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家族百年家训
庆州崔氏家族文化
庆州崔氏家族文化庆州崔氏家族共12代传人,横跨了从17世界初到20世纪中期足足300年的时间。
崔氏家族地位显赫,并凭此成立了“白山商会”,提供独立资金。
崔氏家族于1950年将全部资金捐出,成立了岭南大学的前身“大丘大学”和“青丘大学”,自此,庆州崔氏家族推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便是朝鲜时代庆州大粮户崔氏家族的故事,其存在的300年间,不仅得到了上层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平民层的尊重。
能够维系其庞大家族300年的秘诀,便在于其将自己放于次要位置,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庆州崔氏家族正是韩国的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很久以前就有“富不过三代”这样一句话,即富人之家维系三代以上是一件很难的实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将财富传承300年以上,岂不是难上加难。
但是庆州的崔氏家族式怎么做到的呢?还有,在当初那个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对立的时代,连普通百姓们都对崔氏家族心存敬佩,这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这些,我们在崔氏家族的家训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崔氏家族的家训崔氏家族代代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以下6条:第一,只参加科举考试,进士以上考试绝不参加;第二,财产不能积攒到一万石以上;第三,款待来客;第四,灾荒之时,不乘人之危买进别人的农田;第五,崔家的媳妇入门后3年内只能穿布衣;第六,不允许方圆百里之内有被饿死的人。
这6条原则中让人另眼相看的是第二条“财产不能积攒到一万石以上”。
一万石米相当于一万袋米,人们都有贪心的一面,在有一定财富后,还会有追求更多财富的欲望。
即使下定决心10亿以上绝对不赚,但要真正做到也是很难的。
崔家人却做到了,崔家人谨遵“万石财产不可”的原则,若超过一万石,便会通过减低佃租等方法将多余的财产返还到社会。
第三条也很值得学习,在崔家,客人们都会受到盛情的款待。
崔家的佃租收入一年大概会有大米3千石,这其中1千石留作家用,1千石用来招待来客,另外1千石则用来帮组周边生活困难的人。
一年以1千石招待客人,按当时的经济标准来看,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治生宜勤,居家宜俭宁朴勿华,宁俭勿奢不丰不菲,从俗从宜激励族人,教育子孙,规范人生,感召他人。
匡扶正义,自强不息,治学修身,兴家济世。
章氏族训一、孝悌以笃亲长人生天属,父母弟昆。
欲臧百行,宜先是敦。
孝惟爱尽,弟则友存。
温情冬夏,定省晨昏。
牵车服贾,酒醴鸡豚。
曾子养志,冀广亲恩。
周公代武,岂以君尊?推觞让豆,连理同根。
怡怡聚处,和气满门。
光前裕后,报在子孙。
操戈同室,没痛幽魂。
九重泉路,哭泣声吞。
乡闾凉薄,颜垂泪痕。
檐头滴水,亦复何论。
二、诚敬以崇祖宗水则有源,木则有本。
本植枝蕃,源疏流远。
祖孙一气,情相缱绻。
秋露春霜,自切忱悃。
栖神之祠,必洁且稳。
致祭之筵,毋陵且混。
偶入宗枋,整冠束琨。
长守墓茔,禁止开垦。
榆祀蒸尝,恭谨勤恳。
实非有加,何容有损。
实无能先,胡失于晚。
贫则豆笾,富则圭琬。
敬斯尊严,诚斯柔婉。
乡里推称,荣于华衮。
三、雍睦以聊同宗角弓翩反,必宜于张。
行苇践履,惟恶牛羊。
分自一体,宁若参商。
喜则同庆,忧则共伤。
维雍维睦,是辅是匡。
勤修家谱,费取公偿。
袱包箧贮,轮年掌藏。
岁时伏腊,各设豆觞。
杖履情见,负担义彰。
何贫与弱,何富与强。
外人訾议,代分短长。
自家骨肉,更何所妨。
薄俗宗族,竟分炎凉。
清夜自忆,能弗凄怆。
四、耕读自安本业农则惟耕,士则惟读。
二者本业,安之是福。
千仓万箱,于野得谷。
千驷万钟,于朝的禄。
肇牵车牛,远贾难服。
考工尤艰,金石若木。
灯火窗前,夜番篇读。
来耜田间,朝驱黄犊。
二者即兼,非甚仆仆。
秋稼如云,获多积蓄。
文史三冬,书声满屋。
自享优优,何至穷蹙。
二亲在堂,春洒献祝。
快绝胸怀,村前鼓腹。
五、节俭对裕资财一日节俭,数日不饥。
一岁节俭,数岁不衰。
去蔬而肉,食有几时。
去布而帛,服实难支。
中途乞丐,惜无余资。
世上财主,常锁愁眉。
黄昏有米,早起即炊。
落市钱少,局促忧危。
滥叨不得,待悔已迟。
虽所当用,亦复何辞。
有如浪费,仔细自思。
非言嫖赌,日用事宜。
一丝一粟,非易支持。
当夫缺乏,何处挪移。
房母崔氏家训
房母崔氏家训19.房母崔氏家训房母崔氏,后魏名臣房景伯的母亲。
房景伯,字长晖。
少以孝闻。
历任齐州长史、清河太守、司空长史。
后以母疾去官,居母丧不食盐与菜。
性淳和,涉猎经史。
景伯为清河太守时,有疑狱,常先请教于母。
一天,一个妇女状告自己的儿子不孝,景伯深感悲伤,便请教母亲。
房母便要景伯将那妇女和她的儿子接到府中来,让其母与自己对榻共食,其子站立堂下,让他亲眼看到景伯如何对待其母。
十余天后,其子表示悔过求还。
又过了十余天,其子叩头流血求还,其母亦感动涕泣乞还。
景伯如此以孝感动人,于是风化大行。
行教化于民【原文】民未知礼[1],何足深过[2]?但呼其母子来,令见汝事我[3],当自改也[4]。
———节录自《女学》卷三第一○一章【注释】[1]民未知礼:老百姓不知礼义。
[2]何足:有什么值得。
深过:重加责备。
[3]事:侍奉。
[4]当:副词。
作“就”解。
【译文】老百姓不懂得礼义,哪里值得重加责备呢?只要把他们母子叫来,让他的儿子亲眼看到你是怎么侍奉我的,他就会自己改正过来的。
【评析】房景伯在官任上,每有疑狱,必先请教于母,可谓孝子的典型。
其母崔氏深明大义,教育儿子行教化于民,让民知礼义廉耻,可谓贤母的典型。
房母崔氏让不肖子观察景伯如何侍奉自己,使之耳濡目染,让其良心深受道德的谴责,而后痛改前非。
崔氏教子实际上是一个教化的典范。
崔氏教子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可贵的启示:教育子女不要空谈不着边际的理论,要亲自作出榜样,树立典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崔姓来源
一、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初年,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为官太师,也称师尚父,又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姜太公有一子名伋,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齐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却让位于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遂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为崔季子。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病逝,其子成王姬诵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辅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等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商王纣子武庚乘机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郡,起兵反周。周公率领大军东征,齐太公参与了平叛。周成王策命齐太公对五侯九伯有征讨其罪的权利:“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到无棣,在此范围之内的五等诸侯,九州方伯,若有罪,皆得以征讨他们。”齐国从此代替天子征讨不服从者,成为东方大国。
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谋士。吕尚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仍称齐国,他即是齐太公。齐国为侯爵,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齐国地处泰山以北,多处近海,地处僻远,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差,受中原影响较小,东夷人的风俗习惯更为浓厚。齐太公在打败了东夷人莱侯的进攻,安定了封国后,对于东夷人的风俗采取了保留与因袭的态度。齐太公没有强制性也推行周朝的制度和礼仪文化,对于东夷人的传统习俗不是加以革除,而是加以因袭,只是对其君臣之礼略加简化。在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方面,重视发展经济,利用靠近大海的条件,因地制宜,在注意发展农业均同时,还注意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齐民争为渔盐之利,齐文化更多地表现出许多工商社会文化的特点。齐国很快成为经济、军事强国。
朝鲜半岛崔氏与李、朴同是大姓之一,朝鲜崔姓也修有家谱。如朝鲜朔宁《崔氏世谱》,三编,总目一卷,崔鹤九编,1913年朝鲜铜活字本,4册。该谱以崔天老为始祖,崔善甫为一世祖。分甲乙丙三编,各编又分上下,皆世传。末册版心刻“朔宁崔氏谱总目”,内载行状、墓志等。
全国各省崔氏辈分收集
