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4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整理:杨环宇一.选择题1.河苔草生长于洁净的石壁,需激流、见光、透气性好的洁净水体,每年7—11月,位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的“彩虹河”便会因水面下河苔草的生长而呈现出斑斓色彩。

“彩虹河”古老的石英岩河床上随处可见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等地貌。

如图为“彩虹河”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每年7—11月,“彩虹河”呈现出斑斓色彩的主要原因是A.雨季降水量大,流速快B.雨季转旱季,光照较充足C.河床起伏较小,流速快D.旱季转雨季,河床水位高【解析】据图可知,哥伦比亚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7—1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往南移,哥伦比亚由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转变为受东北信风带控制,该地由雨季转旱季,故AD错。

雨季转旱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小,光照较强,“彩虹河”因河苔草生长而呈现出斑斓色彩,故B对。

河床地势起伏小,河流的流速较慢,故C错。

答案B(2)“彩虹河”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的形成经历了A.变质作用—外力沉积—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外力沉积—变质作用C.外力沉积—变质作用—流水侵蚀D.外力沉积—流水侵蚀—变质作用【解析】由题干可知,“彩虹河”古老的石英岩河床上随处可见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等地貌,石英岩为变质岩,“彩虹河”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的形成过程是先沉积,后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最后流水侵蚀形成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

答案C2.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主要在水的作用下,经外力雕琢后形成的一种独特地貌类型。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地貌是由6500万年前的湖盆地貌后来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地层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在雨季与旱季的交替过程中,不同的金属离子被氧化成为不同的价态而产生的),,从而呈现在我们眼前。

下图为张掖“七彩丹霞”景观图。

(1)“七彩丹霞”岩层形成时期的环境比现代更为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解析】“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主要在水的作用下,经外力雕琢后形成的一种独特地貌类型”,该地区的红色砂砾岩为沉积岩,表明该地区形成时期的环境是湿润的;“地层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在雨季与早季的交替过程中,不同的金属离子被氧化成为不同的价态而产生的”,由于该地区为丹霞地貌,岩层为红色,这是在温暖湿润环境下氧化形成的。

04地表形态的塑造之花岗岩地貌-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课件(24张)

04地表形态的塑造之花岗岩地貌-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课件(24张)

运动类型 岩层运 动方向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使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举例
相互 关系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 变迁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典型例题
【答案】(1)地 运动导致黄 原有沉积岩层断层发育;伴随断层的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 岗岩;花岗岩块体隆升,风化作用对上覆岩层的剥蚀加剧,花岗岩穹状 体出露。
(2)花岗岩 峰由穹状 体四周向中心发展; 峰相对高差增大;由缓丘向高 峡谷发育。
(3)穹状 体的出现使得黄 形成了放射状水系;放射状水系对穹状 体进行溯源侵蚀,边缘 出现起伏和缓的花岗岩 峰;在河流侵蚀作用下,花岗岩 峰落差增大,穹状 体被切制,花岗岩 峰向中心发展。
(4)若地 快速抬升,致使新的花岗岩穹状 体出露地面,在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下将再次出 现原有地貌特征;若地 保持稳定或下沉,则难以再次形成。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岭景区地处江西省中北部,南昌市西侧,为锦江和修水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发育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景观。地 抬升等因素引起的夷平事件是地形的主要控制因素,与我国华南地区大部分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过 程类似。研究表明,梅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夷平地形、低 丘陵和基岩残丘三个时期,最后形成了具 有自然特色的“球形”风化岩。此外,梅岭景观中还存在花岗岩流水潜蚀地貌景观。左图示意梅岭地貌景观 的形成过程,右图示意梅岭区域的“球形”风化岩。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呈现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学生用书P067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①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⑦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⑫平缓。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微探究1 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峡形成的原因一样吗?答案它们都是受河流流水作用而形成,但长江三峡位于上游,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形成的,长江三角洲位于下游河口,主要是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⑬喷出型岩浆岩)、C⑭沉积岩、D是变质岩。

