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做人做事
国学中“做人做事”的学问
国学中“做人做事”的学问作者:王运启来源:《财会信报》2018年第07期国学是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当下离不开“国学”滋养由于国学中蕴含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那些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国学名句更是凝聚了我国古代圣人、贤人、智者很多做人、处事、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孔子提倡的“为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曾经提出做人的原则: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总之儒家要求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以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又如,老子提倡的“处事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一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再如,禅宗提倡的“死生之道”: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
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针对以上种种,更多更顺应时代的则是将国学中的儒家文化作为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
国学文化孕育了胸怀天下、追求统一的爱国情怀;孕育了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孕育了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孕育了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自强精神。
国学中关于做人、做事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今天仍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国学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学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学强调做人做事的准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基本道理。
以下是一些关于做人做事的国学准则:
1. 诚实守信。
国学中对诚实、守信提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一
个人若没有诚信,就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2. 以德为先。
国学中尊重道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于其
品德高尚和修养深厚。
3. 孝顺父母。
国学把孝顺放在德行之首,要深深地孝顺父母,
不仅仅是为了道德,更因为孝顺可以带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福祉和幸福。
4. 尊重他人。
国学认为,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处理事情,尊重
他人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5. 谦虚谨慎。
国学认为,一个人应该尊重自己,但也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被自己的眼界和认识所限制,要不断超越自我。
6. 凡事须有始有终。
国学强调万事开头难,结束往往更难,因此,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有始有终,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总之,国学强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可以总结为诚实守信、以德
为先、孝顺父母、尊重他人、谦虚谨慎以及凡事有始有终。
这些准则
是人类生活的真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和遵守的基本规范。
中华传统文化 做人做事的道理
中华传统文化做人做事的道理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下是一些例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统一和天下太平。
人们应该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从自身做起,然后才能影响到周围的人和事。
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做出贡献。
诚信为本: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人们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谦虚谨慎: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谦虚谨慎的品质。
人们应该保持低调,不自大,不狂妄,不骄不躁,不断学习和进步。
勤劳节俭: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们应该勤奋工作,节俭生活,不浪费资源,珍惜每一分一毫。
仁爱友善: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友善的品质。
人们应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
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们应该尊敬老人,关爱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礼义廉耻: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礼义廉耻的品质。
人们应该遵守礼仪规范,注重道德修养,廉洁奉公,知耻而后勇。
这些道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做人做事准则,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学的为人处世智慧
国学的为人处世智慧
为人处世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是国学智慧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国学为人处世的几点智慧:
1. 以诚待人:诚信是国学为人处世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用诚信和真诚来对待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大学》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民有信,则国强。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过:“道心诚则灵,言语信则果”。
2. 修身齐家:国学注重从内心做起,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美德的培养。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家庭和谐、孝道、诚恳等方面的表现,才能为人带来积极的榜样意义。
3. 善待他人:国学强调以人为本,尤其是要善待他人。
对待家人、朋友和陌生人都要有尊重和关爱,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不给他人带来任何伤害。
4. 以和为贵:国学倡导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强调平等、宽容、理解和尊重。
不管是与上司、同事、朋友、家人还是陌生人相处,都应该抱着平等互利的心态,以和为贵。
5. 勤奋谦虚:国学认为,勤奋和谦虚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谦虚的心态,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回报。
《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总之,国学为人处世的智慧是一种优良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帮助人们树立道德观念,提高修养素质,具备健康人格。
国学经典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
国学经典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收获颇多。
我认为: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
学习国学经典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目的。
国学经典,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能提高自身精神素养,经典能震撼人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的根本在于用知识提升自己的德行。
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我们要让中国人的国学经典的智慧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经典开始,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二):《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一、学习国学能够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读历史、品国学、感悟做人做事
读历史、品国学、感悟做人做事历史是一部讲述人类过去的故事,它铭刻着人类的荣辱兴衰,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国学则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读历史和品国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能够引导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和道路。
读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和事件,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从而指导我们在现实中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同样,读历史也让我们能够认识到历史上失败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历史是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的智慧库,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智慧、洞见和视野。
品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国学包含了中国祖先留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它不仅仅是孔孟之道,也包括了史学、经学、文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品国学,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内涵。
