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10c2f6e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4b.png)
翻车和筒车(tǒnɡ ch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筒车自行旋转汲水至高岸,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其动力 (dònglì)来水力,在唐朝出现.
翻车和筒车都是用于灌溉(guàngài)的工具.但翻车则需人力,是曹魏马
钧改进的. 那水排呢?
共五十四页
西汉的耧车
共五十四页
唐唐 曹 西 朝朝 魏 汉
共五十四页
二.隋唐农业(nóngyè)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kāifā)
1.土地(tǔdì)资源进一步开发
2.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 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
共五十四页
经济(jīngjì)重心南移
1.先秦:关中 2.秦汉:黄河中下游 3.六朝:南北趋向平衡 4.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 5.南宋:南移完成(wán chéng)
农业的发展(fāzhǎn)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共五十四页
三.隋唐手工业的发达(fādá)
A、手工业发达的原因
共五十四页
B、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一) 产地(chǎndì)分布广
读图分析,
1.唐朝手工业中心(zhōngxīn) 分布的特点.
1)分布广; 2)集中在运河沿岸和江 南地区.
2.形成这些特点(分布)的 原因.
(一)产地(chǎndì)分布广
(二)生产规模(guīmó)大、产量多 如造船业:海上霸王;洪州
(三)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 丝多;唐三彩和秘色瓷
(四)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冶铸;推进器;波斯
隋唐时期手工业的特点之一是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其表现为:① 制瓷业中的唐三彩 ②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③ 制造使 用推进器的战舰 ④ 有些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隋唐盛世的经济繁荣
![隋唐盛世的经济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2ca2da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1.png)
隋唐盛世的经济繁荣一、引言隋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隋唐帝国经济蓬勃发展,商业繁荣,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货币流通广泛。
本文将重点探讨隋唐盛世的经济繁荣,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1. 农业生产的发展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采用了新的耕作技术,如轮作制、引入新的农作物等,使农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在历代的农业政策中,隋唐政府注重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保护,提倡农民种植高产作物,提高耕作技术水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2. 农村经济的繁荣隋唐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农村资源丰富,农民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开发灌溉系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而且养殖业、蚕桑业等农村副业也蓬勃发展,为经济增加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商业与城市经济1. 商业网络建设隋唐时期,商业网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隋朝时,隋炀帝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使得南北商业交流更加便捷。
唐朝时,郑和下西洋航线的开通,使中国和外国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国内商业的繁荣。
2. 城市经济的兴盛隋唐时期的城市经济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商业街区、市场和商业中心的建设蓬勃发展。
长安、洛阳等城市不断壮大,成为国内外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
四、交通与物流1. 交通运输体系隋唐时期,交通运输体系得到极大的改善。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贯通南北的重要水运通道。
九州通衢的陆上交通运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交通路网更加完善。
2. 货币的流通隋唐帝国推行钱币经济,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流通。
随着商业的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隋朝时引入了新的货币制度,规范了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唐朝则继续完善货币制度,增加了铜钱的铸造,逐渐加强了货币流通的便利性。
五、经济繁荣的原因1. 强大的中央政权隋唐盛世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强大的中央政权。
中央政府在农业、商业、交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15205b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0.png)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外交关系开放多元,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外交和社会秩序等方面探讨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1. 经济繁荣隋唐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田开垦水利工程的兴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这促使了人口的增加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隋唐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农田政策,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和产量。
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
隋唐时期,大量的商品进入市场,贸易活动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开始走向世界,与西亚、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频繁起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2. 文化艺术繁荣在隋唐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与发展。
文人雅士纷纷涌现,出现了一大批名医、文人等人才。
隋朝创造了隋代文化,如雁塔诗的创作。
而唐朝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代表作,如唐诗的创作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不仅文学艺术繁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农田水利、航海技术、造纸术以及火药的发明。
这些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也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外交开放隋唐时期的外交关系十分活跃,与外国的联系逐渐增多。
隋朝时期,开放了对外贸易,派遣了使者与多个东南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在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唐朝时期,更是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外交行动,使得唐朝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也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使得中国与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4. 社会秩序稳定在经济繁荣与文化开放的基础上,隋唐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中央政府力图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实行了许多改革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使得社会的秩序得到了相对的维护。
同时,封建贵族势力在隋唐时期也有所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https://img.taocdn.com/s3/m/5141dcf9aef8941ea76e0542.png)
