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3.作者多处运用了周作人的评述,周作人后来和鲁迅失和,且抗战 中做过“汉奸”,他的话还有权威性吗?
提示周作人的评述应是可信的。周氏兄弟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十 年,是同胞,又共同游学,一起走向文坛,这就决定了他对鲁迅思想、 生活、作品评述的特殊性。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观点一
观点二
我的 观点
丧失了 独立性
没有丧 失独立 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说明他已成为为政治宣传服 务的工具,主题先行,丧失了文学的独立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 调”的意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一向是反对 奉命写作的,一直坚持独立思想。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 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 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 感动人了。”
族制度及封建礼教的弊害,指出其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 3.“《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
么作者唯独选择以《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是鲁迅在新文化
时期的最突出贡献。作者以其为重点,但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 似的来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 这样纵横结合,使鲁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大书特书 大事渲染 辨析:两者都有“着力去做”之意。“大书特书”用更多的笔墨书写, 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值得特别着力去写;“大事渲染”指大力夸张 形容。 例句:①APEC前高官表示,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对APEC的贡献有 两点值得大书特书:一是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向21世纪”命 题;二是提出“APEC方式”。 ②报告认为,有些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关 注社会伦理道德的宣传,却对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大事渲染,呈现 娱乐化和庸俗化的趋势。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应该从哪里突破
传记以写人为中心,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人物。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 主要的性格特征。 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的,所以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 赏、评价作品。同时,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 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所处的 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 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并作出符合 实际的分析将 传主自述、传主亲友的评述穿插其中,这样 组材有何好处(能否影响传记的真实性)?

传主自述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这里所选 的传主亲友与鲁迅关系密切之心,其评价应是 切实中肯的。因而,这样组材,全面、客观、 准确地写出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而 且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鲁迅。 此外,作者又将这些材料和时代背景、研 究资料以及自己的切身观察感受等内容融为一 体,做到了理论性、史料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传记都考查什么
1、作者的观点态度、创作意图(立传角度)。历届作者对专著及 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2、传主的经历生平及思想品格特质,及其对时代或历史的影响。 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影响传主成长的符合实际的各种因素,对 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读出其指导意义; 3、选材及语言。传记要展示传主完整的人生面貌,但横跨时间很 长,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取舍。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 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的见解观点之间 的区别; 4、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5、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启示,形成自己的 观点,指导自我的人生规划,为己所用。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沈阳市四十中学
张 颖
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 1、鲁迅对《新青年》的最初感情是怎样的? • 2、后来有为什么能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 日记》? • 3、阅读第二段,思考:钱玄同来访时,二人通 过设喻索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 4、看第七段,许寿裳对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 话文小说一事,是什么态度?鲁迅自己是什么态 度?他是想推动白话文革命么? • 5、怎样理解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 6、作者曾对鲁迅说要把他写成“人”而不是 “神”,结合本文内容,你如何理解?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体会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三、梳理结构四、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难点重点]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结构。

三、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时安排]一至二时[教学步骤]一、单元文体知识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人物传记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它记录着人类自身的历史和人性的发展,所以它能散发出永久和辉煌的艺术魅力。

.人物传记的分类和定义按照传主同作者的关系,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两大类,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传记。

狭义的人物传记则专指那些传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传记,但这种狭义的传记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暂且称它为他传。

本单元中,《鲁迅评传》属于他传,是带有评论的鲁迅传记。

《我的回忆》是回忆录,属于自传。

另外两篇均属他传。

2.人物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必须要忠实于人物的生平,同时,在不违背基本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和生动。

这种文字形式既是历史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认识到了人物传记的这种特性,歌德就把自己的传记取名为《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先生也要求传记作品要有“史蕴诗心”。

3,人物传记的内容任何一篇人物传记都应包括传主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同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体精神,虽然由于传记的历史性的特殊要求,这种主体精神可能表现得更为隐蔽。

4.人物传记的功能人物传记有很强的认识功能,读者通过一部传记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可以通过认识别人实现认识自我的渴望。

在现代社会,传记的认识价值愈益显示出来。

著名科学家李远哲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一、时代背景《新青年》是一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品,出版于1915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社会风气、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都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和压抑。

