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初探——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初探——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水 平 进 行定 性 、 量 化 的评 估 【 因 地 制宜 地 开 展 土 地 可 持续 利 用 评 价 , 定 I 】 。
长 沙县 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 湘江下游东岸 , 土地总面积 19 .2 9 73 平方公里 , 人 口7 . 总 8 O万 人 , 中 城镇 人 口 88 2 其 .4万 人 。全 县辖 1 建 6个 制镇 , 4个乡 ,2 个行政村。改革开放 3 25 O多来 , 长沙县顺应宏观调控形 势, 全面实施 “ 产城融合 ” 的发展战 略 , 中部 崛起” 开了坚实 的步 向“ 迈 伐 。 0 9年 , 20 长沙县完成 GD 5 49亿元, P 1. 完成财政总收入 4 . 07亿元 , 完 成工业 总产值 744亿 元 , 1. 完成全社 会固定 资产投资 133亿元 , 7. 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分别达 1 8 7 6 8 元和 7 8 元 。随着工业化 、 85 城市化 的不断推进 , 矛盾 凸显 , 人地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挑 战。 3湖南省 长沙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3 构建土地 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权重 . 1 根据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 ,在广泛征求专家 意见 的 基础上 , 构建了一个 由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3个层次 3 O个指标组成 的指标体系。准则层根据生产性 、 安全性 、 保护性 、 经济性 、 社会可接受 性 五 大 基本 准 则 设 立 11 2。 - 3
C 建设用地 占土地总面积
C : 罪率( / 人 ) 犯 起 万
C。人 均 耕地 量 ( ) : 亩
O 69 . l O
OO 0 】o
00 7 . 7 5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类 为 环 境 和 技 术 指 标 , 类 为 经 济 指 标 , 类 为 二 三
持 续 发 展 的思 想 和 理 论 在 各 个 学 科 领 域 的 渗 透 , 土 “ 地 评 价 纲 要 ”F ( AO,9 6 系统 提 供 的信 息 已不 能 满 17 )
足现 代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的 需 求 。 因 此 , 国际 上 相 关 的
当从 自然 资 源 、 态 环 境 、 会 经 济 、 俗 等 方 面 予 生 社 习 以 考 虑 , 择 指 标 应 遵 循 数 据 的 现 成 性 、 敏性 和 可 选 灵
判 断 和评 估 , 可 持 续 发 展 思 想 在 土 地 评 价 领 域 的 是
体 现 。 土地 利 用 评 价 研 究 的 发 展 历 程 大 致 可 划 分 为 如下 几 个 阶段 : 地 分 类 定 级 阶 段 一 土 地 潜 力 评 价 土
维普资讯
2 O
湖北农业科学
HUB I AGRI UL E C TUR S I NC S No 5,0 2 AL CE E . 20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评 价 研 究 综 述
陈玉萍 ¨ 李 江风 高 ’
(’ 国 地 质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中 武汉
同时 F AO 于 1 9 9 3年 正 式 提 出 了 《 持 续 土 地 可
评价 纲要 》 指 导 性 文 件 L , 定 了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等 4 确 J
用 的 基 本 原 则 、 序 和 5项 评 价 标 准 , : 地 生 产 程 即 土
发 利 用 , 保 障 一 个 地 区 社 会 、 济 、 态 三 者 有 效 是 经 生 统 一 的 主要 途 径 , 也是 保 持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 现 土 实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维普资讯
16 1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 2 卷 4


