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简答题 答案整理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一.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二.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条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相邻信道之间用“警戒频带”隔离波分多路复用: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同时传输很多个频率很接近但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信号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二种三.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5类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

即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网络号表示其所属的网络段编号,主机号则表示该网段中该主机的地址编号。

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

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6.0.0.0。

可用的A 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号不能为127,这是因为该网络号被保留用作回路及诊断功能。

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

从计算机网络定义来看,网络主要涉及哪四个方面的问题?答:计算机网络是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7分)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计算机网络是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

计算机网络首先是一个通信网络,各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媒体、通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次,在此基础上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共享其它计算机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从定义中看出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1)至少两台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如打印机、外接硬盘等)互联。

(2分)(2)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

(2分)(3)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

(2分)(4)联网计算机的“独立自治”性。

(2分)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

(5)无状态: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

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各有何特点?答;数据通信按照信号传送方向和时间的关系,信道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单工通信:在单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

例如:无线广播电台的广播、电视播放。

(5分)半双工通信:在半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必须交替进行,在任一时刻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

例如:对讲机。

(5分)全双工通信:在全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数据。

例如:以太网通信。

计算机网络基础简答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简答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简答题(含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 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习题--简答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简答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1、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以免发生冲突。

在发生碰撞时,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发送数据。

2、简述电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和分组交换的原理及特点。

答: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完成一次数据传输要经历传输电路的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三个过程。

电路建立过程是一个逐节点通过呼叫建立连接的过程。

而当连接建立以后,数据传输过程就像使用一条专用线路一样,节点无延迟,数据无开销;这种数据传输具有最短的传播延迟。

数据传输结束后,要由某一方发出拆除请求。

优点是数据传输快速可靠,适合高速大量传输。

不适合随机和突发传输。

报文交换方式不需要在发送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需要发送时便发送。

发送站点以长度不限且可变的报文为传输单位,并加上一定的寻址开销。

节点对所传报文采取“存储一转发”方式。

优点是适合随机和突发传输、电路利用率高、可以把一个报文向多个目的地发送、还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缺点是报文经过网络节点的延迟时间长且不固定,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

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改进的,即将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限,典型的长度在数千位。

有限长度的分组可以提高交换速度,适于交互式通信。

分组交换方式又分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

3 在发送结点:(1)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送交发送缓存(2)V(S)<-0(3)N)S)<-V(S)(4)把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5)设置超时计时器(6)等待(7)收到确认帧ACKn;若n=1-V(S),则从主机取一个新的数据帧,放入发送缓存;V(S)<-[1-V(S)];转到(3)。

否则,丢弃这个确认帧,转到(6)。

(8)入超时计时器时间到,则转到(4)。

在接收结点(1)V(R)<-0.(2)等待。

(3)收到一个数据帧;若N(S)=V(R),则执行(4);否则,丢弃此数据帧,然后转到(6)。

计算机网络课后简答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简答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或共享设备互联起来,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使之实现资源共享、互相通信和分布式处理的整个系统。

(第4页)2.通信功能资源共享(1)硬件资源共享(2)软件资源共享(3)数据资源共享(第5页)3.(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路特点:计算机为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计算机互联网阶段特点:是一个典型的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系统。

其核心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

(3)既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标准计算机网络特点: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商业化标准是TCP/IP协议。

(4)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协议特点:采用高速网络技术,出现了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多媒体和智能网络。

(第1页)4.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第6页)5.(1)星状拓扑特点:星状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结点的各个站点组成,星状拓扑的各节点间相互独立,每个节点均以一条独立的线路与中央结点相连。

(2)总线型拓扑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节点都通过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介质上。

(3)环状拓扑特点:环状拓扑的网络有网络中若干中继器使用电缆通过点对点的链路首尾相连组成一个闭合环。

网络中各节点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信息按一定方向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所有节点共享同一个环状信道,环上传输的任何数据都必须经过所有结点。