面对这种状况,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新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改革方案,他们渴望推翻旧有的制度,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二、《新青年》的创办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积极参与了这场新文化运动。

1915年,他与其他一些知识分子共同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这本杂志以“青年维新”为主题,旨在唤起中国青年的觉醒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新青年》的内容与影响《新青年》杂志致力于批判旧有的封建观念和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的理念。

其中,鲁迅的文章尤为突出,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中国社会的困境。

他的文章直接而有力地批判了旧有的文化观念和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影响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

《新青年》的出版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振奋了广大青年的精神,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它也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

可以说,《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发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中国的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新青年》的意义与价值《新青年》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批判旧有观念和制度,提倡现代化和民主,它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指明了方向。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作品《新青年》的背景包括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杂志的创办过程以及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该作品的出版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新文化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不仅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doc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doc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语文:语文学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语文:语文学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1《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鲁迅评传》的特点。

2、积累基础字词,简单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3、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4、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

【学习重点】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学习难点】1、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曹聚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曾经是一位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是他首次报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是他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能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1958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

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

主要著作:《鲁迅评传》《国学概论》《书林新话》《万里行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等。

二、作品介绍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于1956年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印行.共分29节,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景象了中肯、独到的评述。

当时正值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

曹聚仁把鲁迅写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传记观,也得到了鲁迅的首肯。

三、文体知识《鲁迅评传》是属于他传。

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他有资料的积累,再加上他有史学研究的功底,既能鉴别史料,又能组织史料,所以写出了合理近情的鲁迅传记.四、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家道中落看透世态走出家门学习洋务选择学医医治民众领悟要著弃医从文创办杂志提倡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身处僻处抄碑寻古五、基础演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甲寅.刍.议胡诌.橐橐旌.表不恤.娼.妓..明确:甲寅yín刍chú议:谦词,指自己的议论。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主题:《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目标:1. 了解《新青年》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其在《新青年》中的贡献;3. 理解鲁迅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4. 能够分析和评价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重要文章。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的意义;2. 理解鲁迅思想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价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重要文章;2. 理解鲁迅思想的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1. 听课;2. 讲解;3. 讨论。

教学流程:Step 1 引入 (5分钟)介绍《新青年》时代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在这个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Step 2 学习内容 (10分钟)1. 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以及他的艰苦求学之路;2. 介绍《新青年》的发展历程和它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Step 3 分析鲁迅思想 (15分钟)1. 分析鲁迅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接纳;2. 分析鲁迅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

Step 4 分析《新青年》时代的重要文章 (15分钟)选取《狂人日记》、《呐喊》的一篇或几篇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鲁迅在这些文章中传达的思想和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0分钟)总结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重要贡献和他的影响力,评价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Step 6 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阅读《狂人日记》或《呐喊》的一篇或几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资源:1. 《新青年》相关文献;2. 鲁迅的相关资料。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鲁迅的作品进行阅读并进行讲解;2. 组织一次鲁迅文化展,展示鲁迅的生平和他的思想文化成果。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一)教学设想有关鲁迅的传记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达27种。

而在20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有关鲁迅的传记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把鲁迅写成神,另一种是”。

曹聚仁是在于鲁迅的首肯。

因此在他1956年出版的《鲁迅评传》中力求“从直接史料中找出真实的鲁迅”,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进行中肯、独到的评述,因而真实和公允是曹聚仁这部传记的最大特点。

课文节选的是《鲁迅评传》一书中的第九节,主要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历史意义。

由于此问属于传记,又真实的记述了《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的人生轨迹于内心世界,而且在选材上一《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纵横结合的方式以引述大量史料来真实的再现鲁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又对学生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传记的多样写法对学写传记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因而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是至关重要的。

据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包括:一、课前资料搜集。

二、理解鲁迅人生轨迹及内心世界。

三、选材及写作意图的分析。

四、感受表现手法的独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青年》时期的时代背景2、了解他人对鲁迅的评价。

3、了解曹聚仁、周作人、许寿裳与鲁迅的关系。

能力目标:1、理解《新青年》时期鲁迅的人生轨迹及情感世界3、领悟独到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1、明白传记的价值以及创作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力目标1、2(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预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在总是解决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帮助。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提示:(以问题的形式提示)1、请搜集他人对鲁迅的评价,并与自己所了解的鲁迅情况进行对比,看差别有多大。

