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万盛红头苗溯源
百年湘红“臻溪金毛猴”的当代传奇

68年10期百年湘红“臻溪金毛猴”的当代传奇1915年,湘红与贵州茅台酒、天津泥人张等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自此成为世界顶尖红茶代表,百年湘红工艺得以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
吉祥光明9月27日,随着主题为“世界地质公园,专属御用茶园暨天子山金毛猴御茶园领袖风云会”在长沙湘茶高科技园的隆重举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湘红茶第一品牌——金毛猴红茶正式拉开了以全新商业模式进军高端红茶市场的序幕。
湘茶集团湖南省湘茶高科技有限公司在整合湘茶基地、品牌、原料、科研、加工等方面具有独特资源优势,在“取上予上”的品牌理念指导下,公司正大踏步进军现代茶业新型高科技板块,以领跑者的姿态,在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天子山开启了一个私人定制专属时代。
一百六十年的名茶1854年首创并登上历史舞台的金毛猴红茶产自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张家界。
这里有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环境,隔绝了一切污染。
世界森林公园天子山峰是蕴育世界顶级红茶的基因库,茶树在这里沐浴纯净。
作为中国红茶之极品,其原叶采自世界顶级茶园上等茶叶。
据湘茶集团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吴浩人介绍,如今湘茶集团在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创新技法,融乌龙茶、湖南黑茶与红茶等中国茶关键工艺于一体,使得成品金毛猴红茶既具有乌龙茶的花香、红茶的蜜香和甜香,又具有黑茶醇厚的回味及保健功效,汤色红亮,风味独特。
由于湘红外形条索紧细,略带弯钩,密披金黄色茸毛,似金丝猴毛,汤色红艳,外环金边,滋味鲜甜,香气鲜爽,因此被美国人称为“Gold Monkey Hunan Black tea”——湘红金毛猴。
此后,人们便沿用了这个名称。
背后的品质保障“我们邀请了著名茶学专家施兆鹏教授、刘仲华教授等为公司技术顾问,拥有茶叶高级工程师、茶叶专家172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0余人。
”吴浩人表示,湘茶集团与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日本海东公司、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系列合作,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走进红苗族的习俗

走进红苗族的习俗随着历史的尘埃远去,在云贵高原上,有一支红苗人沿袭着苗族古老的习俗,历经时代的变迁,至今都没有改变的礼仪,都在苦苦追寻着亡人的灵魂回归故里——江西苗寨。
这千百年来,历经战火硝烟的红苗人,都在大迁徙中度过,那些担架抬尸的老根古,傩愿祭祖的神秘,嫁娶回车马的邪门,怪异的面具艺术,走阴、降神、冲傩、喊魂等所谓的迷信活动,如今都是没有办法用科学作出合理的解析,在外人看来,很粗陋、寒碜、粗犷、神秘,甚至于感觉是不可理喻的,也就是红苗人传承至今的民族宗教事象,以口头传授、行为传承几千年了。
红苗人的根由在坡背后这个有着四十多户二百多人的村子,距富宁县花甲乡仅有6公里的路程,村民均为麻、龙二姓,都是红苗族。
寨子依着高耸的“云盘山”半腰,地势奇特,山路崎岖难行,草深林密,风景宜人。
坡背后,这一个村子里的人大多都是红苗族的后人,老祖籍江西省,因戍边才来到贵州的火红盘沙县,就是如今的贵州盘县。
在红苗的傩愿《路程记》中对红苗人的先祖戍边形象有大致的描述,是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人物,他所路过的州郡一一作了描述,后来者通过祖祖辈辈的口头传述中整理出来,用于傩愿开山大将的傩神词段被演绎出来,这也是苗红人唯一的迁徙史料,不过太过于模糊,具体的地名没有记录在案,也无从考证了。
而,麻姓家族人是不能吃狗肉,那是由来已久的,因为在清中期时,麻家人在贵州成了苗王,多与清庭作对多不服管制,皇帝下诏剿灭,九族子弟只剩一人逃脱,在过盘水时,前有大河后追兵,紧跟身后的一只大黄狗被追兵阵式给吓着了,跳入河中,麻家人后人急中生智,也跳入河中紧紧地抓住狗尾巴过了河,至今麻家人立了一个规矩,麻家人不准吃狗肉的,狗是麻家人的救命恩人,麻家人的狗死了是土葬的。
而龙家人却是在这一场苗王剿灭战中,灭九族的亲戚之一,据老人们说,当时龙家也只剩下一对母子幸免,母亲用一挑萝兰,一头装甜米酒,另一头装龙家祖宗,那时还是一个婴儿,一边走一边吃甜酒,不停的逃命挑着来到云南富宁的,传到如今龙家人家家时时备有甜酒,甜酒是龙家人的救命之粮,在当地的龙家人管甜酒叫天粮。
食品安全质量溯源系统分层架构图

