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组网技术(网络工程师笔记)

合集下载

自考局域网组网工程听课笔记

自考局域网组网工程听课笔记

更多优质自考资料尽在百度贴吧自考乐园俱乐部(/club/5346389)欢迎加入...欢迎交流...止不住的惊喜等着你.........自考局域网组网工程听课笔记第1章局域网技术基础本章主要内容局域网体系结构与标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传输媒体局域网的互连1.1 概述1.1.1 局域网的普及一个微机系统应用于学校、办公楼、工厂、企业等场合,这些系统互连起来,实现系统之间交换数据和共享昂贵的的资源。

(1)主要包括与其它用户交换报文、共同访问公共文件和数据资源;(2)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例如共享大容量存储器和高性能激光打印机等。

1.1.2 局域网的定义在一个小区范围内,将分散的微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合同型,便构成了局域网(LAN)。

几点说明:(1)局域网终端设备:又称为数据通信设备。

主要包括:微机、服务器、终端、外围设备、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安全报警传感器等),数字电话、数字电视发送和接收机以及传真机等。

当然不是所有的LAN都能配置上述设备。

(2)局域网的地理覆盖一般可达几十公里范围;(3)局域网在传输媒体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100Mbps及1000Mbps.1.1.3 局域网的技术要素体系结构与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 MAC逻辑链路控制 LAC1.2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标准1.2.1 局域网参考模型LAN参考模型是以IEEE802(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的工作文件为基础,并且采用参考模型来分析这一问题。

1.局域网存在的四个特征(1)它用带地址的帧来传送数据;(2)不存在中间交换,所以不要求路由选择。

(3)数据传输各层的对应内容:第一层:物理层,比特传输;第二层:数据连路层,组成帧,并进行一定的控制,主要包括:寻址、排序、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

第三层:网络层,完成路由选择。

(4)层二和层三的区别层二是通过单个链路完成其功能,层三是通过数个链路完成的。

2.域网体系结构3.局域网数据的传递(二层和三层)(1)最上层接收来自所连接的站的发送信息;(2)通过服务访问点(SAP)向下层交换信息,SAP是相邻层的逻辑接口;(3)发送时将数据组装带有地址的差错检测字段的帧;(4)接收时拆卸帧,完成地址识别和差错检测;(5)管理链路上的通信。

组网工程基本知识点

组网工程基本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计算机连网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资源、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所有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构成资源子网。

所有网络交换设备构成通信子网。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包交换方式,就是把计算机要发送的信息打成一个数据包,然后在网络的各个交换结点之间不断传递,最后到达目标。

数据包就是一个比特串,前后各有一个特殊的标志作为数据包的分界线。

LAN 的特点 规则的结构拓扑 采用广播通信方式 通信速率高由一个组织所有,可按照组织的管理策略进行管理,提供组织内部的应用。

按照使用方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划分为校园网和企业网 按照网络服务的范围可以把网络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照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把网络分为通信网和信息网。

分组交换网与传统电话网的公用数据网的区别:分组交换网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为主要目的。

ARPA 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采用无连接的网络协议,直接发送带目标地址的分组,可以通过多条路径到达目标。

ARPAnet 的主要特点是: ①资源共享; ②分散控制;③分组交换;④采用专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⑤分层的网络协议。

以ARPAnet为主体互连而成的广域网络称为互联网(Internet)。

第1个网络浏览器——Masic现在的互联网采用IPv4协议32位,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显露出一些当初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地址空间短缺问题。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将基于IPv6128位来构建。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6个主干网——CERnet2、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科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2个国际交换中心—北京和上海国际交换中心ISO提出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目的复杂的网络简单化便于模块的独立性接口实现标准化便于异构设备互连加入分组的控制信息主要有两种:接收端用于验证是否正确接收的差错控制信息指明数据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信息。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网络工程师,有一定的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以应对各种网络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从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协议以及新兴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技术知识总结。

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网络模型OSI七层网络模型是网络工程师必须掌握的知识。

这一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了解这一模型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整个过程。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协议。

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四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工程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并掌握TCP/IP协议的配置和管理技巧。