2.地质作用⑮冷却凝固、⑯固结成岩、⑰变质作用、⑱重熔再生。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其地质过程为冷却凝固。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其地质过程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其地质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微探究2 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答案不能。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转化成其他岩石,但其他岩石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学生用书P068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续表【知能拓展】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1)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1 全球构造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1 全球构造地貌

B.温哥华日期为1月16日
C.悉尼处于正午
√D.纽约的日期为1月14日
1234567
北京时间1月15日12时10分,洛杉矶(西八区)是1月14日20:10,A错误; 温哥华(西八区)也是1月14日20:10,B错误; 悉尼(东十区)是1月15日14:10,C错误; 纽约(西五区)是1月14日23:10,故选D
C.可减弱次年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使我国夏 季雨带偏北
D.受岛弧链及大陆架的保护,其引发的海啸对我国影响较小
1234567
(2022·江苏南通开学考试)华南大陆
位于青藏高原以东,显生宙以来发生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右图为“华南大
陆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读图完成
4~5题。
4.推测图中①处的地貌可能是
岩层中的金矿石先被外力作用挟 带到河水中,再经流水磨蚀、沉 积形成沙金。
12345
答案 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 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 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12345
读材料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 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 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 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 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 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 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1234567
6.(2022·新疆昌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阿留申群岛由超过300个细小的岛屿组成,长1 900 km,总面积为
17 666 km2。19世纪后期,人们在阿留申群岛发现金矿。阿留申群岛多 地震,但历年地震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岛上无树,植被以草甸、苔藓 为主。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位置。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对对练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对对练

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Ⅰ,37(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形成内陆湖盆。

山脉的隆升,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的隆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湖泊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渐形成内陆湖。

第(2)题,由以上题目可知,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

必须是板块挤压,才能导致山脉隆升。

(2018全国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2~3题。

2.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3.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2.A 3.C解析:第2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地表形态的塑造1.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图中河流沿岸居民点很少且居民点规模很小,其地质原因是什么?[答案] (1)断层。

理由:岩层断裂并产生错动位移,而后形成河流。

(2)岩层f、e、d、c按顺序沉积并固结成岩;在岩层c沉积并固结成岩后,岩浆沿断层侵入形成b岩层;最后岩层a沉积并固结成岩。

(3)位于断层附近,多地质灾害。

[解析] 第(1)题,参照图例,观察同一岩层的连续状态即可得出图示地质构造为断层。

第(2)题,沉积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按顺序从下向上层层沉积;b岩层不符合层层沉积的规律,分布于断层顶部并且不符合喷出岩的火山锥形态,应为侵入岩。

第(3)题,河流在断层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地势较低、位于向阳坡,气温偏高;坡度大,冰雪不易存留。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 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的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坡度平缓;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3)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3)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1.(2012·山东文综•T3•4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沉积岩、花岗岩形成中的地质作用;(2)根据岩层的形态、缺失、穿插关系确定地质作用的顺序。

【解析】选D。

图中有两种沉积岩,其中沉积岩Ⅱ在下部,说明形成时间较早,其内部存在褶皱,说明沉积岩Ⅱ形成后受到水平挤压而上升,甲处上端的背斜顶部缺失,说明出露地表遭受了外力侵蚀。

其上部上覆的沉积岩Ⅰ,应该是地壳下降后,沉积形成的岩层。

花岗岩从下部上升穿插了沉积岩Ⅱ和Ⅰ,说明其形成时间最晚。

(2012·江苏地理•T9、10•4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2、3题。

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弄清岩层埋藏深度的变化与岩层运动情况的关系。

(2)理解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的变化与岩层弯曲情况。

【解析】2选D,3选C。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④处地下岩层的地质构造都属于背斜,但①、④处背斜岩层的弯曲程度更大,更易被侵蚀而形成山谷。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岩层埋藏深度线发生断裂,说明此地岩层发生断裂,并且⑤处岩层埋藏比周围岩层深,应为下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易错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易错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
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


