象数据,并提供给用户有用的信息。
处理模块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来预测天气和预测天气事件。
3. 用户界面模块:该模块负责向用户展示气象数据和与用户交互。
用户可以使用此模块进行查询、可视化和交互。
4. 安全和身份验证模块:该模块为用户提供安全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功能,同时保护气象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5. 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管理系统的配置、部署和监控。
它也可以跟踪系统中的问题,并提供故障恢复机制。
三、技术实现在实现上述架构时,需要考虑使用现代技术来解决各种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的讨论:1. 大数据技术:由于气象数据的规模非常大,系统需要使用分布式和容错的大数据技术来处理和存储数据。
改进型实时气象资料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 l 处 理 策 略 流 程
线程机制使 系统具有 多任 务功能 ,用 户可 同时运 行多 个程序 ,每个程 序 中又可 以同时运行 多个线 程 ,这样 多 个线程在 同一进 程 中并发 执行 。在 多线 程程 序 中,当一个 线程必须 等待 时 ,例 如 C U在 等待 外部 设 备或 网络 响应 P
1 实 时气 象资料 处理研 究
11 实 时与 非 确 定 时 策 略 .
实时气象资料 的处理 策略在本 系统 中至关 重要 ,它会
影 响 整 个 系 统 的数 据 处 理 的 性 能 。 根 据 实 时 气 象 资 料 生 成
的属性将其分为确 定 时实时资 料和非 确定 时实时资 料。确
历史资料业务数据库和气象 服务数据库系统 。目前 ,各相关
单位也广泛开展 了实时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工作。 按时效 不同 ,可 把气象 信息化 资料分 为实 时资料 和非 实时资料。实时气象 资料 指的是通 过观测 或加 工所得 到 的 在较短 时间内进 行传输 并使用 的资料 。这类资 料 的处 理要 求迅速 、及 时,主要 通过 计算机 程序控 制 ,把从 传输 系统
时 ,C U 可 执行 其 它操 作 ,这 样 就 大 大 缩 短 了 程 序 执 行 的 P
该 系统能够综合 处理报文 资料和 雷达基数据 ,显著提 高了资料 处理 的时间效率和计算机 系统利 用率,实现 了海量数据 高性 能存储 和管理。 系统 的设计 思想对其他行业 实时海量数据处理也具有参考意义。
关 键 词 :气 象 资料 ; 实 时与 非 确 定 时 ; 多线 程 ;综合 处理 ;大 型数 据 库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 P 9 文 献 标 识 号 : T 31 A 文 章 编 号 : 007 2 (0 2 0 —630 1 0—0 4 2 1) 41 2—6
基于Spark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park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Spark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引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全球气象工作的复杂性增加,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日益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大规模气象数据处理方面,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效、快速地分析和处理大规模气象数据的需求。
因此,基于Spark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2.Spark框架的介绍Apache Spark 是一种快速、通用的大规模数据处理框架,具有内存计算功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Spark 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容错性,而且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具体而言,Spark 提供了两种数据操作的主要抽象: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 RDD) 和数据流(DataFrames)。
Spark 架构的优点主要包括:高效、分布式、容错和灵活。
因此,选择Spark作为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底层框架是合适的选择。
3.系统设计与实现3.1 数据采集与存储在设计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时,第一步是采集气象数据并进行存储。
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气象数据,如气象站、卫星遥感数据、气象预报模式等。
这些数据可以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以便后续的分析与处理。
3.2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气象数据通常需要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以去除无效数据、处理缺失值等。
Spark 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转换和处理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3.3 数据分析与建模在清洗和预处理之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气象数据分析和建模。
Spark 提供了强大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和机器学习库,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如时序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
通过使用Spark的机器学习库,可以挖掘出气象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
3.4 可视化与展示气象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对于气象研究和预报非常重要。
气象资料的分析与预测问题建模
气象资料的分析与预测问题建模一、引言气象资料的分析与预测问题建模是指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预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象资料的分析与预测问题建模的标准格式,包括背景介绍、数据收集与处理、问题建模、模型评估与优化等方面。
二、背景介绍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气象资料的分析与预测问题建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以便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预测。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可以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帮助人们做出科学决策。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1. 数据收集气象数据的收集包括观测站点的布设、气象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记录等。
观测站点的选择应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数据需求等因素。
气象仪器的使用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时间间隔进行,以便后续的分析和预测。
2. 数据处理气象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校正和整理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清洗过程包括去除异常值、修复缺失值和纠正错误等。
校正过程包括对数据进行校正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整理过程包括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转换,以便后续的分析和预测。
