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练习题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飞向太空的航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一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1970年4月24日,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之后,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载人飞天。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1986年3月“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尤其是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是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的最重要的一关。
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飞向太空港》课外练习题1、西昌位于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之美称,又被称为“”。
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2、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低,离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
3、自年月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4、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年月美国国防部长。
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5、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
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二是;三是要准备“”卫星的发射。
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
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6、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
7、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
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8、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在相隔年22年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1979年,中美建立了。
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9、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问题详解(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
《飞向太空港》课外练习题1、西昌位于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之美称,又被称为“”。
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2、之所以选这里为放射基地,是因为这里低,离近,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实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供应特别志向的。
3、自年月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4、年放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放射业务。
年月美国国防部长。
他认为月西昌放射基地已经具备放射条件。
5、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
放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二是;三是要打算“”卫星的放射。
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
全体将士和家属靠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快速复原了卫星放射的打算工作。
6、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的火箭专家,既要照看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觉时已经是。
7、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
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8、由于历史缘由,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在相隔年22年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1979年,中美建立了。
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9、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放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10、是中国卫星放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
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一、全书概览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二、作者简介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主要内容《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的第7次卫星发射。
也是中国第1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中外合作中的重重困难障碍。
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四、作品主题《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面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的精神。
《长征》《飞向太空港》名著专项 答案版
八年级《长征》《飞向太空港》名著专项《长征》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长征从瑞金(地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3.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30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4.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5.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6.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遵义会议,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7.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8.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9.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0.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渡过金沙江(事件)。
1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以下不属于这三支军队的是(C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C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方面军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2.《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方式反映长征的最全面的文学作品,以下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
《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 含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宵。
B.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C.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诀策。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3)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_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4)在万户的飞天_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A.振动制定强大试验B.振动制订雄厚试验C.震动制订雄厚尝试D.震动制订强大尝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标新立异....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中国航天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提起这事,人们气愤不已。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订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等专题练习(附答案)优选全文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题练习(一)《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
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2010年贵州安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19 题。
(14 分)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课外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二语文名著《飞向太空港》辅导材料精要练习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是1985年6月在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6.“亚洲一号”卫星,是由美国公司设计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7.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
