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解析
文艺理论第三章本章知识点.454
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考察文学活动,首先就要将它放到作为它的基础和前提的人的生活活动整体中去认识,然后再对文学活动自身的性质和构成惊醒考察,最后再回过头来清理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本节概述:人的活动不仅具有动物性,而且它也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人的生活活动具有美学意义。
而在这种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则往往激发人们创造的动机。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知识点1: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存在既具有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人的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它是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
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其物质生活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意识任何时候都只是意识到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知识点2: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知识点3: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
在各种形态的精神活动中,文学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
因而,可以说,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本节概述:按照第一章所引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这四个要素是紧密相连的。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西方传统:柏拉图: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中国传统:《周易•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2、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PPT课件
弗莱Northrop Frye 2020/10/17 (1912—1991)
➢文论家弗莱的“原型”概念
➢“原型” :指一种在文学中 反复运用并因此而成为约定性 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约定性的历史起源,可以上 溯到古代仪式中去,但其更为 深远的源头则永远是潜在的, 不仅存在于文学中,而且也存 在于生活中。
鲁迅《且介亭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外文谈》
*
4
•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 歌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 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 秋·弹歌》
2020/10/17
*
5
游戏说——
• 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 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 卡西尔:《人论》
17
屈原《九歌·国殇》
•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020/10/17
*
18
三、文学的早期形态
从前文学向文学的过渡
文字的发明
口头有声语言
2020/10/17
*
仓颉造字
19
文学的早期形态
早期文学具有杂文学性、多功能性,教化、识 别自然与社会、交往(与天地、神灵)、表情达 意等功能往往交织在一起。
原始口头神话、传说、记事,在流传中不断被 加工,逐渐成为书面形式。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 二)文学发生根本 原因的揭示
• • • • •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诗乐舞三位一体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 (一)文学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及前人有关认识 • 1.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伴随生产劳动发 展而发展。 • 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有不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 • 文论史前人假说: • 1.文学动力是社会风气的变化。 • 2.文学动力是某种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 • 3.文学动力是它的内在动因。 • 4.固有因素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
•
第三节 文学活动 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一)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 1. 巫术仪式发生说 英国弗雷泽《金枝》 哈丽逊《古代艺术与仪式》
(一)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 种学说
• • • • • 2.宗教发生说 恩格斯 赫尔德尔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3.游戏发生说 德谟克利特 康德 谷鲁斯 圣人创立说 心灵表现说等
(二)、文学发展的终级原因
以生产活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 动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其它因素: 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 文学不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 • 文学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话语实践。
14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 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 具体表现即为“话语蕴藉”。
蕴藉:“蕴”-------积聚、收藏,引申而为含义深奥;
26
江汉----杜甫
• • •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病欲苏 一作: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其一,我的心已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 其二,我的心不像落日,它仍然强壮。 其三,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 其一,虽然我的病已如秋风,但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二,我的病不像秋风,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三,在秋风中,病将要痊愈。 27
•
•
比较而言,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 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生多。不过,两者 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 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属性。
28
四、话语蕴藉的意义
1、能使作品寓意深刻,避免浅露 2、回味无穷,使文学作品充满意境之美 3、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扩大作 品的审美空间。
19
庖丁解牛
• 管子-----用它阐明用兵之道。 • 庄子-----用它阐明养生之道。 • 吕氏春秋----用它阐明人们专注到一点, 才能把事情做好。 • 淮南子-------用它阐明工具和技巧之间 的关系。 •
20
2.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 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作为话语蕴藉,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 殊组合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 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 话语蕴藉由作者来创造,让读者去体味。文学话 语不同于日常话语、新闻话语、科技话语、政治话语, 因为文学话语具有话语蕴藉性。在特定的文本里,话语 蕴藉可以通过一个篇章段落来体现,有时还可以是一个 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可以是人名和地名。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考题(总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A. 康德B. 黑格尔C. 席勒D. 斯宾塞答案A 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A. 文采B. 情感C. 观众D. 文化答案C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 文学积累B. 文学创作C. 文学鉴赏D. 文学批评E.答案B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A. 物质实践活动• B. 精神活动• C. 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D. 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E.答案B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A. 布洛• B. 英加登• C. 荣格• D. 弗洛伊德• E.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A. 小说• B. 诗歌• C. 戏剧• D. 散文• E.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A. 立普斯• B. 克罗齐• C. 弗洛伊德• D. 布洛答案D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A. 席勒• B. 莎士比亚• C. 荣格• D. 弗洛伊德答案C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9.(4分)着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A. 俄国形式主义• B. 新批评• C. 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A. “表现”说• B. “实用”说• C. “再现”说• D. “客观”说• E.