文化上: 文化上: (1)唐朝文化兼收并畜,博大精深,全面繁荣,世界领先,泽被东 )唐朝文化兼收并畜,博大精深,全面繁荣,世界领先, 影响深远.( .(2) 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形成. 西,影响深远.( )"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形成. 二,单元体系构建及基础梳理 建 立 581 , ,建 隋 唐 时 期 ---封 建 社 会 的 繁 荣 唐 朝 的 统 治 ( 618--907 年 开 国 618 基 , 全 . ( 唐 ), 唐, 唐, , , 灭 亡 : : 的 短 暂 的 隋 朝 ( 581---618 618 年 ) 统 一 工 程 建 设 1, 1, 2, , :589 : ( :( 建 ) ) 3, 3, 4, , 1, , 3, , ,618 化 唐 . 2, , 4, , ( , , 全 , ) )
三,要点归纳探究
3,(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2) ,( A,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一直到解放后全国土 ,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地改革的完成,这种土地制度一直是我国基本的土地制度.隋唐时期的均田制也没 地改革的完成,这种土地制度一直是我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能冲击土地私有制的统治地位,唐代以后,土地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能冲击土地私有制的统治地位,唐代以后,土地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种形式:第一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种形式:第一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第二是农民的土地私有 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在整个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 制.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在整个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 土地私有逐渐发展,农民私有土地和国有土地逐渐被地主兼并, 土地私有逐渐发展,农民私有土地和国有土地逐渐被地主兼并,这就是土地兼并的 过程.一个朝代前期,土地兼并一般不很严重,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 过程.一个朝代前期,土地兼并一般不很严重,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 会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一般是引发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会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一般是引发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不利于社会的 持续发展.中国古代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农民起义. 持续发展.中国古代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农民起义. B,国有土地:我国封建王朝一般都掌握部分土地,这些土地是国有的,土地国有 ,国有土地:我国封建王朝一般都掌握部分土地,这些土地是国有的, 在秦汉就存在,到隋唐逐渐形成均田制.唐代以后,土地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在秦汉就存在,到隋唐逐渐形成均田制.唐代以后,土地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但国家和皇室仍保有大量土地. 但国家和皇室仍保有大量土地. 4,唐朝诗歌空前繁荣的原因 ,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发展,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政治,物质基础. )国家统一,强盛,经济发展,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政治,物质基础. (2)唐朝是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给诗坛增添了新鲜血液.他们从 )唐朝是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给诗坛增添了新鲜血液. 不同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 不同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唐诗能够突破六朝时期只重形 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2cec3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56.png)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459cb72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e.png)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有目共睹。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水平,同时,社会的变革也在逐渐加强。
本文将探讨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
一、经济繁荣:1.农业生产:隋唐时期,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农业生产的繁荣,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发明的麻织物、水力灌溉等工具、科技的进步,都是农业生产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开辟沃土,修整水利,兴修良种,疏易交通”几项举措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系列措施让农业生产得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较量,平均粮食产量有了显著提高。
2.手工业:在经济繁荣的支撑下,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在此时期,手工业水平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
手工业生产范围包括纺织、染色、陶瓷、铁器、金银器等。
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惊人,通过国际贸易,不断走向世界,对当时的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商业:此时期的商业活动在中国经济繁荣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的商业中心,如洛阳、长安、杭州等等。
特别是隋唐时期的长安,作为西方与东方之间的交通枢纽,成为了四海商旅交汇的重镇。
此外,长安还建了润州茶馆和市郎坊,发展了邮政和市场贸易等,成为了国家的经济中心。
4.贸易:隋唐时期,贸易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与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密切相关。
多个重要的经济港口,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如广州、泉州、杭州等。
特别是广州,是当时最重要的海港之一,这些港口的发展推动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对商业贸易带来了显著推动。
二、社会变革: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变革。
科举制度,强调的是唯才是举,不论身世门第。
这一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得人才得到更加公正的选拔。
此后,科举制度推动了良好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成为中国固有的社会特色之一。
2.儒教思想:儒教思想在此时候也开始盛行。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4ec46ae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7.png)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得到了历史的确认。
那么,什么是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呢?有哪些特点?一、经济繁荣的标志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一是商业繁荣,二是手工业发达,三是农业生产增加,四是交通运输便捷。
商业繁荣是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
唐朝最为繁荣的地方是都城长安,城内外十分繁华,市场极其繁盛,其规模之大、贸易之盛,远超其他时代。
隋唐时期存在着以长安、洛阳、京师、扬州、襄阳等为中心的商业重镇,形成了一定的商业网络。
同时,大唐的繁荣,也让一些周边国家的商人纷纷来到唐朝进行贸易活动。
手工业也是经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包括制陶、制纸、染色、织锦、制瓷、制香、制茶、木作、布作、刻印、金银锡器等各种手工业生产都很发达,独具特色。
其中,制陶、制瓷和制纸等手工业,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典范。
农业生产的增加,也是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
由于社会的繁荣,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如水稻的种植区域得以扩大,园林农业也在盛行,户农和机械之间的互动也开始得到推广。
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这些财富积累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的便捷,也是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一个标志。
在隋唐时期,由于皇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运河得以修建,除了永通渠、大运河等内河水运之外,还有遍布全国的驿站和陆上交通,集邮驿政为其提供基础保障。
