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班级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370bd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1.png)
班级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班级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精选6篇)班级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单设初中基于单元导学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中指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制有效教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建设有效教学的班级文化,激发学习得内驱力”;在课题研究措施中还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营造班级亲情文化”“构建激励向上的精神文化。
制定个性化的班名、班训;制作学生晋级表、光荣榜、展示栏等文化设施;探索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方式”。
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我校自20XX年9月至今,先后在七、八年级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验探索,其中八年级已实施三学期,七年级已实施一学期。
为了落实课题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过程不断前进,因此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活动。
二、调查目的1、促进各班级认真实施课题研究中提出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对班级文化建设第一阶段的进行情况作阶段总结,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完善方案和研究措施。
3、通过调查,督促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地、创新地运用班级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得内驱力。
三、调查对象剑门中学七、八年级,共13个班级。
四、调查方法1、实地检查;2、学生座谈;3、量化评比五、调查过程20XX年12月28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政教主任张怀图的领导下,由刘少华、赵玉梅、黄友志、郭永剑、涂健康组成的班级文化建设督查组对学校七、八年级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评比。
6位老师采用实地检查、量化评比的方法对班级的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及评价激励机制的实施进行了调研评比。
具体结果如下;同时,调查组6位老师分别随机抽样班级学生进行座谈,了解班级文化建设情况。
总体看,八年级各班效果较好,七年级部分班级较差。
八年级优秀的班级是8.5、8.6和8.7,七年级优秀的是7.6、7.1、和7.5。
六、改革成效(一)环境文化建设教室环境建设包括教室墙壁布置。
标语口号的张贴。
桌椅的摆放。
卫生打扫与保持等。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4a57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3.png)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在班级中培育一种积极向上、融洽友好的文化氛围,以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为核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班级文化的定义、意义、建设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定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其共同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规范、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级文化的意义1. 培养共同价值观:班级文化能够集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使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一致的认知和行为准则,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将逐渐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在集体中尊重、合作、关心他人的能力。
3.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动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自我约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4.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得到加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1. 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班级要明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勤奋学习、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对于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建设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3. 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定期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如班级集体建设、团队合作项目、文化展示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4. 强化班级管理:教师应抓好班级管理,加强班级纪律的执行力度,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学习氛围。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增加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对集体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
![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e9b25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e.png)
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
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总结1、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1)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导向、规范、熏陶、凝聚、激励等功能,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学生成长的导向。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起着制约、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班级文化所积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将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产生巨大的导向功能,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3)对学生成长的规范。
班级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会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并努力去实现。
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言行与成长有一种制约作用,使学生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避免不良习惯的养成。
(4)对学生成长的熏陶。
班级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人。
教师和学生在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同时,班集体的自觉意识和班集体的组织舆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将产生诱导和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熏陶的功能。
2、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2.1教师继续教育理念落后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学习。
许多班主任经常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对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结合本班的实际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等问题缺乏学习研究。
这些原因也会使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产生片面的理解。
如:有些班主任以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几句口号,悬挂一些名言警句等;有些班主任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化墙等。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b9d5b82af90242a995e548.png)
课题成果调查报告独山县第二小学《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独山县第二小学蒙丙川一、学校简介独山县第二小学是县直管的一所县级重点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55个,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160人。
专任教师中,县级骨干教师25人,州级骨干教师多人。
教师结构年龄层次合理。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突出特色,自主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理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学校近几年获得诸多荣誉,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以强化管理,加强班子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任务;以特色品牌活动为突破口,力争把学校创建成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和谐校园而奋斗。
二、调查对象及人数:学校200名学生,从二年级至六年级每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参与调查。
三、调查组织形式及过程学校课题组于2015年10月召开问卷调查学生及教师培训会议,从项目实验背景、项目研究的内容体系、总课题组的具体要求、学校项目实验的工作安排以及实验前数据采集问卷调查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明确了调查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周密细致的安排了调查方案。
学生调查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完成后以班为单位将问卷表交于课题组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问卷回收后,由实验小组进行了统计,共计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200份。
按照《中国爱生学校标准》确定的四个维度分析如下:(一)班级文化建设问卷调查的分析7.你对你的班主任有亲近感吗?相互信任吗?你敬重他吗?整体感觉如16. 简答题:你觉得班级文化重要吗?班级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表明75%以上的学生还是认可班级有纪律问题需要有人来管理,说明了大部分学生是有责任感、荣誉感的,希望班级集体是一个自制自律的集体;但同时,还有近15%的学生认为制度有待完善,有近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说明班集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责任、荣誉意识淡薄,自制自律意志不强。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6篇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41772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4.png)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6篇篇1一、引言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最独特的财富,它承载着班级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二、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班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团结协作:我们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目标。
