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_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_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题目:一个非常简单的CPU的设计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08级 1班学生姓名:张桥指导教师:李凌宇日期: 2010-9-9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专业 08 1 年级学生姓名:张桥课程设计题目:一个简单的CPU的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设计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首先要确定该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在设计中根据功能和用途确定指令系统,定义数据通路,设计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要求利用微程序进行设计,每人至少要求4条CPU指令,可以自己选择;在设计中要求画出指令系统的格式并说明各位的意义;要求画出数据通路并定义微操作信号;要求画出微程序流程图。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一、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融会贯通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二、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本模型机是一个8位定点二进制计算机,具有四个通用寄存器:R 0~R 3,能执行11条指令,主存容量为256KB 。

1. 数据格式数据按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字长为8位,其中最高位(第7位)为符号位,小数点位置定在符号位后面,其格式如下:数值相对于十进制数的表示范围为:-1≤X ≤1―2―72. 指令格式及功能由于本模型机机器字只有8位二进制长度,故使用单字长指令和双字长指令。

⑴ LDR Ri ,D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M (D )(2) STR Ri ,D格式功能:M (D )←(Ri )(3) ADD Ri ,Rj格式 功能:Ri ←(Ri )+ (Rj )(4) SUB Ri ,Rj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Ri )- (Rj )(5) AND Ri ,Rj格式功能:Ri ←(Ri)∧(Rj)(6)OR Ri,Rj格式功能:Ri ←(Ri)∨(Rj)(7)MUL Ri,Rj格式7 4 3 2 1 0功能:Ri ←(Ri)×(Rj)(8)转移指令格式7 4 3 2 1 0功能:条件码00 无条件转移PC ←D01 有进位转移PC ←D10结果为0转移PC ←D11结果为负转移PC ←D⑼IN R i,M j格式其中M j为设备地址,可以指定四种外围设备,当M j=01时,选中实验箱的二进制代码开关。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CPU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CPU

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CPU摘要本次设计完全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微处理器的各个部件,在顶层文件里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处理器,加上一些外围模块来实现一些功能。

本次设计在合理性与实用性上没有考虑。

只为了达到技术指标,从原理上完成一个简单的cpu设计。

关键字:verilog,微处理器,CPU设计1Design CPU In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AbstractThe design completely microprocessor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in all parts, the top file in the various components connected together to form a simple microprocessor, plus some peripheral modules to achieve some functionality. The design does not have a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nly to achieve technical indicator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the cpu to complete a simplecpu design.Key Words:verilog, microprocessor, CPU design目录2第1章设计任务和技术指标 (5)第2章简单介绍 (6)2.1微处理器硬件系统及原理 (6)2.1.1内部组成 (6)2.1.2外围模块 (8)2.2处理器指令系统及功能 (8)第3章各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9)3.1时钟发生器的设计及实现 (9)3.2程序计数器的设计及实现 (12)3.3指令寄存器的设计及实现 (13)3.4运算器的设计及实现 (14)3.5累加器的设计及实现 (16)3.6地址选择器的设计及实现 (17)3.7数据选择器的设计及实现 (17)3.8控制器的设计及实现 (18)3.9 ROM的设计及实现 (25)3.10 RAM的设计及实现 (26)第4章CPU的测试 (27)4.1乘法测试 (29)4.2除法测试 (29)4.3减1测试 (29)4.4加、减1测试 (30)4.5测试结果 (30)第5章总结 (33)第6章参考文献 (34)3第1章设计任务和技术指标运用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中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并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一个简单的八位操作数的微处理器。

eda课程设计cpu

eda课程设计cpu

eda课程设计cpu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EDA课程设计CPU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CPU的基本构成和原理;•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CPU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EDA工具进行CPU设计;•能够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出符合要求的CPU;•能够对设计的CPU进行仿真和测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PU的基本构成和原理;2.EDA工具的使用方法;3.CPU设计的流程和步骤;4.CPU设计的实例讲解和分析。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CPU的基本构成和原理;第二周:EDA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三周:CPU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第四周:CPU设计的实例讲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CPU的基本构成和原理,以及EDA工具的使用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CPU设计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流程和步骤;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CPU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PU设计与EDA工具的使用相关教材;2.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教程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EDA工具软件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EDA课程设计CPU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EDA课程设计CPU方面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设计项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涵盖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CPU设计与EDA工具使用的综合能力。

plc课程设计cpu226

plc课程设计cpu226

plc课程设计cpu226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PU226 PL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备使用CPU226进行编程和调试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CPU226 PLC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环境。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CPU226 PLC进行简单的逻辑控制编程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PU226 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CPU226 PLC的硬件组成、接线方式和功能模块。

