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课件个体行为基础
(优选)组织行为学课件个体 行为基础
第一节 知觉与归因
3
一、知觉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对感 觉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处理后,反映出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 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知觉比感觉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还受到其他很 多因素的影响。历来心理学都认为个体对环境中的人、事、物的知觉,是决 定其行为方式的主要因素。
归因因素 归因维度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表2-2 维纳的归因模式
努力
能力
任务难度
内因 不稳定 不可控
内因 稳定 —
外因 稳定 不可控
机遇
外因 不稳定 不可控
二、归因
13
归因理论
人们对工作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式对随后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应有很大影响。 表2-3汇总了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模式和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二、归因
12
归因理论
2、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认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 四个方面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因素可以根据内外因、 稳定不稳定和是否可以控制三个维度分类。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任务 难度和机遇属于外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 因素;努力是可以控制的,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不可以控制。维纳的归因式如 表2-2所示。
一、态度
17
态度的功能
态度作为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它对个体具有很多方面的功能: 1、影响社会知觉 某一特定态度一旦形成后,就会成为一种知觉框架,个体凭借自己的好恶喜 厌情感,对信息进行筛选,有选择的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排斥不合适的信息, 甚至曲解信息而产生错误的认识,形成某种偏见。 2、影响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明显受到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忍耐力有关。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使 其无法达到目标时,便产生了挫折。 2)与社会交往有关。人的某种态度与某种情绪、情感的满足与否有关,社会 交往能满足个人的感情需要,但个人的社会交往又受到其原有的态度体系的影响, 个人已形成的态度会使他对特定的人持有一套或强或弱的固定看法。 3)与行为动机有关。态度具有动机作用,态度中有行为意向因素,态度驱使 人们趋向或背离某些事物,态度使人具有某些嗜好和禁忌。
(优选)组织行为学课件个体 行为基础
第一节 知觉与归因
3
一、知觉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对感 觉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处理后,反映出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 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知觉比感觉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还受到其他很 多因素的影响。历来心理学都认为个体对环境中的人、事、物的知觉,是决 定其行为方式的主要因素。
归因因素 归因维度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表2-2 维纳的归因模式
努力
能力
任务难度
内因 不稳定 不可控
内因 稳定 —
外因 稳定 不可控
机遇
外因 不稳定 不可控
二、归因
13
归因理论
人们对工作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式对随后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应有很大影响。 表2-3汇总了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模式和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二、归因
12
归因理论
2、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认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 四个方面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因素可以根据内外因、 稳定不稳定和是否可以控制三个维度分类。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任务 难度和机遇属于外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 因素;努力是可以控制的,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不可以控制。维纳的归因式如 表2-2所示。
一、态度
17
态度的功能
态度作为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它对个体具有很多方面的功能: 1、影响社会知觉 某一特定态度一旦形成后,就会成为一种知觉框架,个体凭借自己的好恶喜 厌情感,对信息进行筛选,有选择的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排斥不合适的信息, 甚至曲解信息而产生错误的认识,形成某种偏见。 2、影响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明显受到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忍耐力有关。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使 其无法达到目标时,便产生了挫折。 2)与社会交往有关。人的某种态度与某种情绪、情感的满足与否有关,社会 交往能满足个人的感情需要,但个人的社会交往又受到其原有的态度体系的影响, 个人已形成的态度会使他对特定的人持有一套或强或弱的固定看法。 3)与行为动机有关。态度具有动机作用,态度中有行为意向因素,态度驱使 人们趋向或背离某些事物,态度使人具有某些嗜好和禁忌。
个体行为基础
个人传记特点:性别
• • • • • 生理能力大约有10%的先天差别 心理能力也存在差异 女性的生产率低没有定论 女性的缺勤率高于男性 但是: –过去男性与女性成功的比较为49:1
–在发达地方,男性与女性成功的比例接近1:1或2:1 –原因:女性的勤奋与社会偏见的减弱
能力的性别差异
女性较强的方面 男性较强的方面 语言表达 空间知觉 形象想象 逻辑想象 短时记忆 形象记忆 机械 观察推理 记忆 理解记忆 抽象记忆 社科创造性 理性创造性 知觉能力 视觉能力 注重人际关系 动手能力 细节反应
16种行为类型
ISTJ
Inspector 稽查员
ISFJ
Protector 保护者
INFJ
Counselor 咨询师
INFP
Healer/Tutor 治疗师/导师
ESTJ
Supervisor 监督者
ESFJ
Provider/Seller 供给者/销售员
ENFJ
Teacher 教师
ENFP
Champion/Advoca te /Motivator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1、遗传 50%-55%的个性差异来自于遗传 30%的娱乐和业余兴趣方面的差异来自于遗传 2、环境 文化因素 (教育) 社会因素
家庭群体 成员身份 其他经历
情境因素
个性的测量
问卷法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s(16PF) 投射法(Projection ) Rorschach Inkblot Test罗夏墨迹测试) Muray and morgan TAT(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主题统觉测试)
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2-30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Satisfaction and OCB
结果公平、待遇公平、程序公平
工作满意感
组织公民行为
2-31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
•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会 带来客户满意感吗?
