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真”字,提高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真”字,提高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文学名著凝聚了人类历史的优秀文化与思想,我们都不曾忘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牛虻》等书在我们国家上个世纪,那是鼓舞了整整几代人。
所以,阅读名著对于我们开阔
视野、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
基于此,名著阅读也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
可是在现实中,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学生离名著越来越远,阅读变得越来越假。
当
大量的“搞笑剧”、“穿越剧”、“古装爱情剧”、“动漫片”充斥荧屏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哪里还有兴趣再去读那些晦涩的鲁迅和雨果?一个个被各门功课作业逼得累到深夜的学生哪里
还有时间有精力再去翻那些“累人的大部头”?学生书包、桌屉里塞满了玩具、MP3、手机,
哪里还喜欢买《简爱》和《人间喜剧》?
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许多学生不得不在考前“搞突击”、“背资料”、“写卡片”,充其量只是记
一记名著的名称、作者、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囫囵吞枣而已,至于作品的细节、语言特点、思想内涵就茫然无知了。
因此,名著丰富的知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名著精美的写作构思和
语言学生无法借鉴,名著真善美的思想学生无法得到熏陶。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一、知识层面要真读
只有深入阅读名著本身,才能掌握具体实在的一些东西。
从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文学名著的考
查趋势来看,不仅仅停留在常识方面的考查,而是更注重对具体内容甚至是细节的考查,甚
至要求学生对文学名著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要达到“鉴赏”、“评价”,如果没有读过原著,可
能就要失分。
如:“下面几段话中,甲、乙、丙、丁分别指谁?”①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避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②夜里家中失火了,【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
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
③【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
阴沉的眼眶里。
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④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
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
【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
再如:“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
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这个分析对不对?
从以上试题可以看出,如果学生不深入读原著,就难以判断出具体情节当中牵涉的人物、事件,更不能完整地感受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思想主题。
当然,真读并非易事,不要说古今中外的名著浩繁如星,就连《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十几部
作品要全部读完,也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
首先要有计划,统筹安排。
阅读任务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教材
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分年级、分学期选定
课外名著必读书目。
比如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就推荐他熟悉的,如《西游记》、《童年》等,还可根据所学课文选准时机,适时推荐:学了《丑小鸭》后可向学生推
荐《安徒生童话》;教了《荒岛余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等等。
八年级阅读《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
九年级学生
有了一定的思考和鉴赏能力,就阅读《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简·爱》、《格列夫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等。
切不可贪多求快,或等到快中考了才搞
突击,以讲代读,以练代读。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实际,同学们可以采取“精读为主,泛读为辅”的阅读法。
泛
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
式特征;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其内容的字、句、
段落;精彩部分和难点,就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精读时可以品人物、品情节、品写法、
品语言等。
二、能力层面要真学
我们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能得点高分或高谈阔论时炫耀一下自己的学识,更多的是
汲取名著当中精美的语言和新巧的写作构思。
众所周知,许多名著,首先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的形象以及主题的展示都靠语言的魅力而闪光。
语言艺术是决定作品
共鸣度、感染力甚至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表现
风格。
当我们读到《繁星》和《春水》,就会感受到冰心语言的温柔亲切、微带忧郁、含而
不露、清新秀丽;当我们读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时,就会感受
到鲁迅语言的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当我们读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时,就会感受到莫泊桑语言的简洁、锐利、同情;当我们读到《巴黎圣母院》时,就会为雨果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瑰丽的色彩和感情澎湃、气势磅礴的语言而折服。
除了学习语言,我们还要体会文学大家们是怎样构思文章框架结构、怎样构思人物塑造、怎
样剪裁各种事件场面的。
因此,在读名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动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最基本的是要
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进而指导学生欣赏语言,写批注,或进行
语段的仿写,还可以写读书心得体会、写读后感,甚至缩写、改写。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语
文学习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愿文学名著能给我们的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思想层面要真悟
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人心浮躁、行为乖张、人格异化、精神功利、品位低俗,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凶杀打斗,浸泡于蹦迪的刺激喧嚣,(上接第7页)缠绵于QQ
虚幻的情感,对知识、对科学的追求淡化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有了,对理想、对
人生的庄严感消失了。
在快餐文化的盛宴中,我们有许多学生已经迷失了。
是的,读高尔基《我的大学》决定不了你能否考上大学,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决定不了你能否成为名人,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不能帮你换更多的钱,但它们至少能启迪你的
人生、陶冶你的性情、培养你健康的心灵。
“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
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我们跟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是
简爱的经典语言,她告诉人们,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应有美
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庄重的尊严生活。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能被打败。
”这是《老人与海》中那个“硬汉”形象。
人的生活处处充满痛苦,充满挫折,充满难以逾越的挑战,无论它们有多么强大,也不要消
沉和退缩,你可以被打垮,但你不能轻易言弃。
你可以最后没有胜利,但你必须努力地奋斗
在其中的每一个过程。
这些年因浑浑噩噩而荒废学业的,因生活攀比而“援交”“求包租”的,因受不了家长批评离家
出走的、因考试成绩不好跳楼自杀的学子们难道不应从以上的名著中悟出点人生的真谛吗?
如果我们能从名著中汲取一些思想的钙质,我们的灵魂也不至如此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