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误用 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易误解的成语及其成因分析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易误解的成语及其成因分析一、“老气横秋”不能理解为“陈气横秋”“老气横秋”原作“霜气横秋”,形容凉飕飕的气流充塞于秋天的空际。
语出南齐·孔稚圭《北山移文》(《文选》四三613 上):其(指周颙)始至也……风情张目,霜气横秋。
后有高适的《苍鹰赋》(《全唐文》三五七):至于长杨大猎,云梦时搜,寒光送晓,霜气横秋。
后世多作“老气横秋”,多形容老年的气势苍劲豪壮、挺拔不凡的神态。
如:宋·楼钥《攻愧集·五·题杨子元琪所藏东坡古木》:东坡笔端游戏,槎牙老气横秋。
元·谢应芳《水调歌头·洪武九年秋,余卜君千墩……》(《全金元词(其二)》1065 下):牙齿豁来久,老气尚横秋。
买得归耕黄犊,儿辈幸无愁。
明·卞华伯《为僧题墨菊卷》(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上,《历代诗话续编》1315:玄霜虽改黄金色,老气横秋尚凛然。
后转以“老气横秋”形容人老练自负的神气。
如:唐·杜甫《送韦评事赴同谷判官》:“老气横九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
”现多用以形容没有朝气或摆老资格。
如:宋黄庭坚《次韵德孺惠贶秋字之句》:“少日才华接贵游,老来忠义气横秋。
”总的来说,“老气横秋”之本来意义是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气。
而现在人们易把“老气横秋”错误地用来形容陈腐、老套、过时的东西或者形容因年纪大、打扮不合时宜等而显老。
如:(1)大学是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迎新标语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当充溢着青春的气息与热力,富有创意,如此,才能能拨动青年学子的心弦,拉近距离,产生共鸣.因而,老气横秋、板着脸说教的迎新标语显然陈腐,不合时宜. (人民网)(2)不管是太太、嬷嬷还是小姐,满屋子的铜钱头、贴黄瓜.年轻小姐也得梳这种老气横秋的发型,看起来都老了十岁. (人民网)(3)而且,不幸我的脑子又不可抵拒地染上了一些西洋色彩,拿着水烟在手,我只意味到自己的丑,迂腐,老气横秋,我已不能领会玩味出什么韵调和情致.(语料库)(4)跟妈妈在一道呢,人们看一眼老气横秋的妈妈,再看一眼美似春花的她,就难免不发笑,像看一张滑稽影片似的. (语料库)例(1)是想说“迎新标语”没有创新,套数陈腐;例(2)想表达“发型”老套、过时的意思;例(3)、例(4)本是想表达所描写的人物年老色衰。
关于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研究报告作文
成语,这可是我们中华文化里的宝贝,但你知道吗?现在有些
人用得可不太对劲。
像“画蛇添足”被当成“锦上添花”来用,这
不是乱来吗?成语的魅力可不能被这样糟蹋。
说起原因,网络语言得背锅啊!现在的年轻人,讲话都追求新鲜、特别,成语的正确用法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还有啊,学校
里成语教得也不够,很多孩子都不知道成语背后的故事和真正意思。
那咋办呢?教育部门得站出来,好好教教学生成语的正确用法。
媒体也得注意点,别老是为了吸引眼球就用错成语,误导大家。
还
有啊,我们大家也得自觉点,别乱用成语,保持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说实话,成语这东西真的很有价值,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骄傲。
咱们得好好保护它,让它在现代社会里继续发光发热,别让它被埋
没了。
大家一起努力,让成语用得更规范、更准确吧!。
关于成语滥用的作文

关于成语滥用的作文
哎哟,这成语现在都被用乱了!你听说过“画蛇添足”吗?嘿,现在有人用它来夸人做事周到,这不是乱来嘛!明明是说做了多余
的事反而坏事,现在倒成好事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起媒体啊,那成语用得更是离谱。
广告里经常见到“一箭双雕”变成“一箭双鸡”,听着就让人想笑。
虽然字面上差不多,但
那种韵味、那种感觉完全没了。
这样下去,成语都要被玩坏了。
还有啊,现在的年轻人,成语用得更是随心所欲。
比如“半斤
八两”,他们居然用来形容两个东西差不多,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成语明明是说两个东西都不好,各有缺点,哪能用得这么随便啊?