易错题【02】分不清凹与凸、压力与张力
【要点明晰】
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
泥页岩 盖
晚期 年代新
储 砂岩
早/初期 年代老
运 生 夹砂岩泥页岩为主
(1)分析夹易砂岩错泥题页【岩0发2育】成分阿不尔清伯特凹盆与地凸主、要烃压源力岩与的张优力势条件。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 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任何地形(地貌)的形成均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内力作用是因何种地壳运动(褶皱、 断层)促使地壳(岩体)上升或下降。 ②依据气候干湿状况确定外力作用是流水还是风力。 ③再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外力作用是侵蚀还是堆积。
【错因】分不清凹与凸 【问诊】马蹄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地壳不断上升,外力侵蚀导致的,其内力作用为地壳 的上升运动,加之地转偏向力,造成水流冲刷,土壤流失,而岩石变质、硬度大,不易被侵蚀, 从而形成了圆润而深深的河湾。 【答案】(1)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抬升,山脉隆起,落差加大,河流下切加深河床,形成 曲流与山脉并存的马蹄湾。(2)夏季该地区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 水中含沙量大,形成糖玉色泽。冬季降水量少,河中含沙量少,水质清澈如碧玉。
易错题【01】不会内外力结合分析问题
【要点明晰】
常见的内外力结合而成的地貌 1.石林、峰林的成因: ①外力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外力)→②地壳抬升(外 力)→③外力风化、侵蚀(流水)、重力崩塌(内力)。 2.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的成因:①断裂下沉形成地堑 (内力)→②流水沉积(外力) 注:①当提到受侵蚀作用时要考虑有没有抬升。②当提 到受沉积作用时要考虑有没有下沉。③内外力常结合岩 层不完整接触问题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来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

滚动训练五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2.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则昌乐火山口岩石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三者皆可3.形成昌乐火山口岩石的物质来自( )。

A.地壳B.上地幔C.地核D.下地幔【解析】第1题,昌乐古火山口六棱石柱的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呈放射状排列。

第2题,甲、乙、丙分别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昌乐火山口岩石属于岩浆岩。

第3题,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而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答案】1.C 2.B 3.B某旅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公园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

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下图为该游客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抬升作用5.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

A.风力堆积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解析】第4题,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

风化作用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干旱、半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

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

第5题,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土质疏松;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地貌的物质组成来源;冰川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

【答案】4.B 5.C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可以用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来表示。

【精选】(人教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2014高考真题)

【精选】(人教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2014高考真题)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1.(2014·山东文综·T12·4分)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 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的判读;(2)地质构造剖面图向斜、背斜、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解析】选B。

由图b可知,地质剖面图是××向斜两翼中的东翼的地层关系,根据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的规律,可知Ⅱ沉积岩层年龄大于Ⅰ;Ⅲ在Ⅰ、Ⅱ上面,且连续,是向斜东翼被侵蚀后地壳下降沉积形成的,形成的年代最晚。

【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由图a等高线判断地形,推断岩层新老关系,忽视岩层新老关系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影响。

(2)忽视图中岩层“东翼”,由岩层倾斜直接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2014·江苏地理·T7、8·4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3.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弄清楚等高线与地层界线的关系。

(2)理解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3)明确图中1和4、2和3的海拔相同。

【解析】2选B,3选A。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上的点海拔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由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

第3题,由上题可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

(2014·北京文综·T6、7·8分)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4、5题。

4.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5.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题指南】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掌握岩层的沉积顺序与地质构造的判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10 沙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10 沙丘

摩擦力 风源地远近 狭管效应
1.沙丘的形成 (1)沙源丰富
(2)动力搬运
(3)沙粒堆积
2.流动沙丘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 风 蚀 : 土 壤 肥 力 下 降 ; 大 风 袭 击 ( 毁 坏 房 屋 、 刮 倒 作 物 、 摧 毁 电 线 杆等)。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1234567
4.从沙源角度,河西走廊绿洲边缘流
动沙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绿洲内部固定灌丛沙堆植被被破坏
绿洲内部固定的灌丛沙堆植被被破坏,应该导致 绿洲内部沙丘的形成,而非边缘地区,排除A;
√B.砾质戈壁及风蚀地提供了丰富沙源
C.废弃的沙质干河床受风力吹扬起沙 废弃的沙质干河床受风力吹扬起沙符合沿着干 河床断续分布,排除C;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 泥沙面积较大。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降水少,风力大,植被稀疏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12345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沙源多)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 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沙源少)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选其中一种观点,并提供论据即可)

