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类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2021—2022全国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真题练习

2021—2022全国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真题练习

2021—2022全国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真题练习(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

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

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

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

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

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

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

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

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

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

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

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

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50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50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50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冬”富丽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浓情之后,我们又将迎来冬的凛冽。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冬的意象之于我们,总是伴随着白雪、严寒。

然而,“冬”字最初的含义,却跟冬天并无关联。

“冬”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像是在丝线或绳索的两头各打一个结,表示两个端点。

因此,文字学家们普遍认为,“冬”是初表示终结、终了等意思。

例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大意是说,暴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

在这里,“冬”表示的就是终了、贯穿始终的意思。

顺便插一句,在绳索上打结这种做法跟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有关。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文字产生以前,“结绳”是人们用以计数或者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原始方法。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

而在汉字中,除了“冬”以外,十,廿,卅等字很可能也都保留了结绳记事的印记。

比如说“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就是用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的方式表示数字“十”。

“冬”字本来的意思是终结、终了,而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一年的末尾,因此,当四季的概念产生以后,“冬”这个字形就被用来表示“冬季”了。

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冬,四时尽也”,显然针对的是“冬”作为季节名称的用法,而非它的最初含义,这一点值得注意。

“冬”被用作季节名称之后,人们在原字形上添加“糸”构成“终”字,以表示“终结”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在有的版本的《老子》中,“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中的“冬”被直接写成了“终”。

当“冬季”成为“冬”的基本含义之后,其字形也沿着这一脉络继续发展。

“冬”的金文形体中增加了“日”,像是“日”被覆盖住了,意味着阳光不太温暖,借以强化“冬”的含义。

而“冬”的小篆字形,则去掉了“日”,在下面增加了。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撒在乡野的草籽张复林麻雀,这些上天随意撒在江南乡野的草籽,它们在乡村热烈而盛大地生长和繁衍。

麦熟季节,麻雀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飞掠而来。

多的时候,黑压压一片,像一大块浓重的乌云,铺天盖地,布满了天空,大地仿佛被压低了许多。

无数的麻雀同时发出呼呼的啸声,啸声闷雷般滚过长空,犹如千万匹野马在嘶鸣奔突,脚下的大地都跟着颤抖起来。

那时,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麦地和麦地之上的天空都是属于麻雀的,成为麻雀展示和演奏的大舞台。

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只能在大地上仰望,或者聆听,这些天地间神秘的舞者。

农历的五月,麻雀俨然江南乡野的主宰。

田野上,阳光明媚,夏麦金黄,风吹麦浪翻滚。

麻雀扑扇着轻盈的翅膀,牢牢挂在不断倾覆又不断扬起的麦株之上;或者箭矢般弹射出去,麦穗上绿色的麦蚜虫和背部有红色斑点的麦蜘蛛,瞬间成为它们的美食。

一旦填饱肚子,便开始了游戏表演的时候。

它们或排成一个不够规则的方阵,像接受检阅的士兵,迈着方步,在地垄间行进;或成群结队飞掠起来,方阵变换成椭圆,有时则是长方的形状,在田野上空做一番优雅的逡巡,盘旋。

以徐徐飞翔的姿势和唧唧有声的热切叫唤,麻雀不断唤起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渴望,成为孩子们快乐乡村生活的最初引领者。

借着密集的麦株掩护,孩子们藏身麦地深处,他们头戴自编的草帽,把自己巧妙伪装起来,悄无声息的向麻雀靠近,愈到跟前愈加小心,前面的竖起食指在嘴角做出噤声的手势,后面的就近趴在地垄上,一个紧挨一个,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痴痴地观望。

有时候,领头的一声唿哨,孩子们呼啦一声,一跃而起,恶作剧地追逐,或者奔跑,惊起的麻雀像硕大的雨点,斜着灰色的身子流星般迅疾从这一垄坠向那一垄。

一阵得意的坏笑之后,孩子们又蹑手蹑脚向麻雀靠近,看看都伸手可及了,聪明的麻雀会立即蹿起,另找一处安全地方坠下,把孩子们引向更远处的另一片麦地。

看看快到麦地尽头,麻雀会腾地展翅飞高,再折身从孩子们头顶飞回来,一面集体啸叫着,就像另一拨不惧挑衅的孩童。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答案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答案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把人刮歪刘亮程①刮了一夜大风。