2.CPU226 PLC的编程环境:讲解CPU226 PLC的编程软件安装、使用方法和编程语言。

3.逻辑控制编程:通过实例教授CPU226 PLC的基本指令、功能指令和编程技巧。

4.编程调试:讲解如何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调试和故障排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CPU226 PLC的基本原理、编程环境和编程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CPU226 PLC在工业中的应用和编程技巧。

3.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CPU226 PLC,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鼓励学生课堂上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CPU226 PLC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CPU226 PLC实验设备,便于学生动手实践和验证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理解其工作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或汇编语言。

3. 帮助学生掌握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设计与搭建,使其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电路系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调试程序等综合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单片机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程加强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创设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原理及结构:介绍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2. 单片机编程语言:学习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编程技巧,能独立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单片机编程语言3.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讲解并实践常用外围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如LED 灯、蜂鸣器、数码管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4. 单片机程序下载与调试:学习使用编程器、仿真器等工具,掌握程序下载、调试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单片机程序下载与调试5. 实践项目:设计并实现几个实际项目,如温度控制器、智能小车、智能家居系统等,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CPU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CPU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CPU设计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题目:16位CPU设计学院: 信息学院班级:电子A班学号:1115102015姓名:方茹1目录1 实验方法 ..................................................................... . (4)2 总体说明 ..................................................................... ................................................. 5 2.1指令系统: .................................................................... .......................... 5 2.1.1指令格式分类(按指令字长和操作数不同): ...................................................... 5 2.1.2具体指令汇总表: .................................................................... .......................... 6 2.1.3相关指令流程图: .................................................................... .......................... 6 2.1.4指令数据通路的构建: .................................................................... ................... 8 2.1.5指令的分组及节拍: .................................................................... ..................... 12 2.1.6指令执行状态图:(见下页)..................................................................... ........... 13 2.1.7具体微指令: .................................................................... ............................... 13 2.2 系统整体介绍 ..................................................................... .................. 16 2.2.1系统基本模块划分 ..................................................................... ....................... 16 2.2.2总体结构图:(见下页)..................................................................... (17)3 CPU的控制逻辑与具体数据通道设计 ..................................................................... ......18 3.1取指令逻辑的设计 ..................................................................... .. (19)3.1.1指令地址的保存 ..................................................................... (19)3.1.2指令存储器 ..................................................................... .................................. 20 3.1.3下一条指令地址的计算 ..................................................................... ................ 20 3.2指令译码逻辑的设计...................................................................... ...................... 21 3.3指令执行逻辑的设计...................................................................... ...................... 22 3.4存储器访问逻辑的设计 ..................................................................... ................... 23 3.5结果写回逻辑的设计...................................................................... ...................... 24 3.6单周期CPU的总成...................................................................... (25)4各部分说明 ..................................................................... .............................................26 4.1ALU .................................................................................................................... 26 4.2数据选择器BUS_MUX ................................................................ ........................ 28 4.3器件T1 ..................................................................... .......................................... 30 4.4标志寄存器FLAG_REG ............................................................... ........................ 31 4.5T2: .................................................................... ................................................ 33 4.6程序计数器PC ..................................................................... ............................... 33 4.7地址寄存器AR和指令寄存器IR: .................................................................... .. 34 4.8寄存器、寄存器组和寄存器的选择.......................................................................36 4.9一位控制信号/WR .................................................................... ........................... 37 4.10 节拍发生器 ..................................................................... .................................. 37 4.11控制逻辑 ..................................................................... ...................................... 39 4.12T3...................................................................... ................................................ 42 4.13REG_OUT ......................................................................................................... 43 4.14存储器 ..................................................................... .......................................... 44 4.15总线选择器 ..................................................................... .. (45)24.16REG_TEST ............................................................... .. (46)5附录: .................................................................... .. (47)附录A:组员分工: .................................................................... .. (47)附录B:组员设计总结: .................................................................... . (47)31 实验方法实验要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指令系统的设计,FPGA-CPU的整体结构设计及其细化,逻辑设计的具体实现(VHDL语言程序的编写),软件模拟,以及硬件调试。

单周期cpu课程设计

单周期cpu课程设计

单周期cpu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周期CPU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内部结构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单周期CPU的指令执行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等阶段。

3. 学生能解释单周期CPU中时钟、指令和数据的关系,并分析其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单周期CPU。

2. 学生能运用仿真软件对单周期CPU进行功能仿真,验证其正确性。

3. 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计算机硬件及CPU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能认识到CPU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对计算机科学的尊重和热爱。

