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礼记》中的成语

合集下载

形容正确的成语,描写事情非常正确的四字词语

形容正确的成语,描写事情非常正确的四字词语

形容正确的成语,描写事情非常正确的四字词语【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曲礼上》:失祀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形容正确的成语:不刊之论【拼音】:bkānzhīln【解释】: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形容正确的成语:光明大道【拼音】:guāngmngddo【解释】:指正确的有前途的道路。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九章:我们已加入革命阵线,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钻回黑暗中吗?形容正确的成语:不容置疑[brngzhy]基本解释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详细解释1.【解释】: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2.【出自】: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3.【示例】:报告的内容与群众反映的情况一致,~。

4.【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真实正确可信形容正确的成语:千真万确[qiānzhēnwnqu]基本解释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详细解释1.【解释】: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2.【出自】:应修人《金字塔银宝塔》一:这个南乡人,还说这个新闻是千真万确的。

3.【示例】:我是从何营长的小公馆里得来的。

营长的姨太太已经避到县里去了。

还是雇的王麻子的船,~!◎茅盾《子夜》四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正确的成语:言之凿凿[ynzhīzozo]基本解释凿凿:确实。

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详细解释1.【解释】:凿凿:确实。

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2.【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形容说话有根有据形容正确的成语:信誓旦旦[xnshdndn]基本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详细解释1.【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五十个成语故事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故事的出处

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及故事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及故事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及故事本文是关于苛政猛于虎的意思及故事,感谢您的阅读!【成语】:苛政猛于虎【拼音】:[kēzhèngměngyúhǔ]【解释】:政:政治。

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举例造句】: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于虎。

【成语典故】:《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

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

关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

关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

关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德的名言警句、成语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德的名言警句和成语,它们蕴含着古人对于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这些名言警句和成语,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是人们世世代代的指导箴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精彩之作。

1. "德行天下,功名心选" ——出自《曾子父传》这句名言强调了德行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只有卓越的品德和行为,才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与赞美。

而功名的追求则需要心中有自己的选择和主张,而非盲目随从他人。

2. "以德报怨" ——出自《礼记·礼运篇》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对待恶意对待我们的人,我们应以德报怨,以善心与善行来回应。

这是古人崇尚仁义道德的表现,也是我们对待他人应有的高尚情操。

3. "德高望重"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德行高尚,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其含义是说,一个人的德行越高尚,则会得到越多人的仰慕和尊敬。

4. "三纲五常" ——出自儒家思想这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行为规范的总纲,指导人们做人与为政。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秩序与稳定;"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

5. "莫善于盛德" ——出自《孝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没有比拥有盛德更好的事物。

盛德是一种非常强大和宝贵的力量,它能打动人心、影响社会,是个人和社会成功的基石。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大学》这句名言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和谐家庭、创造稳定社会、实现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修身,即个人悟道修行;齐家,即和睦的家庭关系;治国,即贤能的治国之道;平天下,即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7. "以德服人" ——出自《礼记·中庸篇》这个成语强调了以德来感化和教育他人,使别人因为你的品行而愿意接受你的影响。

古代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古代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成语典故⼤全及解释。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成语典故⼤全及解释【篇⼀】 1、⼀⿎作⽓(曹刿guì) 出⾃《左传·庄公⼗年》:“夫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 释义:第⼀次击⿎时⼠⽓振奋。

⽐喻趁劲头⼤的时候⿎起⼲劲,⼀⼝⽓把⼯作做完。

2、⼀字千⾦(吕不韦) 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其上,延诸侯游⼠宾客有能增损⼀字者予千⾦。

” 释义:增损⼀字,赏予千⾦。

称赞⽂辞精妙,不可更改。

3、⼀字之师(郑⾕) 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改僧齐⼰《早梅》诗:‘数枝开’作‘⼀枝开’。