2020年山东新高考地理模拟猜想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详解)

2020年山东新高考地理模拟猜想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详解)

2020年山东新高考地理模拟猜想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1.某科考队沿图中M、N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1—2题。

观测点海拔(m)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1).图中甲处可能是( )A.背斜山B.向斜谷C.背斜谷D.向斜山(2).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 )A. B.C. D.2.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

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1—3题。

(1).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A.②B.③C.⑤D.⑥(2).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3).浮山合理的开发方向是( )A.建设生态公园B.建立自然保护区C.开发高级住宅区D.大力发展建材业3.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阶地。

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2).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4.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

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却深深嵌入岩层之中,如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考向分析及典型例题精讲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考向分析及典型例题精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Ⅰ,37(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形成内陆湖盆。

山脉的隆升,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的隆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湖泊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渐形成内陆湖。

第(2)题,由以上题目可知,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

必须是板块挤压,才能导致山脉隆升。

(2018全国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2~3题。

2.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3.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2.A 3.C解析:第2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高考命题规律20xx 年高考必备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 内力作用与地貌6~7命题角度2 外力作用与地貌10~11 7~9 9~11 6~8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xx全国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1.A 2.C解析第1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贝加尔湖一侧邻山脉,呈狭长型,属构造湖,地壳断裂下陷集水而成.第2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任何地貌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据材料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说明外力作用携带物质不断沉积;而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地壳断裂下陷还在继续,导致湖盆在加深.(20xx江苏·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答案3.B 4.B解析第3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岩层年龄.丙岩浆岩未穿过甲岩层下方的侵蚀面,故其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乙断层上方的侵蚀面未发生明显错动位移,故该侵蚀面形成时间晚于乙断层,而丙岩浆岩穿过该侵蚀面,故丙岩浆岩形成晚于该侵蚀面.因此,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4题,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变形.由图中岩层的倾斜状况可推出,乙断层处的岩层和甲岩层都有岩层的倾斜,故褶皱次数为2次.(20xx天津·3)读图,完成第5题.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5.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B解析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山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图中山地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图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应为褶皱构造.故选B项.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0xx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A.堰塞湖B.断块山C.火山口D.鞍部2.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A.层理构造B.含有气孔C.颗粒粗大D.含有化石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山顶甲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说明甲处最可能是火山口.第2题,图中最高处是火山口,岩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岩石特性为一般含有气孔.(20xx江苏徐州第一次质检)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图1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完成第3~4题.图1图23.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变质作用C.板块张裂D.风力侵蚀4.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B解析第3题,太鲁阁峡谷位于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图示峡谷呈“V”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第4题,太鲁阁山体岩石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根据箭头方向,图2中的①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是侵入岩;④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③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20xx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5.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6.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答案5.D 6.A解析第5题,图中断层①将地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④的是岩浆活动,形成③的是变质作用;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山地;岩层⑥位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第6题,图中a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20xx辽宁抚顺3月模拟)下图为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据此完成第7~8题.7.读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可知( )A.甲处沉积岩出露地表B.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为32米C.丙处沉积岩遭受侵蚀D.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即为岩层形态8.大致位于背斜顶部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7.A 8.B解析第7题,甲处沉积岩的埋藏深度为0米,故其出露于地表;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8米;丙处沉积岩层未出露地表,不可能遭受外力侵蚀;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并非岩层形态.第8题,甲处海拔为10米,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米,说明沉积岩层的海拔为10米;乙处海拔为23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8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5米;丙处的海拔约15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4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1米;丁处的海拔约11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12米,因此丁处沉积岩的海拔约-1米.由此判断,乙处的沉积岩层海拔最高,说明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起,故乙地大致位于背斜顶部.(20xx山东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第9~10题.9.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沉积—断层B.沉积—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层D.断层—褶皱—沉积10.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③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9.C 10.B解析第9题,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第10题,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图示没有岩浆活动现象.(20xx内蒙古包头期末)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3题.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A.M线东侧P岩层受侵蚀程度大B.M线东侧P岩层比西侧抗蚀力强C.M线西侧P岩层早期沉积厚度大D.M线西侧P岩层比东侧抗蚀力强12.