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信息技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分析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1 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和教学视频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2 课堂教学互动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互动,如使用多媒体演示、在线讨论和虚拟实验室等。
这些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如adaptive learning(适应性学习)和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智能辅导系统)。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面临的挑战3.1 技术难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在信息技术设施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3.2 教师素质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3.3 教学方法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应对策略4.1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信息技术设施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4.2 培训提高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
4.3 教学方法创新鼓励教师探索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新方法,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质量。
5. 结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信息,既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又能使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比如,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
在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成为了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
教师也能够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
信息技术的应用,把感知、理解、巩固、使用融合为一体。
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打造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水平”;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年来,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不是百厌不烦,而是“熟视无睹”。
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利用来高效课堂中,能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地进入新课,能取得简明高效的教学效果。
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能够采用播放演示实验、生活录像、科技短片、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促动高效课堂的效率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升各方面的水平,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坚持整体观点,重视多样化,贯彻综合观点,力争最优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概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其实效性,通过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但其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视野、利用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在实践环节,我们选取了多个学科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了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还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优势。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更多的力量。
1. 课题背景及意义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育方式、手段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更新迅速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带来了便利,还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本文将讨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背景介绍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存在一些问题,如老师单一的讲授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生记忆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他们的教学方式,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用投影仪和电子白板投影仪和电子白板是现代教室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们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
老师可以在电脑上预先准备好课件,然后通过投影仪将它们呈现在屏幕上。
学生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并在电子白板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此外,投影仪和电子白板还可以让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在线教育资源现在有许多在线教育资源可供老师使用,这些资源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内容,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全方位的资料,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资源来进行教学。
例如,老师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许多与课程有关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方式。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使用MOOCs课程,这是一种在线教育课程的形式,它可以让学生参加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
使用在线作业与评估系统传统的作业与评估方式是考试或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问答形式,但这样的方式局限在时间与空间上。
在线作业与评估系统则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作业和自我评估,并及时得到反馈。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和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
这种数字化趋势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更多全新的可能性,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工具和资源,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挑战和困难。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旨在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构建现代化、智慧化的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光、影、画、特技等手段,使学生在一个新的平台中宽松、活泼地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电教软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经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计电教软件,创境导入新课,小明在家里练习打篮球,一不小心,篮球飞到墙上,打碎了挂在墙上的妈妈心爱的圆镜子,小明为了不使妈妈看了难过,决定划一块一模一样的圆镜,小明想了想,拿了一块镜片找到了划镜子的师傅,划镜子的师傅不知怎么办?在这个时候,教师抓住时机,你能使“破镜重圆”吗?你能帮助这位师傅解决这个问题吗?经过让学生观看动画短片,以及教师的不失时机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破镜重圆”即“过三点的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求知欲。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生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构成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通过电脑演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随圆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R取定值通过鼠标拖动任意改变d的大小),来探究d与R的大小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联系,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合作,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直线l 和⊙O相交→d直线l 和⊙O相切→d=r直线l 和⊙O相离→d>r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件活动起来,化静为动,激发灵感,让学生感爱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摘要:随着信息化革命,传统小学课堂教学也逐渐向信息化迈进。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多的利用信息流,增大课堂的信息冗余量,通过设置逼真的模拟教学环境,谊静谊动,融入声光电等电教手段,使得课堂的可听性和参与性大大提升,也给了而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创新想象的内容。
但是要用好现代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不能追求新奇特,更重要的是做好课堂教学规划,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无缝对接,同时关注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将演示、交互、思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创造积极条件。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研究引言:创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推进的工作。
作为信息化革命的产物,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生从小生活在信息化的氛围中,他们对信息化的发展和趋势有着敏锐的感知,因此在课堂中用好信息化技术,不但能够吸引小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关注,更能够激发他们求知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信息化技术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动画模拟、声光电手段展示相关学科的基础内容,并通过三维构型,全景的展示一些难以理解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相关课程的关联性,在课堂中应用信息化技术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编排,并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有的放矢的加入信息化内容,确保主次有序,让学生被学习内容吸引而不是单单被信息化场景吸引,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根据教学大纲融入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依据教学大纲而行,所以在开展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从而找出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结合的关节点。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引导小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时必须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重点。
好的信息化内容,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内容可视化,提升易懂性,这样小学生就能很好的投入教学环境中,并且在逐渐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之后,就会建立较好的求知精神。
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_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整体优化,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新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导入新颖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大门。
我们可借助信息技术利用视频、动画、魔术等引入新课就能达到上述目的。
如《压强》的教学中,用“陷入泥潭的男孩”视频;《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用“蚂蚁搬家”视频,引入新课效果很理想。
二、创设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现象与过程,创设课堂上难于直接观察到的物理情境,实现具体到抽象或者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引入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起到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更透彻。
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分子动理论”、“日食、月食的形成”、“电流的形成”等可利用相关的动画资源。
三、网络教学,突出自主学习开放的互联网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将不再主要依赖教师的授课和课本进行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知识等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初三教材中“液体的压强”,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压强的知识,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状况,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长江三峡工程的有关知识,收集到“经济效益的世界之最”、“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水库淹没和安置移民工作难度之最”,一方面学生了解到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动态,又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课题篇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方案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一、课题的确定(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
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
