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应用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9-6.0mmol/L(70-108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应超过11.1mmol/L(2 00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mg/dl)以下。

(一)初始剂量的估算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方法估算初始剂量,而后再依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1、按体重估算:1型糖尿病体重在理想体重的20%以内,所需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5-0.8μ/(kg·d),每日剂量可以从最小剂量12-18μ开始;在蜜月期因胰岛尚有一定的分泌功能,故0.2-0.6μ/(kg·d)的胰岛素即可满足需要。

2型糖尿病若开始就单用胰岛素,初始剂量可按0.3-0.5μ/(kg·d)计算;若口服降糖药转为胰岛素替代治疗,考虑口服降糖药物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初始剂量一般为0.2-0.3μ/(kg·d);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初始剂量0.1-0.2μ/(k g·d),可从每日6-10μ开始。

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2、按生理需要量估算: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μ左右。

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μ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12-18μ/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3、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 ×0. 6÷1000÷2。

注:100为血糖正常值;×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评估

基础胰岛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评估
糖 。基础 胰 岛素 的选择 尤 为重要 ,尤其在 需 要启 用胰
2 型糖 尿 病 患儿 的 比例 也 在逐 渐 加 大 。 由于儿 童 患 者 岛素 治疗 时应 先考 虑基 础胰 岛 素联合 E服 药物 治疗 , l
生理发 育及 心理 、文 化 和生 活方 式 的特殊 性 ,使 治疗 以减 少注 射次 数 的 同时减 少低血 糖 的发 生 。因 多数老
特殊人群基础胰 岛素 的应用
1 .儿 童糖 尿病患 者基 础胰 岛素 的应 用 我 国儿 童及 青少 年糖尿 病患 者 的人数 与 日俱 增 .
老 年糖 尿 病患 者 的治疗 需兼 顾疗 效与 安全 性 ,且治 疗 原则 是简 单方 便 、不 易 出现 低血 糖 ,尤其 是严 重低 血
长 效 基础 胰 岛 素类 似 物 } 3 J 次短 效 人胰 岛素 或速 效 胰 缓 的超 长 效胰 岛素 类似 物( 甘精 胰 岛 素 、地 特 胰 岛 N 如 岛素类 似 物( 础一 基 餐时胰 岛 素治疗 方 案) 。考虑 到胰 岛 素) 在 一项 多 中心 、开 放 、随机 、平 行 的 临床 研 究 。
岛素 和甘 精 胰 岛 素 的葡 萄糖 钳 夹试 验 的Mea 析 表 t分
明 .在0 3 .5~0 8,地 .0 U k 的
2 老 年糖 尿病 患者基 础胰 岛素的应 用
老 年 糖 尿 病 患 者 大 多起 病 隐 匿 、易 合 并 其 他 疾
效胰 岛素类似 物所 替 代 。甘精 胰 岛素作 用 时 间长 ,释 优 势 。 因此地 特 胰 岛 素可 能 成 为治 疗 儿童 和 青少 年1 放平 稳 无峰 ,在 血糖 控制 和减 少低 血糖 发生 方 面均优 型糖尿病 的有效 工具 。另有研 究证 实 .儿童 患者每 日1

胰岛素临床应用三基

胰岛素临床应用三基

间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控制空腹高血糖
进餐时的快速分泌 ——5u/h,控制餐后高血糖 理想的胰岛素替代治疗应能模拟这种正常胰岛素分 泌的生理模式,以维持24小时的血糖控制。
胰岛素的产品和制剂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 动物胰岛素
系从猪或牛胰腺提取后反复结晶而成。
不同物种胰岛素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别
GLy LIe Val Glu GLn Cys Cys Thr Ser Lle Cys Ser Leu Tyr Gln Leu Glu Asn Tyr Cys Asn

• 简单,病人依从性好

• 多数情况下能较满意控制血糖


• 血糖有时难以达到严格控制目标
15
20
Glu Arg
25
Gly
Pro Thr Tyr Phe Phe
● 人胰岛素
基因重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插 入编码的人胰岛素基因,经发酵后而产生获得 人胰岛素
● 人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对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修饰, 改变普通人胰岛素的特性。 速效胰岛岛素):甘氨酸替换
A21位天门冬酰胺, B30苏氨酸后连接2个精氨酸而 获得。更易形成稳定的六聚体,吸收延缓,皮下注射 后不形成明显峰值,较好的模拟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速效
Aspart(诺和锐),Lyspro(赖脯胰岛素) •短效 普通胰岛素(RI) 诺和灵R 优泌林R •中效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诺和灵N 优泌林N
门冬胰岛素(Aspart 胰岛素,诺和锐)
:将胰岛素B链第28 位的脯氨酸用门冬
氨酸替代而获得。
赖脯胰岛素( Lispro ): 将胰岛素B链第