齐⼰下拜,⼈以⾕为⼀字师。

” 释义:改正⼀个字的⽼师。

有些好诗⽂,经旁⼈改换⼀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为“⼀字师”或“⼀字之师”。

4、⼀饭千⾦(韩信) 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

”⼜:“信⾄国,如所从⾷漂母,赐千⾦。

” 释义:⽐喻厚厚地报答对⾃⼰有恩的⼈。

5、东⼭再起(谢安) 出⾃《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年逾四⼗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喻失势之后⼜重新得势。

6、图穷⼔见(荆轲) 出⾃《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见。

” 释义:⽐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败。

释义:在纸⾯上谈论打仗。

⽐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关于礼仪的成语典故

关于礼仪的成语典故

关于礼仪的成语典故一、礼之用,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意思是礼仪的运用,以和谐为贵。

它强调了礼仪的价值在于促进和谐与团结,而不是引发冲突。

这个成语典故教导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注重和谐与团结,以和为贵。

二、孔融让梨,礼之先“孔融让梨”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它讲述了孔融四岁时,将大梨让给哥哥们,自己吃小梨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达了礼让和尊重他人的精神,是礼仪之先的典范。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尊重和礼让的重视。

三、温良恭俭让,礼之本“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人格的五项标准,也是礼仪之本。

其中,“温”指温和、慈善;“良”指善良、有道德;“恭”指恭敬、庄重;“俭”指节俭、不奢侈;“让”指谦让、宽容。

这五个方面体现了礼仪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塑造良好个人形象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

四、礼尚往来,情深维茂“礼尚往来,情深维茂”出自《礼记》,意思是礼仪的交往是相互的,感情的深厚在于维系。

这个成语典故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礼仪和情感的重要性。

通过互赠礼物、互相帮助等方式,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这种交往方式也是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礼乐之大,以治国“礼乐之大,以治国”出自《礼记》,意思是礼仪和音乐在治理国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个成语典故强调了礼仪和音乐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制定和执行礼仪规范,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音乐则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因此,以礼仪和音乐来治理国家是必要的。

六、谦受益满招损,礼之常“谦受益满招损”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它意味着谦虚使人受益,自满则会导致损失。

这个成语典故教导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要避免自满情绪,保持开放的心态。

这也是传统礼仪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七、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礼之重“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在礼仪场合表现出色,会让自己身价倍增。

石头变成美玉的成语

石头变成美玉的成语

石头变成美玉的成语
以下是石头变成美玉的成语及出处:
1. 玉成其美(出自《论语·子罕篇》):比喻人才经过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

2.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传说中的一只鸟,想把海填平,但是力量有限,最终只能把石头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投入海中。

比喻不怕艰苦困难,不断努力,最终能够克服困难。

3. 磨石成玉(出自《庄子·外物》):比喻通过不断磨练和修炼,能够将平凡的人才变成优秀的人才。

4. 石破天惊(出自《庄子·齐物论》):比喻力量强大,能够打破天空般的障碍。

5. 金玉其质(出自《礼记·曲礼上》):比喻人品优良,具有高尚的品质。

6.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出自《庄子·外物》):比喻只有经过磨练和锤炼,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人物。

7. 以卵击石(出自《庄子·天下篇》):比喻力量微小,却要与强大的对手抗争。

8. 浴火重生(出自《庄子·齐物论》):比喻在痛苦和困难中,重新获得生命和力量。

16个与孔夫子的成语故事

16个与孔夫子的成语故事

16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1、至圣先师【解释】:至:最。

旧时特指孔子。

也称大成至圣先师。

【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

”《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2、有教无类【解释】: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

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序、校、塾等。

《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宫”。

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

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

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3、见贤思齐【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示例】: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回嗔作喜。

◎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4、慎终追远【解释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谨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

追远:看看老祖宗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应效法先古圣贤。

每个人都这样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解释2】:宋儒的解释。

终,人死;远,指祖先。

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解释3】:慎,害怕; 终,结果; 追远,指找当初的动机和原因。