成语是咱们的文化宝贝,可现在被滥用得这么严重,真是让人
心疼。
咱们得好好保护它,正确使用,别让它就这么毁了。
不然以
后谁还记得这些有故事的成语啊?。
滥用成语的危害作文300字

滥用成语的危害作文300字英文回答:The misuse of idioms can have various negative consequences. Firstly, it can lead to miscommunication or misunderstandings. Idioms are often used to convey a specific meaning that may not be immediately apparent from the lite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s. If someone misuses an idiom or uses it inappropriately, it can confuse the listener or reader and hinde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For example, if someone says "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 to mean that it is now someone else's turn to take action, but the listener interprets it literally and thinks that there is an actual ball in their court, it can lead to confusion and a breakdown in communication.Secondly, the misuse of idioms can result in unintentional offense or insensitivity. Many idioms have historical or cultural origins that may not be immediatelyobvious to everyone. When used without proper understanding or consideration, they can inadvertently perpetuate stereotypes or offend certain groups of people.For instance, if someone uses the idiom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in a conversation with a person whois passionate about animal rights, it may be seen as insensitive and disrespectful towards animals. This can create tension and strain relationships.Lastly, the misuse of idioms can hinder language learning and proficiency. Idiom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a language and mastering them is essential for fluency. However, if idioms are constantly misused or misunderstood, it can impede the progress of language learners and prevent them from fully grasping the nuances and subtleties of the language.In conclusion, the misuse of idioms can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s, and language learning. It is important to use idioms correctly and be mindful of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others. By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and cultural context behind idioms, we can ensu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 cultural sensitivity.中文回答:滥用成语会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成语误用分类举例(5篇)

成语误用分类举例(5篇)第一篇:成语误用分类举例成语误用分类举例成语误用分类举例成语的考查是近十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稳定的试题,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是比较固定的。
考生如果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
下面介绍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一、不懂词义而误用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准确意义,关键在于理解其中的关键语素,否则易望文生义导致用错。
例(1)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堪称不刊之论。
分析:据文意可知作者把“不刊之论”理解为不可刊登的文字,这是今义释古义。
“刊”本意是削除,引申作修改,“不刊之论”是不容删改的言论,即正确的言论,例句显然不明词语的整体意义,以今律古造成误用。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分析:“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
“强”是“振奋”的意思,引申为符合。
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例(3)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
分析:“巧夺天工”指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
而原句中如屏之苍山,似镜之洱海,均是自然的造化,并非人工所为,怎能用“巧夺天工”来言其奇妙呢例(5)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错误。
分析:在这个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
“文不加点”意为文章一气写成,不需要修改一个字。
例句中把“点”当作标点来使用,这也是以今律古,像这类成语较多,在考查中也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
例(6)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分析:“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没有整体把握”。
例(7)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分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
生活中乱用成语会造成什么影响,作文