有证据表明,感 到满意的员工会 提高顾客的满意 感和忠诚度。
© 2005 Prentice-Hall
2-20
•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指个人
对他所从事工作的总体态度。 • 工作投入度(Job involvement) 指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 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指员工认同特定的组织及其目标,并且愿意留在 该组织中的一种心态。
2-32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
• 工作满意度和缺勤率负相关,但这种关 联比较微弱。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
• 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负相关,其相关关 系强于缺勤率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越轨行为
• 工作不满意会预示工作场所越轨行为。
© 2005 Prentice-Hall
© 2005 Prentice-Hall
2-29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Satisfaction and OCB
• 早期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 讨论假定它们与满意度密 切相关。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 据表明,工作满意度对于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是通 过公平感发生作用的。 • 总体上,工作满意感与组 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中 等相关,但是,如果控制 公平这一因素,满意感与 组织公民行为不相关。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Satisfaction and OCB
结果公平、待遇公平、程序公平
工作满意感
组织公民行为
2-31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
•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会 带来客户满意感吗?
有证据表明,感 到满意的员工会 提高顾客的满意 感和忠诚度。
© 2005 Prentice-Hall
2-20
•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指个人
对他所从事工作的总体态度。 • 工作投入度(Job involvement) 指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 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指员工认同特定的组织及其目标,并且愿意留在 该组织中的一种心态。
2-32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
• 工作满意度和缺勤率负相关,但这种关 联比较微弱。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
• 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负相关,其相关关 系强于缺勤率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越轨行为
• 工作不满意会预示工作场所越轨行为。
© 2005 Prentice-Hall
© 2005 Prentice-Hall
2-29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Satisfaction and OCB
• 早期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 讨论假定它们与满意度密 切相关。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 据表明,工作满意度对于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是通 过公平感发生作用的。 • 总体上,工作满意感与组 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中 等相关,但是,如果控制 公平这一因素,满意感与 组织公民行为不相关。
《个体行为的基础》课件
《个体行为的基础》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个体行为的基础》PPT课件。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个体行为的重 要性和基本原理,让你能够理解个体行为的类型、特征以及形成和调节机制。 让我们一起开始探索吧!
课程介绍
本节课将介绍《个体行为的基础》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帮助你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即将涵盖的知识。
课程目标
3 人际关系
个体行为的理解有助于改 善人际关系和沟通效果
大化
3
探索行为
个体主动探索新事物和新环境,增长知 识和经验
个体行为的形成因素
个体行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基因、环境和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
个体的基因决定了一部分行为特征和倾向
环境因素
个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影响其行为
社会因素
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对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2 被动行为
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性行为,主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3 适应行为
个体为了应对环境变化而采取的行为,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个体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个体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1
合作行为
个体与他人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
竞争行为
2
达成目标
个体与他人竞争,争取资源和利益的最
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课程内容
探究个体行为的类型、特征和影 响因素
扩展思维
帮助你开拓思维,深入理解个体 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个体行为的定义
个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采取的行动和表现。它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反映 了个体的特性和态度。
1 主动行为
个体主动主导的行为,主要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欢迎来到《个体行为的基础》PPT课件。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个体行为的重 要性和基本原理,让你能够理解个体行为的类型、特征以及形成和调节机制。 让我们一起开始探索吧!