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专家建议解读

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专家建议解读

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HbA1c达标率提高
24周后连续两次患者血糖检测HbA1c≤6.5%, HbA1c≤7.0%的患者比例
60.00% P=0.001 43.70% 40.00% P=0.043 17.50% 10.10% 甘精胰岛素组 调整OAD组
27.10%
20.00%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空腹血糖值,每周调整2-6U基础 胰岛素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Raskin PR, et al. Eur J Intern Med. 2007 ,18(1):56-62.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2: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患者自我调整方案
患者自我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 口服药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酌情选择和调整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1: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医生指导方案
医生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4.4 4.4-6.1 6.2-7.8 7.9-9.9 >10.0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
-2U 不调整 +2U +4U +6U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 (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备选治疗路径
二甲双胍
α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泌剂/α -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三线药物治疗
初诊T2DM患者
*高血糖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

成人T2DM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要点

成人T2DM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要点

成人T2DM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要点更新版指南就基础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时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如“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与口服、GLP-1RA等药物联合时的起始剂量、剂量调整方案、用药注意”、“预混胰岛素方案向基础胰岛素方案的转换”等给出了详细的药物使用建议。

基础胰岛素种类及其特点表1 基础胰岛素种类及特点注:*目前在中国使用较少应用基础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目标应用基础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方案及患者意愿等情况后制定。

➤HbA1c<7%、FPG 4.4-6.1mmol/L: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HbA1c<6.5%、FPG 4.4-5.6mmol/L: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严重并发症或低血糖风险低的患者;➤近期国内研究显示,对于应用≥1种口服降糖药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年T2DM患者,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时,将FPG目标设定为≤6.1mmol,能进一步提高HbA1c达标率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HbA1c<8.0%,FPG≤7.0mmol/I或更高: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合并严重疾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较为宽松。

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方案相较于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对血糖控制的改善程度相似,但低血糖风险更小,体重增加更少。

不同口服降糖药降糖作用机制不同,与基础胰岛素联用时,需根据药物特点,注意监测血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基础胰岛素与不同降糖药联合方案的特点与注意事项1.适用人群➤高血糖(FPG>11.1mmol/l或HbA1c>9%)或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1种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HbA1c仍未达标的患者。

2.胰岛素起始方法➤通常0.1-0.3U/(kg·d)起始基础胰岛素;➤HbA1c>8%者,0.2-0.3U/(kg·d)起始;➤BMI≥25kg/m^2者,0.3U/(kg·d)起始。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综述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综述

。 率 调查 结 果 显示 ,从 1 9 8 4 年 ̄ J 2 o o 8 递增…
; 年仅通过空腹血糖筛查 ,中国糖尿
因 此 ,我 国 亟 需 有 效 的 治 疗 药物 来 提 高糖 尿病 患 者 的血 糖 控 制
病的患病率就从1 %上升至9 . 7 %时 间里 我 国 已从低 患 水 平 。 已在 中 国上 市 的 长 效基 础胰
题论坛 S p e c i a l F o r u m
e ic f a c y a n d p h a r m a c o e c o n o m i c
经济学评价综述
华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院 医药信 息 管理 系 牟 岚 马敬 东
中图分类号 5 8 7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2 8 0 9 ( 2 0 1 3 ) 0 3 - 0 0 1 6 - 0 6
重增 加、夜间低血 糖等不 良反应 的发生 。许 多国家的经济学 研究显示 与N P H 相 比,I G l a r 是具 有成
本~ 效 果的治疗方 案 i与N P H 或I G l a r 相比 I D e t 是成本节约或 具有成本一 效 果的治疗方案 。
据 中国 CDC第 5 次 糖 尿 病 患 病 糖 尿 病 患 者 以每 年 1 5 o 7 / 人 的 速 度
士 后 。现 任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学 院 医 药信 息 管理 系主
任 ,同济医学院健康信 息资
源管 理研 究 中心研 究 员,副
教 授 ,硕 士 生导 师 。主 要 研
表明 ,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显著减 性 。本 文 将借 鉴 国 内外 已发表 的 观 少和延缓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和发 察性研究和经济学研究 ,对基础胰 展 ,但是我 国糖 尿病患者 的血糖控 岛素的实际临床效果及经济学价值