生活中乱用成语会造成什么影响,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乱用成语的危害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乱用成语的危害。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精华,它们简练而又充满哲理,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许多深刻的道理。
所以,学习和正确使用成语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可是,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乱用成语,这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麻烦和危害。
比如:第一,意思会变的面目全非。
有些成语只能在特定的场合才能表达出本来的意思,如果用在其他场合就会"东施效颦",变得面目全非、前言不搭后语。
这样就会让人难以理解,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我爸爸就经常在说话时乱用成语,曾经有一次他说:"你这学习成绩简直是半斤八两,必须得刻苦努力,不劳而获可不行。
"其实"半斤八两"原指行动不够坚决利落,而我的成绩确实一般般。
"不劳而获"原指不付出努力就想得到好的结果,可我已经很努力了,所以大家听了就都很费解。
第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误解和影响。
一些成语本身就具有贬低、侮辱等消极意义,如果粗鲁地乱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得罪别人,造成不必要的争执和矛盾。
比如有人说别人"呆若木鸡",意思是形容那个人很呆板笨拙。
可木鸡本来就是供佛教徒膜拜的圣物,将之比作"呆板笨拙"实在是有失尊重。
因此,听到这句成语的人可能会觉得被冒犯了而发生争执。
第三,显得很不地道也不得体。
学生们课余时间偶尔顽皮一下,可如果对老师说"您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就太过火了。
因为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军阀收复失地后得意洋洋,用来形容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实在有些不得体。
总之,乱用成语会让人的语言表达变得错误、粗鲁或者得不到恰当的理解。
因此,大家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多学习成语的来历和本意,避免因乱用成语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和影响。
祝大家早日成为成语使用的能手!篇2【生活中乱用成语会造成什么影响】大家好,我是小明。
成语滥用研究报告作文500字

成语滥用研究报告作文500字
成语滥用现象真的有点过头了。
大家都喜欢用成语显得自己特
有文化似的,但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并不明白成语的真正意思。
你看啊,有些人就是跟风,觉得某个成语听起来挺酷的,就直
接用在自己的句子里,也不管它到底适不适合。
就像有人穿错衣服
一样,让人觉得别扭。
说实话,成语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
每个成语背后
都有个故事或者道理,哪能随便乱用呢?这就好比拿古董当装饰品,一点也不尊重它的历史价值。
其实啊,要想用好成语,你得先了解它的来历和真正意思。
这样,你不仅能用得对,还能在聊天时显得特有内涵。
不然,乱用成
语只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成语文盲”。
总之,成语这东西,还是得用对地方。
别一股脑儿地滥用,这
样只会让人笑话。
咱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用对成语,让它们在我
们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
成语中常见错别字举隅论文

成语中常见错别字举隅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错别字屡纠屡错,特别是在运用成语时,出现的错别字更是让人防不胜防,为此困扰了不少师生,究其原因,没有从本源上加以认识。
下面偶举几例加以说明。
“食不果腹”误作“食不裹腹”我们在做“字形训练”题时,往往会遇到“食不果腹”一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常有人将其中的“果”错写成“裹”。
究其因,大概是二字读音相同,再加上“裹”字字形给人的印象是“‘物’在‘腹’中”(“果”在“衣”中)。
但如果了解了两个字的意义后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果”,是一个象形字,本意是树上结的果实。
引申为”饱足”的意思,如《庄子·逍遥游》里有“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
“裹”,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说:“裹,缠也。
”后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停止。
如“裹足不前”。
②包罗;笼罩。
如“裹合”(纠合、聚集),“裹掖”(包围)。
③夹带;夹杂。
如“不该把次货裹进去买”、“他常和一些坏人裹在一起”等。
“果腹”中的“果”是“饱足”的意思,只是在这个词中活用了,解释为“使……饱足”,“果腹”就如同说“使肚子充满、填饱肚子”。
但若写作“裹腹”,就成了“把肚子‘包裹’起来”,而不是填饱肚子了。
“一诺千金”误作“一诺千斤”曾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一诺千斤是人品的表现,是对企业的忠诚,是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乍一看,感觉也合情合理,没什么毛病。
但细细品味个中细节,不难发现一些问题。
句中“一诺千斤”应为“一诺千金”,“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千金”按字面的意思讲就是一个承诺价值千金之贵,比喻重承诺,守信用。
“一诺千金”是言其有“千金”之贵,而非“千斤”之重。
故不宜写成“一诺千斤”。
“美轮美奂”的误写作“美仑(伦)美涣”“美轮美奂”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成语,但常常被人误写或误用。
误写时多见于把其中的“轮”写作“仑”或“伦”,也有将“奂”写作“涣”的;误用时是将这个成语的“功能”夸大了。
关于成语滥用的作文

关于成语滥用的作文
成语,那可是咱中华文化里的宝贝疙瘩,短短几个字,就能把复杂的意思
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如今啊,这成语却被一些人乱用一通,闹出了不少笑话。
你瞧瞧,有些广告为了吸引眼球,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什么“骑乐无穷”(其乐无穷)、“衣衣不舍”(依依不舍),把好好的成语改得面目全非。
这
哪里是创意,简直就是对成语的“大不敬”!本来成语那端庄典雅的气质,被
这么一折腾,变得不伦不类,就像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再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人,说话也不好好说,非得乱用成语。
明明是“差
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可到了他嘴里,就变成了“差得让人
没法看”。
还有“目无全牛”,原本是形容技艺高超,到他那儿,就成了“啥
都看不见”。
