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正式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作者:尤婷李培江叶虹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1期尤婷1 李培江2 叶虹1(1.衢州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2.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确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内容,通过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分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转型,从而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思路;评价体系基金项目:衢州学院2012年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217)。
作者简介:尤婷,女,浙江衢州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在读博士研究生,衢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健康监测、优化算法、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0 引言什么样的课堂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什么样的课堂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通过“课堂转型”有效举措尽可能的改变当前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题,迫在眉睫。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围绕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为主线,才能达到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我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与众多学科相互交叉。
传感器技术作为系统信息获取的感官,是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信息的获取的主要手段,将各种信号转变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广外中山外校江露婵摘要: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本,就是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发展的人,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活学,做到以学定教。
因此,坚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倡导构建学生“学”和“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好的基础上通过练习,特别是当堂练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又减轻学生负担。
关键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全校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
本学期初期,在张慧华主任的带领下,小学部几位领导和骨干教师到沁阳永威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收获良多,触动颇深。
之后,学校的领导班子便马上召开总结大会,决心要在本校掀起一股学习永威的改革大潮,将本校的教学质量和精神面貌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忽如一夜春风来,我校所有老师都在研读蔡林森校长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在教学中借鉴永威先进的教学理念,展开了学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教学模式的探讨教研活动,真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的感觉。
通过阅读书籍,科组讨论学习和观摩示范课,这种模式使我对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实现课堂教学高的质量和效率,有新的认识和启迪。
一、以生为本永威的先进理念首先体现在“以生为本”。
高度地尊重学生,成为了生本教育科学的伦理观。
尊重学生自然的线性成长的过程,是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是欣赏、鼓励、援助的互动过程,而这些过程,都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航标,更是学生个性展现的舞台。
它真实、具体、鲜活地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生命的提升,从而促使课堂学习的动态生成,可感、可亲、可信、可学、甚至动人。
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知识无限,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实现无限知识的学习指导,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自觉参与,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积极做,做到落实有效,从而,不断延伸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教学境界。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它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和
成长。
首先,“以生为本”意味着我们会把学生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学
生成为社会上有价值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成就和成功,更
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成为一位有情感、有思维、有判断力的人。
所以,在
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情感成长,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其次,“以学定教”则是指,在教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未来
发展的基础,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广泛的知识,才能了解更多的
世界。
对于学习,我们也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他
们能够在应用中锻炼自我,从而在未来面对挑战时,更有信心和勇气。
当这两个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时,就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了。
在这个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得
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也会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广泛的空间来进行思
考和学习,进而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总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句话对于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它提醒我们,教
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和成长。
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
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有价值的人。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程度的变化,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面对的问题。
学生们的初中阶段与他们的青春期相契合,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
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意义非凡。
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们积极学习。
一、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总分中,所占比重不高,进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这门科目不够重视,而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此,如何提高同学们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度,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教师应该自我反思,思考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存在哪些问题?课堂气氛如何变得更加活跃?通过找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所在,进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比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新型课堂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学生地位的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都会增加。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况较少,绝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来源于被动接受,由于学生们过分依赖老师,从而无法正确理解教学本质,使得教与学的关系模糊不清,令学生的思维不够灵动,反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主动表现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合理安排,将课堂还给学生,予以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而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授课方式,增加互问互答的环节,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比如在课前提出“开元盛世指的是哪位皇帝的成就?”,“大汉王朝长期昌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景之治期间有哪些好的治国之策?”等问题,而这时学生们为了加分,就会主动思考如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间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在好胜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的教育。
二、生本教育的宗旨: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三、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四、生本课堂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五、生本教育的教师观生本教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
教师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的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
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的态度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
郭教授认为,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认为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六、生本教育的起点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
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
七、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1.学生先学2.课堂上小组交流3.课堂上全班交流4.总结或者巩固“基本”即原型。