目标层
准则层
对象层
图 1 土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评价模型
Fi Th v lainmo e o u tia l l drs uc s g1 eeau t d l f san be a eo reue o s n
(m2人 )反 映土 地 资源 利 用趋 势 的耕 地 年减 少 率 h / ,
C( , 5 %)反映土地资源构成的耕地 占国土 面积的比
重C ( , 6%)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年 日照时数 c ( ) 7h 、 年降水量 C ( 8mm)≥1℃活动积温C ( ) 、 0 9℃ 。
12 环境 评 价 .
反 映社会 指标 特征 的指 标 主要 包 括 反 映社 会 发
会等四个方面的协调程度及其产生的整体效应。
1 1 资源评 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源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质量和利用状况的
综合评定来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反映资
源指标 B 特征的对象层指标 主要包括反映土地资 源集约利用水平 的公顷农机总动力 C (W/m ) k h 2、 公顷化肥用量 C (g h 2 、 效灌溉面积 比例 C 2 k /m )有 3 ( , %)反映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水平 的人均耕地量 C
C0 %)反映环境污染的单位 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 1 ( 、
C lk /m )工业废气排放量 C 2m / m )单位 l gk 2、 ( 1 3k 2 、 (
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c 3k /m ) 1 gk 2。 ( 13 经济评价 . 经济评价是从人 口、 粮食 、 土地三者关系及经济 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反 映经济指标 B 特征的指标包括反映土地 资源生产 力状况的土地生产率 C 4 元/m )反 映耕地 资源 1( h 2 、 粮食生产力的单位耕地粮食 产量 c 5 k /m )反 1(gh 2 、 映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 G PC 6元 / 、 D 1 ( 人)反映 农村富裕程度的农 民人均纯收入 C 元 / )反映 ( 人 、 地区产业结构的非农产业产值 比重C1 %)农业产 8 ( 、

江苏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江苏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第 1 5卷 第 2期 2 1 年 6月 01
扬 州 职 业 大 学 学 报
Ju n l f o r a o Ya g h u oye h i C l g n z o P lt c n c ol e e
Vo . 5 No 2 11 .
J n 2 1 u .0 l
江 苏 省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评 价 研 究
关 键 词 : 持 续利 用 土地 ; 价 指 标 体 系; 可 评 因子 分 析 方 法 1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39 ( 0 1 0 0 0 — 5 10 6 3 2 1 ) 2— 0 1 0
A t d n t a u to f S s a n bl e S u y o he Ev l a i n o u t i a e Us
i r v h o e lv lo n rs san b e u e i in s r vn e b a i g me s r s lo,e e e i n mp o e t e wh l e f a d f u ti a l s n Ja g u p o ic y t kn a u e .A s e l o v r r go y
徐 美 银
( 扬州 职业 大学 , 江苏 扬州

2 50 ) 2 0 9
要 : 地 可 持 续利 用 必 须 同 时 实现 资 源 可 持 续 、 态 可 持 续 、 济 可持 续 和 社 会 可 持 续 。 根 据 土 地 可 土 生 经
持 续 利 用 的 完 整 内涵 构 建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包括 资 源 、 态 、 济和 社 会 可持 续程 度 四 个 维 度 。 运 用 因子 分 析 方 生 经 法 对 江 苏省 1 的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进 行 评 价 可 以 发 现 , 苏 省 的 总 体 利 用 水 平 较 低 , 且 由 南 往 北 逐 步 降 3市 江 并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摘要:建立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将一个概念转换成可操作的管理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从不同的数量尺、空间比例尺、空间维、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同价值观等角度来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意义是不以破坏未来资源为代价进行发展,强调合理利用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源泉。

因此,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分和不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带来了诸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对环境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高度重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一旦开始实施,那么就必须落实到区域内部进行操作,全球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目前,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是指,在综合考虑环境资产和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生产力。

一方面从整合科学、土地的合理保护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进行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可预见未来人类发展的生存需求,建立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罗 莎 : 成 都 市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评 价 分 析
问题 探 讨
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罗 莎
( 四川农 业 大 学 ,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
【 摘 要 ] 城 市 土地 可持 续利 用 的 目标 应 该 是 达到 生 态 效 益 、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的 统 一 。从 生 态 可 支撑 性 、 经 济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2 5
能 够 准 确 的反 映 所 选 取 的 各 项 指 标 的 差 异 程 度 . 从 而 为 综 合 评
价 提供 依 据 。一 般 来 说 , 相 对 于指 标 理 想 值 而 盲 。 指 标 值 变 化 越 快, 得 到 的指 标 信 息 熵 就 越 小 , 其效 用值越 大 , 指 标 权 重 就 越
从2 0 0 7年 开 始 , 经济可行性开始大力 发展 , 越 过 社 会 可 接 受性 , 并在 2 0 0 7年 至 2 0 1 0年 间保 持 综 合 评 分最 高 。 说 明成 都 经 济发 展 势 头 良好 , 可 继续 保 持 。 成 都 市 的 生 态可 支 撑 性 , 在2 0 0 6 — 2 0 1 0年 间一 直 处 于 低 位 . 并 与经 济 可 行 性 以及 社 会 可 接受 性 拉 开 了较 大 距 离 .说 明 了成
4 对 策与建 议
是 确 定土 地 可 持续 利 用 目标 。在 编制 新 一 轮 的土 地 利 用
Q i j = 奇
( i = , 2 , , … , “ ; j , 2 , 3 , … , m ・ )