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互联网中的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IP地址的分类及其使用、子网划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为网络设备配置正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4. VLAN和Trunk技术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不同物理位置的设备通过逻辑上的方式划分到同一个局域网中,有利于网络管理和安全。

Trunk技术则是一种交换机端口上的技术,可以在一条物理链路上传输多个VLAN的数据。

了解VLAN和Trunk技术对网络工程师来说很重要。

网络安全1. 防火墙和安全策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防火墙技术和安全策略,在网络中配置和管理防火墙,以保护网络免受各种网络威胁和攻击。

2. VPN和加密技术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建立安全通信通道的技术,可以用于远程访问和网络连接,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VPN技术和加密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的安全和保密。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包括:第1章交换技术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广域网技术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第7章网络管理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第9章 Internet第10章企业网与Intranet第11章 TCP/IP联网第12章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第13章网络应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 (2)、双总线结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一、组网基础知识1.1 组网概念组网是指将多个设备或系统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联接,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在各种通信和网络领域中,都需要通过组网技术来构建通信系统和网络架构,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1.2 组网的分类根据组网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将组网技术分为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两大类。

有线组网是指通过物理线缆连接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等;无线组网是指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连接,主要包括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

1.3 组网的基本原理组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组网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通信协议等因素。

1.4 组网的应用场景组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和网络系统中,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通过组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通信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二、有线组网技术2.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有线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CSMA/CD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场景。

2.2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将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服务。

局域网可以采用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企业内部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2.3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连接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通过远距离通信线路进行联接,实现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广域网可以采用X.25、帧中继、ATM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不同地域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2.4 有线组网的特点和优势有线组网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如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

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

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一)网络工程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贯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网络工程师的角色越发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分享网络工程师的一些精华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网络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管理和维护网络系统。

以下是一些网络工程师常用的工具和技术:1. 路由器和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机是网络的核心组件,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

网络工程师需要熟悉它们的设置和配置,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2. 子网和IP地址: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子网和IP地址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分配和管理IP地址,以便所有设备能够顺利连接到网络。

3. 防火墙: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以保护网络免受潜在的威胁。

4. 虚拟私人网络(VPN):VPN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私密连接,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VPN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实现远程访问和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5. 网络监控:网络工程师需要使用网络监控工具来实时监测网络的性能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6. 数据备份和恢复:网络工程师需要制定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保证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网络功能。

7. 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师需要时刻关注网络安全的问题,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漏洞。

网络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学习方法和资源:1. 在线课程和培训: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参加在线课程和培训来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

有许多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网络工程相关的课程,如Coursera、edX等。

2. 认证考试: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参加认证考试来证明自己的技能水平。

一些知名的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包括Cisco的CCNA、CCNP和CCIE等。

3. 社区论坛和博客:网络工程师可以参加网络工程师的社区论坛,与其他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经验。

软考网络工程师整理笔记

软考网络工程师整理笔记

网络工程师笔记目 录网络基础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章 局域网技术 .......................................第三章 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 ...............................第四章 因特网 ............................................第五章 路由器与交换配置 ..................................第六章 网络安全 ..........................................第七章 网络管理 .........................................第八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基本概念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极限数据速率为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 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 编码: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

这种码元自定时不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不归零,1表示电平翻转,0不翻转。

双相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8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8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

校园网 – 设备选型(3)
• 接入层交换机
– 选择使用两层或三层交换机 – 上端口通过光纤连接汇聚层交换机 – 下端口通过双绞线提供100/10M的速度连接到 桌面设备
• 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 通过千兆交换机直接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 – 保证校内和校外的应用访问性能
校园网 – IP地址划分
• CERNET分配的大量公有IP地址 • 采用CIDR方式划分为多个逻辑子网
第八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
(一)局域网组网
本章的主要内容
1. 局域网标准 2. 局域网组网实例分析 3. VLAN的配置
局域网标准
• LAN(Local Area Network)
– 某个组织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组建的网络 – 组织私有 – 组织内用户共享信息、资源和服务
• 主要标准
– IEEE 802系列标准 – 定义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不完全对应)
校园网 – 设备选型(2)
• 汇聚层交换机
– 实现了高智能的QoS处理机制为不同类型的应 用业务提供区别服务; – 具有全面的安全保证机制,提供接入用户的身 份验证、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的安全性、接 入网络的交换机的安全性以及服务器集群访问 权限的控制等功能; – 支持VLAN管理,可以通过划分VLAN,对接入 汇聚层的交换机进行进一步的子网划分
令牌环网
• 特点
– 逻辑上所有站点构成一个闭合环路 – 使用令牌控制数据传输 – 轻负载时,效率低;重负载时,效率高 – 传统令牌环网,已较少使用
•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 光纤环网、城域网标准 – 双环结构(传输方向相反),容错性高
无线局域网