天虎云商
益农社
IPTV
视频溯源系统
企业现有系统
检测
提交检测报告
账号/权限管理数据分析 Nhomakorabea日志管理
防伪预警
企业管理
溯源节点配置
检测标准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
数据中心
关系数据库
区块链公信存储节点
溯源数据缓存用来查询分析
图片短视频
文件服务器
溯源数据
非溯源数据
图片、短视频Hash
P2P组网
不对称加密
应用层
种植/养殖/摘采/生产/加工
仓储/物流/冷链
产品管理
生产用料管理
溯源节点管理
品牌管理
包装规格管理
生产资料管理
通用功能
企业资料管理
员工账号管理
生产批次管理
检测报告管理
物品拆分合并
溯源码管理
智能贴码管理
物联网设备管理
溯源信息采集
GPS实时定位
销售
环境监测
溯源码状态更新
平台层
平台服务(WebService)
Paxos共识
MerkleRoot
账户
射频装置
物品指纹及识别装置
各类应用传感器
各类信息采集终端
其他物联网组合应用装置
食品安全质量溯源系统分层架构图—PPT参考模板
提示:下载后内容可以直接编辑
重庆绿色产品推荐信范文

您好!在这美丽的山城重庆,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众多绿色、健康的优质产品。
为了让您能够品尝到这些美味与健康兼具的绿色产品,现将以下几款具有代表性的重庆绿色产品向您隆重推荐:一、山之珍老人头菌“山之珍”老人头菌,是我市名优土特产品之一。
选用四川大巴山一带的高山丛林中野生老人头菌,采用人工精选、加工、自然烘干而成,不含任何添加成分,深受人们喜爱。
老人头菌菌体粗壮、菌肉厚实,形似人头,口感细腻滑嫩、味道鲜美,被誉为“宫廷贡品”。
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微量元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食用方法多样,可炖、烧、炒,与鸡、鸭等食材搭配,美味可口。
二、前锋农场优质绿色产品前锋农场有限公司位于我国东北的黑土地带,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孕育了众多绿色有机农产品。
前锋农场有限公司以“建三江”、五谷乾锋”、皇程府”等本地特色产品为主,如绿色有机大米、杂粮、杂豆、山珍等,均为无污染、无添加的健康食品。
这些产品凭借其绿色、有机、天然富硒、生态优良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开州绿色农产品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素有“绿色本底”之称。
近年来,开州区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制修订了高山蔬菜、开州木香、开州再生稻等地方标准,创建了21个“三园两场”,建成了50万亩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此外,开州区还着力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开州区的绿色农产品,如高山蔬菜、开州木香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央博管业绿色环保型管道央博管业是一家专业从事管道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企业。
公司精选绿色环保型原材,采用现代化模式制造,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央博管业的产品具有高厂、高效、高质、价优的特点,赢得了行业内多项荣誉。
其“金刚铁壁”防爆得芯”应手三层复合一体成型增强耐热、使用安心管路耐压、安全防爆持久防晒、抗紫外线阻氧稳定、阻垢自净冷热不惧、好管不怕抗寒——防冻防裂保温——节能降耗耐高温——热稳定性好抗菌——卫生健康优质生活缔造者”等特性,为您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汝城香火龙简介