其 中, Q 是标准化后所得值 , X 为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郑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郑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生态足迹理论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 产性土地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分 为6大类:耕地、草地、林地、化石 耕地、 耕地 草地、林地、 燃料地、建筑用地和水域。 燃料地、建筑用地和水域
(1)可耕地(Cropland) )可耕地( )
可耕地是所有土地中生态生产力最高的一类, 可耕地是所有土地中生态生产力最高的一类,它能 够集聚的生物量最多,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 够集聚的生物量最多,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根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目前世界上几乎 )估计, 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 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 所有最好的可耕地 大约 亿 都已处于耕 种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 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 种状态 并且每年其中大约 万 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 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这意味着 世界上平均每个 人所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 hm2。 人所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BC = ∑ (a j × r j × y j )
6 j =1
(j=1,2,3……6)
式中: 为生态承载力(hm2) ,j为土地类型,aj为j种土地类 为土地类型, 式中 BC为生态承载力 为生态承载力 为土地类型 种土地类 型的实际面积( 型的实际面积(hm2),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 为均衡因子, 为产量因子。
实验四
郑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 价----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法
一、生态足迹起源及定义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 生态足迹 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 在20世纪 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 世纪 年代初由加拿大 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 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 态学教授里斯(Willian E.Rees) 态学教授里斯 提出。 提出。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1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1 . 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综合了生态、经济 、社会三个方面 的复合系统 。土地 可持续利用要求保证生态合理性、达 到经 济有效性与社会可接受性 。 因此 , 土地可持续利用可从生态、 经 济 、 社 会 这 三 个 方 面 来进 行评 价 。 自然一 生物子系统 、社会一 经济子 系统相互联系与作用 , 构成 了土地利用系统 的核心,而土地利用系统又可分成 不同 的层次 。在 较低 的层次上 ,由 自然 一 生态 因素起决定性 的作 用 ,在较 高的层 次上 ,社会一 经济 因素作 用较大 。一定 的土 地单元和土地利用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土地 利用系统,因 此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当中,应当针对 特定的土 地利 用方 式 ,从 生 态 、社 会 、 经 济 三 个 方 面 ,对 土地 单 元 进 行 评 价 。
3土地可持续利 用评 价的过程 与方法 3 . i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容
3 . 1 . 1 生态 评 价 土地可 持续利 用 的生 态评价 是评价 土地单 元 的某 一土 地利用 方式在 一定 时间里对于 土地 的基 本属性 和生态 过程 的影响 。生态可持续性与物质能量 的循环息息相关,一般始 于研究水分循环、养分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 的生态 过程,往往强调 的是过程而非现状 。我们说生态评价是土地 可持续利用评价 的基础 ,因为只有 当土地利用在生态上能够 保持持续性,才 能保 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的可持续 。
强调土地利用对生态过程 的影响 。虽然 目前各生态要素并无 明显恶化 ,但经过长时间的掩体 ,生态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土 地 利 用 的持 续 性 和 稳 定 性 。 2 . 2 . 2 经 济 指 标 。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的经济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资源、经 济环境和综合效益三方面 。经济评价指标往往可 以给出定量 的预测 结果 ,评价某一土地利 用方式的经济 效益 。但随着时 间推移 ,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态和社会影响会对经济发展过程 产 生重 大影 。所 以在土地 持续利用评价时还 需要进行生态和 社会评价 。 。 2 . 2 . 3 社会 指标 社会影 响评价 因子一般利 用专业判断法 、调查评价法 。 分析评 价土地利用 与社会环境之 间的影响关系 、社会因素与 土地可 持续利用之 间的影 响关系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以中国三峡库区忠县为例,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一、地理背景:三峡库区忠县三峡库区忠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北部,地处瞿塘峡上半段,总面积为1693.67平方公里。

