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合集下载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一、项目名称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二、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名意见:经认真审阅该成果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对照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报奖单位和成果完成单位均已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

该项目科研团队立足于“中部地区”两型社会特点,以不同尺度区域为对象,创新了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节约利用与环境友好的建设用地评价、基于自由设站理论以及G PS/PAD /TS集成的快速调查测量关键技术、集成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的土地利用多目标空间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等技术,综合形成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的地方标准、农用地质量折算标准,建设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评价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大范围地籍调查技术模式,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规划技术、集成规划、调查的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综合监管等土地利用管理的标准、导则、信息系统等一整套关键技术,为解决中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标准1个,项目成果在省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和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土地管理、规划、调查、评价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生产基地。

“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其土地利用管理中建设用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2019年度湖南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一、项目名称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二、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名意见:经认真审阅该成果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对照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报奖单位和成果完成单位均已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

该项目科研团队立足于“中部地区”两型社会特点,以不同尺度区域为对象,创新了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节约利用与环境友好的建设用地评价、基于自由设站理论以及G PS/PAD /TS集成的快速调查测量关键技术、集成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的土地利用多目标空间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等技术,综合形成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的地方标准、农用地质量折算标准,建设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评价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大范围地籍调查技术模式,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规划技术、集成规划、调查的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综合监管等土地利用管理的标准、导则、信息系统等一整套关键技术,为解决中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标准1个,项目成果在省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和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土地管理、规划、调查、评价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生产基地。

“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其土地利用管理中建设用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一、项目名称湖南金井-九岭地区矿产地质调查二、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名意见:2013年,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湖南金井-九岭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同时开展了“湖南省金井-九岭地区成矿规律与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通过近三年多工作,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该项目首次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开展了与金、钴铜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并分别构建了金、钴铜多金属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将湘东北金铜(钴)多金属矿床归为岩浆期后远成热液充填型矿床,分别建立了区域的和典型金铜(钴)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首次构建了区域及大万金矿区三维定量预测模型,开展了三维成矿预测,圈定深部隐伏靶区一处。

首次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物探技术在白垩系覆盖区下发现了多条隐伏的含金构造破碎带,并通过深部钻探验证,在-1180米标高处控制到了工业矿体。

通过项目成果转化,自2016年至今,项目承担单位共实施商业性深部金矿找矿及中央财政地质勘查项目7个,引领地勘资金投入约17760万元,共探获金资源量91.59吨,为打造湖南“千吨黄金产业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解决了平江县国有矿山企业资源危机问题,有利支持了平江县脱贫致富。

提名该项目为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为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承担单位为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参加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管理单位为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项目总体目标为:以金为主攻矿种,开展深部矿产地质调查试点。

对区内地质、地区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各类地质进行综合集成,分析区域成矿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对所获得的各种资料包括钻探等进行深部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建立深部地质体三维结构模型,总结区域找矿标志、控矿因素及分布规律,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圈定深部找矿靶区;采用钻探等探矿工程手段,对深部找矿靶区进行验证,对区内金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做出总体评价。