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CPU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周期CPU的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字逻辑电路基础,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1. 单周期CPU概述:介绍CPU的发展历程,单周期CPU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2. 单周期CPU内部结构:讲解CPU的内部组成部分,包括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组、程序计数器等。

教材章节:第2章 CPU内部结构3. 指令集与指令执行过程:分析指令集的设计,讲解单周期CPU指令执行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和实现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指令集与指令执行4. 时序控制与性能分析:探讨时钟、指令和数据的关系,分析单周期CPU的性能特点。

教材章节:第4章 时序控制与性能分析5. 单周期CPU设计方法:介绍设计单周期CPU的步骤,包括电路设计、指令集设计、时序控制等。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实践课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题目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初始条件:1.预备内容:阅读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章节内容,理解动态分区、页式、段式和段页式存储管理的思想及相应的分配主存的过程。

2.实践准备: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使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下列内部存储器管理中地址转换,在完成指定存储管理技术中的地址转换基础上还可以选择其它内部存储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进行模拟设计并实现:⑴动态分区方案,用最先适用算法对作业实施内存分配,然后把作业地址空间的某一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逻辑地址,程序能判断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计算并输出相应的物理地址。

如果不能计算出相应的物理地址,说明原因。

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进制表示。

⑶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八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八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八进制表示。

⑷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六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六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六进制表示。

⑸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指定内存的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的段数及段大小;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的原因。

⑹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计算机原理cpu课程设计

计算机原理cpu课程设计

计算机原理 cpu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CPU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架构、工作原理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描述CPU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等,并理解它们的作用。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观察和分析CPU的工作过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技术进步的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围绕CPU的原理与结构展开。

首先,介绍CPU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及其重要性。

接着,详细讲解CPU的组成,包括控制单元、ALU、寄存器等关键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然后,通过实例分析CPU的工作流程,即 fetch-decode-execute 循环,让学生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

最后,讨论CPU性能指标,如时钟频率、指令周期、流水线技术等,并介绍多核处理器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CPU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CPU工作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CPU的工作过程。

再次,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际操作CPU模拟软件,亲身体验CPU的工作原理。

最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主要教材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辅助教材包括《计算机科学概论》等。

参考书籍将提供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如《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资料将包括教学PPT、视频动画等,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CPU的工作原理。

实验设备包括CPU模拟器软件和必要的计算机硬件,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mips单周期cpu课程设计

mips单周期cpu课程设计

mips单周期cpu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MIPS单周期CPU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了解指令集、指令执行过程和指令周期;3. 学会分析并设计简单的MIPS指令;4. 理解CPU性能指标,如时钟频率、吞吐率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进行单周期CPU的设计与仿真;2. 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MIPS汇编程序,并在单周期CPU上运行;3. 能够分析单周期CPU的性能,并进行优化;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硬件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使其认识到工程实践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硬件课程。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单周期CPU,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要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单周期CPU的设计与仿真,具备一定的硬件编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CPU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引出MIPS单周期CPU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2. MIPS单周期CPU基本结构:讲解CPU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寄存器组、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数据通路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3. 指令集与指令执行:分析MIPS指令集特点,讲解指令执行过程和指令周期。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指令系统4. 硬件描述语言与单周期CPU设计:介绍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Verilog设计单周期CPU。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电路设计5. 单周期CPU仿真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单周期CPU的仿真,分析性能瓶颈,探讨优化方案。

cpu调度课程设计

cpu调度课程设计

cpu调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CPU调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2. 掌握常见CPU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等)及其特点;3. 了解不同调度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响应时间、吞吐率、CPU利用率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CPU调度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和优化调度算法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3.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注技术发展,认识到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操作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操作系统有初步了解,但对CPU调度算法尚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CPU调度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终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CPU调度概念与背景:介绍CPU调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的资源分配与调度问题。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CPU调度”2. 常见CPU调度算法:讲解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算法原理及实现。

- 教材章节:第二章“进程调度”3. 调度算法性能分析:分析比较不同调度算法在响应时间、吞吐率、CPU利用率等方面的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进程调度性能分析”4. 调度算法应用实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调度算法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如:Linux、Windows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调度算法应用实例”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CPU调度算法模拟实验,加深对调度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计算机的结构,功能,性能,介绍CPU,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及这些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课程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计算机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包括CPU,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以及这些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

3. 掌握主要软件技术,包括汇编语言,编译语言,操作系统等。

三、内容安排
本课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的构成,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2. CPU:架构、指令集、运算法则和程序控制。

3. 存储器:存储器的类型、特性和性能。

4. 总线:总线的结构、架构及特点。

5. 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构、设备接口、通信协议。

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基本语法,程序编写及调试。

7. 编译语言程序设计:编译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语言、数据结构、程序编写及调试。