组网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组网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组网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用于规定网络通信的分层结构和标准。

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Internet使用的核心协议,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负责数据的路由和传输。

3. 子网和子网掩码子网是将一个大的IP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网络,以提高网络的管理和性能。

子网掩码用于指示该IP地址属于哪个子网,通常表示为32位的二进制数。

4. IP地址和MAC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上每一个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所需要的标识,它是用来标识计算机的逻辑地址。

而MAC地址是每个网络接口设备上的唯一标识符,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

5. VLAN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简称,可以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划分成多个逻辑上的局域网,从而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隔离和划分。

6. DHCPDHCP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给网络上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7. DNSDNS是域名系统,它是对IP地址和域名之间进行转换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8. 网关网关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负责将数据进行转发,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9. 交换机和路由器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的设备。

而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的设备。

10.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或者逻辑连接关系,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多种形式。

二、网络设备1. 网络接口卡(NIC)网络接口卡是计算机连接网络的接口设备,它是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桥梁。

2. 交换机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的设备,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转发和广播的隔离。

3.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的设备,它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第8章 习题答案-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第2版)-苗凤君-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8章 习题答案-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第2版)-苗凤君-清华大学出版社

8.10 习题与实践1.习题(1)自顶向下网络设计方法的主要网络设计阶段有哪些?答:设计和实现网络系统遵从一定的网络系统集成模型,模型从系统开始,经历用户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和测试,并贯彻网络工程监理。

既采用自顶向下的网络设计方法,从OSI参考模型上层开始,然后向下直到底层的网络设计方法。

(2)为什么了解客户的商业特点很重要?答:只有对客户的商业特点进行透彻分析,才能提出得到客户认可的网络设计方案。

(3)目前公司都有哪些商业目标?答:常见的网络设计目标包括:增加收入和利润、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提高在同一市场内同其他公司竞争的能力、降低费用、提高员工生产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使用即时生产方法、制定解决配件短缺的计划、为新客户提供服务、支持移动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支持、为关键要素开放网络、建立达到新水平的良好的信息网和关系网以作为网络组织化模型的基础、避免网络安全问题引发商业中断、避免自然或人为灾害引发商业中断、对过时技术进行更新改造、降低电信和网络费用并在操作上进行简化等。

(4)目前商业组织机构的典型技术目标有哪些?答:常见的网络技术目标主要包括可扩展性、可用性、网络性能、安全性、可管理性、易用性、适应性和可付性。

(5)如何区分带宽和吞吐量?答:带宽(bandwidth)用来衡量单位时间内传输比特的能力,通常用bit/s表示,分物理带宽和逻辑带宽。

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无差错地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以以bps, Bps,或分组/秒(pps)度量。

(6)如何提高网络效率?答:网络效率表明为产生所需的输出而要求的系统开销。

如为避免冲突、差错、确认而采用的控制,都会影响网络效率。

提高网络效率的通用手段是有增大帧的最大长度,因为较长的帧意味着链路具有较低的差错率,从而提高信道效率。

(7)为提高网络效率必须进行哪些折中?答:提高网络效率的通用手段是有增大帧的最大长度,一旦帧越长,比特越多,帧出错机会也会增加。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汇总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汇总

⽹络⼯程师全⾯复习笔记汇总.⽹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络的分类计算机⽹络(Network)是将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且相互独⽴的计算机或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络设备按照特定的结构和协议相互连接起来,利⽤⽹络操作系统进⾏管理和控制,从⽽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种信息系统。