2、请搜集曹聚仁、周作人、许寿裳相关情况及其与鲁迅关系。

3、请了解《新青年》时期,中国的历史现状如何?并与课文中鲁迅在此时期的人生轨迹进行对照,分析鲁迅此时期的情感世界,然后再与搜集到的他人对鲁迅的评价进行对照,看看区别又在哪里。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2课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1.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

2.梳理文章脉络,学习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甲寅.(yín) ②刍.议(chú) ③橐.橐(tuó) ④谬.论(miù) ⑤旌.表(jīnɡ) ⑥不恤.(xù) ⑦娼.妓(chānɡ) (2)多音字①⎩⎨⎧ 枕藉.(jiè)狼藉.(jí) ②⎩⎨⎧ 抹.杀(mǒ)抹.布(mā)抹.不开(mò)③⎩⎨⎧ 拓.本(tà)开拓.(tuò)④⎩⎨⎧ 复辟.(bì)开辟.(pì) ⑤⎩⎨⎧ 模.型(mó)模.样(mú)⑥⎩⎨⎧刊载.(zǎi )载.重(zài ) 2.辨形组词 (1)⎩⎨⎧ 戮(杀戮)缪(未雨绸缪)谬(谬论) (2)⎩⎨⎧殚(殚精竭虑)惮(肆无忌惮) (3)⎩⎨⎧ 藉(慰藉)籍(书籍) (4)⎩⎨⎧鳞(一鳞半爪)麟(麒麟)3.理解词义(1)食肉寝皮: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仇恨极深。

(2)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

(3)面无人色:脸上没有血色。

形容恐惧到极点的样子,也形容病危时的脸色。

4.选词填空(1)爆发·暴发①1911年辛亥革命________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他梦想自己能中大奖,一夜之间成为________户。

答案①爆发②暴发解析爆发:(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战争、爆发革命。

暴发:(用不正当手段或由意外机会)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

“爆发”强调爆炸性,“暴发”强调突然性。

(2)直接·直截①返乡农民工只要________去各乡镇政府登记,就可以获得再就业的机会。

②鲁迅是________的从书本上和社会上看了来的,野史正史里食人的记载,食肉寝皮的卫道论。

鲁迅走向新青年的道路

鲁迅走向新青年的道路

鲁迅走向《新青年》的道路沈 永 宝(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本文从具体史料出发,对鲁迅自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至1918年加入《新青年》,这二十年间的求学、研究经历,尤其是思想发展历程,重新作了比较完整的梳理。

在考察鲁迅弃医从文、走向《新青年》的原因时,论文特别指出基于民族主义的文学复古运动对鲁迅的困扰,以及张勋复辟事件后与钱玄同的讨论所促成的鲁迅对思想革命的重视。

关键词:鲁迅 《新青年》 文学复古 思想革命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鲁迅走向《新青年》之路1,如果从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算起,到1918年加入《新青年》为止,历时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中,鲁迅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尾声,政治改良运动的全过程,新文化运动的启幕式,这是一条崎岖不平,峰回路转的道路。

事隔一个世纪,当我追踪鲁迅的足迹前行的时候,沧海桑田,不免生“水穷山复疑无路”的感叹。

不过我将尽我所能,凭我的理解,描述出一条我以为如此的道路,竭诚欢迎有识者加以指正。

一鲁迅从文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天性使然。

鲁迅出身于书香门第,童年就受到文学的熏陶。

他的祖父在教诲子孙的“恒训”中就有“读书不成,倒不如去学作豆腐”之类的话,很有一点文学家的幽默感。

他尽管是科甲出身,却并不一本正经,非但没有阻止儿孙们看“闲书”,反而向他们推荐阅读《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之类的小说。

此种习性,通过潜移默化,影响了鲁迅。

鲁迅童年就爱读《山海经》之类的书籍,神往于人面兽、九头蛇、三脚鸟、长翅膀的人、两乳作眼的无头怪兽等等,忘情于图文并茂的草木虫鱼鸟兽。

至十二三岁时,鲁迅已阅读过家藏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小说,弹词《义妖传》及《阅微草堂笔记》、《容斋随笔》、《淞隐漫录》、《板桥全集》等杂书。