汝城香火龙简介汝城香火龙是中国湖南省娄底市汝城县的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
该活动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与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通过参与汝城香火龙活动,人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汝城县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悠久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面将从历史渊源、活动形式、意义和传承保护等方面对汝城香火龙进行介绍。
一、历史渊源汝城香火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据传,当地有一位村民在梦中得知家乡将有瘟疫流行,于是他请来几位道士为村民驱邪。
道士们按照所见所梦制作了龙形木偶,并点燃了以草药为原料的“阿拉香”,引领龙形木偶绕村祭祀,最终“驱瘟祛邪”。
这一传统活动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汝城香火龙。
二、活动形式汝城香火龙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香火龙巡游、表演、祭祀等环节。
在正月初五这一天,汝城的各大庙宇祭祀后,龙头由家族传人戴上,在寺庙逐个进香后,龙头由城里家中姑娘戴上,香火龙巡游开始。
龙身序列出几十位少年男女,走到镇街,龙首、龙身、龙尾协同行动,龙首之上舞着大旗,龙身传动,龙尾呈波形,船龙呼啸。
在热闹的氛围中,香火龙巡游全程约2个小时,龙队沿途解龙串金的同时,地上结金,称为“摘金”。
香火龙巡游结束后,还会进行民俗表演和祈福仪式。
三、意义汝城香火龙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活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祈福意义。
民间认为香火龙具有驱邪祈福的功效,可以带来好运和平安。
参与汝城香火龙的人们在活动中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承了先辈的智慧和信仰。
此外,香火龙活动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传承保护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的影响,一些传统民俗活动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土壤。
为了保护汝城香火龙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相关部门和文化部门加大了对香火龙活动的宣传和支持力度。
他们通过举办香火龙艺术节、开展培训班等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香火龙传统的传承和创新中,努力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汝城香火龙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
健康 绿色,红豆牌红豆杉神奇故事

红 豆 牌 红 豆 杉 亮 相 世 博 会中国馆
名栏 目 ( 《 快乐 大 巴 元 旦特 辑把 目光 锁 定 了走进 中南海 、即将跨 入世 博会 的神奇树种 红豆杉 . 旨在让全国 的小朋
2 1 年 1 1 日, o 0 月 记者 从上海绿 化 友 都 了解 红豆杉 、 喜爱红 豆杉 、保 护 9 部 门获 悉, 有着 “ 植物大 熊猫 ”和世界 红 豆杉 , 让他们从小就树 立生态环保观 上 最长寿树种美称 、在地球 上 已有2 O 念 。 5 万年历 史的红豆杉 , 已入选世博会 中国 红 豆牌 红 豆 杉 参 加 纷 农 馆珍稀 植物 展 出品种 。与清 明上河 图 博嘉年华 起, 作为 国宝在 中国馆接受全球参观 者和 国家元首 的 “ 检阅”。 9 8日上 午 , 月2 长达 十天的 “ 缤纷 农 博园 国庆七天农趣乐 嘉年 华” 活 央 视 《 乐 大 巴 畅 游 动在无 锡安镇 现 代农业 博览 园拉 开 帷 快 幕 。 江 苏 省 农 委 主 任 吴 沛 良宣 布 开 红 豆 牌 红 豆杉 幕 。市 、区领 导陈金 虎 、吴 富生 、华 辆色 彩绚丽 的 “ 快乐 大 巴”从 炳泉 、朱大 风 等 出席 开幕仪 式。 副 区 绿色 的树 丛中驶过 美丽的太湖 , 到红 长 言国 强主持仪 式 。应邀 出席 的嘉宾 来 豆集 团 “ 红豆杉 育秧车问”门前停下 , 还有 浙江省 林 业厅 、浙 江省 花卉 协会 车 上走下 的是鞠 萍姐姐、董浩叔 叔 、 等有关领导 , 以及来 自德 国、英国、 日 小鹿姐姐等央视 的著 名主持人 , 他们要 本 、美 国、荷兰 等 国家 的公 司代表 。 带全 国 的小 朋友 畅游生命 的绿 色—— 红豆牌 红豆 杉作 为主打产 品进入 一村 片第 四季冰 川遗 留下来 的珍稀 树木 品农产品展览销售 区销售 , 吸引了众 红豆杉……1 1 日下午1 月 6 点半 , 央视著 多游客 的眼球 。
苗族支系

苗族支系大观历史上的苗族不断迁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东南亚各国,继而远徙欧美。
目前,国内苗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8个省区市。
其中,贵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为最多,其余分布在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遵义市。
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绥宁县,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县也有部分苗族。
云南有苗族896712人,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边、金平、蒙自等县,其余在楚雄、曲靖、昆明等地。
四川535923人,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彭水、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县和川南宜宾地区叙永、古蔺、兴文、筠连、珙县、马边等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425137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龙胜、南丹、河池、资源等县。
湖北省200702人,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
海南52044人,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
苗族支系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按其服装的款式有“锅圈苗”、“披袍仡佬”、“剪头仡佬”等称谓,按其居住地有“东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称谓,按汉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称谓,无一而足。
现代苗族支系可划分为以下类型:湘西黔东支系:该支系自称“果熊”,旧时称为“红苗”,以湘、黔、渝、鄂边区(即武陵地区)为分布中心。
使用语言为苗语湘西方言,内分东部和西部两个土语。
东部土语主要通行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及古丈部分乡镇,西部土语则通行于湘西凤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顺、龙山、麻阳、新晃,贵州松桃、铜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庆市秀山、酉阳、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丰、来凤等县。
独家揭密史前重庆的旧貌 寻访一万年前的“重庆主人”