1.按照⽹络的分布范围分类(1).局域⽹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是将⼩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起的⽹络,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个办公室、⼀幢⼤楼或⼀个校园内,⽤于连接个⼈计算机、⼯作站和各类外围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它的特点是分布距离近(通常在1000m到2000m范围内),传输速度⾼(⼀般为1Mbps到20Mbps),连接费⽤低,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等。

(2).⼴域⽹WAN(Wide Area Network)⼴域⽹也称远程⽹,它的联⽹设备分布范围⼴,⼀般从数公⾥到数百⾄数千公⾥。

因此⽹络所涉及的范围可以是市、地区、省、国家,乃⾄世界范围。

由于它的这⼀特点使得单独建造⼀个⼴域⽹是极其昂贵和不现实的,所以,常常借⽤传统的公共传输(电报、电话)⽹来实现。

此外,由于传输距离远,⼜依靠传统的公共传输⽹,所以错误率较⾼。

(3)城域⽹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的分布范围介于局域⽹和⼴域⽹之间,其⽬的是在⼀个较⼤的地理区域内提供数据、声⾳和图像的传输。

2.⽹络的交换⽅式分类(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式是在⽤户开始通信前,先申请建⽴⼀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通信期间始终占⽤该信道。

此⽅式类似于传统的电话交换⽅式。

(2).报⽂交换⽹报⽂交换⽅式是把要发送的数据及⽬的地址包含在⼀个完整的报⽂内,报⽂的长度不受限制。

报⽂交换采⽤存储-转发原理,每个中间节点要为途径的报⽂选择适当的路径,使其能最终到达⽬的端。

此⽅式类似于古代的邮政通信,邮件由途中的驿站逐个存储转发⼀样。

组网技术与配置2版

组网技术与配置2版

8.1.1 路由器的功能
1. 把网络分割成多个子网(最主要功能之一) 2. 隔离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 3. 子网间信息包的传输(路由选择) 4. 连接不同类型网络(连接不同介质、拓扑、协议的网络) 5. 提供安全访问的机制(防火墙、包过滤) 6. 提供第三层的网络服务(协调网络性能)
在ROM检测模式下输入“i”命令,可以初始化路由器或者访问服 务器,这个命令使引导程序重新初始化硬件,清除内存中的内容, 并引导系统。
其它配置模式
Cisco的配置模式还有很多 ⑴ 系统对话配置模式 ⑵ 控制器配置模式(Controller Configuration) ⑶ 终端线路配置模式(Line configuration) ⑷ 路由器协议配置模式(Router configuration) 有关配置模式更多的信息,可以查看相关资料或者访问Cisco 网站。
路由器本身没有输入输出设备,使用IOS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时, 必须把路由器与某个终端或微机连接起来,借助终端或微机, 才能调用IOS。
路由器配置途径
⑴ 通过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配置 利用PC机或终端来配置,在PC机上应该运行一个终端仿真软件 (或称为超级终端软件),终端可以是一台非智能的ASCⅡ终端。 ⑵ 通过辅助端口AUX进行配置 路由器的AUX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程终端或运行终端仿 真软件的PC机相连。通过电话线实现连接,建立远程配置环境 。 ⑶ 通过Ethernet口进行配置 路由器使用以太网口连接到以太网上,以太网上的网络工作站可 以运行远程登录Telnet程序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8.1.2 路由器的分类
•从功能上分类,路由器可分为高端路由器和中低端路由器。 (以40Gbps为分界线 )

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的上网浏览、在线购物,还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远程办公,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而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则是构建和管理这些网络的关键。

计算机网络,简单来说,就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

网络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领域,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电子工程等多个方面。

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设计、实施和维护一个高效、可靠的网络系统。

在网络工程中,组网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组网技术包括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两种方式。

有线组网通常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的优点。

其中,双绞线是我们常见的网线,适用于短距离的网络连接;光纤则具有极高的传输速度和较远的传输距离,常用于骨干网络的构建。

无线组网则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的技术有 WiFi、蓝牙和移动通信网络等。

无线组网具有灵活性高、安装方便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在移动中保持网络连接。

但无线组网也存在着信号易受干扰、安全性相对较低等问题。

在组网过程中,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总线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一旦总线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星型结构以中心节点为核心,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的负担较重;环型结构数据传输路径固定,可靠性较高,但扩充困难;树型结构层次分明,适用于分级管理的网络;网状型结构则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但成本较高,适用于对网络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 TCP/IP 协议簇,其中包括 IP 协议、TCP 协议和 UDP 协议等。

