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闻一多《奇迹》,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闻一多《奇迹》,作文

诗歌赏析:闻一多《奇迹》

《死水》出版后,闻一多很少作诗了。但1931年,已经“三年不写诗”的闻一多,突然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一首诗歌,这就是《奇迹》。

《奇迹》

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半夜里

桃花潭水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

蔷薇的香,我不曾真心爱过豹的矜严,

我要的婉娈也不是任何白鸽所有的。

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的结晶,

比这一切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

可是,这灵魂是真饿得慌,我又不能

让他缺着供养,那么,既便是糟糠,

你也得募化不是?天知道,我不是

甘心如此,我并非倔强,亦不是愚蠢,

我是等你不及,等不及奇迹的临!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谁不知道

一树蝉鸣,一壶浊酒,算得了什么,

纵提到烟峦,曙壑,或更璀璨的星空,

也只是平凡,最无所谓的平凡,犯得着

惊喜得没主意,喊着最动人的名儿,

恨不得黄金铸字,给装在一支歌里?

我也说但为一阕莺歌便噙不住眼泪

那未免太支离,太玄了,简直不值当。

谁晓得,我可不能那样:这心是真

饿得慌,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①[lí huò] 权当作膏粱。

可也不妨明说只要你——

只要奇迹露一面,我马上就抛弃平凡

我再不瞅着一张霜叶梦想春花的艳

再不浪费这灵魂的膂[lǚ ]力②,剥开顽石

诛求白玉的温润,给我一个奇迹,

我也不再去鞭挞着“丑”,逼他要

那分背面的意义;实在我早厌恶了

这些勾当,这附会也委实是太费解了。

我只要一个明白的字,舍利予似的闪着

宝光,我要的是整个的,正面的美。

我并非倔强,亦不是愚蠢,我不会看见

团扇,悟不起扇后那天仙似的人面。

那么

我便等着,不管等到多少轮回以后——

既然当初许下心愿,也不知道是在多少

轮回以前——我等,我不抱怨,只静候着

一个奇迹的临。总不能没有那一天

让雷劈我,火山烧,全地狱翻起

扑我,……害怕吗?你放心,反正罡风

吹不熄灵魂的灯,愿这蜕壳化成灰烬,

不碍事,因为那,那便是我的一刹那

一刹那的永恒——一阵异香,最神秘的

肃静,(日,月,一切星球的旋动早被

喝住,时间也止步了)最浑圆的和平……

我听见阊阖[hāng hé] ③的户枢砉[huā]然④一响,

传一片衣裙的綷縩[uìài] ⑤——那便是奇迹——

半启的金扉中,一个戴着圆光的你!

注释:

①藜藿[lí huò],指粗劣的汤羹〈书〉。相关词语:藜藿之羹,菽水藜藿,藜仗,藜芘,灰条菜。

②膂力[lǚ lì],指体力;力气。

③阊阖 [hāng hé],原指传说中的西边的天门,后义项颇多。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亦指西风。

④砉然 [huā rán],象声词。常用以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⑤綷縩[uìài],象声词。衣服摩擦声。一说为“窸窣”

[xī sū],拟声词:形容树叶、花草等细微的摩擦声音。

(原载1931年1月《诗刊》创刊号,选自《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

赏析

《死水》出版后,闻一多很少作诗了。但1931年,已经“三年不写诗”的闻一多,突然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一首诗歌,这就是《奇迹》。

《奇迹》是闻一多沉默三年之后,对自己的诗歌创作生涯的一次深刻的真诚的总结。就诗论诗,作品显然比较隐晦难懂,但晦涩却不是诗人有意为之,而是他在观察、表现自己内心的细微律动时必然遇到的“语言的困境”,如果我们把《奇迹》放回到闻一多的诗歌世界中去,结合他的实际创作经历及人生追求解读,那么还是不难破译的。

每一个作家、诗人都有他个人的对创作的体验,从中也诞生了所谓创作的“理想形态”。他渴望自己能够更迅速地进入这一“理想形态”,更自如地调动心灵的冲动,获得创作的佳境,完成卓绝的作品。只是,这一“理想形态”并不是招之即,挥之即去的,它有其神秘的运动形式,往往都脱离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被它所摄入的艺术家是幸福的、亢奋的、富足的,而等候着它的漫漫长夜却又是痛苦的、焦躁的、无可奈何的。

闻一多所谓的“奇迹”分明就是指这种艺术创作的“理想形态”,它即是一种让创作力迸发的最佳状态,又是能够激发这种状态的什么意象、什么感觉、什么机遇。总而言之,“奇迹”是区别于日常人生的另一类事物,它不可邀请、不能挽留、不可重复,它超逸于逻辑判断、理性思维,自由自在地翱翔在一个人类一无所知的空间,说不准什么时候才在我们的大脑中偶然闪烁一下。

那么,在没有“奇迹”降临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学创作了吗?显然不是这样。在作家的一生中,真正的“奇迹”出现只是很少很少的一些时间,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则仍旧可以靠“惯性”推进思想与感情,尽管“惯性”只是渗透着理智和推理的“次生灵感”,充其量不过是对“奇迹”的摹仿,但是对于许多作家而言,这似乎已经足够了。久而久之,我们则逐渐淡忘了“奇迹”的存在,也不再为等候它而烦恼、而自我折磨。

但闻一多却是一个素认真的人,认认真真地为人,也认认真真地为诗、为,他偏偏要顽固地迷信“奇迹”,偏偏要把自己陷入苦候奇迹的烦乱当中,并且还自掘坟墓式的将“奇迹”的佳境与他过去的艺术创作相比较,从而无不苛刻地自我贬责。阅读《奇迹》,我们不能不为诗人那严格的自我反省精神而感动。

开头的四句便是诗人对自己创作历程的总结。艺术创作

经历是复杂的、丰富的,很难用几句话就概括清楚,所以闻一多借用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试图通过象征的多义包孕历史现象的丰富。“火齐的红”似诗人所表现的那些喷薄的激情,诸如《太阳吟》、《忆菊》等诗的意境;“桃花潭水的黑”似诗人那幽深的思考,诸如《死水》,《长城下之哀歌》等诗的意境;“琵琶的幽怨”似诗人那被压抑的怨愤,诸如《孤雁》、《夜歌》、《末日》之类诗的意境;“蔷薇的香”则代表诗人那温馨的充满柔情的追求,诸如《贡臣》、《国手》等;“豹的矜严”是他在诗人所表现的严肃方正,而“婉娈”的纯洁美丽则是他的人生、艺术理。

以上这几个意象,可以说已经生动地传达了闻一多在此之前的诗歌创作的主要趋向,包括其个性气质与艺术境界,经过此时此刻的掂量,诗人坦率地指出,“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比这一切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也就是说,那过去的创作大多不是“奇迹”下的产品,同诗人想象中的“奇迹”所催生的佳境比起,实在不堪卒读!那么,它们究竟又是怎样创作出的呢?

闻一多回顾说,那都是因为灵魂饿得慌的饥不择食,“即便是糟糠,/你也得募化不是?”竟然把我们学史家们评价为杰作的东西喻作“糟糠”,足以让后人惊叹不已,但也的确反映了诗人对他的过去的不满。诗人进一步补充说:“一树蝉鸣,一壶浊酒,算得了什么,/纵提到烟峦,曙壑,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