8.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概念、基本功能结构,虚拟存储器,任务调度,工作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等。

四、课程评价
课程主要采用学习报告、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cpu课程设计

cpu课程设计

cpu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CPU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包括其功能、组成和运作方式。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理解CPU与其他计算机组件的关系,并能够分析CPU的性能指标。

此外,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CPU模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通过学习感受到计算机科学的魅力,增强对CPU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CPU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架构展开。

首先,介绍CPU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明白CPU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讲解CPU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组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然后,深入探讨CPU的运作机制,包括指令的执行过程、时钟周期、缓存管理等。

此外,课程还将介绍CPU的性能评价指标,如主频、缓存大小、多核处理等,并分析这些指标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CPU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CPU的工作原理。

此外,课程还将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CPU模型,增强其对CPU运作机制的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一些经典的CPU技术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制作生动的PPT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CPU的运作原理。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cpu设计课程设计

cpu设计课程设计

cpu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PU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CPU的结构、指令集、微架构设计、缓存设计、时钟频率等。

学生应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简单的CPU设计,并理解CPU设计中的性能优化和功耗管理。

此外,学生还应掌握CPU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和适用性,能够对CPU设计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PU设计的基本概念、CPU结构、指令集系统、微架构设计、缓存设计、时钟频率和功耗管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章节:1.CPU设计概述2.CPU结构与指令集3.微架构设计原理4.缓存设计技术与策略5.时钟频率与性能优化6.功耗管理与节能技术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CPU设计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CPU设计原理与实践》一书,参考书包括《计算机组成与设计》、《CPU微架构设计与优化》等。

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讲座等。

实验设备包括CPU设计软件、硬件实验平台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贡献。

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设计项目,用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共分为16周,每周2课时。

教学时间安排在上午或下午,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进行调整。

教学地点选择在教室或实验室,以便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

教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从而可以想到如下指令: (1)24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 XRD XRD :: 外部设备读信号,当给出了外设的地址后,输出此信号,从指定外设读数据。

定外设读数据。

EMWR EMWR:: 程序存储器EM 写信号。

写信号。

EMRD EMRD:: 程序存储器EM 读信号。

读信号。

PCOE PCOE:: 将程序计数器PC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EMEN EMEN:: 将程序存储器EM 与数据总线DBUS 接通,由EMWR 和EMRD 决定是将DBUS 数据写到EM 中,还是从EM 读出数据送到DBUS DBUS。

IREN IREN:: 将程序存储器EM 读出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 和微指令计数器uPC uPC。

EINT EINT::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ELP ELP:: PC 打入允许,与指令寄存器的IR3IR3、、IR2位结合,控制程序跳转。

转。

MAREN MAR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MAR。

MAROE MAROE:将地址寄存器:将地址寄存器MAR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OUTEN OUT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送到输出端口寄存器OUT 里。

里。

STEN STEN:: 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

中。

RRD RRD:: 读寄存器组读寄存器组R0-R3R0-R3,寄存器,寄存器R?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3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3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第一篇:CPU设计计算机中心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它负责执行指令,完成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的所有运算和数据传输。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设计一块CPU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CPU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首先,需要了解CPU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其次,需要掌握数字逻辑、硬件描述语言和电子工艺制作等知识和技能,以实现CPU的具体功能。

设计一块CPU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根据需求和实际应用,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可以参考现有的CPU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2.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3.使用仿真工具进行验证。

使用仿真工具模拟CPU的运行过程,验证硬件描述语言代码的正确性和功能实现。

4.设计和制作PCB电路板。

将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转换为PCB电路板设计,并制作出实际的电路板。

5.测试CPU的性能和功能。

对制作出的CPU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功能可靠性。

CPU的设计和制作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完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设计和制作一块优秀的CPU需要耐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二篇:存储器设计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需要具有读、写、删等常见操作,设计一块性能良好和容量适中的存储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存储器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电子工艺制作和人机交互等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存储器设计的主要步骤:1.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

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场景,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包括SRAM、DRAM、FLASH等。

2.设计存储器的电路和控制线路。

eda课程设计cpu设计

eda课程设计cpu设计

eda 课程设计cpu 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PU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CPU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层次结构和接口技术;熟悉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硬件描述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EDA工具进行CPU设计;能够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和C语言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PU设计的基本原理、EDA工具的使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计算机硬件的层次结构等。

具体安排如下:1.CPU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CPU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指标,包括数据路径、控制单元、寄存器组、ALU等。

2.EDA工具的使用:介绍常见的EDA工具,如Verilog、VHDL等,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CPU设计。

3.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介绍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基本语法,以及如何使用这两种语言编写硬件描述程序。