独家揭密史前重庆的旧貌寻访一万年前的“重庆主人”作者:陈石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11期北城天街最近“接待”的最萌访客应该是白点。
10月12日上午,这只通体红艳,额头上点着一撮白毛的赤狐混在人群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踱到远东百货,在众人的围观中绕场视察。
睥睨众生两小时后,终于在下午1时左右被有关部门擒获,并发配回城口老家。
没有人知道这只赤狐是怎么来到重庆主城的,它这场千里之行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但实际上,赤狐漫步观音桥,我们无需大惊小怪,因为在一万年前的重庆,白点的祖先们才是江北的真正主人……人类出现前的重庆地图早在丘陵还未被夷平、湿地还未被填满,蚂蝗梁、读书梁还真是一道道山梁之前,如今重庆主城所在的位置曾是一片荒野:到处堆叠着参天的古树,地面布满草地和页岩,渝中半岛两侧绵延着沙滩,17条溪流穿过解放碑,大群野生动物在上面生活。
当重庆动物学专家钟云杰向本刊记者描绘这番场景时,他如同追溯自己家谱一样兴奋——如果说那只出现在江北的赤狐是偶尔闯入人类世界的野物,那么钟云杰则是误入人类世界已久的“白点”。
这位狂热的动物学家常穿着黑色牛仔裤和挡风夹克站在解放碑的红绿灯口发呆,看起来和身旁的观光客没什么区别。
不同的是,在他的世界里,自己其实正走在一条沼泽般的溪流旁的小径上,而溪流最后消失在小什字小商品市场和罗汉寺的交界处。
“那里原本有一个河塘。
”他指着道路旁的公交车站说。
“那是河塘里的小堤坝,对于鹿、林麝、鸳鸯,还有其他所有跟溪流相关的动物来说,会是个很巴适的家,应该也适合红尾鱼,还有长吻鮠、铜鱼。
”说话间一辆巴士开过,他笑了,“当然了,那时候一定安静很多。
”钟云杰对万年前的重庆如此感兴趣,源于他的地图癖,这位地图发烧友几乎见过自人类踏足重庆这片土地以来所有的地图。
经过数十年的收集,在终于无图可寻之后,他突发奇想:如今的地图都是人们按照自己生活时的状态所制,那么人类出现前,重庆是怎样的呢?如果那时候有一张地图,会长成什么模样?如果将今日的重庆叠在这张古老的地图上,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最古老的“重庆地图”要做出这样一张地图,首先要做的是构造史前重庆的地理模型。
万盛建区五十年10件大事

万盛建区五十年10件大事1.南桐矿区建立及更名1955年1月21日,国务院以(55)国政常字第6号文件批准"在四川、贵州两省交界处,包括四川省南川县万盛等7个乡,綦江县青年等3个乡及贵州桐梓县桃子荡等17个乡等(包括南桐、东林煤矿区)",建立"重庆市南桐矿区"。
1955年8月,中共重庆市南桐矿区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南桐矿区办事处成立。
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
2.万盛铁路建设1953年至1959年,万盛区内先后修建了谷口河至南桐煤矿、万盛火车站至鱼田堡、万盛火车站至砚石台煤矿、砚石台煤矿至红岩煤矿等专用铁路,加上解放前建设的王家坝至蒲河鲁峡洞段轻便铁路和随后建成的蒲河鲁峡洞至三江段轻便铁路、无专厂至腰子口的轻便铁路、腰子口至两河口段铁路、三江至温塘段铁路,形成了连接重庆的大动脉和较为完善的矿区铁路网络,为万盛煤炭的开采运输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南桐矿务局成立及改制1956年10月,重庆煤管局决定成立南桐矿务局筹备处。
1957年11月,正式成立南桐矿务局,隶属煤炭工业部重庆煤炭工业管理局。
1959年9月,撤销南桐矿务局,所辖单位隶属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1965年3月,恢复南桐矿务局。
2003年,南桐矿务局局部破产,改制成立南桐矿业公司。
4.堡堂成为农业学大寨典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青年公社堡堂大队经过3个冬春的奋战,把一个土薄坡陡的老鸦颈山改造成层层梯土。
1973年6月底,中共四川省委在重庆市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简称"川东片会"),省委提出"全省农业学大寨,赶化林,超堡堂"的号召。
堡堂大队学大寨经验推广后,省内参观人员达71万余人,堡堂大队成为农业学大赛的典型。
5.一批三线建设企业迁入万盛1965年起,国家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先后有第五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国营平山机械厂、晋林机械厂、兴无机械厂(后改名渝州齿轮厂)三家中型兵工企业及四川省农用钢球厂(后改名重庆钢球厂)等企业迁入万盛。
穿“玉玺”戴“皇冠”的民族——晴隆四印苗