组网知识点总结

组网知识点总结

组网知识点总结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组网是构建网络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以“组网知识点总结”为标题,从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等方面对组网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 1. 网络:网络是指多个计算机互相连接在一起,可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IP地址:IP地址是网络中计算机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进行寻址和路由。

3.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中的子网,以确定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4. 网关:网关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5.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种自动分配IP地址的协议,可以简化网络管理。

二、网络拓扑结构 1. 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都通过一条共享线缆连接在一起,数据传输通过总线进行。

2. 星型拓扑: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中央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

3. 环型拓扑:设备通过一条环形线缆连接在一起,数据沿着环形路径传输。

4. 网状拓扑:所有设备都直接连接到其他设备,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三、网络设备 1.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多个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

2.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局域网中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3.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 网桥:网桥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隔离。

四、网络协议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套件,包括TCP、IP、UDP等协议。

2. DNS:域名系统(DNS)是一种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用于实现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

3.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用于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4. FTP: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支持上传和下载文件。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网络与通信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网络与通信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网络与通信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网络与通信网络工程师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其工作涉及到网络设备的运维、网络架构的设计、网络安全的维护等多方面,因此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网络工程师在网络与通信方面的复习笔记,旨在帮助网络工程师全面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

一、网络的基础知识1. OSI模型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标准的理论基础,它是一个分层的网络架构,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网络协议的发展历程也与OSI模型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使用的协议族,它是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两个部分组成的。

TCP是一种协议,用于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是一种协议,用于不可靠的数据包传输。

TCP/IP协议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最广泛使用的协议。

3. MAC地址、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关系MAC地址是网卡的唯一物理地址,用于在本地区域网络中寻找接收数据包的网卡。

IP地址是标识一台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的数字地址。

子网掩码是用于区分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一个数值。

MAC地址和IP地址是用于传输数据的两个不同概念,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在同一个子网中,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可以进行本地通信。

二、网络设备1. 交换机和路由器交换机是现代网络中负责数据广播和转发的关键设备,主要作用是将不同的数据包从不同的接口转发到对应的目的地。

路由器是网络领域中的核心设备,它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数据的中转、路由和转发。

在现代网络架构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也越来越接近。

2. 防火墙和VPN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控制网路通信过滤、监控和审查。

它可以在网络的入口处拦截有害的数据包,从而保护网络的安全。

VPN是虚拟专用网络的缩写,它通过在公共网络上构建虚拟通道,实现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的功能。

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复习知识点

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网络工程的定义及要素?定义:是根据用户单位的需求及具体情况,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及产品化和程序,经充分的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从而确定网络建设的方案,依据方案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网络建设和后期的技术支持活动。

要素:人员(People)、产品(Product)、过程(Process)和项目(Project)。

网络拓扑的分层设计思想核心层:由一个高速的干线网组成,其用用是尽可能快的交换数据包。

汇聚层:提供统一的策略互联,定义了网络边界,可对数据所进行复杂的处理。

接入层:为最终用户提供对网络访问的途径,提供带宽共享,交换带宽,MAC 层过滤。

也支持ACL、交换机堆叠。

投标过程:①投标前的准备工作:用户交流、需求分析、现场勘察、初步的投标方案设计、写投标书。

②标书的制作:投标方概况、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应用系统设计方案、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计划、关于培训、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验收标准及技术文档、设备清单及报价③述标与答疑④商务洽谈与合同签订。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利用传输介质将一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互连起来,利用网络软件实现网内资源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功能:数据通信(Email、OA)、资源共享、便于统一管理、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访问远程数据库查询信息。

分类:①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个域网。

②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总线型网络、环状网络、星状网络、树状网络、网状网络、混合型网络。

③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

④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OSI参考模型分层情况①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传送比特流。

(中继器、集线器)②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传送数据帧。

(网卡、网桥、交换机)③网络层: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

(路由器)④传输层: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传送数据段。

第八章 组网技术(网络工程师笔记)

