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精选教案《念奴娇-过洞庭》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导入《念奴娇过洞庭》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3. 查找其他刘禹锡的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文的意境和哲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理解诗文内容,领悟诗文情感。

4. 欣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诗文的美感。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宋代时期洞庭湖的自然风光与历史背景探讨《念奴娇过洞庭》创作的年代与历史背景1.2 作者简介简介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苏轼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诗歌内容分析2.1 诗歌结构解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和韵律分析诗歌的头、身、尾的呼应与联系2.2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洞庭湖意象,如“洞庭青草,近中流者绿,远者苍”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和意境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3.1 诗歌主题探讨诗歌的主题,如自然景观的赞美、人生哲理的探讨等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3.2 诗歌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豪放与婉约的转换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4.1 词句运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词句美4.2 意境创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和想象诗歌中的意境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洞庭湖的景象,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洞庭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5.2 诗歌朗读与解析分组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和见解5.3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让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交流各自的见解5.4 诗歌创作与展示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分享创作心得第六章:诗歌与文化价值6.1 宋代文学背景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影响探讨《念奴娇过洞庭》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6.2 诗歌的影响分析苏轼的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七章:诗歌的传承与演变7.1 诗歌的传承探讨《念奴娇过洞庭》在历史上的传承过程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演变7.2 诗歌的演变研究宋代以后对《念奴娇过洞庭》的评论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不代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第八章:诗歌与审美鉴赏8.1 审美观念探讨宋代审美观念的特点分析《念奴娇过洞庭》如何体现宋代审美趣味8.2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运用审美观念鉴赏诗歌通过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第九章:教学评价设计9.1 课堂参与度评价设计评价表,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表现9.2 诗歌解析评价设计评价表,评价学生在诗歌解析中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评价学生对诗歌主题、意象和情感的把握能力9.3 诗歌创作评价设计评价表,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对诗歌形式和内容的掌握程度第十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活动10.1 教学资源整理和推荐与《念奴娇过洞庭》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献、评论等提供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的资料,供学生进一步了解10.2 拓展活动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洞庭湖、举办诗歌朗诵会等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体验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重点解析本文教案《念奴娇过洞庭》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包含十个章节。

(完整word版)精选教案《念奴娇-过洞庭》

(完整word版)精选教案《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课时:2课时教学要求: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人格的高洁;物境与心境的高度融合。

重点、难点:体会全文的中心思想,欣赏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

一、导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今天,我们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1、读音顷:qǐng 着:附着,载着扁舟:pīan澄澈:chéng chè清澈见底细斟:zhēn 扣舷:xián2、准备两分钟,学生朗读。

听配乐朗读。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配乐为《秋湖月夜》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三、细节赏析(其景其人其情)(一)分析上片1、朗读上片问题:地点? 洞庭湖时间?近中秋,夜晚事件?月夜泛舟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春草,洞庭湖和与它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紧扣题目。

近中秋,点出时间。

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风色,风有风向、强弱,没有色彩,这里指什么?——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

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鉴,镜,琼,美玉,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秋月下的湖水浩浩汤汤、一碧万顷。

“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

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素”,白色。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

“明河”即银河。

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

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

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下,里外,清澈明亮;另一层暗指诗人自己。

我,也如秋月,如秋水,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3.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安徽和县人。

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

2.相关背景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解题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过:经过,途径。

③洞庭:洞庭湖。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琼.(qióng)扁.舟(piān)挹.(yì)斟.(zhēn)2.解释下列词语①琼:美玉。

②素月:洁白的月亮。

③萧骚:稀疏。

④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⑤沧浪:青苍色的水。

⑥挹:舀水。

⑦万象:万物。

(二)诵读感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三、文本研究【思考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明确悠然【思考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明确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

《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张孝祥及其代表作《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作者、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学习经典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理解《念奴娇过洞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感悟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行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1、了解《念奴娇过洞庭》背后的文化背景,了解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诗风格。