Q^D1I学朮论阮I民族民间文化穿“玉玺”戴“皇冠”的民族■文/吴洁有一对鸭子顺河找鱼吃,在河边沙滩上生了一个蛋。
被两只猴子发现了,把这个蛋抚养成了一个女孩直至她成年,善良的猴子把这个姑娘送回人类,让她重返村寨。
这个姑娘在人间纺纱搓麻时.麻线的纤维随风飘舞,吹到了龙王的脸上。
龙王随着风儿指引的方向看到了在河边浣纱洗衣的女子,他们相爱之后,诞下龙月(苗语:思养思妹),思养思妹成为四印苗族的女王。
这个浪漫的民间传说故事是晴隆县的四印苗杨姐讲述的:这奇趣的故事让我忆起那炊烟袅袅的杨姐家乡黔西南新红苗寨。
那是一个藏在深山的民族,在众多的苗族支系中有一支特别的四印苗族。
她们是来自远古蚩尤部族的后裔。
听杨姐说,多年以前,她们的祖先是从江西千里迢迢地迁徙过来。
最早是为了躲避追兵,她们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深山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这个盛夏的午后,我的脑海中回放着数月前去晴隆的美好过往。
“一路向前,美在黔西南,欢迎您来到晴隆”.联系杨姐时手机里传来特有的铃声,我们母女二人来到晴隆县中营镇新红村,接待我们的是贵州省四印苗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姐。
杨姐名叫杨兴琴(苗语:哩吹黛学卓),家住晴隆县中营镇新红村当格田组,她们村寨有600余人。
她说村寨里只有她把这项手艺传承下来。
我问杨姐这套衣服那么难做,一定非常贵重吧。
杨姐说做一套这样的衣服要花费一年的时间,她去北京参加活动时把一套全手工制作的服饰卖给了北京的一位老板.卖了3.6万元。
杨姐介绍说也有便宜些的,但那是现在用机器做的舞台装.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
杨姐说:“自从我们的女王战败以后,为了纪念她,就把女王的玉玺印章刺绣在衣服上我们即使一无所有,也要留着女王的印章。
只有这样,才会时刻提醒我们不忘过往,不畏将来。
”这是当时我们和杨姐会面时她说得最多的一段话。
杨姐穿着四印苗古老的盛装.盛装色彩厚重.对比强烈.象征权力的鲜红大印绣在那鲜艳的橘黄色上。
记得见面时杨姐一边缩着头帕上的发丝一边说:“四印苗极其珍爱自己的头发,因为头发可以把我们家族的所有人联系在一起。
贵州红苗马鬃的简介

贵州红苗马鬃的简介
贵州红苗马鬃,是贵州省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也是贵州省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美,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红苗马鬃的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粉、红苗粉、花生、糖、油等。
首先
将糯米粉和红苗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揉成
长条状,切成小块,用手搓成细条,再将细条搓成马鬃状。
接着将马
鬃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使其变得更加筋道。
最
后将花生磨成粉,加入糖和油,搅拌均匀,将糖花生酱涂在马鬃上即可。
红苗马鬃的口感独特,外酥内软,甜而不腻,香气四溢。
它不仅是一
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代表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每到节日或
喜庆场合,人们都会准备红苗马鬃来招待亲朋好友,表达对他们的关
爱和祝福。
红苗马鬃的制作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做出好吃的红苗马鬃,需要掌握
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要选用优质的原料,其次要注意面团的搅拌
和揉捏,还要掌握好煮马鬃的时间和火候,最后要将糖花生酱涂抹均匀,使得马鬃更加美味可口。
总之,红苗马鬃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贵州特色小吃,它不仅代表了贵州人民的文化和传统,更是一种美食享受。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这道美味佳肴,感受到贵州的独特魅力。
人头壶:“网红”国宝横空出世