2019年湖南科技进步奖拟提名公示项目

2019年湖南科技进步奖拟提名公示项目

套采用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技术,2018 年初开始陆续在柴油
机活塞上应用,主要配套客户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玉柴股份有限公司及 南京依维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分公司等。如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WP12、
WP10、TBD 和 WD615 等系列柴油机,玉柴 L6B、EG 系列、YC6L 和 MK 等系列柴油
廖从来,易 绿林,李世 环,朱亿鹏, 王熹,刘维 涛,夏治涛
一种用于成型
湖南江滨 王 熹
活塞毛坯顶面 2016208 2017041 ZL201620851 机器(集 张松 朱亿
实用新型
及燃烧室的浇 51847.5 9
847.5
团)有限 鹏 王司坤
铸模具
责任公司 廖从来
DiagramInves
Xiangtan Zhi Li
林建国,第四完成人。项目期间,合作单位湘潭大学教授林建国为项目组 副组长,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50%。依据未来陶瓷复合材料的发展 方向,以及活塞材料的前沿发展技术,对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总体把关, 特别是在材料微观机理的研究上,如,NbB2 和 TiB2 增强相对活塞用铝合金在高 温条件下的协同强化机理(创新点 1、创新点 2)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证明材料: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验收报告。
张轶,第八完成人。项目期间,时任公司质量检验部部长张轶,投入项目 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30%。在原位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 TiB2、NbB2 等增强相的检测(创新点 1)及活塞局部快速冷却燃烧室喉口等关重部位材料性 能检测方法上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证明材料: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 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验收报告。
十、主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金铭,为本项目负责人,目前是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长,法人代表,依据项目的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结合当前活塞铝合金活塞的 前沿发展技术,为项目的总体思路和方案进行把关,积极调配资源推动项目的 开展,是“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应用技术”项目的第 1 完成人,是“原位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条件”(Q/LE103.017-2018) 标准第 1 起草人。 杨志勇,为本项目技术负责人,是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 经理助理,是中国兵装集团科技带头人,负责项目整体规划,是“柴油机 铝活 塞强化技术设计及验收规范”(Q/LE105.139-2017)标准第 3 起草人,是“原位 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条件”(Q/LE103.017-2018)标准第 1 起草人。 是《柴油机及活塞》发明专利的第 3 发明人;是“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 基复合材料活塞应用技术”项目的第 2 完成人。 易绿林,是中国兵装集团科技带头人。为本项目具体负责人,依据项目的 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结合当前活塞的前沿发展技术,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对本项目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活塞制造工艺进行具 体的设计和改进;研究了随形冷却技术的原理,并指导试验实施;是《一种用 于在活塞模具上安放盐芯的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的第 3 发明人;是《用于环 形 试 样 的 夹 具 及 抗 拉 强 度 测 试 机 》 专 利 的 第 2 发 明 人 ; 是 《 Diagram Investig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bB2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论文的第 7 作者;是“柴 油机 铝活塞强化技术设计及验收规范”(Q/LE105.139-2017)标准第 3 起草人, 是“原位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条件”(Q/LE103.017-2018)标准第 2 起草人。是“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应用技术”项目的第 3 完成人。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 针对发现点 2,IEEE Fellow、“IEEE 计算智能学会”会刊主编 Kay Chen Tan 教授,在其论文中使用整段篇幅,介绍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神 经网络学会会刊 Neural Networks 上的论文,评价本项目提出的“基于局部抑 制的„不变集‟方法对多稳定分析非常有效”; IEEE Fellow、 悉尼科技大学 W. X. Zheng 教授,发展了本项目提出的方法,在 IEEE TNN、Neural Networks 等 神经网络领域国际著名期刊上陆续发表 4 篇论文,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神经网 络的多稳定性。 3. 针对发现点 3,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 Newsletter 副编辑、澳大利 亚西澳大学 Herbert Iu 教授指出本项目研究的不变集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 IEEE Fellow、UIUC 的 Meyn 教授评价本项目在 Oja 子空间学习算法收敛性 的工作完成了“复杂的证明”。IEEE Fellow、加拿大 Concordia 大学著名神经 网络专家 Swamy 教授,在 2014 年出版的专著中用一整段评价本项目提出的 方法 “ 保证了 GHA 的全局收敛性,显著地加速了学习算法收敛 ” 。 IEEE Fellow、AIMBE Fellow、IAPR Fellow J. Tian 教授发表在国际会议 IAPR ICB 上的论文以 31 行篇幅引用并采用本项目提出的方法用于指纹图像处理。
2019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提名者 提名意见: 神经网络的若干关键基础理论研究 四川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的提名材料,确认全部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国 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要求。 该项目重点对神经网络的收敛性、周期性振荡等动力学行为,子空间学习算 法的收敛性以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增强本质机理等若干关键基础理论问题进行 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若干集解决思路、研究方法和分 析技巧为一体的理论分析框架, 深刻揭示了神经网络的收敛性、稳定性等本质特 征 。 项 目 代 表 性 成 果 论 文 全 部 发 表 在 该 领 域 的 国 际 一 流 学 术 期 刊 IEEE Transactions 系列上,得到了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 数十个国家的研究学者的引用和评价, 为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理 论基础, 对于促进神经网络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取 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在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情境驱动 3D 表情动画、多 神经网络融合的入侵检测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印章识别上,获得了多项国 家发明专利。 对照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 等奖。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同意提名湖南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采用 90%废碎玻璃高掺入比作为主要的玻璃生产原料,生 产再生节能浮法玻璃,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 符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指导意见》(工信联[2016]440 号)和国家发改委等 14 部委《循环 发展引领行动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 号)等政策要求,在平板 玻璃行业的资循环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本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废碎玻璃高效除杂、清洗及利用技术; 高掺率废碎玻璃熔化技术;大型马蹄焰玻璃熔窑设计及使用技术以及 玻璃熔窑节能减排综合技术等。针对这些技术,该项目已申请受理专 利 19 项,其中发明专利 4 项,已授权专利 15 项。 本项目自 2011 年开展基于高掺技术的废碎玻璃循环利用及产业 化研究。目前已建成 350t/d 和 550 t/d 两条废碎玻璃循环利用浮法
应用的起 应用单位联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止时间 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常州九川玻璃有限 产品再加工 2017 年 10 梁志
用于家电、建筑玻
公司
月至今
/13908435797 璃、钢化、中空
株洲东晟玻璃有限 产品再加工 2017 年 7 月 甘建文
用于玻璃深加工
责任公司
至今
/13507331631
湖南天润特种玻璃 产品再加工 2015 年 8 月 李斌
用于家具、家电、
有限公司
至今
/18671751522 建筑玻璃、深加工
湖南娄底市阳光玻 产品再加工 2016 年 4 月 刘忠成
用于家具、建筑玻
璃科技有限公司
至今
/3627389977 璃、深加工
本项目近 3 Leabharlann 来项目产品累计销售收入 5.6 亿元,利润 5000 万 元,税收 4000 万元。