正所谓凡人怕果,圣人怕因。

曾子的意思是: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动机,和初衷,并且能想到这样做的后果。

那么民风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错事。

有关孝的典故成语

有关孝的典故成语

有关孝的典故成语
1.孝顺祖父母,敬老尊贤。

出自《论语》,意为孝顺祖父母是为
了尊重老人、尊重才能。

2.孝子爱母,天经地义。

出自《孝经》,意为孝顺爱护母亲是人
之常情。

3.孝悌忠信,为人立身之本。

出自《礼记》,孝悌忠信是人们立
身之本。

4.孝恭仁爱,相互之道。

出自《中庸》,孝敬父母、恭敬长辈、
仁爱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道理。

拓展:除了以上几个典故成语外,还有许多与孝相关的成语,如“孝为先”,意为孝顺是最为重要的;“孝敬父母,满天下;不孝子女,一身骨”,意为孝顺父母是受人尊敬的,不孝子女是被人唾骂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指不孝、不尽人子孝道的人将没有后代延
续后世。

50个与历史名人有关的成语,学会赶紧教孩子!

50个与历史名人有关的成语,学会赶紧教孩子!

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 一曝十寒:出自《史记》,讲述荀子学习刻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成语意为未能坚持不懈努力,必然会一事无成。

2. 三纲五常:出自《礼记》,指君臣、父子、夫妻三个纲目和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

成语意为人生之道,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

3.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讲述汉朝将军项羽兵败被围困,四面敌人嘲笑、唱戏,十分困苦。

成语意为四面敌对,处境艰难。

4. 大材小用:出自《左传》,讲述齐国宰相隐公将贤能之臣让于庶子,浪费人才。

成语意为重用人才不当,浪费人才。

5. 二桃杀三士:出自《史记》,讲述楚国三名大臣争夺两个桃子以自拔,结果两个人死了。

成语意为因一时的小利而妄图暴富,结果名声狼藉。

6. 马革裹尸:出自《《史记》,讲述周朝宰相留侯因为得罪战胜国家而投靠敌人,并且为了保守秘密,选择用袍子替代被杀害的国王尸体,诱骗敌人吃柿子。

成语意为为国家的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

7.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讲述国画家张僧繇画龙不圆,但是花了九年功夫在龙眼上画出了两个点。

这两个点使龙瞬间活了起来。

成语意为点明要害,使事物变得完美。

8.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讲述一只狐狸打扮成老虎的样子,欺骗其他小动物。

成语意为依靠别人的威势进行威胁和欺骗。

9.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讲述一个园丁发现一个兔子被绊倒在一棵树根上,就等待着下一个兔子撞倒。

成语意为被动等待机会,不积极进取。

10. 鸡飞狗跳:出自《史记》,讲述汉武帝听信谗言,将李广调到边疆,导致李广羞愤万分,大醉而亡的故事。

成语意为急速狂奔,十分混乱。

11. 潜龙勿用:出自《庄子》,讲述卫灵公将穆姬许配给了她心仪的人后,与穆姬关系不合而将其囚禁。

成语意为隐藏自己的才华,在适当的时候发挥。

12.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讲述楚庄王听信宫臣之言,浇水加肥,拔高五寸的新苗,结果苗枯萎死亡。

成语意为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13. 盲人摸象:出自《韩非子》,讲述一个盲人摸象,只了解到其摸到的那部分,不了解整个事物。

含典故的成语的四字词语

含典故的成语的四字词语

含典故的成语的四字词语1.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的成语是什么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的成语是什么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的成语是什么
1、姑息养奸,汉语成语来自,拼音是gūxīyǎng jiān,意思是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出自《礼记·檀弓上》。

2、徇私枉法,汉语成语,拼音是xùn sīwǎng fǎ,意思是迁就古宗私情而违反法纪。

3、藏污纳垢,拼音是cáng wūnà gòu,污、垢: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自清代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4、养痈畜疽,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g yōng xù jū,意思是比喻庇护宽容坏人坏事。

出自《隋唐演义》。

5、纳垢藏污,汉语成语,拼音是nà gòu cáng wū,意思是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自《左买参内史敌案孙父传·宣公十五年》。