(4)树状拓扑特点:树状拓扑是一种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控制系统,当站点发送时,根接受该信号,然后在广播发送到全网。

组网灵活,易于扩展。

故障隔离较容易。

(5)混合型拓扑特点: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

(6)网状拓扑特点: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提供了冗余的线路。

(7)蜂窝状拓扑特点:这种拓扑结构不依赖于互连电缆,而是依赖于无线传输介质,这就避免了传统的布线限制,对移动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时是的一些不便布线的特殊场所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题库(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题库(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题库(附答案)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题库(附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题库(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的组成条件功能各是什么?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功能:1、硬件资源共享;2、软件资源共享;3、用户间信息交换。

条件:1、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2、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3、网络协议。

2、CSMA/CD的含意是什么?其工作过程是怎样的'?CSMA/CD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工作过程:1、传输前侦听2、如果忙则等待3、传输并检测冲突4、如果冲突发生,重传前等待5、重传或夭折3、对等网络和C/S网络有什么区别?客户服务器方式是一点对多点的,对等通信方式是点对点的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在网络拓扑结构上是一致的。

4、MAC地址和IP地址各表示什么意义?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写在网卡上的物理地址。

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MAC 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IP地址用来区别网络上的计算机。

5、计算机网络选择传输介质时,应考虑哪些方面?传输容量、传输效率、安全性、可靠性、价格、网络的扩展要求等。

6、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7、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简答:1、说明网桥,中继器和路由器各自的主要功能,以及分别工作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哪一层?a.网桥是一种将两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并按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转发帧的设备,工作在链路层。

b.中继器是一种简单的增加局域网传输距离的设备,它作为信号放大器。

可使实际的网络跨越更大的距离。

它工作在物理层.c.路由器是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的设备,主要用来实现协议转换和路径选择。

它工作在网络层。

2、从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来比较,TCP与IP的不同点是什么?进程A和进程B的通信是使用面向连接的TCP提供的可靠的传输。

主机X和主机Y的通信是使用无连接的IP提供的不可靠的传输.请注意:对TCP来说,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是运输层上面的两个套接字(socket),而应用层的应用进程正是通过应用层和运输层之间的套接字来使用TCP提供的服务。

TCP协议根据报文段首部中的端口号找到目的端口,将报文段交付给目的进程.请注意:套接字是由IP地址和端口号决定的,套接字也可称为“插口"。

对IP来说,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是连接在网络上的两个主机.IP协议根据数据报首部中的目的IP地址找到目的主机,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

3、CSMA/CD是什么?阐明它的工作原理?CSMA/CD 表示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

4、简述TCP的拥塞控制算法.四种算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慢开始同时考虑可能造成拥塞的网络容量和接收方容量,取接收通告窗口和拥塞窗口的最小值作为可以发送的字节数上限。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

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

(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感觉如果说是特点的话这样回答有点别扭。

)3.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答: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同时也就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简答题
29、简述在何种情况下用路由器替代已有网桥。
参考答案:
答:路由器执行的功能与网桥类似,例如学习、过滤及转发。而不同的是,路由器具有内置的智能,以便研究网络交通及快速适应检测到的网络变化。
路由器工作于OSI模型网络7层协议的第3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能从包中解释更多的信息。更适用于LAN与WAN联接大型网络。
6、OSI标准的中英文全称是什么?
参考答案:
(每个1分,共2分)
A. OSI标准的英文全称是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B.OSI标准的中文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联标准
7、试比较网络互连设备网桥、路由器、网章协议变换器在对应协议层功能方面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每个2分,共6分)
资源子网即是各种网络资源(主机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的集合。
资源子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共享的软、硬件资源。
28、简述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网络协议。这些协议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31、简述故障管理的作用是什么?包括哪几部分功能?
参考答案:
答:所谓故障就是出现大量或者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例如由于线路损坏而无法通信的情况。这有别于偶然出现的随机错误。对故障的处理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重新配置,修复或替换失效的部分,使系统恢复正常状态。故障管理功能包括:
(1)故障警告功能。
c.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网络通信、资源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和互动操作的能力。
d.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形成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答题