8“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的问题是,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
9.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场用“”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与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10.射现场总指挥的是,副指挥长是,气象处处长是。
11.1990年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前,世界航天界发生了哪几件航天事故?12.西昌作为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在地理条件上有哪些优势?13.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14.简述参加“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中外七方协调会”的各方代表。
15简述“亚洲一号”卫星多舛的命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
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
那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而今刚刚被人发现。
如果你身临其境,便会看到,满山是树,满山是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二语文名著《飞向太空港》辅导材料精要练习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是1985年6月在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6.“亚洲一号”卫星,是由美国公司设计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7.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
8“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的问题是,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
9.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场用“”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与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10.“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大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结果,其中担任发射现场总指挥的是,指挥长是,副指挥长是,气象处处长是。
11.1990年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前,世界航天界发生了哪几件航天事故?12.西昌作为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在地理条件上有哪些优势?13.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14.简述参加“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中外七方协调会”的各方代表。
15简述“亚洲一号”卫星多舛的命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
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飞向太空港》解读及例题解析
作业帮初中语文·独家选读名著资料八上《飞向太空港》目录一、作者简介 (3)二、主要内容 (3)三、写作特色.报告文学 (4)四、重点情节回顾 (5)五、主旨 (6)六、试题及答案解析 (7)一、作者简介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主要内容《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三、写作特色·报告文学定义: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
每一个时代产生了他的特性的文学。
“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
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要求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迫切地要将社会上最新发生的现象(而这是差不多天天都有的)解剖给读者大众看,刊物要有敏锐的时代感,这都是“报告”所由产生而且风靡的原因。
——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的这一瞬间,把敏感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领域,把跳动的心贴近社会的脉搏,如旋风一般去追踪当代人生的步伐。
——《报告文学的遐想》报告文学第一是“报告”,第二是“文学”。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言。
飞向太空港测试题
《飞向太空港》漂流图书阅读测试卷学校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一、填空题1.《飞向太空港》是“”中的一部,作者是他的其他作品有、、。
2.《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火箭首次在“”卫星发射场发射“”卫星的故事。
3.《飞向太空港》的文体属于。
4.在《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中,作者所采访的三位美国人分别是、、。
5.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总师是,“长征三号”火箭的总设计师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气象处处长是。
6. 年月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7.在美国“挑战者号”爆炸之前,火箭是世界上唯一可与美国航天飞机抗衡的运载工具。
8.发射外国卫星,是属于性质的发射。
9. 问题,几乎成了中美之间矛盾的焦点。
10.参加“中外首脑协调会”的,中外共七方代表,中方是: 、、、。
外方、、。
二、选择题1.由于住房压力,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官兵们被迫搬进了()。
A.协作楼B.腾云楼C.合作楼D.飞天楼2.西昌又被称为( )。
A.太阳城B.星星城C.月亮城D.彩云城3.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是( )。
A.胡世样B.上官世盘C.乌可力D.佟连捷4.1985年初,吉普森仁曾预测:中国的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市场,至少需要( )年。
A.3B.5C.7D.105.被称为“黑脸翻译”的是()。
A.王之任B.孙家栋C.宋健D.许建国6.西昌卫星基地已成功发射了( )颗卫星。
A.3B.4C.5D.67.斯坦豪尔认为西昌发射场的不足之处是( )。
A.通信问题B.制度问题C.管理问题D.交通问题8关于4月5日这天的天气状况,胡世祥和可达先生持不同意见,最后二人打赌,赌注是( )。
A.一只烤鸭B.十瓶啤酒C.一只烧鸡D.一只烧鹅9.最终,卫星发射日定在了( )。
A.4月5日B.4月6日C.4月7日D.4月9日10.气象处预测发射日当晚会有( )个发射窗口出现。
A.1B.2C.3D.4三、简答题1.航天工作者身上,都具有怎样的精神品2.此次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有哪些?3.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航天工作者是谁?说说为什么对他/她印象深刻。
《飞向太空》阅读练习及答案
《飞向太空》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飞向太空》,回答14—16题。
(8分)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
《飞向太空港》课外练习题1、西昌位于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之美称,又被称为“”。
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2、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低,离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
3、自年月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4、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年月美国国防部长。
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5、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
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二是;三是要准备“”卫星的发射。
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
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6、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
7、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
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8、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在相隔年22年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1979年,中美建立了。
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9、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10、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
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飞向太空港阅读题
飞向太空港阅读题
原文
这两个计划在副司令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但他很快发现,第三级火箭的增压是正常的,这表明液氢储罐没有问题;此外,向外喷发的白烟正在逐渐减弱。
显然,这是正常现象。
因此,凭借科学推断,凭借几十年的发射经验,凭借一种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他的眼睛和
几位老板的眼睛短暂地相互对视,他拍拍自己的大腿,发出了决定性的命令:“开火!”