答案B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11.(4分)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A. 王维• B. 李白• C. 司空图• D. 王昌龄• E.答案D 解析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三节意境12.(4分)“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鲁迅的刚毅辛辣”,实质都是• A. 风格相似性的表现• B. 风格独创性的表现• C. 风格替代性的表现• D. 风格一致性的表现• E.答案B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一节文学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13.(4分)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A. 抒情性小说• B. 抒情诗• C. 抒情散文• D. 诗歌答案B 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14.(4分)席勒将诗区分为• A. 素朴的诗与理想的诗• B.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C. 古典的诗与感伤的诗• D. 浪漫的诗与象征的诗• E.纠错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5.(4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知人论世'说是由()提出来的.• A. 严羽• B. 刘勰• C. 孔子• D. 孟子答案D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二、判断1.(4分)形式美是美的一个范畴.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三节形式创造2.(4分)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二节情感评价3.(4分)口头批评不属于现实化的文学批评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实践4.(4分)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一节抒情界定5.(4分)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三节文学接受的高潮6.(4分)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着(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答案正确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文学消费不仅是简单地对其物质载体的使用的有形或无形的享用,更是对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的传播、接受和再创造活动答案正确解析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8.(4分)创作中的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形.答案正确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9.(4分)文学批评模式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由特定理论背景产生的批评视角、读解方式和行文风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唯一的方法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10.(4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着名的“双百”方针是在()年提出来的。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谈文学活动的发生
谈文学活动的发生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一班曲佳宁对于文学活动的起源,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与劳动说各有依据,而我更为支持的是“劳动说”。
对于劳动说具体内容,教材已解释得较为详尽了,而我则想从文学活动构成四要素的方面谈一下它与劳动说内容的对应关系。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在我看来此句的意思即是“劳动产生了作者”。
正如我们所知,人本是万物灵长中普通的一员,相较于恐龙、大象,不够强大;相较于猎豹、兔子,不够机敏,正是劳动使人从万物中突出出来。
直立行走,解放双手,是劳动的结果,而它们最终产物是对大脑的开发。
这是一切文学活动产生的基本前提,也正是由于大脑得以被开发,才出现了那些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人并由他们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谓的“作者”。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教材的本义是为了共同劳动,人类祖先产生语言文字上交流的需要,最终发展为文学活动。
而我在此处想把这句话理解为劳动产生了阅读的需要即产生了读者。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之所以劳动是为了不劳动,即人们想以现在的辛苦劳动换取明日的安逸生活。
所以随着劳动的产生,劳动的发展,劳动水平与效率不断提高,于是人们以同样的劳动量可以换取更多的产出品,也就是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由此人们因为劳动而把自己从劳动中解放出来,逐渐开始追逐精神生活,即产生了读书看报,获取信息的阅读需要,于是在作者产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读者,并且读者数量范围逐渐扩大。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即劳动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
此处的“世界”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生存的地球这类的世界,而是文学活动中的世界,也就是文学活动所反映的主客观世界。
通俗来说,劳动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它本身及由它衍生出的人在劳动时的主观思想等都可成为文学活动中的题材,所以劳动与世界,与文学活动间一直存在着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这句所谈的,是劳动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因为最初劳动者的号子发展为诗歌,劳动时的节奏发展为音乐,劳动动作衍化为了舞蹈,所以导致了早期的文学活动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文学的历史继承性
1、思想内容 2、艺术形式
批判地继承(革新)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排 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 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 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 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世界文学的提出
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 同财产。……所以我喜欢环视四 周的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 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 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 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 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歌德谈话录》
பைடு நூலகம்
歌德 Goethe
毛泽东:双百方针
“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 由竞争。” (1942)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
一、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二、物质生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三、文学在继承与革新中发展 四、文学在交流中发展 五、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论
三、文学在继承与革新中发展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 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 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 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 希腊艺术的素材。 ——马克思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1) “双百”方针(1956)
“双百方针”
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来的一个理论。 它提倡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 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的自由争论。这是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 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
第四章 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学习重点: 1.文学起源于人类童年的游戏活动 2.文学起源于宗教仪式/巫术 3.文学起源于人类劳动 4.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是同步的 5.经济是决定文学发展的最终因素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内摹仿说”(注意与立普斯“移情说” 的区别,内模仿强调由物及我)。认为在 审美欣赏活动中,伴随有一种摹仿性的运 动过程,这是外物的姿态在欣赏者内心的 再现。审美欣赏是同情地分享旁人的生活 和情绪的产物。他把内摹仿的运动知觉 (包含了动作和姿态的感觉,特别这平衡 的感觉、轻微的肌肉兴奋以及视觉器官和 呼吸器官的运动)看作是审美活动的核心, 围绕着这个核心,过去的经验的记忆和当 前对形象的知觉才融为整体。由于内摹仿 的作用,审美主体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幻觉 (Tauschung),把自我加以变形,投射到
(二)巫术说——
• 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都服务于实用 功利价值。人类远古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 画,最初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 即巫术的动机。