崔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山东宁阳辈分应兆本学延(贻)洪成玉祥河南周口崔氏辈分志成隆光玉贞印宝思存山东苍山县字辈凤振文学继建江苏东海县迁入山东日照梭罗树村吉照永维久恩延世科昌江苏海安广世益恒荣庆河北省正定县东平乐村字辈合友刚朝世守恒上汉毓生云均发荣显时际景泰庆乐安康积善攸久宗祖泽长德隆望重明清瑞昌昭宣奕业启迪贞祥江苏泰州族谱红宝章步世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省西平县,现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居住。
今已600余年,已经24代,辈序世木永远涵,忠文玉伦先,正蕴长礼基,石焕培振元。
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枫溪村字辈不详山西兴济崔氏一、五世祖玉珂公排崔氏辈份20世:积廷文天玉金广本培承先志督守忠传继世永昌二、七世孙广武公续排崔氏辈份40世:德和仁裕厚逸千良纯宽洪俊理敬容庄孝友秉信树正伦常聪通睿智亚敏华章兴宁祥泰家富国康山东商河郑路镇孙家村崔氏字辈孝士传吉光玉秀庆春祥修德兴元本,荣保顺天长辽宁辽阳县穆家黄青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崔姓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四川宜宾崔姓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湖北枣阳家谱正大光明丙耀红成都北门崔家桥字辈智凤文应启。
正大生光明。
山东德州祖籍是河南枣强县元恩长金玉忠厚传家法安徽合肥化心贤良广慧曾于庆浙江省台州市章安街道古桥村崔姓字辈不详河南扶沟县辈分字振景文世殿,广学蕴金玉,俊德肇常明,国家尚鸿儒,荣华庆中兴。
湖南永州市双牌县松柏文有达,政楚成灯明一二三四五,元仕大朝廷山东济宁一支玉光运保太宗山西洪洞崔氏字辈远建开明俊兆玉东方成义起曾祥利万士之恒征山东桓台辕文庄部分字辈:维光凤鸣殿亦若守安方尊贤兴儒业致花本朝章安徽亳州崔氏一支炳心同居正绍先景玉龙吉林梅河口市国庭永明成、玉德传家远。
山东东阿文立吉永(同)昌家齐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文。
怀。
玉。
清。
衍。
存。
新。
行。
正。
道。
辽宁海城崔氏族谱原籍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州蓼兰村原排二十字:基有登永玉,洪文万天理德仲远高修,广常振守启又绪二十字:世运景达开,宗昭奎庆绪宪治延久昌,荫明树其义三续六十字:扬荣华政善,传国家新春良绍盛令举,葆民和廉贤仁存全秉惠,诚信介江安思恩英立孝,敬寿耀怀恒根深本滋茂,林壮栋柱升大道虔诚顺,健实作增隆江苏海安虎墩(东台富安)崔氏字辈:重大伯叔永,子朝道秉绍,克士之尔我,德隆昌宗广,世业恒荣庆,群良必肇贤。
翟氏家训家规
翟氏家训家规一、孝顺父母1.原文:1.为人子者,首重孝亲。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朝问安,暮视膳,敬听训诲,不可忤逆。
2.注释:1.“昊天罔极”: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作为子女,最首要的是孝顺双亲。
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同天空一样广大无边。
早上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关心父母的饮食,恭敬地聆听父母的教导,不可以顶撞违背他们。
3.译文:子女应该把孝顺父母放在首位,父母的恩情无比深厚。
要早晚关心父母,聆听他们的教诲,不能和父母顶嘴。
二、友爱兄弟姊妹1.原文:1.兄弟姊妹,同气连枝。
当以友爱为本,兄姊宜爱弟妹,弟妹当敬兄姊。
财物相让,患难相扶,不可争长竞短,致伤手足之情。
2.注释:1.“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就像同根生长的树枝一样。
应该以友爱作为根本原则,哥哥姐姐要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尊敬哥哥姐姐。
对于财物要相互谦让,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互相帮助,不能互相争斗、计较得失,以免伤害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3.译文:兄弟姐妹是骨肉至亲,要友爱相处。
兄姐爱护弟妹,弟妹敬重兄姐,在财物上互相礼让,患难中彼此帮扶,不要相互计较而伤害亲情。
三、尊敬长辈1.原文:1.家族长辈,皆当敬重。
见之则行礼,言则用敬辞。
坐立有常,不可轻慢。
逢年过节,必往拜谒,以表孝心。
2.注释:1.“拜谒”:拜访、拜见。
家族中的长辈,都应该尊敬。
见到长辈要行礼,说话要用尊敬的言辞。
坐姿和站姿要有规矩,不能轻佻无礼。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定要去拜访长辈,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3.译文:对于家族中的长辈要尊重。
见面行礼,说话恭敬。
行为举止端正,不可对长辈傲慢。
逢年过节要去拜访,表达尊敬之意。
四、和睦邻里1.原文:1.远亲不如近邻,当与邻里和睦相处。
守望相助,有难必帮。
不可因小事而生嫌隙,言语以和为贵。
2.注释:1.远方的亲戚不如近处的邻居,所以应该和邻居们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互相照应,邻居有困难一定要帮忙。
不能因为一些小事情就产生矛盾,说话要以和气为最重要的原则。
孔庙的崔家家训
孔庙的崔家家训《崔氏家训》第一规:孝为百行原,天地是孝德,结成日月是孝光发亮,以养以教至于成立,思斯勤斯碎身难报,竭力敬奉,先意成志,方称孝职。
忤逆抵触、不供养父母者,各祠族长须量情形轻重以定责罚多寡。
如再犯,则重加严刑。
若仍梗顽如固,由族房长八祠端方严廉族正协同惩办,或送官处死。
第二规:兄弟本同胞手足,其气血本一体所分,一切田产虽要分明,何必过于认真,缁铢必较真假,如利心太重,持强霸吞者,凭祠证明等清算归还,违则重罚不贷。
第三规:夫妇乃人伦之始,或原配、或继娶、或侧室俱宜确注。
盖原配无子者,必绻其姓氏以彰重姻之义。
如继侧室母以子贵,有子必录,以昭承先大事也。
但有改嫁者,义已绝于夫,止载姓氏生庚,生子女几人至葬,勿得混乱。
第四规:设祭田蓄租课,原以备物奉祀拜敬,诚所以感先灵展孝思也。
每见族恶土豪、假公济私、仗势侵吞、支硝先人血食,虽有薄据不依,实帐确算查出,凭族斥赔革除,永不准理祠事,违则送究。
第五规:祖墓除在祠夜外,或在本性私业内者,均须一律看管,禁止毁伤砍伐。
应归公者归公,私坟者归己有。
不准越规侵占,毁伤则处罚扫垒,侵占则斥还界树,违者送究。
第六规:抚子继承,务择本房之姓、或嫡堂从堂之侄。
如俱无人,方择远房生养,死葬永承祀事。
所有产业慨付抚自治理。
但过继者必须本父有二子方可,非然长子不过房,一子不得出抚,历有成法。
第七规:异姓不得乱宗,既随来之子,愿属异姓,勿容收入,以乱宗支。
第八规:随母出嫁之子暨遗腹子,本房确查实系本宗血脉,俱宜收入,勿容久依他姓,致矢宗支。
倘有外来者,及出家者,亦宜载明,翼其归有所据也。
第九规:各族凡有仗权势而持富豪以欺压贫弱者、或侵占边界,或谋夺田产、更或勾事害族,查实凭族理讲。
如无人敢公者,既凭八祠端廉族正昭正剖析。
如仍持强,八祠协同送官究办,以正族纲。
第十规:各祠有卑凌尊、以下侮上、以横暴弱、持痞逞凶者,凭本祠族正查明是非曲直,务照名分正理剖判。
或责、或罚,如持恶不改者,则凭八祠族正酌议剖判。
老祖宗给后辈们留下的家规家训100句
老祖宗给后辈们留下的家规家训100句《家规家训100句》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昝。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1. holding justice, shoulder moral, gentleman love money, take it wisely.2. Be kind to others, be friends with neighbors, be strict with yourself and be lenient with others, and never forget thepast.3. Learn high as a teacher, be a model, study hard, and strive to climb.4. stable manners, civilized speech, unity and friendship, forever advanced.5. rather let people, don't let people let me, rather suffer, don't let people suffer.6. Take good care of public property, abide by the law, benefit the people, and serve the society.,7. Diligence is the foundation, virtue is the first, harmony is precious, and learning is the first.8, respect the elderly, help the poor, be strict with yourself, be lenient with others.9, don't do wrong, don't earn money, have a lamp in my heart, belly can punt.10, people beat me, don't be jealous, people weak me, don't be stingy.11, upright life, steadfast work, conscientious study, diligent governance.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清河崔氏考略
清河崔⽒考略第⼀章 前⾔第⼆章 清河崔⽒的形成第三章 清河东武城考略第四章 清河崔⽒分⽀考1 清河⼤房2 清河⼩房3 清河南祖房4 清河青州房5 许州鄢陵房6 清河郑州房第五章 清河崔⽒家传⽂化第六章 后记第⼀章 前⾔“姓⽒”⼀词⾃古⾄今⼀直都在使⽤,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
