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观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93863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2.png)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注重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这种思想引导我们关注人们的美好生活,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民主、法制、人权、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2.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指导我国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环境建设,避免了“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推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在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大力整治,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3. 推动我国国际崛起。
科学发展观推动了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加强人民群众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建设等任务的开展,在国内逐渐成为基础完善,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让我国逐渐实现国际崛起,增强国际影响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正确把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指南。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ddd813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d.png)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本文将就该理念展开探讨,分析其内涵和实践,探寻如何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2. 以人为本2.1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人的身心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2 倡导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倡导人文关怀。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人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
政府应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使人们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拥有精神富足的生活。
3. 全面协调3.1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过去的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
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3.2 区域与社会的协调全面协调发展还强调区域与社会的协调。
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为了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差距。
3.3 利益主体的协调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益平衡也是全面协调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社会公正,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4. 可持续发展4.1 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文档资料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f1908777232f60dccca16b.png)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
科技进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领域,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对缓解人口与经济增长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扩大环境容量进而相应地扩大生存空间,改善生存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认识的成果。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发展的内涵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认为资本积累和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60 年代则认为发展包含增长加结构变化。
虽然发展的含义扩展, 但经济增长仍然是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70年代发展转到强调贫困、失业和分配不公问题的改善, 从而拓宽了发展的内涵和本质, 把发展同人的基本需要联系起来。
80年代把注意力转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90 年代发展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大大拓宽,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环境的改善, 还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非经济因素的改进。
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可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认识的伟大成果。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思维的反映。
人类在对经济发展的思维方式中, 经过了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化, 由片面思维转向全面思考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观是在全球面临经济、环境、社全等问题的背景下, 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现实与未来的忧患中领悟而来。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生态、社会的综合发展; 从以物质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的发展; 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 从只只顾自身、向自然索取转向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和地球。
树立经济、生态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意识, 从与自然作斗争转变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发展观上体现了未来、全局和整体的现代科学思维。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及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及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add6938b9f3f90f77c61bcf.png)
科学发展观的內涵和实质及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內涵和指导作用实质及指导意义浅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的发展观是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我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深刻洞察社会历史深远发展趋势,清醒地认识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系列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人与自然、经济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
一个社会性要获得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这些关系。
以人类文明的关系为例,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恶劣严重,这也是我国目前落实科学战略部署发展观、开始实施可持续实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活动就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然而在这个环境问题上,人类就曾经有过非常盲目的做法,特别是一些先进的产业化国家,发展工业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资源枯竭、气候异常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人类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这就是不科学的发展观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所以,要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就要认识、掌握自然界、全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那么,科学的发展观实质真是假是科学技术什么?我认为,科学的发展观实质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第一,科学必须的战略部署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的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发展必须是通力合作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随着生态建设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好统筹兼顾教育工作。
统筹兼顾,就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糟、保护好、发挥好,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父子关系,并要着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要适当倾斜。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27644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c.png)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旨在引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并实现社会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协调。
在今天的现实中,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全体人民的利益,致力于解决贫困、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
社会发展应当注重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方面,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城乡发展、协调社会阶层关系、协调民族宗教关系、协调家庭和谐关系。
在生态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限制和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倡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的发展思路,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制度和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认为制度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15c3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f.png)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发展压力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议题。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探索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统一,注重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它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科学发展观不仅有理论指导,更有实践基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科学发展观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背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旨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保护和增强未来世代发展能力的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的认识加深,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要协调,相互促进和支持。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的挑战,各国普遍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和《巴黎协定》等机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以应对全球性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
可持续发展提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进步。
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而可持续发展目标正是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ea477c103d8ce2f006623f5.png)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来解读科学发展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找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变革,一经提出便很快在全球形成共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
探究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发展水平下提出的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目标。
它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实现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是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的结果。
在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发展仍旧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是党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所确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强调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手段,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bdc24fa4693daef5ef73d85.png)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化,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航向,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又相互联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a8beb005fbfc77da369b129.png)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遵循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和阶跃性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4-0055-02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
胡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①因此,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要坚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cb7136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3.png)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技术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的主要议题之一。
它涉及到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协调发展。
科学和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科学思维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思维的支持。
科学思维强调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推理和决策。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这就意味着需要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真实状况,了解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式,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探究环境和社会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科学思维不仅仅是智力和技能的问题,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种价值观强调尊重自然和社会,关注长远和全局的利益,鼓励创新和改进,愿意承担责任和风险。