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起点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式和具体的方法。
方法永远靠自己去发明创造。
八、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九、前置性学习的定位1.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2.前置性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3.前置性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4.前置性学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了准备,而且可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5.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生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思考:无为而为;少教多学;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XXX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讨论是研究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的三个基本观念:1、进修的发生之处是学生,学生是最大的教学资源。
2、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是“最合脚的鞋子”。
印度哲学大师XXX曾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理想的教育应该如那合脚的鞋,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的存在。
“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
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3、学生快乐、美好的研究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
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根源,是由于教学不当而造成的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向学。
反之,当学生对研究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德育工作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
学生美好德行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在的说教,而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去实现。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进修的课堂。
详细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改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研究、质疑和探究。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自主地认知和塑造自己的生命,以此实现个体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而教育的根本任务,便是通过学习和教导,让每一个生命在知识和智慧的阳光下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以生为本”,意味着以个体的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
教育应当以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的权利与利益为首要任务,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包容、和谐的成长环境。
这样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良知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以学定教”,意味着以学习为核心,以知识和智慧的传承为使命。
教育是一种开启智慧、启迪心灵的过程,是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生命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理解和积淀,更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键。
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自主地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具备永远学习、终身成长的素养。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选择。
在当今日益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者需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用温暖的关怀呵护他们的成长,用慎重的态度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权利;教育者还需要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探索真理、追求智慧的勇气,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以此引领他们走向自主、自律、自信的人生道路。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视为一颗珍贵的种子,需要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来生根发芽。
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规律,以其身心发展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服务和发展空间。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的核心是以学习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为主线,以实现个体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以生为本”,指的是将学生的生命作为教育中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和个性。
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路。
“以学定教”,指的是特定的学习需要导致相应的教学。
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素养和创新素养为目标。
学校和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不同的学科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有所收获和进步。
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和课程也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和方法,创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掘自己的潜力,积极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以生为本,学为中心,以学定教
【摘要】观摩过很多大师的公开课,每每听课学习都让我叹为观止并自行惭秽,在一堂公开课中,精美的ppt效果、符合情境的视频材料,生动的头饰,具有课堂激励性奖励卡片等等层出不穷的新意而对于我们这些条件有限的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说,我们上的最多是常态课,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或者设备去备一堂精致的课,当然开课老师给我上的示范课对我来说是一种引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既然我们在硬件上跟不上,我们农村教师就应该更在软件在提高自己,扎实课堂,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学为中心;phonics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在这么多年的新课改研究中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实话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确实非常重要。
但是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学生自己摸索确实会慢一点。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这就有悖我们教育的初衷。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其实没那么多时间一直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课堂,我们大多时间都还是以朴实实用的常态课堂为主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设以“学为中心”常态课堂。
实效的英语课堂应该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落实“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一、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单词教学中的必要性据数据统计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感觉最难的是单词的记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phonics自然拼读法”是指不借助国际音标,把英语单词的读写与拼写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根据“字母”本事代表的“发音”,以及不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拼读、拼写,并把拼读规律内化成知识结构,使学生看到任何单词即能直觉反映如何发音,达到见词读音、听音辨词的能力。
更新教育理念,做个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师
更新教育理念,做个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师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老师从根本上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我们教师应努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思想,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以学定教,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钱梦龙曾经说过:“教师的讲解和精心安排的一串串‘连珠炮似’的问题,就像一条无形的僵绳,紧紧拴住学生,把他们牵来牵去,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似乎思维活跃,但是学生活动的余地非常狭窄。
”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因为是学生自已参与制定的,所以大家从准备资料、编排非常投入。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7.6余角和补角”课例分析
生 :L1 和 L2还互余 , 3和 4还互 补.
师 :同学们都很棒 ,都会 找余角 ,找补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
师: 1和 2互 余 , 3和 4互 补 ,和 什 么 有 关 ,和 什 明辨是非 ,看看到底谁是真的?
N o 6 2 0 1 3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a t h e ma t i c s Ed u c a t i o n
2 0 1 3年
第 6期
摘要 :新 时期 的数 学教 育不再是一 种单纯的 灌输 式的 习题
4 . 教 学重 点
2 3
l 0 ; 0 0
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频
道 \ \
师 :如 果 厶 与 的值 吗? 如 何 求 ?
生I { 1 :有 皂 , =9 0 。 一 口 .
解 知 识 之 间 的联 系.
互 为 余 角 ,并 知 道
的 值 ,你 能 求 } H
师 : 如 果 改 变 1和 2 , 3和 4 的位 置 ,那 么 1和
训练 ,而是一种 更注重培养 学生主动 学 习、 自主 学习能力 的新
的教 学 行 为 .以 学 生 发 展 为 本 , 注 重 学 生 的 个 性 发 展 和 全 面发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5 . 教 学难 点
展 ,在数 学教 学中应用 “ 以生 为本 、以 学定教 ”的教 育理念 , 使 学生喜欢数 学,主动 学习 ,从 而在 生活 、学 习中建 立 自信 , 发现 自我 ,让数 学学习促进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 面发展.