我在半夜被风喊醒。

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

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

她撕扯,哭喊。

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

②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不见了。

是风把麦捆刮走了。

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

我比一捆麦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

风朝着村子那边刮。

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

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③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

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

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

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

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

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沦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

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

④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

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

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

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

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

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

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

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

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

你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⑤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又从远处刮回来。

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摇摇晃晃地落到窗台上。

那场风刚好在我们村里停住,像是猛然刹住了车。

许多东西从天上往下掉,有纸片——写字的和没写字的纸片、布条、头发和毛,更多的是树叶。

新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①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②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

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

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③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④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

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

”他们把我们扔在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⑤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

简陋的门,无需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

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

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

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⑥敞开的门,无需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禾等,一览无余。

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的一口喘息的生命。

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⑦栅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的心理上安全屏障。

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

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

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

只要在门的低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

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

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⑧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

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

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

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

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

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

“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

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

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

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

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

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窄狭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

“瑶王”笑笑说,我种的。

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

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梦的远方林清玄①有时候回想起来,我母亲对我们的期待,并不像父亲那样明显而长远。

小时候我的身体差、毛病多,母亲对我的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我的健康。

为了让我平安长大,母亲常背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看医生,所以我童年时代对母亲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趴在她的背上去看医生。

②我不只是身体差,还常常发生意外。

3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顿时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了。

母亲立即抱着我以跑百米的速度到街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全休假去了,母亲急得满眼泪,却毫无办法。

“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生馆找到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又有了呼吸,眼睛也张开了。

直到你张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

”母亲一直到现在,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一个儿子。

听说那一天她为了抱我看医生,跑了将近10公里。

③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身体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抓药来给我补身体,可能是补得太厉害,我6岁的时候竟得了疝气,时常痛得在地上打滚,哭得死去活来。

“那一阵子,只要听说哪里有先生、有好药,都要跑去看,足足看了两年,什么医生都看过了,什么药都吃了,就是好不了。

有一天,一个你爸爸的朋友来,说开刀可以治疝气,虽然我们对西医没信心,还是送去开刀了。

开一刀,一个星期就好了。

早知道这样,两年前就送你去开刀,不必吃那么多的苦。

”母亲说吃那么多的苦,当然是指我而言,因为她们那时代的妈妈,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苦。

④过了一年,我的大弟得小儿麻痹,一星期就过世了,这对母亲是个严重的打击。

由于我和大弟年龄最近,她差不多把所有的爱都转到我的身上,对我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并且在那几年,对我特别溺爱。

例如,那时候家里穷,吃鸡蛋不像现在的小孩可以吃一个,而是一个鸡蛋要切成“四洲”(就是四片)。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含答案典型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含答案典型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含答案典型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舒翼①“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

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②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的一段话。

③正值春节,汽笛送来亲情的召唤,迎回游子们归乡。

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

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

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④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

故乡安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

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⑤坐过无数次火车,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近乡那一趟车。

那一列列返乡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脚步里,张望的目光下,涌动着的都是思乡的情绪。

每一次看见近乡那趟火车,总觉得是那样可爱与亲切,仿佛看见了千里之外的故乡。

在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况且”声中,思乡的情绪便陡然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它将驶向的,是你最熟悉也最温暖的故乡。

⑥火车是故乡,火车也是远方。

速度的提升,铁路的延仲,让人们通过火车实现了向远方自由流动的梦想。

今天的中国人,坐着火车,可以去往祖国土地上的天南地北,来到祖国东部的平原,到达祖国南方的海边,走进祖国西部的沙漢,踏上祖国北方的草原,去观三山五岳,去看大江大河。

火车的车窗仿佛一条长胶卷,让人们欣赏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斓的画面。

有了大车,远方已不再遥远。

⑦大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

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

⑧一节节火车车厢,装载过多少过往的岁月。

这岁月的起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

在今天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0号”机车。

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所以人们称其为“0号”机车,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

2022年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夜哭吴佳俊我在夏夜里听到过各样的哭声。

那哭声,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缠绵,有时悱恻;有时孤绝,有时冷寂;有时如流星划过天幕,有时如蚊虫嗡鸣耳畔;有时似夜风摇撼大树,有时似月光照临池面;有时像乡村基督徒唱诵的赞美诗,有时像吃斋信佛者念诵的经文……这些哭声,曾让我彻夜难眠。