2. 勤奋好学:我们倡导勤奋好学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业上不断追求卓越。
3. 诚信守信:我们重视诚信守信的品质,要求学生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4. 尊重他人:我们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成长。
这些价值观是我们班级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三、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我班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班级口号与标志:我们班级拥有独特的口号和标志,这些口号和标志不仅代表着我们的精神面貌,更是我们班级文化的象征。
2. 班级传统与活动:我们班级有着丰富的传统和活动,如定期举行的班级晚会、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和意志,更增强了我们的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3. 班级氛围与风气:我们班级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和风气,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尊重他人、勤奋好学。
4. 班级荣誉与成果:我们班级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荣誉,这些成果不仅是我们实力的体现,更是我们班级文化的结晶。
四、班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班的班级文化,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强化价值观教育: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勤奋好学、诚信守信和尊重他人等价值观。
2. 丰富传统与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我们的传统和活动形式,如定期举行户外拓展、文艺比赛等,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3. 营造良好氛围:继续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茁壮成长。
班级文化调研报告
![班级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b4c1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1.png)
班级文化调研报告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某某学校某某班的学生代表,我今天要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班级文化的调研结果。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我们进行这次班级文化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们班级的特点和文化氛围,进一步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友谊,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调研,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二、班级特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们班级有以下几个特点:1. 和谐友好:我们班级的同学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形成了和谐友好的氛围。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大家都能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2. 团结合作:在我们班级中,团结合作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大家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每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大家总是能够伸出援手,共同面对困难。
3. 文明礼貌:我们班级的同学都非常注重文明礼貌,尊重师长和同学。
在课堂上,大家积极发言,互相尊重,不打扰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注意礼貌用语,待人真诚友好。
4. 多元文化:我们班级有着多元文化的特点。
同学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大家之间的交流非常丰富多样。
我们班级的文化融合了各种元素,使得我们的班级更加丰富多彩。
三、班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了保持和发展我们班级的文化,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班级凝聚力:我们将组织更多的班级活动,如班级联欢会、班级运动会等,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共同建设我们的班级。
2. 增强班级荣誉感:我们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活动,争取更多的荣誉。
同时,我们也将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大家更加珍惜我们的班级。
3.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将定期组织班级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良好习惯和礼仪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相信同学们的文明素质将得到提高,班级文化也会更加优秀。
4. 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助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班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班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83bd0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0.png)
班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
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因此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首先,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
其次,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足发展。
我校地处在深圳东海岸线上,创建于1940年,属广东省一级学校。
新校园以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成,因而校园文化创建、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研究,对学校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创建之路,先后开展了特色中队、“星级班”创建活动和“星级少年”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改革的实践,营造了独特浓郁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步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目前,打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班的“星级少年”评价园地、红领巾角、图书角和“红领巾种植园”评选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以“一队一品牌,队队有特色”为目标开展的特色中队如“一张纸中队”、“一滴水中队”、“电池环保中队”和“气象观测中队”等活跃在校园里。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d2317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d.png)
管理篇•班级管理工作五年,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回顾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历程,有进步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烦恼。
在这三年中我始终坚持用以制度管理班级、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改善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措施管理班级,不仅使班级卫生、纪律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进步。
但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很多烦恼,比如仍有个别学生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意识差,上课迟到、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班级任务等。
我曾试图去改变他们,但成效甚微,为此苦恼于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我看到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也很有必要尝试一下。
和其他同事交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比如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引领班级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等。
所以我们决定选择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以期解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确立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走向。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基本实现预期研究目标,摸索出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班级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文化更加突出。
一、班级文化的重构研究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也有人把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文化诸因素,其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
”综合所查资料,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文化要素。
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如班级环境卫生、黑板报、班级绿化等;班级精神文化,如班歌、班风、班训、班旗等;班级活动文化,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制度文化,如班级公约、班级值日生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3)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3)](https://img.taocdn.com/s3/m/bcd6674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2.png)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3)从表(七)来看,在对“体现班级团结、自主、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反映太少了,只有11.5%的学生反映太多了。
这说明学生对自主参与的班级文体活动有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
在“太少了”“太多了”“没有”的选项中,504班学生的比例依次是20.12%、7.74%和70.59%。
这说明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开展的文体活动过少,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特别是五(3)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活动愿望。
而在平常,我们从班主任教师那里听到的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太多了,学生老师都忙于应付。
这也应引起我们管理工作者和班主任老师的思考。
作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希望的文体活动是以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体现团结向上精神风貌的班级活动,而不是一直是几个人的英雄主义表演。
