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一、手阳明大肠经(一)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与脏腑器官联系:大肠、肺;下齿、口、鼻、膈。
(二)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L 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三)本经腧穴1、商阳 (Shāngyáng,LI1)(大肠经井穴)[定位]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
1寸。
[取法] 伸食指,依定位取穴“商阳食指外侧取”[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③甲沟炎、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
1寸或点刺出血。
2、三间 (大肠经输穴)[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依定位取穴。
“三间握拳节后当”[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③嗜睡(《甲乙经》“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④手背肿痛、手指握固。
[操作] 直刺 0.3~0.5寸。
3、合谷 (大肠经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1。
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2。
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
“合谷虎口歧骨间”[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病;“面口合谷收”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④上肢半身不遂。
[知识拓展]镇痛要穴针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肤痛阈不同程度提高,40~50 min达最高点。
[操作] 直刺0。
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手阳明大肠经络解析
聋,即耳聋,听力下降。 痹隔——指胸膈阻痹不通的见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手阳明经别
《灵枢.经别》: “手阳明之正,从 手循膺乳,别于肩 髃,入柱骨,下走 大肠,属于肺,上 循喉咙,出缺盆, 合于阳明也。”
四、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 指次指之端,结于腕, 上循臂,上结于肘外, 上臑,结于髃;其支者, 绕肩胛,挟脊;直者, 从肩髃上颈;其支者, 上颊,结于頄;直者, 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 角,络头,下右颌。”
1、词 解:
[1]大指次指—食指。(大指侧的次指, 即第二指)
[2]指上廉—食指的桡侧缘。 [3]合谷两骨—指第一、第二掌骨(中间为
合谷穴) [4]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5]臂上廉—前臂桡侧。 [6]肘外廉—肘横纹外侧,曲池穴部。
1、词 解:
[7]髃骨—肩胛骨肩峰部。 [8]柱骨之会—柱骨,指颈椎,或指锁骨;
二、手阳明络脉
1、原文:
《灵枢·经脉》:手阳明 之别,名曰偏历,去腕 三寸,别走太阴;其别 者,上循臂,乘肩髃,上 曲颊偏齿;其别者,入 耳,合于宗脉。
其病:实,则龋、聋; 虚,则齿寒、痹隔。取 之所别也。
2.注释
曲颊——下颌角呈弯曲处。 偏齿——偏络于下齿根。 宗脉——意指大脉、总脉。(耳中为手、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 黄,口干,鼽衄,喉 痹,肩前髃痛,大指 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 者热肿;虚,则寒栗 不复。
2、词解 [1]目黄—结合经穴主 病分析,此当指眼睛昏 黄见症,不同于黄疸。
[2]鼽衄—鼽,为鼻流 清涕。衄,指鼻出血。
[3]喉痹—指咽喉肿痛, 壅闭不通的见症。
中医针灸学 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 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 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 热病,咽喉肿痛,齿 痛,目赤痛,头痛,眩 晕,癫狂。 ② 上肢不遂,手臂肿痛, 瘰疬。 ③ 瘾疹。 ④ 腹痛,吐泻。
【定位】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 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 凹陷中。 【主治】 ① 上肢不遂,肩痛不举, 瘰疬。 ② 瘾疹。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针灸学
经
主 讲
络
张 海
腧Hale Waihona Puke 蒙穴学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 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 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 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 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 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 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 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上挟鼻孔
【定位】 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 沟中。 【主治】 ① 鼻塞,鼽衄,口喎,面痒。 ② 胆道蛔虫症。
【定位】 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① 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 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 牙关紧闭,口喎。 ② 热病,无汗,多汗。 ③ 滞产,经闭,腹痛,便秘。 ④ 上肢疼痛、不遂。
【定位】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主治】 ① 手臂麻痛,上肢不遂。 ② 腹痛,腹泻。 ③ 齿痛颊肿。
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即该经起自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上行,出于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短伸肌腱)之中(阳溪),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前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交,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入属大肠。
其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过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
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栗不复等症。
二、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1商阳井穴,属金。
[别名]绝阳,而明。
[穴义]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名解]1)商阳。
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
阳,阳气也。
商阳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
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