第八章 组网技术(网络工程师笔记)

第八章组网技术8.1 交换机和路由器8.1.1 交换机和路由器1. 交换机的分类(1)根据交换方式划分:·存储转发式交换(Store and Forward)·直通式交换(Cut-through)·碎片过滤式交换(Fragment Free)(2)根据交换的协议层划分:·第二层交换: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第三层交换:根据网络层地址IP进行交换·多层交换:根据第四层端口号或应用协议进行交换(3)根据交换机结构划分·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4)根据配置方式划分·堆叠型交换机·非堆叠型交换机(5)根据管理类型划分·网管型交换机·非网管型交换机·智能型交换机(6)根据适用范围划分·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2.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1)端口类型·双绞线端口·光纤端口:SC端口(Subscriber Connector)可提供千兆位数据传输速率,用“100 b FX”标注·GBIC端口:交换机上的GBIC插槽(Slot)用于安装吉比特端口转换器(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GBIC),GBIC模块是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热插拨器件·SFP端口:小型机架可插拨设备(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 SFP)是GBIC的升级版本(2)传输模式·半双工(half-duplex)·全双工(full-duplex)·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3)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率,指交换机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能力,单位为pps(package per second)(4)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端口处理器和数据总线之间单位时间内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标志了交换机总的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总带宽=端口数X端口速率X2(全双工)(5)MAC地址数(6)VLAN表项(7)机架插槽数:是指机架式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扩展槽数是指固定配置带扩展槽的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3. 交换机支持的以太网协议8.1.2 路由器基础1. 路由器的分类·骨干路由器·企业级路由器·接入级路由器2. 路由器的端口(1)RJ-45端口:这种端口通过双绞线连接以太网(2)AUI端口:一种D型15针连接器,用在令牌环网或总线型以太网中(3)高速同步串口:(Synchronous Serial Port)多应用于路由器与广域网的连接(4)ISDN BRI端口:(5)异步串口(ASYNC):Modem或Modem池的连接(6)Console端口(7)AUX端口(Auxiliary Port):对路由器进行远程配置时要使用3. 路由器的操作系统Cisco的因特网操作系统(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IOS)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三种命令模式:用户模式(User mode)、特权模式(Privileged mode)和配置模式(Configuration mode)8.1.3 访问路由器和交换机(1)通过设备的Console(控制台)端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计算机(2)通过设备的AUX端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计算机相连(3)通过Telnet程序(4)通过浏览器访问(5)通过网管软件第一次设置必须由(1)设置8.2 交换机的配置8.2.1 交换机概述8.2.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 电缆连接及终端配置交换机Console端口默认参数:端口速率9600bps,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流控无2. 交换机的启动3.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配置enable口令和主机名(2)配置交换机IP地址、默认网关、域名和域名服务器(3)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属性(4)配置和查看MAC地址表8.2.3 配置和管理VLANVLAN中继(VLAN Trunk)也称为VLAN主干VLAN中继协议(即VTP协议)1.划分VLAN的方法通常虚拟局域网的实现形式三种:静态端口分配(最普遍使用)动态虚拟网多虚拟网端口配置2.配置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协议3.配置VLAN Trunk端口4.创建VLAN5.将端口加入到某个VLAN中8.2.4 生成树协议配置该协议的目的是在实现交换机之间冗余连接的同时,避免网络环路的出现,实现网络的可靠性。

山东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教王协瑞)第八章 网络新技术简介

山东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教王协瑞)第八章 网络新技术简介

第八章网络新技术简介一、教学目标:本章通过家庭网和中小型办公网络的组网实例,介绍对等网及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的组网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家庭网组网实例。