201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全果含油新型木本油料资源品质及油脂合成机理二、提名意见项目针对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植物白檀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评价、果实油脂生物合成规律及分子机理等基础研究缺乏问题开展研究,并形成三方面重要科学发现:(1)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白檀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白檀主要性状油脂含量快速测定模型,优化形成白檀优良资源多样性评价体系;(2)探明全果含油型植物白檀果实油脂合成方式与部位、油脂累积量变化规律及与糖代谢的合成相关性;(3)弄清油脂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及其通路,探明白檀果实油脂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确定了油脂合成相关基因。

该项目发表了大量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并被众多国际权威学者正面引用;相关成果完善和丰富了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植物的理论基础,为后续深入研发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加工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提名该项目为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于林木遗传育种领域中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问题。

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植物白檀抗逆性强、果实富含油脂,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高品质食用油和工业油料植物。

针对野生资源良莠不齐、缺乏生物学基础,而严重制约该油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

开展资源评价、果实油脂积累规律及分子机理研究,构建白檀优良资源评价体系,揭示了全果含油木本油料植物油脂生物合成规律及机理,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1)多途径综合分析评价白檀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优良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与数据库、油脂检测平台与资源在线查询系统。

采用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分析白檀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其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的变异的,遗传和表型聚类结果跟海拔相关,与区域地理位置不一致的遗传特点。

分析了油脂组分差异与近红外光谱映射关系,开发合适的化学计量方法消除原始光谱系统误差,构建起白檀主要性状油脂含量快速无损近红外测定模型与在线查询系统。

创新湖南 成效斐然——聚焦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

创新湖南 成效斐然——聚焦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榜单闪闪发光,可谓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获奖项目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呈现出基础研究成果显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等亮点。

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头供给,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如同一条河流,基础研究是“上游”,决定着“中游”的技术创新和“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

在获奖名单中,7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项目创新成果“多点开花”,湖南在农业、计算机、生态环境、医学等领域的深度研究,取得了多项进展。

