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

合集下载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少年期四个阶段。

幼儿期是指2-6岁的年龄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幼儿还能够逐渐理解量和形状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分类。

同时,他们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学龄前期是指6-12岁的年龄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进一步加强。

他们开始具备了较为完善的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能力。

他们能够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差别,并能够通过比较和类比来解决问题。

此外,他们还开始逐渐形成一些常识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科学的和数学的原理。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开始展示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开始培养一定的社交技能。

青少年期是指12-18岁的年龄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他们开始具备更加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能够发展出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青少年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在这个阶段,他们还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开始探索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儿童心理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不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能帮助社会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合适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从儿童认知发展、情绪发展和社交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成长。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在感觉运动期,婴幼儿通过运动和感觉来认识世界,比如通过触摸、咀嚼等方式来认知物体。

在前操作期,儿童开始利用符号来表示和思考事物,表现出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

随着进入具体操作期,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具体化,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最后,在形式操作期,儿童逐渐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备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儿童情绪发展儿童情绪发展是指儿童情绪体验和管理能力的成长过程。

儿童在情绪发展的早期,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逐渐具备言语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情绪的管理过程中,父母以及其他重要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给予儿童积极的情感支持,并教导他们正确应对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儿童的情绪发展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三、儿童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从初生儿的依恋行为开始,儿童不断学习和发展与他人的关系。

在早期,儿童开始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通过模仿与交往来学习社会规范和交往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集体生活,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他们通过游戏和合作活动与他人互动,学习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些社交关系的建立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绪发展和社交发展三个方面。

儿童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从依赖他人到独立自主的个体,从感知世界到理解世界,从情感表达到情感管理。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成为了教育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小学时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维、情感和社交能力开始迅速发展。

本文将讨论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重要的发展。

他们开始以更加系统的方式理解世界,思维变得更加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增强。

这时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问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询问孩子关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和比较。

同时,在游戏和学习中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情况,能够培养孩子在认知方面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并总结结果,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小学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他人进行更加复杂的社交互动,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情感需要,并积极与他们交流。

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并学会有效地表达。

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支持和鼓励的教室氛围,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

同时,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和小组讨论,鼓励孩子在平等和尊重的环境中与他人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社交技能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社交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关系,并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良好的社交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机会去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比如参加课外班、社区活动等。

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他们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自我意识发展显著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继续从自我中心时期向客观时期发展,这是一个逐步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

而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是非常显著的,他们在入学后受到各种学习活动及其评价的影响,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方面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

但在自我概念的认识方面,他们还比较模糊,总是注重从自己的具体的外貌特征上进行描述,不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情绪多变而冲动低年级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我们经常能见到。

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易形于色。

一些在我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能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

考试考好了,被老师表扬了,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呱呱乱叫;相反,如果学习不好,或是被老师批评了,则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体会到痛苦、羞愧等各种情绪而痛哭流涕。

意志力较差小学低年级的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

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

尽管学生有依赖性,但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掌握知识要点。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独立学习做好铺垫。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应当注重正面引导。

由于低年级孩子易受暗示,喜欢模仿,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罢,要尽可能提供一些好的行为榜样供孩子学习。

提出明确要求。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我管理水平有限,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和耐心,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家长朋友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经历着许多重要的变化。

从认知、情感、社会到道德发展,都对孩子整个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这个阶段是孩子逐渐独立、自我意识逐渐丰富的时期,教育者需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1.感知与觉察–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开始形成更加复杂的感知和觉察能力,比如对颜色、形状的敏感性增强。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感知能力更加精细,能够辨别更加微小的差异,并且开始建立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模型。

2.认知结构和发展–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开始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认知结构,比如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等。

–小学生时期,这些认知结构逐渐加深、扩展,开始形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思维模式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小学生的情感发展1.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切换速度较快,他们可能会更加容易情绪激动或沮丧。

–教育者在教育中需要给予孩子情感的关怀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波动,建立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

2.社交关系–孩子在小学生阶段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观点,社交关系也更加复杂。

–教育者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分享和互助的价值观。

四、小学生的社会发展1.社会角色认知–在小学时期,孩子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这些社会角色,并促进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中。

2.社会道德意识–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主要在家庭中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

–到了小学阶段,学校和社会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念产生更大的影响,教育者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五、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1.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教会他们积极应对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2.认知教育–鼓励学生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

3.社交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会他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差异,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逻辑关系、分类和排序,并且开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小学生的记忆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二、情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对于友谊和归属感的需求也逐渐增强。

此外,小学生的情绪表达也更加丰富多样,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开始体验到一些复杂的情感,如羞耻、自卑和嫉妒等。