四、问题建模问题建模是指根据实际需求,将气象数据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预测。
问题建模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模型和算法,并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
常用的问题建模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
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插值等。
回归分析可以用来建立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用来分析气象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空间插值可以用来推断未观测地点的气象数据,以补充观测站点的不足。
2.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等。
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设计与应用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也变得前所未有。
中长期天气预报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制定气象灾害防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为了实现精准、可靠、及时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服务,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一、系统设计方案(一)技术架构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需要结合实时观测数据、气象模式预报数据、气候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
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确保数据的高效获取与传输。
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各类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呈现。
(二)数据获取与整合数据获取是中长期天气预报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系统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探空观测和移动传感器等多种手段实时采集各类气象数据。
同时,建立专门的气象数据管理平台,将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整合和存储,确保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三)模型预报与优化算法中长期天气预报主要依靠气象模型预报。
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采用多种气象模式,引入先进的数值模拟算法,提高预报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性。
同时,结合机器学习和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预报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四)可视化和可视化分析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理解预报结果,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视化和可视化分析能力。
系统中需要包括地图显示、曲线图、柱状图等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同时结合交互式操作,使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和展示。
二、系统应用(一)气象灾害防控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于气象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通过提供精确的天气预报信息,能够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及时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风险和损失。
(二)农业生产农业对天气条件的敏感性极高,预测农业生产季节的天气情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级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可以提供农业生产期内的气象预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24年基于Vue的气象信息可视化大屏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Vue的气象信息可视化大屏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信息可视化大屏在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Vue的气象信息可视化大屏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技术选型、具体实现以及测试与优化等方面。
二、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气象信息可视化大屏的需求。
这包括但不限于实时气象数据的展示、历史气象数据的查询、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地图可视化等。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需要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深入沟通,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三、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架构。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数据库结构,以便存储气象数据、历史数据等信息。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前端页面结构,包括实时数据展示页面、历史数据查询页面、预警信息发布页面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设计后端接口,以便前后端进行数据交互。
四、技术选型在技术选型阶段,我们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技术栈,选择合适的技术。
对于前端部分,我们选择Vue框架进行开发。
Vue具有轻量级、易上手、性能优越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开发气象信息可视化大屏。
此外,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库和地图库,以便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地图展示。
对于后端部分,我们可以选择Node.js等服务器端语言进行开发。
五、具体实现在具体实现阶段,我们需要根据系统设计和技术选型结果,进行编码和开发。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Vue框架进行前端页面的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Vue的开发规范和最佳实践,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其次,我们需要使用后端语言进行后端接口的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接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我们需要将前端和后端进行联调,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测试与优化在测试与优化阶段,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优化。