现代⼈“姓”与“⽒’经常连在⼀起使⽤,⼆者是统⼀的,姓⽒即等同于姓。
在远古时期,姓与⽒是有严格区别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战国以后,姓⽒分离的状况逐渐被淡化,代之⽽起的是姓⽒的合⼀。
“清河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族,源⾃姜姓,得姓始祖崔季⼦,是齐太公姜尚的后裔,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远祖可追溯到神农炎帝。
笔者在学⽣时期受家庭影响就对姓⽒⽂化有兴趣,早年只局限于本⽀崔⽒⽂化的发掘与研究,蒙先祖隆恩于2019年续修《追远堂故城崔⽒族谱》。
在各地宗亲的⽀持下,联络到很多家族中的有识之⼠,多次参加有关崔⽒历史⽂化活动,共同探讨交流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及家谱资料。
寻华夏之根,溯姓⽒之源,这是每个华夏⼈的愿望。
崔⽒以⾢为姓,中华崔⽒两⼤郡望之⼀的清河郡繁衍孕育了五姓甲门的“清河崔⽒”,关于⼠族的形成以及清河崔⽒的始祖和各房崔⽒的世系脉络,还有“清河崔⽒”的发源地东武城现在属于哪⾥?关于“清河崔⽒”已有很多专家学者以及宗亲做了学术研究⼯作,本⽂纯属个⼈观点,疏漏之处,还请指正!第⼆章 清河崔⽒的形成⾃季⼦被封崔⾢后,崔⽒家族逐渐发展起来。
庆封之乱对家族的打击是沉重的,但并没有因此⽽⾹烟断绝。
先秦时期的政治历练对于家族的发展是⾮常宝贵的历史⽂化财产,为此后崔⽒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秦统⼀后,崔⽒再次登上历史舞台,⾄汉初崔⽒分为清河和博陵两⼤郡望。
据史料记载,崔良⼗五世孙意如为秦⼤夫,封东莱侯,有⼆⼦:长⼦业,字伯基,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次⼦峰,字仲牟,居博陵安平。
清河崔⽒的郡望是西汉时期汉⾼祖刘邦设置的清河郡东武城县,⾃西汉初年崔业居此,逐渐形成了各个主要⽀系。
清河崔氏——精选推荐
清河崔⽒清河崔⽒清河崔⽒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
南北朝时讲究⼠族门第,在北⽅后魏把崔⽒被列为⼀等⼤姓王崔卢李郑。
⾄唐代开国有五姓七家之说崔⽒仍⽴其中。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清河崔⽒,中国汉朝⾄隋唐时期的北⽅著名⼤族。
[编辑本段]兴盛 东晋时期很多崔⽒族⼈南迁。
崔⽒家族并⾮全部南迁,只是崔业的⼋世孙崔密⼀⽀。
崔密有⼆⼦:长⼦崔霸,次⼦崔琰。
这⼀系⼤致从崔琰发迹,到北魏初年势⼒很盛。
崔霸⼀⽀不太兴旺。
崔琰,字季珪,曾任曹魏时尚书、中尉。
崔琰有⼆⼦:崔谅、崔钦。
崔谅曾任晋中书令,谅⼦崔遇为后赵特进;崔遇之⼦崔瑜,为黄门郎,崔瑜之⼦崔逞,曾任前秦齐郡太守、北魏御史中丞等职。
崔逞有七⼦:⼆⼦早亡,另外五个⼉⼦中⼜以崔諲、崔祎、崔颐较为有名。
崔諲在刘宋占据⼭东时期,曾任青、冀⼆州刺史。
崔祎曾在刘宋为官,北魏占据青、齐后,崔祎之孙相如进⼊北魏,曾考举冀州秀才。
崔颐起初曾任北魏太⼦洗马,后⼜升⾄散骑常侍,再后来⼜被魏太武帝任命为冀州刺史。
崔钦这⼀⽀被称为清河青州房。
崔钦之⼦崔京,崔京之孙崔琼,崔琼之⼦崔辑。
崔琼曾担任慕容垂的车骑属。
崔辑时,随慕容⽒南迁青州,崔辑曾任刘宋泰⼭太守。
崔辑有⼆个⼉⼦,长⼦修之,次⼦⽬连,庶⼦崔道固。
崔修之之⼦元孙曾担任刘宋尚书郎。
元孙之⼦崔亮,少年时丧⽗,先随母亲房⽒投依了叔祖崔道固,北魏平三齐后,⼜被迁往桑乾。
后来得到李冲的赏识,被推荐为中书博⼠。
崔⽬连之⼦僧祐,曾担任刘宋辅国将军,后降北魏。
他的弟弟僧渊,曾担任北魏南青州刺史。
崔道固先在刘宋为官,担任徐、兖⼆州刺史从事,后⼜先后担任过冀州刺史、徐州刺史等职。
后来降北魏后,担任平齐郡的太守。
天兴⼆年(公元399年),道武帝拓跋硅杀崔逞,崔逞诸⼦⼤多逃亡到南⽅做官。
太平真君⼗⼀年(公元450年),太武帝拓跋焘杀崔浩,并尽杀其族⼈。
所以此后所说的清河崔⽒,主要是指崔逞南逃诸⼦后裔与灵茂的后裔,⽽崔浩的后裔情况后⼈知道得很少。
涉县北原崔氏家谱
目录序 (1)谱例 (2)崔姓寻根 (3)崔姓家训 (5)崔姓名人 (6)姓名索引表 (10)崔姓世系表 (14)传记 (24)序家谱者,家族繁衍之脉络也。
凡华夏子孙,多有家谱。
想我崔姓家族,乃百家姓之大姓也,自太公之孙季子采食崔邑,遂生此姓,迄今已历三千年矣。
惜时光荏苒,逝者如川,崔姓族人,南迁北徙,天各一方。
各支脉族谱亦多难继续,虽则如此,崔氏后裔,仍不乏勤勉之辈,倾毕生之智力以续族谱,所为何者?但为昭示后继,勿忘祖先,时念寻根也。
今之我辈所修本脉之谱系,上下逾二百五十余年,凡十二代,远可上溯至清乾隆年间。
奉先祖崔连登为始祖,第次排列,无一断代,后辈观瞻,一目而了然也。
谱成之日,皆自欢喜。
惟愿后来者当惜来之不易,且能继修不辍,如此,吾族谱系得永世绵延,吾心无憾矣。
现存家谱奉始祖“连登”六世孙“继唐”为高祖,由高祖五世孙“景惠”、“景太”、“景升”于庚午年(公元1990年)清明绘制。
因家谱缺少各位先辈事例,由“景太”、“景升”口述,高祖六世孙“天家”、“天贵”整理并编写各位先祖生平纪事。
崔家各位先祖世代以耕读为本,遵循忠实可靠、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互帮互助之原则,后代子孙要继承前人优秀传统,学习前人奋斗精神,克服前人存之缺点,实实在在做人,过好平凡每一天。
编写人,景太,景升,天家、天贵,由天家执笔编写。
公元2011年2月14日,农历辛卯年正月十二。
谱例本家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诸论1、崔姓寻根:介绍崔姓的来源,使后人明白崔姓的来龙去脉。
但是涉县崔姓的来历却无从考证,涉县的崔姓主要分布在北原、河南店和固新村一带。
2、崔氏家训,告诫后人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本家谱所记的事一定真实,每个人所做的好事善行后代会发扬光大,所做的坏事丑事也会流传后世。
3、崔氏名人:据《涉县志》的记载,在北宋至南宋其间,北原出一位名人,名崔国华官至武翼大夫,他在太学学习,十年不脱衣、不灭灯,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
先人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隋代清河崔氏的家教与郑善果的廉政
134文学·艺术《名家名作》·研究韩 仰1顾乃武2门阀士族是中国中古时期重要的社会阶层,其中北朝隋唐时期的门阀士族大多具有良好的为政风貌。
1这一时期的门阀士族女性普遍具有优秀的家风素养,女性对子嗣的“母教”对维系家风具有重要作用。
2北朝隋唐之际的荥阳郑氏大族中的郑善果,曾是隋代著名的清官廉吏,其母清河崔氏(简称“郑母”)的“母教”,对其廉政具有深刻的影响。
但学界对清河崔氏的教子活动,仅仅停留在对其“事迹”的介绍方面3,对郑母的家世背景、成功教子的原因以及教子的方式尚未做出探讨。
一、郑母出身于伏膺儒业的世家大族郑善果母是北朝山东四大士族清河崔氏崔彦穆之女,“郑善果母者,清河崔氏之女也。
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
而诚讨尉迥,力战死于阵。
母年二十而寡,父彦穆欲夺其志。
”4但正史对崔彦穆家世房系的情况记载较略。
隋唐时期的清河崔氏仍多有官至宰相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崔氏定著十房,一曰郑州,二曰鄢陵,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二房,十曰博陵第三房”5。
“崔氏定著十房”是指家族发展兴旺、居地相对固定的十大崔氏分支。
据《宰相世系表》,崔彦穆属于清河崔氏郑州房。
郑州房始祖崔蔚,崔蔚生子崔暹、崔幼、崔彧。
崔幼家族男性子嗣众多,崔幼有五子,分别是彦珍、景茂、彦璋、彦穆、彦升。
崔彦穆共有四子,分别是君绰、君肃、君宙、君赡。
如果加上女性子嗣,家族人口应当还会有所扩大。
这一族系不仅子嗣众多,而且其中不乏多世代为官之例:“(崔彦穆)曾祖顗,魏平东府谘议。
祖蔚,遭从兄司徒浩之难,南奔江左。
仕宋为给事黄门侍郎,汝南、义阳二郡守。
”6从崔蔚“南奔江左”即到南朝刘宋为官之例,我们可以看出,这族崔氏与北魏名臣清河崔浩家庭关系至亲,曾属于北魏著名的门阀大族之一。
其家族一直是传统的世家大族,有极高的社会声望,不仅冠冕相袭,还以好学之风传家,“(彦穆)父稚,笃志经史,不以世事婴心。
(73)中古清河崔氏家传文化研究
(73)中古清河崔氏家传文化研究许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了学习生涯,而且才学过人. 南北朝是清河崔氏发展的高峰期,而家族学风,学术传统的定型也在这一时期.在北朝,崔逞一支,崔潜一支及崔灵延一支12在累世好学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 崔逞一支.崔逞"少好学,有文才"13,崔逞六世孙崔愍"好学修立,少有令名"14,崔冏"幼好学,泛览经传"15.崔潜一支.崔潜子崔宏"少有儁才,号曰冀州神童",其弟崔徽"少有文才,与渤海高演俱知名"16,崔宏子崔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17,崔浩弟崔简也以"好学"著称于世. 崔灵延一支.崔灵延孙崔劼"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18,崔鸿"少好读书,博综经史"19,其子崔子元"幼聪敏,爱经史"20. 虽然清河崔氏的主要发展集中在北朝,但在南朝,清河崔氏自幼好学的家风依然保持不替.如崔祖思"少有志气,好读书史"21.在他死后,"家无财,有书八千卷"22.崔慰祖"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时任吏部侍郎的谢朓曾赞叹崔慰祖道:"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23这一方面说明崔慰祖已达到"硕学"的水平,而另一方面说明崔慰祖在传播文化方面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如梁朝的崔灵恩"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尤精《三礼》,《三传》"24,从而成为名躁一时的儒学大家.