这不是瞎用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成语滥用,就好比给一个漂亮的姑娘胡乱化妆,不仅没让她更美,反而掩
盖了她原本的天生丽质。
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瑰宝,可不能让它们在
我们这代人手里被糟蹋了。
所以啊,咱得尊重成语,好好学习它们的正确用法,别再乱改乱套,让成
语能够保持它们的原汁原味,继续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关于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研究报告作文
成语这东西,说实话,挺有趣的。
但有时候,人们用它们的方
式真的挺让人摸不着头脑。
你知道吗,有些人啊,看到成语就以为是某种神秘的魔法咒语,觉得只要一说出来,就能显得自己特有文化。
结果呢,他们根本就
不管成语的真正意思,就乱用一气。
比如,有个哥们儿,他每次遇
到点小事儿就说什么“九牛一毛”,好像他觉得这样就能显得事情
很大似的。
但实际上呢,这成语是用来形容事物相对来说微不足道,他完全是反着用了。
还有啊,现在的网络语言真的是太疯狂了。
有些网络热词,你
一看就知道它们是闹着玩儿的,但偏偏有人把它们当成成语来用。
比如那个“老铁666”,明明就是网友之间互相吹捧的话,可有人
居然在正式场合也这么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实话,我觉得成语这东西,你得真正去理解它背后的故事和
含义,才能用得好。
不然的话,你就算把它说得再顺口,也只是在
制造笑话而已。
所以啊,大家以后用成语的时候,还是要多长个心
眼儿,别把自己弄得像个“成语小白”哦!。
误用成语文章 文档

今天是国庆日,因为英明伟大的政府建设国家爱护百姓的功绩罄竹难书,所以放假一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动物园玩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的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调整型内衣愚公移山,画虎类犬地打扮的艳光四射,趾高气昂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找到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唾面自干的滋味,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克绍其裘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著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坐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先发制人,要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彰汤料沸腾后,热得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好大义灭亲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火锅在我们呼天呛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不准骂人]妈想要丢三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毯的我们中饱私囊鸟尽弓藏後,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不料结帐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得吴牛喘月,妈妈也委屈地牛衣对泣啊!这三生有幸的国庆日,就在爸爸对着钱包自惭形秽大义灭亲后,我们全家江郎才尽,一败涂。
谈成语误用问题 定稿

长春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谈成语误用问题院系名称汉语言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2008级学生姓名刘冬学号 0802140186 指导教师邹德文时间 2012.5谈成语误用问题摘要:在语言词汇系统中,成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其应用领域也极其广阔,因而,成语在使用时出现误用的机率也居高不下,这对于整个语言词汇系统的发展来说是消极的。
因此,本文认为对于其词语意义不能单单从词语的构成上去理解,要从成语的感情色彩、语境、对象、句法功能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观察,才能准确的把握成语的意义。
关键词:成语成语误用误用类型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
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1]现在人们在理解成语这个词时会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比较宽的,除了成语之外也还包括其他类的固定词组;一种是比较窄的,不仅排除其他类的固定词组,而且排除某些浅显的词语。
”[2]成语作为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有着不同于其他词语的本质特征:历代沿用、意义完整、四言定位、风格典雅、结构凝定、言简意赅。
其表达效果在人们的交际中是其他语言词汇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交际活动的需要,词汇得到了不断补充的同时新词、错词也不断产生。
成语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数着眼于成语的演变研究、成语的色彩研究、成语的惯用语研究、成语的古溯源研究、成语文化研究等、成语的结构研究、成语的规范研究等方面,但在成语误用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全面地对成语误用问题进行研究的有倪宝元的《注意成语的正确写法和用法》,倪先生从书写形式有误与运用不规范两大角度来分析;湖南师范王美玲的《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结合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较全面的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从关注留学生成语学习规律切入,引导成语教学的方法革新;黑龙江大学王欣的《成语运用及规范研究》运用语料分析,从成语的活用、误用、新义及规范四个角度进行论述,旨在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使用错误研究报告范文