由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杨荣华主持的 “基于荧光生物传感的环境分析方法学研究”项目,充分利用生物体系分子识别的高特异性和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等优势,从“三链核酸分子开关”“复杂体系荧光比定量检测”“核酸编码”便捷式荧光分析三个方面开展环境相关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引领了大量后续研究。

项目解决了环境分析准确高效信息获取难题,促进了化学、环境与纳米生物等学科交叉发展。

相关成果进一步服务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更好地促进湖南地方生态环境建设。

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治疗疾病、追求健康、探索生命的奥妙一直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基础研究,湖南医疗实力正不断增强。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奖榜单上,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的“急性肾脏损害和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项目发现了LncRNA 为脓毒症AKI(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分子标记物,系统阐明p53介导AKI的分子机制,并证明p53是MBD2介导万古霉素AKI的关键下游分子;揭示了mTOR信号通路通过介导自噬和免疫调控参与AKI及CKD(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

这些发现为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AKI和CKD的临床干预寻找了新靶点和新手段。

从获奖项目看,湖南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一大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被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防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0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20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主要贡献:设计了计算和数据感知的极限学习机并行算法。
李克勤,6,无,教授,State Universityof New York,湖南大学
主要贡献:建立了稀疏矩阵非零元素分布的概率模型。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摘自“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中的部分内容,公示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湖南大学,1
主要贡献:(1)系统提出了异构协同并行计算理论和方法,率先设计了基于非零元素分布预测的分布模型,从而减少了大量冗余数据计算;(2)设计了针对CPU/GPU异构结构的协同并行算法;(3)设计了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并行优化算法。
针对异构并行计算理论研究。与阳王东、李克勤合作设计了基于稀疏矩阵的快速和异构并行算法,并完成了论文“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using partitioned SpMV on GPUs and multicore CPU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vol. 64, no. 9, pp. 2623-2636, September 2015”;与阳王东、李克勤合作研设计了SpMV的分布模型,并完成了论文“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SpMV on GPU using probabilistic model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15, 26(1): 196-20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
主要贡献:针对大数据环境对数据移动的需求,设计了基于数据关联推断的深度学习并行计算算法。针对人工智能高效应用,提出了并行优化方案并推广了其更深度应用。
主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宣益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渗流模型;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方法;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作用。

3. 构建并验证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开采系统。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拟提名公示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拟提名公示项目

(3)采用 300mm 厚连铸坯 TMCP 工艺生产 100mm 厚度 S355 系列钢板和 80mm 的 EH47 钢板,碳当量≤0.38%、钢板心部织构{332}<110>和{111}<112>织构强 度大于 2.0、心部母材-40℃冲击功>300 J;
(4)采用连铸坯生产 LPG 低温船舶用钢 FH36 钢板,Ceq≤0.35%、晶粒度≥ 10 级、热脆转变温度<-90℃、钢板心部和应变时效-60℃冲击功≥300 J;
附件 6:
2019 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拟提名公示项目
一、项目名称:大规格高韧性高焊接性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关键技术开发 及应用
二、申报单位: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三、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我国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对特厚超宽大规格、355 -690 MPa 强度级别、最低-60℃冲击韧性、100 kJ/cm 焊接线能量用钢的急迫需 求,在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级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高焊接性 能深海采油平台用钢关键制造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的支持下,华菱湘钢与东北 大学合作研发了大规格高韧性高焊接性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的关键技术,通过 校企合作,开发了大规格钢板系列模块化生产关键技术,完善了全流程工艺质 量控制体系,建立了柔性化组织生产体系。本项目开发的系列新技术已被广泛 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用钢板的生产,使 S355 等系列高端品种综合性能大 幅度提高,得到了市场用户的充分认可,并在用户中产生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品牌;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目前已有 40 万多吨以上 产品投入市场,销售收入达到 20 多亿元,企业利税超过 4 亿元。产品可广泛应 用于各种类型船舶和深海海洋石油平台的建造,推动我国船舶与海工产业链制 造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的钢板产品质量优良,使用性能好,得到用户的认 可,成功推动大规格高韧性易焊接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国际化,提高了产品 和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湖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1、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总体研发思路是充分发挥湘钢宽厚板全流程装备与技术优势,以关 键流程超快冷促进相变强化和组织调控为核心,模块化开发低碳当量成分设计 与窄波动控制、超低磷硫及氧化物夹杂微米析出控制、低偏析 300mm 大断面连 铸坯生产 100mm 以下特厚超宽钢板、中间坯和道次间“温控-变形”耦合高渗透 控制轧制、高温/低温大压下、超快冷 TMCP、均匀化热处理等关键技术。 2、关键技术指标 (1)开发了“温控-变形”耦合梯温轧制和超快冷 TMCP 工艺,突破连铸坯与 钢板 3:1 极限低压缩比条件下心部高韧性织构与组织调控的轧钢领域国际性难 题; (2)开发智能化模型板形与高精度板厚公差控制轧制模型,钢板公差≤± 0.3mm、不平度≤4mm/m、全板长不平度< 8 mm、表面缺陷深度≤0.1 mm;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一、项目名称湖南衡东-丫江桥地区铅锌矿远景调查二、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名意见:《湖南衡东-丫江桥地区铅锌矿远景调查》为湖南省地质调查院衡阳所(湖南省地勘局四一七队)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南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该项目通过3年工作,取得了成矿理论研究与地质找矿紧密结合的成果。