课程介绍
本节课将介绍《个体行为的基础》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帮助你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即将涵盖的知识。
课程目标
3 人际关系
个体行为的理解有助于改 善人际关系和沟通效果
大化
3
探索行为
个体主动探索新事物和新环境,增长知 识和经验
个体行为的形成因素
个体行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基因、环境和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
个体的基因决定了一部分行为特征和倾向
环境因素
个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影响其行为
社会因素
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对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2 被动行为
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性行为,主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3 适应行为
个体为了应对环境变化而采取的行为,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个体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个体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1
合作行为
个体与他人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
竞争行为
2
达成目标
个体与他人竞争,争取资源和利益的最
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课程内容
探究个体行为的类型、特征和影 响因素
扩展思维
帮助你开拓思维,深入理解个体 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个体行为的定义
个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采取的行动和表现。它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反映 了个体的特性和态度。
1 主动行为
个体主动主导的行为,主要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个体行为基础》课件
影响因素:个体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文化、教育等。
研究方法:个体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等。
环境对个体行 为的影响:环 境因素如社会 文化、家庭背 景等对个体行
为的影响
个体行为对环 境的适应:个 体行为如何适 应环境,如学 习、模仿、创
新等
环境对个体行 为的塑造:环 境如何塑造个 体行为,如教 育、社会规范
促进个体发展: 通过对个体行为 的研究,可以找 出影响个体发展 的因素,从而促 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
创始人:华生 理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反应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忽视人的内在动机和情感因素
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 认知主义理论在个体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跨文化个体行为 基础研究的挑战 与机遇
研究方法:结 合心理学、社 会学、生物学 等多学科方法
研究内容:个 体行为与环境、 社会、文化等
因素的关系
研究应用:应 用于教育、医 疗、企业管理
等领域
研究趋势:注 重跨学科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
等
环境与个体行 为的相互作用: 环境与个体行 为如何相互影 响,如社会互 动、群体行为
等
理解个体行为: 了解个体行为的 原因、过程和结 果,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个体行为 背后的心理机制。
预测个体行为: 通过对个体行为 的研究,可以预 测个体在未来的 行为表现,从而 为个体的发展提 供指导。
提高个体行为质 量:通过对个体 行为的研究,可 以找出影响个体 行为质量的因素, 从而提高个体行 为的质量。
的方法
优点:真实、 自然、无干扰
研究方法:个体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等。
环境对个体行 为的影响:环 境因素如社会 文化、家庭背 景等对个体行
为的影响
个体行为对环 境的适应:个 体行为如何适 应环境,如学 习、模仿、创
新等
环境对个体行 为的塑造:环 境如何塑造个 体行为,如教 育、社会规范
促进个体发展: 通过对个体行为 的研究,可以找 出影响个体发展 的因素,从而促 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
创始人:华生 理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反应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忽视人的内在动机和情感因素
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 认知主义理论在个体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跨文化个体行为 基础研究的挑战 与机遇
研究方法:结 合心理学、社 会学、生物学 等多学科方法
研究内容:个 体行为与环境、 社会、文化等
因素的关系
研究应用:应 用于教育、医 疗、企业管理
等领域
研究趋势:注 重跨学科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
等
环境与个体行 为的相互作用: 环境与个体行 为如何相互影 响,如社会互 动、群体行为
等
理解个体行为: 了解个体行为的 原因、过程和结 果,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个体行为 背后的心理机制。
预测个体行为: 通过对个体行为 的研究,可以预 测个体在未来的 行为表现,从而 为个体的发展提 供指导。
提高个体行为质 量:通过对个体 行为的研究,可 以找出影响个体 行为质量的因素, 从而提高个体行 为的质量。
的方法
优点:真实、 自然、无干扰
组织行为学(上)课件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引例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3 页
(7)勇气。直面恐惧、危险和逆境(身体上或道德上的)。勇气不是说没有恐惧,而是一种克服恐惧去做 该做的事情的勇气,它有身体上的和道德上的两种形式。身体上的勇气是指克服对身体伤害的恐惧,道德上的勇 气就是坚定地捍卫价值观、原则和信仰的意愿。
管理启示
读完小红的故事,你认为小 红考得不好的原因是: A 自己能力不足 B 自己努力不够或粗心大意 C 测验太难了 D 对某个对象形成的认识判断是知觉,这 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人们深入探究某个 对象发生的原因时就产生了归因,这解决了“为 什么”的问题。归因,即归结行为或现象的原因, 是个体根据相关信息对其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 过程。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 知觉与归因 -- 气质与能力 -- 性格与情绪 -- 态度与价值观
引例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2 页
西点军校的核心价值观
西点军校在美国陆军领导力的培育中,尤其重视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育和发展。西点军校美国陆军 的核心价值观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01 凯利的 归因理论
02 维纳的 归因理论
二、归因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 11 页
是
否 外部归因
是
01 凯利的 归因理论
一致性 (在同一情境下,个体的 行为与他人的行为相似吗 ?)
一贯性 (在同一情境下,不同时 间,个体表现出相似的行 为吗?)
特殊性 (在不同情境下,个体会 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吗?)