此外,他又爱好镌刻艺术,喜欢描摹木刻和石印画报上的图像。

鲁迅的童年有一个小康之家。

可是,自从1894年他的祖父周福清因科场舞弊案下狱,继乃父周伯宜三年大病后谢世(1896),经济崩溃,家道中落。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

3.阅读第七段,怎样理解鲁迅的 “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提示】 这里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意 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 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他一直是坚持 独立思想的。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 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 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 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 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 ”
第一部分(1),介绍新文化运动的
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2-3),与金心异谈话, 改变对《新青年》的态度。 第三部分(4-6),《狂人日记》的 发表及其地位。 第四部分(7-8),在《新青年》上 连续发表小说,燃起革命和生活的激 情。
课堂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如许寿裳氏所说 的„„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 一种助阵的意思”这段话的含意? 【提示】 作者同意许寿裳的看 法,肯定了鲁迅在《新青年》上写 小说的价值和意义。但他同时又强 调“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 种助阵的意思”。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小
说,虽然在主观上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文学 革命”的热情,只是出于对新文化同路人的 “助阵”,但是这并不能削弱这一件事的历 史意义。作者这样写,并未夸大鲁迅的革命 热情,这是作者坚持尊重史实,反对神化、 美化鲁迅,把他写成“人”而不是“神”的 原则的体现。
2.“《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 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作者唯独选择以 《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是重大的,是鲁迅在新文化时期的最突出贡 献,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 账式地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 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使鲁 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 突出。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版
“人”,那么, 在作者的笔下 鲁迅是一个
怎样的“人”?
鲁迅也有迷惘的时候, 并非未卜先知的导师。 他对事物有自己的看 法,能坚持自己的信 念,能保持知识分子 的独立人格。
你是怎样看待下列人物的?
曾 国 藩
鲁迅: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一生都为改变
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 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 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 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孔已己》、 《药》、《狂人日记》等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 社会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他的著 作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他的 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这也是当 时的人们在追悼会上盖在他遗体上的三个字。最 后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 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 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和伟大的革命家。认为他是文化战 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 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 民族英雄。
Hale Waihona Puke 《新青年》 时代的鲁迅刍议 (chú) 谬论 旌表 (jīng) 不恤 诨名 (hùn) 不惮 慰藉 (jì) 抵罪 模型 (mó) 客栈
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紧张、高速的节奏让人难得有休闲和放松的时光。人们在奋斗事业的搏斗中深感身心的疲惫。然而,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作 为现代人,其实人们每天都在尽可能的放松自己,调整生活节奏,追求充实快乐的人生。看似纷繁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也不复杂。大家在忙忙碌碌中体味着平凡的 人生乐趣。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支喜爱的歌曲,会让你心境开朗。你可以静静地欣赏你喜爱的音乐, 可以在流荡的旋律中回忆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去想;你可以一个人在房间里大声的放着摇滚,也可以在网上用耳麦与远方的朋友静静地共享;你还可以一边放送着音乐,一 边做着家务....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一杯清茶,或一杯咖啡,放在你的桌边,你的心情格外的怡然。你可以浏览当天的报纸,了解最新的国内外动态,哪怕是街头趣闻;或者捧 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小说,从字里行间获得那种特别的轻松和愉悦....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经过精心的烹制,一桌可心的菜肴就在你的面前,你招呼家人快来品尝,再备上最 喜欢的美酒,这是多么难得的享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春暖花开的季节,或是清风送爽的金秋,你和家人一起,或是朋友结伴,走出户外,来一次假日的郊游,享受大自然 带给你的美丽、芬芳。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忘却都市的喧嚣,身心仿佛受到一番洗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轻松感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你参加朋友们的一次聚会,那久违的 感觉带给你温馨和激动,在觥酬交错之间你享受与回味真挚的友情。朋友,是那样的弥足珍贵....生活简单就是幸福。周末的夜晚,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尽享团圆的欢乐 现代人越来越会生活,越来越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垂钓、上网、打牌、玩球、唱卡拉OK、下棋.....不一而足。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 在相对固定的社交圈子里怡然的生活,而且不断的扩大交往的圈子,结交新的朋友有时,你会为新添置的一套漂亮时装而快乐无比;有时,你会为孩子的一次小考成绩优异而 倍感欣慰;有时,你会为刚参加的一项比赛拿了名次而喜不自胜;有时,你会为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一个任务而信心大增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不意味着我们 放弃了对目标的追逐,是在忙碌中的停歇,是身心的恢复和调整,是下一步冲刺的前奏,是以饱满的精力和旺盛的热情去投入新的“战斗”的一个“驿站”;生活简单就是幸 福,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生活的热爱,是于点点滴滴中去积累人生,在平平淡淡中寻求充实和快乐。放下沉重的负累,敞开明丽的心扉,去过好你的每一天。生活简单就是 幸福!我的心徜徉于春风又绿的江南岸,纯粹,清透,雀跃,欣喜。原来,真正的愉悦感莫过于触摸到一颗不染的初心。人到中年,初心依然,纯真依然,情怀依然,幸甚至 哉。生而为人,芳华刹那,真的不必太多要求,一盏茶,一本书,一颗笃静的心,三两心灵知己,兴趣爱好一二,足矣。亦舒说:“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 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的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时间如此猝不及防, 生命如此仓促,忠于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勇敢,以不张扬的姿态,将自己活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才是最大的成功。试问,你有多久没有靠在门槛上看月亮了,你有多久 没有在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下乘凉了,你有多久没有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心生感动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审视自己的内心了?与命运的较量中,我们被迫前行,却忘记了来时的方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新青年》时代的鲁迅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另外几篇小说:《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风波》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上看,他是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一开头便采取写实主义的笔触了。