这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遵循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我们特有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身份。
并且,通过国学,我们能够增强自我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更深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和意义。
读历史和品国学也能够引导我们做人做事。
正如孔子所说:“有教无类”,读历史和品国学并不局限于某一群体或某一职业,它适用于所有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饱读历史和品国学可以铸造我们的品格和涵养。
我们可以从历史和国学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同时,读历史和品国学也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和缩短决策的时间。
历史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一种事件,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方法,而这种判断和方法往往来自于历史和经验的积累。
而国学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对人生、事物和情感的审美标准和准则,从而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处理问题和决策。
总之,读历史和品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认清自我,是提高自生命、事业和社会地位的必要途径。
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学习,而要付诸实践,以敬畏和感恩的心态去看待历史、国学和人生。
从国学经典中看做人与做事之道—读《国学的天空》
从国学经典中看做人与做事之道一、做人——“真”1.什么是真读了《国学的天空》一书,我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就是“真诚”二字,也是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对于孟子,可表达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自由、伟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前贤的表达大而全,包罗万象,我结合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从小处谈谈自己对“真”的看法和认识。
什么是真?一个人通过对性情、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修炼,充实本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时时刻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理性思考,得到对事物最客观和本真的认识。
2.怎样求真(1)善于读书学习读书是对人类知识的广泛摄取,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始终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是因为对读书的重视;昌乐二中的书香文化更是成长起了一批批后起之秀。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一切有益于自己心灵的思想学问,学会做一个高层次追求的人,是为我们的心灵吸氧;而《国学的天空》这本书让我们传承古人的生命智慧,从中遵循做人做事之道生活,其实就是为我们的人格补钙。
(2)向同事和学生学习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你目光所及,就是你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说明你差不多在混日子;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宽容别人是度量,卑微自己是份量,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这是我喜欢的两段话,和大家分享。
我们身边有些人,也许他们的工作能力不是特别突出,但他们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这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非常可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还要向学生学习,尊重个性、保护天性。
教育的责任就是去发现每个人不同的资质,才气、禀赋,再给他提供适合其天性的教育。
如果人的天性是一粒种子,那么适合其天性的教育就是土壤。
有了这个土壤,再给他人格教育的养分,给他自由思想的空气,给他生命意义的阳光,他自然就会茁壮成长,成为他最想成为的人。
国学经典的为人做事语句
国学经典的为人做事语句
1、要待人有礼,尊重别人的尊严,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以温和敦厚的态度和别人打交道,切勿以强凌弱;
3、不要苛求别人,宽恕别人的缺点,忍让别人的不是;
4、不要有攀比的心态,学会宽容他人,学会分享幸福;
5、勿害人,无害利他;
6、合理化己欲,以德代价,与人为善;
7、以和为贵,理性相处,以和谐取代论斤升秤;
8、要尊重别人,以尊重取代仇视;
9、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差异,尊重多样性;
10、宽容他人,赞美他人,公正对待他人,容忍他人的缺点;
11、要以和谐的心态对待别人,尊重别人的感受,学会包容他人的不足。
- 1 -。
国学做人方法
国学做人方法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一种做人的方法。
国学做人方法的核心是“仁爱”、“诚信”、“谦虚”、“勤奋”、“忍耐”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坚守的。
仁爱是国学做人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仁爱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诚信是国学做人方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是一种道德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诚实守信,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以此来建立信任和尊重。
谦虚是国学做人方法的重要品质。
谦虚是指不自大,不自负,不傲慢,是一种谦虚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谦虚,不自以为是,不轻视他人,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勤奋和忍耐也是国学做人方法的重要品质。
勤奋是指努力工作,不懈怠,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忍耐是指忍受困难和痛苦,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勤奋和忍耐,不怕困难,不放弃,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国学做人方法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体现,它包含了仁爱、诚信、谦虚、勤奋、忍耐等重要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这些品质,
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只有坚守这些传统美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品德的人。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3.庄子——养性之道
养性贵在平易恬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人一旦被私心掌控,就会失去正常人的心态,变得贪得无厌,就必然会伤身害命。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平易恬淡的心态,减少私欲,那么邪气就不能侵入,就不会形劳精亏导致积累成疾。只有心地坦荡,气定神闲,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知足常乐,才能益寿延年。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最后一句。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上善若水”,人皆取上,水独居下,而能奔流向前,终至成海。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于是广收厚积。
“不争”在《道德经》里出现频繁,偶尔也作“不诤”,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即语言上的不争执、不争辩。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养,在说话尤其容易的当下,学会闭嘴是门学问。
第四重境界:正心。端正心思,摒除邪念。简言之就是不断自省,择善去恶。如果没有正心,能力越强危害越大,不仅害人也会毁己。
第五重境界: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胸眼光。
第六重境界:齐家。管好一个家庭。从这步起开始做事,落实知行合一,入世修行。
第七重境界:治国。不一定非得是治理一个国家,而是“达则兼济天下”,做更大的事,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利益更多的人。
放下万缘,追求自身真正的精神财富,体悟自性是佛的义谛,而不去追求外在的浮华,才是人生的解脱之道,众生的成就之行。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道理有些太过深奥,您可以先收藏在慢慢体会这当中的人生哲理。
4.孟子——君臣之道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怎样待臣,臣就回报君什么,一切上下级关系莫不如此,至今也仍然适用。
人生感悟国学智慧
人生感悟国学智慧
1.道法自然:国学强调自然法则,认为万物都应该顺应自然,而不
是过度强调个人的欲望和意志。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
2.天人合一:国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的行为应该与自
然相协调。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与环境和谐相处。
3.仁者爱人:国学提倡仁爱,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
帮助。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中,应该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中庸之道:国学主张中庸之道,认为做事应该适中、不过分。
这
告诉我们,在追求人生目标时,应该保持适度的原则,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或荣誉地位。
5.知行合一:国学认为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
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中,应该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不断探索和尝试。
6.静以修身:国学提倡内心的宁静与修炼,认为只有在静心的时候,
才能真正审视自己、思考问题。
这告诉我们,在忙碌的人生中,应该学会静心思考,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国学之精粹,做人之根本!