从世界级卓越的领军人物的价值体系,到西点军校的使命 和校规,我们得到的最大启迪是:卓越领导的动力来源于领导 者自身的内在推动力——核心价值观,领导力的实现必须用领 导者自身的梦想作为心理支撑。因此,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必须 完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下属的支持, 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 PPT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动机概括起 来有如下机能(职能):
❖ 始发机能: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 ❖ 选择机能: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 ❖ 强化机能:行动结果的好与坏,会使动机重复或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
现。
个体行为疏导
个体行为按性质可分为两类:正确行为和错误行 为。按其影响可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积 极的影响是指个体行为与组织整体行为趋于一致,有 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消极的影响是指个体行为与组 织目标不一致,有偏差或矛盾,因而会阻碍组织目标的 实现。如何正确引导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行为协调 一致,纠正消极的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的问 题。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
本章目录
❖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 个体行为规律 ❖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本章重点
❖ 华生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 起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行为)公式。
❖ 新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因素O( 即中间变量),即刺激—中间变量—行为。
❖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体以及个体所在的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客观因素 : ➢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 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知觉与行为
主观因素:
➢ 选择性 ➢ 需要 ➢ 成见 ➢ 思想方法的错误:第一印象作用、晕轮效应、优先效
应和近因效应、定型作用
动机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则是由需 要引起的。行为的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 指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者说是被意识 到的活动或行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 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
❖ 始发机能: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 ❖ 选择机能: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 ❖ 强化机能:行动结果的好与坏,会使动机重复或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
现。
个体行为疏导
个体行为按性质可分为两类:正确行为和错误行 为。按其影响可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积 极的影响是指个体行为与组织整体行为趋于一致,有 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消极的影响是指个体行为与组 织目标不一致,有偏差或矛盾,因而会阻碍组织目标的 实现。如何正确引导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行为协调 一致,纠正消极的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的问 题。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
本章目录
❖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 个体行为规律 ❖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本章重点
❖ 华生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 起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行为)公式。
❖ 新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因素O( 即中间变量),即刺激—中间变量—行为。
❖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体以及个体所在的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客观因素 : ➢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 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知觉与行为
主观因素:
➢ 选择性 ➢ 需要 ➢ 成见 ➢ 思想方法的错误:第一印象作用、晕轮效应、优先效
应和近因效应、定型作用
动机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则是由需 要引起的。行为的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 指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者说是被意识 到的活动或行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 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
3个体行为的基础
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人从自己立场出发,依据个人经验对感觉信息的解释。
主讲:许丹娜
一(一)知觉及其特性
2、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对同时作用的少数刺激作清晰反映 整体性:由对象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反映其整体 理解性:在感知对象整体形象的同时又理解其意义 恒常性:知觉映像在对象变化时相对不变
主讲:许丹娜
(3)对象的组合方式
对象是否具有能被知觉运用封闭、接近、相似等原则加 以组织和整合的那些特征,决定着知觉的效率和正误。 主讲:许丹娜
一(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3、知觉发生的情境
(1)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进而改变 知觉效果
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2)背景的改变影响知觉效果
当客体、事物、活动出现或发生在并非寻常的 时间、地点、环境,都会影响人的知觉,进而影响 行为。
和工作有重要作用,影响活动的效率。
1.情绪劳动:个人根据组织制定的情绪管理目标 所进行的情绪调节行为。 2.情绪失调:个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 的冲突。 3.情绪智力: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 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 行为的能力。
主讲:许丹娜
三、(三)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丹尼尔· 戈尔曼对全世界121家公司与组织的
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自豪、成就感