不同基础胰岛素的临床疗效评估

不同基础胰岛素的临床疗效评估

持 续 下 降 ,口服 降 糖 药 物 不 论 是 单 用 还 是 联 合 应 平越 高 .空腹 血糖 对其 贡献 越大 .控 制空 腹血 糖对 高
用 .往 往 均难 以维 持 血 糖 的长 期 达标 。传统 的2 型糖 H A 。 b 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 ,采用基础胰岛素治
尿病 治疗 模式 往往 在首 次确 诊 时建 议从 生活 方式 干预 疗实现 空 腹血糖 正 常化 也是 针对 餐后 血糖 增高 进行 个
开始 .而后根 据血 糖水 平给 予 口服 降糖 药单 药或 多 药 体化 治疗 的基 石。 的 联 合 治 疗 ,随 着血 糖 进一 步 恶 化 ,才予 胰 岛素 治
疗 。但此 时患 者的 病程 已近 1 年 .由于 血糖 在早 期没 N H 岛素 、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 岛素的疗效评价 O P胰
要 . 而 且 要 尽 早 启 动 长 期 进 行 , 在 注 重 安 全 性 的 基 自 然胰 岛 素相 比溶 解 度 降 低 。甘 精 胰 岛 素 在 瓶 装 酸
单体 ) ,不含异 质蛋 白 .不 需再 混 础上 进行 个体 化治 疗 。2 0 年美 国糖 尿病 学会 ( 09 ADA) 性环 境 中是 可溶 的 ( 和 欧洲糖 尿病研 究 学会( ASD) 识指 出 .当2 E 共 型糖尿 匀 。而 皮下 注射 后 ,甘精 胰 岛素在 皮 下形成 六聚体 , 病 患者 进行 生活 方式 干预 和二 甲双 胍治 疗仍 不 能达标 在 靠近 等 电点情 况 下发 生沉 淀 .从 而 延长甘 精胰 岛 素 H胰 岛素相 比 ,甘精 胰 岛素六 聚体缓 时 .积极 加 用基础 胰 岛素 疗效 最佳 。2 0 版 《 国 作 用时 问 。与NP 07 中
加 :另一 方 面胰 岛B细胞 得 不 到 充分 保 护 ,随 着 B 细 性低 ,无 明显吸 收和作 用 峰值 .较低 的低血糖 和 高血

长秀霖--基础胰岛素

长秀霖--基础胰岛素

没有低血糖发生
病例2 病例 李某某,男 李某某 男,56岁,糖尿病 年,原胰岛素 岁 糖尿病11年 原胰岛素 泵治疗4年 泵治疗 年。 后改为速效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后改为速效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16-12-14, 晚上NPH12治疗 早上 治疗,早上 左右. 晚上 治疗 早上FBG7~8左右 左右 增加NPH为16u后出现夜间低血糖 餐后血 为 后出现夜间低血糖,餐后血 增加 后出现夜间低血糖 糖仍不稳,晚餐前血糖 晚餐前血糖11.2mmol/L, 糖仍不稳 晚餐前血糖 改为长秀林晚餐前18u后,空腹血糖 左右 后 空腹血糖 左右, 空腹血糖6左右 改为长秀林晚餐前 餐后血糖稳定,晚餐前血糖 晚餐前血糖7.1 餐后血糖稳定 晚餐前血糖
长秀霖的优点
无峰值效应, 无峰值效应,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 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尤其夜间低血糖) 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尤其夜间低血糖)较少 24小时作用保持相对恒定, 24小时作用保持相对恒定,每天只需注射一次 小时作用保持相对恒定 CGMS结果显示长秀霖血糖波动性小 CGMS结果显示长秀霖血糖波动性小 呈溶液状态, 呈溶液状态,注射时无需再次混匀 注射时间对疗效影响较小,但必须相对固定 注射时间对疗效影响较小, 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变异小
2型中后期 型中后期
长秀霖(基础)+速秀霖(餐时) 长秀霖(基础)+速秀霖(餐时) )+速秀霖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想模式
75
Breakfast Plasma Insulin U/ml)
Lunch
Dinner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餐前即刻注射) (餐前即刻注射)
50
+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早餐前或睡前) (早餐前或睡前)
胰岛素的自我聚合: 胰岛素的自我聚合: 单体 -> 二聚体 ->六聚体