忠县地势起伏,地形多山丘,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

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为1036.6毫米。

二、土地资源现状分析1.农用地资源:忠县土地以耕地为主,农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

由于地形复杂,忠县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2.建设用地资源:忠县重点开发了城镇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给土地资源利用带来压力。

3.森林资源:忠县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资源利用存在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

4.水资源:三峡库区以水资源丰富著称,忠县地处库区上游,水资源利用是当地的优势。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指标: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面积和比例。

2.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反映土地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3.土地资源保护指标:评估土地的保护状况,包括土壤水分保持和保持地表稳定的能力。

4.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反映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与对策建议1.土地资源评价结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发现忠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存在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等问题。

2.加强耕地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管理(正文开始)一、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等因素,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和管理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管理为题,探讨该领域的相关方法和应用。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2.1 自然因素评价自然因素评价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要素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适宜用途和潜力。

例如,农业用地评价可以考虑土壤肥力、水资源丰度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农作物种植模式。

2.2 经济因素评价经济因素评价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考量。

该方法通过分析土地的经济潜力、市场需求等因素,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评估土地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等经济因素,来确定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向。

2.3 社会因素评价社会因素评价考虑了土地资源利用对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

这包括社会环境、文化传承等因素。

例如,在土地规划中,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当地社区文化的影响,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接受度。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3.1 规划管理规划管理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制定土地利用目标,合理布局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该管理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确保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保护管理保护管理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措施保护耕地、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土地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

这包括合理推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措施。

3.3 利用管理利用管理是指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推动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增值。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等手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内江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内江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b c m eyi ot tI i p p r rsuc sa d e v o m n, c n mi a ds c l s e t o reb i r e in u t n beln s e o ev r mp r n. nt s a e, eo re n n i n e t e o o c n i p c f he u t o N i a gs s ia l a d ue a h r o aa s t lf j a e au t n ss m fr e i g ss ia l u eo ra n 0 8 c n u t o pe e s ee au t n o es u t n a d u igga v la o yt ia u t n be s f b nl d i 2 0 o d c d ac m rh ni v a o f h i a o , n s ry i e oN jn a u a n e v l i t t i n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N互 . _ o ……… ……


鱼 N A l
L _
§
一 一… 一 一 … 二 … 3 ~
文献0 3 0 1 0 — 8 32 1 )2 0 0 — 1
了适 合 内 江 市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内江 市 2 0 对 0 8年 城 市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状 况 进行 了综 合 评 价 , 运 用 灰 色 系统 预 测 模 并 型 GM ( .) 内江 市 未 来三 年 土地 可持 续 利 用进 行 预 测 。 对 内 江 市土 地 利 用 目前仍 处 于基 本 可持 续利 用阶 段 的评 价 结 果 , 内江 市 11 对 针 对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许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极进行了模型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能值评估模型能值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常用模型之一。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能量输入和产出来评估其可持续利用水平。

它主要包括人均能值、作物产量能值和耕地投入产出能值等指标。

能值评估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不能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二、经济评估模型经济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经济评估模型通常涉及到土地的生产价值、市场价格、土地租金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