4.计算机硬件的层次结构: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层次结构,包括CPU、内存、外设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接口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概念时,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环节,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将定期进行课堂提问和作业点评,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字逻辑与计算机设计》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pu226课程设计

cpu226课程设计

cpu226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CPU的基本概念,掌握226型号CPU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CPU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了解226型号CPU的性能特点;3. 学生掌握226型号CPU与其他型号CPU的对比,了解其在性能、功耗等方面的差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与CPU相关的问题;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一项基于226型号CPU的应用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评价不同型号CPU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硬件知识的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CPU相关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CPU基本概念:介绍CPU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1章 计算机硬件概述2. 226型号CPU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讲解226型号CPU的内部结构、工作流程及性能特点;- 教材章节:第2章 CPU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 CPU性能比较:对比226型号CPU与其他型号CPU的性能差异,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3章 CPU性能评价与选购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基于226型号CPU的应用方案;- 教材章节:第4章 CPU应用实践5. 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CPU基本概念;- 第2周:226型号CPU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3周:CPU性能比较;- 第4周:实践操作。

quartuscpu课程设计

quartuscpu课程设计

quartus cpu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Quartus CPU的基本设计和实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熟悉Quartus II软件的使用和基本的FPGA设计流程。

3.掌握CPU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包括ALU、控制单元、寄存器文件等。

4.学会使用Verilog HDL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和仿真。

5.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CPU设计项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Quartus II软件的使用和FPGA设计基础。

2.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3.CPU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4.Verilog HDL语言基础。

5.CPU设计项目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PU设计的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CPU设计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Quartus CPU设计与实现》。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字电路设计和Verilog HDL的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提供FPGA开发板和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

2.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设计项目,占总成绩的30%。

3.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共16周,每周2课时。

2.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一和周三下午2点到4点。

3.教学地点:实验室。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将采取以下差异化教学措施: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在线课程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片上计算机系统题目 CPU模型机设计班级专业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7 月 3 日目录: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2.处理器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内容 (3)3.设计处理器的结构和实现方法 (3)4.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4)5.处理器的状态跳转操作过程 (4)6. CPU的Verilog代码 (7)7. 模型机在Quartus II环境下的应用 (19)8. 仿真波形 (19)9. 课程设计的总结 (2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一)目的:1.掌握RISC CPU与内存数据交换的方法。

2.学会指令格式的设计与用汇编语言编写简易程序。

3.能够使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在QuartusⅡ软件环境下完成CPU模型机的设计。

(二)要求:1.以《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书中123页的简化模型为基础更改其指令系统,形成设计者的CPU,2.在Quartus II环境下与主存连接,调试程序,观察指令的执行是否达到设计构想。

二.处理器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内容:处理器的字长为16b;包括四种指令格式,格式1、格式2、格式3的指令字长度为8b,格式4的指令字长度为16b;处理器内部的状态机包括七个状态。

(一)关于修改后的CPU:一共设计25条指令,主要包括空操作指令、中断指令、加法指令、减法指令、加法指令、四种逻辑运算指令、比较、算术移位操作指令、逻辑移位操作指令、加减1指令、加减2指令、数据传输指令、转移类指令、读写指令、特权指令等等。