成语使用错误研究报告范文Study of Misuse of Idioms.English Answer:The misuse of idiom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Idioms are phrases or expressions that have a metaphorical or figurative meaning, which is often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individual words that make up the idiom. Misuse of idioms can occur when someone uses an idiom incorrectly, either by using the wrong idiom in the wrong context or by using the idiom in a way that does not accurately convey its intended meaning.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why people might misuse idioms. One reason is that idioms are oft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their original meaning may be lost or misinterpreted over time. Another reason is that idioms can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especially fornon-nativ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Finally, idioms can be simply forgotten, and when someone tries to use an idiom that they don't remember correctly, they may end up misusing it.The misuse of idioms can have a number of negative consequences. First, it can mak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 as the person who is misusing the idiom may not be understood by others. Second, it can make the person who is misusing the idiom appear foolish or uneducated. Third, it can perpetuate the misuse of idioms, as others may hear the idiom being used incorrectly and adopt the incorrect usage themselves.There are a number of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to reduce the misuse of idioms. One is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the correct usage of idiom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schools, workplac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nother is to provide resources that people can use to learn about idioms, such as dictionaries and thesauruses. Finally, it is important to encourage people to be careful when using idioms, and to check their usage before they use them in public.中文回答:成语滥用是一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滥用成语研究报告作文500字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成语是人们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语或短句,一般来说,成语中的字或词不能随便颠倒、增减或更换,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乱改成语、同音词借用、谐音词滥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使人们对成语的认识变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滥用成语是一种“语言灾难”成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需要发展变化,惯用语、俗语、诊语、诗句等也是,人们在使用中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加以发展变化,巧妙地化用,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
这种化用是修辞学上的一个修辞格,名叫“仿拟”,就是仿照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最多,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选出的意外表达效果。
出奇制胜使新作品及其影响广为流传。
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表义不明、盲目类推、甚至情感不谐的感觉。
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等的滥用,没有达到所要表达的特殊意思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拙劣的仿拟成语对健康语言生活肯定是没有好影响的。
无论它用得正确与否,首先在程度上己经是“滥”了。
另外,媒体滥用成语现象则不良影响尤甚。
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在引领并传播着语言规范。
媒体的影响力会使其中所用的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力加倍放大。
媒体语言应用规范则宣传效果好,广大受众受益,反之,则受众遭殃。
过度的仿拟、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
这种文化心态的形成与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有一定关系,人们“享受”快餐文化,很难潜心读书,不求甚解,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状态。
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语言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表征。
以乱用成语为题的作文

以乱用成语为题的作文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作文,以供参考:
嘿,你知道吗?现在有些人乱用成语可厉害了,真是让人哭笑
不得。
比如,有人竟然把“画蛇添足”说成是夸人做事周到,这不
是乱来吗?明明原意是说多此一举,结果搞成了褒义词,真是让人
无语。
话说回来,有些人用成语可真是“独具匠心”,让人一看就想笑。
他们把“守株待兔”当成有耐心,这不是搞笑吗?明明这个成
语是说那些不根据实际情况,空想着侥幸得到成功的人。
这种用法,简直就是在侮辱成语的智慧。
不过啊,有些人乱用成语可能是真的不懂。
他们可能觉得成语
听起来有文化,就随便往句子里塞。
比如,说某个人“才高八斗”,明明可以用简单的“很聪明”来形容,非要搞得这么复杂。
这种用法,就像是在成语的海洋里瞎扑腾,让人看了都替他们着急。
总之啊,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贝,不能乱来。
我们应该尊
重每个成语的原意,用对地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
别再乱用了,好不好?。
成语滥用研究报告的作文500字

成语滥用研究报告的作文500字
你知道吗,现在成语都被玩坏了。
人们为了追求新鲜、有趣,
总是喜欢乱改成语的意思,甚至把两个完全不搭边的成语硬是凑在
一起。
这样下去,成语还怎么传承下去啊!