《孔乙己》,乃是鲁迅所自以为最称心的作品。

《孔乙己》,这名字定得很巧妙,对于小说里这主人公是十分合适的。

他本来姓孟,大家叫他作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

这本来也是一个绰号,但只是挖苦读书人而已,没有多大意思。

小说里用姓孔来影射孟字,本来也是平常,又因孔字联想到描红纸上的名子,拿来做他的诨名,妙在半懂不懂,比勉强生造两个字要好得多了。

他是一个破落大人家的子弟和穷读书人的代表,著者用了他的故事,差不多就写出了这一群人的末路。

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致穷得几乎讨饭。

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候连书籍纸笔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这些都是事实。

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

鲁迅在本家中间也见过类似的人物,不过只是一鳞一爪,没有像他那么整个那么突出的,所以就描写了他;而且说也奇怪,周家的那些人,似乎气味更是恶劣,这大概也是使他选取孟夫子的一个原因吧!鲁迅是首先描写知识阶级的暮景,指点时代变动的`一面。

1.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周家的那些人,似乎气味更是恶劣。

(2)鲁迅是首先描写知识阶级的暮景,指点时代变动的一面。

2.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写《狂人日记》的写作过程及意义,但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又写了其他小说呢?3.鲁迅的小说创作很多,文章为什么单单以《孔乙己》为例呢?参考答案:1.(1)周家的封建礼教气味更浓,生活在里面的人受害更深。

(2)鲁迅小说的意义,在于指出了旧的知识分子已经走向末路,社会正在急剧变化。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设计理念真善美是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是作者追求这种理想境界的一个具体表现。

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为开端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作品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为中心,揭示了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从原来的不问世事、埋头抄碑,到后来创作《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投身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本文所在单元的标题为“精魂动天”,意在通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学习本文首先要帮助学生对鲁迅形成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养成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的意识,并让学生体会史料在传记中的作用以及作者求真求实的精神。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方面都不能忽略。

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入手设定目标,所以尽管一些目标看似明确,但由于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成了生硬的任务,又加之没有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乐意接受,目标自然不能实现。

根据高中学生对鲁迅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本设计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入手,渗透方法指导,推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预设目标重新认识鲁迅,形成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的意识;认识作者求真的态度。

掌握通过寻找的切入点理解的方法。

体会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

切入点本文节选自曹聚仁《鲁迅评传》第9节,《鲁迅评传》写于1956年,正值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