南北清河崔氏自幼好学的学风,为家族学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朝清河崔氏基本延续了汉代以来的学术传统,以儒家经学为主,而兼综其它学科.由于北朝清河崔氏数代保持好学的家风,因而其中不乏学识渊博的大家,知识面十分广博.崔浩便是十分突出的例子.《颜氏家训》卷三《勉学》:"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子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在《史记》的《正义》,《索隐》中引用崔浩的研究成果达59处之多,内容涉及文字,音韵,历代名器事物,官制,典章,地理,法律,礼仪规范等多个方面,可见他在当时各种学科领域都拥有极高的造诣.南朝清河崔氏的学术传统与北朝基本保持一致,仍然以儒家经学为主.而魏晋兴起继而在南方大获发展的玄学,对清河崔氏来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25因此,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家学的主体学术传统是儒家经学. 经历了南北朝时期家学的层层积淀,进入隋唐后,清河崔氏的六大主要房支将这种好学风气继续发扬下去. 3郑州崔氏崔彦穆年十五"入中书学, 伏膺儒业,为时辈所称"26.崔善福"年十二,识者莫不奇之.既而耽思丘坟,遍窥图籍,扰衡于九流之府,游刃于重玄之官"27. 许州鄢陵房崔黄左"自羁贯成童,则好属词,尤善篇什.既冠而名显于诸生间"28. 南祖崔能"少励志苦学"29.宣宗宰相崔慎由"始以习左氏春秋,尚书,论语,孝经,尔雅"30.《旧唐书》卷七七《崔义玄传》称崔义玄"少爱章句之学,《五经》大义,先儒所疑及音韵不明者,兼采众家,皆为解释,傍引证据,各有条疏".崔咸,"尤长于歌诗,或风景晴明,花朝月夕,朗吟意惬,必凄怆沾襟,旨趣高奇,名流嗟挹.有文集二十卷"31.《新唐书》卷六○《艺文志四》亦收录《崔咸集》二十卷. 清河大房崔虔一支,崔虔六世孙宣宗宰相崔龟从,《旧唐书》卷一七六《崔龟从传》称其"长于礼学,精历代沿革,问无不通". 崔世济一支,崔世济父崔儦,《隋书》卷七六《文学·崔儦传》称其"每以读书为务,负恃才地,忽略世人.大署其户曰:'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数年之间,遂博览群言,多所通涉."崔儦的这种行为虽然有一些恃才傲物,但毕竟说明他的文化功底是相当深厚的.崔儦六世孙崔千里"爰自幼学之后,博考经籍,不舍昼夜,年十六,以国子监明经备身"32. 清河小房崔玄览一支,崔玄览子崔志道"妙年立节,卓尔不群,负笈从师,虽千里而无远;集萤志学,历三冬而有成"33.崔志道玄孙崔稹"善史书,五言诗"34. 崔道郁一支,崔道郁曾孙崔陲"力行好学. 读《易》至篇绝,以精义闻"35. 清河青州房崔景晊在除丧后,"外从礼训,内积忧慕.啜菽饮水,励志读书.诵无遗文,释无遁义,皆一览也"36.其子崔圆"少孤贫,志尚闳博,好读兵书,有经济宇宙之心"37,后为宰相.崔信明,"博闻强记,下笔成章","蹇傲自伐,常赋诗吟啸,自谓过于李百药"38,其孙崔国辅"有文及诗,婉变清楚,深宜讽咏,乐府短章,古人有不能过也."39《新唐书》卷六〇《艺文志四》收有《崔国辅集》,《全唐诗》卷一一九有崔国辅诗一卷,共收40首.崔翰卒丧后,"通儒书.作五字句诗,敦行孝悌"40.此外,崔珪,崔尚,崔泰之,崔信明,崔邠,崔郾,崔珏,崔安潜,崔禹锡,崔翘等人在《全唐诗》中均有诗作收录.可见,清河崔氏的好学传统到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在学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隋唐时期清河崔氏家学的学术传统在延续经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在礼学,章句训诂,文学等方面亦表现得十分突出.可见,由于隋唐时期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文化氛围活跃,思想相对解放,清河崔氏的家学传统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的特点.特别是在文学方面,随着以诗赋取士的进士科逐渐成为入仕重要途径,清河崔氏家族的传统经学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当时,"朝廷所大者,莫过文柄;士林所重者,无先辞科"41.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文学素质的培养成为家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种重文辞,轻经术教育方针指导下,清河崔氏大部分成员藉此入仕,一些人已在当时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42,标志着家族主体学术传统由经学向文学的转化. 清河崔氏好学家风历代传承,即使在战乱频仍的乱世之中,仍然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如崔宏在后燕任职之时,"虽在兵乱,犹励志笃学"43.崔逞"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44.崔休在"公事军旅之隙,手不释卷"45.崔愍任青州司马时,"贼围城二百日"却"读书不废"46.宣宗宰相南祖崔氏崔慎由之父崔从在未入仕之前,"少孤贫.寓居太原,与4仲兄能同隐山林,苦心力学.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榈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不出山岩,如是者十年"47.可见,一种家风一旦形成,便形成一种凝聚力与持久力,不会因某种外部原因而轻易改变.清河崔氏好学的家风,也进一步影响到家族成员的交往范围.与之交往的大都为文化士人,从而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士人文化圈. 南祖崔融,当时文学家杜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48,《全唐诗》卷六二收有杜审言《送崔融》,《赠崔融二十韵》诗,卷六八收有崔融《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诗,可见二人交往深厚.又《全唐诗》卷九七收有沈佺期《哭苏眉州崔司业(融)二公》,卷二七三收有戴叔伦《送崔融》,卷八四收有陈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可见崔融与这些人也有交往.许州鄢陵房崔泰之亦与诗人陈子昂为友49.清河小房崔群与裴垍,韦贯之,李绛,萧俯等人"皆布衣旧"50,其后继为宰相.韦见素之孙韦顗"性嗜学,尤精阴阳,象纬,经略,风俗之书.善持论,有清誉"51,身为宰相的崔群与之友善.此外,崔群还与当时的文学家韩愈,杜牧,刘禹锡等人相交甚厚52. 清河青州房崔国辅与李白为故人53,与孟浩然为友.《全唐诗》卷一六〇收有孟浩然《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二首,尤其是第二首,更加抒发了二人的故友深情:"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一作事),空吟祓禊诗."崔国辅坐王鉷近亲,贬为竟陵郡司马后,与《茶经》的作者陆羽同游三载,交情深厚54. 郑州崔善福"才及志学,见称当世,与颍川陈子良,荥阳郑世翼为文章之友,十龙分体,收海内之名誉;二嘏齐称,动京洛之讴谣"55. 这种士人文化圈的形成,有利于扩大世家大族与不同士人的交流层面,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其中,清河崔氏与士族高门,当权士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世家大族文化地位的提升,进而巩固其政治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清河崔氏在强调男性家族成员文化水平的同时,对于女性成员的学业亦同等重视.由于她们从小就有好学的传统,所以清河崔氏的一些女性成员同样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如崔元孙之女"历览书传,多所闻知",对其子亲授《毛诗》,《曲礼》,后"学行修明,并为当世名士" 56.崔彦穆女"博涉书史,通晓治方",年二十其夫郑诚去世,独自教养其子郑善果读书做人,当时传为美谈57.郑州崔氏崔亮女崔霞亦"十岁通何论古诗,工为裁制之事"58.世族女子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说明清河崔氏比较注重家族整体文化素养的培养,在男子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给予女子同等的待遇,促进了家族总体文化地位的提升.家族女性嫁于别姓之后,便将自家的家学带到重新组合的家庭中,这有利于家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二,形式多样的家学清河崔氏的家学,在数代积累的深厚学术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多样的形式,在史学,书法,医药,天文历算方面尤显突出. 由于清河崔氏有着数代好学的传统,使之在修史方面颇有建树.崔逞在前燕任职之时,5就曾补著作郎,撰《燕记》.进入北魏,清河崔氏的史学才能充分显示了出来.北魏在道武帝时曾令尚书郎邓渊著成《国记》十余卷,但体例未成.至太武帝时下诏撰录国书,崔浩及其弟崔览等人共参著作,著成《国书》30卷.但事后因其"尽述国事,备而不典"59,而使崔浩招致族诛之祸.