我躺在床上,被各种哭声深深地包裹着,酷似黑夜包裹着村子。

苦痛和忧伤如同明灭闪烁的繁星,布满了我大脑的天空。

我睁开眼,望着漆黑的屋瓦,耳边不自然地响起艾青在他的《诗人论》里发出的诘问:“如果你听见深夜里还有哭声……你的嘴还能缄默吗?”然而,我的确只能缄默,在这个沉闷的夏季的夜晚。

我不缄默,又能如何呢?在回乡居住的这些日子里,我还从来没有如此这般地被众多的密集的哭声所恼过,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不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一个有着哭声的惶然的“子夜”。

我一定要出那些哭声的来处,我要知道到底是谁在深夜里哭泣,以便使我的内心获得安妥和宁静。

我的锐敏的听觉的雷达,顺着那声音的频率,在黑夜里四处探查,像一束微弱而幽冷的光,穿梭于夜的深渊里。

遗憾的是,我探查了整整一个夏季,还是未能彻底搞清楚那些哭声的来源。

只有极少数的几种哭声,我是确凿地知道它们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为此,我愿意将它们简略记述在这里。

我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尤其在听见深夜里的哭声的时候。

树肯定哭过。

因为哭过的树的叶片都是纷乱的,有的甚至变得焦黄。

我居住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树——有感情的树,会欢笑也会流泪的树。

我经常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过它们那或悲伤或祥和的样子。

印象最深的,是我家菜园旁土坎上的那棵洋槐树。

每年春天,树上都会缀满繁密的白花。

那是蜜蜂最欢欣的季节,却是洋槐树最忧愁的季节,现在,洋槐树早已枯萎了,再也开不出洁白的花朵,然而蜜蜂仍会年年飞来围着枯树转,有时,蜜蜂还会带来鸟雀、蝴蝶、蜻蜓随着它们一起转。

12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各类题型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12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各类题型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2024高考二轮复习考点精准突破】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精准突破一熟记典例充满生命力的形象,人类与机器的和谐共存,创造了奇迹。

第三步:看结构——把握散文的行文思路与作者情感◆题目呈现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写南国的风物时,用了“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等,语言的节奏感符合火车行进时的动态感。

B.作者认为车过潭江的部分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既在于这里风景的优美,更在于工程体现了机械的诗意。

C.作者认为如果只把“月夜”“花朝”“青山”一类的东西当作写诗的材料,其实是不懂诗,依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

D.“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是作者对诗的认识,也是他认为机械具有诗意的一个重要前提。

【答案】C。

“依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曲解文意。

由第10段“一般人以为只有‘月夜’‘花朝’‘青山’‘绿水’爱情’一类的东西才是诗的材料,把诗人当作很sentimental(感伤的,多愁善感的)的人。

其实他们完全不懂得诗”可知,原文只是说这些人“完全不懂得诗”,并没有说其依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

2.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6分)【答案】①工人的雄姿、自如的神情、内心的诗意与“机械的诗”相互映衬。

②“机械的诗”需要工人的激发,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解析】文章由新宁铁路上车过潭江的见闻出发,从不同角度写“机械的诗”。

文章不仅写了轮船过江时的机械美,还分析了机械为何是有诗意的。

文章写“机械的诗”时,不是只写机械,还写工人的神态、精神等。

二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工人劳作时的神情、精神状态与“机械的诗”是相互映衬的,这是根据文章的三处内容归纳而来的,第一处是“看着这些站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①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②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

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

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

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

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

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③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

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

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④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

在这条道路上,数不清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诗篇,赞美这儿绚烂的梅花。

是的,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尤其站在关隘高处向下望去,是一片灿烂热烈的花海。

这样绝美的风景,怎能不引发诗心的吟唱?不过,只要读过古人的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他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

⑤“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走上梅岭写的《赠岭上老人》格外打动我。

秘密就在此:“曾见南迁几个回?”越过五岭,穿过梅关,在古代是一种流放,一种罪刑,此地虽有梅花千顷,此身却是戴罪之躯。

理想就如这梅花般娇艳,可是该如何去实现呢?也许这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无法抵抗的微躯消亡,就是无法忍受的信念熄灭。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