2、阅读《念奴娇过洞庭》,探究作者的文学特点和人生观,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念奴娇过洞庭》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2、感悟诗词中的深层意义,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唐代文化的特点,讲解唐诗的基本知识,讲授张孝祥及其代表作《念奴娇过洞庭》的作者、创作时间和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2、阅读法:组织学生读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和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3、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蕴等,让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到诗歌的美。

五、教学内容1、《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介绍(1)《长恨歌》让唐诗达到了巅峰,也是唐朝宫廷女性的文学代表作品。

(2)唐代女性不仅文学水平高,而且地位也比较高。

(3)张孝祥是唐代女诗人中最有名气的一位,她的代表作品即为《念奴娇过洞庭》。

2、《念奴娇过洞庭》精讲(1)诗歌结构《念奴娇过洞庭》是一首长诗,全诗共有十二段,包括了江边登楼、怀古、爱情埋怨、思亲怀旧、咏物、抒情、慷慨陈词等多个方面。

(2)诗歌风格《念奴娇过洞庭》的诗风雄浑、宏伟,文字鲜明深刻,寓意悠远深远。

其独特的诗风是中国古代诗词史上一种独特的风格,被尊为“张氏风流”。

(3)诗歌主题《念奴娇过洞庭》表达的是张孝祥怀念家乡、思念父母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和埋怨,以及对国家兴亡、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教学配套练习(1)阅读理解题:“黄鹤楼,烟锁重楼。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解读《念奴娇过洞庭》的题目和韵律。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简介《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题“念奴娇”和“过洞庭”的含义。

4. 讲解诗的韵律和结构。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词语言和意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意。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解读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章:诗词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欣赏《念奴娇过洞庭》中的精彩诗句。

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教学步骤:1. 分享《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优美诗句,引导学生欣赏。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第四章:互动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学习的拓展。

教学内容:2. 推荐相关的诗词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2. 推荐相关的诗词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

第六章:文学背景扩展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宋代文学及苏轼地位的理解。

2. 扩展学生的文学常识和批评思维。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所处的宋代文学环境。

2. 分析《念奴娇过洞庭》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3. 引导学生思考苏轼诗歌的历史影响。

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念奴娇·过洞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2.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

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3.作者简介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安徽和县人。

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径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yuán)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

)4.背景透视当蒙冤罢官,因长途跋涉而风尘满面的张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湖,是何其的幸运啊!但这对洞庭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美好的相遇总是让人羡慕的,不过其实此刻,另一场美好的相遇正在悄然发生。

大家知道吗?时隔近千年之后,在2014年的秋天,我们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相遇了。

5.齐读题目——念奴娇·过洞庭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诵诗歌,排障碍。

1.听录音,圈出本课生字词。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正音。

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尽挹yì澄澈chéng chè细斟zhēn萧骚sāo玉界琼田qióng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动情诵读并且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诗文,为在准确感悟诗词的情感做铺垫。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1.1.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苏轼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1.2.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艺术手法等。

1.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哲理。

1.2.4 诗歌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背诵并能够默写《念奴娇过洞庭》。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1.2 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

2.1.3 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2.2.2 诗歌艺术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2.2.3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解释、翻译等。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意象和艺术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3.2.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介绍苏轼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1.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艺术手法等。

4.1.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哲理。

4.1.4 诗歌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背诵并能够默写《念奴娇过洞庭》。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诗歌逐句解析:15分钟4.2.3 诗歌主题探讨:10分钟4.2.4 诗歌背诵与默写: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3.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2. 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3. 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诗词,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诗词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2.2 学生自主学习,解读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3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3. 情感体验3.1 学生分组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应用拓展4.1 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仿写。

4.2 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和表演。

5.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6. 作业布置6.1 学生背诵诗词。

6.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6.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内容。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词背诵、练习题和创作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作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引导学生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念奴娇·过洞庭》的基本内容。

o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o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o运用对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情感。

o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张孝祥在诗词中表达的豁达情怀与高尚情操。

o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o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o理解张孝祥在诗词中表达的豁达情怀与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个人情感与自然哲理。

o引导学生将诗词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美景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o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洞庭湖的诗词或故事?引出课题《念奴娇·过洞庭》。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o介绍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他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词风豪迈奔放,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

o简要介绍张孝祥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强调其诗词的深刻内涵与广泛影响。

o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体会张孝祥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3.初读感知o学生自由朗读词作,初步感受词作的韵律与节奏。

o提问:你认为这首词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字词疏通o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作中的生字词及难理解的句子。

o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课时1.深入解读o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词作,并逐句分析词作的内容与情感。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 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5.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分析。

