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六、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一、注重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在教学6的组成时,要紧让学生感受有序试探的优越性。
第一次:先让学生说一说将6个圆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指名乱说,让学生体会乱而容易重复,且找不全,近而引导学生发觉“有顺序的涂色,能够把6的组成不重不漏地找出来”。
第二次:在学生涂色后,有学生没有有序涂色,通过展现不同的涂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有序的试探。
第三次:在学生学习了6的组成后,组织学生记一记,使学生感受有顺序的记起来更快。
二、渗透类比的思想。
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2——6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
为此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没有让学生再动手操作,而是创设了“喜羊羊分正方体”的教学情景,说“喜羊羊已经分好了,你能依照它分好的情形找到7的组成吗?”在学生找到3组后提出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式寻觅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式。
最后和大伙儿交流一个问题:教材在编写2——5的分与合时,比如5的组成,先分的是1和4,接着2和3,后面有顺序排下去,但在教学6的组成时,先是6能分成5和1,接着4和2,有顺序排下去,7的组成也是如此。
我个人以为按5的那种排法学生易于经历,但不明白教材在六、7组成的编排上有何用意。
苏教版《6、7的教学反思》
《6、7的分与合》课后反思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时,我一直认为有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分与合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有序才能做到不遗漏,况且有序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时,我更倾向于让学生有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分与合。
在处理作业时,我发现习题基本上围绕成对出现的数的分与合,这样,在教学6、7的分与合前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这种成对寻找一个数的方法的意义何在?我要不要综合一下,对成对与有序找一个数的分与合不分伯仲?再度研究教材上的例题,骤然发现成对并没有排斥有序。
以6的分与合为例,撇开虚线框里联想到的式子,书上出现的顺序是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3和2,这其中是按照左边一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说6的分成的,然后再由一个式子“反过来”想到了另一个式子。
只是我想,教材上的例题图要是按照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这样的顺序来呈现会更好呢?感觉孩子习惯上更倾向于把左边一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说。
上课伊始,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6的分与合时,通过分一分、讲一讲让学生主动探索得出6的分与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议一议、填一填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操作和思考。
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7的分与合,由增加一个气球从6的分与合自然地过渡到7的分与合。
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并有序地得出7的分与合,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
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以及思维的有序性想想做做的题目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不仅囊括了7以内的分与合,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但由于对低年级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孩子们课堂纪律比较散漫,以及课堂密度相对不高等需要改进的地方。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课始,复习2345的分与合,每答对一题,从给孩子一个气球,复习6个题目之后,孩子一共有6个气球。
我问6个气球放到两只手里,可以怎么放?我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小圆片之后再交流,孩子们大多能说出答案。
但是,教参的要求并不仅仅于此而已,分气球的同时,要能渗透“有序”“推想”2种思想,因此怎么渗透成为了关键。
出示情境图后,根据图中小孩左右手的气球数目,学生能够写出以下式子接下来,我问了一个问题“黄老师很喜欢这三个小朋友的放法,因为他们的方法很有顺序,你发现了吗?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先看看他们的左手的气球数目,再看看他们的右手的气球数目!”(提示之后,孩子们也能说出来)接下来,我让学生把已经填写的这三个式子“背”出来,当然“背”的真正目的是让他们在记忆这些式子的过程中,感受到所谓的“有序”带来的必要性。
接下来,是“推想”出虚线框里的式子。
我问“根据上节课的经验,我们知道,一种分法,可以写两个式子,只要把你桌上的学具左右怎么样呢?”(交换位置)“那现在你知道虚线框里藏着那个式子了吗?”孩子们大多也能写出后面的方框里的式子。
交流完后,最后问“看到这个式子(指着方框前面的式子),你应该立刻能够写出哪个式子(虚线框内的式子)呢?”接下来是,让孩子们“背”出这所有的6分分与合,“背”的背后其实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有序”和“推想”能帮助他们有条理的记忆,让他们感受到“有序”和“推想”所带来的优越性。
最后是让孩子们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我的要求是“用圆片先摆一摆,但是王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必须得像刚刚的三位同学那样有顺序的摆一摆。
摆好一种,就记录在书上。
可以同桌合作”遗憾地是,虽然我之前为了体现“有序”“推想”做了好多设计,但是在学生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的时候,还是有好多学生,逮到一种摆法就写在书上,并没有顺序可言。
接下来,我是找了一个较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给大家看的。
想想做做解决之后,可也就结束了。
后来,自己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修改:找一个“有序”分的学生和“无序”分的学生,上台来,让他们背一背,看谁背的快!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体现出“有序”是能够帮助他们有条理的记忆的,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必要性。
《6、7的分成》教学反思
《6、7的分成》教学反思
《6、7的分成》教学反思范文
《6、7的分成》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分与合,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
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
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学生已经懂得6、7的分成,还要教学生读与记。
在引出7的分成后组织排一排,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擦除了7的分与合的`一些数字,在分的部分中仅留下6、5、4这些数字,根据留下的数字去记一记;然后把这些部分中的数字全部擦除,再让学生记一记;最后让学生说说除了这样一对一对记,还可以怎样来记呢?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记忆,感受到有序的重要性。