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感激、幸运感
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内疚、羞耻感
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愤怒、挫折感
主讲:许丹娜
二、(四)归因错误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及他人的错误归因是经常发 生的。归因理论揭示了一些意味深长的现象——归因偏差。
1、自利(防御)性偏差
对于自己的成功和他人的失败,过低估计外部因素的重 要性,过高估计内部因素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失败和他人 的成功则相反。
——人从自己立场出发,依据个人经验对感觉信息的解释。
主讲:许丹娜
一(一)知觉及其特性
2、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对同时作用的少数刺激作清晰反映 整体性:由对象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反映其整体 理解性:在感知对象整体形象的同时又理解其意义 恒常性:知觉映像在对象变化时相对不变
主讲:许丹娜
(3)对象的组合方式
对象是否具有能被知觉运用封闭、接近、相似等原则加 以组织和整合的那些特征,决定着知觉的效率和正误。 主讲:许丹娜
一(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3、知觉发生的情境
(1)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进而改变 知觉效果
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2)背景的改变影响知觉效果
当客体、事物、活动出现或发生在并非寻常的 时间、地点、环境,都会影响人的知觉,进而影响 行为。
和工作有重要作用,影响活动的效率。
1.情绪劳动:个人根据组织制定的情绪管理目标 所进行的情绪调节行为。 2.情绪失调:个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 的冲突。 3.情绪智力: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 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 行为的能力。
主讲:许丹娜
三、(三)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丹尼尔· 戈尔曼对全世界121家公司与组织的
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自豪、成就感
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感激、幸运感
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内疚、羞耻感
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愤怒、挫折感
主讲:许丹娜
二、(四)归因错误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及他人的错误归因是经常发 生的。归因理论揭示了一些意味深长的现象——归因偏差。
1、自利(防御)性偏差
对于自己的成功和他人的失败,过低估计外部因素的重 要性,过高估计内部因素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失败和他人 的成功则相反。
第三讲 个体行为的基础
Page 45
有害的情绪
1.可怜的小羊。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医师叫阿维林纳,他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两 只小羊同样喂养,其中一只放在离狼笼子不远的地方,由于经常恐惧,这只小羊 逐渐消瘦,身体衰弱,不久即死了;而另一只小羊因为放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没 有狼的恐吓,而健康地生存下来了。 2.致命杀手 “生气水”。 最近,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正在生气的人的血液中所含物质 注射到小老鼠身上,并观察其反应。初期,这些小老鼠表现呆滞,整天不思饮食。 几天后,它们就默默地死掉了。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了研究情绪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 验:他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0℃的冰水混合物容器里,然后分别注入人们 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用人们在悲痛、悔恨、生气时呼出的水汽和他们在 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水汽作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水汽冷凝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无杂质 的;悲痛时呼出的水汽冷凝后则有白色沉淀;悔恨时呼出的水汽沉淀物为乳白色; 而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沉淀物为紫色。他把“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 几十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可见,生气对健康的危害非同一般。
第三讲 个体行为的基础
目录
案例导读 组织思考 课堂讨论 3.1 知觉 3.2 归因
3.3 情绪 3.4 态度 3.5 压力
实践训练
学习要点
Page 2
3.1.1 影响知觉的因素
Page 3
1、知觉者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 态度 价值观 动机 需要 兴趣 经验 期望 个性特点
2、知觉对象
(1)封闭律
Page 7
2、知觉对象
(2)连续律
Page 8
2、知觉对象
个体行为的基础
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蛇 B.大树 C.老虎 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3/5 B.3/7 C.3/9 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______. A.青年 B.孩子 C.夫人 D.姑娘 E.妇女 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于______. A.娱乐 B.阅读 C.学文化 D.解除疲劳 5. 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______. A.牛棚 B.马车 C.房屋 D.农场 E.楼房
什么是能力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 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 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 换北边别着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 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1、能力(ability)
定义: 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 可能性。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伊万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与直接经验无条件刺激物有条件刺激物条件反射学习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有条件的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条件刺激物就会变成无条件刺激物因而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
学习重点:
1、能力
2、学习 3、强化理论 4、学习理论
可变时距:如果根据时间分配奖励,但强化物是 不可预测的,叫--- 固定时距:如果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给予一次强 化,这种方式称为固定时距。 (在这里,关键的变量是时间,而且是必须持续 的进行)
5)比率强化:可变比率和固定比率