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何万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动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
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事半功倍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视频、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使教学时涉及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事物、现象等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
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像《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文,文中虽配有几张投影片,但仅靠几张投影片不足以感受双龙洞的“大、奇、美”。
于是教师在网上寻找有关双龙洞的煤体资料,找到有关双龙洞的一段录像,结合课文进行欣赏。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
在引言中,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课堂互动性、个性化教学和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方面的优势和实践。
在结论中总结了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互动性,个性化教学,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教育领域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基于对当前教育环境的观察和对学生需求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对于知识获取和学习的需求。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教学模式和方式做出了深刻的改变。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辅助教学,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研究信息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教育机构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教学品质,增强学生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还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本研究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2001年11月,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研究课题,被区教育信息中心确立为区重点课题。
经过二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研究的任务基本完成,取得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信息时代不仅对教育的产品(即人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更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学生不仅可以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
但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
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
但多年来,我们学校的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惯于“我说你听,我讲你背”的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模式,现在虽然也注意把现代教育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教师仍是“讲坛上的圣人”,学生仍是“灌输的对象”,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会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自己需要的知识,不会利用各种认知手段自己获取新知。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进入学校,加快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近几年,我校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工作,本着“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的宗旨,加强了硬件建设,为教师的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为《中国教育报》撰写文章时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运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报告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报告大荔县仁厚里小学石珍一、问题的提出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传递式教学法。
它强调教师的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近十年来,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许多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明显。
但是大量事实也表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但是,事实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着一些偏差,并未完全脱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形式,而是要深入的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和教学相整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过程,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进行小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文字(TEXT)、图形(GPQ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视讯(VIDEO)、动画(ANIMLATION)等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纳入小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化、情境化、具体化,形成声、像、图、文过程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主体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弱点,这样创新的教学方法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加全面、快捷、高效的支持,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要求。
本文将介绍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来展示课件、演示实验和操作过程、播放视频和音频等,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
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另一重要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环境和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可控的实验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来展示实验过程、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并进行交互式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来实践和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三、移动学习技术的应用移动学习技术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将课件、习题、考试等教学资源上传到云端,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移动学习技术还可以与社交网络、微信公众号等结合,提高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移动学习可以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四、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在线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应用。
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在线课堂、直播课堂、网络备课、在线考试等功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方案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一、课题的确定(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
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
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
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创新教育理论。
从创新教育角度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一)立题背景及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8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现我校已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10MB光纤接入互联网,大量优质快捷的远程资源进入学校,初步建立起远程教育框架体系。
及时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
因此,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现状: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多处于小范围零散应用的局面,有关教学实践不连贯、不系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能力的纵向提高。
在学校范围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情况,系统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本课题的实施对于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课题组成员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使用PPT制作课件,部分教师承担过省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
4、课题负责人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多次参加省市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等培训,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农远设备、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目标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建立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
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条件,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自主交互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4、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1、教育实验研究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
我们主要以“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广泛在教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在实验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调查研究法。
简称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一般程序: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准备性调查—正式性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写作调查报告。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
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
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
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5、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开通教师博客,真正让网站成为教师间进行反思、交流、合作的主阵地,成为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载体。
(四)研究过程(研究周期和步骤)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l、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
2、学校加快硬件的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
3、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5、成立课题学科研究小组,各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6、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
4、紧密结合“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成形的教学方法),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
2、出版论文集、案例集,形成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等信息资源库,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五)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1、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2、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
(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3、案例集、论文集、优秀课件集。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
5、教师有关获奖证书。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一)组织保证。
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杨孝前副组长:尹良喜成员:周艳艳郭树勇杨维聪石友梅王夕松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杨孝前:课题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尹良喜:课题具体负责人,主要执笔人,具体负责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周艳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
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郭树勇:收集整理资料,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杨维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
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石友梅: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王夕松: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