长程驿站安排到处都是,兽草驿道、站马、驿车、客船、商船四通八达,这种交通系统也方便了商业贸易和社会发展。
二、经济繁荣的原因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是多重因素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一,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发展需要政治制度的稳定,隋唐王朝的皇权专制政治体制,保证了王权的强力支持和中央控制,经济常常附着于皇朝性质之上,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同产生。
【高中历史】隋唐的制度创新及社会经济的繁荣ppt
![【高中历史】隋唐的制度创新及社会经济的繁荣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74ccd4fab069dc5022014d.png)
(3)农产品 商品化 程度提高,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
2.手工业发达 (1)产地分布广,如 丝麻织品 遍布全国各地。 (2)生产 规模 大,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3)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品种,如 唐三彩 和青瓷中的
秘色瓷 。 (4)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
4.由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1)租庸调制 ①形成:北魏时期开始实行 租调制 ;隋开始部分推行以庸
代役的制度;唐朝的庸不再有 年龄 限制。
②内容:成年男子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 谷物 ,叫做“租”; 缴纳定量的 绢 和布,叫做“调”;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 布代役,叫做“庸”。 ③作用: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赋役负担 相对减轻;政
5.社会生活
(1)特点: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
(2)表现 ①喜穿戎装、胡服,女装袒胸窄袖。 ②饮食品种繁多,盛行饮酒、喝茶。 ③住宅规模不一,室内家具大变革。
④盛行骑乘之风。
⑤文娱活动丰富。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1)隋唐都是统一的朝代,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土地 和生产时间。 (3)大运河的开凿、四通八达的驿道,方便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4)唐政府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 (5)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利于吸取周边国家的生 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主 旨 概 要
考 纲 点 击 一、隋唐时期的政
1.隋唐时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 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革创新,先后对政治、经济、教 1.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育及军事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2.府兵制与募兵制 极大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3.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整理)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71494df7ec4afe04a1dfb2.png)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2.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3.民族交往频繁。
4.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5.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二. 农业的发展1.江南地区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圩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
▲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影响自然生态平衡。
2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①农田灌溉的发展②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的灌溉③唐朝水利专职官员的设立④各地水利工程的兴修农具的改进:①灌溉工具筒车②耕田工具曲辕犁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唐朝的生活必需品,唐朝中期开始征收茶叶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培植、推广和引进2.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3.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产量的增多。
4.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5.土地的进一步开发。
6.人口数量的增加。
7.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
三手工业的发达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产地分布广.•①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②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③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
2. 生产规模大,产量多.①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②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 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①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②陶瓷业的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③唐代青瓷主要产在南方,以越窑的秘色瓷最名贵。
白瓷主要产在北方,以邢窑最盛,当时有“南青北白”的说法。
4.技艺水平高,融入了外来风格.①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②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③丝织品有些还吸收了波斯的风格和手法。
四、商业的繁荣表现:1 .规模大;商人足迹遍及全国.2 . 发达的水陆交通3.货币规范;“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4. 市场发达,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城市里有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夜市(城市)和草市(农村)出现.金融机构的出现,5. 中外交流,民族交往频繁.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有来自各地的民族和亚洲各国人。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a29504e2700abb68a982fbb3.png)
6、(05江苏)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破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05全国文综Ⅱ)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回答7-9题。 7.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 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8.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 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9.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 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材料1: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 方物尽力所有。”──《太平广记》 材料2: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 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 待客,酒撰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 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州、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 ,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 材料3: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 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回答:①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哪些现象?