可变比率:当奖励根据个体行为的差异而发 生变化是,这种方式可称为--固定比率:当个体的反应积累到一个固定数 目后,变给予奖励。
社会学习理论 (通过观察与直接经验)
无条件刺激物 条件反射学习
个体行为基础
单一动机与多重动机
单一动机是指某一行为主要由一种动机驱动,而多重动机则是指同一行为可能受到多种 不同动机的影响。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一致性关系
当个体明确自己的动机时,行为通常会与这些动机保持一致。
复杂性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不同动机的影响,这些动 机之间可能相互冲突或相互增强。
动态性关系
总结词
社会行为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通过观察和 模仿学习行为,强调替代强化和模仿学习的 作用。
详细描述
社会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 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受到替代 强化和模仿学习的影响,即个体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结果来学习,并模仿其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学习和模仿在
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调节与行为控制的整 合
有效的情感调节和行为控制有助于个体更好 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健 康水平。
04 动机行为理论
动机的分类与构成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而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因素如奖励、惩 罚等激发。
生理动机与心理动机
生理动机主要涉及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驱动力,如饥饿、口渴等;心理动机则涉及更高 层次的需求,如归属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
习惯行为
指个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 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行为模式, 通常是不需要过多思考和意识 的。
异常行为
指个体在心理或生理上出现异 常反应所表现出的行为,如焦
虑症、抑郁症等。
02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总结词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当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会产生认知失 调的紧张状态,促使个体采取行动来减少这种不协调感。
单一动机是指某一行为主要由一种动机驱动,而多重动机则是指同一行为可能受到多种 不同动机的影响。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一致性关系
当个体明确自己的动机时,行为通常会与这些动机保持一致。
复杂性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不同动机的影响,这些动 机之间可能相互冲突或相互增强。
动态性关系
总结词
社会行为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通过观察和 模仿学习行为,强调替代强化和模仿学习的 作用。
详细描述
社会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 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受到替代 强化和模仿学习的影响,即个体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结果来学习,并模仿其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学习和模仿在
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调节与行为控制的整 合
有效的情感调节和行为控制有助于个体更好 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健 康水平。
04 动机行为理论
动机的分类与构成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而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因素如奖励、惩 罚等激发。
生理动机与心理动机
生理动机主要涉及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驱动力,如饥饿、口渴等;心理动机则涉及更高 层次的需求,如归属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
习惯行为
指个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 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行为模式, 通常是不需要过多思考和意识 的。
异常行为
指个体在心理或生理上出现异 常反应所表现出的行为,如焦
虑症、抑郁症等。
02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总结词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当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会产生认知失 调的紧张状态,促使个体采取行动来减少这种不协调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选课件ppt
11
• 管理人员的职能不能只限于制定计划,还应在员工与上级之间起 联络人的作用。
• 提倡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
精选课件ppt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自我实验人假设 “自我实现的人”的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麦格雷戈总结马斯 洛等人的类似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Y理论是与X 理论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是对“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 概括。这些假设是:
精选课件ppt
10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起决 定作用,因而在管理措施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 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还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满 足人的需要上。 • 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还应重 视员工之间的关系。 • 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培养集体精神。
精选课件ppt
4
(3)宋至明末清初时期的人性观
北宋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形成阶段。 周敦颐提出“以诚为本”,善就是天赋予人的本性。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在天由命,在人则由性”, “性即理也”。 陆九渊以“心”为本,认为道德修养要“自存本心”。 李贽从“人必有私”的自然人性论出发,认为:“夫私者,人之 心也。 黄宗羲主张“性善论”,“自私”“自利”是人之常性。
。 •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
• 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精选课件ppt
13
。 • 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 。 •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
• 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
的创造性 。
精选课件ppt
14
