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阅读附答案
琦君《泪珠与珍珠》鉴赏:泪水与心灵
琦君《泪珠与珍珠》鉴赏:泪水与心灵琦君《泪珠与珍珠》鉴赏:泪水与心灵泪水与心灵《泪珠与珍珠》鉴赏如果说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把我们引入了泪乎、月乎、珍珠乎的扑朔迷离的境界,那么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则带着我们去体验生活的真实。
她在文中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们读后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生活。
少女时代的作者,对写泪与愁的句子情有独钟,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感性有余理性不足之时对世事能有多少感悟呢。
我们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当然不一定是喜爱某些句子。
90年代处于中学时的我们,正是琼瑶的爱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泛滥之时,那凄婉的爱情故事曾攥得多少少女的眼泪,那些金庸迷出口成招,眉宇间都有英风侠气。
为缠绵悱恻而流泪,为侠肝义胆而慷慨。
其实,我们只是读出了虚幻迷离、刀光剑影,却没有读出人生感悟,更没有读出哲学意蕴。
当有一天我们的双脚真正走出了校门,也踏出了家门,那些曾经让我们倾慕的爱情主人公,向往的诗酒人生、仗剑飘零的豪迈,应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不能带着他们走远,因为一个带着眼泪出走的人是永远也走不远的。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眼泪,我们的手中都有一把宝剑,而要想让这把宝剑披荆斩棘,在我们的手中虎虎声风,需要用游子的泪水浸泡、淬火。
无泪缺少风情,泪水泛滥又容易把那柄蕴涵着理想抱负的生命长剑泡烂,软化成自己酣睡的床腿。
作者的步履由大陆而台湾又到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我敢说她肯定是用泪事先淬砺了自己的双脚。
远离了故乡,远离了祖国,于是在作者的笔下便有了一种家国的情结。
何为故乡,故乡永远在漂泊者的心中,一个至死没有离开过家的人是没有故乡可言的。
家是什么,家是长途跋涉的起点,万里征程的归宿。
当起点成为永远无法返回的终点时,就是作者所说的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得的可悲。
人是要流泪的,流的原因乃是人的经历所致,经历了才能体会的深刻。
作者在为人母之后,常为孩子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此时,她才更为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母亲当年是如何的不容易。
琦君《读书琐忆》《泪珠与珍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琐忆琦君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
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
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
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
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
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
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
”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
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
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
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
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
偷看小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
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
此处人迹罕到,又有阳光又有风。
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
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
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
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
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
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蔽安全处所。
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
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
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
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
泪珠与珍珠阅读附答案
泪珠与珍珠阅读附答案(1)我读高一时的一篇英文课文,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的书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本身的美。
(2)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一句。
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
看到白居易《新乐府》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颠来倒去地背。
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3)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4)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甫“眼见枯骨”的哀痛。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也不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5)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
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