平易近人的意思解释词语

平易近人的意思解释词语

平易近人的意思解释词语平易近人,汉语成语。

指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

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同义词:和蔼可亲。

解释:和蔼;和善:态度~。

说话~。

这位教师很~。

;亲切:平易近人。

例句:王老师虽然身体有些胖,但他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反义词:不近人情、心高气傲例句:刚才对方的大叔看上去蛮和蔼可亲的啊,怎么现在……跟他打招呼,他都无动于衷。

近义词:平易近人。

1、《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2、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昔仲尼之没也,仲由既长,让国于季氏,人谓‘至德’。

岂虚言哉!平易近民,民必归焉。

” 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蔡瑁、张允二人,自来与黄忠不睦,欲害之而不能;今日见了刘玄德这般隆重接待,心中大喜,平易近人,竟以叔父呼之。

4、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三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只见城门外立着两个大汉,平易近人,便问道:“你两个在那里等甚么?”5、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素知县是个慈悲的善士,因此十分平易近人。

”6、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肖占武历史清楚,生活朴实,待人接物从来是平易近人。

” 7、宋苏轼《题文与可画黄河巨浪图》诗:“此老画法出新意,笔势浩荡如奔马。

横行漠漠暗江湖,高浪若山投平地。

当其下手风雨快,卷起浊浪高于屋。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吁嗟奇观乃尔是,伟哉造化神机枢。

我尝独立西北隅,归视但见云雾趋。

明年入京更西望,笑指牵牛织女图。

” 8、《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这种‘平易近人’,是指导者本人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不专制命令。

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的典故

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的典故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的典故这四个成语均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分别传达了儒家强调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的理念。

具体如下:
1. 君子慎独:这个概念源自《礼记·中庸》,“慎独”讲的是即使在独处无人时,君子也要严于律己,维护自己的道德品行。

这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审慎和自我约束,体现了高度的道德自觉。

2. 不欺暗室:此语最早见于《列女传·卫灵夫人》,后在《礼记·中庸》中亦有提及。

它意味着即便处于无人知晓的隐秘环境中,也应当坚守诚信,不做亏心事,不自欺欺人。

3. 卑以自牧:出自《易经》中的“谦卦”,这个成语主张人们应当保持谦虚的态度来养性修身,即使有很高的成就也应保持低调,不骄不躁。

4. 不欺于心:并非直接引用自某部经典,但表达了相似的内涵——对自己的良心诚实,不做出违背内心信念的事情。

这些典故和成语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它们倡导的是无论外在环境如何,一个人都应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做到问心无愧。

出自《礼记》中的成语

出自《礼记》中的成语

《礼记》:[注:本文档中的成语出处有戴圣的《礼记》,也有戴德编的《礼记》。

] [《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作者不是单一的个人。

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其侄子戴圣编定。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到唐代只剩下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今天的《礼记》。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保傅》[戴德]:毫厘千里(háo lí qiān lǐ):词意:指细微的差错会导致很大的错误。

少成若性(shào chéng ruò xìng):词意:指年少时形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也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词意:指微小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错误。

《表记》:不可终日(bù kě zhōng rì):词意:连一天也过不下去。

形容居士危急或心中惶恐。

口惠而实不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词意:口头上许诺给人好处,但没有说现。

一手一足(yī shǒu yī zú):词意:指一个人或一个人的力量。

泛指单薄的力量。

《大传》:举贤任能(jǔ xián rèn néng),也作——举贤使能:词意:举荐任用贤德有能的人。

《大学》:悖入悖出(bèi rù bèi chū):词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弄来的财物,又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搞走。

或指胡乱弄来的钱财又胡乱地花掉。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词意:推究事物,方能获得知识。

没世不忘(mò shì bù wàng),也作——没世难忘:词意:一辈子不能忘记。

什么然什么生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

什么然什么生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

什么然什么生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礼记·乐记》观吾之谱者油然而生【注音】yóu rán ér shēng 【出处】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鲁迅《书信集·致钱玄同》【其它使用】◎ 这位母亲同时告诉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情物意。

【教学同步】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千呼万唤的功利之外的世间真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功利化时代。