此后崔光,崔鸿又先后参与到北魏国史的修撰之中,崔鸿还与邢昕,温子升等人编修《起居注》.北齐时崔劼亦监修国史.清河崔氏在史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崔鸿编著的《十六国春秋》,详细记载了五胡十六国的历史,保存了关于这些割据政权的珍贵资料.唐房玄龄等人修撰的《晋书》中的"载记"部分,内容就多采于前书.《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二》收有崔鸿《十六国春秋》一百二十卷.此书在北宋时已亡佚,《太平御览》中引用了480多条,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南朝的史学家是崔慰祖.《南齐书》卷五二《文学·崔慰祖传》载崔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未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可见,崔慰祖曾著《海岱志》,遗憾的是尚未完成.据上载,该书当为纪传体史书.《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有齐前将军记室崔慰祖撰《海岱志》二十卷,《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二》有崔蔚祖(当为崔慰祖)《海岱志》十卷.崔慰祖临终嘱托将该书传与众人,可见这部史学著作的基本功用当为借鉴.崔慰祖还在生前进行过补注《史记》,《汉书》的工作,在史学方面曾经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在唐代,崔慎由,崔知温,崔昭纬在任宰相时都曾兼修国史.崔融亦兼修国史,崔安潜充史馆修撰,崔泰之任过右史.60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渐成熟,名家辈出.书法做为家学之一,在一些世家大族中传播开来.三国两晋时期,三国的钟繇以擅长楷书闻名,西晋以索靖,卫瓘的书法为大家.到了东晋南朝,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堪称传世精品.在这些家族成员的引领下,出现了如陆氏,卫氏,索氏和王,谢,郗,庾四大家等一批颇具盛名的书法世家.61这种盛势在南北分裂后发生了变化.《颜氏家训》卷七《杂艺》:"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可知三国西晋后,南北方战乱频繁,书法艺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由于一些世家大族的累世家学,使得书法艺术在北魏并没有因此而中断."清河崔氏书法在北方,与琅琊王氏书法在江左,俱居最高地位"62,可见清河崔氏是北方的一个以书法闻名于时的世家.北朝崔悦一支是以书法作为累世家学的一个杰出代表."魏初工书者,崔卢二门"63,其中"卢"指范阳卢氏,"崔"就是清河崔氏.清河崔氏在北魏初以崔宏的书法著名于世,其祖崔悦师法索靖,卫瓘之体,传子崔潜,崔潜又传子崔宏,崔宏亦传至崔浩,祖孙四代"世不替业".崔潜的墨宝,在其死后二百年,一些书法爱好者仍"宝其书迹,深藏秘之"64,并成为时人摹拓的范本.崔宏"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65,其子崔浩,崔简"少以善书知名",崔浩的书法"体势及其先人,而妙巧不如也.世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楷模"66.许多人都曾就学于崔宏,崔浩父子,如黎广"尝从吏部尚书清河崔玄伯(玄伯为崔宏字)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67.郭祚也曾"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68.清河崔氏以其精湛的书法艺术,促进了当时的文化传播.遗憾的是他们的书法作品没有得以流传,故为世人所鲜知,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在南朝,崔慧景子崔偃具有较深的书法造诣,《南史》卷四五《崔慧景传》称崔偃"博涉书记,善虫篆",但其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北魏的崔悦一支. 6进入隋唐,清河崔氏的家传书法仍然世代沿袭,其中以大房的崔倬最为著名,崔倬一生所撰墓志较多,据现有的墓志资料统计,崔倬撰写并书写的墓志有6方之多.许多人亲自请他撰写墓志,可见崔倬的书法造诣之高. 在医学方面,《魏书》卷九一《术艺·崔彧传》称崔彧精通医术.其子崔景哲,"亦以医术知名".崔景凤"涉学,以医术知名"位尚药典御69.许州鄢陵房崔知悌对医术颇有研究,曾著《产图》一卷,《骨蒸病灸方》一卷,《崔氏纂要方》十卷70,收录在《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 在天文历算方面,崔善为是代表.《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崔善为传》:"善为好学,兼善天文算历,明达时务."清河崔氏的家传文化形式多样,领域广博,在众多世家大族中呈现出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维护巩固家族的文化地位有着积极意义.三,家传文化中的佛教因素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个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既碰撞又融合,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古时期佛教兴盛,尤以南北朝隋唐时期为甚.除一些极力反对佛教的统治者外,历代统治者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佛教加以提倡和利用.在统治者的带领下,上至王公贵胄,世家大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加入了崇佛的行列.清河崔氏虽然是以儒学为传统的世家大族,但由于中古时代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一些家族成员逐渐接受佛教,信仰佛教,并将佛教融入了家传文化之中. 在北朝,北魏的崔光家族便是当时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崇佛家族,《魏书》卷六《崔光传》称他"崇信佛法,礼拜读诵,老而逾甚,终日怡怡,未曾恚忿.曾于门下省昼坐读经,有鸽飞集膝前,遂入于怀,缘臂上肩,久之乃去.道俗赞咏者数十人.每为沙门朝贵请讲《维摩》,《十地经》,听者常数百人,即为二经义疏三十余卷",可见其笃信佛法到了极点.其弟崔敬友亦"精心佛道,昼夜诵经",从弟崔长文"还家专读佛经,不关世事". 清河青州房崔僧渊入魏后,"高祖(孝文帝)闻其有文学,又问佛经,善谈论,敕以白衣赐褠帻,入听于永乐经武殿"71,可见清河崔氏的佛教信仰还成为入仕的有效途径.崔僧渊先有妻房氏,后娶杜氏,抛弃前妻,与杜氏母子生活.僧渊死后,房氏所生子伯骥"虽往奔赴,不敢入家,哭沙门寺"72,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他对佛教的信仰与寄托.崔模"每虽粪土之中,礼拜佛像",73他的崇佛已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在南朝,南齐崔慧景一家也是佛教忠实的信徒,不仅父子信佛,"妻女亦颇知佛义".崔慧景"性好谈议,兼解佛理",即使在军情万分紧急之时,仍"顿法轮寺,对客高谈".其子崔觉在兵败临刑前,对其妹道:"舍逆旅,归其家,以为大乐;况得从先君游太清乎.古人有力扛周鼎,而有立锥之叹,以此言死,亦复何伤!平生素心,士大夫皆知之矣.既不得附骥尾,安得施名于后世,慕古竹帛之事,近皆亡矣."74这一番言论足见其对佛理已有一定的领悟.进入隋唐之后,清河崔氏的佛教信仰在一些房支中依然世代延续.在唐代,世家大族崇7佛已成为普遍现象.崔慎由,崔安潜兄弟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一位是宣宗朝支持大政的宰相,一位是唐末才能卓越的儒帅,都对佛教崇拜有加.关于崔慎由崇佛,以下三段史料值得注意.《唐阙史》卷上《崔相国请立太子》:"初诏以绣衣自洛朝觐,访别承国寺僧神照.照亦近岁名僧,无出其右者.谓曰:'弟子忝官西上,师有何言赠别 '僧曰:'大哉,临别之问!公避席以请.'"《北梦琐言》卷四《崔允相腋文》:"唐崔相国慎猷(即慎由)廉察浙西日,有瓦棺寺持《法华经》僧为门徒.或有术士言相国面上气色有贵子,问其妊娠之所,在夫人洎媵妾间,皆无所见.相国徐思之,乃召曾侍更衣官妓而示术士,曰:'果在此也.'及载诞日,腋下有文,相次分明,即瓦棺僧名也.因命其小字缁郎.年七岁,尚不食肉.一日,有僧请见,乃掌其颊谓曰:'既爱官爵,何不食肉'自此方味荤血,即相国胤也.崔事,一说云是终南山僧,两从之."《太平广记》卷三八八《悟前生二》引《玉堂闲话》:"崔慎由,初以未有儿息,颇以为念.有僧常游崔氏之门者,崔因告之,且问其计.僧曰:'请夫人盛饰而游长安大寺,有老僧院,即诣之.彼若不顾,更之他所.若顾我厚,宜厚结之,俾感动其心,则其身后为公子矣.'如其言,初适三处,不顾.后至一院,僧年近六十矣,接待甚勤至,崔亦厚施之.自是供施不绝.僧乃曰:'身老矣,自度无所报公,愿以后身为公之子.'不数年,僧卒,而四八75生焉.或云,手文有'纲僧'二字." 崔慎由欲知吉凶,求教名僧.为宰相后,盼子降生,亦求之僧侣.其子崔胤所生也传说为是僧人转世,故取小字曰"缁郎",以求同于佛法.以上记载或有离奇之处,但毕竟说明崔慎由崇佛的程度很深.至于崔安潜,《云溪友议》卷下《金仙指》:"且达人崇佛奉僧,近亦众矣.若崔仆射安潜,皆严饰道场,躬自焚香执钱,老而无倦焉."《北梦琐言》卷三《崔侍中省刑狱》:"唐崔侍中安潜,崇奉释氏,鲜茹荤血;唯于刑辟,常自躬亲,虽僧人犯罪,未尝屈法.于厅事前虑囚,必温颜恤恻,以尽其情.有大辟者,俾先示以判语,赐以酒食,而付于法.镇西川三年,唯多蔬食.宴诸司,以面及蒟蒻之类染作颜色,用象豚肩,羊臑,脍炙之属,皆逼真也.时人比之于梁武."