人头壶:“网红”国宝横空出世作者:
来源:《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第07期
它叫人頭壶,它来自泥土,拥有着孩子般稚气的面容。
它的头微微扬起。
眼睛笑眯眯地成一条线。
好像在凝望着什么,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本期小阅就带你一起解开它的身世之谜。
文物名片
名称:人头壶
产生年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出图时间:1953年
出土地点: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
现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
1953年,我国文物考古学家在陕西挖到了一个高22.5厘米、腹部为13.5厘米、底颈6.3厘米的红陶壶。
这个红陶壶制作得非常有趣:它的上部,是一个娃娃似的人头形象,头部微微上扬,好像在凝望着远处的山峦和天空。
背后是一个管状的进水口,而出水口就是这个娃娃的嘴巴和两只眼睛。
人头与壶浑然一体,眉清目秀,鼻梁修长,双目上视,嘴唇上翘,发型以扁平锥刺纹表示,刻画出一个鲜活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的面容。
整个壶体为泥质红陶所烧制,陶质坚硬。
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几千年之前的这尊人头壶,比它们的制作者拥有更长的生命,经由考古学家之手,它清秀的面容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散发着历史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万年上山:献给世界的文明厚礼

万年上山:献给世界的文明厚礼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0年第12期上山遗址堪称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地。
2020年,是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
20年前,在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发现距今11400—8400年的上山遗址,之后,又有19处属于同一文化层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相继被发现。
这些遗址皆位于长江中下游钱塘江流域,形成了一个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的遗址群,其所代表的文化被统称为上山文化。
上山文化遗址群是迄今所知东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处人类“新石器早期居住遗址群”(叶德怀《下汤文化遗址:1万年前的远古密码》)。
它凸现和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稻作农业文明文化圈”的唯一性、本源性、标志性、神秘性特质,堪称世界“稻源”“村始”“陶本”“俗根”。
稻源: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地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三大文化标志,即稻作农业起源、磨制石器发达、陶器出现,这三大标志,也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焦天龙《试论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与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新石器时代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
有的地方是先产生农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未出现陶器,即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很早便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未现农业的痕迹,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
而距今1万多年的上山文化,不仅发展出稻作农业,其磨制石器也较为发达,还出现了陶器(彩陶器),并且,其水稻也完成了从野生植物到人工栽培作物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1万年以前,上山地区便已进入文明时代。
“作为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上山遗址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科学院编《浙江上山遗址改写世界稻作文明史》)其实,大约在1万年以前,中国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
由于地域差异,各地的新石器文化特征有所区别,大致可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一是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如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这一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无农业,陶器也不甚发达。
二是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如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为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后又养牛、羊等。
万盛69玉米种简介

万盛69玉米种简介
万盛69玉米是一个混合种品种,它由我国国家玉米办联合湖南万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发,是一种紊乱耐寒的玉米。
它的特性是绝食抗性强,耐败性高,抗旱性强,适应性广,
抗病毒性强,穗部分合开好,穗粒多,粒长度大,早熟性强。
叶色深绿,抗倒性强,出籽
率高,籽粒糊性好,总糖含量高。
万盛69玉米品种具有抗寒性强、抗旱性好、生育期短、营养品质好等优点。
它有浅根系
和茎粗的优势,根系体积大,有效地避免土壤突水或小水蒸发;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
以在旱地、梅雨季节适应性专心生长,并且一亩多产,耐受干旱的能力强,适用条件较广。
万盛69玉米具有较短的生育期,95日左右,可以满足正常农田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节
水效果较好,有效地减少了节水范围和节水投入,从而提高了耕地利用率,也有利于改善
农田水土。
万盛69玉米还有抗病毒、抗旱、抗热和抗环境胁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耐早、耐寒性能,适于我国在撒哈拉——马其顿—伊朗边界到朝鲜—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决定抗寒农以及旱地
种植等。
万盛69玉米的特点是有效、经济、稳定,易于种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被称为“最具抗旱性的玉米新品种”。
苗药宣传文章