然而,经济评估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三、生态评估模型生态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模型。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生态风险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生态评估模型通常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脆弱性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然而,生态评估模型在评估土地的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综合评估模型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指数、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数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全面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评估方法之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
总之,极限增长论提醒人类社会,自然资源(尤 以不可再生资源)与环境不能支撑现代技术条件 下用现有的生产方式的无限经济增长。
.
17
( 四 )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
1 能力建设论
能力建设是指人类有能力使经济持续发展 下去。这里的能力涉及科学、技术、管理和专 业技能等方面。能力建设途径是可持续发展的 理论。 缺乏技术、科学与管理的能力,对自然 资掠、环境与发展的后果是综合性的,其主要表 现为: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 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 限度”。
皮尔斯(D .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 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
4
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资源替代率 问题。即不可更新的资源——化石燃料、高品位 矿石等其可持续的利用律应低于可更新资源在持 续条件下对不可更新资 源的替代率。关于资源 替代问题观点:如果只有二种或 者几种资源储量 下降而其他资掘储量趋于稳定或增加,则寄希望 于资源之间的相互替代,使资源可持续, 经济增 长可持续。若众多资源均下降,则资源不可持续。
土地资源存在自然肥力的差异。
.
15
(二)效率利用论
使稀缺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的收益,资源利 用边际水平上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实现 市场优化配置。
( 三 )极限增长论
极限论认为:物理量限的根本在于地球的有限 特征:
一是总量;二是通量。总量是指地球上环境与自 然资源的总存量; 通量是指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资 掘流通量,即自然资摘的开采、利用量应受到自 然恢复、更新速率的极限制约。

烟台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烟台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们 日益增长的需 求, 即在不 断提 高城 市 居 民生 活 质 量 和城 市 环 境 承 载力 的前 提 下 , 到 城 市 土 地 供 需 的 持 续 平 衡 『 , 达 】 ]
它不 仅指数 量上 的增 减 平 衡 , 还包 括 质 量 上 的供 需 平衡 。 由于土地 可持续 利用研 究成 果是 土地利 用规 划 的重要基础 , 以及作 为 土 地 管理 决 策 支 持 与效 果 评 价 的主要依 据 , 以 , 所 土地 可持 续利用 研究 应 突破
总 面积 13 .7万 k 人 口 60万 , m, 5 现辖 7市 、 和 5 1县 区。市域 内河 网较 发 育 , 中小 河流众 多 , 由冲积形 其 成 的小 平原 土层 厚 而肥 沃 , 水 较 充沛 , 气 湿 润 , 降 空
气候温 和 。
收稿 日期 :0 8 1— 8; 20 —1 2 修订 日期 :0 8—1 20 2—2 ; 3 编辑 : 陶卫卫 作者简介 : 郑璐璐 (9 5一) 女 , 18 , 山东济 阳人 , 学生 , 资源环境 与城市规划专业。
第2卷 2 4 第1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8 2 0 年1月 0
烟 台 市 城 市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评 价
郑璐璐 张鲁府 ,
( . 东大 学地 理规 划 学院 , 东 烟 台 242 ;. 东省地 质博 物馆 , 1鲁 山 60 52 山 山东 济 南 20 1 ) 503
中 图分 类 号 :3 12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城 市 土地 可 持 续 利 用 就 是 通 过 各 种 途径 和 措
施, 实现 土地 的合理利 用和 优化 配置 , 有 限的城 市 使

南江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南江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颁布的《 土地可持续 利用评价纲要》, 并参考 19 9 7年 8月在荷兰恩斯赫 德 召开 的“ 可持续土地利用 管理和信息 系统 国际学 术会议” 出的“ 提 选 择指标应 遵循数据的现成性 、 灵敏性和可量化性 三个原则 ,结合南江 ” 县土地资源利用 特点, 建立 了包含 自然要素 、 社会要素 、 经济要素和生态 要素 4个方 面包含 l 9项评价指标 的南 江县土地可持续利 用评价指标 体系。 4指标 权重及 目标值 的确定 . 根据所选取 的 1 9项评价指标 对南江县 20 0 5年到 20 0 8年土地资 源 持 续 利 用 的 贡献 程 度 不 同 ,采 用 特 尔 斐 法 确 定 各 项 评 价 指 标 的权 重 值l 引 。指标体系中 目标 值的确定是依 据联 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 17 9 0年 提 出的按贫 富区分的社会指标体 系 2 项 国际标准 、国家统 计局提 出 1 的小康社会指标 以及南江县“ 十一 五” 规划 和南 江县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972 1) 19 — 0 0 提出的指标综合 而成 ( 见表 1。 ) 表 1南 江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 价指标权重及 目标值
评 价 因 素 指 标 权 重 代 码 指 标 权 重 目标 值
自然因素 C1 02 9 .5 B1 C 2
人均耕地面积(m } l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 m)
0O 9 O 6 .5 O . 7 O O0 1 6 .5 8 0
C 3
C 4 C 5 社会因素 C 02 4 6 .1
0O 8 5 o .4O 0
本次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选取 的评价模型为: 二 f 三 ]
北 长 8 . 里 , 西 宽 3 公 里 , 员 面 积 3 8 m 。县 辖 4 43公 东 1 幅 3 3k 8个 乡镇 、