2.中小型办公网的组建。

3.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三、技能培训重点、难点组网技术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五、教具使用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六、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由家庭组建网络和办公环境组建网络的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依据组网技术的要求,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第八章局域网组建实例8.1 家庭网的组建8.1.1 问题的提出与方案选择1.家庭网络的功能2.方案选择3.操作系统选择4.硬件选择8.1.2 组网实例1.选择合适的网络方案2.网络的安装与设置3.利用利用无线路由器组建无线家庭网8.1.4 家庭网的典型应用1.文件与打印共享2.共享访问Internet;3.数据集中备份;4.游戏娱乐:8.2 中小型办公网的组建8.2.1中小型办公网的结构选型8.2.2中小型办公网的构建1.硬件选择2.中小型企业办公网硬件的安装和设置8.3无线局域网8.3.1无线局域网概述1.无线传输介质2.无线局域网主要设备8.3.2无线局域网主要协议标准8.3.3无线局域网联接方式1.点对点对等网络(Ad-Hoc)2.单接入点网络3.多接入点及漫游网络8.3.3无线局域网的适用范围8.3.5无线局域网应用实例1.实际需求2.网络组网设计原则:3.无线网络设备、配件:4.组网网络拓扑图:5.操作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组网技术8.1 交换机和路由器8.1.1 交换机和路由器1. 交换机的分类(1)根据交换方式划分:·存储转发式交换(Store and Forward)·直通式交换(Cut-through)·碎片过滤式交换(Fragment Free)(2)根据交换的协议层划分:·第二层交换: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第三层交换:根据网络层地址IP进行交换·多层交换:根据第四层端口号或应用协议进行交换(3)根据交换机结构划分·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4)根据配置方式划分·堆叠型交换机·非堆叠型交换机(5)根据管理类型划分·网管型交换机·非网管型交换机·智能型交换机(6)根据适用范围划分·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2.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1)端口类型·双绞线端口·光纤端口:SC端口(Subscriber Connector)可提供千兆位数据传输速率,用“100 b FX”标注·GBIC端口:交换机上的GBIC插槽(Slot)用于安装吉比特端口转换器(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GBIC),GBIC模块是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热插拨器件·SFP端口:小型机架可插拨设备(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 SFP)是GBIC的升级版本(2)传输模式·半双工(half-duplex)·全双工(full-duplex)·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3)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率,指交换机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能力,单位为pps(package per second)(4)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端口处理器和数据总线之间单位时间内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标志了交换机总的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总带宽=端口数X端口速率X2(全双工)(5)MAC地址数(6)VLAN表项(7)机架插槽数:是指机架式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扩展槽数是指固定配置带扩展槽的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3. 交换机支持的以太网协议8.1.2 路由器基础1. 路由器的分类·骨干路由器·企业级路由器·接入级路由器2. 路由器的端口(1)RJ-45端口:这种端口通过双绞线连接以太网(2)AUI端口:一种D型15针连接器,用在令牌环网或总线型以太网中(3)高速同步串口:(Synchronous Serial Port)多应用于路由器与广域网的连接(4)ISDN BRI端口:(5)异步串口(ASYNC):Modem或Modem池的连接(6)Console端口(7)AUX端口(Auxiliary Port):对路由器进行远程配置时要使用3. 路由器的操作系统Cisco的因特网操作系统(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IOS)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三种命令模式:用户模式(User mode)、特权模式(Privileged mode)和配置模式(Configuration mode)8.1.3 访问路由器和交换机(1)通过设备的Console(控制台)端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计算机(2)通过设备的AUX端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计算机相连(3)通过Telnet程序(4)通过浏览器访问(5)通过网管软件第一次设置必须由(1)设置8.2 交换机的配置8.2.1 交换机概述8.2.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 电缆连接及终端配置交换机Console端口默认参数:端口速率9600bps,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流控无2. 交换机的启动3.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配置enable口令和主机名(2)配置交换机IP地址、默认网关、域名和域名服务器(3)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属性(4)配置和查看MAC地址表8.2.3 配置和管理VLANVLAN中继(VLAN Trunk)也称为VLAN主干VLAN中继协议(即VTP协议)1.划分VLAN的方法通常虚拟局域网的实现形式三种:静态端口分配(最普遍使用)动态虚拟网多虚拟网端口配置2.配置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协议3.配置VLAN Trunk端口4.创建VLAN5.将端口加入到某个VLAN中8.2.4 生成树协议配置该协议的目的是在实现交换机之间冗余连接的同时,避免网络环路的出现,实现网络的可靠性。