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 )A.峰丛、石笋B.峰林、峰丛C.石柱、石笋D.峰林、钟乳石13.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答案11.A 12.C 13.D解析第11题,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抗侵蚀力强度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上升形成地垒,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程度大,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较小.第12题,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第13题,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N岩层先形成,之后P岩层形成.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得晚.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命题角度2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xx全国Ⅰ·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第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2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A 项正确.第3题,地壳抬升使得该河段(上游河段)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阶地.四个平坦面呈阶梯状分布而不是连续状态,说明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地壳稳定期沉积作用强,形成砾石沉积层,地壳抬升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选D项.(20xx全国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4~6题.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4.C 5.B 6.B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4题,由于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选C项.第5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小,故选B 项.第6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20xx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第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7.C 8.B 9.D解析第7题,解题思路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本题问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二层是贝壳堤形成于海岸带;第三层是贝壳堤的形成必须要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的堆积;第四层是在该海岸带有大量贝类生物的生长及其死亡堆积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也就是该海岸带要有较长时间的位置稳定,而不是位置的变化,位置的频繁变化会导致死亡的贝类堆积分散而不是集中.第8题,贝壳堤外的泥沙堆积,会使海底升高,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也就是会使海岸线距贝壳堤越来越远.A、D两项很容易排除;由题干可知,流动的海水把泥沙从河流入海口处搬运到了他处堆积,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可排除C项.第9题,由题意可知:①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的堆积是导致本海域本时间段内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②入海口处海岸线变化最显著;③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且南北方向位置有显著变化;④以上说明泥沙沉积量大且入海口有南、北方向的多次变动.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0xx广东汕头期末)某旅客于20xx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公园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据此完成第1~2题.1.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抬升作用2.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A.风力堆积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项对.风化作用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A项错.干旱、半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项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 项错.第2题,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C项对.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土质疏松,A项错.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地貌的物质组成来源,B项错.冰川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D项错.(20xx湖北孝感期末)伯利兹蓝洞位于中美洲洪都拉斯首都东面60里海面上,直径为305米.洞内水深137.9米.据科考推测伯利兹蓝洞是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一个石灰石坑洞.读图,完成第3~4题.3.关于伯利兹蓝洞说法正确的是( )A.伯利兹蓝洞内没有任何生物B.伯利兹蓝洞内有钟乳石或石笋C.伯利兹蓝洞内岩石是变质岩D.巴西暖流从伯利兹蓝洞上面经过4.关于伯利兹蓝洞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伯利兹蓝洞形成与渭河平原形成相似B.伯利兹蓝洞形成先是冰川侵蚀,后是海面上升C.伯利兹蓝洞形成先是流水溶蚀,后是海面上升D.伯利兹蓝洞形成过程伴随气候的变化是先暖后冷答案3.B 4.C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伯利兹蓝洞是石灰石坑洞,为喀斯特地貌,故洞内有钟乳石或石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温暖湿润的条件适合生物生存,洞内应该有生物.第4题,伯利兹蓝洞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渭河平原成因是断裂下陷,成因不同;伯利兹蓝洞位于低纬度地区,没有冰川作用,先是流水溶蚀,后是海面上升形成的;由材料可知,伯利兹蓝洞形成过程伴随气候的变化是先冷后暖. (20xx山东泰安第一次质检)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第5~6题.5.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6.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答案5.D 6.A解析第5题,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根据图例,图示6月份沙丘顶被侵蚀,高度不断降低.迎风坡侵蚀,背风坡堆积.6月26日西坡堆积,是背风坡.6月11日东坡堆积,是背风坡.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由东坡堆积改为东坡侵蚀.第6题,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20xx山东淄博一模)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据此完成第7~8题.图1图27.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答案7.D 8.C解析第7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第8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处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岩层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20xx四川南充一模)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完成第9~10题.9.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10.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 )①冰川侵蚀②地壳隆起③侧蚀④断裂下陷⑤下切侵蚀A.②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②⑤答案9.B 10.D解析第9题,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落差更大,立体感强.第10题,根据材料,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在地形平坦时期,受③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后来发生②地壳隆起,地势落差大,河流⑤下切侵蚀增强,形成嵌入式蛇曲.因此顺序是③②⑤.(20xx四川凉山一诊)新几内亚岛位于赤道和12°S之间,德雷沃河是新几内亚岛上一条较大的山区河流,河流中游以阶地地貌为主.阶地形成过程中,该区域没有发生大的地质构造变动,流域上游有沙金矿分布.读德雷沃河中游不同时期的河流及其流向图(从老到新依次是1-2-3-4)和河流阶地剖面图(P-M).据此完成第11~12题.11.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侧蚀B.下蚀C.流水搬运D.凸岸堆积12.图示地区偶见土著人淘金,最容易找到沙金的地点是( )A.基岩深处B.河流左岸C.河流右岸D.河流底部答案11.A 12.C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左岸是南岸,故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侧蚀.第12题,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故河流右岸最容易找到沙金.(20xx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 )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14.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答案13.B 14.C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1900—1971年海岸线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两侧海岸线1900年和1971年相交,说明没有变化;1982—1987年以及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相交位置;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第14题,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则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减少.。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H )【地表形态的塑造】图3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7〜8 题。