宋·苏洵《族谱引》【解释】油然:很自然的。

形容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一股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初中四册·课文·5 【成语示例】不敬之心油然而生,勃然而长。

1)寂然无声:寂静没有声音。

2)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3)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

形容悠闲而舒适。

4)大谬不然: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

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5)计然之策: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6)毛发悚然:毛发竖起。

极言惊骇、恐惧。

亦作“毛发耸然”。

7)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

烧糠照明。

比喻勤奋好学。

8)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9)靡然向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亦作“靡然乡风”。

亦作“靡然乡风”。

10)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12)惠然肯来:惠。

1)寂然无声:寂静没有声音。

2)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3)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

形容悠闲而舒适。

4)大谬不然: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

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5)计然之策: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6)毛发悚然:毛发竖起。

极言惊骇、恐惧。

亦作“毛发耸然”。

7)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

烧糠照明。

比喻勤奋好学。

8)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注:本文档中的成语出处有戴圣的《礼记》,也有戴德编的《礼记》。

] [《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作者不是单一的个人。

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其侄子戴圣编定。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到唐代只剩下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今天的《礼记》。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保傅》[戴德]:毫厘千里(háo lí qiān lǐ):词意:指细微的差错会导致很大的错误。

少成若性(shào chéng ruò xìng):词意:指年少时形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也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词意:指微小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错误。

《表记》:不可终日(bù kě zhōng rì):词意:连一天也过不下去。

形容居士危急或心中惶恐。

口惠而实不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词意:口头上许诺给人好处,但没有说现。

一手一足(yī shǒu yī zú):词意:指一个人或一个人的力量。

泛指单薄的力量。

《大传》:举贤任能(jǔ xián rèn néng),也作——举贤使能:词意:举荐任用贤德有能的人。

《大学》:悖入悖出(bèi rù bèi chū):词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弄来的财物,又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搞走。

或指胡乱弄来的钱财又胡乱地花掉。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词意:推究事物,方能获得知识。

没世不忘(mò shì bù wàng),也作——没世难忘:词意:一辈子不能忘记。

齐家治国(qí jiā zhì guó):词意: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生财有道(shēng cái yǒu dào):词意:很有发财的办法。

形容善于经商或敛财。

生众食寡(shēng zhòng shí guǎ):词意: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形容财富充足。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词意: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要受到众人的监督,不可不谨慎。

听而不闻(tīng ér bú wén):词意:听到了好像没有听到。

指不关心。

无如之何(wú rú zhī hé):词意:没有任何的办法。

无所不用其极(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词意:原指无处不用尽心力。

现指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形容极端残暴,做尽坏事。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词意:心思不在这儿。

形容思想不集中。

心广体胖(xīn guǎng tǐ pán):词意:原指人胸襟宽广,体貌就安详、舒泰。

后指人心舒展,无所牵挂而身体发胖。

修身齐家(xiū shēn qí jiā):词意:指修养好自己,整顿好家庭中的事。

一言偾事(yī yán fèn shì):词意:一句话说得不好,会把整个事情搞坏。

正心诚意(zhèng xīn chéng yì):词意:使心思端正,使意念诚实。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个人修养方法。

后泛指心地端正,诚心诚意。

止于至善(zhǐ yú zhì shàn):词意:达到完美境界。

这是儒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治国齐家(zhì guó qí jiā):词意:治理国家,管理家庭。

《坊(fáng)记》:家无二主(jiā wú èr zhǔ):词意:一家之内不能有两个当家的主人。

人浮于食(rén fú yú shí):词意:人的职位超过所得俸禄的等级。

后用以比喻人多而事少。

人浮于事(rén fú yú shì):词意:原指做事的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

后指人过多而工作很少。

先人后己(xiān rén hòu jǐ):词意:先为别人,然后为己。

指遇事首先考虑别人的利益。

尊无二上(zūn wú èr shàng):词意:指国家不能有两个君王。

也指至高无上的地位。

《昏义》:德言容功(dé yán róng gōng):词意:指品德、言辞、容貌、女功。

封建礼教要求女性具备的四种德行,简称“四德”。

二姓之好(èr xìng zhī hǎo):词意:指两家结成姻亲。

《祭法》:文治武功(wén zhì wǔ gōng):词意: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卓有成就。