隋朝:隋朝统一以后,在短期中实现繁荣;
唐朝:前期繁荣,后期遭破坏,是唐后期政治状况的反映。
(3)表现: ①农业有较快发展。 特点: 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农田灌溉发展和农具改进;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手工业发展特点: 产地分布广; 产生规模大,产量多; 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 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③商业较前代更繁荣 交通便利, 有统一的货币和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出现长安、洛阳等商业大都会和扬州、益州等商业都会。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9d0b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8.png)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经济和商业领域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来探讨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
首先来说农业。
隋唐时期的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良和农田的扩张。
在隋朝时期,隋炀帝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开发了许多湖泊和河流,使得农田得以扩大。
而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大力推动农田的开垦和耕种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有了更多的粮食供应,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是手工业。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在陶瓷、纺织和铁器制造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陶瓷制作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瓷器,而且在生产工艺和装饰艺术上都达到了独特的高度。
纺织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棉织品和丝织品的生产大幅增加,丝绸成为了贸易的重要商品。
此外,铁器的制造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优质的铁制农具、武器和生活用品。
这些技术的提升和产品的丰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最后说到商业。
隋唐时期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繁荣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商业的兴盛。
隋唐时期中国的商业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渐扩展到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商业的交流和贸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商品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互通。
在城市中,商业活动也日益繁荣,大型市场和集市逐渐出现,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交易。
货币的使用也得到了推广,更方便了商业交易的进行。
此外,公共交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大量商人通过陆路和水路相互往来,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农业的进步和农田的扩大为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粮食供应,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
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各种制造业得到了提升,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点归纳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d41b23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1.png)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点归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点一:考点指南1、农业的发展识记并理解农业发展的三个特点。
引导学生对圩田、火耕等史实进行评价和分析,使学生认识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手工业的发达分析手工业发展的一般表现;理解手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结合农业发展等因素分析手工业发展应有的基本条件。
3、商业和城市繁荣认识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特点;理解商业繁荣的因素。
分析经济繁荣的原因,体现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分析隋唐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体现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点二:重点和难点精析1、隋唐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及其启示原因: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国。
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可到达马来半岛、印度和波斯湾。
此外还有著名的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
②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比如租庸调制和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和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民族交往频繁。
隋唐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
④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唐代与日本、朝鲜、印度、中亚、西亚各国的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政府还曾在广州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先进的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
④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2、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1)农业有较快发展,其特点:①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②农田灌溉发展和农具改进;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手工业发展特点:①生产规模大,产量多;②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通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1748c5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f.png)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也被称为“开放与繁荣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中国,不仅经历了政治制度的变革,还取得了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进步。
本文将从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一、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打破了世袭制儒学的僵化局面,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使得人才被更多地选拔出来,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隋朝修筑了大运河,将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长江相连,使得南北贸易得以繁荣发展。
隋朝还积极开拓新疆,并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建设。
唐朝时期,士族地主开始流转土地,使得封建经济得以发展,农民的耕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此外,唐朝还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些经济措施为唐朝时期繁荣的商品经济奠定了基础。
二、外交开放隋唐时期的中国在外交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
隋朝时期,隋炀帝修筑了万里长城,旨在保护国家的安全,但同时也充当了贸易通道,使得与外国的交流更加便利。