二、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自然系统。
理解生态系统对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使生物在其中生存和繁衍。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这就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关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和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
科学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效率和质量,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耗方式也带来了很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洁能源指的是能够满足人类需求且不破坏环境和社会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化石能源。
科学和技术在清洁能源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科学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清洁能源的优势和劣势,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清洁能源的效率和可靠性。
清洁能源不仅能够减少环境和社会的负担,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创造,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指的是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和消耗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相结合,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回收。
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294571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c.png)
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1.引言科学技术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科学发展观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对于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指人类运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形成的一种工具和方法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人类需求为目标。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得到的知识,再通过技术的手段转变为实际应用。
3.科学技术的重要性3.1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生产力的面貌,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3.2改善生活质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科技的手段,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交通、高效的通信、丰富的娱乐等各种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3保护环境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减少环境污染、开展环境保护和治理,并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理念,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既要重视经济增长,也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至关重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4.2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3推进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机制的建设,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6135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7.png)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是一种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和全面指导思想。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在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
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培育新的科技成果,实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改革创新。
改革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推动制度创新,改革经济和社会
模式。
第三,环境保护。
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需要关注环境问题,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保护自然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
服务的理念与指导思想的具体化。
它强调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必须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利益,关注人民的福利,体
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发展观的人本取向。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被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碧水如镜的西湖、雨后清新的北京街头、洁净无敌的北京奥运村……这些美好的图景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
这也体现了我们的社会正在向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旨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发展成为全面、平衡、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发展观实践,建立了人民向往的和谐社会,也一个有许多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国家,对于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民族期望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2b56b7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8.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在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率。
二、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环节,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三、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科技革命是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往往会导致产业变革,即新的科技革命会催生新的产业,取代传统的产业。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为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六、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推动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七、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技安全是指保护国家的科技实力,防止科技被滥用,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
在现代社会,科技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间合作的重要领域。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策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74ebd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9.png)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策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为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针对其挑战所提出的对策。
1.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科学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力量。
在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高效、清洁的解决方案,有效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科学技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转型。
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利用率,从而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也提供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有助于建设绿色和健康的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
2.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然而,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些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导致了一些发展我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路径上的滞后和缺乏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的应用不够平衡也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一些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并没有被有效地普及到各行业和地区,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技术的断层。
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也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3. 针对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对策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对策。
加强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是解决科学技术不平衡、应用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国际间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实现科技进步和成果的共享,有利于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我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推动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规和政策,引导并支持科技创新和应用。
鼓励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普及和推广,从而实现科技的普惠发展。
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帮助每个人更好地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并推动科技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e711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1.png)
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例如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人们更方便地获取和交流信息。
3.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例如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社会治理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教育水平。
4.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例如军事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国家的信息化水平。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例如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能源问题,交通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交通问题。
总之,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1dd0f3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9.png)
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它强调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指导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
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依靠科学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鼓励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进行前沿科研,推动科技的进步。
只有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在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的公平性,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缩小贫富差距。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在各个领域之间实现协调、平衡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
在城乡发展中,要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区域发展中,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地区间的差距。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后代子孙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指导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强调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中国梦,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文案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3b17a4a6c30c2259019ec9.png)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摘要:人类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甚至是灾难。
分析了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然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可以说,科技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都与科技进步有着重要的联系。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促使其更快的发展和改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什么是“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类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5个阶段。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着这样的客观事实:1、人类社会是有序演进的;2、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3、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在发展的5个阶段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贯穿着整个社会进步的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原始社会经理了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
在旧石器时代过程中,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通过工具来帮助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
这一科技的进步,则是将人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
但在这一阶段中,人类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石器,通过狩猎和采集维持生活。