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渔村凉峙施立松我们推门而出,铁艺花门哐当一声,深秋的凉意清脆袭来。

回身关好院门,拢紧衣襟,慢步向海。

不经意间抬头,一声惊呼脱口而出。

满天星斗,镶嵌于夜空,恍若一斛钻石,倾倒在黑丝绒上,滚动,闪耀,无声地喧闹,璀璨地低眸,迷人心魄。

一弯新月如眉,幽幽西斜。

星月相互映照,彼此凝望,在太阳来临之前,共同守护夜的黑,梦的暖。

有多久没见过这样的夜空了。

光污染无处不在的城市和乡村,永远不知道它们失去了多少,比如星空,比如暗,以及暗中的一切。

这是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凉峙村的凌晨四点三十分,听了一夜涛声的我们,要出去找太阳。

这个面向东海的小渔村,三面被山环抱,一条弧形的岸堤,将村庄一分为二,一边是如镜的沙滩,长达数百米,一边是白墙黑瓦的房屋,和错综交杂的小路。

无论形状,还是布局,凉峙,都像极我的家乡洞头后垅渔村。

昨晚饭后,我们曾穿行在村中的小巷,才八点钟,整个村庄已阗静无声。

中年的我们,突然聊发少年狂,就着手机的手电筒,在平坦如砥的沙滩上找不甚明显的突起,然后用手指刨开,看赭色花蟹四下逃散,也不问他们今夜将在何处栖身。

年轻的几个跑去追海浪,风平的夜晚,浪也斯文端庄,追浪的那几个,难免嫌太乏味,一点刺激都没有。

正待转身不玩了,却被新推的浪头,打湿了鞋袜,一声声惊呼,仿佛要把整个村庄都惊醒。

慢慢地,上涨的潮水淹没了沙滩,我们坐到岸边的矮墙上,脱了鞋子,双腿晃荡,身后微弱的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投到海面,一行淡淡的影子随着海浪起起伏伏,想起晚饭时分刚听过的歌: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那些青春岁月里的好时光,那陪伴在身边一起歌一起笑一起玩闹的人,如今都去了哪里?在凉峙,在秋风渐凉的夜里,深深地怀念起,也不能怎么样,只对身边的人轻轻地说:好想好想唱首歌……成年以后,离开了村庄,枕着涛声入梦已成奢侈的事。

猛地再枕涛声,不免难以成眠。

思量着,回忆着,黎明悄然而至,匆匆披衣而起,与朋友一起去看日出。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湿漉漉的孤独陈应松①大九湖的山各有雄姿。