(二)关于RAM:地址线设置成8bits,主存空间为4096words。

三.设计处理器的结构和实现方法:(指令格式)格式1:寄存器寻址方式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OP Rx Ry 空白格式2:寄存器变址寻址方式OP Ry 空白格式3:立即数寻址方式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OP I 空白格式4:无操作数寻址方式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OP 空白空白格式5:直接寻址方式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OP Addr内存(2的12次方)四.模型机的指令系统CPU的指令集:操作码OP IR(15..1 2) 指令格式指令的助记指令的内容符0000 4 Idle 无操作 PC=PC+1 0001 3 Load Data R0←I 立即数操作PC=PC+1 0010 1 Move Rx Ry Rx ←(Ry) PC=PC+1 0011 1 Add Rx Ry Rx ←(Rx)+(Ry) PC=PC+1 0100 1 Sub Rx Ry Rx ←(Rx)-(Ry) PC=PC+1 0101 1 Mul Rx Ry Rx ←(Rx)*(Ry) PC=PC+10110 2 IR(11.10)00 AND Rx Ry01 OR Rx Ry10 XOR Rx Ry11 NOT RxRx ←(Rx) AND (Ry) PC=PC+1Rx ←(Rx) OR (Ry) PC=PC+1Rx←(Rx)XOR(Ry) PC=PC+1Rx←NOT (Rx) PC=PC+10111 1 COM Rx Ry Rx >Ry Rx< Ry Rx== Ry PC=PC+11000 2 IR(11.10)00 arr Rx Ry01 arl Rx Ry10 lgr Rx Ry11 lgl Rx Ry算术右移PC=PC+1算术左移PC=PC+1逻辑右移PC=PC+1逻辑左移PC=PC+11001 1 IR(11.10)00 Rx+101 Rx-110 Rx+211 Rx-2PC=PC+11010 1 Swap Rx Ry A←(Ry) Ry←(Rx) Rx←(A)PC=PC+11011 5 Jmp Addr PC←Addr PC=PC+11100 5 Jz Addr If (R0)=0 then PC←Addr else PC=PC+11101 5 Read Addr R0←(Addr) PC=PC+11110 5 Write Addr Addr←(R0) PC=PC+1 1111 4 Stop 无操作 PC保持不变五.处理器的状态跳转操作过程:模型机每一状态下的操作及状态跳转当前状态执行操作次态与读下一条指令的有关的操作St_0 取指令IR(15..0)←M_data_in(15..0)St_1Write-Read←’0’ PC=PC+1St_1 IF OP=Load THENR0←IR(11..8)||”000000000000”MAR←PCIF(OP=Stop)THEN St_1ELSESt_2END IFIF OP=Move THEN Rx ←(Ry) IF OP=sh THEN Rx ←(Rx)移位运算IF OP=Add THEN A←(Ry) IF OP=Sub THEN A←(Ry) IF OP=Mul THEN A←(Ry) IF OP=Log THEN A←(Ry) AND、OR、NOT、XORIF OP=Math THEN A←(Ry) +1 -1 +2 -2运算IF OP=Swap THEN A←(Ry) IF OP=Stop THEN NULLIF OP=Idle THEN NULLIF OP=Jmp THEN NULLIF OP=Jz THEN NULLIF OP=Read THEN NULLIF OP=Write THEN NULLSt_2 IF OP= Load OR OP=Move OR OP=shOR OP=IdleTHEN NULL St_0Write-Read←’0’IF OP= Add THEN Rx ←(Rx)+AIF OP= Sub THEN Rx ←(Rx)-AIF OP=AND THEN Rx ←(Rx)AND AIF OP= NOT THEN Rx ←(Rx)NOTAIF OP= XOR THEN Rx ←(Rx)XOR AIF OP= NOT THEN Rx ←not(Rx)IF OP= math THEN Rx ←(Rx)+-1.2IF OP= Swap THEN Ry←(Rx) St_3Write-Read←’0’IF OP= Jmp or Jz THENNULLIF OP=Read or Write THENMAR←IR(11..0)St_3 IF OP=Swap THEN Rx←(A) St_0Write-Read←’0’IF OP=Read or Write or Jmp or Jz THENIR(7..0)←M_data_in St_4MAR←PCWrite-Read←’0’St_4 IF OP=(Read)THENMAR←IR(11..0)St_5Write-Read←’0’IF OP=(Write) THENMAR←IR(11..0)MDR←(R0)IF OP=(Jmp) THENPC←IR(11..0) MAR←IR(11..0)IF OP= (Jz) IF (R0)= 0 THENPC←IR(11..0) MAR←IR(11..0)ELSE MAR←(PC)IF OP=(Jmp) THENPC←IR(11..0) MAR←IR(11..0)IF OP= (Jz) IF (R0)= 0 THENPC←IR(11..0) MAR←IR(11..0)ELSE MAR←(PC)St_5 IF OP=(Jmp)or OP= (Jz)St_0 MAR←(PC)Write-Read←’0’IF OP=(Read)St_6 MAR←(PC)Write-Read←’0’IF OP=(Write)St_6 MAR←(PC)Write-Read←’1’St_6 IF OP=(Read)THEN R0←M_data_in St_0Write-Read←’0’六.