说真的,有时候我看着那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成语,真是哭笑
不得。
比如那个“画蛇添足”,原本是形容多此一举,现在却被用
成了“画蛇点睛”,意思全变了。
这样下去,我们的文化还怎么传
承啊!
其实,成语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
的宝贵财富。
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新奇、吸引眼球,就随意糟蹋它们。
成语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体现。
所以啊,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正确使用成语,别让
它们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毁了。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传承下去,我们的精神才能得以延续。
作文使用成语的常用错误及例子

作文使用成语的常用错误及例子(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__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例10中“多少”已有“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例11中“表现反常”便是“与往常截然不同”;例12中“浑身”与“遍体”重复;例13中“风靡”已有“耳熟能详”之意,再用显然是重复了。
浅谈成语误用现象

浅谈成语误用现象摘要: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是在其演化过程中,误用现象越来越严重。
通常表现为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等。
这些误用现象“习惯性”地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作家作品、广告,甚至于权威的电视节目中,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成语的误用现象应得到重视并且全面地改善它。
关键词:成语误用一、现实生活中的成语误用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它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就汉语成语来说,它来源于我国历史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为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锦上添花。
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乃至出现成群结队的“拦路典故”、傻瓜成语。
而这些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比如报纸杂志、作家作品、广告,甚至于权威的电视节目等。
在世界航天史上,美国“哥伦比亚号”的事故曾经震惊了世界人民。
《中华读书报》所刊的《“哥伦比亚号”悲剧何以发生》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航天飞机上的七位宇航员一道香消玉殒。
”香消玉殒:香、玉是旧时美人的代称。
消,毁。
殒,死亡。
比喻美女死去。
绝对不能用于五男二女的“哥伦比亚号”全体宇航员。
该处作“一道遇难”便很好。
以“香”“玉”指年轻女子的成语,还有“怜香惜玉”。
某教师的论文,将“怜香惜玉”用于对一女子的怜惜,这是对的,但怜惜者为女性,却大错了。
“怜香惜玉”只能用于男性对年轻女子的怜惜,而不能用于女性对女子的怜惜。
如果只是单单了解“怜香惜玉”的意思,却没弄明白它的对象,就会闹笑话了。
除了报刊杂志之外,也有一些作家作品中也会出现成语误用现象,作家贾平凹的《我是农民》说:“有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各自的家人也参与其中,双方都打得焦头烂额。
这里的“焦头烂额”显然不恰当。
“焦头烂额”出自《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原义是头部被火严重烧伤的样子。
后来比喻狼狈、窘迫难堪的情形,已为极常见之语。
关于滥用成语的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关于滥用成语的研究报告作文400字(中英文实用版)Title: A Research Report on the Misuse of成语The misuse of 成语(Chengyu) has become a prevalent issue in today"s society, particularly in written and spoken language.Chengyu are traditional Chinese idioms that typically consist of four characters and carry deep meanings derived from historical events, stories, or proverbs.However, due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r carelessness, these idioms are often misused, leading to confusion or even humorous misinterpretations.