商阳穴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由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特征,人体内部的温压场高于外部的温压场,因此大肠经体内经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物就会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向外喷射。
商阳之名正是对本穴气血物质这一运动特征的概括描述,故名商阳。
2)绝阳。
绝,断绝也。
阳,阳气也。
绝阳名意亦可释为阴绝而阳,或曰纯阳。
如商阳之解,本穴的气血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所化,出体表经脉后化为纯阳之气,穴内无阴性之水,是绝阴化阳的过程,故名绝阳。
经络循行及歌诀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2.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解
偏历:偏,指侧旁与倾斜。历,指行走与经过。言经穴皆位于前臂之偏旁,并 从此分出旁支、斜络于太阴也。杨上善曰:“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 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
经络腧穴学基础之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解
温溜 WēnIiū (LI 7)
【标准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特异性】手阳明经之郄穴。 【功用】清热理气。 【主治病症】1.五官科系统疾病:口腔炎,舌炎,腮腺炎;2.其它: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下腹壁 肌肉痉挛,前臂疼痛。3.本穴在消化道溃疡穿孔时常出现压痛,与它穴配合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刺灸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向手部放散。 温溜:温,温暖。溜,通流,通留。功能温经发汗,又为袖手取暖留止之处。此穴具有温经发 汗、疏风散寒之功。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 若握拳视此处肌肉(桡侧腕伸侧)隆起如蛇头,此头向下,经脉由此而上。
迎香:迎,迎接。香,芳香。谓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
《灵枢经》“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金针梅花诗钞》:“善通鼻塞号迎香。”肺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鼻塞 得通,则为香为臭自可迎而知之矣。
经络腧穴学基础之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解
偏历 piānIì (LI 6) 【标准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功用】清热利尿,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1.五官科系统疾病:鼻衄, 结膜炎,耳聋,耳鸣,牙痛;2.其它: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前臂神经疼。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肩髃
肩颙:肩,项下的部位。髃,同隅,角也,肩前也。指穴当肩头三隅角也。
《类经》“肩端骨罅为颙骨”此穴在肩之颙骨,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
经络腧穴学基础之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解
[转载]《灵枢·经脉》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专用)
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出循胃,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四、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五、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六、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七、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十二经脉之一。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概述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
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引。
循行路径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经中穴道起自手食指内侧末端指甲旁之商阳穴(井穴),经二、三间穴(输穴)至拇指、食指根虎口处之合谷穴(原穴),腕中凹窝为阳溪穴(经穴),沿腕后三寸为偏历穴(疗穴),再经温溜、下廉、上廉穴,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疗穴),曲肘时肘边凸起高处是曲池穴(合穴)。
再经肘髎穴、五里,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为臂臑穴(疗穴),至肩峰前方举手凹窝处为肩髃穴(疗穴),再经肩锁关节凹陷处巨骨穴上行,于锁骨上窝中点上一寸许之天鼎穴,上经喉结正中旁三寸是扶突穴,上行至人中旁五分为禾髎穴,止于鼻翼旁五分之迎香穴(疗穴)。
十二经脉(1)手太阴肺经部分:手阳明大肠经起自手太阴肺经母指桡侧指甲角端后一分许之少商穴,其支者络入食指内侧端之商阳穴。
(2)手阳明大肠经部分:由食指内侧端之商阳穴,循食指而上,经二、三间穴,至两骨间之出合谷,上两筋间之阳溪穴,循手臂而上至偏历、手三里穴,入肘外廉之曲池穴,上臑外前至臂臑穴,上肩至肩髃穴,而巨骨穴。
手阳明大肠经
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 灸(不宜疤痕灸)
大肠经经脉循行小结
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食指桡侧端,沿
上肢外侧前缘经肩、颈上颜面, 止于对侧鼻翼旁。
体内:属大肠,络肺。联系 的器官有齿(入下齿中)、口、 鼻(还出夹口…上夹鼻孔)
大肠经主治概要
◼ 1、头面五官病变:头痛、眩晕、齿痛、面肿、口眼 歪斜、牙关紧闭、目赤肿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 、失音 耳聋、耳鸣、痄腮等
一、手阳明大肠经经脉
3.循行小结
◼ 止点:鼻孔旁(迎香穴)
◼ 属络表里关系:属大肠;络肺(阳经属腑络脏)
◼ 气血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 气血的多少:多血多气;旺于卯时(5:00~7:00 am)
◼ 外线(有穴通路):商阳→迎香(左右各20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脉病候
◼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
清热消肿,清宣阳明。 【主治】
头痛、齿痛、目赤痛、耳鸣 耳聋、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 证
手腕痛
【刺灸】
直刺或斜刺0.5~0.8寸。
4.偏历(LI6)(络穴) 5. 手三里(LI10) 6. 曲池(LI11)(合穴) 【作用】
共性: 泻阳明热、通络止痛、通
调腑气 特性:
偏历:通调水道 手三里:通络止痛 曲池:祛风泻热
共性: 泻阳明热、通络止痛
1.商阳(LII)(井穴) 【作用】
清热消肿,开窍启闭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手指麻木。 【刺法】
浅刺0.1寸,点刺出血。
十二经脉是动病
一、肺手太阴之脉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出循胃,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仇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三、胃足阳明之脉病候: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仇衄,口涡,唇疹,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髌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人体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一、总述: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大肠经,共廿(念)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