国学之精粹,做人之根本!云中凤:国学乃孔孟之学,道学乃做人之诀。
道之根本为天地之德,人之根本乃天地之道。
于是乎,智者便知天长地久的密意就是:宽厚、仁慈、谦卑、谨慎、勤俭、律己,容人、隐忍。
你若能做到这16个字,则一生无忧、福满乾坤!你若一个字也做不到,则灾障横生,永无消停之日。
修行,修的什么呀?做人,就这两个字!阅读下文,深为我国古老前辈的高尚品德而折服,细细品之,深为我国历代祖宗大德的高超智慧所摄受!由此可知,你念多少咒,若心怀嗔恨也就是个厉鬼下场;你念多少经,若放纵贪欲也就是个地狱种子!修行难吗?我说不难!为何,只要按照下文去做你就能成佛作祖;要说修行难,那就是欺佛灭祖的诽谤!因为大道就在日常生活中!见性就在行善积德中,难只难在持之以恒!除此别有任何困难之所言!阿弥陀佛!国学之精萃,做人之根本!转自:格言联璧云中凤聪明睿知,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年人争英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富贵,怨之府也。
才能,身之灾也。
声名,谤之媒也。
欢乐,悲之渐也。
浓于声色,生虚怯病。
浓于货利,生贪饕病。
浓于功业,生造作病。
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想自己身心,到后日置之何处。
顾本来面目,在古人像个甚人。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
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醉酒饱肉,浪笑恣谈,却不错过了一日。
妄动胡言,昧理纵欲,讵不作孽了一日。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一能胜千,君子不可无此小心。
吾何畏彼!丈夫不可无此大志。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惟颠倒方为小人。
惜君子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君子。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
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
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如何运用国学智慧来指导人生?
国学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学和人生哲理。
运用国学智慧来指导人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人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国学智慧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在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国学智慧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仁者爱人,义者守信,礼者尊重,智者明辨是非,信者言行一致。
这些道德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体现出来,比如待人接物时要有礼貌,做事要有原则,言行要一致等。
只有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国学智慧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享受和利益,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
国学智慧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仅在于自己的利益和享受,更在于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只有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国学智慧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方法。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而国学智慧中的“知足、宽容、坚韧、谦虚”等人生哲理则告诉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要宽容待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运用国学智慧来指导人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人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国学智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学让我们学会做人
国学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习国学和学习知识,是一个人成长的两个方面。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天生的本性都差不多,差别是后天形成的。
国学,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思想就是讲做人的道理。
《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经典,主要也是讲做人的道理。
它教我们认识人生,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修养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能担当大事、有益于社会的人。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掌握广博、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根本的还是要求我们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文精神。
无论是科学家、医生、文学家,还是工程师……首先都要学会做人。
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是立身和服务社会的手段。
学习国学,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做人。
为人处世大智慧国学
为人处世大智慧国学
为人处世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学中也有许多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
首先,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强调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关心和爱护他人,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感激。
其次,墨子强调“兼爱”,即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还要关心所有人,不分贵贱、亲疏。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人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国学中还有许多关于做人的智慧,如《大学》中提到的“诚意正心”,指做事要真诚、有正义之心。
还有《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应该尊重他人,不做对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国学中对于为人处世的智慧有许多,这些智慧都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更好的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 1 -。
国学文化与做人的关系
国学文化与做人的关系国学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做人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学文化强调的是修身养性、尊崇传统、注重礼仪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与我们的做人态度息息相关。
国学文化强调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国学文化的核心理念,指的是通过学习经典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要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国学文化注重传统价值观。
国学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包括孝顺、忠诚、正直、谦逊、勤奋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传统,传承优秀的价值观,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
只有我们明白并遵守这些传统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尊重。
国学文化强调注重礼仪。
礼仪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相处方式。