根据这些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为:
。 • 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 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 • 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
分享权力。 •
精选课件ppt
15
(4)复杂人假设 根据“复杂人”假设,美国心理学家J.J.莫尔斯、J.W.罗尔施提出 了所谓的“超Y理论”,又称“权变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动机来到工作单位,但主要的需要是 取得胜任感。 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来实现。 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有可能得到实现。 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树立起来了。
精选课件ppt
16
2. 1. 3 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
(1)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看,重视人性研究是当时历史 条件下管理实践的需要。
(2)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看,重视人性研究是组织 行为学对象研究的需要。
精选课件ppt
17
2. 2 个性差异理论
个性(Personality)又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 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 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 为。
精选课件ppt
7
•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 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 利最大的事去做。
• 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 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精选课件ppt
8
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当是: 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 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 术规程。 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 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是非之心” 。 。 荀子明确提出“性恶论”,他认为性恶乃自然本性
精选课件ppt
3
(2)汉至隋唐时期的人性观
汉至隋唐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在人性问题上围绕天道、天理进行了 阐释。 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善恶的根源在于“天”,主张修善去恶。 魏晋时期,王弼调和儒家、道家的人性学说,善是对人类自然本 性的保护。 唐代韩愈提出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为善恶标准。
精选课件ppt
6
2. 1. 2 西方学者的人性观点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 是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泰勒管理理论的出发点。美国工业心理学 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称为X理论。 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是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 责任。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 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精选课件ppt
5
(4)中国近代的人性观
中国近代的人性观一方面是对明清启蒙思想的继承,一方面又接 纳和吸取了西方近代人性思潮。 龚自珍提出善恶并非人的天性,而是后天才有的。 魏源认为人的思想总是处于善恶斗争中。 康有为提出“性无善恶”的观点,认为“性者,生之质也,未有 善恶”。 谭嗣同认为“仁”是天地万物之源,人性本善。 严复认为没有先天的善恶,善恶应以人的苦乐为标准。 梁启超主张“利群”,但是利群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利己、为我。 章太炎认为人类为自己而生,善与恶是可以进化的。
精选课件ppt
2
2. 1 关于人的理论
2. 1. 1 中国学者的人性观点
(1)先秦时期的人性观
人性理论是先秦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善恶观的理论基础。
。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之善是先天赋予的,善是人的内在本质,“我 固有之”,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第2章 个体行为基础
精选课件ppt
1
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及行为的起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管 理者的成功依赖于通过别人做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管理者必 须能够解释员工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那样的行为,并 能预测员工将对管理所采取的各种活动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组织 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离不开对人性的研究。古今中外对人性存在 的不同的假设,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行为管理理论。
精选课件ppt
9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的假设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来的。 其理论观点是:
• 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 社会、心理因素
• 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
• 在群体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 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精选课件ppt
11
• 管理人员的职能不能只限于制定计划,还应在员工与上级之间起 联络人的作用。
• 提倡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
精选课件ppt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自我实验人假设 “自我实现的人”的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麦格雷戈总结马斯 洛等人的类似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Y理论是与X 理论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是对“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 概括。这些假设是:
精选课件ppt
10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起决 定作用,因而在管理措施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 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还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满 足人的需要上。 • 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还应重 视员工之间的关系。 • 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培养集体精神。