从水中看,似乎是从云上蹿出的鹿,正在草场上欢跃。

而在湖的对岸,一些牛在深沉的雾气中哞叫,吃草,纯银样的波光围绕着它们。

挂甲峰的影子是无比美丽的,这是我唯一能辨识的山峰,其他不知名的山峰有着不知名的美。

雾气不仅在水面上,也在山间蒸腾,这让山冈浸润在了水之上,浮着一般,摇晃着,沉入我们的冥想。

山与水生成的雾气往往是蓝色的,你会很爱这种蓝,是一种混合的蓝,混合了天空、山冈、树木、湖水、水草和水汽的蓝。

它太浓酽,村庄、田垄会洇成这种蓝色,象是一下子跌入染红,小路、沼泽、奔走的牛群,全都掉入这种比梦游更不可思议的蓝色。

这里是神话中蓝衣人的出没之地。

天空从远处的村子上撕开了一条缝,就像破晓。

永远,这片地方,都在薄雾中破晓。

它是永远的早晨。

②大九湖的晨雾大约是最美的,轻柔得像紫玉,云影和山影一旦明亮就会蹒跚坠入湖中,仿佛宿酒未醒。

或者,干脆它们就是一整夜在水里浸泡着。

一两株树很好奇,它们走近湖边,窥探这些山影的命运。

结果它们探出头看时,发现了自己曾有多么自恋。

这个早晨多美啊!③当太阳从山顶出来时,那些雾,就像一层乳液,给草场和牛羊们抹上一层柔软的奶白。

雾是大九湖的魂,是这块湖水的精魂,是它点化这湖泊之美的神奇手印,是它袖筒里扬起的魔术的烟雾。

雾使山冈、湖沼和树林的层次,在那薄薄的雾缕中被分割,被突出。

水把山拉成一片一片的,就像那些会使各种皴法①的中国画画师。

有一些岸渚,恰到好处地伸进浅沼,把一簇簇棠棣、椴木、红桦、虎皮楠推到那儿,而这时,树和紧挨着它们的村庄无一例外地发白,像是被寒冷所照亮。

那种光芒,带着纯粹的沉静,藏在山脚下,和雾一起浮起,一起盘旋上升,撑开雾,像是一场冬雪的传说。

水与山的蓝色在这里总是饱满的,一致的,像是一个基因,一种遗传。

④那些倒影,还是那些倒影,我不能绕过它们,我不能不与它们共恍惚,同沉浮。

回忆散文类文本阅读训练

回忆散文类文本阅读训练

回忆散文类文本阅读训练
对于想要提高回忆散文类文本阅读能力的人来说,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
1. 多读经典散文作品
阅读经典散文作品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选择一些著名的散文作品,如《呐喊》、《狂人日记》等,多读几遍,仔细品味其中的细节和情感描写,培养对散文的感知能力。

2. 主题把握与理解
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注意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更好地理解散文。

3. 练注记与总结
在阅读散文时,经常做注记是提高文本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在文章旁边做简短的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读完散文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要点,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和记忆。

4. 反复阅读与默写
通过反复阅读散文,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对文本的依赖,尝试默写散文的内容。

这样能够提高对文章细节和结构的把握能力,加深对散文的记忆。

5. 参与讨论与分享
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散文研究小组,进行散文讨论和
分享。

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散文,并且从其他人的
观点中汲取更多的启发和见解。

相互研究和分享经验,可以提高对
散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以上是提高回忆散文类文本阅读能力的一些训练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人,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记得坚持和持续练习,才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加油!。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抓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东君①认识鬼金是在青创会上。

甫一见面,便要跟我聊小说。

他读过的外国小说似乎比我还要多,有些书名与人名我都不曾听过。

他对那种名气不大却能够入得心来的作家的喜爱程度恐怕有过于托尔斯泰,正如他对北京某条老巷的喜爱程度超过长安街。

②鬼金通常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一个写作者,一个吊车司机。

在我想象中,现实生活中的鬼金应该是驾着恐龙般的吊车在工地上来回移动,铁臂舒展,不无威武之气。

后来在现代文学馆的园子里听他谈起自己的工作,才知道,那种吊车是悬在车间的半空中的,而他置身其中,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除了吃喝拉撒,很少从上面下来。

每个月他的工作日是22天或24天,每天工作8小时。

有一回,他跟我谈到“四班三运转”这种上班模式时,我听了一脸茫然。

他就作了补充解释:两个班是早7点40分接班,下午3点40分下班,白班上完第二天下午3点40分接班,半夜11点40分下班,这是两个班;之后休息一个白天,第二天半夜11点40分接班,至凌晨7点40分下班,这又是两个班。

每个月“四班三运转”,循例进行,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我问他,那么,你是怎么安排写作时间呢?他只吐出两字:少睡。

③可以说,他的写作时间是从工作时间中挤出来的,坐在禁闭室一般的吊车驾驶室内,如果没事可做,他会偷偷写点诗,或琢磨一些小说片段。

至于看书,在工作时间是严格禁止的,一经发现就以违反劳动纪律论处。

“三班倒”之后,他一回家倒头即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会儿书或写点什么。

事实上,他完全有理由偷个懒,干点别的什么不必动脑子的活儿,但他就是喜欢跟文字打交道,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生理需要”。

④这些年,他有没有可能换个工作?可能性很小,他说,他这20多年来,只有一回因为工厂放假,跑出去做了几个月的记者,后来回到工厂。

他长年待在笼子般的吊车内,就仿佛一只大鸟待在老巢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不甘就此堕落,却又无法远走高飞。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白莹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

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圃地。

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蓝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西峡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

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

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开沟、撒种、覆土,各司其职。

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彻底从地里清理出去。

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

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

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

西边的山头上飘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

日影一点一点朝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

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附解析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附解析

新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

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

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

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

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

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

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里,寻寻觅觅的。

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

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

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

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⑤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

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

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蜇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蜇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