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6)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
”孩子傻乎乎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7)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8)记得有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
高中语文第三册泪珠与珍珠
12泪珠与珍珠从容说课《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
琦君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思乡怀人之作便构成了她写作的一个重心。
在她的作品里,她常常从眼前的景联想到家乡的情,但凡春朝日夕,风雨晨昏,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她都要寄情于中,抒发一番.本文由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地表现了那时的天真与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自居易和杜甫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感悟;进而结合具体的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契合交融。
文章结尾宕开一笔,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学习本文,重在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纵观全文,作者的思乡怀人之情,不是直接写出来的,而是通过马区夫人的话、冰心的散文、自居易和杜甫的诗自然引出。
这样既增加了作者抒情的真实感,也增加了文章内涵的丰富性及学生解读本文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造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体验来揣摩文章深义。
另外文章以小见大的抒情方法及巧妙引用古诗文以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也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
2.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意。
能力目标透过字面含义,揣摩文句的深厚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织一个爱的世界。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昧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蕴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
教学方法1.诵读鉴赏法。
练习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点拨相结合。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人而异,有浅有深。
在研析重点语句时,可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教具准备1.录音机及朗读带。
《泪珠与珍珠》一处疑难解析
《泪珠与珍珠》一处疑难解析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泪珠与珍珠》是一篇自读课文,为台湾著名女作家绮君的作品。
这篇课文虽为自读,但细品其文,层层探析,会发现此文从最常见的泪珠入文,揭示的却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是一篇十分精巧的哲理小品。
在品读此文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其细微但却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探究。
这个问题涉及到本文的线索句。
贯穿全文的线索句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这三次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1、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科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2、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科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3、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这也就是奥尔科德说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细心的同学发现,三处基本相同的句子,但文末处由前两处的“流多”变为了“多流”,语序颠倒,是作者无心弄错还是另有深意?此问一出,层浪叠起,有的学生说是作者无心,有的学生说是作者有意,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其实要看这二者的差别,还得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说起。
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由11则关于眼泪的材料组成,而这11则材料全靠上述三处线索句串连,对这11则材料整理归类,会发现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大意可概括为“少女不识愁滋味,因喜佳句觅‘泪珠’”;第二部分,大意可概括为“饱经忧患识真愁,方识‘眼枯见骨’痛”;第三部分,大意可概括为“泪血分担罪与孽,信徒感激涕泪零”。
这样将文中众多的材料分类梳理后,我们会清晰地理出全文的思路,文章三部分一共写了四种眼泪:少女不知愁所觅之“泪”;饱经忧患之泪;担世人的痛苦与罪孽之泪;信徒们的感恩之泪。
这四种眼泪在文中的文意是层层递进的。
教参认为由以上四层内容构成的文章是抒写浮居台湾不得归根的乡愁之作。
高二语文泪珠与珍珠共20页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 骨”的哀痛。
(1)“观音流泪”是因为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 苦与罪孽,愿为天下苍生幸福平安而落 泪。 这是一种爱之真切的泪,是一种神圣的、 幸福的泪。
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
(2)基督徒是为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 字架上而流下的最最纯洁真挚的泪水,是一种 感恩之心的激动的泪水。
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