N!断层 瓦可砂砾石层 CZ □玄武岩灰岩 曰页岩 卫粉砂岩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 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 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 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2020年江苏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23.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4. 图中断层()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图3遷豳 目 笔mi $ 曰 砂岩砂砾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断层侵蚀面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 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5.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 3500-3600米。

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

完成17、18题。

18.【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 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 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 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作用图2R6801等高战S ) A3767.2山峰及高程何河波O 水域图2(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题地表形态的塑造1、下图为凌河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煤层形成于砾岩层中B.煤层形成的时间较晚C.煤层由变质作用形成D.皮家处适合开采煤炭2.图示区域P—K期间的地质过程主要为()A.沉积—挤压—侵蚀—沉积B.下沉—侵蚀—抬升—沉积C.沉积—断裂—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2、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

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图)。

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

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

据此完成下题。

1.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A.8点前后B.12点前后C.16点前后D.20点前后2. 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B.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C.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D.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3、苏州鸡笼山位于天平山主峰南900m,海拔53.6m,为花岗岩山体。

山不高,有二峰。

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

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座硕大的山石盆景。

次峰更奇,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

图a 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五人撑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A. BB. CC. DD. E2.图a中“五人撑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 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 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 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 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4、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

据此完1-2题。

1.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B.植被稀疏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地势起伏较小5、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

B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年〜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B.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C.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D.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灰层T形成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6、喜马拉雅山是横亘于亚洲南部的天然屏障,山里岩石中多海洋生物化石。

南坡的河流注入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坡河流汇入雅鲁藏布江,南北坡的地势、河流不对称。

南坡的尼泊尔、不丹两国深受藏文化影响。

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A.板块生长边界北侧B.板块消亡边界南侧C.板块生长边界南侧D.板块消亡边界北侧2.目前,图示区域分水岭北移的主要原因是()A.板块边界的移动B.风力的侵蚀强弱C.板块的张裂快慢D.河流的向源侵蚀3.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不丹两国深受藏文化影响的根本原因是()A.河谷贯穿了山脉南北B.南北交通比较发达C.南北的人们易于交流D.藏文化的优先传播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金)两国交界处,湖区周边生活着约200万人口。

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周围群山环抱。

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

目前,卢旺达与邻国刚果(金)合作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

下图为基伍湖位置图。

1.简述基伍湖的形成过程。

2.与世界其他深湖相比,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试分析其原因。

3.科学家认为基伍湖看似平静,却杀机重重,如同一个可怕的恶魔,给在周边生活的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试说明原因。