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来看,要班主任老师能把握活动的主题精神,发挥好对活动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班级文体活动在方式上、组织结构上、进展顺序上、活动效果上就会更有灵活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心理品质。
在对“小学能使我产生心灵震撼的班会课”的选择中,有1/3多的学生认为没有出现过,1/3多的学生认为有过一次,20.66%的学生认为有过二次及以上。
这表明作为班级活动文化的重要阵地的主题班会,在撒播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学生刻骨铭心的记忆,起到震撼人心的教育作用,其教育的实效性、持久性值得我们思考。
进入高中以来,一个班集体组织过多次主题班会,却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的心灵震撼,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一种遗憾。
因此,建设班级活动文化,无论是对于优秀班集体建设、还是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还是学校德育工作来说,都是当务之急。
(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心理需要,但从上述一系列的数据中,我们清楚地发现目前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传统色彩重而新课程意识淡薄,班主任不能深深意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缺乏新课程理念,没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转换,没有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2dbbe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3.png)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
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
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独特的指导思想;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的文化视角;4独特的文化载体;5独特的感染途径;6独特的感悟方式;7独特的情感体验;8独特的行动实践;9独特的管理手段;10独特的评价制度。
班级文化建设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d826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9.png)
班级文化建设报告引言本篇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班级的文化建设情况,并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内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的集合体现。
通过正确认识、培养和弘扬班级文化,可以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合作意识和共同进步。
现状分析班级文化的特点本班级在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以下是本班级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1.积极向上:班级文化秉承着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核心价值观,激励着班级成员努力学习和进步。
2.着重个性发展:班级文化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3.公平公正:班级文化强调公平公正,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
4.互助互爱:班级文化强调互助互爱,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和关心。
5.环保节约:班级文化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本班级已经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1.缺乏系统性:班级文化建设仍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框架。
2.参与度不高:部分班级成员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度较低,缺乏集体意识和主动性。
3.规范不明确:班级文化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一些班级成员的行为不够规范和统一。
4.创新意识不足: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元素的引入,无法激发班级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5.传承不足:班级文化的传承存在一定困难,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机制将班级文化传递给新一届班级成员。
改进策略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发展潜力,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建立班级文化委员会成立一个班级文化委员会,由班级成员自愿报名参加,并通过选举产生负责人。
委员会负责制定并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和计划。
通过班级文化委员会的组织和引导,提高班级成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制定班级文化行为准则制定班级文化行为准则,明确班级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优秀的班级建设调查报告2023
![优秀的班级建设调查报告2023](https://img.taocdn.com/s3/m/c4e05c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d.png)
优秀的班级建设调查报告2023报告标题:优秀的班级建设调查报告20231. 背景介绍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最重要的目标。
优秀的班级建设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2023年优秀的班级建设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全校各年级的班级作为样本,共计调查了50个班级。
问卷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参与度、班级管理、教师角色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班级文化建设大多数班级(80%)在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出色,建立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尊重。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态度,提高整体学习氛围。
3.2 学生参与度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班级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参与度。
这些班级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组织实践体验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3 班级管理大多数班级(70%)在班级管理方面表现优秀。
这些班级建立了良好的纪律和规矩,并制定了明确的奖惩机制,有效地维护了班级秩序。
此外,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在管理班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4 教师角色绝大多数教师在优秀的班级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
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度对于班级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4. 改进建议4.1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文化活动、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2 提高学生参与度学校可以鼓励班级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参与度。
4.3 加强班级管理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和班级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班级管理评估机制,及时反馈班级管理情况,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4.4 强化教师角色学校应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报告(8篇)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报告(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63fa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8.png)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报告(8篇)班级文化建设总结报告1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班级中进行良好的数学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和资料,我认识到数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班级硬文化和班级软文化两方面去实践,下面是我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班级数学文化建设的一些实践和总结。
一、班级硬文化建设1、雏鹰评比栏在构建班级数学文化时,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
我利用班级墙壁上的“雏鹰评比栏”开设“日常评比区”和“作业展示区”两个栏目。
“日常评比区”内贴有学生们的雏鹰争章,对学生们数学学习的成果进行评比、奖励,将学生获得的奖贴贴在上面,其中包括每周的数学口算,一个满分可获得一个奖贴,一篇四个口算全对再奖励一个印章;还包括对每次的课堂练习成绩进行的奖励,100分获得3个奖贴,95分以上获得2个奖贴。
奖贴数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兑换奖励。
开设评比栏,目的让学生在展示中树立自信,展示自我。
同时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
2、书写展示区设立在班级墙壁上,展示学生在日常中书写工整、漂亮的练习,主要包括数字的书写,竖式计算的书写,将优秀的书写进行展示,使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
二、班级软文化建设通过和其他老师学习和交流,我认识到在班级中树立优秀的榜样,注重及时鼓励和奖励非常重要。
不仅要注重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我还比较关注以下方面做的好的学生,大力进行表扬。
比如上课积极举手、认真思考、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有优秀的学习习惯、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以及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学生等。
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注重及时鼓励和奖励。
我在班中的奖励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印章奖励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章本,专门积累学生获得的奖励印章。
学生受到表扬后下课自己用班级印章盖在本子上。
班级文化 研究报告
![班级文化 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2a637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2.png)
班级文化研究报告班级文化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对班级文化进行研究的报告。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探讨班级文化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倡导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
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我们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向班级成员发放了一份涵盖班级文化相关问题的问卷。
在问卷中,我们核心关注了班级的凝聚力、团结性以及对各类学生的包容性。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班级近年来的社交活动、学术成果等相关资料。
2.2 数据分析对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使用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数量和比例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关键指标用以评估班级文化的整体情况。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质性分析,对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评价进行整理和总结。