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

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

而蜇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

我和它,两败俱伤。

⑦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

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

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写人记事的散文,亦称为记叙文。

此类散文是记叙文中的两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写真景和真物的记叙文。

写人记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

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

写人记事的散文,应该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不是脱离生活,虚构的人和事。

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掌握逐篇课文的个性特征,即写作特点,又要将每篇课文的个性特征加以总结,进而归结出其共性特征,这就是文体的共同规律。

可以这样说,只有准确地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规律,方可居高临下地指导每篇此类文章的阅读。

当然也可以反向地操作,即从每一个个别的篇章中,将其共同的特点加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其规律。

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散文是学生常读常写的一种记叙文,关键是如何对他们予以理论性的指导,使他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

当然,这种理论性的指导并非抽象、笼统地讲授,而应该结合课文阅读并结合学生的作文,这样有针对性地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导。

1、写人记事散文的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这指的是作者真实的情感及真实的感受。

就写人记事散文而言,是对所写之人及所叙之事的真情实感。

(1)真情情,指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它是针对所写之人的感人的品格的抒情,此情因人而发。

其中关键的是,从这个人物的行为中所显露出的品格、思想、精神都必须生动感人,令人心中为之一震。

由于作者所写的人物的行为颇为动人,所以旁观者的情感会油然而生,如果对此无动于衷,反而不正常。

试想,此刻作者的抒情会多么的真实。

以上是写人散文中的情,记事散文中也会存在着作者情感的表达,这是在叙事过程中或者叙事之后,作者针对所叙之事的情感流露。

这种情感的产生是因事而发,即所叙之事本来就能触发人们的情感,这时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必然会很真实。

无论是写人的散文中的抒情,还是记事散文中的抒情,它们都是对所写的人和事的感情升华,即通过抒情来强化人和事的实质,进而强化主题。

抒情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以其特有的方式使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即以情动人,以此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写人的散文中有这样一段记叙和抒情: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其中“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

从这句淡淡的抒情之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先生的称赞,这是由前文的记叙内容而引发出的情感。

《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记事散文中的一段抒情: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时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作者得知刘和珍被害的消息后的情感自然的流露,是对反动当局的极度的愤怒。

《小狗包弟》一文中的结尾当中的抒情:我杯念包弟,我向它表示歉意。

这是作者对讨人喜爱的包弟的深切怀念,同时又是对在十年动乱中无法保护它的生命的自责。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征和品质的同时,还要表达作者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态度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记事的散文亦如此,它是作者对所记之事的情感表达,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判断及其态度。

以上这些课文篇篇都有作者的真“我”,我们能从中看到出离愤怒的鲁迅,伤心悔恨的巴金和诙谐幽默的梁实秋。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散文抒发真情的一条规律:为写作的需要,作家往往将生活情感提升为艺术化、散文化、审美化的情感,这种情感会绽放出熠熠光彩。

不懂情感之重要的人写成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没有把生活情感凝练成文学化艺术化审美化的情感的作品不是高水平的散文。

我们应该把这些道理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地读散文和尝试写小散文。

(2)实感这是指作者从所写的人和事中得到的感受,从中领悟出某些真谛。

这种感悟应该是真实、自然、可信的。

真实的感受应该从人和事中引发而出,不是脱离所写的人和事而节外生枝的胡思乱想。

实感,既是出之于人和事,又是对其人和事的评价,往往用议论来表达。

但是这种议论必须简要,点到为止,不应该像议论文那样大段地分析议论,它是由人和事直接引发出来的,无需详尽的判断、推理,乃至分析、说理。

感悟往往是以议论方式表达,其作用是用来点明主题。

如果说写人记事散文中的抒情是对人和事的感情升华,那么实感,即议论则是对所写的人和事的理性升华。

所谓理性,是通过简要的议论,也就是对人和事的评价来点明其实质,以此强化主题。

这是由所写的人和事之现象,转化为其蕴含的实质的过程。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结尾中的议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是作者听到梁先生的一次演讲之后对他的评价,也是作者的感受。

再如《纪念刘和珍君》临结尾中的议论: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这段议论,是作者对惨案及刘和珍等被射杀时的壮烈情景的评价。

2、选材广泛多样写人记事的散文,其人其事来自于现实生活,其可选择之处十分广泛。

生活如万花筒,其中的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至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小至我们身边的不起眼的小事情。

至于写人也是如此,可以写英雄模范人物,也可以写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

这些都可以纳入写人记事散文的选材范围,只要从中发掘出其典型意义,即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主题。