为阳气盛极之经络,主治阳证、实证,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二、经脉循行路线主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端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合谷穴)之间,进入两筋(翘起拇指出现的两条明显的肌腱)之中,向上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曲池穴),继续向上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相会,再向前下行于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洛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三、历史记载《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闹,在中医学上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肌肉。
)外前廉,上肩出yu(电脑上打不得出此字,于新华字典1663页上找,意思是指肩的前部)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四、敲揉大肠经之最佳时段卯时:5:00——7:00,若没有早起的习惯,则可于同名经足阳明胃经经气最旺的时间段敲揉,即辰时:7:00——9:00。
五、本经异常时所表现出的症状:《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球)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脉经·大肠手阳明经病症》: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
大肠有寒,鹜溏;有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虐)症。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手阳明大肠经
【原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二、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细目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1.商阳(LI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2.合谷(LI4)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手三里(LI10)【定位】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4.曲池(LI11)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5.臂臑(LIl4)【定位】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瘰疬;目疾。
6.迎香(LI20)【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胆道蛔虫症。
2手阳明大肠经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The Chapter "Discussion on the Meridians" in Miraculous Pivot says: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starts from the tip of the index finger, running upward along the radial side of the index finger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interspace of the 1st and 2nd metacarpal bones, it enters the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endons of m.extensor pollcis longus and brevis. Then,running on along the anterior aspect of the forearm, it reaches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elbow. Then it ascends along the lateral anterior aspect of the upper arm to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shoulder, then along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acromion, it goes up to the cervical vertebra and descends to Quepen(ST12) and connects with lung. Then it passes through the diaphragm and enters the large intestine, its pertaining organ.The branch from Quepen(ST12) runs upward to the neck, passes through the cheek and enters the lower gums. Then it turns back to the upper lip and crosses the opposite meridian at Renzhong(the philtrum). The left meridian goes to the right and the right meridian to the left, to the contralateral sides of the nose.【语译】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大肠经
12
腧 穴
11.曲池 合穴 [定位] [主治]1、上肢病症 腹痛,吐泻,痢疾,便 2、肠腑病 —— 耳鸣,耳聋,耳前疼痛, 秘,肠痈。 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 3、高血压 肿,咽喉肿痛。 4、五官病 湿疹,荨麻疹,感冒,热病。 5、其他 强健体质。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57壮或5-10分钟。
7
4.合谷
Hegu(LI 4)** 原穴
腧 穴
[定位] 在手背,第 1 、 2 掌骨间,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1.本经过的肢体病症: 肩臂肘腕疼痛,指端麻木,半身不 遂,痹证,痿证,肩凝等证。 2.头面五官病症:头痛, 眩晕、目赤肿痛,雀盲,鼻衄,鼻 渊,牙痛,牙关紧闭,痄腮,面肿, 面疔,口眼歪斜,耳聋,耳呜,咽 喉肿痛,失音等。
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 池上7寸。 〔主治〕:局部病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Zhouliao(LI 12) 1寸,当肱骨边缘处。
14
腧 穴
15. 肩髃
[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 臂外展,或向前平 Jianyu(LI 15)** 伸时,当肩峰前下 方凹陷处。 肩关节疼痛,上
肢不遂。
[主治]1.肩关节病症 2、其他
6
腧 穴
2. 二间 Erjian(LI 2) 本经荥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 2 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3.三间 Sanjian(LI 3)** 本经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1、五官病——目痛,齿痛,咽 喉肿痛,鼽衄。 2、肠腑病——腹满,肠鸣,泄泻,便秘。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向合谷 斜刺,可灸3-5壮。
1
