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6)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6)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有能与.其奇者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②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③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2)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二、课内阅读.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2)翻译文中画横线句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
(4)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
三、课外拓展.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张岱《天镜园》)【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轻舠:小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0短文二篇基础知识巩固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藻荇.(xìng)竞跃.(yuè)夕日欲颓.(tuí)B.清澈.(chè) 欣.然(xīn) 五色交辉.(huī)C.猿.鸟(yuán) 石壁.(bì) 与.其奇者(yǔ)D.沉鳞.(lín) 欲.界(yù) 晓雾将歇.(xi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如吾两人者耳.(罢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晓雾将歇.B.猿鸟乱鸣.C.但.少闲人D.夕日欲颓.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庭下如/积水空明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内语段重点练(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古来共.谈(共同,一起)(2)四时.俱备(季节)(3)夕日欲颓.(坠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①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②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③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A.②④①③B.④②③①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撺掇(cuānduo)漩祸(xuánwō)迁徒(xǐ)轻歌漫(màn)舞B.磅礴(pángbó)龟(jūn)裂彷徨(pánghuáng)挑拨(tiǎobō)离间C.缄(jiān)默蛮横(hèng)窈窕(yǎotiǎo)戛(jiá)然而止D.穹(qióng)顶懈怠(xièdài)推搡(sǎng)销声匿(nì)迹二、字词书写3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诬蔑(______)慷慨(______)恐怖(______)挑拨离间(______)捶去(______)卑鄙(______)势力(______)赋予(______)三、对比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练习题一、基础部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1.号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
《短文二篇》同步习题一、过基础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未寝()遂至()藻、荇交横()答案:tuí lín yù qǐn suì xì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__(4)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5)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6)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辉映(2)消散(3)坠落(4)考虑,想到(5)大概是(6)共同,一起(7)只是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念无/与为乐者C.实是/欲界之仙都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B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答案:D解析:根据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5.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中后一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和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_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④五色交辉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
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一词多义释义
欲:夕日欲颓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自:自康乐以来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5.下列对《答谢中书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6.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 •给汉字注音。
颓()与() 歇()2.加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2)四时俱备■时:() 俱:()(3)晓雾将歇■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竞:()(6)古来共谈■共:()(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欲界:()(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 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D四时俱备( )(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 ) ( )(4)古来共谈( )6.—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书:①谢答中“书J( )②谢答中书“书J( )③乃书诗四句:( )♦课后能力提升7.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 tuf yu x i e2. (1)五色交辉 ■ 交:交相 (2)四时俱备■ 时:四季 俱:都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竞:争相 (6)古来共谈■共:共同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 欲界:人间 •(8)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3. 理解性默写。
(1) 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根底积累】一、为以下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以下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四、【课内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 ,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句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二)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10 短文两篇【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怀民亦未寝.( ) 何处无竹柏.( ) 水中藻、荇.交横(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自.康乐以来(5)欣然..起行(6)念.无与为乐者(7)相与..步于中庭(8)何.夜无月3.《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的自豪之情的句子是: ,。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字概括。
(须扣住“月”)【课堂检测】(一)阅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人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写出本文“记”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营造了一个宁静淡雅的世界,让人心醉神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I)卷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选出对《桃花源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
B . 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C . 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 .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
2. (2分)下面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 .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 . 怀民亦未寝(睡觉)D .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 (2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4. (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5. (2分)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未尝/识书具。
B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6. (5分)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___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7. (1分)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演练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四时jù备夕日欲颓.沉鳞jìng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解释词语。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5)沉鳞..竞跃(6)未复有能与其奇.3.句子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一词多义。
(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中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5.结合课文《答谢中书书》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6.阅读文章,回答各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进亦忧,退亦忧D、四时..之景不同..俱备朝而往,暮而归,四时(2)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辍耕之垄上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民皆动摇
第1页 共4页
②吾在是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页 共4页
B.“而”的用法不同。表修饰/表转折。 C.“为”的用法相同,都是“是”的意思。 D.“其”的用法不同。代词/表反问,难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在 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故断为: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①关键词:溅、怒:名词作状语。句意:(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关键词:迹:足迹。句意: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在被贬时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既有对美 景的赞叹,又有被贬的悲凉。《游白水书付过》“顾影颓然”同样体现了作者游山玩水后除了喜悦,还 有一些愁闷苦楚。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点,言之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大概 ②吃 ③回头看 ④动词,写 (2)C (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①(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赏景之乐和贬谪之悲。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0)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
练习(10)
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精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0),以供大家参考!
(一)《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 _ _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基础积累】一、为下列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四、【课内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答: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3、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答、7、《答谢中书书》写出作者什么样的的思想感情?答:五、【迁移过关】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1-5题。
(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六、【课外巩固提升】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②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作者袁宗道,选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注释】①高梁桥:临近极乐寺,为北京西郊名胜。
②绀(gàn):天青色。
③张盖:张开的车盖。
④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帽子。
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
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⑥情障:这里指心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①亘数十里②极乐寺去桥可三里③路径亦佳④大可七八围许(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4)作者在高粱桥看水,看堤,看______,看_______,将风景写得具体生动、摇曳多姿。
请联系第3节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一、tuíbì lín yù suìzǎo xìng qǐn bǎi二、(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3.A.√B.×C.√D.√四、(一)1.(2)A2.(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4.(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二) 1.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2.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5.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6.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7.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1、(1)端起洒杯(2)考虑或:想着2.B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C)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六、(1)①几;②距离;③好;④上下或左右。
(2)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3)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聚集成林,以几处水田间隔着。
(意思相近即可)(4)佛庐、道院、远树、水田、西山(任意两个即可);为下文中郎的赞叹做铺垫,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对高梁桥周围景致的喜爱,引发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
【译文】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
河水就像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
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光线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
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