苗药宣传文章苗族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苗药的起源可以从传说、考古和古籍三方面来说明。
从传说中探源——苗族医药始于原始时期,源于苗族先民的生存斗争需要与生产生活实践。
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苗族,其医药起源经历了人类社会漫长而初始的医疗活动阶段。
至今,在广大的苗族聚居区还流传着“药王爷”的传说。
传说药王爷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苗语即“寻找药方”)。
“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在各地仍被传诵。
至今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爷”,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
这个传说同《淮南子》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非常类似。
《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
从考古中探源—文物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苗族医药源远流长。
例如,1972-1974年长沙东郊发掘出马王堆汉墓。
在一号汉墓中,保存完好的西汉女古尸手中握有2个董囊(香囊),内装有药物。
这些药物经鉴定为辛夷、花椒、茅香、佩兰、干姜、高良姜、酸枣核、藁本等芳香性药物,其均含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具杀菌、驱风、发汗等作用,都是苗族常用物。
另外,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主要部分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在其中提到的药物“答”,实为苗族称呼的豆科植物。
现在苗语将“豆”称为“兑”,其与“答”不但同义并且近音,是古苗语的演化结果。
《五十二病方》中还将寒热为主的病称为“瘦”,此与苗族“茄”同音同义,这也充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历史上,湖南长沙是苗族先民地,这一考古发现则为苗族医药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
从文献中探源——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已知中国最古老的药学著作。
据研究统计,《神农本草经》中苗语记音的药草达1/3左右。
另外,明代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第一册中采用苗语记音的药草有17种,第二册中有27种。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公布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公布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布日期】2022.12.30•【字号】万盛经开发〔2022〕37号•【施行日期】2022.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公布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万盛经开发〔2022〕37号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提炼本土民间民俗传统特色文化,促进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按照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部署,现将我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公布。
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增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附件:万盛经开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盛经开区管委会2022年12月30日附件万盛经开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项)一、传统美术(Ⅶ)1.万盛李氏面塑(科技馆)二、传统技艺(Ⅷ)2.关坝犹氏雪梨膏传统制作技艺(关坝镇)3.关坝米粉传统制作技艺(关坝镇)4.青年打铁锻造技艺(青年镇)5.堡堂手工面制作技艺(青年镇)6.周氏八宝粉蒸鸡传统制作技艺(丛林镇)7.金桥漺河酒传统酿造技艺(金桥镇)8.金桥梭边盐菜传统制作技艺(金桥镇)9.金桥“沈师傅”腊肉传统制作技艺(金桥镇)10.鱼子岗土黄鳝烹制技艺(黑山镇)11.麒麟坝蹄花烹制技艺(南桐镇)12.万盛土陶制作技艺(万东镇)13.“米鸭子”卤鸭制作技艺(东林街道)14.万盛李氏烤鱼制作技艺(万盛街道)15.杨氏牛肉酱传统制作技艺(重庆万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民族药红花青藤资源调查研究

民族药红花青藤资源调查研究民族药指的是传承于中国各民族中的传统药物。
其中,红花和青藤是两种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泛应用的草药。
本文将对两种草药的资源调查研究进行探讨。
红花,又名藏红花或红孩儿。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云南、四川等地。
红花是一种重要的民族药材,被广泛用于药膳烹调、中草药制剂、化妆品等领域。
红花的采摘季节通常在每年的7月至8月之间,此时红花开花最为盛放。
采摘时,应选择开花期间天气晴朗、没有雨水的日子,并在早晨露珠干燥后进行,以保证采摘出的红花品质良好。
目前,红花采摘主要是手工采摘,其采摘量较少。
此外,过度采摘、环境污染等都对红花的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应合理规划红花的采摘和保护,加强科学栽培和野生资源的管理,确保其种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青藤是一种多年生攀援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青藤的根、茎、叶皆有药用价值,可治疗各种疾病,如腰膝痛、关节炎等。
此外,青藤还具有良好的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性。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传统草药的认知度不断增强,青藤的采集、销售量逐年上升,但由于青藤的生长速度慢,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加之环境污染,导致其资源面临一定的压力。
为了确保青藤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如设置青藤保护区,限制和监控青藤的采摘和销售,促进其规范化种植,避免资源浪费和破坏。
总的来说,红花和青藤都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民族药物资源,但其采集数量的增长与其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只有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规范开发,在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的同时,确保这两种药材的可持续性,使其成为全民健康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贵州红苗马鬃的简介