本文的关键在于一个“真”字:一是鲁迅的“真”,即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二是作者的“真”,即作者的求真态度和方法。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一事。

言为心声,行为思表,鲁迅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的思想。

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点来切入,设计问题,带动全篇的理解。

问题设计:鲁迅是怎样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的?围绕这一问题可以衍生出以下子问题:鲁迅开始为什么没有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这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鲁迅后来为什么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了?鲁迅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作者又是怎样看待的?作者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以上是从鲁迅的“真”入手的,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真”入手,作者的“真”主要体现在作者对鲁迅的评价上。

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剖析(通用5篇)

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剖析(通用5篇)

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剖析(通用5篇)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剖析篇1“互为主体”的概念不仅可以用来解析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解析民族与民族、国与国的关系。

自然也能解析男女之间的关系。

问题是,在紧张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互为参照的意识被阶级斗争的残酷现实所掩盖。

鲁迅不得不以斗士的姿态出现在这个世上。

鲁迅讨论问题都限制在一个语境进行。

比如宽容是好的,但对手如对你不宽容,就不必去讲宽容。

只有斗争才可能争来宽容的环境。

待到那个新环境到来时,就不该再怒目而待了。

鲁迅其实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却不愿深入阐释。

因为他知道,在无阶级社会到来之前,奴隶们要争取的是自由的空间。

自我的自由不是为了使别人不自由。

正如他所说,革命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活。

这些潜在的观点过去阐释的不多,鲁迅的文本的丰富化与阐释的单一化,或许就是没有看到那个巨大的潜在意识所致。

鲁迅研究必须探到暗语言与暗功夫中。

鲁迅的意识常常在那些无词的言语里,可惜人们很少能走到寂寞的精神暗区里。

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剖析篇2不管是吃喝不愁的时代还是战火连天的岁月,心病永远胜于甚于皮肉之苦,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是所有迷茫与痛苦的根源,在自己迷茫飘忽的时候,小书总是很羡慕那种特别有信仰或者坚定信念的人,于是小书再一次邂逅了鲁迅,你是否也好奇在课本上“毒害”学生多年的鲁迅到底有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否想学学他拐着弯骂人的本事?对于非文学专业出身的童鞋来说,提到鲁迅,想到的无非是鲁迅先生写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集《朝花夕拾》以及一些杂文集;或者更具体地说,我们曾经学过《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等课文。

可是那时的我们除了知道少年闰土、藤野先生、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觉得他们可怜又滑稽以外,对于这些人物所承载的深刻意义又真正理解多少呢?难道我们真的只是戏剧的看客?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剖析篇3我不知道鲁迅的批判除了针对晚清中国立宪派的“国民说”外,是否也包含着对明治时期以来日本思想的某种观察在内,那时的日本刚经历日清、日俄两大战争,但之前思想界就忙于“脱亚入欧”,把西方殖民/帝国主义的逻辑合法化。

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鲁迅和《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鲁迅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关于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思考与见解深刻而鲜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同时,《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张名片,曾经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影响力。

从新文化运动的角度看,《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诞生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对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鲁迅和《新青年》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对于了解中国近代文化史、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旨在从新文化传播的视域出发,对鲁迅与《新青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它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文化观:从鲁迅的文化传播理论、思想与具体实践等方面,深入探讨鲁迅的文化观,并分析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2.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新青年》:论述《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文化传播领域的贡献与影响。

3.鲁迅与《新青年》:笔者将探讨鲁迅与《新青年》之间的关系,包括鲁迅对《新青年》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新青年》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4.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的影响:此部分将分析鲁迅和《新青年》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将采用文献查阅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重点收集和整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文本素材,并对相关的文化现象及其传播本身进行深度剖析。