“01”指挥员抓起话筒,以气吞山河的威力,向世界发出一个庄严的声音:
“点火——”
“起飞——”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火焰熊熊燃烧,把半个天空染红;共和国的国旗,伴
随着强大而雄伟的火箭,缓缓升上天空;隆隆滚滚的咆哮似乎在向未来世界呼喊和呼唤!
是的,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腾跃,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飞翔!古老的中华民族穿过五千
年历史的沼泽,今天面对新的世界,终于抖开了奋飞的翅膀!
问题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商店旗子沼泽泽纳大喊
(2)在火箭升空前发生了意外——液氧可能发生渗漏,关键时刻副指挥长冷静处理,
从中表现他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
(3)第4款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沉着,行动,语言,表达(3)讨论,抒情,推出"亚洲一号"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大中城市。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
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
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要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二是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三是要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
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余福良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直肠癌晚期。
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
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彝族文化,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印第安人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四、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在相隔年22年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1979年,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五、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
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乌可力和陈寿椿联名给航天部副部长宋健写了一封建议信,得到了航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1985年6月,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巴黎举行。
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乌可力。
在法国,一天傍晚,乌可力和王兴走进一家法籍华人的饭馆,得到了盛情款待。
许多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的火箭走向了世界,都非常自豪。
这次展览还得到李鹏总理的支持。
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的“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七、天时地得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连续三次大失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发生爆炸。
对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十分有利。
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1986的年4月,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前往美国。
他们的报告获得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以及海外华侨的支持。
但是由于中国火箭专家首次涉足世界商业发射市场,没有经验,屡屡受挫。
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经理舒尔兹给了乌可力一幅漫画,啤酒瓶的组成的发射架上挂着鞭炮,上面写着中国“长征三号”!九、轨道大转移1986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正式文件,将发射外国卫星列入国家的重点工程。
十、面对世界的挑战1986年,中国与美国西联卫星公司终于签订了由“长征三号”火箭发射“西联六号”卫星的发射订座协议。
但是突然所有绿灯对西联公司关闭,公司破产。
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裁施瓦兹(美籍华人)大胆地接了过来,但是这家公司也没能逃脱破产命运。
外商纷纷离去。
中国航天人认真反省,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终于在1988年,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决定由中国发射。
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批准一项由中国火箭发射三颗美国通信卫星的计划。
十一、外交场上的风云1988年11月24日,中国谈判代表团前往美国谈判,团长孙家栋,谈判成功,“亚星”就能够出境。
美国代表团团长是尤金.麦卡里斯特,首席谈判代表是威克逊先生。
谈判从第一稿谈到第十稿,12月17日,终于草签了中美两国政府间的最后一个协议文件。
十二、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从提议发射外国卫星到今天正式签订合同,整整五年。
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代表中方,亚洲卫星公司执行总裁薛栋代表用户,签署了关于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
经过多方努力,1989年12月,美国白宫发言人正式宣布批准“亚星”(及其他两颗卫星)许可证。
第三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
十三、起飞,波音747“亚洲一号”卫星是原名是“西联星六号”,它是因为发送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由美国航天员加德纳和艾伦从天上抱回人间的。
为保证“亚星”安全抵达西昌,美国休斯公司运用巨款包租了这架波音747飞机,这家快运公司的雏形是美国空军飞虎队。
十四、护送升降平台升降平台是美方评审西昌机场一个首要而又必须具备的条件。
它用于把卫星和设备集装箱从飞机上卸放到地面。
这个升降平台全国少有,是从北京用火车专列运到成都的,但是运到西昌,却是一个叫许土龙的司机用大拖车在众多人的护送下,艰难运到西昌的。
十五、健力宝与《上甘岭》卫星及设备的装卸工作整整持续了五个小时,那一天机场风特别大,每个人都口干舌燥,黑脸翻译许建国的将一瓶健力宝递给了休斯公司首席科学家斯坦豪尔,他只喝了一小口就传给了马克,就这样传了一圈……十六、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卫星测试厂房是由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总负责人安毅民先生。
美方专家经过反复测试后,非常满意。
“亚洲一号”卫星送到后,美国人管控了厂房的钥匙。
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的火箭已经构成了一个长征号家族,它从古至今同样走过了比二万五千里长征更长的艰难历程。
十七、欧亚大陆怪圈唐朝时,中国便发明了火药喷射火箭,明朝时研制成功了多级火箭。
但从15世纪起,中国的大门关闭了。
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批优秀的火箭专家又开始了对火箭的研制。
比如,科学家丁拱辰和丁守存,根据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康格里夫”火箭,研制了近代大火箭。
十八、起飞,在新的地平线上德国的佩内明德,是世界现代火箭的摇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军攻占了这一地方,将留下来的德国技术人员和图纸资料以及机器设备,全部运回了莫斯科。
美军占领了德国的诺德豪森地下工厂,将布劳恩等一大批专家和技术员以及三百节车皮的资料设备,全部带回了美国。
钱学森1935年赴美求学,投师当代力学大师卡门的门下。
是美国学术界公认的力学界、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的权威学者之一。
1955年他回国后,便向周恩来呈上一份报告《建立国防工业意见书》,1956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
1964年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终于发射成功。
从此开始了独立研制火箭的历史,但是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了这些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火箭的专家们。
即使如此,火箭还是要逆风发射。
1966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十九、“长征三号”和它的伙伴地球静止轨道,是指距地面约三万六千公里高、与地球同心、与赤道同面的轨道。
1984年,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被送入三万六千公里地球静止轨道。
“长征三号”的第三级火箭,采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低温燃料发动机--氢氧发动机。
总总师任新民1978年,氢氧发动机首次试验失败,造成多人受伤。
主管领导差点让它下马。
任总以他的远见和胆略,无私无畏、敢于进谏的精神,让这种发动机再次成为研究的第一方案。
国防部五院成立后,钱学森点将,他到五院担任了第六研究室主任,从此踏上中国航天之路。
他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所以被同事亲切称为“总总师”。
他平时很低调,但是遇到关键问题却敢于“大出风头”。
他喜欢散步,热爱自然,还喜欢读史书。
“带头羊”谢光选他是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
他说这枚火箭是全国能力协作的结果,是按勤俭节约的原则搞的。
“土八路”王之任她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是一位女性。
二十、苦恋:中国箭与美国星我们的火箭与美国火箭的接口不一致,刘素云和曹丽君,两位女专家,仅用半个月时间,便设计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星箭过渡锥。
1989年12月,中美双方在洛杉矶举行了第三次技术协调,中国的火箭与美国的卫星对接与分离试验完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