• 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 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 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 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 他 物们。 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泰以勒顺《利原地始打文到化猎》 • 弗雷泽《金枝》
• 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 “物体已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 还会继续远距离的相互作用”。前者可称 为“相似律”,后者可称为“接触律”或 “触染律”。巫师根据第一原则“相似律” 引申出,他能够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 想要做的事;从第二个原则出发,他断定, 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一个人施加影响, 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该物 体是否为该人体之一部分。基于相似律的 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 基于接触律或触染律的法术叫做“接触巫 术”。
• 接触律:你打伤了一个人并为此感到歉疚 时,你只要向自己那只打手的人吐一口唾 沫,受伤者的痛苦将立即得到缓解。
•
(三)劳动说
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
第二编文学活动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
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本身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方面的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的。
考察文学活动,首先对文学自身进行考察,了解它的基础和前提,然后剖析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它与人类的其它活动相比较,既有共同性质,又有特殊性质。
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
因此,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的,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1.从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这一特定角度来看,人与动物同属动物界。
动物的活动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对自然的被动的适应,没有超出自己本能的范围;而人的活动不仅仅是生命活动,而且是生活活动。
2.从发生学层面看,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
3.从认识层面看,人是在一定生活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因此应从生活活动出发来认识人的特性。
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这一观点对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只有从实际生活活动来理解人,理解作为人的活动的一个方面的文学,尤其是答的生产劳动对文学的影响,才能对文学做出科学的阐释。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人的生产活动是人的生活活动的基础,它是在人和自然之间展开的一个过程。
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如龙脊梯田。
(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所谓“合目的性”是指人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
所谓“合规律性”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要合乎或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种花生。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活动是指一系列与文学相关的创作、传播和研究的活动。
它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等方面。
在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社会环境的变迁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文学活动主要以民间文学为主,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特色。
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文学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发展。
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文学的传播速度和方式的变革,使得文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也与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核心,而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对于作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空间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学奖项的设立、版税和版权机制的健全等都能够为作家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
同时,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批评和评论有着密切联系。
文学批评和评论是文学活动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启发。
它能够帮助作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为作品的改进提供方案和思路。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批评和评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壮大,形成了多元的流派和理论体系,为文学活动的繁荣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最后,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密不可分。
文学研究对于文学的理论建构和文学史的撰写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和梳理,可以为文学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
总结起来,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社会环境、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文学批评和评论以及文学研究的影响。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文学活动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文学概论 第二编 文学活动
康德
1724—1804
“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 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 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 力的游戏 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
席勒 1759—1805
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
形象
谷鲁斯:
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 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 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二、作品 作品体现着作者创造性地观照世 界、观察人生的方式,其内容和形 式都有独特的价值。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英美新批评 结构主义思潮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
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英美新批评
兰塞姆创造了一个 术语:文学本体论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自然万物
对作者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
侧重强调文学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描绘 古希腊 模仿说 中国古代 《周易》”观物取象” 五代 荆浩“度物象而取真” 明代 叶昼评点《水浒》 清代 叶燮《原诗》
中国的模仿论传统
荆浩: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
“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 也。”
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 的艺术”。和修辞等纳入 七种“美的艺术”之中, 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 术”。
意味着狭义的文学含义的确立。
这是文学实践经验发展、总结 的结果。 在西方,是与现代化进程密切 相关的。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理解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 其法式,谓之文学。”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字论略》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文学概论系列课件PPT)
在历史上,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
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纪。
赫尔德认为:诗产生于由感觉所经
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诗不是靠深思
熟虑,而是靠对事件的无意识反映来完
成。诗是诗人意识不自觉的自然流露 。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
1744—1803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各民族的早期的文学体裁大多是诗,而诗在当 时是可以吟唱的,诗、乐、舞三位一体。这与原 始人的劳动形式有关。原始人的劳动伴随着劳动 号子和舞蹈动作,诗也具有类似的情况。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文学发展问题与发生问题密切相关,推动文学产生的生产劳动这一基本 力量同样会推动文学的发展,但这一推动力更为隐蔽,也更为间接,因而有了更 多的制约因素。