关于应用基础胰岛素来控制空腹高血糖的处理

关于应用基础胰岛素来控制空腹高血糖的处理
病 发 病 国” 】 。 1控制 空 腹高 血糖 的 意 义
( 1 5 . 5 ± 2 . 6 ) u / d , 这 时血 糖 为 ( 6 . 1 ± 0 . 6 ) mmo l / L 。 2 周后 , 甘 精 胰 岛素 调 整 剂量 为 ( 1 5 . 4 ± 3 . 0 ) u / d , 这 时血 糖 为( 6 . 0 . 4 1 . 0 ) mmo l / L 。 3 周后, 甘
先 用胰 岛素 泵 对 患者 进行 2 周 治疗, 患 者 平 均 每 天 血 糖 值
据估 计, 糖尿病 患者将 在2 0 2 5 年超 过3 亿 人 口。 我 国 糖 尿 病 防止 达 到 ( 6 . 8 ±1 . 2 ) m mo l / L, 胰 岛素 总量 为 ( 4 3 . 8 ± 7 . 4 ) u / d , 基 础 量 工 作 也 面 临 着 巨大 的压 力 , 据 统计, 在1 9 7 8 年 时, 我 国 糖 尿 病 发 为 ( 2 6 . 8 ± 5 . 4 ) u / d , 糖 化 血 红 蛋 白值 为( 8 . 9 ± 1 . 1 ) %。 之 后 给 为应 病率仅 为0 . 6 %, 2 0 0 3 年 时发病 率已经达 到5 . 5 %, 年 增 长 率 超 过 用 甘 精 胰 岛素 , 其 起 始 提 供 基 础 胰 岛素 的 剂 量 为( 1 4 . 3 ± 2 . 4 ) u / d , 1 0 %, 目前 我 国糖 尿病 人 口已经 超 过4 0 0 0 万, 是 全 球 第 二 大 糖 尿 平 均 血 糖 值 为( 6 . 8 ±1 . 2 ) mmo l / L 。 1 周后 , 甘精 胰 岛素 调 整 剂 量 为
f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空 腹 高 血糖 原 因 , 甘 精 胰 岛素 和 胰 岛素泵 对控 制空 腹 高血 糖 的 治疗 和剂 量 关 系 , 总 结 临床 应 用 经验 。 方 法 选

2020版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2020版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指南与共识·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按姓氏笔画排序)冉兴无母义明朱大龙刘铭纪立农李小英李启富李焱李强杨文英杨立勇杨涛肖建中邹大进张俊清陆菊明陈莉明陈璐璐周智广单忠艳赵家军洪天配郭立新郭晓蕙姬秋和彭永德童南伟曾龙驿【提要】T2DM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

基础胰岛素是T2DM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当前我国基础胰岛素治疗存在起始治疗较晚,起始剂量偏低且剂量调整不足等情况。

为规范基础胰岛素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我国专家于2017年发布了《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基于循证证据对基础胰岛素常用临床方案的适用人群、起始方法、剂量调整方法等做出推荐。

本次修订针对基础胰岛素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更新。

【关键词】基础胰岛素;糖尿病,2型doi:10.3969/j.issn.1006⁃6187.2020.10.001Chinese expert recommendations on basal insulin treatment in adult type2diabetes mellitus【Summary】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ype2diabetes and the decline of beta⁃cell function,insulin iseventually required to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Basal insuli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 management,but basal insulin usage in current Chinese clinical practiceis suboptimal,including delayedinitiation,inadequate starting dose,and insufficient titration,etc.To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basal insulinusage,Chinese experts developed th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on basal insulin treatment in2017,provide advice on applicable population,appropriate starting dose and titration scale for common basal insulinregimens.Current recommendations were updated based on new evidence.【Key words】Basal insulin;Diabetes mellitus,type2一、前言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1]。

胰岛素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制剂
瞬态
浓度
速效的原因
浓度
赖脯胰岛素因氨基酸位序发生微小变化,影响其内聚力,二聚率大大降低制剂中由于锌和酚的存在,赖脯胰岛素为稳定可溶的六聚体注射进入皮下,六聚体失去稳定性,直接解离成单体,迅速显效
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比较
——起效快慢及作用维持时间
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持续时间在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Type 2 Diabetes, 2015: 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
强化治疗后HbA1c水平未达标时(HbA1c≥7.0%)
基础胰岛素,空腹血糖未达标而糖化未达标时加餐时胰岛素
AACE/ACE
Consensus on type 2 Diabetes: An Algorithm for Glycemic Control(2009)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
主要内容
胰岛素分类—按来源分类
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是现阶段临床最常用的胰岛素
速效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蛋白质结构图
人胰岛素B28脯氨酸(Pro)被天门冬氨酸(Asp)代替即诺和锐 (Aspart)B28位脯氨酸和29位赖氨酸对换即优泌乐 (Lispro)A21天冬酰胺换成甘氨酸,B30位结合2个精氨酸即甘精胰岛素(glargine)B链氨基末端结合酰化脂肪酸后即地特胰岛素(detemir)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2011版)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充分剂量调整,患者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控制下基础胰岛素的应用