六、CPU的Verilog HDL代码:module cpu(reset, clock, Write_Read, M_address, M_data_in, M_data_out, overflow); input reset;input clock;output Write_Read;output [11:0] M_address;input [7:0] M_data_in;output [7:0] M_data_out;output overflow;reg overflow;reg [15:0] IR;reg [7:0] MDR;reg [11:0] MAR;reg [2:0] status;parameteridle =4'b0000,load =4'b0001,move =4'b0010,addp =4'b0011,subp =4'b0100,mulp =4'b0101,logp =4'b0110,comp =4'b0111,sh =4'b1000,meth1 =4'b1001,swap =4'b1010,jmp =4'b1011,jz =4'b1100,read =4'b1101,write =4'b1110,stop =4'b1111;always @(negedge reset or posedge clock ) begin: status_changeif (reset == 1'b0)status <= 0;elsecase (status)0 :status <= 1;1 :if (IR[15:12] == stop)status <= 1;elsestatus <= 2;2 :case (IR[15:12])swap, jmp, jz, read, write : status <= 3;default :status <= 0;endcase3 :if (IR[15:12] == swap)status <= 0;elsestatus <= 4;4 :status <= 5;5 :case (IR[15:12])read :status <= 6;default :status <= 0;endcasedefault :status <= 0;endcase//endalways @(negedge reset or negedge clock) begin: seqreg [11:0] PC;reg [7:0] R0;reg [7:0] R1;reg [7:0] R2;reg [7:0] R3;reg [7:0] A;reg [8:0] temp;reg [15:0] temp2;if (reset == 1'b0)beginIR <= {16{1'b0}};PC = {12{1'b0}};R0 = {8{1'b0}};R1 = {8{1'b0}};R2 = {8{1'b0}};R3 = {8{1'b0}};A = {8{1'b0}};MAR <= {12{1'b0}};MDR <= {8{1'b0}};endelsebeginoverflow <= 1'b0;case (status)0 :beginIR <= {M_data_in, 8'b00000000}; PC = PC + 1'b1;end1 :beginif (IR[15:12] != stop)MAR <= PC;case (IR[15:12])load :R0 = {4'b0000, IR[11:8]}; move :case (IR[11:8])4'b0001 :R0 = R1;4'b0010 :R0 = R2;4'b0011 :R0 = R3;4'b0100 :R1 = R0;4'b0110 :R1 = R2;4'b0111 :R1 = R3;4'b1000 :R2 = R0;4'b1001 :R2 = R1;4'b1011 :R2 = R3;4'b1100 :R3 = R0;4'b1101 :R3 = R1;4'b1110 :R3 = R2;default :;endcasesh :case (IR[11:10])2'b00 :case (IR[9:8])2'b00 :R0 = {R0[7], R0[7:1]}; 2'b01 :R1 = {R1[7], R1[7:1]}; 2'b10 :R2 = {R2[7], R2[7:1]}; default :R3 = {R3[7], R3[7:1]}; endcase2'b01 :case (IR[9:8])2'b00 :R0 = {R0[6:0], R0[0]}; 2'b01 :R1 = {R0[6:0], R1[0]}; 2'b10 :R2 = {R0[6:0], R2[0]}; default :R3 = {R0[6:0], R3[0]}; endcase2'b10 :case (IR[9:8])2'b00 :R0 = {1'b0, R0[7:1]}; 2'b01 :R1 = {1'b0, R1[7:1]}; 2'b10 :R2 = {1'b0, R2[7:1]}; default :R3 = {1'b0, R3[7:1]}; endcasedefault :case (IR[9:8])2'b00 :R0 = {R0[6:0], 1'b0}; 2'b01 :R1 = {R1[6:0], 1'b0};2'b10 :R2 = {R2[6:0], 1'b0};default :R3 = {R3[6:0], 1'b0};endcaseendcaseaddp, subp, meth1, mulp, logp, comp, swap :case (IR[9:8])2'b00 :A = R0;2'b01 :A = R1;2'b10 :A = R2;default :A = R3;endcasedefault :;endcaseend2 :case (IR[15:12])addp :case (IR[11:10])2'b00 :begintemp = ({R0[7], R0[7:0]}) + ({A[7], A[7:0]}); R0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2'b01 :begintemp = ({R1[7], R1[7:0]}) + ({A[7], A[7:0]}); R1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2'b10 :begintemp = ({R2[7], R2[7:0]}) + ({A[7], A[7:0]}); R2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default :begintemp = ({R3[7], R3[7:0]}) + ({A[7], A[7:0]});R3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endcasesubp :case (IR[11:10])2'b00 :begintemp = ({R0[7], R0[7:0]}) + (~({A[7], A[7:0]})) + 1'b1;R0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2'b01 :begintemp = ({R1[7], R1[7:0]}) + (~({A[7], A[7:0]})) + 1'b1;R1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2'b10 :begintemp = ({R2[7], R2[7:0]}) + (~({A[7], A[7:0]})) + 