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sa iiv r e t n, c n mi i iya ds ca c e a ii . es san b euiiain e au tno h tt fln s rm 9 7t 0 4 i tblt,potci e 0 o cvt t n o i a c ptblt Th u tia l tlz to v lai n tesaeo d u efo 1 9 o2 0 n 0 l a l y a
关键 词 土地 可持 续利 用 ; 标 体 系 ; 指 障碍 因子 ; 州 市 梧 中图分类 号 F 2 文 献标 识码 A 37 文章 编 号 0 1— 6 1 2 0 ) 5 0 19 0 5 7 6 1 (0 8 0 — 2 0 — 4
Ev l ato fSu t i a eLa iia i nW u ho t a u in o sa n bl nd Utl toni z z u Ciy
宋欣, 张桂林, 李生明, 辉, 春, 余 (林 学 资 与 境 程 ,西 林50) 高崇 傅建 周守 桂 工 院 源 环 工 系广 桂 40 14
摘要 从 生 产 力性 、 稳定 性 、 保护 性 、 济活 力 性和 社会 可 接 受性 5个 方 面 , 立 了梧 州 市土 地可 持 续利 用综 合评 价 指标 体 系 , 用 经 建 运 多时点 综合 评 价 法对梧 州市 19 ~ 04年 的土 地 利用 状 况进行 了可持 续 利 用评 价 , 9 7 20 结果 表 明 , 州市 土地 利 用 处 于弱 可持 续状 态 , 梧
Ke r s S san bl n tlz t n I de y tm;Ob tcefco s W u h uct ywo d u ti a el d uiiai ; n xs se a o sa l a tr; z o iy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过程,旨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评估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1. 生态环境评估: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植被覆盖率、水资源利用、土壤质量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

2. 社会经济评估:考虑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就业、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3. 城市交通评估:评估规划方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包括交通流量、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影响。

4. 土地利用效率评估:评估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以上评估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影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因素:1. 自然环境条件: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其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会影响土地的适宜利用程度,从而影响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