生活方式控制下基础胰岛素的应用

在2 糖 尿病 患 者 中胰 岛素 脉 ; 型 中式分 泌 不规 律 且振 幅 具有 高血 糖 症状 时 ,则 应起 始胰 岛 素治疗 。中 国糖 尿 病 治疗 指 南也 推 荐 .2 糖尿 病 患者 在 口服 降糖 药 物 型
早 在2 世 ̄ 9 年代 初 期 .对于 磺 脲 类 药 物治 疗 ( 药 或联 合 ) 效 时应尽 早 采 用基 础胰 岛素治 疗 ,以 0 P0 . 单 失
专 论 题 坛Spe i l ca For um
PDS ̄究 还显 示 了 {- 叫 则 有赖于 肝脏 葡萄 糖 的生成 ( GO) H ,门静脉 胰 岛素 浓 胰 岛B细胞 功能进 一步 减低 。UK 度 、血 浆 胰升 糖 素 】 外周 组 织 对 葡萄 糖 的 摄取 以 维 持合 理 的胰 岛B 胞分 泌 功 能需 要联 合 治疗 的腹血 糖 的贡 献率 明显 的增 加 ,因 的基础 与餐 时胰 岛素 分泌 模式 从 而达 到 良好血糖 控 > 此 当Hb 。 .%时 .患者 的胰 岛B细胞 功能 已经较 制 的 目的 。然 而 , R前 临床 应 用的 中效胰 岛素 ( H A,≥85 NP ) 差 基 础胰 岛素 的分 泌减 少 .此 时应该 起始 胰 岛素 的 是 通过 在可 溶 性的胰 岛 素溶 液 中加入 鱼精蛋 白制成混
正 常人体 在基 础状 态时 ,胰 岛素分 泌 的形式 呈现
形 .在 随后 的临床研 究 如U P S K D 资料证 实 ,在2 型糖
J 尿 病 的 自然病 程 中 ,无论 采 取何 种 治 疗措 施 ,胰 岛 B 4  ̄ 量 持续 性分 泌 .如 隔夜持 续空 腹状 态 而在 葡萄 ,l 细 胞 功能 进行 性下 降 ,意 味 着大 多 数2 型糖 尿 病 患者 糖 负荷 或进 餐 时 ,胰 岛素 分泌 迅速 增 加 “ 。在应 用 最 终需 要胰 岛素 治疗 。Mo n e 等 人 的研究 显 示 .当 胰 岛素 治疗 的糖 尿病 患者 中 需要 精细 模拟 正 常人体 n ir

早期合理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早期合理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8 7 . 1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1 7 — 0 0 6 9 — 0 2
. 5 h 起效 , 4 ~ 6 h 达峰, 作 用 持续 1 6 ~ 2 0 h 。常用 据2 0 0 8 年 国 内糖 尿病 流 行病 学调 查 结果 显 示 , 中国 2 0岁 以 经皮 下 注射 后平 均 1 上 人 群 糖 尿 病 患 病 率 已达 到 9 . 7 %,还 有 1 5 . 5 %糖 尿 病 前 期 ( I — 于 睡前 给药 以控 制夜 间和 清晨 空腹血 糖 。 该 药作 用时 间虽然 较 长 G R) 。但有 相关 数 据统计 我 国约 有 6 0 . 9 %的患者 未被 诊 断也未 及 但不 是 2 4 h , 且存 在 明 显 的峰 值效 应 , 吸 收不 稳 定 , 不 利于 血 糖平
时治 疗 , 即 使治 疗 也 有 超 过 2 / 3的患 者 血 糖控 制 不 达 标 , 尤 其 是 单 用 口服 降糖 药 的患者 , 所 以合 理治疗 十分重 要 。 1 早 期应 用 基础胰 岛素治 疗全 球 共识 近年来 国内外 各大 学术 机 构如美 国糖 尿 病 学会 ( A D A) 、 美国 内分泌 学会 ( A C E ) 、 美 国临 床 内分 泌 医师学 会 ( A A C E) 、 欧 洲心 脏 病学会 ( E S C ) 、 欧 洲糖 尿病 研 究 学 会 ( E A S D) 以及 中华 医学 会 糖 尿 病分 会 等都 先 后更 新 了 2型糖 尿 病治 疗 指南 , 都 将基 础胰 岛素 纳 入 2型糖 尿病 患 者早期 治疗 的范 围。