1、通过典型矿床研究,建立了“吊马垄式”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张立岩式”层控型铅锌矿、“瑶岗仙式”石英脉型钨 (锡、铜)矿三个区域矿产找矿模型,紧密结合测区地质、矿产、物化遥重砂特征,分别建立了区域矿产预测模型。

完善了本区矿产预测理论。

2、该项目集成了一套找矿预测模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的综合找矿方法体系,通过本方法体系新发现矿(化)点13处,提交了衡东县板石岭铅锌金矿等找矿靶区7处;岭坡铅锌矿、石岗坳铅锌矿、杨梅冲铅锌钨锡多金属矿等新发现矿产地3处。

这3处矿产地在该单位实施勘查工程商业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投入勘查费用达2000余万元,其中杨梅冲铅锌钨锡多金属矿已转入商业勘查。

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三、项目简介湖南衡东—丫江桥地区位于南岭锡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找矿前景好。

但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总的较低,不利于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

据此,湖南省地质调查院衡阳所(湖南省地勘局四一七队)以铅锌为主攻矿种,在衡东—丫江桥地区开展大比利尺地质、物化探测量,大致查明铅锌控矿条件,并择优对区域物化探、重砂异常进行查证,对隐伏矿体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圈定找矿靶区,综合区内各种工作成果,对全区铅锌矿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完成了区内基础性地质工作、物化探地质工作,完善了地区内区域成矿预测理论。