隋朝还积极对外开展贸易活动,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
唐朝时期,外交开放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玄宗时期,率领使节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与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友好合作。
同时,唐朝还与周边国家签订了多个重要外交条约,开辟了对外贸易新的道路,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
三、文化繁荣隋唐时期的文化也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隋朝积极推崇儒家学说,注重教育的普及,开设了多所太学,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隋朝还办起了要事之学,为政府选拔人才提供了便利。
唐朝时期,文化繁荣达到了巅峰。
唐玄宗时期,推行政府主导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文化艺术,使得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等名家纷纷涌现,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bbfdd4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a.png)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并重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隋唐帝国的统一和强盛,带来了广泛的商业交流、科技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一、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国家统一的政权、交通运输的便利以及商业的繁荣。
隋朝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和促进商业发展。
隋文帝开辟了大运河,使得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相连,大大促进了北方和南方之间的商品流通。
在这个时期,隋唐王朝对外交往也非常活跃,与西域、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商品和文化得以互通有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重要的贸易中心,长安这座古都吸引了众多商人和游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隋唐时期,商业不断扩大,手工业和农业得到大力发展。
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大幅提高。
种植与养殖技术的改进,使得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另外,隋朝实施了科举制度,提升了社会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社会变革隋唐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官僚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兴起以及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隋朝开始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经商活动,加强对商人的控制。
然而,唐朝时期相对开放的政策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为时代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的另一大社会变革之一。
这一制度突破了家族世袭的统治体制,使得人们更加重视教育和知识,为社会逐渐走向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方面,隋唐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外来移民和文化交流。
隋朝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完工,许多外国商人和移民涌入中国,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唐朝时期,大量的外国使节和学者来到长安,带来了外国文化和科技,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
这个时期还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社会变革,如女性地位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以及佛教的兴盛等。
唐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出现了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女性政治家,也出现了许多才女。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经济繁荣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经济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a0061b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0.png)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隋唐政权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并且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政治制度1.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和唐朝都采用了比较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河南洛阳和长安成为了两朝的政治中心。
隋朝以杨坚为代表,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地方世族势力,设立郡县、州府等行政机构,建立了初步完善的政府组织体系。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开元中兴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确立了“以天下为家”的思想。
唐朝还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使得政府管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2.科举制度的推行在隋朝和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得以推行,并在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举制度使得人才能够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此外,科举制度也为政府提供了足够的人才资源,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国家财政制度隋唐时期,国家财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两朝都实行了物归原主的政策,采取了赋税、徭役和商业税等形式,加强了财政收入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此外,隋唐政权还在铸造钱币、开设市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财富的流通。
二、经济繁荣1.农业发展隋唐时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隋朝和唐朝实行均田制,通过调整土地所有权来保障农民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大力倡导水利建设,开源渠道,增加了耕地面积。
这些措施使得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2.商业繁荣隋唐时期,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经济的繁荣,唐朝出现了盛世的景象,商业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隋唐时期,交通物流发达,商业贸易相对自由,长安成为了东方的商业中心,丝绸之路也更加繁荣。
3.手工业的繁荣在隋唐时期,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都城建设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都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25641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9.png)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都城建设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都城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的繁荣带动了都城的建设,反过来,都城的建设又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首先,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农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隋朝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交通更加便利,很多农产品可以迅速流通到各地。