[ 1 1 2 0 0 6 年 开始 ,美 国 A D A 和欧洲 E A S D对起 始胰 岛 素治疗 的 时 机 达成 共 识 , 对 于新 诊 断 的 2型糖 尿 病 患者 , 应 用 单 种 口服 降 糖 药治 疗 3 个月 仍不 达标 , 首选 基 础胰 岛素 治疗 。两种 口服 降糖 药治疗 3 个 月 不 达 标 也建 议 启 动 胰 岛 素治 疗 , 该《 指南》 在2 0 1 2 年 更新 版本 中依然 坚持 这个 观 点 。 2 0 1 0 年 修订 的《 中 国糖尿 病 防治 指南 》 指 出, 2 型糖 尿 病 患者 在 生活方 式和 口服降糖 药联 合治疗 3 个月 血糖 未达标 的即可联 用 基 础胰 岛素治疗 。一般 经过较 大剂 量多种 口服药联 合治 疗 2 ~ 3 个 月, H b A I c 水平仍 ≥7 . O %, 应启 用基础胰 岛素 或预混 胰岛 素治疗 。 最新的 A D A / E A S D指 南 接 受 了 美 国 内分 泌 医师 协 会 ( A C E / A A C E ) 与 中华 医学 会糖 尿病 分 会 的建议 , 提 出在饮 食 、 运动、 口服 降糖 药 治疗 的基 础上 , H b A I c 水 平 仍 ≥7 . O %的 2 型 糖 尿 病 患者 , 除 可直 接使 用 基础 胰岛 素治疗 外 , 也可 把 预混胰 岛素治 疗作 为 替 代 方案 加 以选 择 。【 2 基础 胰 岛素 的优 势 有 研究 表 明 , 将 空腹 血 糖控 制 在 5 . 5 m m o l / L以下 可 维持 恒 定 的 B细 胞数 目, 延 缓胰 岛 B细 胞 功 能 的 衰 竭 , 因此 , 早 期 给予 2 型 糖尿 病患 者基 础胰 岛 素替代 治疗 可以减 少肝 糖原 输 出 , 增 加 周 围组织 对葡 萄糖 的摄 取 , 改善 I R并 降低 胰 岛细 胞 的糖脂 毒 性 , 可 恢 复 内源性 胰 岛素 的分 泌 , 继 而 达到 降低餐 后 血糖 的作 用 。目 日本学 者 k i k u c h i 等研 究发 现 ,亚洲 人 群 中空 腹高 血糖 和餐 后 高血 糖 对 H b A I c 都 有 贡献 ,但 两者 对 H b A I c的贡 献 比例 和 相 关 性是 不 同 的 , 其 中 只有 空腹 血 糖 随 H b A I c 升 高 而增 加 , 即在 2 型糖 尿 病患 者 中无论 H b A I c 在 什 么水平 , 空 腹 血糖 对 H b A I c的贡 献 呈线 性关 系 ,而 随 H b A I c 升 高餐 后 血糖 对 H b A I c 的 贡献 并 未 随 之增 加 , 两 者 间无 明确 线性关 系。 国内贾伟 平等研 究提 出 , 中国2 型 糖尿 病患 者 中 H b A I c > 7 . 5 % 时, 空 腹血糖 的贡 献超过 6 0 %。因此 , 空腹 高血糖 可 以预测 餐后 高 血糖 的升高 程度 , 是推 动治疗 达标 ( H b A l c < 7 %) 的核心 。所 以首选 基础 胰岛 素治疗 , 降低空 腹血糖是 2 型糖 尿病早 期治疗 的关键 。 3 基础 胰 岛素 的种 类及 其 临床作 用特 点 目前 在 国 内可选 用 的基础 胰 岛素 主要 有 中效胰 岛 素 ( 低 精 蛋 白锌胰 岛素 , N P H ) 、 长效 胰 岛素类 似 物 ( 包括 甘 精胰 岛 素 、 地 特胰 岛素) 。以上 基础 胰 岛素药 代动 力学 特 点分 述如 下 : 3 . 1 中效 胰 岛素 低精 蛋 白锌 胰 岛素 N P H: N P H胰 岛素 是将 重 组人 胰 岛素 与锌 和鱼 精蛋 白混 合 , 从 而 延缓 其作 用 时间 , 用前 要 混匀 ,