贵州红苗马鬃的简介一、引言贵州红苗马鬃,是贵州省特有的一种天然植物。
它生长在贵州省境内的红苗乡,是当地著名的特产之一。
红苗马鬃以其独特的形态、显著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介绍贵州红苗马鬃的起源、特点、药用价值以及种植和采摘过程。
二、起源与特点2.1 起源贵州红苗马鬃生长在红苗乡,这个地方被誉为红苗草药之乡。
红苗乡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
红苗马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茁壮成长,形成了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
2.2 特点贵州红苗马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形态:红苗马鬃呈现为长而细的红色须状结构,形似马鬃,因此得名。
「马鬃」的红色寓意也使得红苗马鬃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2. 可食用性:红苗马鬃可作为食材供人食用。
它具有柔嫩口感和丰富的香味,不仅可以用于烹饪,还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和特色小吃,深受人们喜爱。
3. 药用价值:红苗马鬃在中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认为是一种滋补药材,具有祛风、活血、养颜等功效。
红苗马鬃可以被制作成药膏、药酒等形式,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美容养颜领域。
4. 营养成分:红苗马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它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三、药用价值3.1 祛风活血红苗马鬃被中医学界广泛应用于祛风活血领域。
它能够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风湿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红苗马鬃可以直接外敷患处,也可以通过药膏、药酒等形式进行内服或外用。
3.2 养颜美容红苗马鬃富含的营养成分对皮肤有着良好的滋养作用,被广泛用于养颜美容领域。
它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肌肤弹性和光泽,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
红苗马鬃可以用于制作面膜、护肤品等,帮助人们保持年轻的外貌和健康的皮肤。
四、种植和采摘过程4.1 种植环境红苗马鬃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同时,它对土壤的要求也较为严格,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庆万盛石林“红头苗”
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渊源深远的古老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其人数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和回族。
我国的苗族,支系繁多,有青苗、红苗、白苗、花苗等数十种。
万盛区境的苗族为湘西红苗的分支红头苗,以妇女头帕盘緾红带而得名。
万盛苗族姓氏
万盛区境的苗族多居住在除金桥镇之外的各街道、乡镇,他们普遍使用汉姓,共有杨、熊、马、陶、李、王、古、张、候、尤、罗、姚、赵、陈、郭、倪、庹、梁、何、傅、聂、向、牟、田、敖、湛、吴、曾等28姓。
除个别姓氏为青苗或种类不详,绝大多数为红头苗。
其中,人户数较多者为杨、熊、马、陶、王、李等姓。
红头苗服饰
常用红布,红、黄线装点服装而得名的红头苗,体现在男装上,主要是头缠盘状黑帕,在帕尾用红布或红线、彩色丝须编接。
其短衣长裤、布纽扣、缠绑腿与其他民族男子类似。
女装的民族特色突出,衣、裙、头、腿,处处有红、黄色装饰。
蓄发挽髻,呈鸟头状,缠盘状头帕,外饰红花边或绣红色花纹。
穿大襟短衣,中开襟,无纽扣,显露内衣,两襟角交叉于肚脐,用黑色腰带将衣脚和裙首扎紧。
后衣领缝制一小块长方形饰件,长5寸,宽3指,着装时竖立如“牌照”。
左胸襟边缘缝一块附件,向左翻,犹如一扇打开的窗扇,附件大多设制美观的花纹图案,也有单色无花纹图案的。
衣袖用花边或刺绣花纹滚压。
衣料常用蓝、绿、灰、白、紫等棉、麻布。
百褶蜡裙由裙首(白色的麻或棉布)、裙腰(蜡染花布)、裙围彩带(简称“彩带”,用红、黄毛线或蚕丝线精工刺绣)、裙脚等四节组成,属中长裙,盖过膝。
围腰宽长,接近脚背。
盛装时系多条腰带,打结于殿部形成多联飘带。
腿缠白布或黑布绑带。
盛装时,富裕人家之女佩带项圈、耳环、戒指、手镯等金银饰品。
能歌善舞红头苗
万盛石林这一支被称作"红头苗"的苗族同胞,他们能歌善舞,苗族踩山会、若琐节、芦笙舞、木鼓舞等传统节日和民族歌舞久负盛名,享誉渝黔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