3.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歌句子结构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李白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并解释其作用。

5. 难点词语解释: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6.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诗歌中的句子结构,解释句子的意思。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8.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背诵、理解、修辞手法分析和难点词语解释的能力。

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成绩、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能力。

3. 评估工具: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验评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七、教学延伸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念奴娇过洞庭》的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其他古典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李白诗歌风格和主题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和翻译、背景资料、图片、朗读和背诵指导材料、相关练习和作业。

精选教案《念奴娇-过洞庭》

精选教案《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课时:2课时教学要求: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人格的高洁;物境与心境的高度融合。

重点、难点:体会全文的中心思想,欣赏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

一、导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今天,我们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1、读音顷:qǐng 着:附着,载着扁舟:pīan澄澈:chéng chè清澈见底细斟:zhēn 扣舷:xián2、准备两分钟,学生朗读。

听配乐朗读。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配乐为《秋湖月夜》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三、细节赏析(其景其人其情)(一)分析上片1、朗读上片问题:地点? 洞庭湖时间?近中秋,夜晚事件?月夜泛舟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春草,洞庭湖和与它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紧扣题目。

近中秋,点出时间。

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风色,风有风向、强弱,没有色彩,这里指什么?——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

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鉴,镜,琼,美玉,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秋月下的湖水浩浩汤汤、一碧万顷。

“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

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素”,白色。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

“明河”即银河。

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

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

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下,里外,清澈明亮;另一层暗指诗人自己。

我,也如秋月,如秋水,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及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1.2 分析并解读《念奴娇过洞庭》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1.1.3 学会鉴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意境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2.1.1 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1.2 解读《念奴娇过洞庭》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心境。

2.2 诗词文本解析2.2.1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如洞庭湖、月光、风等。

2.2.2 分析诗词中的情感变化,如离愁别绪、豁达开朗等。

2.2.3 探讨诗词中的哲理,如人生感悟、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洞庭湖的景象,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3.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苏轼的了解和认识。

3.2 诗词诵读3.2.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念奴娇过洞庭》。

3.2.2 分析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押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3 文本解析3.3.1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念奴娇过洞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他们对诗词的理解深度。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过洞庭》的短文,或者选择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鉴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5.2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或在线资源,如古诗词鉴赏网站、苏轼的介绍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念奴娇 过洞庭》高一语文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念奴娇 过洞庭》高一语文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目标】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2、理解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教学过程一朗诵全诗,整体感知读准字音: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ān)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chéng chè)。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yì)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

主张恢复中原,反对隆兴和议,两度被弹劾落职。

其词多以抗金复国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痛快,在南宋初期的词坛影响较大。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

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写作背景:采石矶大捷之后,南宋军民极受鼓舞。

宋高宗起用抗金派大臣张浚,当时张孝祥在张浚幕府。

到孝宗时,张浚和张孝祥重新受到重用,但随即受主和派诋毁,张浚罢判福州,张孝祥也受牵连而落职,回到芜湖家中。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因主和派失势,张孝祥得以复官,任职了一年时间,乾道二年(1166),又遭到诽谤而被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

他七月由桂林北归,中秋之夜到洞庭湖畔。

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时年35岁。

三研读诗歌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教学课题:《过洞庭》赏析教学目标:1.研究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2.研究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高尚的人格。

3.研究感受作者超拔高洁的人格。

教学重点:赏析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高尚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XXX混太清,气蒸云XXX,波撼岳阳城。

”同学们,这句诗描写的是哪个湖泊?是洞庭湖。

那同学们还学过哪些与洞庭湖有关的诗句呢?学生可能会答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与洞庭湖有关的词《过洞庭》。