胰岛素的分类及应用

胰岛素的分类及应用

注意事项
● (1)禁用于对胰岛素及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和低血糖症患者。 ● ( 2)妊娠期妇女首选人胰岛素控制血糖,也可选择胰岛素类似物如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哺
乳期妇女使用胰岛素对婴儿无影响,但可能需要减少胰岛素用量。 ● (3)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肾功能、眼底、血压和心电图等。
不良反应
● 1、低血糖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脑损伤,甚至死亡。 ● 2、过敏反应较多见,一般反应轻微,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 3、胰岛素还可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 4、体药物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雄激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可增强其降血 糖作用;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药物、甲氨蝶呤与胰岛素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使游离胰 岛素水平升高;氯喹、奎尼丁、奎宁可延缓胰岛素的降解,使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升高;奥曲肽与 胰岛素初始合用时,注意减少胰岛素剂量。
分类
● 1、根据来源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其中,动物胰源岛素来源于猪或牛等动 物,由于免疫原性问题,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使用。人胰岛素则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与 人体自然产生的胰岛素结构相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胰岛素类似物则是对人胰岛素的 分子结构进行修饰,以改变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如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等,以满足不同患者 的治疗需求。
● 1、基础胰岛素
● 包括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特点:主要用于控制空腹血糖(FPG),作用时间较长,能平 稳地降低血糖水平。 当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OAD)联合治疗血糖未达标时,建议首选基础胰岛素。 在联合治疗中,可保留原有的各种OAD,不必停用胰岛素促泌剂。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有助 于控制夜间至清晨的血糖水平。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Riddle MC, et al. Diabetes 2010;59(Suppl.1):A171
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同样显示: 空腹高血糖对A1C的贡献,随A1C升高而增加
空腹高血糖对A1C的贡献 呈线性相关
随着A1C升高,餐后高血糖对A1C的贡 献没有线性相关性
FBG面积(mghr/dL ) PBG面积(mghr/dL )
LANMET研究:实现A1C<7%, 控制空腹血糖<100mg/dl至关重要
开放、平行、多中心研究,比较甘精或NPH+二甲双胍治疗9个月的HbA1c、每日血糖情况。 110名仅用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HbA1c ≥8.0%)随机分为两组,治疗36周
100
6.96
mg/dl
%
HbA1c(%)=[4.78 ± 0.49]+[0.40 ± 0.082]×FPG(mmol/L)
达到A1C<7%的患者百分比
80
70
60
50
75%
40 30
20
10 0 <8.0
63%
56%
47%
34%
8.0-8.4
8.5-8.9
9.0-9.4
按基线时A1C水平 (ASD 2009.
≥9.5
甘精胰岛素治疗后6-12周的FPG可预测24-48 周HbA1c<7.0%是否达标
0.86 (P<0.001)
0.9
0.89
0.84
0.89
(P<0.001 (P<0.001) (P<0.001 (P<0.001)
)
)
与餐后血糖增幅 的相关系数
0.55
0.7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指导建议(2020版)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指导建议(2020版)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
临床应用指导建议(2020版)
T2DM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基础胰岛素是T2DM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当前我国存在基础胰岛素治疗起始治疗较晚,起始剂量偏低且剂量调整不足等情况。为规范基础胰岛素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特制订了《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指导建议》,针对基础胰岛素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更新。
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方案
对于有能力进行血糖监测、感知低血糖、进行自我管理的患者,医生可指导其进行简便易行的自我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天调整2U直至FPG达标(表4)。对于甘精胰岛素,患者还可采用每天调整1U直至FPG达标的简单方法进行自我调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LP-1RA联合基础胰岛素方案
(1)适用人群:推荐或最大耐受剂量的GLP-1受体激动剂(±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而HbA1c仍不达标,尤其是FPG控制不达标者,可加用基础胰岛素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2)临床应用建议:基础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原则与口服药联合方案的原则相同。
肠内/肠外营养患者
接受肠内/肠外营养的患者基础血糖>7.8mmol/L即可起始胰岛素治疗。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推荐7.8~10.0mmol/L,需严格控制血糖的重症患者目标推荐6.1~7.8mmol/L。持续肠内营养采用基础联合餐时胰岛素方案(每日1~2次基础胰岛素联合每4~6h一次短效/速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按0.15~0.25U/(kg·d)起始。接受肠外营养的糖尿病患者可根据7~10U/100g葡萄糖的比例酌情添加胰岛素,皮下胰岛素注射也可作为补充。接受持续肠内/肠外营养的患者,推荐每4~6h进行1次血糖监测。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成人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基础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规范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制定了指导建议,旨在提供全面而系统的药物使用方针。

一、糖尿病患者选择标准:1. 血糖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一直无法达到预期治疗目标,或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持续超过目标水平,应考虑使用基础胰岛素。

2. 胰岛素维持: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已无明显效果,或者因为服药过程中的低血糖风险而不适合继续使用时,应转用基础胰岛素。

二、基础胰岛素的起始剂量:1. 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以0.1-0.2单位/千克体重/天的剂量开始,分为1-2次注射。

2. 已药物治疗的耐药患者:以替代剂量的形式进行,通常为0.2-0.3单位/千克体重/天,分为1-2次注射。

三、基础胰岛素的调整原则:1. 血糖监测:病人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

通常,达到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后,应每周增加2-4单位的剂量,直到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2. 补充胰岛素:如在晚餐后血糖仍不够理想,可以考虑增加晚餐前或睡前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3. 治疗期间其他情况的调整:如发生生病、进行剧烈体力活动、饮食改变等情况,患者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胰岛素的调整。

四、监测与管理:1. 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应定期进行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2. 培训患者: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有关特定的基础胰岛素使用指导,并确保其正确理解和操作。

3. 定期复诊:医生和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结论:成人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基础胰岛素作为核心治疗药物,在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且有效地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起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

近日,中国专家联合发布了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指导建议,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应用胰岛素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这些指导建议进行解读。

首先,指导建议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由于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敏感性等存在差异,因此,治疗应该根据个体化的需求进行调整。

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食谱、运动习惯、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血糖监测结果,制定符合他们个人情况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这样可以实现更好地血糖控制,并减少低血糖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指导建议提倡逐步增加胰岛素剂量。

对于需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建议从低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

这种逐步增加剂量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根据临床反应来调整剂量。

同时,患者也可以逐渐适应胰岛素的使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指导建议还提到了如何进行联合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单独使用胰岛素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治疗需求。

因此,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合理选择药物联合治疗策略。

这些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

根据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分泌功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指导建议还提到了胰岛素治疗的监测要求。