通过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礼仪,尊重他人的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只有通过注重礼仪,我们才能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国学文化与做人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在个人层面,通过学习国学文化,我们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社会层面,国学文化的价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尊重他人、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注重礼仪,从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国学文化与做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国学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做人准则,而我们在实践中也需要通过做人的经验和实践来理解和诠释国学文化的价值观念。
只有将国学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国学文化对于我们做人态度的影响。
国学文化与做人的关系密切相关。
国学文化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传统价值观和礼仪,这些观念对于我们的做人态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国学文化,我们能够提升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做人做事做官的启示
从优秀儒学文化中汲取修身养德的营养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
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
严于修身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严以修身才能受人尊敬、敬爱。
一、加强修身是提高个人领导力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修身可以使人有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等,这些都是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所必备的。
2015年3月31日,李长胜书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全民修身全民守法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坚持“内修外化、全民创文、法德兼治、共建文明”,着力开展全民修身、全民守法两大教育实践活动。
毫不客气地讲,机关工作人员如果不注重修身,不但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甚至在工作中栽跟头。
机关工作人员大多负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正人”必须先“正己”,“正己”需要照镜子、正衣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先进行自我治理,然后才能更好地施治于人。
在己身正的基础上,才能以德服众。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领导力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权力因素,一种是非权力因素。
权力让人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
而非权力的影响,主要由道德品格、知识才能、意志情感等构成,使人产生一种敬重感、信赖感和激励感。
非权力影响主要来自领导者的内在因素,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人的影响就非常巨大而且持久。
国学经典诗句做人做事必学
国学经典诗句做人做事必学1. 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2.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4.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5.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6.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苦吟7.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寄人8.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9.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李煜.虞美人1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李煜.乌夜啼1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 晏殊.蝶恋花1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 晏殊.浣溪沙13.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寓意14.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15.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1.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2.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集注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5. 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7.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8.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0.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1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1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14.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15.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与做人做事
国学也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粹,现代的社会还存在多少?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它们?好像现在的国学已消逝在历史之中。
我在选修国学精粹时,以为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我们在小学、中学学到的只是诗词歌赋,对诗人们那种畅想天地间的自由感到向往,对诗人们那种天地的感悟感到陶醉。
故选择了国学精粹。
先生在第一堂课介绍了国学的组成内容,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原来国学包含中国古代文化的所有内容,易经是中国的第一部书,将国学比作一棵树,文字是这棵树的根,易经是这棵树的枝干,经史子集是这棵树的枝桠。
儒、法、道、释是中国传承最久的四大家学说,国学的内容以儒为主,法在后,道、释为辅的意识形态。
在国学课上,先生讲的国学,我最感兴趣的是,跟国学如何学做人做事。
做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真正会的人有多少,我不会,也不懂如何做。
现在社会上传一句话我觉得很对,都说现在的教育,小学、中学在教文凭,上大学了才教怎么做人,而原本的教育应该是在小学、中学时教如何做人,大学时教文凭,现在粉末倒置。
国学在这两年有些热,而这些热却是从国外传回来的,这不得不让人思考。
国学它包含古代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涵养,国学亦能涵养人的性情,给人处事的智慧,成功者的智慧。
在课上聆听先生的教诲,知道做人做事要会四字,知、识、谋、断。
知,知己者明;识,识人者智;谋,谋事者聪;断,断事者慧。
成功者应劲气内处,春风和面,要能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行于事,义气施于人。
国学就是能给人一种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能力,让你拥有成为成功者的条件和能力。
成功者要求能断事,国学要求人能先立命,级4认识自己,人生中的特质,发现自我,然后明道,道即规律,心迹,心境,最后查理,理,事物的本质,道理自然。
做人要做好人,在做能人,然后做强人,最后才能成为高人。
做人要有自知,即命己;立命,即会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要得到什么。
人生如登山,登的越高,摔得越重,只有稳,打基础,才能夯实自我。
如果你德小而位重,力轻而任重,智小儿谋远,那你就会失败,或许会摔的粉身碎骨。
做人,做事应具有自然之心,凡外重者必内拙,凡欲重者必行拙。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现代人追求经济财富,精神世界很多是一片贫瘠,我们应该双重发展,不能成为畸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