但在作业反馈时,发现小朋友对于6、7分成的应用(6、7的加减法)掌握得不错。
看来教学一定要多点注重细节,再简单的问题也
要认真研究,深度挖掘知识间联系,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5.2 6和7的分与合
5.2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6和7的分与合●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有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知识基础,关键在于良好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上,能够操作和观察,能够自主得出6、7的分与合,为后面学习加减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自主得出6、7的分与合。
2.掌握规律,熟练掌握6、7的分与合。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自主得出6、7的分与合●教学难点发现规律,熟练掌握6、7的分与合●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1.课件出示题目,数一数,圈一圈,排一排。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6和7的分与合。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涂一涂,填一填:每行一共有6个圆圈,几个涂色?几个没涂?表示什么?你能自己涂一涂,填一填,写出6的组成吗?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点评,教师板书。
观察:6的组成有几组?有什么规律?看到其中一组,能想到什么?2.分一分,写一写:7个正方体分成两堆,你有几种分法?学生独立操作分,自己写一写,再汇报,教师板书。
观察:7的组成有几组?有什么规律?看到其中一组,能想到什么?3.读一读,记一记:用自己的方法,掌握6和7的组成。
4.对口令:如6和1组成( )……7可以分成5和(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1.课件出示,学生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后汇报。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7的分与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
2.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学生对这些数字非常熟悉,因此学起来很轻松。
6和7 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行自主探究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很快得出结果。
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
而且学生能根据分法写出式子。
但教学中要求渗透“推想”思想,即根据一个组成式子推想出另一种式子,而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分法得出式子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同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点观察一种摆法,让学生能从一种摆法得出两个组合式子,从而渗透“推想”思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地方。
如:对于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在课堂中可以要求学生按顺序以及推想的方法进行记忆,对学生进一步渗透“有序”与“推想”思想。
另外熟记之后可以为学生进行6和7的加减法计算打好基础,学生可以运用6和7的组成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
(特别是6可以分成4和2,7可以分成4和3要加强记忆。
)因此,今后在教学8、9、10的组成时自己要注意这一点。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m为合数,小明根据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得到,以下描述正确的有()个①x=1可能是方程ax+1=2的解②a,b,c中不可能有偶数,也不可能有合数③a,b,c可能都是偶数④如果a是2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2A.0 B.1 C.2 D.42.图中能作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有()个A.1 B.2 C.3 D.43.循环小数8.1503503……它的小数部分第100位数字是()。
A.1 B.3 C.5 D.04.=()A.B.C.D.15.如下图,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600 B.750 C.1200 D.2000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比三角形的面积大B.1.85-1.85÷1.85的计算结果是0C.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一定是星期六7.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0.8m2,倒入水后,水面高为5cm,倒入了()L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自然就会有好的效果。
在教学“6和7的组成”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一开始,我就创设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情境,这些动画形象是学生熟悉并且喜欢的,有趣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获得新知的过程,感受成功。
6朵花可以怎么样分呢?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写一写,记录他们分的结果,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看起来有点乱,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记全呢。
”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
由此,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除了“有序”思想,我还渗透了“推想”思想,要求根据一个组成推想出另一个组成。
3.多种形式的练习
数学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变魔术”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
如:把7颗糖藏在两个碗底下,可能是几和几。
这样,在游戏中,使学生掌握了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在认识2-5各数分与合时获得的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提出“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么拿”的问题后,要求学生用小棒代替摆一摆,并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
在交流过程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并从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比如,当学生说出“一只手拿5个气球,另一只手拿1个气球”,并表示出“6可以分成5和1”时,我及时提问:“由这个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呢?”启发学生由6可以分成5和1推想出6可以分成1和5。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根据填好的结果说一说,从而完整地掌握6的分与合。
7的分与合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填空,再进行交流。
一定要注意学生书写的顺序,在用联想法记忆时,也要注意它们的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独立操作过程中巡视会发现,优生做题的速度很快,做好了就无所事事,而个别学困生就比较慢。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更好的发挥优生的作用,培养学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分与合教学反思_7
