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短文两篇(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基础积累】一、为下列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四、【课内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烂熳(màn)匿名(ruò)筋疲力尽(jīn)B.芦荟(huì)长髯(rán)吹嘘(xū)C.不逊(sùn)禁锢(ɡù)文绉绉(zhōu)D.诘责(jié)窒息(zhì)锃亮(chénɡ)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

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6.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doc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doc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9题)1.《陋室铭》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唐文》唐代刘禹锡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2.__________________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韵。

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答案】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难度:偏难知识点:字形3.《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难度:中等知识点:诗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难度:中等知识点:诗5.《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_10短文二篇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_10短文二篇练习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复习题一、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___水中藻荇交横___,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链接中考(12分)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其人感谢而去离开,离去B. 俟他日来取等候,等待C.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D. 略不动心略微2、下列句中“欲”的用法和例句“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的“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夕日欲颓B.实是欲界之仙都C.解衣欲睡D. 山雨欲来风满楼3、下列句子中,与“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A. 解衣欲睡B.相与步于中庭C.盖竹柏影也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何岳曾经在一次走夜路的时候捡到二百两银子,不敢跟家人说,怕家人留下这笔钱。

B. 何岳把银子还给了失主,失主想分给何岳一些银两表示感谢,何岳拒绝了。

C.何岳曾经在官宦之家教书,那家的官员因为有事进京,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保管,这个官员的侄子因为其他的事情到南边来,但并不是为了取回箱子。

D.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_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_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④五色交辉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
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一词多义释义
欲:夕日欲颓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自:自康乐以来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5.下列对《答谢中书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6.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 •给汉字注音。

颓()与() 歇()2.加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2)四时俱备■时:() 俱:()(3)晓雾将歇■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竞:()(6)古来共谈■共:()(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欲界:()(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 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D四时俱备( )(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 ) ( )(4)古来共谈( )6.—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书:①谢答中“书J( )②谢答中书“书J( )③乃书诗四句:( )♦课后能力提升7.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 tuf yu x i e2. (1)五色交辉 ■ 交:交相 (2)四时俱备■ 时:四季 俱:都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竞:争相 (6)古来共谈■共:共同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 欲界:人间 •(8)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3. 理解性默写。

(1) 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根底积累】一、为以下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以下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四、【课内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 ,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句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二)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沉鳞(lín) 参与(yù) 晓雾将歇(xiē)B. 藻荇(xìng) 竹柏(bǎi) 欣然起行(xīn)C. 颓废(tuí) 仙都(dōu) 无与为乐(wéi)D. 摘取(zhāi) 阐释(chǎn) 亦未寝(qĭn)2.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山川之.美箬篷覆之.B. 相与步于.中庭货恶其弃于.地也C. 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D. 天下为公念无与为乐者3.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A.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 念.无与为乐者C. 月色入户,欣然..,四时俱备..起行 D. 青林翠竹4.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沉鳞竞跃。

(2) 实是欲界之仙都。

(3)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文意理解7. 按要求默写语句。

(1) 《答谢中书书》中最能表现江南山水特征有别于北方山水的句子是:(2)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热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给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3)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庭中景色的句子是:(4)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旷达心境的句子是;(5)《记承天寺夜游》中,全篇从“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夜游的地点,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写景物,结尾部分。

10《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10《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10《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练习题10短文两篇练习题(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二、提高部分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10 短文两篇【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怀民亦未寝.( ) 何处无竹柏.( ) 水中藻、荇.交横(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自.康乐以来(5)欣然..起行(6)念.无与为乐者(7)相与..步于中庭(8)何.夜无月3.《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的自豪之情的句子是: ,。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字概括。

(须扣住“月”)【课堂检测】(一)阅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人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写出本文“记”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营造了一个宁静淡雅的世界,让人心醉神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8. C 【解答过程】 A.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想到。解释正确。 B.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同,共同。解释正确。 C.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解释不正确。 D.句意: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就。解释正确。 故选:C。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民皆动摇
第1页 共4页
②吾在是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页 共4页
B.“而”的用法不同。表修饰/表转折。 C.“为”的用法相同,都是“是”的意思。 D.“其”的用法不同。代词/表反问,难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在 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故断为: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①关键词:溅、怒:名词作状语。句意:(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关键词:迹:足迹。句意: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在被贬时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既有对美 景的赞叹,又有被贬的悲凉。《游白水书付过》“顾影颓然”同样体现了作者游山玩水后除了喜悦,还 有一些愁闷苦楚。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点,言之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大概 ②吃 ③回头看 ④动词,写 (2)C (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①(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赏景之乐和贬谪之悲。

XX年八年级语文上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附答案)

XX年八年级语文上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附答案)

XX年八年级语文上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附答案)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书:书信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四时俱备四时:四季晓雾将歇歇:消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

川之美,古来共谈。

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共同赞叹的啊。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填空。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10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参考答案:1.共:共同。

交:相互。

俱:全、都。

2.入:插入。

见:看得到。

将:将要、趋向。

乱:无规律的。

欲:快要。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短文两篇 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短文两篇 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短文两篇.... 练习..
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书信 (2)消散(3) 指人间 (4) 参与。

这里指置身其中
2. (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C点拨:“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不是“繁多杂乱”。

4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
(3)沉鳞竞跃:(4)与其奇者:
(5)四时俱备:(6)夕日欲颓:
(7) 实是欲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按要求默写:
(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2).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4)全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月色入户()
2.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
3. 念无与为乐者()()
4. 怀民亦未寝()
5. 相与步于中庭()
6. 盖竹柏影也()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三、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 ____,“藻、荇”、是指_____ 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 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四. 划分句子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处)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处)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