主要创新成果:1.查明了区内主要矿产铅、锌、钨、锡、铜金等矿种的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通过典型矿床研究,建立了“吊马垄式”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张立岩式”层控型铅锌矿、“瑶岗仙式”石英脉型钨 (锡、铜)矿三个区域矿产找矿模型,分别建立了区域矿产预测模型、预测要素,完善区内找矿预测理论。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 8 篇) 论文 发表 论文专著 序 名称/刊名 号 /作者 xx 页) 月 日) 共 同) 共 同) (xx 年 xx 卷 (年 (含 (含 者 年卷页码 时间 通讯 作者 第一 作者 国内作 SCI 他 引 次 数 他引 总次 数 署名 单位 是否 包含 国外 单位 Total Synthesis of Indoline Alkaloids: A Cyclopropanation Strategy. /Acc. Chem. Res./ Zhang, D.; Song, H.; Qin, Y.* Biomimetic Approach to Perophoramidine and Communesin via an Intramolecular Cyclopropanation Reaction. /Org. Lett. / Yang, J.; Song, H.; Xiao, X.; Wang, J.; Qin, Y.* Total 3 Synthesis of ( ± )-Communesin F./J. Am. Chem. Soc./Yang, J., Wu, H.-X., Shen, L.-Q.; Qin, Y.* Total Synthesis of the Akuammiline Alkaloid ( ± )-Vincorine./J. Am. Chem. Soc./Zhang, M.; Huang, X.-P.; Shen, L.-Q.; Qin, Y.* 2011 年 44 卷 447-457 页 2011 年 6 月 1 日 秦勇 张丹 张丹, 宋颢, 秦勇 219 219 否
年后其全合成才被首次完成。... 2009 年,秦勇小组完成了灯台生物碱 vincorine 的首次全合 成”;JOC 评论:“第一个被成功合成的灯台生物碱是由秦小组在 2009 年完成的 vincorine。 由于此类天然产物长期具有的合成挑战性,该合成是一项重要的成就。”《Chem. Soc. Rev.》 评论:“过去十年,秦小组发展了亲核的开环环化策略用于构建不同的吲哚生物碱骨架,… 该设计被应用于灯台生物碱(± )-vincorine 的首次全合成”。 上述研究成果还被《新生物学年鉴 2012》收录;以该全合成工作为内容的博士论文被 评为 2012 年度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奖。 5、吲哚生物碱(± )-minfiensine 的全合成研究(发现点 1.2 的客观评价) : 该研究工作在 ACIE 发表后,被化学评论期刊《Synfacts》和《有机化学》杂志作为亮 点文章进行评述和推荐;奥地利和德国科学院院士 J. Mulzer 教授在 ACIE 的 Minireviews 专 栏中对该工作进行了正面的报道和评述。该研究工作还被《化学学科发展报告》 、 《新生物学 年鉴 2012》 、 《Org. Chem.-Breakthroughs and Perspectives》 、 《Domino Reactions》 、 《Catalytic Cascade Reactions》 、 《Top. Heterocycl. Chem.》等专著和系列丛书收录。 6、吲哚生物碱的(‒)-lundurine A 全合成研究(发现点 1.3 的客观评价) 该研究工作在 ACIE 发表后,被专业网站 “ 全合成在中国 ” 进行了亮点评述,认为 “lundurine A 的高效合成策略,尤其是对特殊吲哚啉并环丙烷结构的合成方法,对于我们探 索分析复杂天然产物的骨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该分子的高效合成也将极大推动其生 物活性研究及后续药物研发的进程”。 7、吲哚生物碱(+)-perophoramidine 的全合成研究(发现点 2.1 的客观评价) : 该研究工作在 JACS 发表后,被《Synfacts》和《有机化学》杂志作为亮点文章进行评 述和推荐; 《Nat. Prod. Rep.》和《Annu. Rep. Prog. Chem. Sect. B》均将该合成工作作为年度 工作亮点进行介绍。 8、吲哚生物碱钩吻碱的全合成的研究(发现点 2.2 的客观评价) : 该研究工作在 ACIE 发表后, 《Synfacts》和专业网站“Org. Chem. Portal”对其进行了专题 评述。该合成工作因其重要的科学贡献而荣获中国化学会首届 “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该 奖是为纪念我国已故著名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家周维善先生而设立, 旨在表彰在全合成领域做 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者。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项目名称:高萝卜硫素青花菜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提名意见:该项目基于青花菜的潜力与市场需求,针对青花菜萝卜硫素含量低,高萝卜硫素种质资源奇缺且创制周期长,调控萝卜硫素合成的栽培措施缺乏等影响农民增收、加工增值的品种技术难题,致力培育高萝卜硫素含量青花菜新品种,通过十余年攻关,育成三个高萝卜硫素青花菜新品种,分别通过湖南省或福建省认定,3个品种已成为高萝卜硫素青花菜品种的主栽品种,研发出有效提高萝卜硫素含量的专利技术,在湘、闽等省已推广种植并应用于深加工提取萝卜硫素,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后加工企业也获益匪浅。

该项目还研制出三个特色品种配套的制种技术和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有利于发挥各品种的特色和优势。

该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强,在青花菜种植、萝卜硫素提取尤其产业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提名该项目为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一)立项背景青花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由于其含抗癌功能成分萝卜硫素而成为重要的保健蔬菜。