4.分析甲烷气体的开采对两国产生的有利影响。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n”,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

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

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煤层位于页岩处,A项错误;读图中岩石的年龄可以看出,C1地层处于3.3亿年到3.62亿年之间,煤层处于C1地层,形成的年龄最早,B项错误;由地理常识可知,煤层存在于沉积岩中C项错误;皮家处煤层较浅,其下方不远处有煤层出露于地表,开采煤炭较容易。

2.读图可知,P1-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岩层向下弯曲,K1最后沉积形成。

图示区域P1-K1期间的地质过程主要为沉积-挤压-侵蚀-沉积。

2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A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由题意知,羚羊峡谷是狭缝型峡谷,只有太阳高度大时阳光才容易照进峡谷。

故要欣赏“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应在当地正午12点前后,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最大时效果最好,B对,ACD错。

故选B。

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由题意知,羚羊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且谷底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说明该峡谷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A对,BCD错。

故选A。

3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D解析:1.由材料可知,组成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为侵入岩,图b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E为喷出岩。

故选A。

2.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接着地壳上升形成山体,然后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貌。

故选D。

4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A解析:1.根据图示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

向下凹,是向斜构造。

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的是断层构造,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

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暖湿的环境条件下,受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

2.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甲位于背斜的顶部,A错。

隧道沿线有两处穿过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B错。

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C对。

F1断层形成可能与F2断层在同一时期,D错。

第4题,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该地岩层以碳酸岩为主,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A对。

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较小不是岩溶地貌分布的主要原因,B、C、D错。

5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D解析:1.本题考查岩层和断层走向判断。

由材料信息可知, 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走向,A、D错误;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断层f的走向为东北一西南走向,所以B错误,C正确。

2.本题考查地质图的判读。

图中A—F为沉积岩,年龄由老到新。

花岗岩G侵入E岩层,并未侵入F岩层,所以花岗岩G侵入在F岩层形成之前,火山灰层T形成是在F岩层形成之后,所以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灰层T形成之前,A错误;图中F岩层也发生了断裂,因而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B错误;b处属于岩层D,岩层D比岩层E、F老,C错误;花岗岩G侵入E 岩层,未侵入F岩层,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E岩层年龄在6500万年〜2.3亿年,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在300万年〜6500万年,可能为1400万年,所以D 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D; 3.A解析:1.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以雅鲁藏布江谷地又被称为地缝合线,喜马拉雅山正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南侧,故B项正确,ACD错误。

2.喜马拉雅山南侧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也叫向源侵蚀)使河流源头不断向上游方向(向北)移动,分水岭也逐渐北移,故D项正确,ABC 错误。

3.由于河谷贯穿了山脉南北,为河谷地带的南北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所以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不丹两国深受藏文化影响,故A项正确,BCD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1.地处东非大裂谷带内,板块张裂运动强烈;岩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势低洼,积水成湖。

2.基伍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阻碍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底层水体相对静止,不利于湖水的更新;水体流动性差,水体含氧少,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盐类物质集聚湖底,破坏湖底生物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3.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湖区附近火山活动频繁,喷发的熔岩流可能造成湖底甲烷燃烧爆炸,导致湖水水位猛涨,淹没湖区周围的低地和城市;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对湖泊周边居民造成生命威胁(缺氧窒息或中毒)。

4.缓解两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増加经济收入;减少湖底甲烷爆炸带来的安全隐患。

解析:1.本题考查基伍湖的形成过程。

由材料“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可知,该地板块张裂运动强烈,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2.本题考查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的原因。

由材料"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可知,该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不利于水体的垂直运动,底层湖水完全静止,影响湖水的更新;由材料"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可知,水体含氧量低,且由于聚集了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生态环境较差。

3.本题考查基伍湖对周边影响大的原因。

由材料可知,基伍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硫化氢气体,在基伍湖的北侧有多座火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可能会引爆甲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