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磨 难、忧患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泪水的 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战胜 苦难后的精神升华,同样珍珠也是牡蛎 为了排除体内的沙子,不断分泌液体, 将沙子包围起来而形成的,这一粒珍珠, 是牡蛎为了生存而掉下的一滴艰辛的泪。 他们两者都蕴含着一个哲理:生命都因 饱经痛苦地煎熬而显出了珍贵的一面。
本课结束,谢谢观赏!
三个阶段:
少女时代 中年时代 晚年时代
诗文中的泪 现实中的泪 宗教中的泪
(1)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 愈益温厚。” 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 句子本身的美。
(2) 谢冰心: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雨后 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 极了。” 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非常有趣 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 层领悟
泪珠 与 珍珠
眼 因
书中泪
流
多 分离泪
泪
清 感恩泪
明
心
少女心 因
饱
思乡心 经
慈母心 坚忍心
高二语文泪珠与珍珠
感恩泪
他 人 感激心
心 因 饱 经 忧 患 而 愈 益 温 厚
是一根什么样的线把这些泪与心串成项链?
珍珠链
冰心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小妇人 感恩 慈悲
白居易
不 理 解
人间亲情----人生境界 奋斗
怜子
理 解 杜甫
归乡
----
主题——思乡怀人?
她移居台湾,以一枝生花妙笔,追忆在大陆的 似水年华,回忆自己的少女时代,亲人师友,寻 找那失落的根。她把祖国比作母亲,观音的比喻 说明祖国对儿女像观音一样仁爱和包容。文中字 里行间渗透着海外赤子浓浓的乡情。
stb47rus
凉,擦把脸自己去吃吧!”耿英说完,转身将一麻袋板蓝根提到里间屋里地上,打开了取出来一包,拿到厨房里用大沙锅子煮去了。耿直凑过 来亲切地对老梁头说:“梁爷爷放心,您和奶奶喝了我哥哥买回来的药,肯定能很快好起来的!”老梁头心里非常明白,耿正和耿英适才说的 话也多少听到了一些,知道这不是善病,干咳一阵后喘着气对耿直说:“你离爷爷远,远点儿说话!爷爷奶奶老,老了,好好歹歹的,没有啥, 啥要紧的。你们还小,千万别,别传染上啊!”耿正说:“梁爷爷您别着急,没有那么严重的!”但想一想还是对弟弟说:“你去告诉姐姐, 多放些水;煮开了之后改用小火,小心溢了!”半下午,耿英把晾得半温的药水端过来了。耿正把老梁头扶坐起来,老人家皱着眉头服下一大 碗。耿正说:“梁爷爷您再喝一些吧!张郎中说了,要尽量多喝呢!”老梁头摇着头说:“实在喝不下去了!”俩人又把老人扶睡下,掖好被 子,说:“那您睡一会儿吧,我们想办法给奶奶也喂一些!”看着昏迷不醒的梁奶奶,耿正和耿英犯难了。耿正小声儿说:“张老郎中也病得 那样,那个灌药壶我又不能借用,这可怎么喂啊?”耿英想一想,说:“不就是个长嘴壶嘛,就用咱们饭店里的那把老酒壶吧,估计能行!” 于是洗干净了拿来,总算是也给梁奶奶灌下去一大碗。然后,耿正兄妹三人也都尽量地多喝一些。当兄妹三人感觉又能喝了的时候,就再给两 位老人喝一些,灌一些。耿英想到,当年在老家时,家里谁要是发烧生病了,娘总是说,‘这发烧生病了就必须吃得清淡一些,多喝水,好好 歇着’。眼下两位老人已经病倒了,兄妹三人虽然尚好,但预防还是必须的。于是,兄妹三人不再吃油腻干硬的饭食,每顿饭都只是煮一些米 粥,简单做一些青菜而已。与此同时,大家都把这用板蓝根煮的药水当水喝了。梁爷爷胃口很差,就少吃多餐地细心照顾了;梁奶奶还不清醒, 就给她罐一些稀的米粥。如此护理着,两天之后,梁奶奶似乎有清醒过来的迹象了。她偶尔能发出轻微地哼哼声,甚至还会张开眼睛看一看, 耿正兄妹三人感到有了希望。但梁爷爷的情况却在持续加重,不断干咳,越来越虚弱了。挨到第三天中午,竟然水米不进了,但神志还一直很 清醒,也能说话。耿英说:“奇怪了,爷爷奶奶得的都是热症,而且同时发病,这症候怎么不一样啊?”耿直说:“是啊,奶奶怎么不干咳 呢?”耿正说:“奶奶也许是没劲儿干咳啊!这可怎么是好,我还是再找别的郎中来瞧一瞧吧!”无奈这几天全镇上疫情太重,年纪大的郎中 们也都相继病倒了,而年纪轻一些的几个全都关门谢客,根本不敢给人瞧病了。到了半下午,耿英发现梁奶奶似乎继续好转了一些,只是还不 能开口说话,但梁爷爷的情况还是
泪珠与珍珠泪珠与珍珠阅读答案
【泪珠与珍珠】泪珠与珍珠阅读答案课前齐背:(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氓》)(2)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孔雀南飞》)(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迢迢牵牛星》)(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泪满襟。
(杜甫《蜀相》)(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故园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泪珠与珍珠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座的有谁没流过泪?(估计没有人没流过泪。
要么哭个狂风暴雨,要么哭个阴有小雨,总而言之,大家都有过流泪的经验。
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
那么我们都是高尚的人了呵)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大都为啥而流泪(、激动、兴奋、喜悦、委屈、悔恨、疾病、身体受伤、忧伤、辛酸)?为谁而流泪(有为自己哭的,有为别人哭的,有没有为民族、为全人类哭的?)文中你感觉是为啥而流泪?为谁而流泪?为人生忧患而流泪(导入作家坎坷一生:琦君1年生于XXXX县瞿溪乡。
1岁丧父,4岁丧母,由伯父伯母抚养,12岁举家迁入XX,1939年,养父母双双去逝,遇上战乱,在辗转于和故乡等地饱受家国忧患。
1949在民族的大中,流落,饱受思乡之苦)。
初步感受,除开泪流满“文”之外,还有什么感觉:引用诗文很多(导入作家文学修养:我们对这位作家其实并不陌生——《橘子红了》就改编自琦君的同名。
琦君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她5岁开始认字,7岁读《诗经》、唐诗,9岁读《论语》《左传》和唐宋古文。
她对诗词情有独钟,从这篇散文中就可以看出。
)思想感情的零乱、迷茫、朦胧(导入分析全文)解题:泪珠与珍珠之间的关系,你以为两者在文中有没有轻重之分?泪珠源于生活的忧患与,人在生活的忧患和的磨练中,会获得一种高贵的品质,会逐渐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意义,从而拥有一颗高贵(文中为“清明”)的心灵,这便是作者所说的“珍珠”。
最新-高二上册语文(人教版)泪珠与珍珠阅读高速路延伸