三、社交发展特点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和协调,能够理解和遵守一些社交规则。

他们的朋友圈也逐渐扩大,能够与不同性格和兴趣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此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四、道德发展特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们开始能够区分对错,并且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遵守规则和道德准则,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具备一定的同理心,能够关心他人的感受并帮助他人。

五、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明显的增长,并且开始发育第二性征。

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够进行更加复杂和技巧性的运动。

此外,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学习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并且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增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七、个性发展特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们开始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并且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着从幼儿到青少年的过渡,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深化和拓展的过程。

在感知觉方面,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

例如,他们能够更细致地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细节,对于声音的辨别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注意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他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记忆力在小学阶段也有显著的发展。

从机械记忆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意义记忆为主,并且记忆的容量不断增加。

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学会运用多种记忆策略,如复述、组织等,来提高记忆效果。

想象能力也日益丰富,从最初的模仿性想象逐渐发展为创造性想象,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创造出独特的想象世界。

思维的发展是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核心。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思考问题;到了中高年级,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渐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低年级的孩子可能需要通过实物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而高年级的孩子则能够通过抽象的数字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

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他们的情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开始形成对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的情感体验。

在道德情感方面,随着道德观念的形成,他们会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情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感到不满和羞愧。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渴望与同伴建立友谊,对老师和家长的情感依赖逐渐减少,开始重视同伴的评价和认可。

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低年级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逐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转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认知发展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与运用符号、图像和概念。

例如,他们能够理解数学的加法和减法,并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他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能够区分对错、公正与不公正。

二、情感发展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涉及到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与认同。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自尊心。

他们渴望被别人认可和接受,并开始与同伴互动和建立友谊关系。

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表现出同情心和合作意识。

情感的稳定和积极发展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环境。

三、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他们逐渐融入家庭、学校和社区,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学会与他人相处。

在学校中,他们开始学习团队合作和分享资源。

他们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游戏来培养合作精神、交流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对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道德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发展体现了他们对正义、公平和道德规范的理解与遵守。

在这个阶段,他们逐渐树立起一套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并能够理解和衡量行为的后果。

他们开始明白诚实、尊重和责任等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教育者和家长在培养小学儿童道德意识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五、学习与适应能力发展小学儿童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开始学习并适应正式的学习环境,如课堂教学和学业任务。

通过学习,他们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等重要能力。

适应新环境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道德等多个方面。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知期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他们能够对物体的存在和特征有基本的认知,但还不能进行具体的思维活动。

接下来是前运算期阶段(两岁至七岁左右),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进行类比和想象,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

然后是具体运算期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左右),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如数学运算、时间和空间等。

最后是形式运算期阶段(十一岁左右至成年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假设的思维活动,并开始表现出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如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除了皮亚杰的阶段理论,还有其他一些学者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重要观点。

例如,俄国心理学家列维·维果茨基强调了儿童与成人和教师的社会互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认为通过教育和社会互动,儿童可以实现在远发展区域中超越自身潜力的认知水平。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杰克·皮亚杰斯基则提出了问题解决和元认知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并具备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总的来说,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等。

通过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儿童的学习和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认识孩子的认知和情绪变化

儿童心理发展认识孩子的认知和情绪变化

儿童心理发展认识孩子的认知和情绪变化儿童心理发展:认识孩子的认知和情绪变化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在身体成长的同时,孩子内心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变化和成熟过程。

了解孩子的认知和情绪变化对于家长、教师和其他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的认知和情绪发展,并提供一些相应的指导。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密切相关。

通过不同的阶段,他们逐渐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开始,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的思维能力。

1. 感觉运动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理解世界。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并开始建立基本的观察技能。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摸索、观察和尝试来探索物体的特征和功能。

2. 前操作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的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并通过幻想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他们开始具备逆向思维、分类和序列化的能力。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绘画、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思维更为具体,能够理解物体数量、大小和关系的概念。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开始建立对规则和秩序的理解,并开始发展一些基本社会认知。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科学实验和团体合作来展示他们的思维能力。

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是指他们理解和表达各种情绪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1. 基本情绪(出生后)新生儿出生时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情绪,如愉快、悲伤和生气。

这些情绪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姿势来表达。

父母的关爱和安抚对新生儿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2. 情绪共享(6个月-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与父母和其他亲近的人分享情绪。