成语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reflecting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nation.Misusing them not only betrays their original meaning but also tarnish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Moreover, incorrect usage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potentially causing尴尬or confusion in communication.The primary reasons for the misuse of 成语are a lack of knowledge, carelessness, and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slang.Many individuals fail to comprehe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r deeper meaning behind these idioms, resulting in their inappropriate use.Additionally, the fast-paced natur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often leads to a disregard for proper language usage, further contributing to the problem.To address this issue,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are crucial.Schools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the study of 成语into their language curricula, emphasizing thei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per usage.Furthermore, the media and social platforms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correct 成语usage through informative campaigns and advertisements.In conclusion, the misuse of 成语is a significant concern that requires immediate attention.By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raising awareness, we can preserve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embedded in these idioms and ensure their proper usage for future generations.标题:关于成语滥用的研究报告成语的滥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在书面和口头语言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的误用
现代生活中,语言的内容愈发丰富。
语言的运用也越来越灵活。
我们的语言文字由繁琐化为简洁,很多涵义丰富的成语因其古老久远的意义逐渐迷失在时代的长河中,很多成语在现今社会,都出现了误用的现象。
尤其表现在日常的口语对话中,中学生的乃至大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也多有出现。
例如,日常我们和别人对话时经常会用到不知所云,一般会误用成:他在说什么?不知所云。
这里的不知所云,意为不知道说的什么,应该用来描述说话人而不是和说话人对话的另一人。
这样就造成了成语的误用。
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注意这个成语的运用。
应多注意,避免造成误用。
再如高中生容易出现的成语误用:瓜田李下。
很多学生误认为这是描述的安逸的田园生活。
种满瓜果的田地里和结了满树的李子树下,一片丰收祥和的场景。
然而,瓜田李下指的却是在这硕果累累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怀疑具有叵测之心。
本意和误以为的意义差之千里,如若不注意使用,就会造成笑话。
同样是多出于高中生中的成语误用。
如坐春风,很多学生误认为是沐浴在美好的春风中。
享受着美好的景色。
实则指人们收到了良好的教化。
很多人对成语的误解造成了很多句意偏差,贻笑大方。
今日,在观看《芈月传》中,人物对话中有这样一句:大王待你真心,而你却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原意指迟疑不决,动摇不定,不知作何决断。
而剧中明显误用为人物行为前后不一致。
影视作品中这种语误出现,尤其是古代文化。
这样的误用传播会对更多人造成误解,应该及时改正,避免错误文化的传播。
同时,
我认为广大媒体发行者应严谨对待文本台词的使用。
成语误用的情况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缘由也分为很多种。
很大一部分可以归类为望文生义。
很多人看到成语根据字面意思,不假思索的断章取义,下意识使用,从而造成了误用。
例如:惨淡经营这个词,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误用,实际释义却是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很多人误解为艰难得做着某事,而忽略了在困难的境况中。
同样的例子还有,最为常见的误用还有万人空巷这个成语。
如,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人们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大街上万人空巷。
这里的望文生义实在典型。
万人空巷并不是街道上空无一人,反而是人山人海,恰恰相反。
再如: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一词。
经常被误认为是天气炎热,实则相反,意为天气转凉。
鬼斧神工一词,原意形容建筑雕塑的记忆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却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色。
相近的还有巧夺天工一词。
对于这种容易使人望文生义的成语,我们应多加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的成语使用时一定要避免这种典型的错误的产生。
成语有着久远的意义沉淀,其中含义也多有褒贬,很多时候我们对成语的褒贬词性不分,同样会造成成语的误用。
例如胸无城府一词。
指为人坦率,本意为褒义。
却多被误用为贬义,形容别人大脑简单。
如若不注意此词的本意,错来使用,定会造成沟通中的不便与误会。