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春之怀谷张晓风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声音便从云端到山麓,从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如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筝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手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在感觉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季节来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学。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简答(1)第一自然段中“一首澌澌然的声音”指的是什么?(2)第二自然段中“一株柳的分号”指的是什么?【解析】号:店,如“商号”。
情与理之珍珠三境——《泪珠与珍珠》解读(人教版高二)
情与理之珍珠三境——《泪珠与珍珠》解读(人教版高二)《泪珠与珍珠》是琦君晚年的力作。
正如文中三次提到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阅历七十多年人生风雨的女作家是用她清明的眼,温厚的心来书写本文的,她奉献给读者的,亦是一颗珍珠。
琦君的散文有独特的风格:一是天然清淡,二是情真理至,“不是浓妆艳抹的豪华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泪珠与珍珠》一文虽篇幅短小,却浓缩了这两大特点,琦君老人用她简约秀美的文字和细腻温婉的文笔为我们昭示了人生中情与理之珍珠三境。
琦君的这句话有助于我们对“珍珠”的理解:“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是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晶莹圆润的。
”“珍珠”放大了说可指心灵,而“珍珠三境”亦可指人生三境。
人生的历程正是这粒珍珠成长完善的过程,也正是个体心灵情与理丰富成熟的过程,而这其中,眼泪作为人生中悲欢的代言是境界提升不可或缺的,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是从泪光中撷取着珍珠的华彩。
一、珍珠一境:少年不识愁滋味。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少年人爱读爱写泪与愁的诗,是以极热忱的心去爱文学诗句本身的美,还有,书本中的感触激发了少年的想像,少年因未解忧患而向往忧患,觉得人生路上未来的坎坷是种浪漫,我会经历些什么呢,诗书中所写苦啊痛啊,我何时也将遭遇。
少年时流泪,许多时候是为诗句流泪,为他其实没法真正理解的东西流泪,这种青春的感伤,看似莫名,其实体现出对成熟的期待,这时的情感特征是单纯而隐约,在理性上停留于“不识愁滋味”“不解忧患”,对人生在认知上是浅薄的朦胧的。
这是一粒剔透晶莹的珍珠,这是一颗单纯热烈的心灵。
琦君说,少年的我,爱“眼枯即见骨”,但我并不懂得。
二、珍珠二境:而今识尽愁滋味。
在这一部分中,琦君主要写了三种眼泪,涵盖了三种人生之痛。
其一,离乡之痛。
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1949年到台湾,离乡之痛她是体会至深的,思乡的泪流得太多。
第三册泪珠与珍珠(精选4篇)
第三册泪珠与珍珠(精选4篇)第三册泪珠与珍珠篇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古代的,今天我们进入现代文的分析我们看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请大家看课文注释:琦君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前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橘子红了》就是他的作品,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七十多岁时候的作品,可以说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生感悟,请大家阅读这篇课文,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思考:1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2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教师:那么大家对课文阅读之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为什么叫泪珠与珍珠?那么泪珠与珍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两个都晶莹透明生:文章里说:天使的眼泪掉下来落在牡蛎的壳中,变成了珍珠,所以泪珠和珍珠是有联系的。
生:我觉得泪珠是在人们饱受艰难困苦之后流下来的,珍珠则是牡蛎遇到沙子之后,形成的。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回答?咱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刚才几个同学的答案,首先从形象上说,泪珠和珍珠都是无暇的,从文字上说,刚才的同学说得很准确,如果根据生活的经验来看,我们在饱受磨难,痛苦之后流下泪,而珍珠往往是在受到痛苦之后结成的。
其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没有把眼泪比喻成一般的水,而是比喻成珍珠,至少可以看出作者觉得泪珠怎么样?生:珍贵教师:那么在课本中,作者写泪珠,到底写了哪几类,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把它找出来。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有没有同学起来说说?生:我找出了七种。
第一种是海峡两骨肉团聚之泪。
二是老泪,三是妈妈因为儿子淘气而流下的泪。
四天使掉下的眼泪,五形成珍珠的眼泪,六,观音的慈悲之泪,七,信徒对救世主的感恩之泪。
教师:还有没有补充的?学生:经历过忧患后所留下的泪。
教师:还有没有呢?学生:应该分为四种泪水,第一是前面讲杜甫,就是人生饱受忧患流下的,第二种是亲情,第三种是自然界当中的泪水,比作珍珠。
第四种为众生所留下的泪水。
教师:很好,她不仅是在指出文章的几种眼泪,而且是在为我们将眼泪进行分类;生:我也分为四种,这样分的,第一咱少女时代天真直率的领悟,二是杜甫的诗和白居易的诗中的眼泪。
《泪珠与珍珠》02
美 丽 婉 约
才 情 迷 人
琦君,本名潘希真,浙 江永嘉人,1917年生。早年 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是著 名学者夏承焘先生的高足, 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1949年赴台后埋首文学创作 ,成为名重一时的作家。琦 君以“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风范著称,文风典雅祥和 ,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 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 发委婉曲折的情怀,可谓“ 哀而不伤,怨而无诽”。
(琦君)
每一滴晶莹的泪珠原来都凝结了一段人生深沉的体 验。我们应该深深领悟到:流泪的过程就是不断奋 斗的过程。只有从奋斗中我们才能得到最珍贵的收 获。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没有泪珠就没有珍珠!