(二)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
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最 为基本的活动――劳动。人类劳动是文学发生的 起点。将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如 下方面的原因:
(二)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
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最为基本的 活动――劳动。人类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将劳动作为 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 与
文学的关系问题。
巫术原理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
于乙可影响甲
弗雷泽J.G.Frazer
1854—1941
巫术的特点,是总要采用一定仪式,使巫师由 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巫术说倒还 不是说文学直接来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 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甚至, 巫术活动的仪式化还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了直接 的借鉴,比如在金枝传说中,杀“国王”的仪式 就已经有了戏剧艺术的胚芽。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活动作为一种人类智慧的表达形式,自古以来便存在并发展。
其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传递思想、情感和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本章将探讨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并从历史、社会和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文学活动的历史背景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原始社会的成员通过口头语言传递经验和知识,以满足交流和自我表达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发明使得文学活动得以记录和传承,古代文学如诗歌、传说、史书等在各个文明古国中充分展现了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文学活动与社会的关系文学活动与社会息息相关,彼此影响。
首先,文学活动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思潮。
文学作品可以揭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探讨社会进步的方向,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文学活动为社会提供了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的心灵世界,提供了艺术享受和身心愉悦。
最后,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也会对文学活动产生影响,创作和表达的主题、风格往往与时代特点密切相关。
三、文学活动对个体的意义和作用文学活动不仅对社会有重要意义,对个体来说也具有深远的作用。
首先,文学活动为个体提供了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的途径。
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与读者的个体经历进行共鸣,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其次,文学活动培养了个体的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提高了个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拓宽了个体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最后,文学活动也对个体的人格塑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创作、阅读中获取的心灵愉悦有助于个体提升情绪和塑造积极的个性。
四、文学活动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学活动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传统的纸质书籍越来越多地被电子书、网络文学等新形式替代。
同时,社交媒体、博客等网络平台也成为了人们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
文学与科技的结合催生了新的文学形式,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学体验。
总之,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二、文学活动的构成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
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
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使上述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四者是相互依存、无法分割的,因此,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和把握中,才能准确地认识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世界和作者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这是摹仿论、再现论的立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反映活动。
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这是表现说、抒情说的理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作者的心灵、情感表现活动。
(二)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这是语言形式本体论的立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造活动。
(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是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的理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1、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巫术仪式发生说。
宗教发生说。
游戏发生说。
2、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
但经济、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往往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精选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讲义(ppt)
n文学风格的要素
❖心理驱动力与激情 ❖作品的声调 ❖认识的力度美 ❖节奏、色泽、音容之美
n文学风格的分类
个体风格分类
—曹丕:“气之清浊有体” —刘勰:“气有刚柔” —姚鼐:“阳刚”“阴柔” —西方美学: “崇高” “优美”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 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 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 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 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 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 鸣而入寥廓……观其文,讽其音,则 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精选文学活动的发 生和发展讲义(ppt)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一、劳动实践与文艺的发生
n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存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为人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劳动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生存、发展条件。 劳动分工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n原始艺术与劳动实践的关系
※著名演说:《论风格》
※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 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 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 得的剩余和内核。
施皮策尔 1707—1788
※把一切在一位作家的风格方 面所值得注意的事情都统一起 来,并使它们同他们的人格发 生关系。
※非风格化:“零度写作” ※对今天的作家来说,追求一 种非风格或一种口头风格, 一种零度或一种口语写作方 式,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都是 一种同构社会状态的预知。
R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 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R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 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 因内而符外者也。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 辞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 言的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 高明就是风格。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笔记整理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笔记整理
文学活动的发生
一、巫术发生说:
弗雷泽《金枝》巫术原理:“相似律”:两个事物相似就会产生联系,“接触率”:两个事物相触就会对彼此产生影响。
二、宗教发生说:
基于巫术发展后产生的宗教,诗歌与宗教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对无意识情感的一种流露。
三、游戏发生说:
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者自由的合目的性。