【教师释疑】正确答案:【潜伏】2、IPsec 属于上的安全机制。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网络层】3、作用是为除IKE 之外的协议协商安全服务。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快速交换】 4、古典密码算法主要有、代替加密、变位加密、一次性加密等几种算法。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代码加密】5、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称为。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行为监测法】6、是检测已知病毒的最简单、开销最小的方法。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特征代码法】7、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检测,反映,恢复。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保护】8、TCG 目的是在计算机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1、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包括 问题反馈传染、破坏。

,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可信计算机平台】9、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左右,导致这些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50%]10、B2级,又称,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多个安全级别。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结构保护级别】11、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和预防。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攻击】12、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网络层】13、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这4层概括了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传输层】14、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和邮局协议。

问题反馈【教师释疑】正确答案:【简单邮件传输协议】15、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受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 简答题带答案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 简答题带答案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思考题1. 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答:从产生信息的客体出发,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表述;从接收信息的主体而言,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理解为一组编码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某一目的有用的知识。

特征:(1)可共享性;(2)可转移性(时间上转移“存储”,空间上转移“通信”);(3)相对性与时效性;(4)可变换性;(5)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

2.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代表信息的哪些过程?答: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其内容包括:(1)感测技术(信息的获取);(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4)控制技术(信息的应用)。

3.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2)计算机内部采取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指令或数据;(3)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周而复始地取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

4. 画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简述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答:硬件系统结构图见P8页。

各部分基本功能如下:(1)中央处理单元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2)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

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充和后援。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的作用是把原始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表示方式,然后放入存储器;输出设备用于把各种计算机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计算机网络简答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互联互通,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照尺度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按照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和网状型;按照通信技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

3. OSI参考模型是什么?OSI参考模型是指开放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种概念模型,用于解释计算机或通信系统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流程和协议。

4. 简述OSI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依次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5. 请说明TCP/IP协议族中的常用协议。

常用的TCP/IP协议族中包括:IP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6. 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IP地址是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的逻辑地址,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7. 请解释什么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用于确定一个IP地址中,哪部分是网络地址,哪部分是主机地址的掩码。

它通过将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部分全部置为1,主机地址部分全部置为0来实现。

8. 简述网络中的路由器的作用是什么?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它主要根据不同的网络地址,将数据包从源主机转发到目标主机。

9. 请解释什么是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节点和链路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和网状型等。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附答案」一、简答题1.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2.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3.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4.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5.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计算机网络 简答题 答案整理

计算机网络 简答题 答案整理

第一章现代电子通信基础1.画出通信系统的概念模型,并简述每一部分的功能信源:产生和发送信号。

模拟信源发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数字信源发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转换成便于在传输媒体中传送的信号形式,送往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传递信号所经过的物理媒体。

接收设备:用于信号识别,把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移码,还原为原来的信号,提供给接收者。

信宿:接收者将接收设备得到的信息进行利用,从而完成一次信息的传递过程。

2.什么是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以固定电话为例,简述固定电话模拟通信的基本过程。

并说明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模拟通信就是用模拟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

数字通信就是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

固定电话模拟通信的基本过程:1.发送端将声音数据加载到模拟的载波信号中。

2.用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结合产生传输信号(即调制),通过媒体进行传输。

3.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解调,得到原始数据信号。

模拟通信系统的特点:只传输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较差;不适宜长距离通信;安全性较低。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适合远距离传输;适应各种通信业务的要求。

3.在数据通信中,关于调制,回答下列问题:(1)调制的目的是什么?将信号转换成便于媒体传输的形式。

在模拟通信中,通过调制还可以实现频分多路复用,提高媒体的通信能力。

(2)什么是模拟调制?用模拟的基带信号对载波信号的某些参数(幅度、频率和相位)进行控制。

(3)什么是数字调制?用数字的基带信号对载波信号的某些参数(幅度、频率和相位)进行控制,使之其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4)什么是脉码调制?其功能是什么?为采样信号分配一个预先确定的振幅。