随着人们对青花菜营养保健功能认知的逐渐深入,市场需求日益扩大,青花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现有品种萝卜硫素含量低,高萝卜硫素种质资源奇缺且创制周期长,同时对影响萝卜硫素含量的栽培措施研究较少。

本项目自2005年起开展青花菜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研究,致力于培育高萝卜硫素含量的青花菜新品种、优化青花菜制种方法和创新青花菜萝卜硫素外源调控技术,从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技术方面解决青花菜萝卜硫素含量低的问题,为青花菜深加工产业提供优质原料,增加农户种植和深加工企业的效益。

(二)主要创新点1、优化了青花菜萝卜硫素检测技术,检测时间缩短了56.67%;阐明了黑芥子酶对萝卜硫素形成的调控生理机制,为早期高萝卜硫素青花菜资源筛选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SPE提取、液相条件优化等技术措施,采用超高效液质联用(UPLC-MS)技术可在13min内检测出19种硫代葡萄糖苷,检测时间缩短了56.67%,建立了萝卜硫素含量的HPLC指纹图谱,实现了高萝卜硫素青花菜种质资源的快速检测;发现苗期黑芥子酶基因表达与花球萝卜硫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5),过表达黑芥子酶可使萝卜硫素含量增加92.77%,为早期高萝卜硫素青花菜资源筛选提供了理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林药单面针的种子萌发机理和繁育技术研究
二、提名意见:
单面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稀林药资源,属近濒危物种。

此项目不仅在种子萌发的分子机理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也在单面针自然资源的优选、繁育、栽培等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研究成果。

该项目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揭示了以单面针为代表的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深度生理性胚休眠、萌发周期长、种子低萌发率的分子机理,为赤霉素影响脂质代谢在促进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质性证据,有效扩展了人们对早期萌发过程中糖代谢重要性的认识。

首创性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1套,筛选出单面针优良无性系2个,构建了以3项核心专利为基础的单面针“种子人工萌发-实生育苗”,“种胚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嫩枝扦插繁殖”繁育技术体系,形成单面针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蒽醌等主要药用成份制备的工艺核心流程和技术体系,相关技术均填补国内外单面针研究领域的空白,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项目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收集圃20.5亩,栽培示范林82亩并以“基地+示范户+林农户+公司”的生产模式开展单面针育苗及栽培示范,共计培养了生物学学科博士研究生2名,硕
士研究生7名,培养广西林科院专业技术人员4人、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材基地技术人员5人,建成了一支可全面开展单面针繁育、栽培及开发利用的专业人员队伍。

由于此项目在科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同意提名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林业科学技术森林植物学(2201070)和生物学植物生理学(1805140)研究领域。

单面针又名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 ),属芸香科花椒属木质藤本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稀林药资源,其富含白藓碱、花椒碱、熊果酸及黄酮甙类等多种珍贵药用成份,具有显著的抗病原真菌活性和良好的治疗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效果,一直作为妇科千金片、妇科外用洗液等妇科中成药和其它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

因其种子自然繁殖率低下,加之掠夺性采伐使其成为典型近濒危物种,开展林药单面针的繁育研究对于植物多样性及种群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研究过程得到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省部级课题、2项地市级课题支持,形成技术专利3项。

开展了单面针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种子萌发机理、优良无性系的选育、高效繁育技术和有效成分分离鉴定等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研究发现。

(1)首次系统揭示了以单面针为代表的木质藤本类植物具有深度生理性胚休眠、萌发周期长、种子低萌发率的分
子机理:大多数种子内源性赤霉素/脱落酸中赤霉素相对含量偏低导致萌发起始阶段代谢消耗的可溶性糖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其含量显著降至危险水平,由此导致储存油脂动员代谢过早进入活跃代谢状态,致使种子细胞内还原力不足而脂质过氧化物过累积,最终造成细胞的不可逆过氧化损伤而使种子萌发失败。

(2)突破了单面针繁育技术瓶颈,形成了以3项核心专利为基础的“种子人工萌发-实生育苗”,“种胚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嫩枝扦插繁殖”等完整的单面针有性和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实现单面针种子人工萌发育苗率80%以上,组培苗成活率达到70%。