席勒文艺就是人的想象力的游戏,就是人除了满足生存需求之后,过剩的精力就要继续消耗,怎么消耗呢,玩游戏,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文学,所以艺术活动就是一种人有过剩精力时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古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它本质上和游戏是相通的。
看到教堂就觉得肃静不敢说话,其实是人在模仿教堂例肃静的环境,这就叫内模仿,自觉的对自然界的模仿。
四、劳动说:
文学活动前提条件、需要(劳动创造条件)、主要内容(人的劳动生活)、早期文学形式都是劳动(早期的)。
文学活动的发展:
1. 文学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乐记》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
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黑格尔: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会由不同的艺术类型来表现它。
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结构主义角度认为,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功能一共31种,由这31种组合成不同的文学形式。
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文学形式就是几大类不同情节的解构和组合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 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
➢ 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 黑格尔的理念论
➢ 弗莱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
➢ 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普洛普、 列维-斯特劳斯
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 《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 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 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看则是平衡的。
文学发展受多因制约
➢ 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 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 有更直接影响。比如政治、哲学、宗教等。
➢ 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 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
诗产生于由感觉所经验的自 然环境和历史环境。诗不是 靠深思熟虑,而是靠对事件 的无意识反映来完成。诗是 诗人意识不自觉的自然流露。 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 联系在一起的。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
格罗塞(德国美学家)
《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 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在 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 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四)劳动说 ❖马克思认为,文起
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劳动起源说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提 供了文学赖以产生的物质前提。
2、文学艺术适应劳动生产的需要,并伴随劳 动而产生。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 邪许(音虎),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 也。”
席勒(德国诗人)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 “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 的共同生理基础
➢ 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 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
➢ 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 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 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谷鲁斯(德国美学家)
➢ 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 ➢ 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三)游戏发生说
➢康德 ➢席勒 ➢谷鲁斯
康德(德国哲学家)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 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 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 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 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 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 一。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宗教和巫术的异同
相同点:都相信超自然的力量。 不同点:
(1)从产生时间看,巫术在史前社会就有了,宗教则是 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才产生;
(2)从世界观上看,巫术认为人能控制自然,宗教认为 人不能控制自然;
(3)从表象形态看,巫术包含许多技术操作问题,宗教 更多包含人生价值的探讨和道德训诫问题。
赫尔德(德国批评家)
❖ 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 ❖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不平衡关系
➢ 表现: ➢ 1、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
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
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 不平衡只是暂时的,某一阶段的,但从整体来
劳动起源说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吴越春秋·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
肉。 《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
无血。 《帝王世纪·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劳动起源说
4、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原始的音乐,就是劳动音响的再现。 最初的乐器几乎无不是从原始的劳动工具转化
➢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 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黑格尔的理念论
黑格尔 Hegel 1770—1831
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 原的理念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 而已。
象征型艺术 古典型艺术 浪漫型艺术
弗莱的循环论
➢ 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 界四季“循环”一样
➢ 春天对应为喜剧
➢ 夏天对应为传奇
➢ 秋天对应为悲剧
➢ 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 文学
加拿大原型批评家 弗莱 N.Frye
普洛普的结构论
《民间故事形态学》:
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 析出三十一种功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 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 现的不同样式。
普洛普 (俄国文论家) 1895-1970
弗雷泽J.G.Frazer 1854—1941
哈丽逊(英国学者)
作为欧洲古代艺术代表的古希腊悲剧源于酒神 死亡与再生的仪式。后来逐渐加了演员和情节, 就由巫术仪式演变为悲剧诗了。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二)宗教发生说
➢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 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
➢赫尔德 ➢格罗塞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发展论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 (一)巫术发生说
➢ 巫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 系统
➢ 弗雷泽 :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 的关系问题
➢ 哈丽逊:巫术仪式逐渐演变为巫术表演
弗雷泽(英国人类学家)
➢ 巫术原理
➢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 果必同因。
➢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 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 力于乙可影响甲。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论
《结构人类学》:
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 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 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 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 血缘关系”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 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 不同图像。
列维-斯特劳斯 (法国人类学家) (1908-2009)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