再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从振幅中挑选出最接近采样频率的那个值,然后用其对应的比特序列对这个脉冲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数据发送。

功能:增强传输可靠性,防止误码。

5.简述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的基本过程。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答案1.2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那几个主要特征?答: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符合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3)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协议。

1.4 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2.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答: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其划分层次的主要原则是:(1)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了服务。

(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同等层之间的通信。

2.5 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答题1.计算机网络得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答:计算机网络发展得4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主机为中心得联机终端系统、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得主机互连、第三阶段、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第四阶段、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2.什么事公用数字网PDN?为什么要发展公用数字网?答:公用数据网就是一种由电信运营商组建得广域网,提供接入广域网得服务与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

公用数据网得建设为组建广域网奠定了基础。

3、按照资源共享得观点定义得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资源共享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得方式互连起来得自治计算机系统得集合”1. 计算机网络建立得主要目得就是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

2. 互连得计算机就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得多台独立得“自治计算机”3. 联网计算机之间得通信必须遵循共同得网络协议。

4、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得联系与区别就是什么?答: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得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她通信设备组成,它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业务。

5、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得主要特征就是什么?答:局域网用于有限范围如一个实验室、一幢大楼、一个校园中得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起来.城域网就是指尘世地区网络,就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得一种高速网络,设计目标就是要满足即使千米范围内得大量企业、机关、公司得多个局域网互连得需求。

广域网又称远程网,覆盖得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一种国际性得远程网络。

6.设计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得主要目标就是什么?答:1、提供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协调一致得数字通信网络,支持各种通信服务,并在不同得国家采用相同得标准。

2、为在通信网络之间进行数字传输提供完整得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现代电子通信基础1.画出通信系统的概念模型,并简述每一部分的功能信源:产生和发送信号。

模拟信源发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数字信源发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转换成便于在传输媒体中传送的信号形式,送往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传递信号所经过的物理媒体。

接收设备:用于信号识别,把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移码,还原为原来的信号,提供给接收者。

信宿:接收者将接收设备得到的信息进行利用,从而完成一次信息的传递过程。

2.什么是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以固定电话为例,简述固定电话模拟通信的基本过程。

并说明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模拟通信就是用模拟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

数字通信就是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

固定电话模拟通信的基本过程:1.发送端将声音数据加载到模拟的载波信号中。

2.用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结合产生传输信号(即调制),通过媒体进行传输。

3.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解调,得到原始数据信号。

模拟通信系统的特点:只传输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较差;不适宜长距离通信;安全性较低。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适合远距离传输;适应各种通信业务的要求。

3.在数据通信中,关于调制,回答下列问题:(1)调制的目的是什么将信号转换成便于媒体传输的形式。

在模拟通信中,通过调制还可以实现频分多路复用,提高媒体的通信能力。

(2)什么是模拟调制用模拟的基带信号对载波信号的某些参数(幅度、频率和相位)进行控制。

(3)什么是数字调制用数字的基带信号对载波信号的某些参数(幅度、频率和相位)进行控制,使之其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4)什么是脉码调制其功能是什么为采样信号分配一个预先确定的振幅。

再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从振幅中挑选出最接近采样频率的那个值,然后用其对应的比特序列对这个脉冲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数据发送。

功能:增强传输可靠性,防止误码。

5.简述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的基本过程。

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需要经过模/数转换盒数/模转换两个过程。

(1)模数转换:第一,采样,即每隔固定长度的时间采样模拟数据的瞬间值,作为本次采样到下次采样该模拟数据的代表值。

第二,量化,就是把采样取得的数值按照量化级别转化为相应的数字值。

第三,编码,就是将每一个量化值转变成二进制数。

(2)数模转换,在接收端必须将收到的比特串还原成模拟数据。

这一过程和用模拟信号传递数字数据的调制过程类似。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1.画出OSI参考模型,简述数据封装的基本过程。