泪珠——珍珠
真挚纯洁的情感
《泪珠与珍珠》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生活 的本身远比文学来的更感人。 照片是生活的真实记录,这儿 选取了一些照片和大家一起感 受。不知道哪张照片你能读懂 它其中的情感,哪张照片可以 唤取你记忆中尘封的往事?请 把你的思考写下来。
6、是不是所有的“泪珠”都是珍
课文开始的四个引文;
奥尔珂德的《小妇人》 谢冰心的散文 白居易的《啄木曲》 杜甫的《新安吏》
(
含义是什么?它们都是作者在 哪里看到的泪水。
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还写了几种泪.
沙子 进入 眼睛, 非要 泪水 才能 把它 冲洗 出来
生命 在奋 斗历 程中, 是多 么艰 苦!
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感 , 培养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你 对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或者没有读懂的句子。
1、文中写了哪几种眼泪?
2 、这些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 什么?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
3 、这些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4 、这些“眼泪”是怎样串在一起 的? 5 、到此为止,我想问一下同学们 这里的“泪水”指的是什么?
《泪珠与珍珠》_模板
《泪珠与珍珠》_模板点击浏览该文件一、实词(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一字多义:A、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后秦欲伐齐( )。
2、人穷则反本。
()3、此五霸之伐也( )。
3、今背本而趋末()4、坎坎伐檀兮( )。
4、此之谓失其本心()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
5、本在冀州之南()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D、志1、博闻强志()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2、其志洁,其行廉()3、约从离衡()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E、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 F疏:1、王怒而疏屈平(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有情人终成眷属()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4、属予作文以记之() 4、>( )5、举酒属客( ) 5、仗义疏财( )G、约1、其文约,其辞微( ) H、见1、信而见疑( )2、决负约不偿城( ) 2、靡不毕见( )3、怀王与诸将约曰(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4、夫子有何见教(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三)、古今异义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7、然终无可奈何二、虚词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 ) 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6、为其不可得而法( )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 ) 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 ( ) 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 ) 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 ) 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nbs点击浏览该文件教学目标1、了解“随笔”的文体特征。
露珠与珍珠三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露珠与珍珠三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露珠与珍珠三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个偶然的机会,露珠和珍珠见面了。
露珠看着圆圆的'珍珠,觉得自己和珍珠一样美,于是自鸣得意地说:“我和你是姐妹。
”珍珠“哧哧”一笑,什么也没说。
露珠更加扬扬得意:“我一夜之间就获得了成功,你却不知受了多少磨难才成为一颗珍珠,真是太不值得了。
”
珍珠浅浅一笑,说:“我历经磨难,却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你一夜之间获得的成功,来得快,去得也快。
”
果然,太阳刚一露脸,露珠就慢慢由大变小,不一会儿就化为乌有了。
1.这篇短文一共()个自然段。
2.这篇短文主要告诉我们()。
A.露珠和珍珠见面了
B.露珠和珍珠都很骄傲
C.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历经磨难
3.文中反义词有:()——()()——()
4.用横线画出露珠第二次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珍珠说的话。
5.如果我碰见了露珠,我会对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5
2.C
3.大小来去
4.露珠的话:第三自然段珍珠的话:第四自然段
5.“略”。
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练习与解析人教版1.解释下列词语。
冥顽不灵:自诩:罪孽:芸芸众生:分泌:虔诚:【解析】此题考察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答案】冥顽不灵:昏庸顽钝不灵透。
自诩:自我夸耀。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种物质。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有错的有一句是()A.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B.难怪奥尔诃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C.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即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总关情。
’”D.说起“枯眼”,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
【解析】B面后引号应加到“了”前面,因为引用的内容是“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它们同样可以闪光。
C.即使凤凰卫视没有很高的覆盖率,也不能影响吴小莉的声名鹊起....。
D.摆脱“自我”,尽快进入角色,对于许多演员都是个难题,而对于贪官们来说却是驾轻就熟....的小菜一碟。
【解析】A句“一马当先”指领先,带头,与主语不协调。
C名“声名鹊起”指名声兴起、传扬,前面不能加“的”。
D句“驾轻就熟”比喻做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
成语表达的意思与整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不协调。
【答案】B阅读《情感与理智》一文,完成文后练习。
艺术家一只脚踏在尘世,一只脚跨在天国。
尘世与天国的反差越大,给他心灵带来的影响就越大。
而如果他的心灵又十分的敏感脆弱,那么,在巨大的反差面前,他的心灵的分裂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情感与理智的分裂是分裂人格中最常见的形态。
泪珠与珍珠1
①马区夫人:“眼因多流泪 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 而愈益温厚。”
作者的认识 “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
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 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② 谢冰 心: “雨后 的青山,好像 泪洗过的良 心。”
作者认识 “觉得她的
比喻实在清新 鲜活。”
③白居易: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
④杜甫: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 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 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认识 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 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眼泪是什么?