首先,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需求并具有较好的性能。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气象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气象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近年来,气候异常频繁,气象灾害不断发生。
因此,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用于天气预测。
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气象预测系统已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这种预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机器学习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分析数据和学习从数据中抽取知识。
在天气预测方面,机器学习可分为两类:统计学习和深度学习。
统计学习是一种基于经验数据进行预测的方法,其预测性能取决于训练数据的丰富程度和特征描述的优秀程度。
而深度学习则是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自动学习数据中的特征进行预测,准确性更高。
二、智能气象预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1. 数据预处理在实现智能气象预测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对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噪声,使数据更加可靠。
同时,预处理还可以将数据转换为模型可以使用的形式。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测模型所需的输入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和噪音,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些能够有效描述数据的特征,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在智能气象预测系统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取特征:(1)历史天气:根据历史天气数据提取特征,譬如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温度、湿度、气压等相关信息。
(2)气象资料:从气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特征,譬如当前的天气、风向、风速、降水概率等。
(3)地理数据:如果气象数据是从一个区域获取的,则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提取该区域的一些特征数据,比如海拔、地形和植被等,进一步补充当前的气象数据。
3. 建立模型对于气象预测系统,模型可分为两类:回归模型和分类模型。
回归模型用于预测连续变量(如温度、湿度等),分类模型则用于对离散变量(如阴、晴、雨等)进行预测。
常用的气象预测模型有:(1)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对天气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气象变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 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4T o tal N o .274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康 利,张 立,温建伟,于溥天,杜 宇(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面观测台站的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区域加密观测资料中的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信息为数据源,进行任意一种资料或多种资料间相同要素数据的补充叠加,实现等值线绘制、着色、图形缩放和拖动、查看数据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绘制、浏览、查询地区任意时间段内等值线分析图和要素信息对比分析图等服务。
关键词:B/S 架构;等值线;F lex 技术;气象资料;气象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T P 311.52(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52—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提高、生产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信息的处理、管理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人类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部门内部的重视,使得全区气象信息网络以及气象观测、探测系统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气象信息资料不断丰富,为气象科研、业务以及服务人员开展各方面工作奠定了信息基础。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全国开展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风能资源数据库等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历史气象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共享气象信息资源,避免在信息分析、应用方面的重复建设,使全区各级业务人员更加便捷地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资料信息资源,同时提供符合实际业务应用需求的分析工具,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料分析处理的工作强度,提高信息利用价值,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图形图像绘制处理以及网站建设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为各级预报、科研、决策服务以及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气象要素分析平台,解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服务缺乏多种自动分析手段和便捷信息服务平台的问题,为气象系统各业务部门进一步的信息综合分析及决策应用提供支撑。
1 系统总体设计1.1 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整体采用B/S(Brow ser/Server)架构设计,数据源为文件存储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存储的各类气象资料,应用依托于区局现有网络环境,用户通过WWW 浏览器访问系统,系统在服务器端响应用户各种查询、浏览、数据分析应用需求,将查询、分析结果和形成产品提供给用户(Bro wser)端(见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结构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基础数据服务模块和数据分析应用模块,基础数据服务模块用来实现用户直接浏览和下载资料的应用需求,数据分析应用模块由等值线绘制模块、气象要素对比分析模块和实时资料分析模块组成,用来综合利用实时和历史气象资料,实现用户对气象资料较为复杂的分析应用需求。
1.2 系统核心技术创新点1.2.1 利用优化的插值算法绘制等值线。
等值线法又称等量线法,是用一组等值线来表示连续面状分布的制图现象数量特征渐变的方法。
每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量差额多为常数,可通过等值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现象的数量变化趋势。
等值线法往往与分层设色的表示手段配合使用,即采用改变颜色深浅、冷暖和阴暗来表示现象的数值变化趋势,使图面更清晰、易读。
等值线法除用于表示空间现象数量的连续而逐渐变化的特征外,还可表示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现象的重复性(频度)等。