通过这首词,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整体感知1.让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配乐为《秋湖月夜》。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细节感知,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人物和情感)这首词上片描写景物,下片抒发情感。

要理解全词,需要读懂“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句话。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将景物和人物结合起来看。

那么,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来到洞庭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悠然。

2.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么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景物特点:开阔、静澄澈(板书)。

4.下片。

南宋著名词人XXX因遭人毁谤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分析:我们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XXX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金榜题名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多少人为了这个梦而苦心孜孜,当上了官当然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人生一大喜事,但是如果丢了官呢?那又该是怎样的失意?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愁会哀叹,XXX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

”XXX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设计
学们找出相应诗句完成下表。

诗句特点
1.“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
参考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结合作者34岁到35岁的行踪轨迹,窥探到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孤独苦闷的内心,其中“孤光”一词化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句。

“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

2.“肝肺皆冰雪”
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词人为何有如此感慨?我们可以结合书下注释知人论世。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又遭到毁谤而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

他七月由桂林北归,一路泛湘江,过衡阳,登衡山祝融峰,自长沙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过洞庭
课时:2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人格的高洁;物境与心境的高度融合。

重点、难点:体会全文的中心思想,欣赏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

一、导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今天,我们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
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1、读音
顷:qǐng 着:附着,载着扁舟:pīan
澄澈:chéng chè清澈见底
细斟:zhēn 扣舷:xián
2、准备两分钟,学生朗读。

听配乐朗读。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配乐为《秋湖月夜》
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三、细节赏析(其景其人其情)
(一)分析上片
1、朗读上片
问题:
地点? 洞庭湖
时间?近中秋,夜晚
事件?月夜泛舟
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春草,洞庭湖和与它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紧扣题目。

近中秋,点出时间。

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风色,风有风向、强弱,没有色彩,这里指什么?
——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

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鉴,镜,琼,美玉,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秋月下的湖水浩浩汤汤、一碧万顷。

“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

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素”,白色。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

“明河”即银河。

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

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

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下,里外,清澈明亮;
另一层暗指诗人自己。

我,也如秋月,如秋水,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

5、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此诗人用“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引出了下片。

6、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洞庭湖的景有什么特点?静开阔澄澈
由此作者的心情是-----悠然心会,此景与我的心境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7、再次朗读上片
作者“悠然心会”到了什么呢?虽然妙处难与君说,但词是要写下去的,下片便是“悠
然心会”的内容。

(二)分析下片
1、要了解张孝祥此时的感情,需了解写这首诗的背景:《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
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在广西桂林做官,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
《过洞庭》之作。

2、朗读下片
3、应念岭海(表)经年
岭海:指五岭之外,即广东、广西一带。

应:因也。

经年:一年来的时间。

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广西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不免感慨万千。

4、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这两句照应了上片“表里俱澄澈”。

孤光:月光,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也由此想起自己的岭表
一年,不被人所理解,也是一种“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我自是问心无愧,光明磊落。

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5、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从回忆岭表经年回到当下。

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
襟袖冷: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也含有官场人情冷暖之感。

沧浪:青绿色的湖水
尽管如此,我仍然心情轻松地泛舟在宽阔无边的洞庭湖上。

有一种“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悠然与自信。

参考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

西江,西来的长江,通长江。

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

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用北斗七星作酒器,舀尽长江的水,这是何
等气势,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

7、扣舷独笑(啸),不知今夕何夕
舷,船沿,敲击船沿、仰天长啸
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了时间。

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收得很
经松,同时点题,首尾呼应。

下片小结
抒情:
(三)总结
1、朗读全词
2、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我们把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品性放一起,会发现作者“悠然
心会”了什么?
↗诗人的品性:平静心胸宽阔肝胆冰雪(内)
心会
↘景物特点:静开阔澄澈(外)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作者心会的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

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
壮观,亦觉寡味。

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

以下
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镜花水月,是二是一。

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

”(《蓼园词选》)这首词情景交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
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