唐朝时期,农田扩张、提高耕地利用率以及农具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长,大量农产品流通市场,使得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增加,激发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随着农业的发展,缺乏劳动力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商业的兴盛。
隋唐时期,商业逐渐发展起来。
隋朝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水路,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唐朝时期,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对外贸易繁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内外,促进了国内商业的繁荣。
同时,隋唐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商业中心和商业街区,如长安的陇西市、长乐市以及洛阳的皇城内市等。
这些商业街区成为了商品集散地和交流中心,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对都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经济的繁荣为都城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财富积累,这些财富被用于都城的建设。
隋朝时期,杨广修筑了大运河,改善了交通条件,这为都城的建设提供了便利。
唐朝时期,长安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城市规模庞大,建筑宏伟。
大量的财富被投入到了城市建设中,使得长安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其次,隋唐时期的都城建设也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隋朝时期的洛阳和唐朝时期的长安都成为了经济的中心,不仅有大量商业活动,还有宫廷和政府的需求。
宫廷和政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9e129fdd76eeaeaad1f330f8.png)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学习重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兴旺疑难解析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由于国家统一,交通发达,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策,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交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宽松。
因此,建立在均田制、租庸调制基础上的农业全面发展: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发达:分布广,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繁多,推陈出新;技艺高超,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商品流通便利;货币统一,早期金融机构“柜坊”出现;市场发达,城里设“市”,管理规范,乡村举办草市;商业服务机构发展,道有私家店肆、城中设有邸店。
城市兴旺,出现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业都会。
基本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1.下列有关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产粮区B.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中期开始征茶税D.北方发明的曲辕犁传到了江东地区2.隋唐开发江南土地资源过程中,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的举措是()A.兴建和复修水利工程B.进一步开发土地资源C.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D.扩大茶树种植面积3.下列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4.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3倍,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B.带来了沉重的人口压力C.造成粮食、资源的紧张D.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环境恶化唐代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巧夺天工,而且常常能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吸收多种外来风格,充分体现出那盛唐气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结构:见《导与练》●课堂讨论与思考: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如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后期又实行了相对合理的两税法。
(3)、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4)、交通发达,中外经济交往频繁(5)、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6)、继承了前代成就(7)、科技的进步2、隋唐时期江南圩田和开垦荒地的现象很多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现象?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原因:(1)、隋唐的大一统,人口增长;(2)、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3)、土地兼并剧烈,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影响:积极: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消极:另一方面,围湖造田影响河道的治理和疏通,向山要田易致水土流失,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启示:经济开发,应运用先进的生产力;注意人与自然和谐,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口增长率与土地的承受力之间的关系等。
3、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隋唐时期江南农业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农田灌溉发展和农具改进,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超过了六朝总和,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南方的手工业和商业逐步繁荣起来,特别是扬州在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发展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大规模南迁;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外商路的变化推动了南方对外贸易的发展。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存在问题: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环境有所影响4、瓷器和中国在英文中同为“China”,这说明瓷器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请思考:(1)、从原始社会到唐朝,陶瓷技术是怎样不断推陈出新的?(2)、陶瓷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3)、陶瓷在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如何?推陈出新:(1)、原始社会已有彩陶、黑陶、白陶,其中白陶为我国以后瓷器的出现打下基础;(2)、商周时期原始陶瓷的出现是我国制瓷史上的一次飞跃;(3)、魏晋南北朝南方盛产青瓷,北方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4)、唐朝出现三彩瓷和秘色瓷,唐三彩的出现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创新原因:(1)、是古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结果,也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3)、对外贸易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社会地位(1)、是古代人民基本日用生活品之一;(2)、是古代外贸的主要商品,对中外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3)、奠定中国瓷器生产大国的地位。
(中国和瓷器同为China)5、唐朝中后期流行“扬一益二”的谚语。
结合地理位置和隋唐历史的发展,说明扬州成为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原因。
(1)扬州位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交通十分发达;(2)扬州工商业比较发达,是著名的丝织造船及铜镜产地,夜市发达;(3)安史之乱后,江南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物产都在扬州集散;(4)扬州在唐朝之前就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基础比较好。