1'b1;R2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default :begintemp = ({R3[7], R3[7:0]}) + (~({A[7], A[7:0]})) + 1'b1;R3 = temp[7:0];overflow <= temp[8] ^ temp[7];endendcasemeth1 :case (IR[11:10])2'b00 :case (IR[9:8])2'b00 :R0 = R0 + 1'b1;2'b01 :R1 = R1 + 1'b1; 2'b10 :R2 = R2 + 1'b1; default :R3 = R3 + 1'b1; endcase2'b01 :case (IR[9:8])2'b00 :R0 = R0 - 1'b1; 2'b01 :R1 = R1 - 1'b1; 2'b10 :R2 = R2 - 1'b1; default :R3 = R3 - 1'b1; endcase2'b10 :case (IR[9:8])2'b00 :R0 = R0 + 2'b10; 2'b01 :R1 = R1 + 2'b10; 2'b10 :R2 = R2 + 2'b10; default :R3 = R3 + 2'b10; endcasedefault :case (IR[9:8])2'b00 :R0 = R0 - 2'b10; 2'b01 :R1 = R1 - 2'b10; 2'b10 :R2 = R2 - 2'b10; default :R3 = R3 - 2'b10; endcaseendcasemulp :case (IR[11:10])2'b00 :begintemp2 = R0 * A; R0 = temp2[7:0]; R1 = temp2[15:8]; end2'b01 :begintemp2 = R1 * A; R0 = temp2[7:0]; R1 = temp2[15:8]; end2'b10 :begintemp2 = R2 * A; R2 = temp2[7:0]; R3 = temp2[15:8]; enddefault :begintemp2 = R3 * A; R2 = temp2[7:0]; R3 = temp2[15:8]; endendcaselogp :case (IR[11:10])2'b00 :case (IR[9:8])2'b00 :R0 = R0 & A; 2'b01 :R0 = R0 & A; 2'b10 :R1 = R1 & R0; 2'b11 :R1 = R1 & R1; endcase2'b01 :case (IR[9:8])2'b00 :R0 = R0 | A; 2'b01 :R0 = R0 | A; 2'b10 :R1 = R1 | R0;2'b11 :R1 = R1 | R1; endcase2'b10 :case (IR[9:8])2'b00 :R0 = R0 ^ A; 2'b01 :R0 = R0 ^ A; 2'b10 :R1 = R1 ^ R0; 2'b11 :R1 = R1 ^ R1; endcasedefault :case (IR[9:8])2'b00 :R0 = (~A);2'b01 :R0 = (~A);2'b10 :R1 = (~R0);2'b11 :R1 = (~R1);endcaseendcasecomp :case (IR[11:10])2'b00 :if (R0 > A)R0 = 8'b00000001; else if (R0 < A)R0 = 8'b10000001; elseR0 = 8'b00000000; 2'b01 :if (R1 > A)R1 = 8'b00000001; else if (R1 < A)R1 = 8'b10000001; elseR1 = 8'b00000000; 2'b10 :if (R2 > A)R2 = 8'b00000001; else if (R2 < A)R2 = 8'b10000001; elseR2 = 8'b00000000; 2'b11 :if (R3 > A)R3 = 8'b00000001; else if (R3 < A)R3 = 8'b10000001; elseR3 = 8'b00000000; endcaseswap :case (IR[11:8])4'b0100 :R0 = R1;4'b1000 :R0 = R2;4'b1100 :R0 = R3;4'b0001 :R1 = R0;4'b1001 :R1 = R2;4'b1101 :R1 = R3;4'b0010 :R2 = R0;4'b0110 :R2 = R1;4'b1110 :R2 = R3;4'b0111 :R3 = R1;4'b1011 :R3 = R2;4'b0011 :R3 = R0;default :;endcasedefault :;endcase3 :case (IR[15:12])swap :case (IR[11:10])2'b00 :R0 = A;2'b01 :R1 = A;2'b10 :R2 = A;default :R3 = A;endcasejmp, jz, read, write :beginIR[7:0] <= M_data_in; PC = PC + 1'b1;enddefault :;endcase4 :case (IR[15:12])jmp :beginPC = IR[11:0];MAR <= IR[11:0];endjz :if (R0 == 8'b00000000) beginPC = IR[11:0];MAR <= IR[11:0];endelseMAR <= PC;read :MAR <= IR[11:0];write :beginMAR <= IR[11:0];MDR <= R0;enddefault :;endcase5 :MAR <= PC;6 :case (IR[15:12])read :R0 = M_data_in;default :;endcaseendcaseendendassign M_address = MAR;assign M_data_out = MDR;assign Write_Read = (reset == 1'b1 & status == 5 & IR[15:12] == write) ? 1'b1 : 1'b0;endmodule七、模型机在Quartus II环境下的应用:步骤:4.建立工程:工程名cpu5.编写cpu的Verilog HDL代码,将其添加到工程6.生成cpu的符号图7.建立内存数据的mif文件8.生成16bits的ram9.建立computer的block进行编译10.对computer进行功能模拟11.分析仿真波形七.仿真波形:1)cpu的编译报告2)mif文件3)computer(由cpu和ram组成)的连接图:4)功能模拟的波段(有的是实验室的9.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