同时,对于所分析的现象进行深度比较,分析异同点以及可能的联系和剖析,形成对于现象的理性认识,为结论提出前提判断和依据。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期望可以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对鲁迅文化思想的深入认识和解读,探寻其文化传播的深层逻辑和内在因素;2.对《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系统深入阐述,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发展进程;3.对鲁迅与《新青年》交流互动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探究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4.对中国的文化传播现状和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有针对性的理论参考和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 的目录,大概就没人 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 人。可是渊博二字还 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 好赞同。
郑振铎:鲁迅先
生的死,不仅是 中国失去了一个 青年的最勇敢的 领导者,也是我 们失去了一个最 真挚最热忱的朋 友。
叶圣陶:与其说鲁 迅先生的精神不死, 不如说鲁迅先生的 精神正在发芽滋长, 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作品,在当时 只是一种助阵,“我的作品在《新青年》 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也 来喊几声助助威罢”。在后来,“也可 以说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 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 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绝不是皇上的圣 旨。”
❖第一部分(1),介绍新文化运动的 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2-3),与金心异谈话, 改变对《新青年》的态度。
❖第三部分(4-6),《狂人日记》的 发表及其地位。
❖第四部分(7-8),在《新青年》上 连续发表小说,燃起革命和生活的激 情。
课堂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如许寿裳氏所说 的……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 一种助阵的意思”这段话的含意? 【提示】 作者同意许寿裳的看 法,肯定了鲁迅在《新青年》上写 小说的价值和意义。但他同时又强 调“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 种助阵的意思”。
倔强.jiànɡ
抹.杀mǒ 抹抹.布mā
抹.不开mò
辟复辟.bì 藉狼藉.jí
开辟.pì
慰藉.jiè
作者笔下的《新青年》时代的 鲁迅是怎样的?
❖将长期被神化了的传主还原 为活生生的“人”,不粉饰, 不阿谀,写出一个真实的鲁迅
主旨
文章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 为开端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 作品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揭 示了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从 原来不问世事、埋头抄碑,到后来 创作《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投 身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变化及其历史 意义。
4.如何理解“假如一间铁屋 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 的……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 铁屋的希望”这段话的含意?
【提示】 这段话中的“铁屋子”用来 比喻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 国;“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长期处于 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国 民;“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受封建思 想的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可怕可悲 的前途;“大嚷起来”用来比喻为唤醒 广大民众而发出“呐喊”;“毁坏这铁 屋”用来比喻摧毁这黑暗的世界。
刍议 (chú) 谬论 旌表 (jīng) 不恤 诨名 (hùn) 不惮 慰藉 (jì) 抵罪 模型 (mó) 客栈
差强人意 (chā)
橐橐行走 (tuó)
(miù) (xù) (dàn) (dǐ) (zhàn)
(2)多音字
曲折.zhé 折折.腾zhē
折.本shé
强.弩之末qiánɡ 强牵强.附会qiǎnɡ
【点拨】 在张勋复辟之前,鲁迅仍在抄 碑文。张勋复辟后,鲁迅与金心异之间有 一场争论之后,答应他做文章,这便是 《狂人日记》。其实,鲁迅对于文学革命, 即由文言文改写白话文,当时无甚兴趣, 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很重。正是金心异的 一段设喻,点燃了深埋在鲁迅心底的火药, 树起了打倒吃人礼教的旗帜。《狂人日记》 的创作原型也应是鲁迅的表兄弟,鲁迅见 过“迫害狂”的病人,也非常喜欢果戈理的 《狂人日记》,大概也有学它的意思。
3.阅读第七段,怎样理解鲁迅的 “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提示】 这里的“听将令”和“遵命文 学”,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 意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 迅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他一直是坚 持独立思想的。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 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 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 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 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
对于现实的黑暗和国民的麻木,鲁迅有 着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思想,使鲁迅 在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时,处于苦闷与 低调的情绪中。钱玄同的话燃起了鲁迅 用文学作品打倒吃人礼教的火焰,也促 使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的发表。
5.试分析鲁迅在《新青年》上 发表《狂人日记》及其他作品 的经过,并谈谈其创作意图。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小 说,虽然在主观上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文学 革命”的热情,只是出于对新文化同路人的 “助阵”,但是这并不能削弱这一件事的历 史意义。作者这样写,并未夸大鲁迅的革命 热情,这是作者坚持尊重史实,反对神化、 美化鲁迅,把他写成“人”而不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的 原则的体现。
2.“《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 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作者唯独选择以 《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是重大的,是鲁迅在新文化时期的最突出贡 献,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 账式地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 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使鲁 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 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