分与合教学反思分与合教学反思1一年级的数学课,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想学、愿学,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玩的活动中,学习新知,所以课堂上不仅有教与学,还要有“玩”。
这节课,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孩子“玩起来了”。
1、在新授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6、7的分与合。
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先问学生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然后带领学生用小棒有序地进行动手操作,并有次序地说说6的不同分法。
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模仿6的分与合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经历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在练习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6、7的分与合。
在练习时,我先用手势带着学生边说边6、7的分与合,学生动口又动手,记忆效果非常好。
然后进行对口令游戏,我把书上P33第三题的题目稍微的改变一下,不是单纯的说我出几,而是引导学生说完整:“我出2,你出几,2和几合成6?”学生回答:“你出2,我出4,2和4合成6。
”先师生游戏,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游戏。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不光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6、7的分与合也得了巩固,可谓是一举两得。
略有遗憾地是,在学生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的时候,还是少部分学生,逮到一种摆法就写在书上,没有顺序可言。
思考以后,我觉得这样修改是不是会好一些:找一个“有序”分的学生和“无序”分的学生,上台来,让他们背一背,看谁背的快!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到“有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
分与合教学反思2今天,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学习了6、7的分与合。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5各数的分与合,学生对于学习2-5分与合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我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时候,出示气球的.图片以后,在提出“用两只手拿6个汽球,可以怎样拿”的问题后,要求学生用学具代替摆一摆,并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
在交流的时候,我一直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苏教版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苏教版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多措并举,培养自学能力。
借助预习单,让学生独立识字、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较好地预习了课文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进一步培养。
2、循序渐进,提升概括能力。
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更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我通过让学生填空,再用精炼的语言提炼出小标题,为学生完成理清文章脉络,以及讲帮事扫除了障碍,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有机结合,情感能力并重。
在精读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的形式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弄明白正面与侧面描写均体现了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进而为后面读写结合的训练做好铺垫。
不足之处:在精读感悟环节,如能放手让学生以演促悟,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的能力不够强,在复述这一环节,有些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较多,而自己的语言运用较少,形成了半背诵半复述的状态。
教学建议:1、在引导学生尝试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时,不必强求学生的用词是否与教师的预设一致,只要学生运用的词语精炼且可以概括大意即可。
2、由于文本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建议在教学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课堂上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中国古代这种敬畏词语、沉入词语的品评风气——从表达的妥贴与精准出发的“推敲”文化,并继续传承。
《螳螂捕蝉》的故事由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正谏》中的《吴王欲伐荆》改编而来,讲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劝说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故事。
等到开始深入研读文本,才发现麻烦大了:这篇课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寓言故事!课文中少年讲的螳螂捕蝉的故事是个寓言,但整篇文章其实是个故事,其结构类似于“文包诗”,螳螂捕蝉只是“故事里的故事”。
可是教参里面很明确地说它就是一篇寓言,查了相关资料,也都说是寓言。
《67分与合》教学反思
《67分与合》教学反思幼儿园中班数学6和7的分成教案怎么写教学目的: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
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
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二、基本部分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
(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
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
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
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
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
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
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分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6、7的分合》教学反思分与合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通过把几个物体分为两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活动中、游戏中记住分与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数的分与合的教学,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体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5的分与合的讲解,7的分与合的引领,利用迁移能力学习6的分与合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巧妙的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长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积极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边说边摆的能力,把检查学生的力度加强。