建成栽培示范林82亩并以“基地+示范户+林农户+公司”的生产模式开展单面针育苗和栽培示范。

(3)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收集圃20.5亩,首次明确了不同产地蚬壳花椒种群间存在着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产地单面针HPLC指纹图谱无显著差异,但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2个单面针优良无性系。

(4)首次鉴定了单面针8个中性亲脂性活性成分,明确了这些成分的抗菌活性,建立了一整套单面针中性亲脂性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

形成系列的单面针中主要药用成分总生物碱、总黄酮、蒽醌等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的核心技术。

8篇代表性论文总他引52 次,单篇最高他引19次。

授权技术专利3项。

“林药单面针高效繁育技术”成果获得国家林业局成果认定。

项目应用该成果建立了单面针优质高效栽培示范林82亩,并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进现场查定。

项目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7名,培养广西林科院专业技术人员4人、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材基地技术人员5人,建成了一支全面开展单面针繁育、栽培及开发利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四、客观评价
单面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稀林药资源,属近濒危物种。

开展林药单面针繁育系统研究对于植物多样性及种群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单面针种子萌发分子机理、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优良无性系选育和高效繁育以及有效成分分离鉴定等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研究发现与成果。

(1)揭示了以单面针为代表的具有深度生理性胚休眠、萌发周期长的这类木本植物种子低萌发率的分子机理:大多数种子内源性赤霉素/脱落酸中赤霉素相对含量偏低导致萌发起始阶段代谢消耗的可溶性糖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其含量显著降至危险水平,由此导致储存油脂动员代谢过早进入活跃代谢状态,致使种子细胞内还原力不足而脂质过氧化物过累积,最终造成细胞的不可逆过氧化损伤而使种子萌发失败。

此发现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结论已经于2017年通过结题验收【附件13】。

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2017.8发表)【代表论文1】。

另外,Plant science杂志审稿人对我们的主要研究发现了如下评价:该研究的发现为赤霉素影响脂质代谢在促进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质性证据,并扩展了我们对早期发芽过程中糖代谢重要性的认识(原文: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provided substantial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GA on lipid metabolism in promoting seed germination and extends our knowledge on the importance of sugar metabolis during early germination.)【附件】。

(2)突破了单面针繁育技术瓶颈,形成了完整的“种子人工萌发-实生育苗”,“种胚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嫩枝扦插繁殖”等单面针有性和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实现单面针种子人工萌发育苗率80%以上,组培苗成活率达到70%。

研究成果“林药单面针高效繁育技术”获得国家林业局认定【附件12】,同时形成技术专利3项【附件9-11】。

应用该技术成果建立了单面针优质高效栽培示范林82亩,并通过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现场查定,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附件14】。

(3)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收集圃20.5亩,首次明确了不同产地蚬壳花椒种群间存在着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产地单面针HPLC指纹图谱无显著差异,但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2个单面针的优良无性系。

(4)首次鉴定了单面针药材中8个中性亲脂性活性成
分,明确了这些成分的抗菌活性,建立了一整套单面针中性亲脂性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

形成系列的单面针中主要药用成分总生物碱、总黄酮、蒽醌等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的核心技术。

(3)(4)项研究成果由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了验收评价【附件14】。

2016年度提交的湖南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林药单面针种质基因库的构建及栽培技术示范(445175495--2012WK2014/01)对(2)(3)(4)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公示。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六、主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王平、孙吉康、马英姿均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师,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具有长期合作关系。

周韬为本项目负责人王平教授的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阶段也一直从事单面针研究。

黄开顺、陈金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

王平是本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方向的确定,研究思路的提出以及研究方案的设计,是本项目7篇代表性论文的的通讯作者。

孙吉康全面负责或参与了本项目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是项目的主要执行人。

周韬也是本项目骨干,主要参与了本项目种子萌发机理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马英姿主要负责完成了单面针生境调查及“种胚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黄开顺主要协助建立单面针“种子人工萌发—实生育苗,“嫩枝扦插繁殖的繁育技术体系。

陈金艳主要负责单面针繁育的田间种植管理。

七、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8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