步 知 识 ”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由 线 段 、射 线 和 直 线 到 角 的 概 念 ,
高效课堂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以“生”为本学生喜欢的课堂是教师教学成功的课堂,学生参与主动且学有所获的课堂是教师应努力追求的高效课堂。
曾经,笔者在当地市小语年会上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试讲→正式执教”的锤炼过程中,我真切地感悟到: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做到以”生”为本。
一、目标确立,因”生”而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赞赏不可缺;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以批评、惩戒的方式明确指出。
前一种是慈爱,后一种严爱,都包含了长者对下一代负责任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作者就是这两种爱的受益者。
在研究教材、进行教学设计阶段,笔者首先思考两个问题:⒈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⒉放在当下的环境中有什么现实意义?为此,我认识到:现在的小学生都懵懵懂懂,对父母的爱熟视无睹,生在福中不知福。
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一些小孩子又往往经受不起如批评、责骂之类的严格教育,而本课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材料。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我把教学目标初步锁定为:”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进而通过学习本文,使我们的学生也能正确对待慈爱与严爱。
”但学生毕竟太小,语文课又不能等同于思想品德课,因此我进一步锁定”紧扣语言文字,在读中感悟”的过程目标。
二、开课引入,以”生”定教如何开课,我曾设想了三种方式,首先是针对课题,设计生与师接龙对反义词的练习引入。
这一设计虽然很好地复习了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但仔细一思量,学生不能明白老师的教学用意,似乎就是复习巩固课文基本的字词,学生兴趣不高,另外,这样的设计与课文的情感基调也不合拍,最后被我否定了;第二种设计是以爱的诗歌开课,笔者出示了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并配上音乐,现场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然后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好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进入学习,谁知老师问,学生应者寥寥,这种方式开课让笔者尴尬,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笔者再次反思:诗歌的感悟本身就很难,小学生接触的诗歌又很少,学生当然也就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了,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这一设计也被我否定了。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古训,但至今仍然发扬光大,成为教育界的指导思想。
这句话意味深远,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重要价值取向。
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学习是教育的核心。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贯穿整个教育工作的理念。
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所体现的意义也是非常深刻的。
“以生为本”,意味着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以及关注和保障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底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也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和发展轨迹。
我们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把孩子们都塞进同一个模子里去塑造。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和特长,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个性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以学定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发展学生的潜能。
教育而非知识的传授。
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牢记的宗旨。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
而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底线和宗旨。
只有牢记这句教育箴言,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正是因为这句话的指导,才使得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要求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关注他们的需求和特长。
这是对教育者的一种要求,要求教育者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去真正的关注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古训,强调了人们应该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为指导。
这句话传递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即人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学习的作用则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充实自己的内涵,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是“以生为本”的核心意思。
生活是指人们的物质需求,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
对每个人来说,衣食住行是基本的生存需求,没有这些保障,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为了保障人们基本的生存需要,社会必须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条件。
这也意味着社会应该追求公平正义,解决贫富差距,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仅仅有物质基础是不够的,人们的生活还需要精神世界的满足。
这就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
教育被视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人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以学定教”的含义是,通过学习来确定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学习是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通过学习,人们能够了解社会的规则与道德准则,遵守并践行这些准则。
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人们才能够在社会中正常地生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内涵。
它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确保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我们还要注重个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深刻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一种呼吁和引导。
生命是最珍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
以生为本,意味着尊重学生的生命和身心发展,以学定教,意味着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这一理念展开探讨,分析其内涵和实践意义。
以生为本,意味着尊重学生的生命和身心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生命和个性。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权利和发展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只有尊重学生的生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学定教,意味着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只有将学习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注重学习的优质效果。
这种理念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国家的希望。
只有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教育工作者需要坚守这一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目标。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摘要: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新的“以人为本、以教定学”的课程核心理念已经逐步形成。
核心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切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根本目标。
以人为本、以教定学的教育理念,必然带来教学思想认识上的一些根本变化,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初中历史有效性这一全新理念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如何针对初中历史科目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有效性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有效性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具体含义所谓以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定教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规律来调整课程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学习中重点内容的把握,使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和共同点得以充分的发挥。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教学情境,由传统教学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可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教学理念,为教师了解学生需求,看清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初中历史科目学习过程中有效性研究的相关内容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体现在,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摆脱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解历史知识内容并产生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创造性地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相关问题,最终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
三、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一)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初中历史科目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尝试与同学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以此来调动同学们进行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阐述,使学生发挥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发挥教育新形式的重要意义。