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已经基本掌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规律和语言表达成为老师关注的重点,而我在这个地方恰恰做的不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加强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认知成为关键,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达到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方面的因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7.2 6-7的分与合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7.2 6-7的分与合|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次课讲的是一年级数学苏教版的第七章第二节“6-7的分与合”。
本节的内容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形认识数字6和数字7,并通过拆分组合的方式认识6和7的数值结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直接使用实物进行观察和操作,增加了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能够认识数字6和数字7的数量大小;•能够把数字6和数字7按照要求进行拆分;•能够把数字6和数字7按照要求进行合并。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图形进行6和7的拆分和合并。
•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数字的数值概念,需要教师引导,加强讲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教学过程(1)数字6的认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有6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图形,让学生看一看,观察完这个图形后,教师问学生:“这是几个小正方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里有几个小正方形?”学生应该能够看出这里有六个小正方形,教师可逐个指出。
然后,教师对数字6进行解释,告诉学生:“这里有六个小正方形,我们用‘6’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让学生跟着读“6”。
(2)数字7的认识教师同样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有7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数数,然后解释数字7的概念、用处。
(3)数字6和数字7的拆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副图形,例如3个小方块+3个小方块,让学生看一看,然后给出以下问题:1.这里有几个小正方形?2.第一部分有几个?第二部分有几个?3.一共有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里有6个小正方形。
”然后,再画出一副3个小正方形加4个小正方形的图形,问学生同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反应。
最后得出结论:“这里有7个小正方形。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1本课能根本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教案的设计,根本完成了任务。
也就是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展自主探究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依据已有学问和阅历能很快得出结果。
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根据肯定的挨次进展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
而且学生能依据分法写出式子。
但整节课下来感觉很沉闷,是否趣味性不强呢,我是否应当把他变得更好玩味性一些呢?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2经过修改后,本课也能根本完成了任务,而且在练习局部变得好玩些了。
首先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展自主探究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依据已有学问和阅历能很快得出结果。
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根据肯定的挨次进展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
而且学生能依据分法写出式子。
然后在练习的连接过度语上,创设了嬉戏竞赛的情景,学生练习的热忱高了,积极地参加到整个活动中来。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36和7的组成是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6和7后进展的,本节课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的根底,在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展的1、通过复习旧学问迁移到新学问。
课一开头,我让孩子们背一背5以内数的组成,说一说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通过复习旧学问迁移到新学问,这样学习新学问会变得更简单,也更简单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给学生供应充分的参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
有更多的时机亲自探究。
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给圆片涂色、同桌合作分学具等活动中去自主探究6和7的组成。
在记6和7的组成时,我又让学生自由记、师生互记、同桌合作记,这些活动,说明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了学生,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仆人。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7.2 6-7的分与合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7.2 6-7的分与合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6-7的分与合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用生动形象的物品或场景进行具体分合的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有趣、轻松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6-7的分与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发现身边有哪些事情可以用6-7的分与合来计算。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老师出示6条鱼和7条鱼,问学生这些鱼一共有多少条;2.引导学生讨论,发现7+6=13,即将7条鱼与6条鱼合在一起,可以得到13条鱼;3.向学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6-7的分与合。