过程:在OSI参考模型中,信源方从应用程序产生数据,经过传输层时,传输层的协议将上层数据分割成数据段;数据段到达网络层,网络层协议在数据段上封装上逻辑地址,变成数据包,逻辑地址用于网络寻址;然后传给下层,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设备地址添加到数据包中形成数据帧,数据帧保证信宿能够收到正确的接收数据。

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数据封装。

2.什么是网络协议画出TCP协议的段格式,并简要说明每段的含义。

网络协议:网络上所有设备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

①源端口:发送数据的应用程序端口号。

②目的端口:接收数据的应用程序端口号。

③序号:指的是输出数据,它给出了段中携带的数据的序号。

接收方利用这一序号来重排乱序到达的段并利用这一序号计算确认号。

④确认号:数据包的接收者希望对方发送的下一个字节的序号(即序号小于确认号的数据都已正确地被接收)。

⑤报头长度:报头的长度。

⑥保留域:可设为0。

⑦编码位:控制功能,比如会话的建立或终止。

⑧窗口:接收方期望一次接收的字节数。

⑨校验和:进行数据校验和计算,并由目标端进行验证。

⑩紧急指针:是一个偏移量,和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选项:可能包括“窗口扩大因子”、“时间戳”等选项。

数据:要传送的用户数据。

3.简述TCP协议是如何实现可靠传输和流控的。

可靠传输:采用重发技术。

源主机在传输数据前需要先和目标主机建立连接。

然后,在此连接上,被编号的数据段按序收发。

当接收方TCP收到数据时,要会给发送方一个确认。

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时,TCP启动一个定时器。

在定时器到点之前,如果未收到一个确认,则发送方重发数据,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流量控制:使用一种窗口机制。

当建立一个连接时,连接的每一段分配一个缓冲区来保存输入的数据,并将缓冲区的尺寸发送给另一端。

当数据到达时,接收方发送确认,其中包含了自己剩余的缓冲区尺寸。

接收方在发送的每一个确认中都含有一个窗口通告,如果接收方应用程序读数据的速率能够与数据到达的速率一样快,则接收方将在每一个确认中发送一个正的窗口通告。

若发送方操作的速率快于接收方,则接收到的数据最终将充满接收方的缓冲区,导致接收方通告的一个零窗口。

发送方收到一个零窗口通告时,必须停止发送,直到接收方重新通告一个正的窗口为止。

4.简述IP协议的功能,画出IP协议的段格式,并简要说明每段的含义。

功能:负责路由,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不负责保证传输可靠性、流控制、包顺序等其它对于主机到主机协议的服务。

版本:IP协议的版本号。

报头长度:报头的长度。

服务类型:1-3bit,优先权子字段4-7bit,延迟、吞吐量、可靠性和花费8bit,保留未用总长度:指明整个数据报的长度。

标志: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报。

标志位:标志一份数据报是否要求分段。

段偏移:如果一份数据报要求分段的话,此字段指明该段偏移距原始数据报开始的位置。

生存期:用来设置数据报最多可以经过的路由器数。

协议:指明IP层所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

头部校验和:根据IP头部计算得到的校验和码。

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标明发送IP数据报文的源主机地址和接收IP报文的目标主机地址。

可选项:一些任选项,如记录路径、时间戳等。

5.什么是ARP广播为什么需要ARP代理广播:当一个数据包中的接收方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将有多于一台的主机接收到相同的数据包。

ARP: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底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

ARP广播就是基于ARP的广播。

ARP广播不能跨越路由器,因此需要使用代理arp。

6.简述网卡的基本功能。

实现网络互连的物理层连接;完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镇封装。

7.简述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果没有网桥,当计算机A1和A2进行通信时,其它的主机都不能进行通信,因为所有主机都共享媒体,否则将产生冲突。

当增加网桥后,由于网桥是一种智能设备,有一个MAC 地址表,因此将通过读取端口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来得到每个端口下的主机MAC。

