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能够分析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 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其特点;3.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诗歌的形象鉴赏;2. 诗歌的语言鉴赏;3. 诗歌的情感鉴赏;4. 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1. 诗歌的审美特征;2. 诗歌的审美功能;3. 诗歌的审美教育。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1. 诗歌的思想主题;2. 诗歌的社会背景;3. 诗歌的作者思想。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1. 诗歌的形象艺术;2. 诗歌的语言艺术;3. 诗歌的表达技巧;4. 诗歌的审美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进行鉴赏;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心得;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 创作能力: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 学习兴趣: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文学的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诗歌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诗歌的基本特征;
2.诗歌的语言运用;
3.诗歌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诗歌的意义;
2.如何分析诗歌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XXXX》,通过展示诗歌的标题和第一段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二、学习诗歌(15分钟)
1.让学生逐段阅读诗歌,并讨论每一段的内容、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3.指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赏析(15分钟)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想法;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四、诗歌表达(10分钟)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个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短诗;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相互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鼓励学生多读诗、多写诗,培养和提升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诗歌《XXXX》;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3.继续阅读其他诗歌,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和能力。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学诗歌鉴赏是学生建立自己艺术鉴赏能力、练习批评能力、塑造自己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中,诗歌语言是一道难题,在鉴赏诗歌时,很难理解诗歌中独特而生动的语言特色。

而人教版高三的第三专题“鉴赏诗歌语言”会给你一个新的视角,让你发现诗歌中的美。

一、教学设计思路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与表现形式;(2)领悟诗歌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分组探讨、阅读分析、写作练习等,营造轻松自由、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我组织、交流与合作中,逐步领悟诗歌语言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3.教学内容:本专题包括了八个部分:词、句、结构、韵、声、景、深度和特殊语言。

每一部分由一首供学生品读、鉴赏并进行文字表述或写作的名诗歌来启发学生对其中语言的感知和体验,互相交流和启发。

二、教材内容探析1.韵和音:这一部分的名诗为《春泥》。

《春泥》以春天的水鸟和乡村生活为主题,它不仅表现了自然界兴旺发展的景象,还表达了一种融入自然、欣赏自然、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生命态度。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辞藻来生动地描绘整个春天、整个自然的呼吸和跳动。

尤其是“光影浮动,影沉光浮,明暗交替”的表达,使人体会到了自然界在春天的一种声息律动。

同时,这首诗还使用了丰富的字音变化和韵语运用,适当地强化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景:这一部分的名诗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远行的好友王之涣的一首送别诗。

全诗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古原草地上各种春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原大草原、对生命的洒脱追求和缅怀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大草原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气势,揭示了自然美的真谛。

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景物描写与背景交汇的技巧,加深了读者对情感交融的理解。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赏析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本文将提供一个高中生诗歌赏析课的教案范本,以期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感受语言的魅力。

首先,教案的目标应该明确。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包括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并能够通过赏析诗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同时,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如何将这些情感和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

在诗歌赏析课上,教师可以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为教学材料。

例如,可以从古诗词中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也可以从现代诗歌中选择一些风格鲜明、意境深远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诗歌的背景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歌的形式特点等,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然后,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在诗歌赏析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写作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创作诗歌。

此外,教学步骤要清晰。

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新课讲解、学生活动、总结反馈。

导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播放相关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新课讲解部分要详细阐述诗歌的特点和意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学生活动部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总结反馈部分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升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要全面。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励他们在诗歌学习上不断进步。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3、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只答“表达作者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要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表述方式:①诗中(通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一般是时令+人物+主事件,如初春丽景图,游子思乡图等)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展开)
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③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游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案示例:第一步:这首诗通过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丽景图。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结,进一步稳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科学知识,提升品酒诗歌的基本能力及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结,进一步明晰诗歌品酒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培育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拒绝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育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融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

其中CX480课4节,练课1节,小结课1节。

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纲考点解析【考纲阐释】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 品酒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抒发技巧。