1.两骨——第一、二掌骨。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四、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及学位定位口诀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手阳明大肠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腧穴:1.商阳特定穴:井穴定位:食指桡侧爪甲角的根部2.二间特定穴:荥穴定位:第2掌指关节桡侧的前方3.三间特定穴:输穴定位:第2掌指关节桡侧的后方4.合谷特定穴:原穴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5.阳溪特定穴:经穴定位: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健之间凹陷中6.偏历特定穴:络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7.温溜特定穴:郄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8.下廉定位:肘横纹下4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9.上廉定位: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10.手三里定位: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11.曲池特定穴:合穴定位: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12.肘髎定位:肱骨外上髁上1寸,肱骨外缘骨边13.手五里定位:肱骨外上髁上3寸,肱骨内缘骨边14.臂臑特定穴: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定位: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15.肩髃特定穴:手阳明、阳跷之会定位:曲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前后端呈现两个凹陷,前一个较深凹陷即是16.巨骨特定穴:手阳明、阳跷之会定位: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直接按凹陷中。
17.天鼎定位:扶突下1寸,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汇合处18.扶突定位: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中间19.口禾髎定位:在人中旁0.5寸,鼻翼的内侧缘20.迎香特定穴:手足阳明之会定位:鼻翼外侧中点,鼻唇沟中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商阳食指桡侧去,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此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下廉穴,三里池下二寸良,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内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环骨肌后缘,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2)
骨间背侧肌
直刺0.3~0.5寸。
6.偏历* Piānlì (LI 6) 络穴
【定位】曲肘,在前 臂背面桡侧,当阳溪 与曲池的连线上,腕 横纹上3寸。
曲池
阳溪 偏历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桡侧 腕长伸肌腱→拇长展肌腱。浅层 布有头静脉的属支,前臂外侧皮 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深层有桡神 经的骨间后神经分支。
1.商阳* Shāngyáng (LI 1) (大肠的井穴 )
【定位】
商阳
在示指末节桡侧,距指
甲角0.1寸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 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指背支 和示指桡侧动、静脉与第一掌背 动、静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 商阳 网。
【主治】
1.咽喉肿痛,颐颔肿,齿痛,耳聋。
2.热病,昏厥。
康嘉福培训教材
经络与腧穴实训指导
(配套电子教案)
手阳明大肠经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and-angming,LI.
一、手阳明大肠经脉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
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
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
侧肌→第一蚓状肌与第二掌
骨之间→示指的指浅、深屈
肌腱与第一骨间掌侧肌之间。
浅层神经由桡神经的指背神
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
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手背
静脉网,第一掌背动、静脉
和示指桡侧动、静脉的分支。 深层有正中神经的肌支和尺
三间
神经深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脉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故曰∶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出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
此言大肠经脉气之行,乃为第二经也。
大指次指者,手大指之次指,即第二指,名食指是也。
肺经本出于大指,而大肠经则出于次指,兹言大指次指者,乃大指之次指,非言既出于大指,而又出于次指也。
合谷者,本经穴也(俗名虎口)。
肩端两骨间为骨。
肩胛上际处为天柱骨。
缺盆,足阳明胃经穴也。
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颊。
言大肠者、乃手阳明经之脉,受手太阴之交,遂起于指之端,循此次指之商阳、二间、三间之上廉,出合谷穴,在两骨之间,又上阳溪穴,即两筋间又循臂之上廉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穴,上循外之前廉,历肘、五里、臂,以上肩之肩穴,又出骨之前廉,循巨骨穴,上出天柱骨之会上,会于大椎,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阳明经脉,外络绕肺脏,复下膈,当天枢之外,会属于大肠;其支别者,虽由偏历而入,又自缺盆上行于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人下齿缝中,复出夹口两吻,相交于人中之内,左脉往右,右脉往左,上挟鼻孔,循禾、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胃经也。
此经有病,则见目黄鼻鼽等症。
手阳明大肠经
《平人绝谷》篇伯高曰∶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
受谷一升,水七升半。
《难经》曰∶大肠重二斤十二两。
按∶直肠曰直,则大肠周遭叠积,当名曰回。
《难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灵枢〃本藏》篇曰∶肠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大肠经诸穴歌
手阳明廿穴名,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溪之俞,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五里之程,臂肩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唇连迎香鼻迫。
又分寸歌
商阳盐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二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骨纹头尽,肘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肘上七寸量,肩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水沟旁五分,迎香禾上一寸,大肠经穴自分明。
(左右共四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