1.使用STP端口权值实现负载均衡2.配置STP路径值的负载均衡8.3 路由器的配置8.3.1 路由器概述典型的网络层设备,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一般来说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8.3.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 路由器的命令状态用户执行模式、特权模式和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和接口配置模式、接口配置模式、路由协议配置模式、线路配置模式)·Router>:处于用户执行模式命令状态·Router#:在Router>提示符下输入enable进入,特权命令状态·Router(config)#:在Router#提示符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全局设置状态·Router(config-if)#、router(config-line)#,router(config-router)#,…处于局部设置状态·>:处于RXBOOT状态·设置对话状态:使用setup命令也可进入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3.配置终端服务器对终端服务器的配置中需要增加一个loopback接口,即回送接口,设其IP地址为10.1.1.1,用于逆向Telnet,将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2554.配置静态路由1)IPv4静态路由设置2)IPv6静态路由设置8.4 配置路由协议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路由协议、链路状态(Link State)、平衡混合(Balanced Hybrid)8.4.1 配置RIP(路由选择信息)协议8.4.2 配置IGRP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 IGRP)8.4.3 配置OSPF协议(1)自治系统:(2)链路状态: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 LSA)扩散到网上每台路由器,每台路由器根据LSA信息建立一个关于网络的拓扑数据库(3)最短路径优先算法(4)路由标识:一个32位的数字,在自治系统被用来唯一识别路由器(5)邻居和邻接:邻居是指共享同一网络的路由器,并使用Hello包来建立和维护邻居路由器的关系(6)区域:在OSPF网络中使用区域(Area)来为自治系统分段8.4.4 配置EIGRP协议8.5 配置广域网接入8.5.1 配置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 ISDN)ISDN提供两种类型的接口:基本速率接口(Basic Rate Interface , BRI)和主要速率接口(Primary Rate Interface , PRI)BRI提供2B+D,PRI提供30B+D8.5.2 配置PPP和DDR按需拨号路由(Dial on Demand Routing , DDR)8.5.3 配置帧中继1. 配置帧中继交换机2. 基本的帧中继配置(1)配置基本的帧中继连接(2)配置静态路由并测试连通性8.6 IPSec配置与测试8.6.1 IPSec实现的工作流程IPSec实现的VPN重要有下面4个配置部分1.为IPSec做准备2.配置IKE3.配置IPSec4.洞彻和验证IPSec8.6.2 Cisco配置举例8.6.3 测试时常见的故障8.7 IPv6配置与部署从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从实现方式上可分为双栈、翻译和隧道三种8.7.1 IPv6-over-IPv4 GRE隧道配置8.7.2 ISATAP隧道配置8.7.3 NAT-PT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NAT-PT机制定义了以下不同类型的操作·静态NAT-PT·动态NAT-PT·NAT-PT8.8 访问控制列表8.8.1 ACL的基本概念访问控制列表(ACL)根据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或目标端口等协议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过滤,从而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ACL对入站(Inbound)或出站(Outbound)的通信流进行过滤ACL是由编号或名字组合起来的一组语句ACL分为标准和扩展的两种类型ACL语句的处理规则总结要点:(1)一旦发现匹配的语句,就不再处理列表中其他语句(2)语句的排列顺序很重要(3)如果整个列表中没胡匹配的语句,则分组被丢弃(4)每一个ACL至少有一条允许语句8.8.2 ACL配置命令1. 配置标准ACL的命令Router(config)#access-list ACL_# permit|deny conditions激活ACL的命令序列:Router(config)#Interface type [module_#] port_#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ACL_# in|out1)ACL语句的编辑删除ACL的命令是:no access-list ACL_#2)通配符掩码ACL规定使用通配符掩码来说明子网地址,通配符掩码就是子网掩码按位取反的结果·0.0.0.0表示ACL语句中的32位地址要求全部匹配,因而叫主机掩码·255.255.255.255表示任意地址都是匹配的2. 配置标准ACL实例3. 配置扩展ACL的命令语法对于TCP和UDP协议配置命令格式:对于ICMP协议配置命令格式:4. 配置扩展ACL实例8.8.3 命名的访问控制列表1. 配置命名ACL的命令Router(config)#ip access-list standard|extended ACL_name2.命名ACL的配置实例8.8.4 ACL综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