他们能够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开始产生情绪的共鸣。

父母可以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回应来帮助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3. 情绪调节(3-5岁)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学会了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02
03
04
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有以下特点:
2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萌芽。
3
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
4
在小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中,辩证概念、辩证推理和辩证判断三种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速度不同。小学生对不同内容的辩证判断的正确率不同。
生物学假设
缺乏学习兴趣、不够用功、缺乏学习方法。
04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
03
心理与环境假设
01
现代环境种种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脑功能障碍,从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如放射线、噪声、荧光灯等物理性刺激,情绪性疲劳、环境刺激过多或缺乏等心理因素也是间接促发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家庭经济的贫困、家庭成员的不和以及家庭文化氛围差都与学业不良密切相关。
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学习;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
C
为得到高分,不落人后而学习;为得到老师的赞许、家长的表扬而学习;为得到各种奖励或荣誉而学习。
B
为个人前途、理想而学习;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D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
A
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1
第一节 小学儿童(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2
年龄阶段
3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般特征

cp 07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

cp 07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



10


弗拉维尔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主试给幼儿 园的儿童(5岁)和二年级(7岁)、五年级 (10岁)的小学生呈现3个图片,并要求他们 在15秒钟之后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回忆。主试 观察并记录了被试在这15秒钟的准备时间里的 唇动次数,以此作为被试复述量的指标。 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复述量及 回忆量都有所增加。85%的五年级小学生具有 自觉的复述行为,60%的三年级小学生表现出 复述行为,仅有10%的幼儿园的儿童有复述行 为。因此研究者认为,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 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儿童的有意识记逐渐取代无意识记并居主 导地位。

2. 意义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转化的关键期大致在三四年级。

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3
(二)记忆能力的发展
1. 再认
简单的再认:幼儿与成人都表现出很强的再认能力, 没有年龄差异 当任务难度增加时,个体的再认能力表现出随年龄增 长而提高的趋势
39


观看《石榴》视频,分析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 中对儿童学习和认知特点的运用。 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 包括对学习特点、记忆特点和思维特点的应用; 格式规范,书写整洁
35
36
37
(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1. 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解题的技能技巧和整体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其解 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都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2. 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一题多解"的解题数在增加,说明 小学儿童在面对问题时,思维的起点增多了,分 析和综合问题的思路更开阔了。 3. 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三四年级是童年期儿童思维的深刻性发展的重要 年龄。 4. 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发展表现在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 上。

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而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等,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应从多方面的因素来讨论。

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

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很明显。

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感知的目的性、自觉性逐渐提高,感知过程成为儿童能自觉支配的过程。

到了中、高年级,儿童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的要求,排除干扰,从感知的对象中选择出基本的、重点的、需要感知的主要方面,自觉地进行观察,获得有关方面的感性知识。

不仅如此,随着自制力的加强和智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知觉的持续性也逐渐由短暂向持久过渡,能坚持较长时间观察事物,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往往是整体的、笼统的、不精确的。

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粗糙,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不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及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心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教师向他们反复提出复杂感知任务,并指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时,他们逐步学会分析比较事物,能找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这样,儿童的感知逐步向精确的方向发展。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

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随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增多,学习活动仅靠无意注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cp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

cp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

CP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

CP(Cerebral Palsy)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通常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因此,这篇文档将介绍CP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照顾这部分孩子。

CP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CP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比正常儿童要延迟。

具体表现为:1.缺乏主动性:CP小学儿童通常表现出缺乏自主性、不愿意主动尝试新事物的特点,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所限制。

2.语言表达能力差:CP小学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相比正常儿童要差很多,他们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社交困难:CP小学儿童的社交困难比较严重,他们常常难以理解和适应社会规则,缺乏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4.学习困难:由于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CP小学儿童常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特点。

对策面对CP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引导CP小学儿童进行自我探索,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2.针对CP小学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性的手段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一些绘画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物体,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等等。

3.针对CP小学儿童社交困难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和其他孩子进行互动,例如: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小组活动来促进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交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4.针对CP小学儿童学习困难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数字和图像的形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利用手势和表情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等等。

CP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这部分孩子的特点以及应对策略,尽善尽美地照顾和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心理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从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过渡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内,他们正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能力,并开始对世界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就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认知发展、情绪与社交发展、道德发展以及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发展。

一、认知发展在小学生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操作向抽象思维发展,开始能够使用符号和符号操作来处理信息。

例如,他们能够使用字母代表不同的音素,进行拼读和写作。

此外,小学生也逐渐能够迁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新的情境中,发展出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开始对时间、空间、数量等具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情绪与社交发展小学生的情绪发展在这个阶段开始变得更加稳定和成熟。

他们能够更好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开始学会适当地表达和应对负面情绪。

同时,他们也开始建立更加稳定和亲密的友谊关系,并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协调。

小学生也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表现出更多的关爱和同理心。

三、道德发展小学生正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理解什么是对错之分,并开始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小学生会开始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规则进行思考,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这些规则。

他们也开始形成一些个人的道德判断,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四、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发展小学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在这些领域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展。