崔安潜将佛教的教义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并将其运用到政治实践,生活方式中.当时世家大族成员崇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便是舍身出家.《太平广记》卷三七九《再生五》引《广异记》载清河大房崔明达"幼于西京太平寺出家,师事利涉法师.通《涅盘经》,为桑门之魁柄".清河崔氏女子的崇佛更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如清河大房崔涣"长女从桑门为尼,法名玄法"76.清河青州房崔惟明女"通大乘,顿悟门.挹沆瀣,饵花香"77.崔群女"归诚慈氏,托志空门,将终加号曰上乘,庶幽明之有凭,其护佑也"78.崔恪长女崔上真"常绝荤辛,持般若经,诵陁罗尼咒"79. 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崇佛,说明佛教已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佛教融入家传文化之中,一方面,佛教中的一些教义,如劝善,不仅有利于家族成员道德意识的培养,而且还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是家传文化有益的补充;但另一方面,如果无限度地崇拜,达到"不关世事"的程度,是不利于家族地位的维护与巩固的.清河崔氏的崇佛仅仅是个别家族成员的行为,并不代表清河崔氏整个家族都加入了重佛的行列,不是每一个成员都认可这种信仰,如崔浩妻郭氏亦崇佛,崔浩对此颇不以为然,一次他竟将其妻时时诵读的佛经"取8而焚之,捐灰于厕中"80.这一事例说明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和清河崔氏的主体儒学传统发生了冲突,而家族的主干文化在极力捍卫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个别成员的崇佛行为,对家族的主体文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仅仅是个别家族成员调试心态,信仰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四,家传思想中的孝悌观念"孝悌"是中国封建伦理思想的核心,在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孝悌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儒家传统浓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观念的培养与实践是家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河崔氏成员历来就有非常强烈的孝悌观念.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中都出现过大孝子. 在北朝,崔宏父子以孝行传家.北魏道武帝一次在回京的路上,"亲登山岭,抚慰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81,崔宏的孝行使其备受感动.其子崔浩亦是一个孝子,《魏书》卷三五《崔浩传》称"初,浩父疾笃,浩乃剪爪截发,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留血,岁余不息,家人罕有知者,及父终,居丧尽礼,时人称之".堪称孝子的还有崔子约,史载他"五岁丧父,不肯食肉.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82在南朝,《南齐书》卷五二《文学·崔慰祖传》称崔慰祖"父丧不食盐",其母实在不忍心,对他说:"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崔慰祖不得已而从之.崔怀顺被列入《南齐书·孝义传》,可见他孝行可嘉.在儒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唐代,"贞元,元和以来,士林家礼法严整, 一旦子称不孝,簪组叹之"83,孝的观念在世家大族家传思想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在唐人墓志中,经常出现诸如父母过世后,子女"至性过人","哀毁过礼","外绝饘溢,内殷创巨"等词语,可见时人对孝的观念的重视.郑州崔氏至孝的代表是玄宗开元年间的崔希乔.《太平御览》卷四一一《人事部五二·孝感》所引《御史台记》记载了他的孝行. "崔希乔,清河人也.以孝悌称,解褐临清尉.丁母忧,哀毁殆至灭性.服阕,补郑县尉.清介公方,闻乎京邑.转郑县丞,所居堂芝草生焉,一暝而葩,盖盈尺矣.州以状申,岁余,迁监察,出授并州兵曹,转冯翊令.人吏畏爱,风化大行,贫弱之辈,荷其仁恕.时有云如盖当其厅事,斯须五色杂彩,周于县郭,道俗仰望久之.以状闻,敕编诸国史.寻迁司勋员外.其并州厅前有丛苇,小鸟来巢,如鹪鹩矣,孕卵才数日,壳毁而见,已逾于母矣.枝且不胜,坠于地,月余五色成文,如鹅,驯扰闲暇,无复惊惧.洎能飞翔,时归旧所,人到于今称为"兵曹鸟".所居丧管城,每一哭,群鸟毕集,至于万数,墙宇皆遍,至有树条折者,周于原野,村邻嗟称之.每所居,其巢燕敷乳必返哺逾旬,后分飞矣.此孝义感通也."据上引,崔希乔从小小的县尉,县丞升为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官位基本上是持续上升.崔希乔的豁达仕途一方面与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但。
家风家训 崔爱莲
助力人生的“隐形翅膀”——家风家训:诚信善良坚持赵庙初中崔爱莲从小,听着爸爸妈妈的教诲长大,如今自己也已是一名初三学生的家长。
细想这四十几年的生活,爸妈对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在家里,爸妈总会以身作则,凡是要求我做到的自己肯定会先做好。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足见家风的重要做一个善良、温和、有信誉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这是我们家一贯的家风。
爸妈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我慢慢养成习惯,并伴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如今我作为一名家长教给孩子的同样是:做人要诚信、善良、坚持。
诚信是立人之本。
茶余饭后我与儿子相处时经常探讨诚信的重要性。
古代曾子杀猪,韩信报恩,商鞅立木为信而国势强大,近代列宁与花瓶的故事,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是我们经常阅读和讨论的故事。
从这些伟人的立信故事中孩子理解了诚信对人的一生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真正的做到对一个孩子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日常生活中孩子也会时不时的撒谎,例如:当你不希望他吃一些垃圾零食却禁不住小伙伴的诱惑时;当家庭作业因为贪玩而未完成时;当损坏东西而怕责罚时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时候则是我们进行有效教育的最佳时机。
此时父亲粗暴的批评甚至殴打所起的作用虽然有效却不会引起孩子心灵的震撼。
那么作为妈妈我会温和地给孩子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狼来了’的故事,让他自己体会撒谎无信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他心灵的震颤。
诚信如是,善良也是这样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孩子善良品质的最好榜样。
他的父亲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为人谦善,不喜吵闹,遇到纠纷则会自觉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后思考如何解决,权衡各方的利益。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1. 引言崔(Cuī)姓,是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其源流悠久,辈分众多。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和辈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人们对辈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承辈分,人们往往创编口诀和顺口溜。
本文将以崔姓辈分为例,为大家介绍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并深入探讨崔姓辈分的由来、特点和传承。
2. 崔姓辈分的由来崔氏源于中国古代的崔姓始祖崔杼。
相传,崔杼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智慧聪明、有德法的贤人,被尊为天师。
崔氏后裔世代相传,形成了庞大的崔姓家族。
3. 崔姓辈分的特点崔氏辈分繁多,分为上溯和下启两个部分。
上溯辈分从祖先开始,向上延伸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下启辈分则是从祖先开始,向下延伸至今。
3.1 上溯辈分崔氏上溯辈分以“天、地、人”三个层次为基础。
具体辈分如下:1.天:天帝、太昊、炎帝、黄帝、巫咸、大皋、堯、舜、禹、夏后氏、商汤、周武王、周文王、周公。
2.地:岳子、眭叔、子胥、大招、崔杼。
3.人:长孙崑、崔斯山、崔商、崔季卿、崔大官、崔士平、崔雍、崔渊、崔稚然、崔少候。
3.2 下启辈分崔氏下启辈分主要以子孙后代为基础,记录了崔氏历代后裔的辈分变化。