3. 班级文化的特点3.1 班级凝聚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班级凝聚力较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普遍较强。
此外,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支持并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学术氛围班级内部存在着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生们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和知识,在学术方面得到了共同提高。
同时,教师们在班级中也扮演着积极的推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3.3 文化多样性班级具有文化多样性特点。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背景,他们的不同经历和文化背景为班级增添了多样性和活力。
班级内的多元文化交流促进了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建立。
4.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4.1 学业成绩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成绩有积极影响。
学生们在良好的班级文化中更容易形成学习的动力和习惯,相互之间的学习鼓励和支持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4.2 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班级的凝聚力和友好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情感释放和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减少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4.3 培养社交能力积极的班级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和班级成员的互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和合作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1661-57班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班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
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因此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首先,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
其次,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足发展。
我校地处在深圳东海岸线上,创建于1940年,属广东省一级学校。
新校园以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成,因而校园文化创建、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研究,对学校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创建之路,先后开展了特色中队、“星级班”创建活动和“星级少年”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改革的实践,营造了独特浓郁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步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目前,打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班的“星级少年”评价园地、红领巾角、图书角和“红领巾种植园”评选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以“一队一品牌,队队有特色”为目标开展的特色中队如“一张纸中队”、“一滴水中队”、“电池环保中队”和“气象观测中队”等活跃在校园里。
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由于我校地处深圳龙岗区,当地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转居民的家庭和外来民工家庭比较多,因此学生家庭呈现出吃低保家庭多、离异单亲家庭多、子女寄养家庭多等现象。
学校无形之中就面临着许多难题,而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学校承担了许多“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这些学习、思想、行为习惯都相对较差的学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来的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教育等行为,具有很强的劣根性。
我们透过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广泛听取意见与外出取经等形式,制定了“以德育为核心,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一队一品牌,队队有特色”的校园氛围。
因此,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
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主题的直接反映。
但是当前,我们一些学校还是只抓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块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或支持型的班风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在专制型或防卫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由此而产生的是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
因此,良好的个性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导致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不够深入。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了《个性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以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的本质内容,以及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张扬学生个性,创建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个性班级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
(二)课题设计的理论依据1、班级社会学理论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
班级社会学将班级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去考察研究的一门科学,班级作为一个社会,它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两大基本功能。
故此可以断言,班级作为一个教育基本单位,乃是给学生进行预期社会化教育。
班级作为一个微型教育社会,是一个社会文化传播媒体,是一个选择、传递和聚合社会文化的文化实体。
班级作为一个社会,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要素包含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制度文化与素质文化、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等。
班级社会学理论是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使本课题研究有一个明确目标与范围界限。
2、创新教育理论现代社会发展呼唤一种全新的教育,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
素质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班级集体正是培养学生们素质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为核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3、集体教育理论学校班级集体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主体。
集体具有促进学生同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其基本原理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
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
学生的品德、个性特征、思想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
现代集体建设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让班级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舞台。
4、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
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
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班级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
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系统学习理论系统论的观点说明,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其信息只能在其内部交流,信息的容量和再生性是有限的;如果是开放的,能够和外界进行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其信息容量将成倍增加,信息再生性非常巨大;而且开放性越大,交换越多,则效果越好。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目标假设(一)核心概念1、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2、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团体的每日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有规划。
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它是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息、价值观、态度的总称。
简单地说,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2、班级文化建设:指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级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过程。
3、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该校特定校园文化笼罩下某个班集体所形成的富有个性张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班级文化不能脱离校园文化而存在,校园文化统摄着班级文化的发展。
4、个性化班级文化与传统的班级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它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传统的大而全的、几十年不变的班级文化模式,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的精神的班级文化。
(二)课题的界定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就是从哪些方面、哪些方式、哪些渠道进行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研究。
本课题将以现有的理论为指导,侧重于实践性的研究,即强调如何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三)目标假设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形成以“创”为中心的、建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3、探索个性化班级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课题研究的价值(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班级集体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忽视了,往往以知识传承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单一、陈旧的接受式的学习模式为教育手段,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感召力,使班级德育工作存在千班一面的现象,缺乏个性、缺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缺乏时代性与自主性。
(一)对班级文化的认识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