小学生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进行比较。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逐渐建立和巩固。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其个体差异,取决于个体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为他们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小学1、3、5年级的学生呈现一些画有各种 家具的照片,每个年级的被试均分为两组
第一组被试所看到的每张家具照片与真实的生活 情境相似,因此每张照片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
第二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在内容和数量上均 与前一组被试所看到的相同,但是其呈现的方式 不同,位置完全是随机的。
整理ppt
5
结果: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 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这种灵活性水平还很低。
整理ppt
10
弗拉维尔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主试给幼儿 园的儿童(5岁)和二年级(7岁)、五年级 (10岁)的小学生呈现3个图片,并要求他们 在15秒钟之后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回忆。主试 观察并记录了被试在这15秒钟的准备时间里的 唇动次数,以此作为被试复述量的指标。
整理ppt
14
3. 精致策略
精制指通过把所学的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此 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充实意义上的方式可以是添加、 构建。
(1)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种属性上的相 同或相似所做的一种类推 “负数=借钱”
注意问题:
第一,要考虑事物之间的可比性; 第二要考虑可接受性; 第三,类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在运用时不要对用来说
第二组被试的再认成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 各年龄组被试对随机摆放的家具照片的再认成绩都 较差
第一组被试的再认成绩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随 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具有一定意义联系的材料的 再认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整理ppt
6
2. 再现 系列位置效应
Cole等人对6、9、14岁儿童的再现能力研究 发现,这几个年龄的儿童都表现出了近因效应, 但只有9、14岁儿童表现出首因效应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整理ppt
1
第一节 入学的准备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整理ppt
2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一)小学生记忆的一般特点 1. 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
说明个体在短时记忆方面的年龄差异较小
但在记忆策略运用方面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
整理ppt
7
(三)记忆策略的发展
1、复述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
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进行的 意识活动。
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 的复述行为
教5岁的儿童复述,他可以做到;但到一 个新任务时若不加提醒则忘记复述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儿童的有意识记逐渐取代无意识记并居主 导地位。
2. 意义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转化的关键期大致在三四年级。
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整理ppt
3
(二)记忆能力的发展
1. 再认
简单的再认:幼儿与成人都表现出很强的再认能力, 没有年龄差异
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复述量及 回忆量都有所增加。85%的五年级小学生具有 自觉的复述行为,60%的三年级小学生表现出 复述行为,仅有10%的幼儿园的儿童有复述行 为。因此研究者认为,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 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
整理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2、组织策略(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 帮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当任务难度增加时,个体的再认能力表现出随年龄增 长而提高的趋势
一、三、六年级小学生和成人,呈现一大堆玩具,然后从 玩具中拿走一部分,又加入一部分,让被试说明玩具有什么 变化,结果发现,再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整理ppt
4
Mandle等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 的再认能力才表现出年龄差异。
(1)归类:苹果 香蕉 桌子 椅子 电视 (2)系列化: 动物 哺乳动物 马 大象 (3)类比:天空---小鸟飞 大海---
整理ppt
12
1年级儿童不能自发的运用组织策略,在指导 下可以使用,但不能提高回忆量
3年级儿童虽不能自发运用组织策略,但容易 通过策略训练使用组织策略,而且,可以提高 回忆量
整理ppt
8
画线是最常见的复述策略之一。
画线就是在复习时把材料的重点画出
大多数学生不会运用此策略,不知哪些材料最关键, 画出许多无关信息,有研究表明,画出无关信息将降 低对重要材料的回忆。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画线。
(1) 向学生解释在一个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如主题句。 (2)教学生谨慎地画线,有时只需要画一两个句子。 (3)教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画了线的句子。 (4)为更好的发挥画线的作用,在画线的旁边做注释也是
明的类比物的细节过多描述,以免喧宾夺主; 第四,要注意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来用。
整理ppt
15
(2)扩展与延伸
学生学习“维生素C可以治感冒”这一命题时,就 可以借助已有的旧知识——“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 细胞生长”、“白细胞可以消灭病毒”,引申出新 命题“维生素C能医治感冒的原因是促进白细胞的 生长”。
5年级儿童能够自发运用组织策略,对回忆有 积极的效果
整理ppt
13
列提纲(一种组织策略)
以简要的词语写出主要的和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 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
只有经过了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列出提纲的 材料,才比较容易记住和保持。
教师在教学生列提纲技能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列 得比较好的提纲,并向学生讲解这一提纲是如何统 领整个材料的,指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学 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对学生进行训练
(3)质疑
“为什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提问效果更好
整理ppt
16
(4)先行组织者
是一种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导入内容,它可以是概 念也可以是规则
必要的。
常用的批注方法有:圈出不知道的词;标出定义或例子;列出 观点、原因或事件序号;在重要的段落前加上星号;画箭头表 明关系;标出总结性的陈述等。
整理ppt
9
小学生复述策略的发展趋势
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 采用复述策略 (Flavell的研究)
第二,随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 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 述模式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