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做好前期准备事项,了解历史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使初中生有充足的自信心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充分体现出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导地位。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以人的生命和需求为中心,以学习
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发展的途径。
这种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人文关怀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提醒我们教育必须顾及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将学习视为教育的核心,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学习机会,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以生为本,强调教育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
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
教育不应当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而应将学生视为理解自己需求并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的重要角色。
教育应当在最大程度上
给予学生自由主体的地位,以保障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生涯的多样性。
以学定教,是指教育应紧密相连于学习,该理念到表了教育和学习的相互依存性,教
育往往通过学习推动学生的个人成长,并激发其潜能。
教育的核心是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理解技能和培养态度的途径,而教育则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
完善和提高。
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和成长需求,量身定制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将学生的学习进程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以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教育理念,代表了人性化教育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成长。
这无疑是一种更加有价
值的教育思维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自我认知和
价值肯定。
最终,这种教育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并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重视。
这一理念自古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教育,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中的“以生为本”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受到充分尊重和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这也意味着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定教”强调教育应该以学问为根基,以知识为中心。
教育的任务在于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这就需要教育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扎实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
这也意味着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重视,也强调了教育的本质任务和根本使命。
在当代社会,这一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正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一样,教育的本质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
在当代社会,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一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3.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
4.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 易漏点。 “三不讲”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 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二、高效课堂的特点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释疑,以 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 的达成度更高。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 一要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 二要开展以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后 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 • • 三要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 四要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五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高效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高效课堂是自主的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
2.高效课堂是展示的课堂不是演戏的课堂。
3.高效课堂是差异的课堂不是差生的课堂。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二三四
1. 一个中心:追求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2)高效课堂是关注情感的课堂。 (3)高效课堂是贴近生活的课堂。 (4)高效课堂是重视活动的课堂。 (5)高效课堂是趣味盎然的课堂。 (6)高效课堂是充满艺术的课堂。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二三四
2.两个基本点:教师发展点和学生生长点 3.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
(3)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二三四
4.四项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合作探究的原则。 (4)循循善诱的原则。
四、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
(一)是在教师讲授上“限制”,控制教师讲授时间,讲就要精讲。
(二)是在学生学上“放开”,在教学“真问题”的引领下,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三)是在互动上“多维”,要做到“多维互动”,包括教师与学 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 (四)是在讲练上“结合”,做到练习---检测---反馈---矫正连
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1.从教育大背景来说,构建高效课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的必然要求。 2.从目前教育形势来说,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
要求。
(1)课堂教学(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4)全面贯彻和践行新课改理念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的必然选择。 5.从学生层面上讲,构建高效课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和提升自己的重要平台。 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场所是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是知
识本身,而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解读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可以概括为:轻负担,快节奏,全方位,高质 量。 1.高效课堂的内涵 2.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合理 (2)讲授精炼高效 (3)主体作用发挥 (4)分层教学落实 (5)师生关系和谐 (6)教学目标达成
——教学方向。
“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学方式 。
“三基于原则”——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教学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3.从学校层面来说,构建高效课堂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上台阶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4.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
•
•
六要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七要推行作业分层布置的措施。
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
1.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公平、宽松的学习平台 。
2.如果说备课组集体备课侧重备教材、备教 法,那么教师个体备课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进行课 堂设计,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案进行修正。 3.适时调控课堂,提升学生内在动力,调动 学生高效参与,提高训练成效。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张掖五中 平增文
新课改基本理念
1.素质教育 2.课程标准 3.校本课程 4.课程资源 5.积极主动学习态度 6.学生的全面发展 7.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8.教室是实验室 9.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 10.课堂教学注重过程 11.新的教学观
新课改基本理念
12.新的教师观 13.新的学生观 14.自主学习 15.合作学习 16.探究学习 17.评价内容多元化 18.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19.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 20.发展性评价 21.教师专业发展 22.教学反思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
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
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
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效性就会实现。
谢谢大家!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简介
一、山东杜郎口中学-----“课改”代名词 二、山东昌乐二中 -----高效课堂的领跑者 三、山东兖州一中 -----循环大课堂模式 四、江苏灌南新知学校------ 自学和交流学习模式 五、河北围场天卉中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 六、辽宁沈阳立人学校------ 整体教学系统 七、江西武宁宁达中学------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八、河南郑州第102中学------交互白板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九、安徽铜都双语学校------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
环跟进。
(五)是教学模式要“有效”。
我们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 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
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我们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 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