旧时多用来赞美帝王或重臣。

《祭义》:僾见忾闻(ài jiàn kài wén):词意:仿佛看见身影,听到叹息。

形容对去世长辈的怀念。

春露秋霜(chūn lù qiū shuāng):词意:旧指春秋两季因感于时令而追念或祭祀祖先。

也比喻恩惠和尊严。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词意: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准确。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霜露之思(shuāng lù zhī sī):词意:指对父母先祖的哀思。

《经解》: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也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词意:开始稍微差一点儿,结果能造成很大的错误。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词意:形容对人温和宽厚。

属辞比事(zhǔ cí bǐ shì):词意:连缀文辞,编排史事。

泛指撰文记事。

《礼器》:自食其力(zì shí qí lì):词意:凭自己的劳力来养活自己。

《礼运》:大法小廉(dà fǎ xiǎo lián),也作——小廉大法:词意:旧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父慈子孝(fù cí zǐ xiào):词意: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讲信修睦(jiǎng xìn xiū mù):词意:指睦邻关系。

互相讲究信用,建立良好睦邻关系。

麟凤龟龙(lín fèng guī lóng):词意:古代用来象征吉祥、高贵、长寿的四种动物。

后用以比喻吉祥美好的东西或品德高尚的人。

七情六欲(qī qíng liù yù):词意: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指生死耳目口鼻所产生的欲念。

泛指人的一切感情和欲望。

茹毛饮血(rú máo yǐn xuè),也作——饮血茹毛:词意:指原始人类还不知熟食,连毛带血生吃鸟兽。

天下为公(tiān xià wéi gōng):词意:天下是大家公有的。

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物。

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天下为家(tiān xià wéi jiā):词意:指以国家为自己的家。

后来形容到处可以安家。

天下一家(tiān xià yī jiā):词意:把天下当作一家人。

指天下统一。

也指只有一家,独一无二。

违法乱纪(wéi fǎ luàn jì):词意:违反法令,破坏纪律。

五味俱全(wǔ wèi jù quán):词意:形容调味齐全、合适。

后比喻人的内心的复杂感受。

夜不闭户(yè bù bì hù):词意:晚上睡觉不用关上门。

形容社会安定。

饮食男女(yǐn shí nán nǚ):词意:泛指人的本性。

饮血茹毛(yǐn xuè rú máo):词意:连毛带血地生吃鸟兽。

指远古时不知熟食的生存状态。

《明堂位》:制礼作乐(zhì lǐ zuò yuè):词意:建立礼仪,创制音乐。

古代帝王常用振兴礼乐的手段来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乐的政治局面。

朱干玉戚(zhū gān yù qī):词意:原指古代武舞所执的兵器。

后作为仪仗之用。

《内则》:桑弧蓬矢(sāng hú péng shǐ):词意:用桑木做弓,蓬梗造箭,射向天地四方,以象征男儿的志向远大。

后用来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

设弧之辰(shè hú zhī chén):词意:古代风俗,生了男孩,就在门左边挂一张弓。

借指男子的生日。

悬弧之庆(xuán hú zhī qìng)[郑玄注]:词意:称男子的生日。

《聘义》:瑕不掩瑜(xiá bù yǎn yú):词意:玉的疵点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

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瑜不掩瑕(yú bù yǎn xiá):词意:指优点遮盖不了缺点。

《曲礼》上、下:不共戴天(bù gòng dài tiān):词意: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存。

形容仇恨极深。

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词意:不随便说笑。

形容态度庄严稳重。

承上启下(chéng shàng qǐ xià):词意:承接上面的,引出下面的。

多用于写作。

待字闺中(dài zì guī zhōng),也作——待字深闺:词意:指女子尚未出嫁。

定省温凊(dìng xǐng wēn jìng):词意:指子女四时侍奉父母,早晚请安,问寒问暖。

负薪之忧(fù xīn zhī yōu):词意: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