2.探究(35分钟)1.具体操作:老师先出示一些物品(比如小球、积木、糖果),然后让学生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有6个,另一份有7个,让学生发现两份物品的总数是多少,并在黑板上写下来;2.游戏环节:老师出示一场景(比如操场上的学生、教室里的桌椅等),让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有6个人/物品,另一组有7个人/物品,让学生发现两组的总数是多少,并在黑板上写下来;3.贴近生活:老师出示一些生活场景(比如家里的鸭蛋、苹果等),让学生发现这些物品可以用6-7的分与合来计算。
3.运用(15分钟)1.练习:老师出题,让学生用6-7的分与合来计算题目中的物品数目;2.竞赛:分组竞赛,看哪组学生先完成计算任务。
4.反思(5分钟)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6-7的分与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很高,通过一些生动的场景和游戏形式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6-7的分与合来计算,学生们容易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缺乏耐心,容易分心,需要采取更多的方法来引导他们专注于本课的学习。
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在教学《6和7的分与合》时,我利用绘本故事《鼓鼓和蛋蛋的梦想》引入情景,并将其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
学生在书上涂一涂、填一填探索6的分成时,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当时没有给时间让其订正,另外按顺序和不按顺序两种方法的对比,学生对于有序的好处说的比较少。
接下来在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探索7的分成时,学生不太会同桌合作,也不会在摆的时候说一说是哪一组分与合,所以平时教学时要多注意让学生体验动手的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动手操作,如何有效的操作,并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让学生从一种分成想出另一种分成的引导不够。
比如:当学生说出:“一堆6个,另一堆有1个”,并表示出“7可以分成6和11和6, 并通过学生的次,知识讲解。
6,7的反思
《6、7的分成》教学反思乔玉晓孩子已经学习过5以内的分成,所以在学习6、7分成时相对于孩子显得简单些,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分与合,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
例如:教“6的组成”时,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
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
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同学上台,然后出示花朵的卡片图让学生将其分成两堆,孩子们踊跃参与,因为生活中分东西的场景很多,他们并不陌生。
待分完后,又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
又叫了6个同学上讲台说说:语文和数学你喜欢哪一门?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等等。
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6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我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我们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如:在复习6、7的组成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写6、7的组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精选6篇)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精选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1一年级的数学课,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想学、愿学,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玩的活动中,学习新知,所以课堂上不仅有教与学,还要有“玩”。
这节课,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孩子“玩起来了”。
1、在新授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6、7的分与合。
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先问学生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然后带领学生用小棒有序地进行动手操作,并有次序地说说6的不同分法。
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模仿6的分与合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经历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在练习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6、7的分与合。
在练习时,我先用手势带着学生边说边6、7的分与合,学生动口又动手,记忆效果非常好。
然后进行对口令游戏,我把书上P33第三题的题目稍微的改变一下,不是单纯的说我出几,而是引导学生说完整:“我出2,你出几,2和几合成6?”学生回答:“你出2,我出4,2和4合成6。
”先师生游戏,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游戏。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不光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6、7的分与合也得了巩固,可谓是一举两得。
略有遗憾地是,在学生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的时候,还是少部分学生,逮到一种摆法就写在书上,没有顺序可言。
思考以后,我觉得这样修改是不是会好一些:找一个“有序”分的学生和“无序”分的学生,上台来,让他们背一背,看谁背的快!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到“有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2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平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一、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在教学6的组成时,主要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的优越性。
第一次:先让学生说一说将6个圆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指名乱说,
让学生体会乱而容易重复,且找不全,近而引导学生发现“有顺序的涂色,可以把6的组成不重不漏地找出来”。
第二次:在学生涂色后,有学生没有有序涂色,通过展示不同的涂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有序的思考。
第三次:在学生学习了6的组成后,组织学生记一记,使学生感受有顺序的记起来更快。
二、渗透类比的思想。
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2――6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
为此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没有让学生再动手操作,而是创设了“喜羊羊分正方体”的教学情景,说“喜羊羊已经分好了,你能根据它分好的情况找到7的组成吗?”在学生找到3组后提出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寻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和大家交流一个问题:教材在编写2 ----- 5的分与合时,比如5的组成,先分的是1和4,接着2和3,后面有顺序排下去,但在教学6的组成时,先是6能分成5和1,接着4和2,有顺序排下去,7的组成也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按5的那种排法学生易于记忆,但不明白教材在6、7组成的编排上有何意图。