这样形成一个端口-MAC表,当端口遇到数据帧时,网桥会根据数据帧中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是否同属一个端口,来决定是否将数据帧转发到另一个端口。

这样,A1和A2进行通信的同时,处于另一个网段的两台主机(如B1和B2)也可以同时进行通信,这就扩大了网络的通信能力。

8.二层局域网交换机和三层局域网交换机有何不同不同: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增加了路由功能。

(1)假设有两个使用IP 协议的站点A(信源)和B(信宿),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

若发送站点A 在开始发送时,已知目的站B的IP 地址,但尚不知道它在局域网上发送所需要的MAC 地址,则需要采用地址解析(ARP)来确定B的MAC 地址。

A根据其TCP/IP协议属性配置的子网掩码计算出网络地址,和B的IP 地址比较,确定B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

若B 与A 在同一子网内,A 广播一个ARP 请求,B 返回其MAC 地址,A 得到B 的MAC 地址后将这一地址缓存起来,并用此MAC 地址封包转发数据,第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 地址表确定将数据包发向目的端口。

(2)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则A 要向其TCP/IP协议属性中配置的“缺省网关”发ARP封包。

当A 对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广播出一个ARP 请求时,若第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往的通信过程中已得到B 的MAC 地址,则向发送站A 回复B 的MAC 地址;否则第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目的站广播一个ARP 请求,B 得到此ARP 请求后向第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 地址,第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 。

以后,当再进行A 与B 之间数据包转发时,将用最终的目的站点的MAC 地址封包,数据转发过程全部交给第二层交换处理,而不再需要经过第三层路由系统处理,从而消除了路由选择时造成的网络延迟,提高了数据包的转发效率,解决了网间传输信息时路由产生的速率瓶颈。

15.双绞线介质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噪音、串扰、信号衰减。

16.在10BaseT网络中,简述一条符合EIA/TIA 568B标准的正常线的制作过程。

双绞线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首先,利用斜口钳剪所需长度的双绞线,一般长度不小于10cm,不超过100m。

(主机和集线器之间的最大距离)(2)剥皮:利用剥线钳将双绞线的外皮去掉2~3cm,露出里面的传输线。

具体操作时,将双绞线的线头放入剥线刀口,握住剥线钳慢慢旋转,用刀口划开双绞线的外层保护胶皮,拨下胶皮即可。

(3)排线序:将绞在一起的传输线分开,顺直,然后将颜色线按照EIA/TIA568B的标准排列,顺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4)剪齐:将排好线序的线放入剪线刀口,用剥线钳将线剪齐,剪齐后的裸露线芯长度约为左右,这样刚好压在RJ-45接头的引脚槽中。

注意,第一脚为白橙。

(5)连接双绞线和RJ-45接头:捏住水晶头,使有塑料弹片的一侧向下,针脚一方朝向远离自己的方向,将双绞线的8条导线同时插入RJ-45头内的8个线槽,一直顶到线槽的顶端。

(6)压线: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检查线序无误后,把水晶头插入网线钳的六角缺口,用力压紧网线钳,制作完成。

(7)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双绞线的另一端。

17. EIA/TIA 568标准将结构化布线系统分成哪几个部分并作简要说明。

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接入系统六个部分。

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的构成从水平布线的通信插座终端开始到工作区的设备结束。

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跳线和信息插座两部分组成,又称为用户端子。

水平子系统:用来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系统(配线架)之间的互连,水平布线也成为分布式布线。

水平布线系统一端端接到信息插座上,另一端端接到管理区机房的管理配线架上。

也成为平面楼层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市委管理楼层分配线设备而设立的一个房间。

管理区内防止配线柜,配线柜内安装配线架及相关跳线。

跳线用于在集线器与配线架之间的跳接,在跳线的两端做标记并对应标号,便于将来进行维护、管理。

也称为布配线系统。

垂直子系统:由主设备间提供的整座建筑内主要的主干线路主要用来连接设备间和管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