精选课件ppt
4
(3)宋至明末清初时期的人性观
北宋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形成阶段。 周敦颐提出“以诚为本”,善就是天赋予人的本性。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在天由命,在人则由性”, “性即理也”。 陆九渊以“心”为本,认为道德修养要“自存本心”。 李贽从“人必有私”的自然人性论出发,认为:“夫私者,人之 心也。 黄宗羲主张“性善论”,“自私”“自利”是人之常性。
。 •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
• 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精选课件ppt
13
。 • 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 。 •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
• 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
的创造性 。
精选课件ppt
14
根据这些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为:
。 • 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 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 • 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
分享权力。 •
精选课件ppt
15
(4)复杂人假设 根据“复杂人”假设,美国心理学家J.J.莫尔斯、J.W.罗尔施提出 了所谓的“超Y理论”,又称“权变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动机来到工作单位,但主要的需要是 取得胜任感。 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来实现。 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有可能得到实现。 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树立起来了。
精选课件ppt
16
2. 1. 3 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
(1)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看,重视人性研究是当时历史 条件下管理实践的需要。
(2)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看,重视人性研究是组织 行为学对象研究的需要。
精选课件ppt
17
2. 2 个性差异理论
个性(Personality)又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 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 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 为。
精选课件ppt
7
•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 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 利最大的事去做。
• 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 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精选课件ppt
8
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当是: 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 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 术规程。 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 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是非之心” 。 。 荀子明确提出“性恶论”,他认为性恶乃自然本性
精选课件ppt
3
(2)汉至隋唐时期的人性观
汉至隋唐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在人性问题上围绕天道、天理进行了 阐释。 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善恶的根源在于“天”,主张修善去恶。 魏晋时期,王弼调和儒家、道家的人性学说,善是对人类自然本 性的保护。 唐代韩愈提出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为善恶标准。
精选课件ppt
6
2. 1. 2 西方学者的人性观点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 是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泰勒管理理论的出发点。美国工业心理学 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称为X理论。 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是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 责任。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 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精选课件ppt
5
(4)中国近代的人性观
中国近代的人性观一方面是对明清启蒙思想的继承,一方面又接 纳和吸取了西方近代人性思潮。 龚自珍提出善恶并非人的天性,而是后天才有的。 魏源认为人的思想总是处于善恶斗争中。 康有为提出“性无善恶”的观点,认为“性者,生之质也,未有 善恶”。 谭嗣同认为“仁”是天地万物之源,人性本善。 严复认为没有先天的善恶,善恶应以人的苦乐为标准。 梁启超主张“利群”,但是利群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利己、为我。 章太炎认为人类为自己而生,善与恶是可以进化的。
精选课件ppt
2
2. 1 关于人的理论
2. 1. 1 中国学者的人性观点
(1)先秦时期的人性观
人性理论是先秦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善恶观的理论基础。
。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之善是先天赋予的,善是人的内在本质,“我 固有之”,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第2章 个体行为基础
精选课件ppt
1
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及行为的起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管 理者的成功依赖于通过别人做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管理者必 须能够解释员工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那样的行为,并 能预测员工将对管理所采取的各种活动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组织 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离不开对人性的研究。古今中外对人性存在 的不同的假设,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行为管理理论。
精选课件ppt
9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的假设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来的。 其理论观点是:
• 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 社会、心理因素
• 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
• 在群体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 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