如《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记事散文,取材于当时震惊世人的枪杀革命学生的重大事件,从这个事件中揭露反动当局血腥罪行及反人民的伎俩。

《小狗包弟》取材于作者家里曾经饲养过的一条小狗,通过几件记事表现它的真诚、可爱,以及它未能幸免于那场动乱。

作者从这些小事中取材,又从小狗与主人真诚相处,主人却无力保护它而终于被扼杀这些叙事中,表现出社会需要真诚,需要友爱这个深邃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

这篇记叙文具有以小示大的特点,即从小事写起,反映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刻的主题。

这个取材角度及表现角度很新颖,很独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其选材集中,集中写他在课堂上有别于其他人的一些奇特的表现。

文中写得绘声绘色,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凡人小事中,发现梁先生的风趣、有学问、有文采、严以至学、热心肠等性格特征,从中表现出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这个具有广泛意义的主题。

时隔几十年,但是这篇散文仍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3、语言清新优美写人记事散文也应该像抒情散文那样追求语言的美,语言美,就是语言的清新优美。

清新优美的语言,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

语言的清新优美,这是散文语言的显著特点,这种语言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人记事散文之清新优美的语言,这是其获得成功的一种重要的条件,因为仅有作者的真情实感,以及与此相应的引发真情实感的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语言,尤其是清新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这种清新优美的散文语言,其体现为语言的简洁而潇洒美,自然而朴素美。

(1)语言的简洁而潇洒美简洁,指语言的精练,高度的概括性。

行文中,应一句扣一句,一节跟一节,句中无赘语,篇中无余言。

这样的语言才称得上简洁的语言,而简洁的语言既能够准确的表达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思,又能够令人读起来感到流畅。

潇洒,指语言的变幻多姿,不拘一格。

也就是行文自如,句式错落有致,句子间相互协调。

潇洒的语言,其行文如流水,无阻无挡,十分流畅、洒脱,这是构成散文语言美的重要因素。

如《纪念刘和珍君》: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兼职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这段记叙语言十分简洁、凝练,而且句句相扣,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两名女生被杀的事实及反动派的惨暴和卑劣的行径。

这段行文中多用短句,其间又间或地使用长句,使语言的节奏变化有致。

这段记叙中,先概述学生们被枪杀,接着用两个转折词转入揭露反动派的伎俩。

这种语言的搭配,使句子之间相互协调,不脱节。

句子之间的跳跃性,这是这段记叙中语言表述的特点,这种如诗歌般的跳跃性的语言不仅简洁,而且显得洒脱,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

(2)语言的自然而朴素美写人记事散文的自然而朴素美,这是指语言的华而不俗,朴而不拙。

“华” ,即语言的华美,用词的讲究,从中体现出作者文笔之酣畅,但是语言的这种华美,并非是语言的华而不实。

至于“俗”,这是指语言的平俗,即过分地纷饰语言,表现为滥用词藻,其言中无物,显得俗不堪言。

所以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既华美,又不平俗,这样的语言才会自然。

朴而不拙,指语言朴实却不拙劣。

朴实,指质朴、素雅,不浮夸,不张扬,这是一种平实、素净的风格美。

拙劣,即语言的平庸贫乏,用语晦涩,词不达意。

这样的语言缺乏表达力,读起来令人费解,使人生厌。

语言的朴素美,就是语言既朴实,又不拙劣,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让人感觉到言中有物。

这种朴实的语言接近大众的口味,像唠家常喀那样,喃喃而语,使人感到亲切、易懂。

语言的潇洒美与语言的朴素美,这是语言的两种不同的风格,而每位作者的语言风格都不尽相同,这需要我们结合文章内容的表述来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下面结合教材来领会写人记事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如《小狗包弟》:1962 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

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

这段叙事其语言朴实无华,作者用大众化的语言与读者侃侃而谈,使读者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作者所叙事情之中。

这段叙事中,虽然没用描写,只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但是叙述的内容却很具体,做到言中有物。

可见用朴实的语言,照样能够起到表达的作用,如果其语言驾驭得好,将会得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1、要把握散文的基本要素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记叙的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1)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

①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和地点的内在联系。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横渡长江》中,时间和地点的连续,使得读者能够准确掌握我军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战斗情况怎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