因为等值线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气象降水以及温度要素变化分析过程中。
系统通过优化的插值算法,利用新型的曲线生成模型,绘制符合气象部门需求的较为直观地体现气象要素分布情况的等值线图形。
系统在现有的矩形算法和三角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三维图像绘制技术,针对特定区域已知的、离散的、不规则的气象空间数据进行整体分析优化,利用离散数据来估计规定点上的非观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实现有限数据资源的气象空间数据的筛选整合,然后利用新型的曲线生成模型,最终实现了把空间分布不规则和有限的点数据转换成指定区域的规则的网格化数据分布模型,绘制符合气象部分需要的较为直观的体现气象要素分布情况的等值线图形。
1. 2.2 Fl ex 技术的应用。
F lex 是一种的presentat ion server (展现服务),它是java w eb cont ainer 或者.net server 的一个应用,根据.x ml 文件(纯粹的x ml 描述文件和act ionscript )产生相应得.sw f 文件,传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的f lash player 或者shockw ave pl ay er 解释执行,给用户以丰富的客户体验。
系统应用Adobe 公司的F lex 技术,通过客户端(Flash)对后台历史数据进行访问,通过结合图形方式更好的展示数据,丰富了数据显示形式,实现了对28 康利,等・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2012年第24期台站的降水量、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本站气压、平均风速等历史数据指定年段、指定年内每月、指定月内每日的同一要素三种时间维度数据的显示。
同时,可以通过台站选择工具选择多个台站获取数据,绘制多条曲线(通过颜色区分)进行对比分析。
用户可以表格方式和曲线图方式在同一页面浏览查看结果。
2 系统实现2.1 系统应用网络环境系统服务器端部署于区局信息中心,全区用户可以通过全区气象广域网及区局内部网络访问并应用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网络环境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已经日趋成熟、稳定和完善,为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区气象信息广域网主用链路为2004年4月建设,2010年完成升级,全区12个盟市局、105个旗县站、中部降雨基地以及区局信息中心通过SDH宽带链路组成三级结构宽带网。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区局内部网络以Cisco4550交换机为核心(一主一备),通过光纤及双绞线连接局机关及各业务单位边缘交换机,利用交换机三层交换划分VL AN管理局机关及各业务单位子网,实现主干交换机间千兆交换,边缘交换机百兆交换的交换式以太网。
2.2 系统功能及实现2.2.1 基数据服务。
实现通过系统访问区局文件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器,可以对常规资料、非常规资料、新增资料的进行浏览和下载的功能。
常规资料包括天气预报资料、地面旬月报、高空资料、地面资料等;非常规资料包括M M5资料、云图资料、雷达拼图资料、传真资料、格点资料、情报灾情资料等;新增资料包括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生态资料、风云二号C、D星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数据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空气质量预报、自动土壤水分、大气成分、酸雨、闪电定位、沙尘暴、大气动力模式产品、自动站资料等。
2.2.2 气象要素等值线绘制。
系统通过采用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研制的优化的插值算法,利用新型的曲线生成模型,最终实现把空间分布是不规则而有限的点数据转换成指定区域的规则的网格化数据分布模型,绘制符合气象部门需要的较为直观地体现气象要素分布情况的各类等值线图形。
系统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库、中尺度区域自动站数据库、常规地面资料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运算,可以实现对任意时段雨量、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平均温度等气象要素的等值线绘制。
绘制图形填色依据通用的色卡标准,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选择是否显示观测站名字、显示观测站观测值、显示等值线、填充等值线区域、显示内部区域边界线等。
为避免设备观测异常数据对绘制结果的影响,系统设计了数据查询显示、剔除异常数据重新绘制等符合实际业务应用需求的功能,还支持对不同报文类别进行选择绘制的功能。
2.2.3 气象要素查询、显示和对比分析。
系统后台为提高对气象资料数据库的查询效率,提高系统响应时间,在优化查询语句的同时,利用存储过程对查询结果进行运算、对比,实现对任意时段、历史同期、选定地域、选定站点等查询检索条件下,雨量、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值、极值、平均值等的查询、显示和对比分析。
系统前台体现了丰富的用户界面表现形式,显示形式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并且可以进行动态绘图。
该部分功能由浏览器来实现,目前主流的技术有基于JavaScript的Ajax和Adobe提供的基于F lash的F lex,在目前的系统中,我们使用Ajax与服务器交互获取一些基本的业务数据,通过浏览器组织显示数据,获得了不错的用户体验。
在需要图表来表现内容时,使用了F lex中的Chart来提供美观、交互性强的图表服务(见图2所示)。
图2 功能实现过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富客户端的最大优势就是更大程度上利用客户端的资源,将内容有效的组织和显示。
系统在设计时,很大程度上考虑了降低服务器端工作量,让服务器专注于业务逻辑和数据检索。
在交互中,服务器输出单纯的数据格式,如XM L、Jso n,客户端根据数据组织显示,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服务器端:实现业务逻辑、访问控制与数据访问,在服务端,在响应用户请求之前,先判断了访问者是不是系统支持的用户,以及用户有没有权限访问该资源,然后才会到到实际的业务逻辑阶段。
在业务逻辑中,系统主要完成了对数据库的访问,以及对业务数据的计算,例如计算平均值,生成相应的结果图片。
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响应服务器端通过数据访问层构造SQL语句,将结果返回。
2.2.3.1 历史趋势分析。
查询和分析单个气象台站选定时间范围内、选定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2.2.3.2 台站要素对比分析。
查询和分析选择报文类型、选定区域、选定时间范围内的各站点选定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图,图形表现形式为柱状图,该功能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分析,一定程度上校验各站观测数据的有效性。
2.2.3.3 历史气象要素三维度检索。
通过向服务器提交选择数据起止年份、气象要素、关注台站等参数后,系统返回数据结果,用户可以表格方式和曲线图方式查看结果。
用户可以在同一页面浏览到指定年段、指定年内每月、指定月内每日的同一要素三种时间维度数据的显示。
同时,可以通过台站选择工具选择多个台站获取数据,绘制多条曲线(通过颜色区分)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所示)。
图3 历史气象要素三维度检索2.2.3.4 实时资料分析。
向用户提供了全区自动 总第274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站72h 气象要素表格、要素对比曲线图、要素对比柱状图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盟市”、“选择台站”定制条件对内蒙古气象自动站72h 的最高温度、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最低温度、1h 雨量(毫米)、累计雨量等要素情况进行查询,以“图形”和“表格”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参考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