6、概述隋唐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情况:隋唐时期: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固定的交易时间,政府管理和商业设施完备。
长安、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有很大发展,扬州和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
扬州是当时江南物产主要集散地。
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有“天下之最,扬为首”的说法。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交通发达,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③政府推行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
7、简要分析唐朝商业市场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并指出当时的市场仍受到哪些限制。
(1)新情况:①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管辖非常严格,有时间和地点限制。
②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和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的邸店。
唐后期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出现了夜市。
③广大农村里,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④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城市。
⑤商业城市向南方发展,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
(2)限制:市场仍固定在专门的商业区,与住宅区分开,面积也较小;市场里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买卖时间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
●高考回顾1.(1996年上海卷)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曲辕犁和筒车的时期是【 D 】A、西汉B、东汉C、隋D、唐2.(1997年全国卷)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C 】A、汉B、曹魏C、唐朝D、北宋3.(1997年上海卷)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C 】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4.(1998年上海卷)隋唐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B 】A、丝B、麻C、棉D、毛5.(2001年江西卷)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B 】A、东晋B、唐朝C、南宋D、明朝6.(2005上海历史)“檐yan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D 】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6.(2003年上海卷)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
(共6分)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只要言之有据,各1分。
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只要言之有据,各l-2分。
本题总分不超过6分。
●巩固练习1.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D )①国家统一②政策调整③中外交往频繁④人民辛勤劳动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隋唐时期,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下列叙述不符合唐朝农业发展情况的是( A )A.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3.技艺水平高是唐朝时期手工业的一大特点,下列成就符合这一特点的有( D )①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②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在唐代出现③纺织品吸收了波斯风格④能够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时候创造的①耧车②水排③曲辕犁④筒车⑤翻车( D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D.③④5.《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数三百以会众,日人去征三百而散。
”这主要说明( A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的商业发展 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朝大城市商业发展 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6.唐朝时,扬州极为繁盛,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
促使扬州繁盛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C )A.优越的自然条件B.经济重心南移C.内外交通的枢纽地位D.手工业发达7.唐朝城市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中的“柜坊”,其职能是( A )A.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 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 D.负责市场物质的采购8.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是隋唐的经济状况,其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D )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C.炉火照天地,红星生紫烟 D.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9.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政治联系最直接的是( B )A.唐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 B.唐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唐代茶叶市场广泛,茶园规模大 D.唐代手工业品吸收了波斯风格10.下列对唐代长安商业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 )A.从长远看,“坊”和“市”的划分限制的商业活动的发展B.“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标志C.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D.长安的商业代表了古代城市商业的最高水平11、唐朝城市兴旺( A )A.长安、洛阳有很多邸店B.运载货物的商船可直接进入洛阳市内C. 扬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D.成都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12、唐贞观年间,扬州商人的经商活动可能有:①将茶叶装船运销日本②用丝绸换取波斯商人的宝石③将岭南运来的荔枝拿到夜市上卖④用“开元通宝”向农民收购土特产( B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③④13.阅读下列材料:[唐朝元和末年.大臣李渤上疏唐宪宗《请免渭南摊逃户赋税疏》] 臣自出使,力求利病,窃知(陕西)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有四十余户,阌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余户,其他州县.大略相似,其弊所自,起于摊逃。
约十家内有一家逃亡,即摊赋税,使九家共出税额,长定有逃即摊。
似投石井中,不到底不止,摊逃之弊,户不尽不休.此皆聚敛之臣,竟剥下以奉上惟思竭泽,不虑无鱼,伏乞诏书,绝其摊逃,以见在户家产钱为定,其余有欠,且特恩免之,计不数年,人必归于农矣。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此而云太平者,是佞邪之臣也,伏乞陛下察而逐之。
——《全唐文》请回答:(l)据材料概括经济繁盛的唐朝存在哪些社会问题?大量农民弃农逃亡,均摊逃户的赋税,使在乡农民的赋税负担加重,摊逃导致新逃户不断增加,地主官吏对农民课以重税,使官府控制的人口大为减少,农民与封建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李渤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方法:官府按照实际家产征收赋税,免除逃户负担。
目的:以杜绝摊逃来吸引逃亡的农民归农务本,恢复正常的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你如何看待社会经济繁荣背后存在的社会弊端的根源?看待:造成社会经济繁荣背后仍然是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根源是封建统治的剥削压迫和地主阶级的腐化堕落、贪得无厌。
●质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