3.2.1 崔氏下启辈分的家谱记录崔氏家族通过家谱来记录、传承下启辈分。
根据家谱记载,崔氏后裔的辈分顺序如下:1.族长2.子孙辈3.重孙辈4.孙辈5.初孙辈6.子辈7.孙男辈8.第三子辈9.重重孙辈10.侄辈11.重曾孙辈3.2.2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承崔姓辈分,人们创编了口诀和顺口溜。
以下是崔姓辈分的口诀顺口溜:大家喜闻崔杼长孙崑,季大官商、渊、士一样完稚然、少候站前排4. 崔姓辈分的传承与发展崔氏辈分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族通过口诀和顺口溜的方式将辈分知识传承给子孙后代,以此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
4.1 传统文化的传承崔氏辈分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族通过家谱的记载和口诀顺口溜的传承,使得后代子孙了解崔氏辈分的重要性和崔氏家族的渊源。
各姓氏家训家规内容
家训家规内容(按姓氏笔画为序)1 、卜氏堂号:西河堂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2、马氏堂号:铜柱堂一敬奉祖先;二孝顺父母;三友爱兄弟;四协和宗族;五敦睦邻里;六立身谨厚;七居家勤俭;八严教子孙;九读书明德;十忠厚戚朋;十一慎重言语;十二讲求公德3 、方氏堂号:河南堂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世上几百年旧家莫非积德。
4 、王氏堂号:三槐堂经商则注重诚信,方能成大事;为官则忧国忧民,方为黎民所称颂。
作官理应体察民情,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务实进取,善待下属,抚慰百姓,方不失为好官。
人生在世,气节为先。
身处逆境,不能弃其志;人生得意,不能易其节。
端正思想:树立高尚情操,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热爱祖国:奉公守法,履行义务,维护团结。
尊敬祖宗:了解祖宗懿范与艰苦创业之宝贵精神遗产,饮水思源,弘扬先祖光荣传统。
讲道德:讲礼貌、讲谦让、讲公正,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敬贤尚士,和邻睦族。
重学习:立大志,明事理,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勤致富:俭持家,务正业,造福子孙。
宜宽让:凡事宽厚为怀,处事光明磊落,待人以仁不诡。
5 、邓氏堂号:南阳堂正名节:尊卑长幼,人所当知。
恭顺和睦,不可逞凶斗殴,污伤大义。
正心术:人之心术,赋性本善。
凡人幼之时,须教以礼貌,训以义方,勿至心术变坏,以误终身。
正品行:人生于世,品行为先。
所以人贵志诚,不可欺诈,守信义,不可奸险。
谨言词:嘲语伤人,痛如刀割,大则倾家丧身,小则坏名节义。
其害非轻,不可不慎。
6 、丘氏堂号:河南堂做事总要想前想后,顾看局面,毫无败着,方可做去。
凡事未计其成,先计其败,必将败局反复周祥。
算到成固幸事,败亦不至无可收拾乃佳,推之行政用兵皆然。
凡人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好;如不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不好。
七十二行,皆可成家立业,只要人品行端,心术正耳。
凡人做事,务要先求其自家本分,所谓厚道也。
凡人家必须有忠孝节义,为贤为圣的人,方为大发。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崔氏家谱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家族世世代代的辉煌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
崔氏家谱字辈更是家族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承载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在崔氏家谱字辈中,每一个字辈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反映了家族对于后代子孙的期许和祝福。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如下:一世,崔。
二世,长、仲、季、孟。
三世,伯、仲、叔、季。
四世,公、母、叔、姑。
五世,昌、兴、发、贵。
六世,全、胜、利、富。
七世,德、义、礼、智。
八世,忠、孝、仁、信。
九世,和、平、安、福。
十世,顺、祥、昌、盛。
崔氏家谱字辈的排列顺序,既有家族的历史传承,也有着对后代子孙的期许和祝福。
从长辈到晚辈,每一个字辈都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祝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族和谐、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在崔氏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家训和家风也与字辈密不可分。
家族长辈们常常通过家谱字辈来教育后代子孙,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
每一个字辈都象征着一种美德和品质,通过家谱字辈的传承,家族的文化底蕴得以传承和发扬。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的编排,既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家族文化的传承。
它承载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家族文化的延续,也是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在当今社会,崔氏家谱字辈的传承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崔氏家谱字辈大全记录着家族世世代代的辉煌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它承载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每一个字辈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反映了家族对于后代子孙的期许和祝福。
崔氏家谱字辈的传承不仅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崔氏家谱字辈大全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家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氏家族百年家训河北省行唐县庄头村崔氏家族,系当地近代史上的名门望族,诗书继世,人才辈出,其传承近200年不绝的《崔氏家训》成为整个家族的精神核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崔氏子孙。
至今,全村1200多名崔姓族人,以家训为宝,家家悬挂家训,人人能流畅地背家训,并且族人们都按照家训中的教诲去做人做事,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崔氏独有的良好家风。
崔氏家训背后,是一个大家族重文化、礼仪、孝悌传家的历经200年的传奇故事。
《崔氏家训》妇儒皆知庄头崔氏不只是成人,而是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强化家训教育,目前庄头崔氏几乎都会背家训。
让崔家56岁的老媳妇贾清琴很自豪的是,自己的孙辈都能熟背《崔氏家训》,2岁多的小孙女崔家诺刚一学说话,儿媳就教她背家训,一有客人来,小家诺就高兴地用童音呀呀诵来:爱国守法,为官必廉;聚财万千,济贫更贤;远恶近善,心有佛龛;祖宗虽远,祭奠往返;五伦孝首,父母必然……或许小家诺还不懂得家训的意思,但她知道,她背诵家训,是奶奶、爸爸、妈妈都高兴的事。
而她7岁的哥哥崔家成则有了自豪的理解,“这是我们崔家的传家宝。
”家训端正地悬挂在贾清琴家客厅中最显眼的墙上,有了它,使得这个普通的农家平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俺家从小就按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教育孩子们,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可孝顺了!”说此话时,贾清琴很幸福。
听说村里崔家的孩子们都会背家训,在采访现场,正巧有同族9岁的小朋友崔天开和崔家成一起玩耍,他们俩很自然地一口气把家训背完,让记者感到很震惊。
恪守家训的崔氏族人崔氏东院后裔,61岁的崔世勇的老屋里收拾得很整洁,家训端挂在中堂,左边精心装裱着父母的照片。
听说采访,崔世勇打开了话匣子:“我的爷爷崔炳麟信息灵通,思想意识超前,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他办起了全县第一家羊毛厂和肠衣厂,到清末民初成了家产显赫的商贾之家,我二爷爷生两女无子,我的曾祖父以上几代又是单传,再加上我家殷实的家境,我的二爷爷若在一般人家,完全可以纳妾续后。
然而崔家把家训的告诫放到第一位,“一夫一妻,切勿淫乱”,在崔氏家族,“纳妾”自然是一种耻辱,是永远抬不起头来的事情,情况严重的还会被逐出家族,不得入谱和入坟。
不光我二爷爷恪守家训,坚决不纳妾,从庄头始祖发展至今,无论是绅士商贾还是平民百姓,都没有纳妾之人。
男子只有在妻子死后,才可以续弦。
建国后出台了《婚姻法》,夫妻感情实在不合,才有离异再娶的个别现象。