再如趋之若鹜一词。
本义是像鸭子一样的成群结队的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意为贬义。
同样也是由于用词者对趋之若鹜的词性不分,用来比喻追赶好的事物。
造成成语的误用。
这种情况
多出现在中学生的词语辨析中。
始作俑者一词,同样义为贬义。
昨天同好友的对话中,恰巧出现了此词的误用。
朋友圈中热烈讨论着假期何时去何地游玩,最后说起,谁先提起谁来组织,其中一好友说:某某,他就是始作俑者。
这里很明显的成语误用。
我也及时纠正。
始作俑者原意为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朋友同去游玩时开心的好事,定不是什么恶劣风气。
恰好为褒贬不分所造成的误用。
可见生活中,我们对成语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除却自身多加注意使用,也需留心身边人的使用,加以指点纠正。
成语误用的类型中还存在着成语成分的使用不恰当,造成的误用。
例如有的成语因其语义只能做谦辞,而有的只能做敬辞。
如,抛砖引玉一词,本意为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者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者作品,这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并不能使用在别人身上。
说别人的行为是抛砖引玉。
正确使用应为:我的话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目的还需大家自己努力。
同样自谦的成语,生活中多次用到的还有不情之请一词。
指的是不合理的请求,用在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不能用作别人的请求是不情之请。
这样主客倒置,就会误用。
与这些谦辞相对的为一些敬辞。
同样容易造成误用,如鼎力相助一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一般用于情人帮助时说的客气话。
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说自己对别人鼎力相助。
这是不恰当的。
与之相近的还有倾囊相助等。
谦辞敬辞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很是重要,日常交际中,若不多加注意这些成语的本意与运用,就会造成对话中误解。
成语的误用还多发生在不知成语的出处。
很多成语出处久远有其特定的意义。
例如安步当车一词。
出自: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意为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也指认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然而很多人误将此处的“安”理解为安全的意思。
违背了本意从容地意思。
就是因为对此词的出处不详,不能很好的根据语境来理解安步当车,从而造成了误用。
再如。
弹冠相庆一词,出自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相互庆贺,将要有官可做。
为贬义。
若不清楚成语的出处和本意,很容易误用为褒义,相互庆贺开心的样子。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不仅要清楚成语为何意,同样要理清出处,这样才能准确得使用。
成语中很多词的使用对象是固定的,如果不注意使用错误,实在是笑话。
比如豆蔻年华。
出自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若是用来形容小伙子豆蔻年华,岂不笑话。
与之相对的风烛残年,桑榆暮景则是形容老年。
再如耳提面命,指的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教诲。
朋友和平辈之间并不能使用。
三令五申也如此。
这类成语稍加注意就不会闹成乌龙。
成语本意大都寓意丰富,在句子中使用不注意就会造成语义的重复,形成语误。
例如,前文中我使用的贻笑大方一词,指的是让人笑话。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此意中已有让人笑得意义。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时不加注意
说为: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此为语义重复。
谦辞中蓬荜生辉也易用成语义重复。
“先生的到来真是令我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本意中也有使和让的意思。
总之,语义重复的成语运用大多因成语自身包含了使和让的意义。
很多成语也因字形相近,意义却不同,从而造成的误用。
例如形影相吊和形影不离。
前者指的是孤独,后者指的是彼此关系密切。
意义相差甚远。
最为典型也当属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
前者在前文中也提到过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反对不同意,意中含有贬义。
不以为意却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两者字形虽很相近,意义中却有差别,应仔细分析,正确使用。
再者如乐不思蜀和乐不可支,前者指乐而忘返,后者指的是开心到了极点。
我们说阿斗乐不思蜀,若是说阿斗乐不可支则意义错误,语义不通。
又如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
前者指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收到了影响。
后者就是指亲眼看见亲眼听到。
一是所受影响,一是所见所闻。
意义大为不同。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很多精华凝聚在成语之中。
成语也是精粹文化的集合。
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有成语使用。
应该谨慎使用。
尤其是我们作为对外汉语的学生,在日后对留学生的授课中,更应注意成语的使用。
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并推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