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 品酒诗歌的形象。

②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③ 品酒诗歌的抒发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含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抒发技巧所指的就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权衡、修辞学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输血】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所指的就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予以艺术归纳构成的具备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内容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此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内容生活环境都就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就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就是人,也可以就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切痴情、纯朴豪爽,女青年可爱开朗、聪慧甜美;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如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包括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意象运用等;同时,学生应能通过诗词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取的诗词应当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选择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佳作,让学生感受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风貌。

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点。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诵、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诗词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案还应包含评价与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或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案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诗词鉴赏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一、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赋等。

2. 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等。

3. 能够对古代诗歌进行独立鉴赏,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古体诗、近体诗、词、赋等不同类型的古代诗歌,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讲解如何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等鉴赏方法。

3. 古代诗歌的实践鉴赏:通过鉴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鉴赏方法。

3. 实践鉴赏:让学生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品味和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质量和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和示例。

2. 古代诗歌文本: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文本,用于学生的实践鉴赏。

教学建议:1. 在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在实践鉴赏环节,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鉴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在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舒婷《致橡树》教案word(诗歌赏析)

舒婷《致橡树》教案word(诗歌赏析)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收: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
4.最后总结——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身躯”指外在形象,“土地”指内在的品质。表达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四、总结全文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分类。

2.掌握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相关考点。

过程与方法:1.分类讲解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从题材入手读诗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不同类别诗歌的思想内容。

2.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类别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分类别鉴赏诗歌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掌握分类别鉴赏诗歌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探究法、练习法。

五、教学课时:七课时六、教学工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山水田园诗——水光潋滟晴方好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教学难点:主旨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天人合一”是今天人们追求的终极理想。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大自然以其无言的深沉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让古代、现代的人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之外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二、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1、投影学生熟悉的山水诗并让学生齐读。

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第一章:诗歌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题材、形式、语言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题材、形式、语言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现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现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完整版)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

(完整版)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学习要点:1. 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2. 学习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习内容:(一)鉴赏意象一.【考点解读】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二.【常见题型】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三.【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赏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我们将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为案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详细解析每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点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例如,在《静夜思》中,我们可以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的意象美。

诗人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春望》中,杜甫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感慨。

这里的“国破”与“山河在”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自然的生机勃勃。

通过对这种对比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在点评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见解,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拓宽思路。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

比如,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 考点解读: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又通过意象来表达。

所以我们今天来梳理一下通过什么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什么感情的答题方式。

二.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一个是人物形象,二是景物意象。

今年的高考题,《九日和韩魏公》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那么,一般会出现的有哪些形象呢?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形象如今年的高考题《九日和韩魏公》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五.方法总结: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答案构成: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①九日和韩魏公苏洵②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③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3.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 【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首联从十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

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最”字,并以自己的“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看似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五年来的虚度光阴。

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有牢骚。

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

曲台指太常寺。

苏洵在嘉祐六年(1061)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

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

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

“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

苏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未必怎么“愁”。

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连科不第。

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

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

“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

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韩琦《乙巳重阳》说:“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

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

藓布乱钱乘雨出,雁飞新阵拂云来。

何时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

”韩琦诗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

这恐怕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

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这首诗在内容上堪称“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

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2.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

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出题的方面为:物象的特点、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诸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

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

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第二节诗歌鉴赏之语言掌握炼字类炼句类赏析诗歌语言题的答题模式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庄重|幽默、冷静|激昂等。

2、答题模式:①炼字类:a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具体含义,b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描摹景象,分析手法,c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炼句类:对该句进行分析,注意层次和手法;根据该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点出它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③分析语言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语言特色,用诗中的具体诗句来说明这一特色;指出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1炼动词:形象生动拟人溅、惊,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炼形容词:形容词可以从声、光、色、形等多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故面对诗词中的形容词,我们要首先弄清它修饰了什么物,或什么景、什么人,再分析它突出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景的什么氛围,烘托了人的什么心情等,最后琢磨此物此景此人和主题的关系,再用文字组织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