”在今天看来,“一夫一妻,切勿淫乱”的思想在崔氏家族里教诫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崔氏的族人在家训的教诲下没有迷失方向,崔家目前在外发财、做官者甚多,在男女关系上都不敢越雷池。
崔氏先祖用智慧制定了崔氏家训的开篇:“爱国守法,为官必廉”,成为了一代一代子孙的人生标杆。
行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刘文武说:“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爱国人士,就是庄头崔氏家族的崔载之。
”崔载之是崔氏东院清末文举“大先生”崔梅植的孙子,他的伯父叔姑兄姊都是清末民国年间从事教育工作的开明人士,崔载之毕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曾在多个院校任教,25岁就著书立说,写出《文学概论》一书。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后在傅作义部第三十五军任政治部宣传科长,在傅作义的资助下,他在北平创建了《平明日报》和《奋斗日报》,这两份报已载入中国报业史。
为了北京千年文物不受损坏,人民生命财产不致涂炭,他利用傅作义的关系与中共地下组织联系,建国前夕,他参与起草拟定了和平解放北京的实施方案,并代表傅作义签定了协议。
和谈完成后,崔载之在当时以叶剑英为首的临时机构——北平联合办事处工作,任副主任秘书,帮助调度国民党部队及军管会接管事宜,建国后,任职水利部办公厅主任,1961年1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2岁,周总理亲自送了花圈,在追悼会上赞扬他为和平解放北京和祖国水电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
还有很多崔氏后人投身于抗日求解放及抗美援朝战争,更有南院崔志尧、西院崔来成、崔俊杰叔侄二人等在革命早期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凝聚着崔氏家训里教诲的“爱国”之魂。
“五伦孝首,父母必然”,崔氏注重孝道。
解放前,家族如有不孝子孙,族长可以动用家法。
实际上,无论是以前还是当代都出现过不少让人称颂的孝子孝媳,有的甚至被写进了县志、上了报纸和电视台。
崔宾志举例介绍“祖宗虽远,祭奠往返”这条家规说:“每年正月初三,崔氏子孙都要到祖坟祭奠,有在外工作的,大年初一可以不回家,但大年初三必须回来祭祖。
即使不记事的小男孩都是被大人抱着上坟祭祖,从小就被灌输不忘祖宗恩德的观念。
”行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刘文武说:“庄头崔家历代为官出仕者甚多,近年也出过许多县处级以上的干部。
我认识的几个崔家出的县级领导,口碑都很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谦和、规矩、正派,没有违法乱纪有骂名的。
现在看来,与他们良好的家风家训直接相关。
”崔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治家秘诀在行唐,曾经流传很多崔家读书、重文化的歌谣,比如:“一溜子七里峰(村名)出粉条,庄头的崔家穷上学(xiao),独羊岗孵鸡芝麻糖,西庄里的鸡鸭遭了殃。
”“谁家里闺女正待嫁,找个媒人到崔家,举人秀才到处是,要饭里棍子(乞丐)也有文化。
”庄头崔氏东院七宝堂后代72岁的崔栓妮非常精通家族的历史典故,要想了解崔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最权威的人士非崔栓妮莫属。
说起历史,崔栓妮显得异常兴奋:“我们崔家注重读书,历代出了不少文人,从清朝乾隆崔氏始祖定居至今,庄头村一直被誉为‘文化村’。
崔家的老祖宗崔成功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举人,在县衙任县丞后定居庄头,才华政绩非常出名,崔氏发展到了第五代‘清’字辈的时候,几乎个个都是才华出众的文人,道光二十九年我们崔氏东院七宝堂之一崔清泮中了武举,这事县志都有记载,朝廷为了褒彰他的才华功绩,在庄头村东崔氏祖坟墓道旁立了一块御制皇碑,碑上刻有‘皇清烈赠武略奇伟太学生崔公墓道’,破四旧时这块碑被毁。
到了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崔氏有文化的文举更是举不胜数,几乎‘清’字辈,‘植’字辈,‘炳’字辈个个都是才华绝伦的读书人,全县几乎无第二个姓氏能比。
当时行唐及周围其他县科考的学生们对庄头崔氏家族的渊博文化非常崇拜,到庄头找崔氏求学的人络绎不绝,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东院七宝堂的崔梅植,是清代文举,人们都称他‘大先生’,他毕生以兴学为志,民国年间他的子女孙辈都置身教育界……”记者翻阅了《行唐县志》,仅光绪年间就有多处庄头崔氏“重视读书”的记载,另据七宝堂宗祠遗址出土的一面碑文记载,“家富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
”意思是拿出一部分田产的所得或盈利,为族亲的教育经费。
为了让子弟能读书,崔氏家族这种互助的家庭氛围,保证了崔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当初崔氏这种义田制或叫学田制,到一百年以后的今天社会上才诞生了“助学基金”,可以看出崔氏教育思维的超前意识。
说到“重视读书”的家风,村民可谓热情高涨,例子也是举不胜举。
南院49岁的崔合林说,他的父辈弟兄六人,开始家里只有一间半房子,家境异常艰难,然而爷爷奶奶宁愿挨饿受穷,也必须让他们读书识字,兄弟几个都很有出息,其中四叔崔进明是铁路工程师,五叔崔忠圻是哈工大教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是我国某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科技二等奖,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全国通用教材。
六叔崔进青是军事学院毕业,就职于一个军事院校。
堂兄弟们有的迁居其他省市,哈尔滨、北京、天津、太原等地,无论他们走多远,家里都张贴着我们的崔氏家训。
现年78岁崔氏南院的崔进全退休前是庄头村小学的校长,老人家介绍:“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崔家也让女孩们个个走进学堂。
崔家历代读书明理,有出息的这么多,主要是崔氏家训精神财富的传承,在我们崔家人的心目中它比金钱还重要,所以他们的才学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
”崔氏西院68岁的崔黑妮家里挂着用红色实木框装裱好的崔氏家训镜匾,格外引入注目。
她嫁于本村的张氏,是父母的独生女,父亲早逝,母亲在世时,她和丈夫子女一直在娘家生活,自幼受崔氏良好家风的熏陶,对崔氏家训格外看重,她说:“虽然我的孩子们不姓崔姓,但是我和丈夫都要求他们必须张贴家训,背诵家训,传承我娘家的文化精神,领悟其中教诲,从中受益。
”一份家训的传奇收藏史和不朽生命力据考证,庄头崔氏始祖崔成功于清乾隆年间在县衙为官,他公正清廉,政绩卓著,以才华智慧闻名,后定居庄头村,“崔家大院”由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经历代修缮,规模日渐扩大,在九十年代整体坐落和布局还依晰可见,足以见证崔氏家族的文韬武略和昔日的辉煌。
崔成功非常注重后代的教育,创“崔氏家训”之开端,其后形成的南、西、东三院支系历代子孙积极推崇,家家都把家训悬挂于中堂。
崔氏家训,114个字,是崔氏先祖为人处世、治家乃至从政的智慧总结,传给后人,推动着崔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辛亥革命打破封建宗法制度,解除了家族长制,被打上封建主义文化烙印的“崔氏家训”遭明令禁止,土改后,崔氏家训真传墨宝所剩寥寥,文革时期破四旧,辉煌百年的崔氏家训遭到灭顶之灾,随着家族中老人们的去世,崔氏家训一度渐行渐远,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没有连贯的记忆了,只有上了岁数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的印象和听来的故事……但是,家训里的精神像流淌在崔氏后人身体里的血液一样,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崔家人,他们在为儿子找对象时,有人还会说上一句“娶妻求贤,艳生祸端”来作为标准,真正的出处却无从考证了,直到2010年崔氏南院崔建强在爷爷奶奶的遗物中发现了目前崔氏家族中唯一一份从祖上传承下来的崔氏家训原件,才使被淡忘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崔氏文化重获新生。
崔建强的爷爷崔志尧是行唐县第一任中共县团委书记,当时他的家就是党组织的一个秘密办公机关,1933年他参与领导了轰动当时的五县(行唐、灵寿、新乐、正定、藁城)农民联合暴动,因为叛徒告密暴动很快失败,国民党疯狂地捕杀革命党人,组织上命令崔志尧等党的骨干立刻转移。
因为家里有很多党内机密文件和一些进步书籍他来不及烧毁,临行前托付新婚妻子付三妮烧毁,从此与家人中断了联系(直到2010年家人寻找,才确认他在江西被日军残害,时年25岁)。
那时,付三妮刚十八岁,新婚数月,出于对丈夫懵懂的爱,舍不得全部烧掉丈夫的书籍,她和年幼的小叔子们秘密烧毁党的文件和一些进步的书籍,留下了一些丈夫平时学习的书。
这些书蕴藏着她对丈夫的一生漫长的思念和等待,因而,使她付出了一生的时间辗转收藏。
起初,付三妮把这些书放到自己房间,在土坯墙砌个窝儿,再用泥抹平,聪明的她还利用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在那贴上神像做掩护。
几年后为给三弟腾婚房,她搬进大院角落里的小柴房,那会还经常有日军到村里扫荡,她就把书放到一个柳编箱,密封好,再让三弟盘个小炕砌到炕洞里。
1940年,崔家在村西地里盖房,她又趁夜色把柳编箱放到崔家和北邻家南房的夹墙里,上面棚上顶子,不让进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