书中之泪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 才能体会杜老8年出生于浙江永 嘉。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 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 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1969年自司法部 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 授新旧文学。晚年定居美国新泽西州.
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 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 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 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 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 歇。
认识: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
人都会老的,就像身边常见的七老八十。 但是,心不见得都变温厚。
琦君老了,老到能切身体会“眼枯见骨”的哀痛,但 她却更接近孩童,趋于原始。她在自己钟爱的文字世 界里,聆听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梦幻。那天使的眼泪滴 入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就变成了一粒珍珠,她由此感 慨:生命在努力排除异己的奋斗历程中付出的艰辛。 一直流泪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 她由此感激: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的佛的慈 悲。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让虔诚 祈祷的基督徒涕泪交流,她由此感恩:万千生命的之 所以存在。 像个童话,在世俗物欲名利的喧嚣中纤尘不染; 像朵莲花,在时间冬去秋来的飘逝中永开不败。
语文-泪珠与珍珠
语文-泪珠与珍珠语文-泪珠与珍珠一、作者介绍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
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
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二、思考题1、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也就是琦君从几个角度来写泪珠?2、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幺?3、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幺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幺?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4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为什幺还要加上最后的三段?5、联系琦君的《珍珠与眼泪》,指出文中所寄予的哲理。
6、进一步提问:课文中所提的几次泪珠,体现了怎样的“珍珠”?三、琦君的《珍珠与眼泪》珍珠与眼泪琦君我国的旧小说中常见这样的形容句子:「那眼泪就像断线珍珠般的滚落下来。
」可说是非常形象化的。
白居易有诗云:「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尤其婉曲而且富于想象力。
阿拉伯的诗人则把故事编得更美了。
他说:当牡蛎出现在海滩边欣赏月光时,天上正在哭泣的仙女,一滴眼泪落进它的心脏,便变成了一粒珍珠。
(这个仙女是否鹊桥上会牛郎的织女呢?)其实珍珠的形成,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原来是一粒砂子或寄生物,偶然侵入牡蛎壳内,牡蛎为了要排除这粒障碍物,就蠕动着柔软的身体,极力要把它挤出壳去。
同时由于不停的蠕动,就分泌出一种透明的液体,却把障碍物包围起来。
蠕动愈辛苦,分泌液体愈多,障碍物被包围得愈厚。
久而久之,分泌液凝结起来,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这正像人的眼睛,如果一粒砂子侵入时,一定会泪珠儿纷纷而下,非把刺激物排除出去不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珠与珍珠(台湾)琦君①我高一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
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
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
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④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
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
”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
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
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
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⑨最后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
他解说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
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摘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1.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
请你针对这一点作简要说明。
(不超过 30个字)2.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不超过35个字;第二问摘录原句作答)3.通观⑤—⑦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不超过25个字)(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含的意义。
(不要用原文,不超过40个字)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思。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的神秘感。
E.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答案:1、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的青山,别出心裁。
(意思对即可) 2、人们因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悲喜交加;作者意在说明“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3、⑴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
⑵答案不是唯一的,但不能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相背谬(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
4、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