2.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有着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通常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社会需求和人口增长:城市的社会需求和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也有着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职人员学术论文题目: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时间:目录摘要 (IV)ABSTRACT (V)1 前言 (1)2 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必要性 (1)3 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 (3)3.1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定义 (3)3.2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发展历程 (3)3.3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5)4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4.1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构 (6)4.2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 (6)4.2.1 生态影响指标 (6)4.2.2 经济效益指标 (7)4.2.3 社会贡献指标 (8)4.2.4 资源利用指标 (8)5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10)5.1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过程 (10)5.2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 (12)6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向 (14)6.1生态经济规划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 (14)6.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象 (15)6.3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17)6.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经济规划方向 (19)6.4.1 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 (19)6.4.2 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 (20)6.4.3 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 (22)7 潍坊市土地利用在生态指标上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案例分析 (23)7.1潍坊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影响指标 (23)7.1.1土壤条件指标 (24)7.1.2生物多样性指标 (25)7.2潍坊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土地资源利用指标 (25)8 结论 (27)参考文献 (28)摘要可持续发展评价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下,为了克服传统经济评价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构建了更新的、更有效的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框架,形成围绕价值、资本、技术的作用、社会经济系统的规模与尺度以及实现方法等各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城市土地要尽量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促进城市经 济社会的良性运行; 二是城市土地利用空间配置要优化合理,适应城市的物质、能源、信 息、人流等各方面的有效组合; 三是土地利用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人类居住提供一个优美 的环境; 四是城市土地利用要保证社会的公平合理,既要保持当代人在土地利 益方面的公平,又要保持后代人在土地资源使用方面的利益不受到侵 害。
实证研究:
J.Dumanski调查了加拿大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的因素,并以《FESLM》为 依据,评价了Saskatchewan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Jos,Berroteran认为,选择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应遵循三个原则: “数据的现成性、数据灵敏性和数据的可定量性”,他认为土地持续利 用评价指标有三类:“一类为环境和技术指标,二类为经济指标,三类 为社会指标”.
第一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
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2
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
3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驱动因素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1.早期西方人文地理学者从人地关系论的角度看待人与土地 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尔萨斯
“人口增长和资源总量限额相矛盾,人口增 长可以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而资源供应却是一个 有限额的问题,人口指数增长迟早要面临着资源 无法实现指数增长的矛盾限制。”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 2.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 的春天》,首次唤醒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雷切尔·卡逊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 3.1972年,国际性学术团体——罗马俱乐 部出版了震惊世界的著作《增长的极限》, 该书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的增长 ,经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耗竭速度 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在公元2100 年到来之前,人类社会就会崩溃。
第一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
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2
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
3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驱动因素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驱动因素
➢ 1、国际约束
《跨边界环境影响评价公约》 《栖息地议程及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
《罗马宣言》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 4.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 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共同关注环境保护事业。 ➢ 5.1980年,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将“持续” 作为专门术语提出来。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 6.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概 念,并把它明确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7.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会议(UNCED)通过了《环境与发展里约宣言》、《21 世纪议程》及《持续森林管理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持 续发展”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FAO在《FESLM》中给出的土地持续利用定义是:土地持
续利用是指本着社会、经济要求和环境问题相统一的宗旨,综合运用 技术、政策或其他活动手段,同时实现:保持或提高土地的生产或服 务功能(生产性);降低生产的风险水平(稳定性);保护自然资源 潜力;防止土壤和水质退化(保护性);经济上可行(可行性);社 会可接受(接受性)。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实现经济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保持环 境资源效应(功能)的持续性,实现公平(代际公平与 区际公平)。
第一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
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2
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
3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驱动因素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第九章 可持续利用评价
引言
在“人口—资源一环境”系统中,土地资源 处于基础地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研究 及其在土地利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对于保证整 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导览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特点
国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与思考
➢ 1、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兴起
1997
1993
1976
1991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发布的
《土地评价大纲》 (LE)明确指出, 土地适宜性的前 提之一就是该土
1990
在泰国清迈(Chiang Rai)举行的“发展中
国家持续土地利用评 价国际研讨会”
地用途必须是持
续的
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 研究会(ICAR)、美
国农业部(USDA0)
和美国RODAL研究
所首次正式提出了土
地可持续利用问题并 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加拿大 Lethbridge大学 举行的“21世纪
持续土地管理国 际学术讨论会”
在荷兰恩斯赫德又召 开了“可持续土地利 用管理和信息系统国 际学术会议”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 1、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兴起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目前广为接受的林地持续利用定义是1993年由“蒙
特利尔进程”提出的,即认为持续林地管理必须符合以
下准则: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系
统健康与活力;保护土壤与水资源;保持全球碳循环;
维持社会经济效益;保持一个有效的法律与制度框架。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 城市土地持续利用应该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P.M.Driesen认为评价一个土地利用方式是否持续,可简单地用“产 量差”来衡量. Anette Reenberg更强调了地权等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性.
R.Brinkman批评目前的土地持续利用评价过多侧重于自然环境方面。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 2、不同学科提出的各自领域的“土地持续”的定义 美国学者Young从土地科学角度出发给出的定义是“获 得最高收获产量,并保护土地赖以生产的资源,从而维 持其永久的生产力”的土地利用。 Hart和Sands从系统科学角度出发,将土地可持续利用 定义为“利用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生产当前社会经济 环境价值超过商品投入的产品的同时,能维持将来的土 地生产力及自然资源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