建议医生每3-6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糖变异系数,评估胰岛素剂量和治疗控制状况。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管理。

综上所述,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为医生提供了更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逐渐增加剂量、联合使用药物、定期监测疗效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指导建议只是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Schreiber SA, 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08, 10:121-127. 8. Schreiber SA, et al.Diabetes Obes Metab, 2007, 9:31-38.
.
FPG PPG
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
疾病进展的结果 治疗手段的局限 治疗理念不正确 治疗方案不合理 病人依从性差
A:FPG<6.1mmol/l(n=48) B:7.0mmol/l≤FPG<9.0mmol/l(n=125) C:9.0mmol/l≤FPG<11.1mmol/l(n=130) D:FPG≥11.1mmol/l(n=97)
. 李延兵等。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2537-2541
小时
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与非进食状态下的血糖
.
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暴露的主要贡献
空腹血糖
基础血糖增幅
餐后血糖
假定FPG是正常的(4 mmol/L),PPG高(8 mmol/L),FPG是全天血糖暴露主要贡献(67–80%)。 假定FPG高(B,C,D),FPG贡献更大 (75–91%)。
. Philips P J. Aust Fam Physician. 2008;37:929-931.
3.Yang WY, et 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 Opinion, 2009,.25: 2643-2654. 4.Yki-Järvinen H ,et al. Diabetes Care, 2000, 23:1130-1136.
5.Liebl A, et al.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09, 11:45-52. 6. Fritsche A,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3, 138:952-959.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合适的空腹目标,积极的剂量调整
内容
空腹血糖正常化是A1C达标的首要目标 基础胰岛素在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合适的空腹目标,积极的剂量调整
.
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 单纯及合并空腹高血糖患者达76%
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资料库中有完整OGTT资料的15564例中国成人(≥25 岁)中,3448例糖尿病人中单纯空腹高血糖(IFH)、单纯餐后高血糖(IPH)及同时 空腹及餐后高血糖(IFH/IPH)的比例
• 空腹血糖与胰岛功能的关系 • 空腹血糖对餐后血糖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 空腹血糖对HbA1c的影响
.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血清胰岛素 (mU/L) 血浆葡萄糖 (mg/dL)






•50
250
•40 进餐时胰岛素
血糖水平
•30
100
•20
•10
70
基础胰岛素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 杨兆军等.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28-2131.
血糖水平(mmol/l)
口服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 FPG水平升高显著
16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1.Garber AJ, et al.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06, 8:58-66. 2. Riddle M,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3080-3086.
• 当空腹血糖达5.05.4mmol/L,1相分泌受损
. I. F. Godsland, et al. Diabetologia 2004; 47: 1157–1166.
中国的研究: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FPG>7.0mmol/l时, 明显减弱;FPG>9.0mmol/l时, 消失
352例新诊断T2DM在饮食平衡(3-7天)后,空腹10-12h,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胰 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急性分泌时相(AIR),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FBG 5.6mmol/L
. Pang Can, et al. Chin Med J, 2008, 121:2119-2123.
空腹血糖达正常值的上限时1相分泌受损
IVGTT第一阶段胰岛素分泌(pmol.10-3)
25 NG IFG
20
15
10
5 0
空腹血糖(mmol/l)
• β细胞功能随空腹血糖升高 而降低
FPG>5.6mmol/l时, 人体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空腹血糖(mg/dL)
300
250
200
180
肥胖的非糖尿病者
IFG
160
明确糖尿病者
140
120
100
80
60 0
2
4
68
12
β细胞体积百分比(%)
➢目的:研究人体β细胞数量与FPG关系。 ➢方法:对57名生前有血糖记录的肥胖者(31名非糖尿病,19名IFG,7名未用降糖药的糖尿病)进行尸检,取胰腺组织行胰岛素免疫组化。 ➢以β细胞体积代表β细胞量。 β细胞量和FPG关系用非线性回归分析。
强化胰岛素
次选: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
第 2无低血糖 -水肿/CHF -骨丢失
第3步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 磺脲类a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GLP-1激动剂b
-无低血糖 -体重减轻 -恶心/呕吐 .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基础胰+ 岛素
空腹血糖的临床意义
. Butler PC, et al. Diabetes Care 2006, 29:717-718.
中国的研究:FPG>5.6 mmol/l时,胰岛素分 泌减少,细胞功能下降
➢入选1192名上海门诊患者和社区居民,包括血糖正常者和糖尿病患者 ➢分别以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稳态模型评估来评价早相胰岛素分泌, 总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以多元回归分析评价胰岛功能变化
.
ADA/EASD共识:首选基础胰岛素,尽早降糖达标
使用口服降糖药3个月,A1C仍≥7%时,首选加用基础胰岛素;
前两步没有针对PPG的干预治疗
首选: 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
一经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第1步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磺脲类a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