由于当时人类科学技术能力还非常低,妇女的生产占主导,所以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所以叫做母系氏族。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94e5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8.png)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一种理论体系。
它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对于指导现代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强调了科学技术必须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伦理、道德和安全等挑战。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强调科技发展必须符合人的需要,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将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
它提倡环境友好型、人性化的科技创新,追求科技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其次,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着力强调了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也带来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要求科技发展应当致力于建设可持续的社会,追求长期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相统一。
它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提倡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行为,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中。
第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注重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强调科技创新必须贴近产业需求,并且注重科技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它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强调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相互促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不仅对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强调了科技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和运用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加强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动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的有机统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对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b8887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e.png)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例如在新能源、清洁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企业和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发展观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摘要:科学发展观蕴涵进步的科技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又一次升华,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发展观是先进的科技发展理念,科技发展观丰富和践行着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人应当也必须在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面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科学技术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观;可持续发展1 前言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从而不仅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前提,而且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前景。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技观和伦理观。
科学发展观正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1]科学发展观蕴涵进步的科技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又一次升华,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发展观是先进的科技发展理念,科技发展观丰富和践行着科学发展观。
[2]2 科学技术发展观的涵义及特征2.1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科学技术作用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在1978年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88年9月,他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党的十四大肯定并发挥了这一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振兴经济首先振兴科技。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力量,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构成。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生产逐渐起到革命性、决定性影响,成为先进生产力淘汰、替代落后生产力的最有力的杠杆。
现代科技发展观强调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崇科技发展为了人、服务人、依靠人的观念。
[2]从科技角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才强国战略为导向,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努力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
[3]树立和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根本要依靠人才。
2.2 科技发展观的特征第一,科技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技发展观。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经济社会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
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新的生活、新的文化;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才能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交织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
现代科技发展观强调自然科学要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努力发展融自然科技与社会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大科技事业。
[2]第三,科学技术价值观不断改变。
科学技术价值观是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改变的价值观。
现代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认为科技的运用不仅要从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完善和健康出发,注重人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要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实力有了显著提高,部分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然而,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同时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我们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要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包括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努力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面对我国的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要以扩大社会就业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标,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开发适用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和环境保护型技术。
4 科学技术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4.1 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作用科学技术具有认知作用,“作为观念来源的自然科学”,是“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人类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
科学技术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力量,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境与生态问题,是与当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同时出现的。
但这并不能说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恰恰相反,实质上是由于工业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的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全面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不能充分利用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主体能力尚未达到全面认识自然规律、按照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对自然界实行全面人化的水平。
4.1.1科学技术的规律性、必然性是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在依据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认识客观规律,认识事物本质,同时也要树立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积累呈加速的提高,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体系。
使人类逐步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依据己有的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的发展趋向做出预测和预见,空前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科学技术是一种最权威的真理形态,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于半个多世纪以前称:“科学是人类精神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
在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与科学思想相匹敌。
”[4]科学技术,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既有客观性、绝对性的一面,又有条件性、相对性的一面,这也是科学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内在根据。
4.1.2树立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观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一致性要求我们树立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是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来合理解决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双重性问题,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一旦形成,又极大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之后,大大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孕育与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在能源、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彻底的变革。
现在高科技的日新月异正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导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高污染的工业逐渐被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密集、清洁型的工业所取代,其结果使众多的国家从简单的资源经济向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过渡。
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主要追求占有厂房、设备和劳动力转化为注重追求占有更多的科学技术,这种趋势将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并不断加快步伐。
[5]由此可见,在资源经济或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起着“催生婆”的作用。
4.1.3 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关键(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本身的持续发展要面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约束,而不能随心所欲。
科学技术研究目标的确立,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都必须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科学技术发挥作用从来没有完全是独立地进行,总是受有意志的人的控制和指导。
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的正负效应,实质上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选择和应用的结果,它已经蕴涵了价值的、文化的、伦理的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已非科学技术本身。
所以,尽管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它的应用却不是中性的。
只有把科学技术置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中来考察,才能解释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有时是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功利价值而引起的,因此要使科学技术合理、有效的运用,就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实现价值追求中的公平合理。
在技术选择过程中,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不得以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方式来确保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对于已经造成利益损害,应当给予合理的补偿。
在技术选择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开发运用既要确保当代人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又不得剥夺后代人满足他们利益需要的权利。
(3)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在社会生产中,选用能耗小,污染少的科学技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样科学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不能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而且可以维护和保持不可再生资源和生态环境,这样,社会既能发展,又能使得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协调一致。
科学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以带来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致出现像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所说的被科学技术异化的人。
4.1.4 科学技术的和谐性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全面实施的有力保障要使经济、环境、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只有树立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以自然为中心,来实现经济、环境、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价值观的指导下,依靠科学技术,以自然为中心,发展生态技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程度的污染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